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解题技巧一、条件转化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二、对称法则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

三、同步练习1、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建国以来,继唐山地震以后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据此回答: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中较符合实际的是()A. 小学生正在吃早饭B. 气温为这一天最高C. 太阳位于当地西南方D. 地面辐射为一天中最强2、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A. 9月1日16时B. 9月1日8时C. 9月2日16时D. 9月2日8时3、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标注太阳高度为0°、地方时为8点的点M。

(2)图中AB为________线(晨或昏)。

图中D点大约再过_________小时日落。

(3)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点,图示各点中,与A点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_点,比A点早2个小时的点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C2. D3. (1)如下图所示(2)晨 11 (3)0(或24) H C。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六:时间的计算(素材)

【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六:时间的计算(素材)

时间的计算【导航】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要点】1、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相差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较东地区的地方时较早。

2、区时的计算: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区时之差等于区号之差;分别在东西时区,区时之差等于区号之和。

3、润年:能被4整除的年为润年,若为世纪年,则能被400整除的年是润年,润年的2月为29天,平年的2月为28天。

4、区号的计算: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度则商就是区号,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余数大于7·5度则区号等于商加1。

【深度链接】 1、时区与中央经线利用技巧: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 和B ,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

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

2、时区划分图①展开图(其中东西十二区共用一个中央经线) ②极地图2、光照图中的时间 ①侧视图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各7.50化为零时区,然后分别向东西每150化为一个时区,东西各有12个时区,其中东、西十二区都为半区共同组成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东八区的区时为“北京时间”,零时区的区时为 国际标准时间,即伦敦时间。

1、光照图中时间的隐含条件: ①、赤道上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

②、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③、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④、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有关时间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春、秋分日,同时看日出或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也相同。

②其他日期,同时看日出或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不相同。

6时 6时18时12时 24时 24时12时②俯视图 ③展开图 ④变式图 3、日晷12时24时18时6时18时6时 12时6时18时24时12时24时 6时12时24时6时 12时4、乘飞机东飞太阳日变短,西飞太阳日变长。

【友情提醒】该部分内容空间跨度大,比较抽象,所以往往成为部分考生的门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时间的计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时间的计算

日期判断的简便算法:由已知时间推知180 ° 日界线的时间,则180 °为几点,进入今天的 范围就占几小时. 北京时间20点,全球都在同一天; 北京时间8点,全球今天昨天各占一半。
例:下列三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 阴影部分表示2013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是 2014年1月1日14时的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2、日界线的判断
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该线进入今天; 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该线进入昨天。
3、今天、 今天——从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 昨天的 范围 昨天——从180°经线向东至0时经线
时区
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区时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计算:东加西减
某地区时 = 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7.5°W

7.5°E
180°
2005年辽宁卷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 60°N , 30°E)起飞,向 西南经过 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 18日15时。据此回答 1~2题。 1.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 D)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对点演练】 1.如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 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且所在弧线两 侧的日期不同;B、C两点永远昼
答案:13点56分
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 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时差; ②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地理高分必备压轴难题错题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01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地理高分必备压轴难题错题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01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

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如6时经线、18时经线、0时经线、12时经线。

(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如上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

(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3.日期的判断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图所示:(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复习策略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复习策略地理时间计算问题,历来是高考的重点。

时间计算涉及到地球运动、地理位置和计算技巧,知识点多,难度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理解地方时有关的基本概念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与区时:由于使用地方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交通和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国际规定,把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统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做为本时区的区时。

二、掌握时间计算的技巧时间计算方法:1. 地方时的计算,日照图上应注意特殊点、线的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一中的A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图二中的B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二中的D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图二中的NC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如图二中的NA经线)。

在读日照图时必须判断晨昏线,判读晨线和昏线的方法有两种:①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②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2. 区时的计算。

首先根据经度计算时区,经度除以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第二步求时差。

第三步和第四步与地方时计算相同。

3. 公式法计算时间。

地方时计算:已知A地的经度LA,地方时TA, B地的经度LB,求B地的地方时TB。

可用公式:TB=TA+(LB—LA)?4'。

应用公式时,东经取正,西经取负。

最后校正答案。

将此公式变形,反过来利用时差计算经度,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LB=(TB-TA)/4 ' +LA利用时,东经取正,西经取负。

经度差换成分钟。

校正结果,0°—180°为东经,-180°—0°为西经,大于180°则减360°,小于-180°则加360°区时的计算,已知A地的时区NA区时TA B地的时区NB,求B地的区时TB。

