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教育问题出在哪里_中式教育的十大热点问题
教育问题出在哪里_中式教育的十大热点问题教育问题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了,那么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呢?教育问题有哪些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教育十大热点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1、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问题成焦点事件回顾:2015年6月9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发生了举世震惊的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事件。
近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新的教育边缘化群体:被称为“流动儿童”的进城务工农民工的随迁子女,以及他们留在农村家中的孩子;;“留守儿童”。
后者相对前者“能见度”更低,近一两年才引起广泛关注。
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17岁以下流动儿童为3581万,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这两个群体总数约一亿人。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流动儿童1277.1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合计为3403.9万人。
民间组织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按照留守儿童的总数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
毕节事件之后,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对此及其呈相互转化关系的流动儿童问题也引起广泛讨论。
获选理由:毕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意义远远超过了自然灾害和一般的突发事件,也远远超过了毕节市和贵州省;它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令人不安的悲催缩影,是整体性社会治理失灵的一个爆点。
它揭示的,是我国儿童权益保护的缺位,是乡村教育、乡村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失败;需要通过调查、研讨、政策倡导、实际干预等多样化的社会参与,持续地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群体并探讨其解决之道。
2、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事件回顾: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完善机制、城乡一体;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管理、推进改革;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教育改革十大热点问题的思考上海市教科院.
学校主体性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 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
1、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将承担 越来越多的办学责任,必须考虑自主发展。
2、学校要有地位首先要得到社会的认可。 而自主发展,创建特色,是赢得社会认可, 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必由之路。
学校主体性发展涉及:
1、以政校关系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研 究。
当前教育改革十大热点问题的思考
上海市教科院 顾志跃
当前教育改革的十大热点问题包括:
1、学校的主体性发展研究 2、学校的课程建设研究 3、经验知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态度、
情感、价值观、能力等)
4、针对学生差异的学校教学组织研究 5、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6、课堂教学研究 7、教与学的评价研究 8、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9、师生关系研究研究 10、学生学习指导研究
拓展性课程要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出发,因人而异地按学生的兴趣开设 每个人需要的内容。如:学科知识的 加深、拓展,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服务。
要注意到高考改革方案对特长生的认可。
系列主题活动既是学校形成教学特色 的抓手,又是培养学生情感和智力能 力的有效途径。 这种学习经历过去的学校教育是不重 视的,现在必须从学校课程建设和特 色创建的高度于以重视。可以按时间 序列,也可以从学校的地域文化或传 统出发。
2、学校发展规律研究。 3、以人文管理为主的学校管理文化研究。 4、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5、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团化办学研究。 6、用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是研究政校关系,
政府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基建、财政、 与政策管理,包括人事、招生、课程、 教学等方面。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法人,应该享 有哪些权益。
我国教育存在十大问题
我国教育存在十大问题我国教育系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长期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十大问题包括:一、教育质量不稳定,质量差距较大虽然我国教育进步有目共睹,但各地教育水平和质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甚至出现了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平衡尽管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落差,一些较贫困地区及乡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导致资源的不平衡。
三、校外培训机构泛滥,不良竞争丛生越来越多家长把学生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导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培训市场,而一些机构存在不规范经营、虚假宣传等问题,导致不良竞争的丛生。
四、教育产业化程度过高,教育变成了一种赚钱的产业随着教育的产业化,一些教育机构的盈利目的逐渐显露,教育变成了一种赚钱的产业,导致一些教育资源的私有化和商业化。
五、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缺陷,教师待遇低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师也面临着职业发展困境,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很多年轻人因此不愿从事教育工作。
六、学生体质偏低,运动生育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学生体质普遍偏低,家长和学校重视运动、生育教育不足,导致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屡见不鲜。
七、整体教育水平未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缺乏国际化视野虽然我国教育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但整体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国际化视野。
八、学科分类不合理,学科建设不够学科建设存在盲目、不合理的现象,一些学科建设发展缓慢,且整体上学科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较差。
九、教学模式陈旧,教育创新不够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教育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创新能力不佳。
十、招生制度存在不合理性,学生选择受限我国各地的招生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从而使得学生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进一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总之,我国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解决。
教育社会学热点问题
教育社会学热点问题篇一:教育学热点问题根据收集资料和自己的见解,也许我觉得教育热点问题无不外乎以下几个:免费师范生问题深刻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内涵,深化高师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影响遗传学生物学,分析其对地方高师院校发展壮大的启示,地方高师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必要性和操作制障碍,特点强化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性,具有重要的真实世界深远意义。
