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解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学科,涉及护理的理论、实践、伦理和管理等方面。

2. 健康: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总体表现,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履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3.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指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次数等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

4.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5. 诊断:诊断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诊断。

6. 规划:规划是指护士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7. 实施:实施是指护士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8.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9. 预防: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10. 交流:交流是指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1. 伦理:伦理是研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学科,护理学伦理关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和决策。

12. 卫生: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13. 病理:病理是指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14. 康复: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15. 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是指经过专科培训和考试合格的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1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一种手段。

17.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指护士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患者和护士自身的感染。

18.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用药监管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药物的计划、给药和监测等。

19. 急救:急救是在突发事件或疾病导致的紧急情况下,护士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少伤害。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6.要素饮食:又称元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易于吸收的营养的成分
由无渣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水溶营养合成剂,包括离氨基酸 单糖 主要脂肪酸 维生素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7.鼻饲法:是指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物质 营养液 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8.冷热疗法:冷疗法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已达到止血 止痛 消炎
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
19.休息: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的各部分轻松,没有紧张 焦虑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恢复精力体力的过程.
20.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锁通过的运动弧
21.等长运动: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的张力而不改变肌肉的长度,因为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又称静力练习
49.输液微粒:是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物性颗粒杂志,其直径一般为1-15微米,少数可达50-300微米
50.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退热的治疗方法.热疗法是用高于人体体温的物质,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以达到促进血液
循环,消炎 解痉和舒适的疗效方法.
9.继发反应: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左右,
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左右
10.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9度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34.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用最舒适 最随意的卧位
35.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能力变换卧位,躺在被安置的卧位
36.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治疗或疾病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
37.医源性损害: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病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或心理上的损害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题目1. 护理学答案: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 健康答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3. 整体护理答案: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它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

4. 病室湿度答案: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适宜的病室湿度为 50% - 60%。

5. 病室温度答案:是指病室内的冷热程度,适宜的病室温度一般为18 - 22℃。

6. 备用床答案:是准备接收新患者用的床,其目的是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迎接新患者。

7. 暂空床答案:是保持病室整洁,供新入院患者或暂时离床患者使用的床。

8. 麻醉床答案:是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患者,使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保护被褥不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的一种病床。

9. 患者单位答案: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与设备,包括病床、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大单、被套、枕套、橡胶单和中单(需要时)及床旁桌、床旁椅、过床桌(需要时)等。

10. 入院护理答案: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目的是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调动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11. 出院护理答案: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清洁整理床单位等。

12. 特级护理答案:是一种护理级别,适用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如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等,需设专人24小时护理。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护基名解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3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隔离(※):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12.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度。

16.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资料讲解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精品资料护基名解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3次三级护理(绿)--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3次3,主动卧位| :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4被动^卜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5.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2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精品资料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隔离(※):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12・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15.关节活动范围恒0乂):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度。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指人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社会性的角度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和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具有正常社会角色功能的人,是履行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

它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面,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护理工作的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病例护理:一名护士照顾一名患者,即专人负责实施个性化护理。

9.功能性护理:以工作为导向,根据工作性质,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机械地分配给护士。

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医嘱,实施各种护理技术操作。

10.集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系统方法。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习俗和规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终极版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1、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1.5分)一般所指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0.5分)2、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1分)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分)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任高于正常水平(1分)。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胧性疾病等。

(1分)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这样一侧臀部被划分为4个象限(1分),其外上象限为注射部位,注意避开内角(1分)5、脉搏短绌: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1分),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1分)。

6、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张碍。

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1分)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后又很快入睡。

(1分)7、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1分)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分)。

8、隔离:是将传染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9、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10、无菌技术:是指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征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

12、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

13、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

14、内源性感染:各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3.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

4.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5.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7.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8.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9.潜热;是指当1克100度的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10.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1.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2.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4.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5.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16.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7.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18.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辐射19.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20.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21.生命体征:T、P、R、BP 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_0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_0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名词解释雾化吸入疗法: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热反应 : 为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是因为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提炼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的。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胃寒、寒颤和发热,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自体输血法:包括术中失血回输和术前采血保存。

对于术中出血量较多者或估计手术范围较大,失血量较多者采用此法可节省血源,防止输血反应。

空气栓塞:为输液或输血的反应之一。

由于输液、输血管内空气未排尽,或管衔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护理不当,以致空气进入静脉。