高考地理 时间、日期的计算方法

高考地理  时间、日期的计算方法

高考地理时间、日期的计算方法怎样才能准确地进行地方时计算?(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晚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3)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钟/1°;4秒/1′;“东加西减”。

(4)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减一天。

(5)地方时的计算公式①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

②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为“+”,西侧为“-”)。

区时计算有哪些方法?(1)公式法: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差。

步骤:a.确定两地的时区;b.计算两地的时差;c.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d.代入公式计算。

(2)数轴法:运用公式法计算区时,经常有学生计算错误或不会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度差或时差计算混乱;二是“东加西减”中东西混淆。

实质上是一些同学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可借助“数轴法”变抽象的空间思维为形象的空间思维。

“数轴法”直观、清晰、有方向感,避免了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对同学们的干扰,很好地解决了计算中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上面数轴中,坐标原点0表示0时区或0°经线,箭头方向为东,相反方向为西;原点向右表示东时区或东经度,向左表示西时区或西经度。

例如,当上海是7月1日11时35分时,惠灵顿(东十二区)和纽约(西五区)各是什么时间?第一步:画数轴,把已知条件、所求的信息标在图上。

第二步:代入区时的计算公式,求得:惠灵顿的时间=7月1日11时35分+4时=7月1日15时35分纽约的时间=7月1日11时35分-13时=6月30日22时35分(3)歌诀法:将区时计算的方法编写成朗朗上口的歌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运用,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高考地理中的时间计算与日期界线

高考地理中的时间计算与日期界线

高考地理中的时间计算与日期界线一、地方时及其计算1.地方时及产生原因: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靠东的地点比靠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产生了时间差,靠东的地点比靠西的地点时刻早。

2.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若B地位于A地的东侧,计算时取“+”号,若B地位于A地西侧,计算时取“-”号,可概括为“东加西减”)。

二、时区、区时及其计算1.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2.区时及其计算(1)区时:中央经线经过的地方时。

(2)区时的计算:B时区的区时=A时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其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可概括为“同减异加”;“+”“-”号的取舍:若B时区位于A时区的东侧,用“+”,反之用“-”)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与联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二者又密切联系。

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整数个小时。

三、日期界线2.人为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时间的计算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时间的计算

解题过程: 找出已知与所求点:已知北京(东八区) 29日20时,所求地180°经线时间为? 画模式图:
北京 东八区
所求180° 十二区
解 析 玉兔二号自主唤醒时北京时间为1月29日20时, 此时180°的地方时为1月29日24:00,即是表明0点所
时区差4个时区 时间差4小时
在经线与180线重合,所以全球处于同一天(1月29 日),新的一天还未出现,所以全球属于1月30日的 范围是零,故A正确。
【时间计算】
突破2——解决特殊时间点中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时间计算】
突破3——解决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的方法
【时间计算】
突破4——时区计算的方法
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 某地经度÷15°=某地所在地的时区号数
余数小于等于7.5°,则商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为商+1。
2)已知某地时区号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和范围的方法
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大寒是我国二十四节气
之一,是冬至之后的第二个节气。图中最可能表示大寒
节气时地球公转位置的是( )
A.a B.b
C.c
D.d C
3.上图中晨昏线与经线夹角最大,且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A
日期范围计算: ①依据已知条件求出0点所在经线;②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即为新一天范围 新的一天范围大小=180°经线的地方时;新一天占全球范围比=180°地方时/24h
注意:如果计算出的地方时结果超过24,则表明有比材料给的已知日期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归纳点拨
1. 判断全球日期(今天和昨天)分界问题的方法 (1) 一般情况下: ① 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 ② 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天的区域。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解这类题目,可以用以下公式解答: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区差+路程所用时间注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则用“-”;得数若大于24,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若得数在0到24之间,则得数即为所求的日期和时间;若得数为负数,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考虑是否因越过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变化:若没有越过,则经过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就是最后答案;若是从已知地由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减1天;若是从已知地由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加1天。

根据注解修正:时间大于24,因此需用41-24=17时;日期加1天,变为10月6日17时;考虑是否因穿越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的改变,因为此解是假设向东航行,因此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所以日期应减1天,变为10月5日17时。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根据注解修正:得数在0到24之间,时间、日期保持不变;向西航行没有经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需改变。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地理考试中通过光照图上时间计算,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认识空间差异是这几年高考题常用的手法。

本考题常为套环题,首题是关键,开题红将为后几题创佳绩。

高考地理题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时间、季节要求信息,如何准确地提取信息,常常困惑着我们,本文就此作个小结。

