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合集下载

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讲解

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讲解

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40号令),制定《云南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

本目录适用于云南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已建、在建或新建的产业项目,以及外商投资产业项目。

注:*号部分为我省拟增加和调整的内容第一类鼓励类一、能源(一)电力1、风力发电2、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3、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4、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洁净煤发电5、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6、投运发电机组脱硫改造7、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8、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9、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10、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11、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12、输变电新技术推广应用及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及应用13、分散供电技术开发及应用*14、具有年调节功能的大中型水电站(二)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等)防治4、工业及生活用环保型煤开发及生产5、水煤浆技术开发及应用6、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7、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8、低热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矿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设备制造9、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及应用10、节水型选煤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11、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及利用12、提高资源回收率、技术先进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应用及装备制造13、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宽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新一代大容积机械焦炉建设14、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工艺技术应用15、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技术应用*16、动力配煤技术开发及应用二、冶金(一)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120万吨/年以上大型链篦机回转窑和带式球团焙烧机等氧化球团生产3、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还原法炼铁4、先进适用的熔融还原技术开发及应用5、废钢加工处理(分类、剪切和打包,不含炼钢)6、合金钢大方坯、大型板坯、圆坯、异型坯及近终型连铸技术开发及应用7、现代化热轧宽带钢轧机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8、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9、高强度钢生产10、冷连轧宽带钢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1、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应用12、直径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13、大型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生产14、优质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15、全燃煤气热电联产16、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17、蓄热式燃烧技术应用*18、铁合金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应用(二)有色金属1、有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铜、铝、铅、锌、锡、镍大中型矿山建设3、紧缺资源的深部及难采矿床开采4、硫化矿物无污染强化熔炼工艺开发及应用5、高效萃取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6、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生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7、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制造8、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9、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和陶瓷材料生产10、稀有、稀土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11、锡化合物、锑化合物(不含氧化锑)生产12、高性能磁性材料制造13、超细粉体材料、电子浆料及其制品生产14、非晶合金薄带制造15、新型刹车材料制造16、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开发17、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18、焙烧、热压预氧化和细菌氧化提金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19、冶炼“三废”中综合回收利用稀贵金属和有价元素*20、锗、铟提纯和深加工*21、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非晶硅材料开发*22、资源枯竭矿山、老矿山深部资源及周边资源勘探*23、工业硅生产木炭替代技术*24、12500KV A以上、环保设施齐全同时配备环保在线监测工业硅炉*25、硅微粉综合回收利(三)黄金*1、黄金资源勘探项目*2、难选冶金矿开发技术及大中型难选冶金矿矿山建设*3、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探矿增储*4、黄金应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5、大型矿山建设及技改扩能项目*6、资源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大中型采选项目(四)资源开发与保护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2、矿山“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3、高效、节能采矿、选矿技术(药剂)及设备开发、成套设备制造4、煤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及装置开发、应用5、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6、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7、多元素共生矿资源综合利用8、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开发及综合利用三、化工1、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2、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氮肥装置建设及原料本地化、经济化改造3、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化学合成农药生产及中间体开发4、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化工生产装置5、环保型涂料生产6、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生产7、新型高效、无污染催化剂开发及生产8、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生产9、无机纳米及功能性材料生产10、新型染料及中间体开发和生产11、大型芳烃生产装置建设12、有色及稀贵金属化工产品开发及项目13、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开发14、大型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产技术开发和成套设备制造15、大型合成橡胶、合成胶乳和热塑性弹性体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制造16、新型环保型油剂、助剂等纺织专用化学品生产17、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18、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19、合成树脂加工用新型助剂、新型吸附剂、高性能添加剂和复配技术开发20、氯化法钛白粉生产21、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22、醇、醚燃料生产*23、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24、50万吨/年及以上中低品位磷矿采选工程建设*25、露天开采化学矿山植被恢复、土地复垦、水土治理工程建设*26、以黄磷为原料,开发磷酸盐阻燃剂、水处理剂、纺织助剂、燃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及项目*27、钾肥及各种专用肥、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生产*28、生物农药及中间体开发、生产四、建材1、散装水泥装备技术开发2、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开发与生产3、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生产中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4、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开发生产5、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和节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