一、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内涵的解读(一)深造别列卡的浓厚氛围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运行,其现实意义就是坚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深化建构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强化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减低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吸引和调动全社会关注、关心、参与和奉献教师教育。
为尊师重教的形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使教育事业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加大高素质师资培养处罚力度随着我国综合整体实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的东欧国家星毛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幼儿教育缓和,教师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新课标”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以及人民群众素质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都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优质师资匮乏一直是导致农村教育滞后和低水平的一个“顽疾”,薄弱尽管的教学条件已经成为农村儿童失学、转学、辍学的主要因素。
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地区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
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从国家层面第一层对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系的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的支持制定方案,不但有利于高师院校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一些体制障碍,独具特色不断加强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尽可能优秀有助于培养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
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 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 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 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
2011年课题指南
❖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 2.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3.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 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
中的作用研究 ❖ 5.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 6.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 7.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
刘延东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 奖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要以推进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 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书斋、贴近百 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建言献策。
❖要深入探索教育规律,丰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把做人与治学统一 起来,把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树立优良学风,努力创造学术精品。
8.管理体制改革
❖管办评分离,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 协调、规范有序
❖加强省级政府统筹教育 ❖高校去行政化: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 理模式
我们需要着力培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优秀的科研素养 ❖严守学术规范
中国与其他国家教育发展水平比较
指标
中国 (2010 年)
中国 (2020 年)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理论世界口钟鸣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
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
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
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人富人阶层的路。
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
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
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
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
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
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
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
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
而且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
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
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
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当前教育改革几大热点问题的思考
影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动机、目标、方法、管理
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激活动机、明确目标、适当方法、 有效管理
激活动机包括内驱动和外驱动:
内驱动指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发展 愿望,想进步。
外驱动指奖励驱动,任务驱动或极限挑 战,即通过评职称、评优、任务更新、 教学研究、末位淘汰、角色承担等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涉及两个问题的研究:
1、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研究。 2、教师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措施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应该包括:
观念:事业心、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
知识:教育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技能: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等
能力:教学设计、控制、反思、研究能力
规范:礼仪言行、备课、作业批改、访谈等
作为学校内部的特殊教育,要从特教的 规律出发,强调课程的特殊性、个别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 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 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 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 习得方式。
对实施小班教学的学校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 学业管理和评价的个别化程度。 要建立个别化学生学业档案,包括学习表现和 学业成就两大部分。
学习表现可以从课堂、作业、课外预复习、学 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的动机、态度、规范、 方法、能力等用标准句点击的方式加以描述。 学业成就则主要以各种测验与考试加以描述。
教风应该是其中一个比较核心的因素,教风 好了可以带动校风和学风。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 式改革,而是实际效果的变化,要理解课堂 教学的生成性,注意: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一! 十大教育热点 问题
热点 一 如何 改 革l 考招 生制 度问题 ,. i .