基本知识点:1、全球分成24个时区;150/小时,151/分钟;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2、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3、区时规定全球各地以所在地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共同使用的时间,如:北京东八区以8*150=1200E的地方时刻为准4、昼半球中央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12:00 夜半球中央经线=0:00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6:00 (晨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18:00 (昏线与某纬线相交处为该纬度日落时间)5 、日出时间=12-L/2,日落时间=12+L/2,L(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6 、新旧一天分界线:0:00经线与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新一天的起点)7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天文现象对称,季节相反9、天文四季--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起点--欧美四季:二分二至为四季起点--气候四季:北半球: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10、周期:恒星日、恒星年;太阳日、回归年;太阳活动周期;哈雷彗星回归周期。

11、时期:三次社会分工、三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前后、二战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地质年代12、夏令时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本为6点的调为7点),冬令时是在冬天把时间调慢了一些(18点调为17点)。

一、时间(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一)、光照图、日界图上时刻信息条件的提取:1光照图(1)、光照图的经纬网格一般有3种。

地理读图题中时间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地理读图题中时间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地理读图题中时间计算的技巧和方法浙江元济高级中学 俞技明在日常的地理试题中,关于地方时、区时等时间计算的读图题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题型。

但是,相当一部份同学对这一类型的题目,由于解答方法的不得要领,只是机械地、按步就班地套用“东加西减”、“东早西晚”这一时间计算的基本原则,碰到一些设计简洁明了、设问新颖的读图题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颇费了一番周折,准确率也不高,以至于看到该类型的读图题时常感到头痛、后怕而失去自信心。

其实,读图题中时间计算这一类型的题目,只要摸准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方法、技巧、思路,做起来也是很容易的。

这里,结合本人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就该类型读图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积累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和商榷一、明确昼的中点或昼半球的中线(指经线)应当是正午12点。

从理论上讲,所谓昼,即从日出到日落这一时间段。

而这一时间段的中点时刻,正是太阳直射该地所在经线的时刻——正午12点→一定是地方时,不一定是区时。

把握了这一特殊规律,该类型读图题的示意图无论怎样变化,做起来都会游刃有余了。

如下列几幅图中(阴影部份表示夜半球),凡涉及到时间计算时,只要确定了昼半球的中点(或中线)是a 点所经线——这里的12点,无论从地方时还是从区时看都可以),余下的就很容易了。

如例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北京时间20时正的是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四图中向着太阳光线的半球为昼半球,背着太阳光线的半球为夜半球→从而确定四图中右边的经线(即向着太阳光线的经线)实为昼半球的中线,该经线上的时间应为正午12点→然后根据此时“北京时间20时正”这一确定条件,依据“东早西晚”的原则,推算出12点所在经线上的经度应为0°经线→最后根据对应经线圈度数值的互补关系,确定答案为D 。

如例2——2000年的高考题(见图3):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点的示意图,若阴影部份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根据题意,可知非阴影部份应是白昼时间,因而解答该题的第一步, 首先确定昼半球中间的那一条经线(即图3中a 点所在经线)上的时间是正午12点。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一、日期确定(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22、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二、时间确定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15、东/西x 区的区时为东经/西经15* x 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三、条件转化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高三地理时间计算知识点

高三地理时间计算知识点

高三地理时间计算知识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科也逐渐成为高中生重视的一门学科。

其中,时间计算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地理问题的解答中。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时间计算的知识点,并解析其应用。

时间计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在地理学中,时间计算常常涉及到日、月、年的计算。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日、月、年的基本知识。

日是地球绕其自转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通常采用“时:分:秒”的形式表示,如8时30分15秒。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即1天。

月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通常采用“年-月-日”的形式表示,如2023年5月20日。

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约为365天,即1年。

年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一般将1年分为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每个季节的长度不同,春季和秋季分别约为92天,夏季和冬季分别约为93天。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时间计算的实例。

首先是日数计算。

在地理学中,常常需要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 先将两个日期转化为同一年的某一天,再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2023年5月13日与2023年6月1日之间相隔的天数:首先,我们可以将2023年5月13日转化为该年的第133天(即5月1日是该年的第121天,5月13日是该年的第133天);然后,我们可以将2023年6月1日转化为该年的第152天(即6月1日是该年的第91天,加上5月份的31天);最后,我们可以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为152-133=19天。

其次是年数计算。

在地理学中,常常需要计算两个年份之间的年数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 直接相减计算。

