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健康评估 吕探云常见症状评估腹泻(高职).
第十一节
腹泻
王君俏
学习重点
1.不同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2.腹泻的问诊要点。
学习难点
1. 腹泻的发生机制。
2.腹泻的临床表现与护理诊断的联系。
一、定义
(一)腹泻(diarrhea)
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水分增加
可混有粘液、脓血和未消化食物
(二)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
二、腹泻发生机制
(一)肠粘膜分泌增加
(二)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三)异常渗出
(四)肠蠕动过快
三、病因
1. 肠道疾病:感染性、非感染性
2. 胃部疾病 3. 肝、胆、胰疾病
4. 全身性疾病或因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食物中毒、药物作用等
四、临床表现
(一)急、慢性腹泻的表现 (二)不同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三)腹泻患者的身心反应
五、护理评估要点
(一)有无相关疾病史、用药史、饮食史 和心理因素
(二)腹泻次数、粪量、颜色、性状、气味
及与进食的关系
(三)腹泻的身体反应
1. 有无脱水、低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2. 有无营养不良 3. 有无肛周皮肤破损
(四)腹泻的心理反应
六、相关护理诊断
1.腹泻 与肠道感染有关;与结肠癌有关等。 与急性腹泻所致体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液丢失过多有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腹泻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排便次数增多和排泄
物刺激有关。
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
腹泻(d i a r r h e a)一、简要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水中水量增加或答辩成分异常。
正常人大便频率为每日1-3次或每日2-3次。
每日大便含水量应100-200ml,为成形软便,不含异常成分。
正常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取水约2L,从消化道各段分泌的液体约7L,其中胃液、胰液各2L,唾液、胆汁、肠液各1L。
每天进入肠道的液体共约9L,这些液体大部分(85%)被小肠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55%-66%),进入结肠的水分约为1-1.5L,结肠将其大部分吸收,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仅有100-200ml水分。
小肠和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小肠每日可吸收水12-18L,结肠每日可吸收水4-5L,小肠病变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入结肠,当超过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时才会出现小肠性腹泻。
二、腹泻的分类(一)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类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大量吸收不完全的食物,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或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双糖酶缺乏,使双糖吸收产生障碍,在肠内引起渗透压升高,不能吸收的药物如山梨醇、甘露醇及盐类泻剂(如硫酸镁)也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其排出体外,出现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⑴大便量一般小于1000ml/d。
⑵禁食后腹泻明显好转或停止。
⑶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
正常人的血浆-粪便溶质差小于50mmol/LHO。
2⑷正常人pH约为7(接近中性),pH约为5时,大便酸度增高。
当糖类吸收不良时,未被吸收的糖经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可使大便变酸。
2、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指某些病因使小肠隐窝细胞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而引起腹泻。
分泌性腹泻的特点:⑴每日排水样便大于1000ml。
O。
⑵血浆-粪便溶质差一般小于50mmol/L H2⑶粪便pH碱性或中性,这是由于粪便中液体与血浆相似和伴随HCO大量分泌。
3⑷禁食24-48小时后腹泻无明显减轻。
腹泻的诊断与护理
腹泻的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腹部情况等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B超、CT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腹泻的鉴别诊断
病因:感染、食 物中毒、药物反 应等
症状:腹痛、腹 泻、恶心、呕吐 等
预防腹泻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食用 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勤洗手,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紧张 和焦虑
预防腹泻的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
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 食物的摄入
适量饮水,保持肠道湿润
检查:血常规、 粪便常规、电解 质等
治疗:对症治疗、 抗感染治疗、补 液等
腹泻的护理
2
腹泻的一般护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腹泻的预防
3
预防腹泻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 手,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 染机会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减 少疾病发生
预防腹泻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或过期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腹泻患者,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电解质失 衡,如低 钾、低钠 等
其他症状, 如发热、 乏力、食 欲不振等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泻疾病。
其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感染性腹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增多,伴随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多见于胃肠道病原体感染,发热则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