6、3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8、50万吨/年及以上人工砂生产线及其技术装备开发生产9、20万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万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复合石材生产10、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生产11、新型管材(含管件)技术开发制造12、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节水型小便、蹲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生产13、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矿物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制造14、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开发15、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生产*16、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17、新建50万吨/年及以上水泥粉磨站;淘汰立窑、干法中空窑、湿法回转窑等落后生产线改建单条磨机20万吨/年及以上水泥粉磨站五、医药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2、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开发与生产3、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技术开发与生产4、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及器具开发与生产(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第三代宫内节育器等)5、天然药物开发与生产6、制剂新辅料开发与生产7、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8、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9、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10、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生产、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11、药物生产中的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手性技术及自控技术等开发和应用12、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13、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14、中药现代化(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15、少数民族医药开发生产16、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开发与制造17、早期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制造18、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开发制造19、医疗急救及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开发生产20、实验动物养殖21、微生物开发利用六、机械1、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及刀具制造2、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交流伺服装置、直线电机制造3、大型、精密、专用铸锻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5、新型液压、气动、密封元器件及装置制造6、集散型(DCS)控制系统及智能化现场仪表开发及制造7、精密仪器开发及制造8、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9、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地热等)10、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备制造11、废旧电器、塑料、废旧橡胶回收利用设备制造12、粉煤灰储运、利用成套设备制造13、高性能清淤设备制造14、有害气体净化设备制造15、种、肥、水、药高效施用和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制造16、5吨/时以上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开发制造17、设施农业设备制造18、禽、畜类自动化养殖成套设备制造19、农、林、渔、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20、秸秆综合利用关键设备制造21、农业(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草饲料)收获及加工机械制造22、营林及人工植被工业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开发23、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技术及设备24、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25、自动变速箱、重型汽车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具有自主产权(品牌)的先进、适用汽车、发动机制造26、电控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与制造27、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系统设计开发28、压缩天然气、氢燃料、合成燃料、液化石油气、醇醚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29、先进的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输车、多轴大型专用车辆30、城市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开发制造31、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压、多工位压力成型及铸造自动气象站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32、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制造33、报废汽车拆解、破碎处理设备制造34、特种气象观测及分析设备制造35、地震台站、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开发及仪器设备制造36、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新技术及设备研发*37、新型传感器、动静压高速主轴、动力卡盘等功能零部件技术开发及制造*38、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系统、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开发与制造*39、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特殊环境(高原、湿热、高寒、重污染等环境)用发输变电、供配电及控制设备;15万千瓦以上中小水电成套设备制造*40、红外、微光等光电子产品技术开发以及配套材料、设备,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技术开发和制造*41、安全生产、环保检测及无损探伤及检测仪器设计制造*42、城市垃圾、工业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3、3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设备制造*44、60万吨/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制造*45、5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综合采掘、装运成套设备及大型煤矿洗选机械设备制造*46、2000万吨级/年及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制造*47、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等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及制造*48、新型、高效、节能、大容量制糖关键设备制造*49、茶叶深加工及茶园养护成套设备制造*50、木竹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制造*51、先进适用的制药及生物制剂成套设备制造*52、节水、节能灌溉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和制造*53、大型铁路养护成套机械技术开发与制造七、轻工1、高新技术制浆造纸机械成套设备开发制造2、非金属制品具设计、加工、制造3、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4、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农用多层薄膜开发、生产5、高技术陶瓷(含工业陶瓷)产品及装备技术开发6、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7、光、机、电子一体缝制机械及特种工业缝纫机开发制造8、天然香料、合成香料新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9、新型、生态型(易降解、易回收、可复用)包装材料研发、生产10、新型塑料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超低噪音排水塑料管、防渗土工膜、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开发、制造11、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及应用12、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13、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14、天然食品添加剂原料及生产技术开发应用15、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16、生物质能开发*17、生态产品开发加工*18、糖业深加工*19、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加工、茶产品深加工*20、优质大宗茶清洁化流水化生产线*21、年产规模万吨干胶以上凝胶为原料的天然生胶标准橡胶连续生产线*22、天然生胶标准橡胶生产块料预处理设备开发*23、以新型能源为干燥能源,自动控温的浅层天然生胶标准橡胶干燥系统*24、符合经济规模、以林纸一体化产业体系林(竹)基地建设,木浆、竹浆、纸和纸板生产*25、亚麻生物技术脱胶*26、符合经济规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节约环保型清洁生产养加销一体化奶产业