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9)

合集下载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规范应急救援行为,保障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1.1 指挥部组成指挥部由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志愿者等组成。

2.1.2 指挥部职责(1)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2)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的调配;(4)组织应急救援培训、演练;(5)向上级报告应急救援情况。

2.2 分级响应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响应。

2.2.1 特别重大级(I级)发生特别重大级突发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启动I级响应。

2.2.2 重大级(II级)发生重大级突发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启动II级响应。

2.2.3 较大级(III级)发生较大级突发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启动III级响应。

2.2.4 一般级(IV级)发生一般级突发地质灾害,影响较小,但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时,启动IV级响应。

三、应急处置3.1 预警3.1.1 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1.2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3.2 应急响应3.2.1 启动响应根据突发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突发性应急预案

一、总则1. 为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工作,汇总、分析、上报灾情信息。

(2)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3)转移安置组: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4)监测预警组: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保障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监测预警(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

(2)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排查、评估。

(3)根据灾情,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部门、各单位进入应急状态。

(2)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3)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4)对受灾地区进行灾情评估,提出重建方案。

3. 应急结束(1)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害风险降至最低。

(2)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生活恢复正常。

(3)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四、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报技术手段,提高预警准确率。

4. 资金保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五、附则1. 本预案由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编制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制。

(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发生地质灾害时,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迅速反应,协同作战,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4)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市级组织机构成立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县级组织机构成立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3. 各部门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2)防灾减灾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治安秩序,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确保救援物资、人员运输。

(5)医疗卫生部门:负责灾区医疗卫生保障和伤病员救治。

(6)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灾区房屋安全鉴定、重建等工作。

(7)教育部门:负责组织灾区学校复课,保障师生安全。

(8)民政部门:负责灾区救灾物资发放、灾民安置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1)地质灾害监测部门负责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2)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启动(1)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根据灾害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1. 灾害辨识与预警:建立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地质灾害的迹象和风险,发出预警信号。

2. 预案指挥部组建与职责明确: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规模,成立专门的指挥部,并明确各职责和工作部门。

3. 应急响应与救援:按照预案组织人员和资源,进行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包括疏散人群、救援被困人员、医疗救护等。

4. 公众防灾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提供相关教育和宣传活动。

5. 通讯与信息网络:建立健全的通讯和信息网络,确保指挥部与救援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及时传递救援信息。

6. 应急物资准备与调配:预先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包括食品、水、医疗用品等,并能迅速调配到救援现场。

7. 各级政府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多级政府协作机制,确保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

8. 灾后恢复与重建: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以上是一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具体的预案内容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影响程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3篇(二)一、演练目标:1. 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检验应急救援组织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3. 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提高应急响应的机动性和快速性。

二、演练内容:1. 地质灾害的场景模拟:根据实际地质灾害情况,选择并模拟地质灾害发生的场景,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 应急预案的启动:按照预案中规定的程序,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响应。

3. 紧急疏散和救援:模拟疏散和救援行动,包括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运送等,测试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4. 通信与协调:测试通信和协调机制的效果,包括应急通信网络的运行是否顺畅,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有效。

5. 角色扮演:安排相关人员扮演事故现场发生的不同角色,包括群众、伤员、现场指挥人员等,检验应急响应组织的应对能力。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背景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如山区、地震带等地区,突发地质灾害可能随时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
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提前做好各种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
1. 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包括定期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引导人民采取相应措施。

2. 应急救援:及时组织各种力量,包括消防、医疗救援队伍等,进行应急救援工作,营救被困民众。

3. 应急疏散:制定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包括安全通道、疏散点等,确保民众安全疏散。

4.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醒民众采取相应
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5. 整治重建: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展开灾后整治和重建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总结
突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及时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优秀9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优秀9篇)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优秀9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篇一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一、地质灾害抢险工作方针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二、领导成员及职责1、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白云小学立即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学生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于以佳负责。

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

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韦昌贵、安全管理员姚福洲和少先队辅导员沈定翠负责。

主要职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学生疏散组。

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

主要职责:负责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并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吴炳云、数学教研组组长杨天寿、语文教研组组长吴蕾和门卫陈支书负责。

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担负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师和个人,必须服从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三、险情汇报和抢险处理程序(一)险情汇报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有地质灾害险情,学校要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确保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地质灾害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力量。

(2)优化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确保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三、组织管理1、成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设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3、组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4、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5、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形成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无缝对接。

6、建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地质灾害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环境卫生监管,确保环境卫生状况良好。

(2)加强地质灾害区域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3)加强对地质灾害区域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灾后医疗救治能力。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 保障民生,减少损失。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

3. 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1)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持。

(2)水利部门:负责监测河道水位、流量等,及时发布洪水预警。

(3)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预警。

(4)住建部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检查和修复。

(5)交通部门:负责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安全检查和保障。

(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救治伤员,提供防疫指导。

(7)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应急演练。

(8)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生疏散和学校安全检查。

(9)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和物资发放。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阶段(1)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防灾措施落实。

