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政管理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行政管理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行政管理方法就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其特点是:

1、实践性;

2、针对性;

3、系统性;

4、科学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二、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

1、是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任何国家形态的政府及任何行政管理思想和原则,只有在获得了实现它的具体方法时,才能产生实际效用。

2、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从管理过程看,行政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多项功能,而其中的每一项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

3、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正确的目标如果没有与它相适应的实现方法,目标则无从达到。

三、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1、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必要的指令,对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发展经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从市场经济的利弊看,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

3、运用行政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行政管理就是带领从人去完成一个统一的目标,缺少一定的权威和服从,管理目标就难以实现。

四、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

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下发指令前要先进行调查)

2、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下发指令后要进行跟踪指导)

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

五、经济方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经济方法就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是指以价格、利润、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范畴为支点,把某个单位或个人的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其特点是:

1、利益性(经济方法的核心是物质利益);

2、有偿性(对劳动所作

出的经济补偿);3、平等性(社会组织之间和公民个人之间获得经济利益的平等权利);4、间接性(通过对物质利益的调节来间接影响,造物质利益的变化来支配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六、经济方法的利弊。

1、优势:经济方法是依靠经济杠杆为工具,以物质利益为核心实施

管理,因而收效快,效果显著。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劣势:经济方法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或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而且这种方法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严重的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政党经济行为的蔓延。

七、原用经济方法的原则。

1、适度原则。(经济方法的运用要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好适用的程度,防止滥用。严禁在意识形态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党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

2、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以此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经济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程序等加以控制。)

3、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必须与有效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教育和帮助人们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提倡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促进行政机关勤政廉政的建设。)

八、法律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法律方法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即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国家法律法令。特点:

1、权威性。法律方法是以法律法规为管理手段或工具的。

2、强制性。运用法律方法实施行政管理,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执法行为。

3、规范性。法律方法是运用法律法规实施管理的。

4、稳定性。法律方法所依据的法律,其规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

九、法律方法的利弊。

优点:1、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2、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促进了行政法制建设。

缺点:1、缺乏弹性,只适合于带有共性的问题或关系的处理。

2、容易使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主动性受到抑制。

3、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自觉守法的问题。

十、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

1、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首先必须要加强法制教育,使被管理对象知法、懂法。)

2、法制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3、法治与心治相结合原则。(为使行政管理对象自觉守法,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他们自觉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动力。)

十一、行为激励的理论及方式。

(1)着重量研究激发动机因素的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权力、社交、成就需要论等。

(2)着重研究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之心理过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目标设置论,公平论,归因理论等。

(3)着眼于行为结果的强化激励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4)全面反映人在激励中心理过程的综合激励理论。概括以上各种理论,可以归纳出行为激励的不同方式:

1、目标激励。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正当需要,设置一定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和期望,鼓励人们去追求、进取。

2、奖励激励(强化激励)。通过奖励或惩罚手段来诱发人们的动机,激励人们积极性的方法。(外部诱因)

3、竞争激励。将优胜劣汰原则引进行政工作,使工作具有某种集体化的自觉机制。(内心激奋的结果)

4、反激励。从反面进行激励,设置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运用时要因人、因事、因情而定)

十二、电子政务的含义及基本条件。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内部局域网、外部因特网、系统通信系统和专用线路等;软件部分包括: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传输平台、权限管理平台、文件形成和审批上传系统、新闻发布系统、服务管理系统、政策法规发布系统、用户服务和管理系统、人事及档案管理系统、福利及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等等)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包括:立法、司法、检务、审务、社区事务)

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对政府事务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十三、电子政务的特点。

1、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规范,最简单的便子就是政府网站必须支持多语种文字。(韩、中、日、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