建设与标准化生产*27、水牛奶、山羊奶干酪等科技含量高、新型特色奶制品的研发与生产*28、花卉包装保鲜、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园林器械、园艺设施技术开发、制造*29、干花规模化生产及品种开发*30、食用玫瑰开发及深加工*31、药用石斛种苗规模化生产八、纺织1、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2、采用化纤高仿真加工技术生产高档化纤面料3、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4、纤维及非纤维用新型聚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脂、聚葵二酸乙二醇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等)生产5、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包括除羊毛以外的其他动物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桑蚕丝、彩色棉花等)产品加工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7、新型高技术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8、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9、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高档服装生产10、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型纤维(聚乳酸纤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动植物蛋白纤维等)生产11、纺织、纺机企业生产所需检测、试验仪器开发制造九、信息产业1、网管监控、七号信令、时钟同步、计费等通信支撑网建设2、数据通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3、智能网等新业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4、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及建设5、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6、IP业务网络建设7、邮政储蓄网络建设8、邮政综合业务网建设9、邮件处理自动化工程10、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11、增值电信业务平台建设12、支撑通讯网的新技术设备制造13、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及高性能微机、工作站、服务器设备制造14、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1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1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开发生产17、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工模具制造18、只读光盘和可记录光盘复制生产19、普通纸传真机制造20、信息安全产品、网络监察专用设备开发制造21、6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晶片制造22、汽车电子产品制造23、医疗电子产品制造24、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25、无线局域网(Wi-Fi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开发、设备制造26、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企业电子商务软件、面向行业管理的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等)*27、软件开发生产(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面向中小企业全面管理等企业信息化软件,基于B/S结构的行政管理及审批软件、协同工作管理软件等电子政务软件)*28、红外热成像系统与微光夜视系统技术开发与制造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1、交流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开发及应用2、机动车、内燃机车节油技术开发及应用3、新型节能环保家用电器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及技术开发4、高效节水节能产品生产5、新型节能照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配套的材料、设备技术开发应用6、高效、节能采矿、选矿技术(药剂)及设备开发应用、成套设备制造7、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8、重复用水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与使用9、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0、用水监测仪器开发、生产11、新型水处理药剂开发及生产12、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技术和项目13、工业“三废”处理用生物菌种和添加剂开发及生产14、含汞废物的汞回收处理技术开发应用及成套设备制造15、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16、煤气、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及装置开发、成套设备制造17、墙体吸收噪声技术与材料开发18、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19、多元素共生矿资源综合利用20、低品位、复杂、难处理矿开发及综合利用2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22、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23、流动污染源(火车、船舶、汽车等)防治技术开发及应用24、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及材料生产25、电网、信息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开发*26、工业循环经济链接项目*27、资源利用效率高和循环利用项目*28、高能耗、重污染行业节能、环保改造*29、利用余热、余压、压差发电*30、企业用能系统测试技术*31、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蒸汽蓄热技术、蓄热式调温空气燃烧技术、微纳米高温远红外节能涂料、加强供热管网保温等)*32、高耗能工业生产过程集成优化节能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应用*33、工业炉窑节能新技术(锅炉分层给煤技术、工业锅炉炉底布风技术等)*34、低耗能建筑节能技术*35、节约和替代石油关键技术*36、新能源开发推广应用项目*37、中水开发利用技术和项目*38、高温冷凝水密闭式回收*39、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理*40、区域性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建设*41、清洁生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项目*42、清洁能源、原材料的研发应用*43、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和产品*44、污染物零排放或减少排放的技术、工艺和设备*45、矿山复垦工程*46、利用垃圾发电技术和项目*47、环保技术产品开发利用*48、轧钢氧化皮生产磁性材料*49、高炉烟尘(瓦斯灰、泥)提取有价元素第二类限制类一、电力1、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2、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不具备年调节功能的小水电二、煤炭1、设计的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2、未经国家或省(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3、钢铁企业和缺水地区,未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焦炉项目*4、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曲靖市、昭通市和红河州15万吨/年,其它州市9万吨/年,边远贫困和缺煤地区3万吨/年*5、无正规设计、年产15万吨以下的煤炭洗选生产线*6、独立焦化企业炭化室高于4.3米以上,年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下,未同步配套建设粉碎、装煤、推焦、筛运焦除尘装置、煤气净化回收、废水生化处理设施、焦油回收利用*7、煤焦油单套装置规模年处理无水焦油10万吨以下*8、粗(轻)苯精制单套装置规模5万吨以下三、化工1、100万吨/年以下氨碱装置2、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3、2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装置4、1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5、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装置6、20万吨/年以下聚乙烯装置7、12万吨/年以下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8、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废酸、亚铁能够综合利用,并实现达标排放的除外)9、1000吨/年以下铅铬黄生产线10、5000吨/年及以下氧化铁红颜料装置11、2.5万千伏安以下(能力小于4.5万吨)及2.5万千伏安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矿热炉项目12、5000吨/年以下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13、15万吨/年以下烧碱装置14、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置15、氯化汞触媒项目16、单套1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生产装置17、2万吨/年以下的(甲基)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18、斜交轮胎项目19、力车胎项目(手推车胎)20、以滴滴涕为原料生产三氯杀螨醇项目。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4]17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4]17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4]17号)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2014年以来,我省经济开局总体平稳,但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