如空气量大,则气体栓子随血回流到右心室,阻塞肺部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死亡。

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法:颈外静脉属于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

1/ 3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或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须测中心静脉压或静脉压高价营养输液均可用此法。

标本:是指采集人体一小部分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胸水、腹水)及组织等样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反映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和病理改变。

意识模糊:最轻的意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答话间断迟钝,表情淡漠,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发生障碍。

谵妄:意识模糊伴知觉障碍和注意力丧失,表现为语无伦次,幻想、幻听、躁动不安、对刺激反应增强,但多为不正确。

1、意识: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内外环境的知觉状态。

2、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的处于睡眠状态,能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入睡。

4、昏睡: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刺激停止后即进入熟睡。

5、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6、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能出现防御反射。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 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是一门涵盖护理学科中基本原理和技能的学科。

它是护理学的基石,为护理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术。

2. 护理护理是一种专注于照顾和帮助他人恢复健康的健康服务。

护理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以达到个体的最佳健康状态。

3.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指护士提供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护理服务。

它包括了许多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测量血压、换药等。

4. 护理过程护理过程是指护士在为个体提供护理时遵循的一套系统性的步骤。

这个过程包括了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价四个阶段,以确保护理的全面性和质量。

•评估:护士通过观察、询问和收集信息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规划:护士根据评估结果为个体制定并安排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的目标和措施。

•实施:护士通过实施护理计划中规定的措施,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

•评价:护士评估护理的效果,鉴定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 透析透析是一种人工代替肾脏功能的方法,用于治疗肾衰竭患者。

透析通过移除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保持体内的化学平衡和液体平衡。

6.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情况下,超过正常范围的血压值。

过高的血压可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并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

7.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并引发多种疾病。

8. 传染病传染病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

9.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常见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

10.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通过给予人体疫苗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预防接种可以防止多种传染病的发生。

以上是对基础护理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及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础护理学的知识。

护理人员在实践中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概念,并遵循相关的原则和技巧,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护基名解1.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和)2.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特级护理(红)--病情危重,随时变化--24h不间断一级护理(红)--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不能自理病情不稳的患者--1h/次二级护理(黄)--病情稳定;部分自理--2h/次--病情稳定或恢复,完全自理--3h/次3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肺心病患者必须采取端坐卧位)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7.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8.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和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10.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1.隔离(※):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12.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13.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14.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15.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又称关节活动度。

16.ROM联系: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的联系方法,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护肤和改善关节功能的联系方法。

17.体温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18.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19.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20.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21.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22.心动过速: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护理措施:是护士协助患者实现护理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规定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护理活动方式与步骤,也称为护瞩。

2.护理计划:是将护理诊断、目标、措施等各种信息按一定规格组合而形成的护理文件。

3.实施:是将护理计划付诸行动,实现护理目标的过程。

4.评价: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所得到的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与预定的护理目标逐一对照,按评价标准对护士执行会程序的效果、质量作出平定的过程。

5.合作性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生理上的并发症,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检测并于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处理以减少发生的问题。

6.医疗诊断:是用一个名词说明一种疾病或病理变化引起的症状、体征,以指导治疗。

7.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其统辖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旨在保护人体健康,调整人们在与卫生有关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9.社会关系: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10.护理立法:是以法律的形式对护理人员在教育培训和服务实践方面所涉及的问题予以限制,起始于20世纪初。

11.护理法:指由国家制定的,用以规定护理活动及调整这些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侵权行为:一般指对某人或许多人的人参权利不应有的侵犯。

13.犯罪:指一切触犯国家刑法的行为。

14.疏忽大意:是指不专心致志的履行职责,因一时粗心或遗忘而造成客观上的过失行为。

15.噪音:是指人们不需要和讨厌的声音。

16.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17.医源性伤害:是由于医护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18.入院护理:是指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19.患者床单位:是指医疗结构内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和设备。