高考 招 生 制 度 是 我 国教育 事业 的一 项 基 本制
进 素质教 育 和创 新人 才 的培 养 , 具 体 体现 在 :第 一 ,
高考 浮致 中小 学 教育 的唯 /分 数 0现 象 , 不利 于 人 的 全 面发 展 ;第二 , / 一考 定终 身 0不 利 于社 会 对 人 才
的多样 化需 求 , 也 不 利于 杰 出人 才 脱颖 而出 ;第三 , 高 考 太重 知识 基 础 , 不能 很好 地反 映学 生的综 合 素
边 远农 村地 区教师 流 失更为 严重 ;农 村 中小 学 教 师 培 训 经 费缺乏 保 障 , 教 师专 业 化水 平有 待 提高 ;清
退 农村代 课教 师难度 大 ! 留问题多 遗
在 传 统 考试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一 个 更 加 科 学 和 更 加 公 平 的高 考招 生制 度体 系 , 实 现 从 单一 考 试 到 多
元 评 价 的跃 升 , 这 是 当 前高 考 招 生 制 度 改 革 面临
育 改革 的成 功经 验 .积 极 寻求解 决教 育热 点 问题 的 正 确 思路 和有 效 途 径 , 力 图形 成 促进 教 育 自我完 善 , 科学发 展 的有效 机制 同时 , 发挥正确 的舆论导
二是 免 费 师范 生对 未来 非常 担忧 , 表 现 出困惑 造
制 和县域 内交流 制度 ;(8 ) 与代 课 教 师签 订劳 动 合
同, 妥 善解决 代 课教 师 问题
和迷 茫 "三是 免 费师范生 不愿意 回到农 村从教
成 上述 问题 的原 因 主要 在于 :免 费 师范生政 策设 计
十个教育热点内容
十个教育热点内容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直都是超级热门的话题呢。
就像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不能因为家庭条件或者地域的差别就被区别对待。
在偏远山区,很多孩子可能没有好的师资力量,没有完善的教学设备,这就很不公平啦。
像有的地方有多媒体教室,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大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的知识,可是有些地方连基本的课本都不齐全呢。
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多关注,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往这些地方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
二、在线教育哎呀,这个话题可太有料了。
在线教育在这几年简直像火箭一样发展起来了。
特别是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里,全靠在线教育来维持学习的进度。
它的好处可多啦,不用出门就能上课,还能选择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优秀课程。
不过呢,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说网络不好的时候就会卡顿,而且长时间盯着屏幕对眼睛可不好了。
还有些在线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就是为了赚钱,根本没有好好备课。
所以呢,相关部门得好好监管一下,让在线教育能健康发展。
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是很重要的呢。
不能只看重成绩,孩子们的品德、艺术修养、体育能力等等都要发展起来。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了,开设了各种兴趣班,像绘画、音乐、舞蹈之类的。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
但是也有些家长不理解,觉得这些会耽误学习,还是只盯着分数看。
其实呀,素质教育能让孩子更全面地发展,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呢。
四、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也不能被忽视呀。
现在社会上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这些人才的摇篮。
比如那些会修车、会做美食、会护理的人,都是职业教育的成果。
可是职业教育在很多人眼里还是不如普通大学教育,大家都觉得上大学才是正道。
其实职业教育出来的人,找工作也很容易,而且工资还不低呢。
所以要改变大家的观念,让职业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
五、教育减负教育减负喊了好久啦。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
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
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
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
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
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
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
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
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统考试方法引向如何选拔人才,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
应试教育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误解。
父母强烈希望看到孩子人生成功,女儿走红,这没有错。
但关键是什么是龙?冯是什么?人才到底是什么?目前对龙风的认识过于单一。
一个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才能成功,才能成功。
这是很久以来形成的观念。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出现许多新气象。
对此加以总结十分有意义。
《教育研究》杂志作为国内教育理论的权威期刊,所刊发的论文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我们以2002年《教育研究》杂志所发表的论文为例,并对之作一些描述性分析。
一、重大理论突破与新的学术观点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展现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无论是从研究的领域、视角和方法还是从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和结论看,都有较重要的突破,给人以清新之感,反映了教育理论界创新、进取的新景象。
就理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如下:1.“三个代表”和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002年度的《教育研究》充分反映了学者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特征,这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三个代表”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所作的深入探讨。
如学者们在研究中谈到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张健,第8期),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毕诚等,第12期),使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
还有研究者对教育创新的时代意义及其核心内容作了探讨,提出教育研究要全面创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作出切实贡献(朱小蔓,第10期)。
2.社会转型中的教育定位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深入,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定位和挑战。
如何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以科学合理的定性和定位,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前提。
关于教育的定位,研究者提出教育是介于市场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第三部门,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
当前教育改革十大热点问题的思考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 式改革,而是实际效果的变化,要理解课堂 教学的生成性,注意: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备课备学生 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会提问、会讨论)
2、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施开放性教学
整理课件
教师的教
课题研究
现状调查
现场考察
专题信息
情景模拟
作品制作
竞赛
辩论
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要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 时空观与程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 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 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习得 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
整理课件
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 有三类。
学校要制定自己的学科教学标准。
整理课件
拓展性课程要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出发,因人而异地按学生的兴趣开设 每个人需要的内容。为发展学生的个 性特长服务。
要注意高考改革方案对特长生的认可,允许 有的学生偏才发展。
整理课件
系列主题活动既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 形成教学特色的抓手,又是培养学生 情感态度和智力能力的有效途径。
世界中学生文凭组织(IB)把是否能给学生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能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的 课程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一流的标志。我 国的教育改革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课程 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整理课件
什么是现代学校课程
现代学校课程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组织 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经 历。
整理课件
它的最大价值是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主 体性学习,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经历。 因此它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学生研究出 了什么成果,而是看他们是不是参加 了主体性学习,有没有学会学习。
教学实践热点问题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如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育信息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性。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热点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教学实践热点问题分析1. 学生个性化发展(1)问题表现: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忽视,大部分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学习,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
(2)原因分析:一是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认识不足;二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三是评价体系单一,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专业成长(1)问题表现:教师专业成长缓慢,缺乏有效的专业发展途径和平台。