二、实验室检查。
1. 粪便常规检查,包括外观、隐血、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
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阳性可提示感染性腹泻。
2. 病原体检测,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培养、PCR、抗原检测等。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可进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考虑为感染性腹泻:1. 急性发病,腹泻次数增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2. 粪便常规检查阳性,如水样便、脓血便、白细胞增多等;3. 病原体检测阳性,明确感染病原体。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腹泻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史、旅行史等流行病学史,有利于确定感染的可能病原体;2.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时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应特别注意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六、结语。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是临床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感染性腹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诊断学—腹泻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1、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液体所引起; 病因:
• 霍乱弧菌外毒素引起的大量水样腹泻即属于典型的分泌性腹泻; • 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阿米巴痢疾等 • 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VIP瘤所致的腹泻均属于分泌性
腹泻。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2、消化功能障碍性腹泻:
由消化液分泌减少所引起; 病因:
• 慢性胰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3、渗透性腹泻:
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 而引起; 病因:
• 乳糖缺乏,乳糖不能水解即形成肠内高渗; • 服用盐类泻剂或甘露醇等引起的腹泻。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 急性感染性腹泻:常有不洁饮食史,于进食后24小时 内出现。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如为细菌感 染,常有粘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 红色或果酱样。
• 慢性腹泻:每天排便数次,可为稀便,亦可带粘液、 脓血,见于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直肠癌等。 粪便中带粘液而无病理成分者常见于肠激惹。
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 吸收所致的腹泻;
病因:
• 急慢性肠炎、 • 胃肠功能紊乱 •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 病因:
• 小肠大部分切除; •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腹泻的症状、类型、原因及治疗
腹泻的症状、类型、原因及治疗不同腹泻的类型腹泻包括短期的急性腹泻和长期的慢性腹泻。
几乎每个人在他们的生命中的某段时间都会经历严重的突然发生的急性腹泻。
它通常持续时间很短而且可能整个过程不需要药物治疗,大多数急性腹泻是由感染引起,也可能多种药物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慢性腹泻,通常持续四周或更长时间,往往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就医。
肠易激综合症(IBS) 是慢性腹泻最通常的原因。
根据驱引起腹泻的原因,腹泻可分类成不同的类型。
例如,大便在消化道的迅速通过所引起的腹泻常伴随运动性紊乱,如IBS。
食物过快的或大量的通过肠道而使之不能完全吸收也是腹泻的常见原因。
腹泻的类型主要包括:•渗透性腹泻。
当肠道中的糖(如乳糖,果糖)、糖醇(如山梨(糖)醇)和一些矿物质(如镁、硫、磷等)无法被身体吸收,这些不吸收的物质因为含有较高的渗透压,容易吸收更多的水分进入肠道,引起水样腹泻。
乳糖不吸收引起的腹泻就是渗透性腹泻一个例子,山梨(糖)醇也是这个类型腹泻的的通常原因。
一般地,当食物种不再含有上述成分时,患者的渗透性腹泻症状消失。
•分泌性腹泻。
当肠道分泌更多的放水和盐分予进入肠道时,大便变松软多水,引起腹泻。
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是罹患了释放毒素的感染,毒素干扰肠道,促使他们分泌水和盐。
良性肿瘤也能刺激分泌从而导致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也可能由于肠道对胆汁酸和脂肪酸的吸收过少引起。
这可能在某医疗情况的人群中发生,例如,腹腔疾病和肠道炎症疾病(IBD)。
消化食物过快地通过消化道排泄产生的腹泻极可能是分泌性腹泻。
因为肠没有充足的时间吸收液体,即使患者禁食,分泌性腹泻仍可持续。
•渗出性腹泻。
当内层结肠发炎或激惹时,引起血、黏液或其他的液体的释放,这个类型的腹泻能由于很多条件引起(例如IBD、肺结核、一些癌症)。
注意不同类型的腹泻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由于腹泻去看医师的病人很少单独患有渗透或分泌性腹泻,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往往同时发生。
腹泻病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1.临床表现: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因,协助诊断。
3.流行病学资料: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环境、接触史等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二、诊断原则
诊断腹泻病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病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腹泻病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2.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3.制定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
4.动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诊断条件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腹泻