为扭转经济下滑局面,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节能减排要求的10大重点清洁载能用电企业(除电解铝执行大用户直购电外),2014年4月实施“枯转平”电价政策,所需资金由云南电网公司和大水电企业共同承担。

推进全省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大用户直供交易,促进水电资源就近就地转化利用。

制定全省电力用户(包括省级工业园区)与发电企业大用户直供电价政策实施方案,用电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输配电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我省标准执行。

4月内实现160万吨电解铝直供电。

按照兼顾发、供、用电企业利益和最大限度减少弃水原则,制定阶段性电力促销措施,实现发电企业、电网公司、用电企业共赢。

(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物价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云南电网公司等部门配合)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从2014年1月1日起,对煤炭行业免征价格调节基金。

优化纳税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依法延期缴纳应缴税款。

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照下限标准收取。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08•【字号】云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8日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有关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部署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结了全省“十三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重点和方向、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全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指引,为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提供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三五”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落实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规模和社会效益持续增长。

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总量突破352万户,其中企业70.2万家。

民营经济增加值跨越式发展,从2015年的6389.7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1411.3亿元,五年跨越5个千亿级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8.1%,高于全省GDP增速0.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提升,贡献了全省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6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户数。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云政办发[2012]236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云政办发[2012]236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云政办发〔2012〕236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保护资源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规范发展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省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工业硅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

充足的电力、优质的硅石矿产和丰富的碳质还原剂是发展工业硅产业的基本条件。

工业硅既是多晶硅、有机硅、半导体用硅等高端硅材料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多种合金材料冶金的重要辅料。

“十一五”以来,我省部分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预期,快速推进工业硅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和原料供应基地。

到2011年底,全省工业硅生产企业已达72户,约占全国工业硅生产企业总数的24%;工业硅电炉变压器总容量已达200万千伏安,约占全国电炉总容量的31%;工业硅产能已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1%;工业硅实际产量4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

发展工业硅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和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区域性丰水期“窝电”压力,已成为矿电结合就地消纳区域水电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示范。

但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严禁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的通知-云工信原材〔2018〕471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严禁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的通知-云工信原材〔2018〕471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严禁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严禁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的通知云工信原材〔2018〕471号各州市工信委: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7〕78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云政办发〔2012〕236号)精神,严格控制全省工业硅产能总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类处理在建拟建项目2017年12月1日后立项备案的新(改、扩)建工业硅项目,一律实施产能减量置换。

2017年12月1日前立项备案的项目中,符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要求,在州市原定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范围内,并纳入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实施意见范围的项目,可以继续推进;其余项目必须落实产能减量置换方案后方可继续推进,严禁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

二、产能减量置换范围2017年12月31日后淘汰的6300kVA及以下矿热炉,不得用于产能置换,省外工业硅产能不得用于置换。

硅铁、硅健等其他铁合金品种转产工业硅的,也必须按照新(改、扩)建工业硅项目的要求,严格落实产能减量置换。

三、科学规划水电硅材一体化项目对于招商引资建设的“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项目,应做好科学整体规划,支持地方和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成立产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全部用于企业(集团/联盟)自身下游环节消纳的工业硅产能,可不计入新增工业硅产能。