(3)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

2. 应急响应阶段(1)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工作。

(2)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3)开展伤员救治,提供防疫指导。

(4)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和救助,确保基本生活。

(5)修复受损基础设施,保障交通、供水、供电等。

3. 后期处置阶段(1)评估灾害损失,开展灾后重建。

(2)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3)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地灾应急预案

突发地灾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保障我地区在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2.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县(市、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4.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各级应急队伍要迅速响应,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1. 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 市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县(市、区)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4.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五、监测预警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2. 实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严密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地质灾害隐患。

六、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市、县(市、区)政府启动Ⅰ级响应,全面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 Ⅱ级响应:发生重大级地质灾害,市、县(市、区)政府启动Ⅱ级响应,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 Ⅲ级响应:发生较大级地质灾害,市、县(市、区)政府启动Ⅲ级响应,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七、应急救援1. 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2. 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财产损失评估等工作。

3. 对受影响区域进行交通管制、临时安置等工作。

4. 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物资、设备、技术等支持。

八、恢复重建1. 对受灾区域进行灾后重建规划,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突发地质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地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事件。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强化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发生。

(2)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二、组织体系1. 领导机构成立突发地质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地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工作机构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信息收集、上报、发布,协调各部门工作。

(2)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3)转移安置组:负责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4)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救治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装备、资金保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1)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发现险情。

(2)信息报告:发现险情后,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

2. 启动预案(1)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避险。

3. 应急处置(1)抢险救援: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转移安置:对受灾群众进行转移安置,确保生命安全。

(3)医疗救护:组织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4)基础设施抢修:尽快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四、善后处理1. 灾害评估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2. 灾后重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用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

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一、基本情况我乡位于县最南部,与重庆市梁平县接壤,幅员面积32.0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

共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8万人。

全乡地形以平坝为主、低山丘陵为辅,我乡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以为主,其他各村小规模的滑坡也分布较广。

目前,排查发现地质灾害点5处,危及面积405亩,其中耕地235亩,威胁农户86户294人,预计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给我乡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乡政府成立由乡长雷勋章为指挥长,乡人大主席于世林,党委委员、副乡长李继明,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党委委员、副乡长柏海川为副指挥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所、社事办、综治办、卫生院、建管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党政办,负责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若出现地质灾害问题,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及转移安置组、后勤保障组。

其职责分工是:(一)办公室:党委委员,副乡长薛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分别从党政办、社事办、建管办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传达贯彻指挥部决策;组织抢险救灾力量,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收集有关的地灾,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公布抢险救灾临时规定。

(二)抢险及转移安置组:武装部长、副乡长柏海川任组长,分别从经发办、派出所及民兵组织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指挥抢险救灾队伍及时奔赴一线,组织群众撤离;负责组织抢险车抢险当路的畅通;维护险区内社会治安等。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以人为本,确保安全;(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5)信息公开,社会参与。

二、组织体系1. 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协调等。

3. 分级设立应急小组根据地质灾害的级别,设立相应级别的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1.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

2. 强化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四、应急处置1. 紧急处置发生突发地质灾害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搜救、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2)对受困群众进行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3)修复受损基础设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3. 灾后重建(1)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规划;(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地质灾害应急基金,用于支持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11篇)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11篇)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11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精选1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篇1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

本预案适用于xx县境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一)组织机构成立xx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技术咨询组、应急指挥部。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参加办公室的工作。

技术咨询组由国土资源局组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专家组,专家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技术咨询。

应急指挥部由县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任总指挥。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紧急抢险救灾组,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治安、交通和通信组,基本生活保障组,信息报送和处理组,应急资金保障组。

(二)职责任务领导小组职责任务是统一领导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负责报告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指导做好中型和小型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灾害信息,向领导小组报告;传达领导小组工作指令;协调有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对策和措施;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发布。

地质突发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地质突发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单位对地质突发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内部发生的各类地质突发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三、组织机构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四、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密切关注地质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信息。

2.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3.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治理、监测预警、人员转移等。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处置1.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2.立即组织人员对灾害现场进行勘查,评估灾害程度。

3.根据灾害程度,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2)设立临时指挥部,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3)对受困人员进行搜救,确保人员安全。

(4)对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对已受灾害影响的人员进行安置,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5.对灾害现场进行清理,恢复交通。

六、后期处置1.对灾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对受灾地区进行重建,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恢复正常。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本预案,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____年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2. 灾害类型和潜在影响(1)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山体滑坡:导致山体崩塌,可能对民居和交通道路造成破坏。

(3)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地面塌陷,影响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3. 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救援队伍:包括搜救、医疗、工程等专业救援队伍。

(3)通信和联络组:负责信息传递和联络工作。

4. 预警系统(1)地震预警: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地震警报,提前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山体滑坡和地面塌陷的监测系统,提前预警,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5. 防范措施(1)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建筑物、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地震力。

(2)山体稳定措施:采取合理的山体治理措施,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

(3)工程检修和排查:定期对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检修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6. 应急预案(1)地震应急预案:① 应急响应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地震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进行划分。