病: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形状改变,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排除其他引起腹泻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
3.有明确的病因,如感染、过敏、炎症等。
4.符合相应的流行病学特征。
儿科腹泻病知识点总结
儿科腹泻病知识点总结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一般由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或食物中毒引起。
腹泻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腹泻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腹泻的定义和病因腹泻是指儿童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量增多,质地稀水或呈膏糊状,且伴有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的临床症状。
腹泻的病因包括感染、食物中毒、发热或药物反应等诸多因素。
最常见的腹泻病原体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二、腹泻的分类根据腹泻病因和病程不同,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和反复发作的腹泻。
急性腹泻是指持续时间不超过14天的腹泻,常见于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等。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时间超过14天的腹泻,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肠道感染、营养不良等。
反复发作的腹泻是指腹泻症状反复出现,伴有间歇期的腹泻,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三、腹泻的临床表现1. 急性腹泻的表现:突然发病,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呈稀水状或腹泻样,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 慢性腹泻的表现:腹泻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腹痛、腹胀、便秘或便秘交替腹泻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四、腹泻的诊断和治疗1. 腹泻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调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明确腹泻的病因和病程。
2. 腹泻的治疗:根据腹泻的病因和程度,进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支持疗法等措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五、预防腹泻的措施1. 预防感染性腹泻:加强个人卫生、安全饮食、饮食清洁、生活环境整洁等措施,避免食物或水源中的细菌和病毒感染。
2. 预防慢性腹泻: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六、应对腹泻的护理1. 腹泻的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供温暖、干燥、清洁的居住环境,随时观察患儿腹泻的症状变化,避免交叉感染。
2. 腹泻的排毒护理: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患儿肛门和会阴部清洁,防止皮肤潮湿和感染。
七、腹泻的康复腹泻病情得到缓解后,要继续进行对症治疗、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增强体质、补充营养,预防腹泻的复发。
腹泻,诊断学
【临床表现】
1.急性腹泻
起病骤然,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 常含有异常成分,如致病性微生物、食入的毒性物质、红细胞、 脓细胞、大量脱落的肠上皮细胞、黏液等。排便时常伴有肠鸣、 肠绞痛或里急后重,尤以感染性腹泻较为明显。由于肠液为弱碱 性,大量腹泻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与代谢性酸中毒。
表1-51 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表1-52 腹泻的发生机制
2.慢性腹泻
起病缓慢,或起病急而转为慢性。慢性腹泻患者大多每天排便数 次,伴有或不伴有肠绞痛,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常含有病理 成分。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甚至 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腹泻急性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腹 泻相同。
急性腹泻起病骤然,病程较短;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腹泻加重、缓解的因 素等。
3.一般情况变化
功能性腹泻、下段结肠病变对患者一般情况影响较小;器质性疾 病(如炎症、肿瘤、肝胆胰腺疾病)、小肠病变影响则较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腹泻
XX科室 稻草人
目录 CONTENTS
【病因与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 的食物。如每天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 总量大于200g的稀便,其中粪便含水 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可 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腹泻超过2个月 者属慢性腹泻。
【伴随症状】
腹泻的伴随症状与临床意义见表1-53。
【问诊要点】
1.性别、年龄与个人史
如青壮年还是中老年人;男性或女性。血吸虫病多见于流行区农 民和渔民;同桌进餐者的发病情况有助于诊断食物中毒;并注意 询问有无不洁食物、旅行、聚餐病史,腹泻是否与脂餐摄入有关, 或与紧张、焦虑有关等病史。
腹泻的鉴别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腹泻的鉴别诊断应对病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及病原检查进行教诊断;一、急性腹泻一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浒潜伏期多为1-2d,长可达7d;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争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10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烘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8-24h恶心,,可在短所致的腹泻;④粪便中可分离出轮状病毒;四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1、霍乱的临床特点①潜伏期一般为2-3d,也可短至数小时或6d之久;②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用,排便量大而无粪质;③