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最新版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最新版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最新版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阳谷县人民医院

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病人标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由于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是准确而且统一的。

(2)病人标识应确保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

(3)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进行病人标识,确保该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

二、结合我院实际,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常用标识有:就诊卡、病历号。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写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

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一)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就诊身份信息,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门诊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4、对预约患者认真核对预约单上患者姓名、手机号,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挂号后盖预约就诊章,安排优先就诊。给患者建卡时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5、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6、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7、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9、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

(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4、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

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6、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工作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 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 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

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 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范围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医技、药剂及财务、后勤、餐饮等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人员。 3定义 3.1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 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3.2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住院患者腕带上有便于移动 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 3.3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血制品、饮食单、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检验申 请单、检查申请单、手术通知单等。所有操作物上均有两种身份识别信息。 3.4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4内容 4.1所有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时都要严格核对患者的有效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2身份识别信息及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间号和医院特定位置。 4.2.1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种身份识别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编码 (如2001年1月1日编码为20010101); 4.2.2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 信息。 4.3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患者转科交接时。 4.3.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4.3.6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按《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执行。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 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 理。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根据2006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我行按照规定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客户身份识别,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收益等。 第二条我行员工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应当做到: (一)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二)客户由他人代理办理业务的,应当同时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 (三)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四)禁止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五)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采取持续的身

份识别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或者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六)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获取的客户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在与任何单位和个人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七)如需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本行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 (八)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核实客户的有关身份信息。 第三条我行员工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可以依法采取一种或多种身份识别措施,以合理确信知道客户的真实身份,以及真实的交易性质和目的: (一)核对客户出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二)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者身份证明文件; (三)回访客户或实地查访; (四)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 (五)要求客户完整填写业务合同、单据或凭证;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 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 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 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或打印出)进行病人的识别码,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 (6)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

身份识别核对制度

身份识别核对制度 一、每位就诊者至少要有两种身份识别标识,禁止使用房间号或床号作为就诊者的身份识别的唯一证据。医院采取的两套身份识别标识为: 1、门诊病人:就诊者姓名和诊疗卡号; 2、住院病人:患者姓名和住院号; 3、留观病人:患者姓名和留观号; 4、身份不明的病人。急诊病人:无名+当天4位数日期+留观号(如无名0826,00123),住院病人,无名+当天4位数日期+住院号(如无名0826,00123)。 二、医院对住院患者、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手腕带上应标有患者的姓名和住院号。新生儿除标有以上两项标识外,应标明性别。并可(非必须)标注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科室等信息。 三、以下情况必须进行就诊者的身份识别。 1、在办理诊疗卡或转科、入院手续等病人信息登记时;若是记账消费的就诊者还必须同时核对其记账凭证,如公费医疗、医保卡等。 2、在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 3、在抽血或采集其它临床检验标本前。 4、在提供治疗、检查及护理前。

5、为新生儿沐浴和出院时。 6、接送患者手术前、后。 四、核对就诊者身份的方式。 1、在核对就诊者身份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询问和核对的方式进行,询问姓名时需主动询问就诊者或家属,让就诊者或家属回答。然后进行核对,例如:当问就诊者姓名时可以说:“你叫什么名字?”而不是直呼就诊者姓名。在核对诊疗卡号时,也可以采取核对诊疗卡,核对病历记载的诊疗卡号或是处方印制的信息,或是刷卡的方式进行,对于住院患者,也可以采取核对手腕带的方式进行。 2、对无陪人的新生儿和儿童,不能配合回答的病人(昏迷的病人、神智异常者),通过手腕带的信息对就诊者进行核对。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新版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具体如下: 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精神科患者实行图片信息、姓名识别。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4)使用护士移动站的病区,均使用电子条码腕带,未开通护士移动站的病区使用塑料腕带。 5)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则对其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6)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7)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 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 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 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

最新版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4) 二、病房管理制度 (5) 三、护理查对制度 (5) 四、分级护理制度 (8) 五、健康教育制度 (10) 六、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1) 七、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2) 八、护理文书书写与质量监管制度 (12) 九、医嘱制度 (13) 十、护理查房制度 (14)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15) 十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5) 十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6) 十四、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8) (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18)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9) 十五、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批准制度 (19)

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小组,各护理单元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病区、科室、护理部三级控制和管理。 2.1.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一级):由3-5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有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理质量检查月报表 ,报上一级质控组。 2.2. 科护理质量控制组(二级):由5-10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填写护理质量检查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3.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三级):由10-1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查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施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5日以前报护理部、科护士长处,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核心制度(新版)

护理核心制度(新版)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 二、病房管理制度 (4) 三、抢救工作制度 (6) 四、分级护理制度 (7) (一)特级护理 (7) (二)一级护理 (7) (三)二级护理 (8) (四)三级护理 (8)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9) 六、查对制度................................................... 11 七、给药制度................................................... 14 八、护理查房制度............................................... 15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7 十、护理会诊制度.............................................. 18 十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9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0 十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21 十四、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2 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I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

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最新版)

