(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保分练(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
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
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
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
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
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
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
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
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
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
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
新高考语文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0分)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
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
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
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
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
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②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
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
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
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
③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
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
④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
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
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
2020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1)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非法艺术社团何以有市场?最近,民政部在其网站曝光了一批涉嫌非法艺术类社会组织,为帮助普通百姓鉴别艺术团体、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真伪高下做了一件好事。
但是对于这一举措的积极效果,也不宜作太过乐观的估价。
不少非法社团虽然被曝光了,他们的办公场所也可能被同步取缔,但是以非法社团为平台蒙人骗财的社会基础和机制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触动,非法敛财利益链的运作也不可能就此停顿下来,因此“打假”的脚步不能停止。
那些借助非法艺术社团混世敛财的江湖人物,差不多每人都有一个画家、书法家的招牌,有一堆“会长”“院长”“理事长”之类的头衔,而且一般都能挥舞三尺狼毫在巨幅宣纸上手舞足蹈地比划几下。
进行类似的“表演性”创作时,往往还有过气名人、退休官员站台,有美女靓哥主持。
他们的“艺术”实践活动,本质上虽然是缺斤短两、鱼目混珠、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行为,做人没操守,行为没底线,哄人没商量,但因为有了这样一种高大上的精致包装,感觉上却成了最主流的艺术事业、最高尚的公益行为,诱使大家以自愿购买的方式大把敛财,他们也因此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界线上。
即使被发现,大体上也只能像民政部门那样,在自己的网站上曝曝光,最多也不过是协调当地的工商或公安将其办公地点查封了事。
这样的代价对他们来讲基本上相当于挠痒痒,稍微化化妆、变变脸,比如将牌子由“中国”改为“中华”、“世界”改为“寰宇”,重新租间房子,很快就可重新开张。
比起其巨大的进项,诸如此类的一点儿代价,他们根本就不在意。
用美术作品装点生活、寻求愉悦的审美体验,是人类的普遍天性。
但在我们中国,美术作品与百姓生活常常是绝缘的,一部国画书法的历史,基本上是极少数文人自娱自乐的历史;从西方引进的绘画,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更为遥远。
美术作品在象牙塔尖上长期的封闭式循环,导致了普通百姓艺术鉴赏能力和品位的限制,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趣味大都停留在“色彩艳丽、脸蛋儿漂亮”的层面上。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真题 语文试题(解析版+范文)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语文I 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好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 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 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 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 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故选“以身许国”;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第3讲 观点态度推断(练)(解析版)
专题05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讲观点态度推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我们来说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形。
首先是红军的情形。
同志们,你们看,差不多一年半以来,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都在作阵地的大转移。
从去年八月任弼时同志等率领第六军团向贺龙同志的地方开始转移起,接着就是十月开始的我们的转移。
今年三月,川陕边区的红军也开始转移。
这三支红军,都放弃了原有阵地,转移到新地区去。
这个大转移,使得旧区域变为游击区。
在转移中,红军本身又有很大的削弱。
如果我们拿着整个局面中的这一方面来看,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有人说(例如张国焘):中央红军失败了。
这话对不对呢?不对。
因为这不是事实。
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
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
”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
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
”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
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保持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完成长征计划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
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的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的方面)说来是失败了。
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绝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正在苏东坡与弟弟苏辙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让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对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 选择题速解技巧一、题目何处来——8大陷阱要警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项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混乱”等8种设误方式进行考查,考生要准确定位信息区间并仔细比对、分析、理解来判定选项对错。
设误方式(一) 混淆时态(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混淆)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选项:(2018·天津高考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
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设误方式(二) 以偏概全(扩大缩小)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比对分析]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设误方式(三)混淆是非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含答案精析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拼搏奋斗。
它践行在历朝历代无数人的开拓中,它体现在千百年来无数勤勤恳恳的努力中,它融汇在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的点滴汗水中。
也许有人认为这,但其他法则与之相比,未免相形见绌。