例如,计算2023年5月13日与2026年9月30日之间相隔的年数:我们可以将2026年减去2023年,得到年数差为3年。

最后是年龄计算。

在地理学中,常常需要计算一个人的年龄。

时间计算和日期推算

时间计算和日期推算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变更地方时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该知识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题目选材容易,而且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试题都有体现,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先求经度差: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2)将经度差转化为时间差: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3)利用公式求时间: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间差(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方,用“+”号;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西方,则用“—”号)。

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2.日期的变更(1)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

(2)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

(3)注意越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星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4)确定某一日期所占比例时除确定180°经线外,还要找到“零”时对应经线。

区时的计算方法(1)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

直线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分,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后)数。

高考地理-时间问题的计算7课件

高考地理-时间问题的计算7课件
例:一位孕妇于太平洋上航行时产下一对双胞胎女 婴,而妹妹比姐姐大一岁,问船行方向?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三、日界线与日期计算
例2:当北京时间为3月3日早晨9点钟时,全世界还有
多少地方是3月2日
A、多一半 B、少一半
C、恰好一半 D、全部
规律: 180 °经线的地方时是N点钟,新的一天所占 时间就是N小时,反过来,新的一天占M个小时,180 °经线的地方时是M点。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例题5:A、B是北纬30º地区 与晨、昏线相交的两点。
请判断:
1、A、B地的昼长? 2、计算此时北京时间?
15º〔
B
3、标注出与北京相同日期的范
围。
180º 〕15º
A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A、洛杉矶 B、东京 C、新德里 D、阿尔及尔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2、区时的计算:
例5: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八区〕于10月1日8 时飞往美国华盛顿〔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 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 A、9月30日22时 B、10月1日22时 C、10月1日6时 D、10月2日6时
练习: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 示6月22日,非阴影部分表示6 月21日,问此时北京时间?
B
O
A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练习:20、图中的中心点N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 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 日,读图并答复。
1)、NA的经度为 ;NB的经度为 。 2)、这时北京为3月 日 时。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2〕、规0º〔W〕为最西,时间最晚。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七点 三十二分。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3.计算(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一: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异的时刻1小时=15°4分钟=1°4秒=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2.成因:地球自转当地正午=12点赤道与晨线相交的点:6点与昏线相交的点:18点【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12点夜半球正中间的经线是24点】3.计算(1)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计算经度=某地经度+或-两地时间差/4分钟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14.04答:是14点4分。

二:区时1:划分:24个时区【0时区(中时区):伦敦。

中央经线东西各12区(各占7.5°)东1——东11西1——西11】(每15°为一区)2:计算(1):时区=经度/15°(2):经度=区时*15°(3):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例:当东8区的时间为3月5日8点时,西5区的时间是几点?西五区的时间=8+24-(8+5)=3月4日19点时间不够减的时候,在现在的时间上+24再减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例题:北京时间15点时,赤水(106°E)的地方时是几时几分?解:赤水地方时=15-(120°E - 106°E)*4分钟=14.04答:是14点4分。

二:区时1:划分:24个时区【0时区(中时区):伦敦。

中央经线东西各12区(各占7.5°)东1——东11西1——西11】(每15°为一区)2:计算(1):时区=经度/15°(2):经度=区时*15°(3):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或-时区差【东大西小,东加西减】例:当东8区的时间为3月5日8点时,西5区的时间是几点?西五区的时间=8+24-(8+5)=3月4日19点时间不够减的时候,在现在的时间上+24再减但是时间上要提前一天。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考点三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TU NAN DIAN突难点)1.时间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要注意所坚持的规则。

(2)区时的计算(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 地起飞,经过m 小时飞行,降落在B 地,求飞机降落时B 地的时间。

需建立如下关系图。

计算公式:降落时B 地时间=起飞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原则为东加西减。

〔方法技巧〕 地方时(或区时)计算尺利用技巧:先确定东西经度和要判读的两点A 和B ,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

口诀为:时间计算很简单,东加西减不绕弯;向东越过180°,减去一天日期变。

2.日界线(1)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2)日期的变更特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①经线展开图示②极地投影图示(3)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例如: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一、日期确定(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1、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3、地球上各地昼夜平分为二分日4、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5、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6、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7、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8、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9、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10、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11、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12、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1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14、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1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17、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18、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1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夏至日。