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④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谜肠肌及腹肌为明显;2、诊断依据①流行病学特点;②典型的临床表现调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五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人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1、临床特点腹水样便,重症者混有假膜;每日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很少为脓血便;多有诱因,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等;2、诊断依据①有诱发因素;②粪便中有假膜;③肠镜活检或粪便培养可发现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或检出此菌的毒素;六血吸虫病;腹泻大;粪;腹痛与;镜检;标本越新鲜阳性率越高;粪便的性质与阳性率关系甚大,一般的规律是:脓血样便>血性部液便>税液便>成形便;与慢性阿米巴性痢疾鉴别,主要依靠粪便镜检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与其他慢性腹泻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和诊断性治疗;二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日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主要诊断依据:①有结核中毒症状;②肠镜活组织检查为干酪样坏死组织;③抗结核治疗有效;此外,肠外结核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三肠道菌群失调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 10%,芽胞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O%以上人则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诊断依据:①多有诱发因素,如体质衰弱,应用广谱抗生素等;②大便菌谱分析;③调节菌群治疗有效;四大肠癌大肠癌多在中年以上,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达10状,大;,为假息肉;,结合我1项;或③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活检证实;六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末端;青壮年好发,北京统计平均年龄为35岁,慢性发病,反复发作;1、常见的症状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有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有脓血;发热、体重减轻也常见;2、常见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瘦管形成,肠穿孔形成肠壁或肠管周围脓肿,肠梗阻等;3、线征有: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②可有裂隙状溃疡、肠管边缘有较深的毛刺;③假息肉呈颗粒状充盈缺损;④鹅卵石样改变;⑤肠管可有多发性狭窄;4、肠镜所见病变呈跳跃式,溃疡深而不规则或为纵行溃疡,可有假息肉形成;组织活检为非干酪样肉芽肿;5、诊断依据①临床症状典型者均应考虑本病;②典型的X线表现;③肠镜有纵行溃疡及鹅卵石样改变;④病理组织学检查;Crohn病与肠结核鉴别较困难,特别是增殖型肠结核;如临床上不易鉴别,可通过肠镜进行活组织检查,也可进行试验治疗,必要时剖腹检查;七胰源性吸收不良胰源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晚期;五其他:可用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凝胶、铋剂、硫糖铝、麦滋林-S等吸收不良综合症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的小肠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综合征;老年人吸收不良综合征症状往往不典型,以腹胀、腹泻、贫血或骨痛为主要表现;老年人容易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原因与老年人消化系统退行性变化有关,变化较显著的是胃、小肠和胰腺;人到老年期后,小肠茸毛变短,吸收面积减小,胰腺逐渐萎缩,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些变化使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消化道憩室炎和憩室病显著增高,加之退行性变化所引起的热量摄取不足和营养失调,均可促成或加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疾病描述吸收不良综合征是一种由小肠对营养物质吸收受到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分为原发性。
腹泻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腹泻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腹泻是指腹部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疏松或呈泥状,且每日排便量明显增多的一种症状。
腹泻是常见的病症,它不但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活和健康,而且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疾病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与腹泻相关的疾病和诊断标准。
病因腹泻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食物中毒、胃肠道疾病、药物反应等。
具体分为以下几类:消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是导致腹泻的最常见原因。
包括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弓形虫等)所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有害菌或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会导致胃肠道病变,可引起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包括胃炎、溃疡、胆囊疾病、胰腺疾病、肝脏疾病、肠道肿瘤等,其中以炎症性肠病、细菌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与腹泻相关的疾病比较常见。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会对肠胃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
常见的有抗生素、泻药、抗肿瘤药、抗抑郁药等。
诊断标准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病因也很复杂。
