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dd31ebd5bbfd0a79567341.png)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学生做课后习题,及时反馈。
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用多媒体显示《英军坦克》培养学生的联想及识图能力。
启发认识美国中立的虚伪性。
用投影仪显示《遭到炮轰的凡尔登》揭露战争的残酷性
教学后记:
德育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程序
课前引导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用多媒体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发生在西线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的地理位置,
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索姆河战役:这是英法联军为牵制德军而发动的一次战役。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舶,参加了协约国一方。
大战中的几个重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观察图,认识战役的重要性。阅读对页双方军队利用战壕进行对峙图。增强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表格法和图示法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新课教学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6d7b156d48d7c1c708a1452f.png)
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 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 的,永久的利益。 ----亨利 帕麦斯顿 想一想:“永久的利益”指 的是什么?
指英国在世界范围的霸权 地位,包括经济、军事和殖 民地霸权。
帕麦斯顿 (1784~1865 )
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意
同 盟 国
1882 1882 1904
法
世界市场、殖民地
萨拉热窝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是指的哪次战役?这次
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凡尔登战役 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或惨烈性)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 名称。 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 “呼唤和平”主题的宣传语。
2、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哪个军事集团的成立?主 导国家是谁?列强结盟的目的是什么?
标志着“三国同盟”的形成。 德国; 增强 自身实力,重新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殖民地
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 国应使用其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 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其 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
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欧洲大陆是 法国和俄国的 天下。”
德 国 首 相 冯 俾 斯 麦
·
如果你是德皇威廉二世,你打算与哪些邻邦结 盟?简要说明理由。
德皇威廉二世
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意
1882
1879
法
德 奥 俄
如果你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同盟国的 建立,你打算与哪个国家结盟?盟约如何订立?
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是哪两国签订的协议的内容?主要针对 哪些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https://img.taocdn.com/s3/m/a277c6eaf705cc17552709be.png)
1、垄断资本家更多的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2、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 (美、德、英、法、日、俄等)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意
三 国 同 盟
突尼斯问题
法
德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俄
三 国 协 约
奥
争夺巴尔干
“一战”
让别的国家分割 大陆和海洋,而 我们德国满足于 蓝色天空的时代 已经过去,我们 也要求阳光下的 地盘。 ------德国外交 大臣皮洛夫
美 国 参 战 借 口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 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 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 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 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贷款, 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美国的中立是 一种伪装的和平 。在协约国的劝诱下,1917年 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 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 劳工。中国参战给人民带来的是新灾难。战争 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 民,引发了人民革命(“五四”)。
A欧洲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非洲战场
D亚洲战场
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 史后写了一篇习作,其中共有四处错误,请指出 并加以改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 模的战争,来克星顿枪声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1914年德 国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挑起战争,大战以非洲战场的争夺 最为激烈,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这场战争,意大利为 了自身利益转入了同盟国一方作战------ ” 错误-----------------德国 错误-----------------非洲 来克星顿枪声 萨拉热窝事件 改正-------------------奥匈帝国 欧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eb34344b73f242336c5fb7.png)
二、经过 1.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3.主要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 4.扩大 5.结束 三、性质 四、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凡尔登战役
.
1916年法德展开的一 场会战,双方共投入兵力 100万,伤亡70多万,被 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
威廉二世
二、经过 1.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3.主要战役 4.扩大 5.结束 三、性质 四、影响
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 奥匈帝国 德国 意大利 土耳其 协约国集团: 塞尔维亚 俄国 英国 法国 中国等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请思考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 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A B C D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意大利要帮助塞尔维亚实现民族独立。 意大利的背信弃义导致了三国同盟的分裂。
1.是什么原因使巴尔干半岛成了欧洲的 ‚火药桶‛?
2.引爆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后,奥匈帝国皇帝借题 发挥,说:塞尔维亚 ‚作为一个政治因素, 必须从巴尔干抹掉。‛
大战的爆发
德、奥终于找到发动战争的 借口。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对 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 也很快卷入战争。
二、经过 1.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 维亚宣战。 2.交战双方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3.主要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 4.扩大 美国、中国的参战 5.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三、性质 四、影响
福煦车厢
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九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版九年级上)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ceb4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9.png)
六、空前旳劫难
“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
转折点
法与德(1916.2-12)
地图
索姆河战役
英法与德(1916.7)
七、加速一战结束旳原因:
1917-1923年
美国、中国参战 俄国暴发革命 各交战国国内旳革命运动
美 国 旳“中 立”
①1923年11月,俄国暴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 政权。新生旳苏维埃政权退出了战争
普林西普(1894-1918)
我们要消 塞尔维亚爱国青年.1923年6月行刺斐迪南大公, 灭祖国旳 事后被捕入狱判23年徒刑.1923年在狱中病死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青年,在他当年埋 伏站立旳地方用混泥土嵌下一双脚印.