请各州市工信委加强对工业硅企业的日常监管,对不执行有关政策要求、违规新增工业硅产能的企业和县级工业主管部门,通报当地政府予以严肃处理,并将有关情况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云南将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云南将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的 新 材 料 产 业 聚 集 区 , 形 成 覆 盖 金 属 新 材 料 、 光 电子 新 材 料 、化 工 新 材 料 等 相 关 产 品 的新 材 料 产 业 研 发 生 产 体 系 。建 设 一 批 国家 级 的 重 要 新 材 料 产 业 基 地 , 建 成 国家 级 新 材 料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企 业 技 术 中心 、 重 点 实 验 室8 1 家 ,产 学研 联 合 体 1 1 1 个 , 自主 创 到 0 O1 5 1
云 南将 通过 重 大项 目建 设 ,培 育 核心 骨干 企 业 ,打 造 新 材 料 产 业 链 ;通 过 完 善 创 新 平 台 ,推 动 新 材 料 企 业 创 新 集 成 和 重 大 产 品 开 发 ,提 升 新 材 料 产 业 价 值 链 ;推 动 云 南 新 材 料 产 业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 转 变 , 由分 散 型 向 集 中型 转 变 , 由 原料 型 向精 深 加 工 型 转 变 。 用3 年 时 间 ,在 全 省 范 围 内建 成5 个 专 业 至5 至8
以 上 , 光 伏 发 电 产 业 万 元 增 加 值 能 耗 约 为 03 标 准 左 右 ,在 能耗 方 面 远 低 于 其 他 工 业 -吨
陕西省 具有 发展 太 阳 能光 伏产 业 的 良好基 础 , 目前 这 一 产 业 发 展 迅 速 。然 而 众 多 从 业 企 业 受 生 产 条 件 、科 研 能 力 、工 艺 水 平 的制 约 ,制 定 的 企 业 标 准 在 产 品规 格 型 号 、技 术 指 标 、 品 质 要 求 、检 验 检 测 等 方 面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导 致 陕 西 全 省 太 阳 能 光 伏 产 业 链 上 下 游 企 业 不 能 有 效 对 接 , 限制 了产 业 发 展 。 这 七 项 标 准 的 发 布 实 施 ,将 解 决 陕 西 省 各 光 伏 企 业 质 量 标 准 不 统 一和 产 业 链 各 企 业 产 品检 验 无 标 准 可 依 的 问题 ,并 将 太 阳 能 相 关 产 品 的专 业 术 语 、相 关 产 品 公 平 贸 易 的 质 量 要 求 和 技 术 指 标 的检 测 项 目及 方 法 进 行 了统 一 , 标 志着 陕 西 省 太 阳 能 光 伏 产 业 检 测 标 准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也 为 陕 西 省 建 设 成 为 全 国太 阳 能 光 伏产 业 的基 地 奠定 了重 要 的技 术基 础 。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以下简称《暂⾏规定》)已经2005年11⽉9⽇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制定和实施《暂⾏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五”规划⽬标的⼀项重要举措,对于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步转变经济增长⽅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要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段时期改⾰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责任制,狠抓落实,按照《暂⾏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合理引导投资⽅向,⿎励和⽀持发展先进⽣产能⼒,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防⽌盲⽬投资和低⽔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地、进出⼝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进⼀步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财政、税务、国⼟资源、环保、⼯商、质检、银监、电监、安全监管以及⾏业主管等有关部门,要建⽴健全产业结构调整⼯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效⼒。

在贯彻实施《暂⾏规定》时,要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务院⼆○○五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规定 第⼀章 总则 第⼀条 为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条 产业结构调整的⽬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撑、服务业全⾯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云政发〔2016〕9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云政发〔2016〕9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云政发〔2016〕90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精神,为重点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优化产业布局(一)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产业高标准编制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引导重点产业合理布局,促进重点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约化发展。

高水平规划建设重点产业园区,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链、物流链,提高重点产业发展的配套、协作和集约化水平。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农业厅、商务厅、旅游发展委,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负责)(二)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坚守绿色生态环保底线,对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高、技术落后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