20.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共10篇)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共10篇)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共10篇)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一): 社区护理学的名词解释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学科.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服务伴随社区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在全国各地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为拓宽护理领域、满足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二): 一、解释下列名词:1.护理哲理2.健康(WHO)3.适应4.护理诊断二、护理概念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三、马斯洛理论对护理工作有何意义.四、倾听常用的技巧有哪些五、制定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护理哲理:随着护理观念的改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正在全国各地医院开展,各类模式病房相继出现·使护士能独立、自主地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为了适应当代护理学的需求,护士要不断提高、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自找修养.尤其是护理哲理方面的知识.因为,护理哲理是具体反映护士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应:适应(adaptation)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包含两方面涵义:①生物的结构(从生物大分子、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乃至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等)大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②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例如鱼鳃的结构及其呼吸功能适合于鱼在水环境中的生存,陆地脊椎动物肺的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动物在陆地环境的生存,等等.护理诊断: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而预期目标(预期结果)是由护士负责制定的.二、护理概念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以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三、马斯洛理论对护理工作有何意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上得到广泛应用,它可帮助护理人员:a. 识别护理对象未满足的需要,即护士应提供帮助和解决的护理问题.b. 更好地理解病人的言行.病人不仅有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还有高层次的心理及社会文化的需要.c. 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即潜在护理问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d. 以基本需要层次论为理论框架,系统地收集和评估病人资料.e. 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和排列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顺序,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四、倾听常用的技巧有哪些倾听不仅仅是保持沉默,听听而已.收集正确的信息比倾听更重要.能否收集正确的信息,可以通过你做出的反应,你所询问的问题,你的肢体语言来检查你倾听的效果和质量.真正的倾听.如果讲话者的信息或你与讲话者的关系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就不仅仅是听他说什么,而是要倾听!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听.真正的倾听是暂时忘却自己的思想、期待、成见和愿望.全神贯注地理解对方讲话的内容,与讲话者一起去亲身感悟、经历整个过程.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古文里,“听”这个字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心、脑、耳、眼. 仅有听的打算远远不够,你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不用任何技巧就能进入倾听状态的人算是幸运的.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当你真正去倾听时,你会血压增高,体温上升,脉搏加快.这些都是生理上的反应,就如同你在室外挖战壕时的反应是一样的.真正的朋友,是那个真正的理解我们、带着疑问倾听我们的话并考虑我们的问题的人,他可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整个看法.五、制定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是什么(1)护理措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2)护理措施应针对护理目标.(3)护理措施应符合实际,体现个体化的护理.(4)护理措施内容应具体、明确、全面.(5)护理措施应保证病人的安全,病人乐与参与.(6)护理措施应有科学理论依据.(7)护理措施应与医疗工作相协调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三): 名词解释转角位移方程转角位移方程表示杆件两端的杆端力与杆端位移之间的关系式。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1、床单位:指住院期间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具设备,它是患者休息、睡眠、饮食、治疗、活动与排泄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2、主动卧位:是指患者自主采取的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通常患者身体活动自如,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并变换舒适卧位。

3、被动卧位:是指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卧于由他人安置的卧位。

通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此时由护士帮助采取合适的卧位4、被迫卧位:是指患者意识清楚,且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如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

5、分级护理: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与不同级别的护理。

6、入院护理:病人经过门诊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作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后,由护士为病人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7、出院护理:病人经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稳定、痊愈需出院或转院,或不愿意接受治疗而自动出院时,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8、保护具: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确保患者安全及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各种器具9、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急诊患者、陪护人员、探视人员,还包括医务人员,主要为住院患者。

10、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体表面的一切污垢、尘埃,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的过程,并非杀灭微生物。

清洁是预防医院感染有效、经济的基本措施11、消毒:消毒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或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12、灭菌:灭菌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以及芽孢的处理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微生物,也包括细菌孢子真菌孢子。

13、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物理因素如热力、过滤、辐射等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清除会杀灭。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总结+名解

(完整版)基础护理学总结+名解

第一讲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Section One. 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分类(一)感染源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污染的空气、水、医疗器械,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二)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下、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形成条件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个体抵抗力下降、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多、抗生素的滥用、医院环境、医院管理制度的不完善Section Two. 清洁、消毒、灭菌一、物理方法二、化学方法(一)原理: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干扰细胞酶的活性、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二)适用范围:不宜使用高温消毒、耐湿物品(三)方法:浸泡法:食具、便具、体温计、手等喷雾法:空气和多孔的物品表面擦拭法:物品表面、皮肤、黏膜等熏蒸法:室内空气2%过氧乙酸:8ml/m3,30~120min纯乳酸: 0.12ml/m3,加等量水,30~120min食醋:5~10ml/m3,加热水1~2倍,30~120min三、选择标准(一)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Section Three. 无菌技术一、手消(一)适用范围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新生儿前;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护理传染病患者后。