敌人!
三、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普林西普旳原来目旳是挽救民族危机,那么 他旳目旳到达了吗?又造成了怎样旳后果呢?
构成国
三国同盟:德、奥、意(德国为关键)
(关键国) 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关键)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旳扩军备战,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有人形容20世纪初旳“巴尔 干半岛就像一种存满了炸药旳
火药桶,只要一粒火星,就
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那么: 为何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战争
影 响:
启 示:
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旳矛盾
根本原因 矛盾体现 斗争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 治发展不平衡
法德矛盾 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三对基本矛 盾中旳主要
矛盾
形成两大敌对旳 帝国主义军事侵 略集团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意
突尼斯问题
法
1882
1904
德 英 1882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ab2d6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1.png)
3.素质层面: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总体积极,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情态度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战争题材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珍视和平。
内容逻辑关系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兴起
③萨拉热窝事件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
①马恩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索姆河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①改变了国际格局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为学生提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文献,如《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2)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西线无战事》、《战争与和平》等,感受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历史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纪录片,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纪录》、《历史的记忆》等,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概念、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
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分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9f12af3c1ec5da51e2708b.png)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分析新人教版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如何理解一战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少不同。
其中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占有的世界殖民地最少。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按工业实力排名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了新的矛盾。
可见,一战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例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答案:B知识讲解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目的:德国企图建立“中欧帝国”和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争夺英法的殖民地;法国则希望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奥匈帝国的目的是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目的在于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攫取世界霸权。
最新人教版九年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示范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九年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示范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f46c0e58fb770bf78a55e0.png)
指图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回答。
思考。
听讲。
回答。
深刻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源。
培养读图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概述: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经过与德国策划,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并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作业布置:
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5、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发表了“中立”声明。但是美国的中立是怎样的一种中立呢?
师:在战争初期,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出售军火和其他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战前,美国欠欧洲近60亿美元的债务,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但还清了债款,还借出了100亿美元给协约国。19 17年,当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国瞧准时机,加入到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将数十万中国青壮年运送到欧洲战场充当劳工。中国参战给人民带来的是新灾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0f720b0b4e767f5acfce65.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 灿烂的夏日星期天,在波斯尼 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发 出两响震惊世界的枪声,正在 此地访问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夫 妇遇刺身亡。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 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 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 人。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 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 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 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 尔维亚青年17岁的中学生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 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提示: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导火线,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究 其根源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以及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争夺战。
二、战争的经过
1.爆发:
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2、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协约国:
请思考
奥匈帝国
法国 俄国
意大利
塞尔维亚
3.主战场:欧洲(后从欧洲到亚洲、非洲、 太平洋地区) 波罗的海南岸至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Ⅰ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哪 些影响?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生产领域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 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指的是什么?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314237e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5c.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
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过程教学重点:一战后的国际局势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
幻灯片展示11.11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日,英国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因为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
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探究、寻求真知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设计意图: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是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讲述将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让学生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三是通过这种途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以暗杀等恐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以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ce0d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0.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平观念,认识战争对人类的危害,珍爱和平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等。
(2)提问:这些历史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关系?2.探究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1)展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图,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
(2)讲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定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
3.探究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线,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进程。
(2)讲解重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3)分析战争中的新技术和新武器,如坦克、飞机等。
4.探究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2)讲解战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5.小结(2)强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树立和平观念。
6.作业(1)熟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思考: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四、教学反思1.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的危害,珍爱和平生活。
重难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局势是怎样的吗?学生:老师,我们学过,那时候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国家间的竞争很激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0张PPT)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共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328ecead51f01dc281f169.png)
2、‚要求阳光下的地 盘‛指的是什么?