推行排污权等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优化环境容量指标分配。

淘汰落后产能置换出的指标、企业减排指标省级统筹优先安排到重点产业项目。

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环保投融资平台并实行市场化运作。

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建设等方面指标,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省环境保护厅、财政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金融办等配合)二、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三)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装备首台(套)等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7.17•【字号】云工信[2009]331号•【施行日期】2009.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工信〔2009〕331号)各州、市经委,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现将《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推进工业强县各项工作。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二OO九年七月十七日云南省工信委关于做好工业强县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全省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以及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县突破发展,现提出本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强县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全省工业强县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年,我省工业强县(“40+10”个)完成工业增加值14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2%,是2006年的1.79倍;完成工业税收45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是2006年的1.95倍;完成工业投资5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是2006年的1.38倍。

但总体上,工业强县实力仍然较弱,县域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大部分工业强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处于10-50亿元之间,个别县区工业增加值仍不足5亿元。

因此,加快发展、缩小差距仍是工业强县的首要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将持续,我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工业强县是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要保持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加快工业强县发展,夯实全省工业经济的基础。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云南省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02•【字号】•【施行日期】2014.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二○一四年八月二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为明确工业发展新方向,探索工业发展新路径,做大工业规模,调优工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云南经济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深刻认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云南要跨越发展,关键在产业,核心在工业,工业兴则云南兴,工业强则云南强。

多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轻工业和重化工业,培育了烟草、冶金、能源等支柱产业。

重化工业的发展壮大,对做大经济总量,培育工业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创造财税收入,稳定和扩大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形成云南特色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工业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规模小、布局分散、市场主体弱、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部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重工靠资源、轻工靠烟草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最薄弱环节,发展方式粗放仍然是工业发展最大制约。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是既利当前稳增长又惠长远打基础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我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工业强省、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必然选择。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要求,按照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培育发展大生物产业、大能源产业、大制造产业、大旅游产业、大服务产业“五大产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新趋势,牢牢把握重化工业发展新方向,坚持由有实力的大企业适度开发,坚持生态开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坚持节能减排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严控新上“两高一低”重化项目,坚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以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作为,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聚集、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人才资源向工业汇聚,带动全省经济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计委关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的通知-云政发[1999]246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计委关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的通知-云政发[1999]246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计委关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计委关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的通知(云政发〔1999〕246号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供求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步伐加快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使我省各产业经受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省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居于全国各省区末位的被动局面。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增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最关键的战略任务。

为搞好我省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省政府责成省计委牵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即《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按照《建议》提出的思路、方向和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农业、工业、商贸流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立即着手提出调整的实施意见报省政府。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建议按省政府部署,由省计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一年多的调研。

在完成13个专题研究基础上,提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关系、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之一(1)结构调整是世界经济的三大主流之一。

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全球传统产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各国都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力求更大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20•【字号】云政发〔2022〕24号•【施行日期】202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4月20日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壮大实体经济、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云南强省之基、兴省之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主动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建设产业强省的关键支撑,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制造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指导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实施蓝图,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和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开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要求,突出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聚力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全省制造业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取得成效1.规模总量持续增长。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26•【字号】云政办发〔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7〕30号)精神,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加快存量产能改造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我省工业偏重、能耗双控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强化责任落实,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依法依规加快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手段和依法行政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依法依规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

坚持政策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有序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推动退出和稳定发展相结合。

既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动落后和低端低效产能退出,又要统筹退出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并转。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1•【字号】云政发[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4〕14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4月1日云南省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为规范和促进我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光伏产业是我省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提高光伏能源在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对优化我省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示范先行,加快推广,稳妥推进地面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我省光伏产业综合竞争优势。

(二)发展目标。

在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

到2015年,多晶硅产能达到1.2万吨,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10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及配套装备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太阳能光热装备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利用石漠化土地等未利用土地,发展地面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兼顾发展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云南省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理要素,扮演着工业硅产业发展的独特角色。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资源。

云南省极富工业硅资源,是全国最为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之一、然而,工业硅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影响。

本文将对云南省工业硅产业的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进行分析。

首先,云南省工业硅产业的发展给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工业硅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设备和控制温度。

尽管云南省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但由于工业硅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对当地水资源的消耗量将大幅增加,且可能导致水资源的紧缺和对水环境的污染。

其次,工业硅产业发展还可能对空气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工业硅矿石的提炼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对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

第三,工业硅产业的发展还可能对土壤质量造成破坏。

工业硅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渣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土壤的污染和毁灭,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此外,工业硅产业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云南省地势复杂,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工业硅产业的发展可能导致土地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对当地的植被、动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影响。