在诊断过程中,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腹泻所需要进行的检查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总体而言,以下几种检查方法比较常见: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首先,医生会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如发病时间、病情的轻重程度、粪便的颜色和形状等等,以便了解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病程。
同时还需要进行体检,包括腹部压痛、包块、肝脾大小、肛门指诊等。
2.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检查包括外观、颜色、性状、粘液、脓血等情况。
3.病原微生物检测当初步检查未能确定腹泻的病因时,医生会抽取病人的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4.放射学检查如果怀疑肠道内有肿瘤、狭窄或炎症,需要进行放射学检查如X线、胃肠道钡餐造影,超声波、CT、MRI等检查。
腹泻起源于多种病因,需要依据医生的诊断来确定病因。
腹泻的诊断程序通常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放射学检查。
腹泻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防治知识一、急性腹泻(1)细菌性食物中毒: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的中毒性疾病。
急性呕吐与腹泻是主要症状。
(2)急性肠道感染:①病毒性肠炎:夏季流行性腹泻,其特点是高度传染性,有轻度发热、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②急性细菌性痢疾:多在夏、秋季流行,排便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里急后重,大便初呈水样,以后排出脓血样便,量少、粘稠。
常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③急性阿米巴痢疾:起病较慢,大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大便呈糊状、黏稠度较低、常有恶臭。
④霍乱、副霍乱: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
初排出黄色稀便,继而成为黄色的米泔水样,呈无粪质的灰白色浑浊液体。
腹泻量多,呕吐常为喷射性,病者呈严重脱水状态、体温下降、脉搏微弱等危重症状。
(3)原因未明的急性肠炎:①急性局限性肠炎:病程经过缓慢,腹泻较轻,稀糊样便,多带脓血,常伴痉挛性腹痛。
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特点是突发性急性腹泻、腹痛、便血和毒血症。
(4)植物类急性中毒:常见毒蕈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白果中毒、“臭米面”中毒等,其特点是除了腹泻、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外还有全身中毒症状。
(5)动物类急性中毒:常见有河豚中毒,主要表现除腹泻、呕吐、恶心外,还有口唇、舌尖、指端等处麻木感,重者出现轻瘫、瘫痪。
(6)药物副作用:如羟萘苄芬宁(灭虫宁)、哌嗪(驱蛔灵)、利舍平(利血平)等均可起腹泻。
(7)化学毒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砷中毒、锌中毒等也都引起腹泻。
(8)急性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等在病程(尤其是早期)中可发生轻度、中度腹泻。
(9)变态反应性胃肠疾病:如对虾、蟹、奶、菠萝等食物过敏,常表现有腹泻症状。
二、慢性腹泻(1)慢性细菌性痢疾: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当演变而成。
大便次数增多,多为粘液、血性粘液或脓血大便,也有呈糊样或水泻样。
(2)肠结核:腹泻通常每日数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样或水样,病人还有结核病症状。
腹泻的鉴别诊断
1. 定义 2. 分类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1.定义
• 腹泻是指粪便中液体成分增多(或 稠度降低)。
– 大便次数通常超过3次/日; – 粪便重量通常大于200g/日。
2.分类
• 按时间
– 急性腹泻:病史<3周 – 慢性腹泻:病史>3周
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1)急性肠道感染
– 细菌:急性菌痢,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弯曲菌、等;
;
– 量大、有恶臭、有油滴或不消化食物残渣:吸收 不良综合征;
– 果酱样:阿米巴痢疾。
(9)伴随症状
– 腹痛:提示病变部位,IBS、慢性胰腺炎
– 发热:急慢性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淋巴 瘤
– 体重减轻:吸收不良综合征、恶性肿瘤、炎 症性肠病、AIDS、肠结核、甲亢
(10)伴随疾病
– 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 – 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肠病 – 自身免疫病:如SLE
、糖尿病)
(10)食物过敏、药物副作用、等。
2.分类
• 按时间
– 急性腹泻:病史<3周 – 慢性腹泻:病史>3周
• 按发生机理
–渗透性腹泻(osmotic diarrhea) –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 渗出性腹泻(exudation) –运动异常性腹泻(deranged motility)
(4)与精神、情绪有关:IBS
(5)用药史:泻药、抗生素过敏史、手术 史、放疗史。
(7)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 糖尿病、等。
(8)大便特点:
– 脓血便:肠道本身病变,特别是结肠、直肠病变 ;
– 大便次数多,但便量相对较少:病变多在结肠; – 如伴有里急后重,提示直肠病变; – 大便量较多,但次数相对较少:病变可能在小肠
第二章-病史采集--腹泻
第二章病史采集--腹泻临床表现1.起病和病程急性腹泻: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多为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肠道肿瘤或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
2.腹泻次数与粪便性质细菌感染——粘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便;慢性痢疾,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稀便,亦可带粘液、脓血;严重感染性肠病——粪便奇臭,粘附;肠易激综合征——带大量粘液,无病理成分。
3.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小肠疾病——腹痛常在脐周,便后腹痛不缓解;结肠疾病——腹痛常在下腹部,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伴随症状1.伴发热2.伴里急后重3.伴明显消瘦4.伴腹部肿块5.伴重度失水: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6.伴关节疼痛、肿胀:多见于Crohn病、UC、SLE等。
问诊要点(一)现病史1.起病急缓,病程长短。
2.诱因,如有无不洁饮食、大量脂肪餐史,有无精神紧张,焦虑等。
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臭味、量等。
3.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脱水,腹部肿块,营养不良,水肿等。
4.诊疗经过:是否行肛门检查,直肠指诊,结肠镜检查。