要求按新的实力对比,重新 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3、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
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
4、欧洲的‚火药桶‛
“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 ,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欧洲的‚火药桶‛具体指的是哪一地区? ‚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巴尔干半岛 ——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巴尔 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 部,地处欧、亚、非 三洲的交会处,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是欧 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2、大国争夺:19世 纪以后,列强插手、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 使巴尔干半岛小规模 战争不断,成为欧洲 的火药桶。
奥匈帝国 图谋吞并 塞尔维亚
5、一战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8、 福 煦车 厢
1918年11 月11日, 德国投降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以同盟国 的失败而 告终。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33个(协约国29个,同盟国4个)
欧、亚、非400万平方千米的地区 对立的双方在海、陆、空展开全方位的 立体的厮杀 超过15亿 7000多万 伤亡3000多万 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 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 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 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 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 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7、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
新 式 武 器
美 国 的 “ 中 立 ”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8a22ab5901020207409cd7.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欧、非、亚、太平洋地区)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规模大、损失大、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是全世界人 民的心声和责任。
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美国军工厂
威 力 越 来 越 大 的 榴 弹 炮 法军150毫米口径加农炮
德国最大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军备竞赛的严重 后果:战争一触即 发!
法军列车炮
一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 根本原因
战 政治发展不平衡
爆 发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的
原
矛盾尖锐
因
两大军事集团出现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km) 殖民地人口(万人)
1、从柱状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说明列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改变. 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
2、这种倒挂会引发什么问题?
直接原因
一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
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
主义愿望”。
——《全球通史》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一战中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
登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 1916年2月21日10:15,德军炮火猛轰凡尔登,每
小时有10万发炮弹落在阵地上。经过6个多小时的轰 击后,德军利用夜幕降临冲杀过去,遭到法军死守。 德法两军展开白刃战。法军提出“不许敌人过去, 守住凡尔登就是守住法国”的口号,鼓舞人心。天气 极度寒冷,有些战士冻得不省人事,但醒来后又加 入战斗。法军每14秒就有1辆汽车到达凡尔登,一周 内共集结了27万援军,2.8万吨军用物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4969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1.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1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讲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仅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
本课我在讲萨拉热窝事件之前,先让学生看材料:“在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的阿柏路十字街口的路旁铺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一双17岁青年的脚印,旁边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亨·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
”然后让学生思考,当地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一个17岁的青年呢?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
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设计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为此教师应该做到着力于引导,就是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
如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意大利原来属于同盟国,为什么参加了协约国作战?”、“美国为什么先中立后参战?”等。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2596c97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3.png)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一战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史实,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战爆发的原因。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战争的残酷,帮助学生分析战争给世界带来空前灾难,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关注现实,把握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一战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从而树立起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通过分析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的个人恐怖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世界灾难性的,从而反对个人恐怖主义行为,明白爱国需要激情也需要理性,国际冲突需要冷静也需要和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一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3、直接原因(导火线)二、一战的爆发1、开始标志2、主要战役(转折点)3、结束三、一战的影响及启示四、一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30a13228ea81c759f5789e.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资本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斗争。
在斗争过程中欧洲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军事集团的形成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而撒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该主题主要围绕“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撒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四个知识点展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的学习。
本课涉及后两个知识点。
撒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在学习该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来展开对一战爆发原因的探讨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准确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凡尔登战役属于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其转折性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的胜负结局,而它的残酷性更证实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通过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对一战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轮廓性同时又是深刻的了解和理解。
本课通过“谁点燃了火药桶”、“ 凡尔登绞肉机”、“人类的灾难”三个子目来讲述一战的过程和结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是“讲述撒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实行评价,协助学生准确理解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和课程目标对学生在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水平:1、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升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水平。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64e552561252d380eb6ec0.png)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二、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 界大战的爆发 三、凡尔登战役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带来哪些影响?
●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出现垄断组织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 英、法发展状况怎样?导致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测评
A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巴黎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12月
马恩河会战时, 德军在 法国香槟地区作战。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读 了
英军坦克
日德兰海战中,德舰队首先开 火,英国舰队迅速投入战斗。
3.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4.损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问题 讨论
畅想 天地
自己 动手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
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会发生: 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 因义为国:家进之入间看帝的法国矛主盾吗义十?阶分段尖请后锐说,。经形明济成理发了展大由不国。平争衡霸,,帝重国新主分
割世界的局面; 一战可能不会发生: 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战的爆发 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 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 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 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现状:美德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 原因:美德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 发展快;而英法过分依赖殖民地,技术、设备 相对落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ec89be5acfa1c7ab00cc61.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萨拉热窝事件;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提高学生概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互动访谈,引导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体验式教学,引导理解战争形势走向,体会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战争资料片,对战争的灾难性进行情境体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评价”的方式来教学。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采用“课前预习——课上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方式来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是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的话,那么,最终是什么事情成为“那粒火星”呢?在这次战争中曾爆发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战役?又给人类带了什么样的灾难呢?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请学生讲述同盟国和协约国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争夺情况学生:结合图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以及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一点即燃的“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