这将对云南省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最后,工业硅产业的发展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的发展可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模式。

尽管工业硅产业发展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对当地社会稳定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总结起来,云南省工业硅产业的发展环境关注点主要包括水资源压力、空气质量问题、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08•【字号】云政发〔2021〕4号•【施行日期】2021.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2月8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云南贡献。

云南工业硅调研报告

云南工业硅调研报告

云南工业硅调研报告云南工业硅调研报告一、引言作为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蕴含丰富矿产资源的省份。

其中,工业硅是云南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云南工业硅的生产情况、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 生产情况云南工业硅主要分布在红河、昆明、文山等地区。

目前,云南拥有多家工业硅生产企业,产能不断增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工业硅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石英矿选矿、炼煅、还原等环节。

2. 市场潜力全球工业硅市场规模巨大,需求不断增长。

据统计,云南工业硅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定比例,但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随着云南经济的逐步发展,工业硅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 主要问题云南工业硅生产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装备落后、资源浪费等问题。

目前,云南生产的工业硅主要用于外地市场,本地应用不足。

三、发展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硅的加工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工业硅生产更加环保可持续。

3. 增加本地应用鼓励推动本地工业硅的应用,在市场需求基础上,培育工业硅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本地经济效益。

4. 加强企业合作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结论云南工业硅作为云南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云南工业硅生产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本地应用以及加强企业合作等措施,可以推动工业硅产业的发展,促进云南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

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关注点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农业产品供应地。

近年来,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工业硅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包括用于冷却和清洗等用途。

然而,云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工业硅企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需要高度关注节约和合理利用,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工业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较高的悬浮固体和化学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会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关注点。

工业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尤其是在工业硅炉中,高温条件下的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当地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云南省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在这里。

然而,工业硅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用地,包括矿山开采和工厂建设等,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风险。

因此,在工业硅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另外,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还面临着社会问题的挑战。

工业硅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导致了当地人口流动的增加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同时,工业硅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结构的改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缺失、劳动权益受损等。

因此,在工业硅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确保当地居民的权益和福利。

综上所述,云南省工业硅产业发展的环境影响关注点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法规类别】行业计划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2]236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28
【实施日期】2012.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云政办发〔2012〕236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保护资源环境,促进节能减排,规范发展秩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省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业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工业硅通常是在电炉中由碳还原二氧化硅而制得。

充足的电力、优质的硅石矿产和丰富的碳质还原剂是发展工业硅产业的基本条件。

工业硅既是多晶硅、有机硅、半导体用
硅等高端硅材料生产的基本原料,也是多种合金材料冶金的重要辅料。

“十一五”以来,我省部分州、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预期,快速推进工业硅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和原料供应基地。

到2011年底,全省工业硅生产企业已达72户,约占全国工业硅生产企业总数的24%;工业硅电炉变压器总容量已达200万千伏安,约占全国电炉总容量的31%;工业硅产能已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31%;工业硅实际产量4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

发展工业硅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部分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就业和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区域性丰水期“窝电”压力,已成为矿电结合就地消纳区域水电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的示范。

但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资源能源消耗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集中度低、装备水平有待提高、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产能相对过剩。

2011年,全国工业硅产能已达320万吨,实际产量140万吨,产能发挥率仅有43.8%。

而国内市场对工业硅消费量不足60万吨,57%的工业硅产品成为发达国家制造高端硅材料的低价原料或冶金辅料。

云南工业硅产能和产量约占全国1/3,产能发挥率仅有45%,省内市场需求不足1万吨,绝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突变,下游产业需求不振,导致工业硅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逐步显现。

资源能源消耗高。

2011年,全省工业硅行业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电量12529千瓦时,高于行业能源消耗限额4.4%。

尽管部分企业积极探索石油焦、洗精煤等部分替代木炭还原剂生产工业硅,但全行业仍以木炭为主作为还原剂。

2011年消耗木炭39.7万吨,相当于采伐森林资源200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压力大。

工业硅产业对木炭消耗和需求增长,导致境内外盗砍乱伐森林烧制木炭及木炭走私现象频频发生,并对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造成破坏。

工业硅生产过程中,吨产品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1800多标准立方米,而且存在粉尘无组织排放及部分企业蓄意偷排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产业集中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