(二)方法1、涂擦:取消毒剂2-5ml涂擦双手2、浸泡:双手完全浸入消毒液,相互揉搓2min常用的消毒剂:75%乙醇、0.1%~ 0.5%洗必泰溶液、 0.2%过氧乙酸水溶液、0.05% ~ 0.1%次氯酸钠水溶液、 0.1%的碘伏二、无菌器械1、泡镊筒要定期消毒:湿筒每周消毒二次,同时更换消毒液;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使用较多的部门每日清洁灭菌;干筒每4小时更换。

2、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5月1日至10月1日一周,10月1日至5月1日两周。

3、无菌盘不宜放置过久,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

第二讲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一、文件排列顺序1、住院患者病案排列顺序:–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各种检验和检查报告–护理记录单–住院病历首页–门急诊病历2、出院患者病案排列顺序:–住院病历首页–出院或死亡记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各种检验和检查报告–护理记录单–医嘱单–体温单二、体温单的填写1、眉栏用蓝钢笔填写姓名、科别、病室、住院号及日期等;住院日数,从入院第一天开始用蓝钢笔填写,直至出院;手术(分娩)后日数,用红钢笔填写【以手术(分娩)次日为第1日,依次填写至14天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学名解1.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2.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4.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5.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满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

6.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7.患者单位:是指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使用的家俱与设备。

8.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9.分级护理:是指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10.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11.不舒适:是指人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或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过重的一种自我感觉。

12.卧位:是指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的需要时所采取的卧床姿势。

13.主动卧位:即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14.被动卧位:即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15.被迫卧位:即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16.疼痛: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17.疼痛阈:个体所能感觉到的最小疼痛。

18.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19.医源性损伤:是指由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损伤。

20.保护具: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21.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2.剪切力:是因为骨骼及深层组织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下滑行,而皮肤及表层组织由于摩擦力的缘故仍停留在原位,使两层组织产生相对性移位而引起的。

23.易患部位: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24.休息: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25.睡眠:是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26.昼夜性节律:是指人体根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地运行它的活动,相当于一个人的生物时钟,每天24小时周期规律运转,形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反映出人体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起伏变化,如激素分泌的变化、体温的变化、代谢的变化等,并随个体疾病和情绪的不同而改变。

27.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

28.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29.发作性睡眠:是指不可抗拒的突然发生的睡眠,并伴有猝倒症、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障碍,特点是不能控制的短时间嗜睡,发作时患者可由清醒状态直接进入快波睡眠,睡眠与正常睡眠相似,脑电波亦呈正常的睡眠波形。

30.睡眠过度:表现为过多的睡眠,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天,难以唤醒。

31.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每次停顿≥10s,通常每小时停顿次数>20次,临床表现为时醒时睡,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低血氧症、高血压及肺动脉高压。

32.睡眠剥夺:是睡眠时间和睡眠时相的减少或损失。

33.梦游症:梦游症又称夜游症、梦行症或睡行症。

主要见于儿童,以男性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消失,提示该症系中枢神经延缓成熟所致。

34.梦魇:表现为睡眠时出现噩梦,梦中见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物。

35.睡惊: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躁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钟,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36.遗尿:指5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的排尿。

37.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指要维持机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必须将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其昼夜心节律相同。

38.诱发补偿现象:指慢波睡眠的第Ⅲ、Ⅳ期和快波睡眠减少时,会在下一个睡眠周期中得到补偿,特别是慢波睡眠的第Ⅳ期优先得到补偿,同时分泌大量生长激素,以弥补因觉醒时间增加造成的能量消耗。

但快波睡眠不足时症状更为严重,患者会出现知觉及人格方面的紊乱。

39.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表现。

40.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

41.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42.ROM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简称为ROM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的练习方法,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度,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43.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为静力练习。

44.等张练习:指对抗一定的负荷作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动力练习。

45.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46.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

47.交叉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

48.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除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49.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50.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51.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52.消毒:是指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54.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化学制剂。

55.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分干热法和湿热法两类。

56.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灭菌的方法。

57.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消毒灭菌方法。

58.灭菌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效果的制剂。

59.高度危险性物品:指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60.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61.疫原性消毒: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散而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62.随时消毒: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63.终末消毒: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4.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预防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65.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66.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67.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68.隔离: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69.清洁区: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70.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71.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2.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3.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4.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

5.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与物体接触面积、温差大小及导热性有关。

6.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7.蒸发: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1g水蒸发可带走2.43kJ的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可有不感蒸发(不显汗)、发汗两种形式。

8.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9.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10.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24h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11.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