②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通信和联络组。

③ 应急措施: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救援工作,提供紧急医疗救治。

④ 后续工作:做好灾后评估工作,统计人员和财产损失,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2)山体滑坡应急预案:① 应急响应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根据山体滑坡的规模和影响范围进行划分。

②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指挥部、救援队伍、通信和联络组。

③ 应急措施:组织人员疏散,封锁和疏散危险区域,抢救被困人员,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④ 后续工作:做好灾后评估工作,组织山体治理工作,恢复交通道路和民居。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防治工作,降低灾害风险。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要紧密协作,共同应对灾害。

(4)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专家和科技手段,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

(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

2. 各级政府及部门职责(1)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落实应急物资、资金和人员保障。

(2)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调查评估工作,提出防治措施。

(3)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确保应急通道畅通,保障救援物资运输。

(5)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工作。

(6)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7)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三、监测预警1. 监测(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2)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情况。

2. 预警(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预警信息。

四、应急响应1. 灾害发生(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
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面临灾害时的应急措施:
- 尽量避免灾区,确保人员安全。

- 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灾情,寻求支援。

- 对可能被困人员进行救援,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 通过广播、短信等方式告知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撤离指南和安全避险点。

2. 突发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灾害点的地质变化。

- 制定地质灾害的预警标准,并定期开展演练。

- 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区域的居民。

3. 疏散与避难措施:
- 制定灾害疏散路线图,确定安全疏散点和避难场所。

- 提前培训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疏散和避灾知识,加强应急意识。

- 对受灾地区进行划定,并按照优先级进行疏散,确保重点人员和重要设施的安全。

4. 援助与恢复工作:
- 发挥应急救援力量,及时派遣救援人员和物资到达灾区。

- 建立灾后救助机制,对灾民进行生活补助和心理援助。

-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道路修复、房屋重建和基础设施恢复等。

5. 信息发布与社会参与:
- 按照预案,建立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传达灾情、应急措施等信息。

-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调和合作。

- 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

这些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进行合作,建立联动机制,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和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及所属区域发生的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2)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应急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2 应急工作小组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设立以下应急工作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救援协调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协调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重建等。

三、应急处置程序3.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

3.2 现场处置(1)现场指挥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救援协调组组织救援力量,调配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3.3 后期处置(1)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重建等。

(2)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

四、预防与宣传教育4.1 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勘查,掌握地质灾害风险点。

(2)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预警能力。

(3)加强工程建设,提高工程抗灾能力。

(4)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范文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范文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是一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范文,可供参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预防和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预案》等相关法规文件。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组织体系第三条预案层级本预案分为三级:应急预案总纲、应急预案分册、应急预案实施方案。

第四条预案责任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通过灾害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第五条预案更新与演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更新,并进行实战演练,以保证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章应急预案工作流程第六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确定、预测和报警的工作。

1. 接到预警后,灾害管理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到警示点确认情况。

2. 确认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第七条抢险救援1. 灾害管理部门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 同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物资调配和支持工作,确保抢险救援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疏散安置1. 灾害管理部门按照疏散预案,组织受灾人员进行安全疏散。

2. 将受灾人员安置到安全地点,并提供食品、饮水等必要的生活保障。

第九条事故应对与处理当发生事故时,应按照应急预案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事故扩大。

第四章应急预案具体措施第十条信息发布与传播1. 在发生地质灾害前,灾害管理部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风险和预防措施。

2. 发生地质灾害后,灾害管理部门及时发布灾情、救援和疏散等信息。

第十一条预警设施建设为了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应建设完善的预警设施,并建立与预警机构的联动机制。

第十二条救援队伍建设1. 灾害管理部门要建立一支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人员和志愿者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颁布单位:国务院1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

1.4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2组织体系和职责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出现超出事XX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大型地质灾害时,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国务院可以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负责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指挥和部署。

XX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参照国务院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XXXX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

3预防和预警机制3.1预防预报预警信息3.1.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国务院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国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国务院有关部XX省(XX 市XX市(地、州)、XX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3.2预防预警行动3.2.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XX县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XX县区级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2.3“防灾明白卡”发放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乡镇(镇)乡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乡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乡村民手中。

3.2.4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3.3.1速报时限要求XX县区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XX县区级人民政XX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XX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国土资源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XX县区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XX县区级人民政XX市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XX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3.2速报的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应急响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Ⅰ级)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XX市XX市(地、州XX省(XX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地质灾害发生XX县区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XX省(XX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XX省(XX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国土资源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赴灾区现场指导应急防治工作,派出专家组调查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其发展趋势,指导地方制订应急防治措施。

5.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Ⅱ级)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XX市XX市(地、州XX省(XX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XX县区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大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XX省(XX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XX 省(XX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国土资源部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Ⅲ级)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XX市XX市(地、州)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XX县区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XX市(地、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XX 市(地、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灾害出现XX省(XX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XX市(地、州)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Ⅳ级)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XX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的应急工作,在本XX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本XX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