18项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 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 5.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分级护理制度 (一)定义 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 2.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一)定义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 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 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 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 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 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 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 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 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 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 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 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 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 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 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 处理。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篇一: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新)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试行) 一、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等各种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三种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如房床号、姓名、性别等,不得仅以房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查对时请患者亲自告知其姓名和∕或查对"腕带"上姓名等信息。 二、对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新生儿科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和血制品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三、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必须佩戴"腕带",由医护人员为其命名如:无名氏+性别+序号。 四、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护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确认"腕带"信息。 五、使用"腕带"时,内容应填写齐全,实行"双核对"(" 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佩 戴。 六、在急诊、病房、手术部、重症医学科、产房、新生儿室等之间交接患者各关键流程中,建立、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并记录。 七、在手术当日患者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 八、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应交待注意事项,不可自行去掉,发现皮肤过敏现象及时处理。 各种操作前身份确认流程 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对手术患者、重症医学科患者、新生儿室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二)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三)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四)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五)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六)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七)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八)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对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新生儿科患者、急诊科患者、需抢救患者、输血和血制品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产妇、危重症患者、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 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三)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 "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

患者腕带身份识别制度

“腕带”使用制度与措施 1、各病区对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护士在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要求字迹清晰规范,信息正确,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若损坏或不清晰需要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需要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编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进行诊疗活动时,需双人核对。 4、腕带佩戴部位首选左腕部,如有特殊原因选择其他部位。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有无擦伤、血运是否良好。佩戴腕带时,松紧适宜,保证病人舒适。 5、病危患者用深红色腕带,手术患者用蓝色腕带,小儿患者用粉红色。 6、病人转科,由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及时更换腕带的相关信息,并双人核对确认。 7、当主管医生下达转院、出院医嘱后,患者离开病房前,及时为患者解除腕带。 原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5年元月20第二次修订

原阳县人民医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护士在给病人操作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我院至少用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两种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对于手术、意识不清、新生儿、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急、危重患者、无名氏、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及加强治疗病房患者必须另加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实施者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应请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床号,以识别患者身份。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的急、危重患者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活动前或转科交接时的身份识别标识,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有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严格执行腕带管理制度,腕带内容应填写正确、字迹清晰。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诊断等。新生儿:另加母亲姓名,出生日期、体重。腕带识别信息填好后必须经两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认真核

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相关制度规定

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相关制度规定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 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关键流程患者身份识别措施(一)门诊、急诊患者: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必须与患者和/或家属核对患者信息。(二)昏迷、神志不清及无自主能力的患者:入院后由病区护士和家属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师、护士必须核对以上项目。(三)手术患者:手术前由病区护士给患者带上腕带,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病历、手术通知必须明确写清楚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术前讨论确定术式;麻醉前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分别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前手术医师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包括左/右侧,确认即将采用的术式。回病房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核对病人信息,麻醉清醒后,病房护士再次核对病人信息。(四)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PICU 室、MECT 室、检验科之间):查看患者病历或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等信息,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各项操作。

2018最新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 (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四)、手术查对制度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 (六)、饮食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 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x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所有患者的身份确认,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进行,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手术患者身份确认,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外,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填写明患者信息,不得空项。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于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或麻醉复苏室护士共同对患者身份分别再次确认。患者术后回到病房,由病房护士与护送患者人员进行严格床旁交接,双核对确认。 3、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身份确认,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对成人患者使用医院统一印制蓝色“腕带”标识,小儿统一用粉色“腕带”标识。由所在科室护士填写患者信息,不得空项。 4、在使用“腕带”时,必须进行双核对。 5、急诊科与病房、与ICU、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

写患者转科交接单,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在转运患者时,须查对姓名、住院号和腕带标识,由专人护送,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单,床旁交接。 7、新生儿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姓名、母亲姓名、性别、床号、日期;同时,新生儿被服外挂有注明新生儿一般情况的识别牌,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分娩日期、时间、方式、体重、接生者等; 新生儿室人员与护送者当面严格交接,印记脚印牌并在其上记录新生儿的信息,然后,剪为两半,护送者和新生儿室人员各持一半,分别妥善保存,待新生儿出室时,两半合一、完全吻合后,方可交接。知丁

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院部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患 者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2、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 3、对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 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可以问患者“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患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让患者回答,然后将患者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4、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 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5、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生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写姓名、年龄 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 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7、进行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 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 8、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 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9、“腕带”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等,由责任护士 或值班护士负责填写。 10、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 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戴“腕带”,以便身份核对识别。11、“腕带”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 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12、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 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13、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岳阳市长炼医院 2017-5-18

患者安全目标【最新版】

患者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3.“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4.“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

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病人身份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二、术语 患者标识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标识带,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防止被调换或随意取下,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及正确性。 三、正文 (一)适用范围 1、需佩戴腕带的部门:住院部。 2、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患者;急诊抢救;住院患者;无自主能力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等。 (二)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 2、腕带的材质良好,不会引起患者皮肤过敏。 3、腕带上的字迹不能被洗掉或被擦掉。 4、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腕带。 (三)腕带佩戴要求 1、腕带一般应由二位护士核对后佩戴在病人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优先顺序:右手腕、左手腕、右脚踝、左脚踝。 2、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病人病历。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和过敏史,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也应随时记录在身份腕带上。 3、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4、患者腕带佩戴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5、患者转科或腕带遗失、损坏,必须立即佩戴新腕带。 (1)核对患者病历。 (2)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身份。 (3)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 6、患者出院、转院时由护士拆除腕带。 (四)佩戴腕带操作程序 1、护士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2、直接将患者资料用不褪色笔写在识别腕带上;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试题

---WDRD格式--可编辑-- 核心制度试卷 姓名:成绩:时间: 一、填空题( 100 分) 1、一、在实施任何 __________或__________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 __________________实施正确的操作。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 少同时使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对昏迷、 ____________、无自主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患者,建立使用“____________”作为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 对患者 ____________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 _________重新核对。 6、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带舒适, __________________适宜,_______________完整无破损。 8、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_______________进行督导并有 __________。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