A.风餐露宿凡夫俗子不足挂齿B.风餐露宿等闲之辈不足为训C.栉风沐雨凡夫俗子不足为训D.栉风沐雨等闲之辈不足挂齿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该电影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荐、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3.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范仲淹祠的一组是(3分)( )①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②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④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某同学将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分类,并为每一类素材拟定了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素材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木车的激情——孔子的颠沛》《永和九年的那场醉》《苏东坡的突围》《李白的柔软》第二组:《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捕鸟者说:千年鸟道的终结者》《给狮子留点尊严》《藏羚羊——可可西里最后的精灵》第三组:《被妖魔化的科举》《汉服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文化不能俯视灾难》《杏花春雨何处寻?》A.文人性情生命之殇反思传统B.圣贤足迹敬畏自然反思传统C.圣贤足迹生命之殇文化视点D.文人性情敬畏自然文化视点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共6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练习与答案解析(共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________在一起的。
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________,直至晚清民国。
“家训”就像一位神情庄重严肃的老祖父,________地训导后世子孙,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
A. 结合绵延不绝不厌其烦B. 融合络绎不绝不厌其烦C. 融合绵延不绝不胜其烦D. 结合络绎不绝不胜其烦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时间的痕迹确实在路遥的作品中清晰可见。
从1982年出版的《人生》,到之后的《平凡的世界》,。
,,,。
李敬泽认为:“拿起《平凡的世界》,千百万的读者会觉得这好像说的就是我的事,就是我的情感。
”①他激励着无数茫然的人②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③凭着生命的热情④去寻找生命的意义⑤路遥的文字记录下了改革开放之际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根本转变⑥诉说着四十年间人类历史。
上规模空前的运动与变革A. ⑥③④⑤①②B. ⑤⑥①③②④C. ⑤①②③④⑥D. ⑥②③⑤①④3.下列诗句与描写对象,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②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④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A. ①松柏②菊花③梅花④柳树B. ①菊花②梅花③柳树④松柏C. ①梅花②柳树③松柏④菊花D. ①柳树②松柏③菊花④梅花4.阅读如图,对“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技术支撑层、基础应用层和方案集成层三个层次。
B. 关键硬件和算法模拟为人工智能产业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层面的支撑。
C. 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与人工智能联系最紧密。
D. 智慧家电、智慧工业是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顶端产品,属于方案集成层。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提分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人们体味它__________的诗情,赞叹它________的语言,领受它________的韵律,欣赏它________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轻俏婉转匀称漂亮含蓄蕴藉雅致妙曼B.含蓄蕴藉轻俏婉转匀称漂亮雅致妙曼C.含蓄蕴藉雅致妙曼轻俏婉转匀称漂亮D.轻俏婉转雅致妙曼含蓄蕴藉匀称漂亮答案 C解析“含蓄蕴藉”指言语、文字、情感等委婉、含蓄而不显露;“雅致妙曼”指柔美而不落俗套;“轻俏婉转”指轻灵而优美,委婉而动听;“匀称漂亮”指均匀,比例和谐而动人。
第一处形容“诗情”,应用“含蓄蕴藉”;第二处形容“语言”,应用“雅致妙曼”;第三处形容“韵律”,应用“轻俏婉转”;第四处形容“形式”,应用“匀称漂亮”。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_____。
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当然,翠翠也在其中。
①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
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
③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
④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
⑤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
A.⑤④③②①B.①③④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①⑤④②③答案 B解析这是一道句子连贯题,结合语境和各选项发现,④句中的“有浓有淡”和②句是总分的关系;①句中的“雨还在下”“天气越来越寒凉”与③句“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相照应,且③句中有“却”,表转折,因此①句在③句前面,而⑤句是这个画面的总结,放在最后。
据此,选B项。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弹劾(tán) 弹丸之地(dàn) ,哽咽(gěng) 狼吞虎咽(yàn ), 责难(nàn)多难兴邦(nàn)。
B.鲜活(xiān)寡廉鲜耻(xiǎn),泊位(bó)淡泊明志(bó),叶韵(xié)一叶知秋(yè )。
C.大度(dù)审时度势(duó),长进(zhǎng)身无长物(cháng), 解救(jiě)浑身解数(xiè)。
D.参差(cēn)扪参历井(shēn),披靡(mǐ)风靡一时(mǐ),畜牧(xù)六畜兴旺(ch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误在贬词褒用。
B.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与已然语境相违。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卷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泰山是一种磨炼,是一种生命的震颤.(chàn),跨过一级级石阶,望过一座座俊峭的峰峦,才会知道在泰山简约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邃.(suì)的东方思想。
B.在历时两年的浴血征战中,红军这支队伍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过渺无人烟的雪山,越过广阔无边的草地,在中国广袤.(mào)的土地上,将星星之火发展为燎.(liáo)原之势。
C.阵阵凄风吹过,胡杨树条条枝干紧紧相连,这亿万棵宁.(nínɡ)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会让人想起无数中国古人大义凛.(lǐn)然的气节。
D.我们的志愿者就像是慈爱的父亲,守护着美丽寂寥.(liáo)的可可西里,抵御着外来的掠.(lüè)夺和破坏,源源不断的志愿者们,已经与这片土地的美好与坚难息息相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
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甲]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以丝绸之路为例,它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乙]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
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丙]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终究..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含答案精析
处寻?》
A.文人性情 生命之殇 反思传统
B.圣贤足迹 敬畏自然 反思传统
C.圣贤足迹 生命之殇 文化视点
D.文人性情 敬畏自然 文化视点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吴先生行状
姚永概
先生讳汝纶,字挚甫,世居桐城之南乡。父征君居乡里,孝友任恤,勇于作事,不顾利害。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犹其风类也。弱.冠.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乙丑成进士,以内阁中书用。曾文正公见先生文于方先生 宗诚所,大奇之。又闻征君善教,遂延教其孙,而奏留先生于幕府十余年。
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第一组:《木车的激情——孔子的颠沛》《永和九年的那场醉》《苏东坡的突围》《李白的柔软》
第二组:《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捕鸟者说:千年鸟道的终结者》《给狮子留点尊严》《藏羚羊——
可可西里最后的精灵》
第三组:《被妖魔化的科举》《汉服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文化不能俯视灾难》《杏花春雨何
七八岁的少年和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便显得生机勃勃了。
③每年寒暑假,少年都会来山里陪爷爷奶奶。见我们来,少年有些羞涩,打了招呼,便转身不