(2)原因分析:一是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二是教师评价体系单一,过分关注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忽视教师的专业能力;三是教师工作压力大,缺乏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发展。
3. 教育信息化(1)问题表现: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信息化设施落后,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
(2)原因分析: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够熟练;三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解决策略1. 学生个性化发展(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实施差异化教学。
(3)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专业成长(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教师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作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第05期教育热点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刚刚出现的新问题,也有长期被社会高度关注而又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亦称难问题。
这些教育热点问题往往与民生密切相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教育全局与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长期坚持;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离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还有较大差距,有待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改革的关键在于高考管理体制,有必要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新思路,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以便理顺教育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综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比较中外高考改革状况,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在考试形式的灵活性、考试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有所滞后,尤其是高考体制有所不顺,必须改革和创新。
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问题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高考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唯“分数”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第三,高考太重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四,高考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被僵化,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总体来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其巨大优势,如增大信息 量,转变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于因材施教,资 源共享,课程开发等等。 在运用规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滥用教学媒体,抛弃传统教学, 对学生自主性要求高,教师专业技能要提升,教师观念许转 变,教育公平问题出现,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 等等。 多媒体技术虽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它的正确运用可 以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帮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课堂知识, 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是 用好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前提,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关于教科书选用的原则多是从政策制定者 的角度考虑,强调政府的正确引导、配套措施的改革、 加强教科书检查制度、教科书无偿供应、坚持教科书 选文的政治取向和教育取向。 但是对此问题的研究方向略显单一,大多是从管理者 的角度出发,且对具体该怎样选的问题涉及较少,例 如参照课程标准,符合学生需求等等。多数借鉴外国 教科书的选用制度,对教科书选用的价值取向没有系 统分析。 教科书是教师讲课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正确选用教科 书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教科书选用恰当与否关系到 学生能否获得全面发展。
总体上,上述文献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比较全面,校本课程 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对课程开发的价值认识不 够、课程开发的权力下放难、各方配合不到位、评价机制 不完善。 但是,还有值得探讨的方面。在当前新的形势背景下,校 本课程开发趋向功利化,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 不够等。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就在于它“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促进 学生的个性成长; 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 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钟启泉, 崔允, 吴刚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 . 上海: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25- 226)只有克服校本课程开发中 遇到的困境,才能使校本课程长久健康发展。
教学实践中热点问题分析(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教育公平问题1. 问题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资源公平和教育成果公平三个方面。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2)优质教育资源集中。
名校、重点校等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3)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
家庭背景较好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家庭背景较差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教育困境。
2. 解决策略(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分配,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3)完善教育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二、教育质量问题1. 问题分析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2. 解决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相符。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评价学生。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第一篇:十大教育热点问题十大教育热点问题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十、“鼠标少年”退学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数学吴正宪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
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
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
《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
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烈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
教育部最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教育部最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一)加强农村教育的意见建议1.实行城乡教育统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
2.解决农村教师缺乏、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办法措施。
3.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高等教育的意见建议。
(二)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4.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创新人才培养的办法措施。
6.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7.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办法措施。
8.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9.如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0.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和区域教育协作的政策措施。
(三)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建议11.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
12.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建议。
13.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
14.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15.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健全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制度。
16.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
17.如何构建终身学习与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四)保证教育投入和健康发展的意见建议18.如何依法落实“三个增长”、强调政府投入责任。
19.如何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
20.建设和谐校园的办法措施问题是时代的呼声。
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教育热点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提出的、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真问题,反映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等诸多矛盾。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纵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热点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型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热点三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史“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