20、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夏至日21、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北23度26分是夏至日22、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夏至日23、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12月22日,下同)24、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25、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冬至日27、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冬至日28、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冬至日29、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为冬至日30、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冬至日31、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3度26分是冬至日32、全球各地(南北极圈及以内地区除外)日出方向为东偏南23度26分是冬至日3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上任何一点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度或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6度52分,是冬至日(b)相对日期(日期关系)1、180度经线东面比西面晚一天,进行日期时间计算时认为180度经线是“死的”日界线(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2、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东面比西面早一天,这是绝对的,这还是一条“活的”日界线(因为它是变动的)二、时间确定1、东早西晚(看似简单,非常有用,永恒的真理,我不知道你怎样理解)2、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3、还是在地球上,经度每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有了上面3条,我们就可以根据任何一地的时间来推算全球其他地方的时间】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5、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可能为负值),该地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6、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7、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8、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9、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10、夏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1、夏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2、冬至日,晨昏圈同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13、冬至日,晨昏圈同南极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4、一天中,影长最短的时刻为地方时12:0015、东/西x 区的区时为东经/西经15* x 度的地方时(eg.东八区就是东经120度的地方时,15*8=120)16、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经120度地方时,不是北京(东经118度)的地方时17、某条经线东面日期比西面日期早一天(eg.东面为8号,西面为7号),该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18、二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时间为6:0019、二分日,全球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20、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出时间为6:0021、任何时候,赤道各地日落时间为18:00 2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00三、条件转化1、同一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任何一点的地方时,那么与其经度数相同的各地时间(地方时)也已知。

2、同一纬线各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这条的用处不如前一个大,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候,用于转化条件,也比较好用。

四、对称法则首先声明,这“对称法则”绝对是个人经验的总结,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学习自然地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和一,所谓天人和一,就是在地理学习中悟出宇宙中永恒的法则和真谛,如此,才是我们学习地理的真正意义。

宇宙是神秘的,它在不停的运动,在这种看似无序的运动中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对称,正是因为存在着对称,矛盾体才同时是统一体,对称中我们才感到宇宙中一种冥冥的美感,这是一种有序和和谐的秩序美。

说得你云里雾里了吧?其实,没那么神秘……对称法则,就是说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地球是对称的,南北半球是对称的,东经西经是对称的,气压带风带是对称的,洋流是对称的,昼夜半球是对称的,白昼关于正午对称,黑夜关于子夜对称,一天二十四小时关于12点对称等等等等……掌握对称法则,在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你会感到思路骤然开阔,别忘了,学习地理就是天人和一高中地理学习:用“矩阵”法计算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如何解决这一个难点,使学生在考场上做到既快又准呢。

下面介绍的这种方法,类似数学上的矩阵,但又和矩阵不太一样。

姑且叫作用“矩阵”法计算地方时吧。

假设A地经度为A°,地方时为a时,B地经度B°,地方时为x。

首先这四个量写成下面类似矩阵的格式:A°B°a x计算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一、找隐含条件上述四个量知道了任意三个,都能求出第四个。

但是这三个量一般不会直接给出,往往在隐含条件当中。

1.隐含条件是特殊区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世界标准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2003高考题第1题:P地(75°W)日落时,北京时间9点,求P地日落时间。

隐含条件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9点。

2.隐含条件是特殊时刻。

正午──地方时12点;太阳直射赤道时,任何地方日出时都是地方时6点,日落时地方时18点。

例如:2003江苏卷第8题:110°E的一个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测量正午影子长度时,北京时间几点?第9题:当3月21日时,测量正午影子时,正值日出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C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二、算经度差,排列“矩阵” 1.两地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经度差等于两个度数直接相减。

但是注意东经是往东度数增加,西经是往西度数增加。

所以应该把“矩阵”写成以下格式,以保证西边的地点在左边,东边的地点在右边,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假设E°和W°分别表示东经度和西经度)W°大W°小E°小E°大a 时x时 a 时x时2、两个地方一个在东经度,另一个在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等于两个度数直接相加。

“矩阵”应该排列成以下格式,保证西经度在左边,东经度在右边。

W°E°a 时x时三、算出时差,得出结果由第二步求出经度差后,除以15°,得出的结果就是时差ΔX。

若x在a左边(即西边),x=a—ΔX,若不够减,则加上24,同时日期减去一天。

若x 在a右边(即东边),x=a+ΔX,若结果大于24,则减去24,同时日期加一天。

下面以2003高考题全国卷第1题为例说明这种方法。

题意是: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75°W图略)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问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第一步找隐含条件,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也就告诉了120°E的地方时是9时0分0秒,这样就知道了3个量。

第二步,由于两地为120°E和75°W,所以经度差等于两个数值相加,即195°。

然后排列“矩阵”:75 W°120 E°x 9第三步,两地经度差195°除以15°,结果为13,即为两地的时差。

所以X=9-13=(9-13)+24=20。

所以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