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镇西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心得体会

有人说,阅读是快乐的;有人说,阅读是高尚的。我觉得阅读是收获: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在阅读的同时,也必然渐渐学会了做人。一位作家说得好:“通过阅读,一辈子的人生可以像三辈子那样丰富。”

李镇西老师的成功可以说是和阅读分不开的。谁能想到,真正让他对教育充满向往和理想的竟是一本小说。大学毕业前夕,他偶然读到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描绘的是50年代初期XX某女子中学一个班集体的生活。现在回忆时他说:“书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特别是郑波、杨嫱云他们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情怀,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至今,小说扉页的诗序他仍然能背诵下来。没有更多的理由,就这样,想做一名人民教师。他甚至想:“我一定要把我带的班也建设成为《青春万岁》所描绘的那样的班级!”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是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李老师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一书,给我留下颇多的思考。其中最大观念转变就是赞同了“语文老师不一定是作

家,但应该是文学爱好者。”这个看法。从过去看,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些文学大师级的人物都曾经是中学语文教师,如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等等,从素质来讲,他们恰恰都是大学问家,可以说都是在书海里泡大的。他们本身还是作家。从现状看,现在有的语文老师教了很多年的学生,但是除了教材、教参之外,他们往往是不读书的,我记得前几年有媒体调查说不少老师是不读书的,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在应试教育中,老师们不断地让学生做习题,好象成绩也不算太差,可是从培养学生的文学功底或形成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上来看,如果没有读书、写作的习惯和文学气质、素养,显然这样的语文老师素养是不够的。此外,从学科上看,语文老师还应该拥有激情,要么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要么被作品感动得流泪,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感情特别丰富的人,既能激发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这要老师本身就被作品打动,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才来讲这篇课文的,这很重要。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李镇西最欣赏帕斯卡尔说的这句话。他在他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中这样称到:写作让我的事业如此美丽。

当然,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特别

是“思考”,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人们不是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同时是一个思想家”吗?那么,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该同时又是一位思考者。而教师的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

最初接触苏霍姆林斯基时,我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育日记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日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李镇西老师继承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他的教学日记融真挚的教育情感、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于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但又不乏文学的魅力。再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真正的教育名著,我每每感慨不已:没有令人仰视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感谢李老师的《风中的芦苇在思索》,因为我也正由此逐渐形成自己百折不挠的教育信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写作为李镇西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写作可以镌刻教育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命的韵律,并将其永远地珍藏于正在渐渐离你我而去的青春之中……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也来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记录下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思想火花:一次

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让心灵的泉水、生命的激情从你我的指间款款流淌了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