“技”“艺”都属于雕虫小计,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
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
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如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苦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的吸引力。
热点四如何解决择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
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
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
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
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
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改革职业教育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十分突出。
二是高度关注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反映了我国教育从规模、数量发展向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大趋势和当前面临的困境。
三是教育评价问题凸显,要求以人为本,科学地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呼声日益强烈,特别是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排在首位。
四是课程教学改革备受关注,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最为突出,这表明党和政府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目标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五是直指当前教育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如政府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体制性障碍等,特别是教育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二、主要观点与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不仅是教育大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转型时期产生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要靠教育的改革创新来破解,还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调整和相关社会制度的创新来改善。
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突出问题是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高考导致中小学教育的唯“分数”现象,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高考太重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考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势在必行。
第一,必须坚持统一高考。
高考是人才选拔质量、公平选拔人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关乎着国家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的持续稳定。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我国的高考,坚持统一高考不动摇,绝不能盲目废止或变动高考。
第二,改革高考管理体制,实行“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
为了理顺高考与教育的关系,提高高考在选拔人才和造就人才方面的效能,有必要改革高考管理体制,明晰政府、高校、考试机构和中学等各自的责权关系,实现“教、考、录”三者分离、各司其职,从而实现良性互动。
第三,高考改革要稳步推进。
因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到社会和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要避免急风骤雨式的激进改革,否则会造成更多矛盾、更大混乱。
此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考生、教师的适应性以及多部门的协调性,要避免否定式的改革方式,更不能是推倒重来。
热点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目的在于建设一支以解决农村教育症结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队伍。
农村教师问题涉及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与教师个体等诸要素的关系。
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依赖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要素的共同参与,并通过退出规则、吸入规则、价值规则和提高规则四个基本规则维持其运转,达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解决我国农村教师问题可以采取八大举措:一是制定适合农村学校情况的教师编制标准、职称名额。
二是设立具有切实奖励作用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三是中央、省级财政统筹农村教师工资。
四是师范院校和地方政府双管齐下,确保农村教师培养质量和入编上岗。
五是建立政府教师培训经费支付制度,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
六是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方法。
七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县域内交流制度。
八是与代课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热点三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
“技”、“艺”都属于雕虫小技,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
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
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行困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七大政策建议:一是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二是切实提高技能岗位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
三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提高质量,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五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六是改善职业教育的形象,让全社会都了解职业教育。
七是满足各类人群尤其是处境不利人群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热点四如何解决择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
在政策的总体思路上,概括来说经历了一个从禁止择校,到“堵”、“疏”结合,再到以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问题的转变过程。
最初,择校及其收费问题被认为是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表现,政策上要求学校不得搞“计划外”招生,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
从1995年开始,政府强调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并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和“择校生”问题,不单纯是收费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进而提出继续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学校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解决“择校生”问题的根本途径。
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公民个人依法开办民办学校,以满足一些家长的择校要求。
然而,在随后出台的政策中,既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又提出在一些大中城市经审批可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近期内招收“择校生”,择校费等收入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使用。
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使得治理择校的初衷无法实现,将社会上择校需求向民办学校引导的设想在现实中也严重走样。
21世纪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呼声日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了教育公平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治理择校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均衡发展化解择校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
我们应当对义务教育阶段公众的择校需求与公众对现实中择校的不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当反思公众究竟是反对择校,还是反对目前失控、无序以及越来越远离教育本义的择校?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治理择校的政策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
注重优质教育的生成而非单纯扩充,提供可选择的优质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择其校,才是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五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校功能的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国外高等教育改革建议的不断引进,以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的冲击,传统的高校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教学在异化和改变,行政化的问题和政绩观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学更加关注表面现象,而使受教育者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视。
对此,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清醒的认识,严重的偏向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善。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一是应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树立正确的高校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最核心目标的确立要指向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既有学术学习的维度,又有社会适应性、创造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意识等。
二是应关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