5.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1.既往史: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史,有无过敏史。
2.个人史:有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3.月经婚育史。
4.家族史。
例题简要病史:男性,19岁,反复腹泻、脓血便2年余,门诊入院。
(一)现病史1.起病时有无病因可寻,每次发作有无诱因可寻。
腹泻发作的频率,程度,发作期间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臭味、量。
发作间期大便的特点及排便的特点。
有无乏力、苍白等慢性贫血表现。
2.伴随症状:有无腹痛、发热、里急后重,腹胀,腹部肿块,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关节痛等。
3.诊疗经过:是否行结肠镜检查。
4.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1.既往史:有无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病史。
有无胃肠道手术史。
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个人史:有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3.婚育史。
4.家族史。
2016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腹泻
鸭题榜|2016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腹泻腹泻腹泻是201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实践综合部分可能会考察到的内容。
腹泻的症状在日常诊疗中也很常见,涉及到消化系统的疾病较多,考生容易混淆,绿豆水整理了腹泻部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学员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更多2016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内容,请持续关注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宝典。
一、概述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或粪便量增加(>200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
二、病因1.急性腹泻: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的肠炎、痢疾、霍乱等。
2.慢性腹泻: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肠功能紊乱。
三、发病机制1.分泌性腹泻:肠黏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吸收受抑制。
2.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被吸收的物质,肠腔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
3.渗出性腹泻:由于肠道炎症、溃疡引起的血浆、黏液、脓血渗出至肠腔而发生腹泻。
4.胃肠动力失常: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时,肠内容物快速通过肠腔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腹泻。
四、临床表现1.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
排便次数多,糊样或水样便。
常有腹痛。
2.慢性腹泻:起病缓,病程长。
小肠性腹泻大便量多,含脂肪,黏液少、臭,疼痛常在脐周,便后缓解不明显;结肠性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少,肉眼可见脓、血、黏液,疼痛多在下腹,便后疼痛缓解。
五、诊断思路1.病史采集(1)现病史1)针对腹泻症状问诊:起病急缓,有无诱因,是否集体发病,与饮食或情绪的关系,腹泻的严重程度,粪便性状。
2)诊疗经过问诊:患病以来是否做过X线、B超、造影、肠镜等检查,结果如何,治疗用药情况如何,疗效如何。
3)患病以来一般情况的问诊:饮食、睡眠、小便、体重变化等。
(2)既往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慢性胰腺炎、甲亢、肾脏疾病史。
(3)个人史和家族史:有无放射线和化学品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患者,有无肿瘤家族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性腹泻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饮牛奶或奶制品后,未消化的乳糖 聚积在肠腔,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而吸收大量水分,引起 腹泻。
渗透性腹泻
特点 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 粪中可含有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
肠内水平衡
24小时进入小肠 的液体和电解质:
食物约2L
唾液腺、胃、肠 、肝、胰分泌约 7L
24小时内排出: 粪便的水分不 到0.2L
小肠吸收大部 分
大肠吸收1.5L
肠内水平衡
分泌>吸收
吸收
分泌
腹泻产生的因素
吸收 分泌 胃肠运动
分类
病因:病毒性、细菌性、肿瘤性 、 过敏性、中毒性等
临床表现
化验检查 尽量采集新鲜标本作显微镜检查,观察大便是否有红、白 细胞或阿米巴原虫及寄生虫卵等。粪便的细菌培养对确定病原体有重 要意义。疑有血吸虫病者应作粪便孵化试验,疑有吸收不良者可作粪 便脂肪定量测定。(粪涂片用苏丹3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 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为阳性。
临床表现
起病及病程:起病急,病程短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多 为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 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或肠道肿瘤
临床表现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急性腹泻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 上,粪便量多而稀;如细菌感染,则初为水样后为黏 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果酱样。
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可少,可为稀薄便,亦可 为黏液、脓液或血便,见于慢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 亦见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粪便中带大量黏液而 无病理成分常为IBS。
临床表现
腹泻与腹痛的关系 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 后常不缓解,结肠疾病的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疼痛 可缓解或减轻。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
腹泻
(diarrhea)
快! 快!