知去向。十几分钟后,他拎了一大袋黄杏进屋。那杏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打药,所以许多掰开来,
会看到小小的虫子,我小心地将虫子剔掉,咬一口,酸甜可口,美味极了。而更多的杏,因为来不
。(李商隐《锦瑟》)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留在窑洞
安宁
①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遇到祖孙两代人。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及参考答案(23页)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哲学的作用[美]威尔·杜兰特哲学使人愉悦,即使是形而上学的幻景也蕴含诱惑,每个学习者都能体会得到,直到粗粝的生存需求将我们从思想的高峰拽下,抛入生活的撕扯琐碎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晓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黄金年代,那时,哲学确实称得上柏拉图口中“那珍贵的喜悦”;那时,审慎追寻难于捉摸的真理远比追求肉欲低俗的生活方式荣耀得多。
人类社会早期追求智慧的努力留给后来者某种永不消逝的渴慕。
我们想要弄清楚“生命之于我们,意味着不断地将我们自身及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光与火”。
我们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米特亚,“不求百万财富,只求问题之答案”。
我们渴求把握眼前事物的价值和前景,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旋涡。
我们希望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以避免本末倒置。
希望眼中的世界恒定如常,仿佛照耀在“永恒的光束下”。
希望能够笑对不可避免之事,甚至是日益逼近的死亡。
希望保持完整,通过分辨和协调欲望来调整精力分配,因为协调精力是伦理学、政治学,乃至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石。
梭罗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哲学家,不仅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或建立某一学派的能力,还要热爱智慧,循其意旨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容、信任的生活。
”我们愿意相信,若能找到真的智慧,那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
真理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
此时,某些缺乏教养的读者大概会打断我们,指出:哲学如下棋般无用,如愚昧无知般含混晦涩。
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比哲学家的著述更荒诞无稽的了。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保分练(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保分练[对点训练]比对下面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并做出判断。
(一)原文: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
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
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
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选项: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比对判断:选项曲解文意。
西汉纸“帘纹很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二)原文: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选项: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比对判断:选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选项把“实现方式的认识”换成了“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精编)含附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保分练[对点训练]比对下面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并做出判断。
(一)原文: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
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
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
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
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选项: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比对判断:选项曲解文意。
西汉纸“帘纹很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二)原文: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
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
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选项: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比对判断:选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选项把“实现方式的认识”换成了“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
(三)原文: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选项:“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比对判断:选项以偏概全。
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选项“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扩大了范围。
(四)原文: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
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转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选项: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比对判断:选项混淆是非。
原文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由此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
(五)原文: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
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
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
由此出发,便有“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
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
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
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选项:A.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B.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
比对判断:A项,扩大范围。
“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错,原文说的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长期”不等于“一直”。
B项,张冠李戴。
“它们讲仁爱,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错,原文指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
[综合训练](一)(2019·江苏卷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
“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解析:选D D项,颠倒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
文本第4段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解析:选A A项,选项表述不正确。
本文的论述中心是“新子学”,文本详细地阐述了新子学“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中间虽然涉及“新子学”是对历史上的诸子之学的内在继承与发展,但也只是笼统地提到历史上的诸子之学,并未对其特点加以详细阐述,也未将其与“新子学”加以对比,且文章的目的也并非“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解析:选B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无中生有。
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忽略文本中的条件,表述绝对化,错误。
文本第4段说“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项,“逐渐过渡”错误,文本第4段论述了“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总是无法分离的,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