正常排便
次数:一般每日一次 个别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
性状:正常(成形、黏液等),黄色 含水分50-80%
量: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泻
排便次数:增加≥ 3次/日 性状:稀薄(含水分> 80%)或
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量:总量增加> 200克/日
病程:急性、慢性 性状:血性、脓性、水样等
发生机制
分泌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动力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胃液分泌----胃壁细胞和主细胞 肠道分泌----黏膜隐窝细胞 肠道吸收----肠绒毛腔面上皮细胞 分泌 > 吸收 分泌性腹泻
分泌 ; 吸收
分泌性腹泻
肠动力增加
动力性腹泻
动力性性腹泻
特点 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渗出性腹泻
黏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导致血浆、黏液、脓血 等渗出。如各种肠道炎症引起的腹泻。
病因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
持续时间>=两个月 或 间 隙 期 在 2-4 周 内的复发性腹泻
急性腹泻
肠道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 引起的肠炎及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克隆病溃 疡性结肠炎等。
慢性腹泻
全身性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甲亢、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VIP瘤及糖尿病性腹泻 药物副反应:利血平、甲状腺素、洋地黄、消胆胺等,某些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亦可 致腹泻 神经功能紊乱:IBS、神经功能性腹泻 其他:SLE、尿毒症、硬皮病、放射性肠炎
临床表现
起病及病程 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 腹泻与腹痛关系 化验检查 X线及结肠镜检查
临床表现
X线及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病变所致腹泻的诊断有重要意 义,它可直接观察病变性质并可作活检。
长期腹泻将导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重减轻,甚至发生营养不 良性水肿。
分泌性腹泻
胰 性 霍 乱 : VIP 瘤 , Verner-Morrison 综 合 征 或 WDHA ( watery diarrhea, hypokalemia, achlorhydria)综合征。
临床特征:大量水泻,粪钾、粪碳酸氢根浓度高,因丢失引起 严重低钾血症和酸中毒;低/无胃酸;还有血钙血糖升高和面 红。
分泌性腹泻
特点: 肠黏膜组织学基本正常 肠液与血浆渗透压相同 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或脂肪过多 禁食不减少或加重腹泻
渗透性腹泻
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280-320mmol/L),血浆中水分 通过肠壁进入肠腔,肠腔存留大量液体刺激肠运动而致腹 泻
吸收<分泌:吸收 ;分泌
渗透性腹泻
药物: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 制酸药如氧化镁、氢氧化镁; 脱水剂如甘露醇;还有乳果糖等
医院内感染、抗生素使用亦可引起
急性腹泻
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伤寒或付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急性中毒:服食河豚、鱼胆及化学毒物如砒、磷等 其它:如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紫癜、服用某些药物如利
血平、新斯的明等引起的腹泻
慢性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
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后 肠道感染:结核、菌痢、血吸虫病、钩虫病、绦虫病、慢性阿米巴性痢疾 肠道非感染性病变:克罗恩病、溃结、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吸收不良综合征 肠道肿瘤:结肠癌、结肠其它恶性肿瘤 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胰腺广泛切除 肝胆疾病: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
如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毒素与黏膜细胞受体结合,激活腺苷环化酶,增加
cAMP浓度 cAMP对电解质和水分的分泌起诱导作用,引起大量肠液分
泌。
分泌性腹泻
药物:蓖麻油、酚酞、芦荟、番泻叶 甲状腺制剂、前列腺素类等
毒素: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砷等 激素: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VIP)、
血清素、降钙素等 先天性:先天性氯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如小肠大部分 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吸收<分泌; 吸收 分泌
吸收不良性腹泻
特点 禁食可减轻腹泻 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它物质所组成
动力性性腹泻
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少,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 泻,如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及甲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