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镜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责责任的生活情境中直接过程被试点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是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自然;缺点是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心理因素影响,并且观察者较被动。

3.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相应当社会身份合社会地位,并按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队增加影响学生学习行为何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有一般教育效能感个人效能感。

5.教学反思:是指一增加大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优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队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一位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即使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能力。

8.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教育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队学生杂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度影响力。

9.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0.认知策略:就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动一般性方法。

11.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

12.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达一切活动。

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广。

13.分散思维:指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它具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14.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1)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打印版(1)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实验法指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测量研究此种变量。

5.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6.教师威信: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是师生之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

7.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8.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主判断。

9.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自己对自己面对任务时,能否有效应对任务的信念和判断。

10.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11.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在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2.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多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来的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

14.学习动机:为了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

15.学习的(广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过程)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6.学习观(目的)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7.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8.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9.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

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

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

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

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

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9答:(1)、在教育任务上,(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为身心发展趋于成熟18岁以上青少年(3)、有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在培养方式上1)、在传授千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科学研究引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理论联系实际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27答:(1)、测量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2)、优点:1)、所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果处理十分方便3)、有设立好的常模,可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3)、不足:1)、属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推断要测量的心理2)、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3)、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的要求(4)、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估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法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个别差异?P42答: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2、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P43答: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3、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P44答:(1)、认知方式差异(2)、性别差异(3)、成就动机差异4、怎样因材施教?P52答:(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的:(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学生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取代旧的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的。

(2)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会有个别差异,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人的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成熟程度等都有不同的进程和速率,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征。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表现为差异性的特征。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量力性原则;抓关键期,及时而教,适时而教。

(2)教育对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可以延缓和加速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4.简述学生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掌握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过程。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论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论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论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简答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

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4)教育性原则。

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

当需要研究那些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人们内隐的心理活动,或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是过去出现的、长时期的行为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心理活动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简答简述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察觉者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种以上智能。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简答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客官条件。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题型:填空1*15;名词解释5*4;简答6*5;论述1*20;案例分析1*15第一编一、填空和名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XXX,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4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5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6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

7教学反思:对于举动的反思;举动中的反思;为举动反思。

8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举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简答(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简答或填空)4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进入反思。

2观察与分析阶段:借助自述回忆、录音录像等获得观察数据,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的思想、行为、信念、价值观等。

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旧思想,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检验上阶段所构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具体说包括1研究高校学习心理2研究高校教学心理3研究高校德育心理3、简答:心理学发展中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派别,创始人是冯特,主张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所谓心理组合体的构造。

2机能主义:创始人是詹姆士。

认为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因此不能分解。

更重视对意识的机能和功用进行研究。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华生。

主张用实验方法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西南岗位,探索人的行为规律,以此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太海默。

强调整体的作用,反对元素分析,认为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知觉绝不等于感觉相加的总和。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5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用精神分析去研究发现病人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并使用某种方法使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得到一定的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4、简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3有利于教师自身建设和发展5、论述: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在心理学史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看法:唯心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与身体无关的“心”的活动。

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是自然界物质发展到高级形态的属性,是人身体的特殊部位的活动结果。

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规定,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2)从个体发展史来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3)人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3)人的心理的客观性和主管新是通过实践统一的综上,心理按其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反射活动的结果;按其内容来说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①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2.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是什么?3.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4.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5.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重点)/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5.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6.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重点)6.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7.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特点?(重点)7.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8.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重点)8.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9.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化、职业化)9.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②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③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④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0.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0.①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与策略④定势的作用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1.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12.大学生记忆发展有什么特点?12.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3.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情境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和动机状态14.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4.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15.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①交互性原则②社会交换原则③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④情境控制原则1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己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

自己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3、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4、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5、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6、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识。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10、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1、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12、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3、教师胜任力:教师的胜任力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结————————————————————————————————作者:————————————————————————————————日期:一、名词解释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2.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语言、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3.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的方法。

4.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5. 心理发展:狭义上来说心理发展只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6. 心理结构:是各种心理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形成的整体,它代表一定的心理水平。

7.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任何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有经验而英气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9. 接受学习:指在教学系统中,学习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呈现,学习者对传授者所传递的经验进行吸收加工,确立起相应的经验结构。

10. 发现学习: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11. 机械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无实质性联系,学习者在缺乏先前经验的情况下完全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

12. 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的行为方式。

13.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与人(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提供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中心角色);(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4、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民主型领导方式最为理想。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具有学生中心教学风格的老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

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它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容易取得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反之,学生会以一种消沉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

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技术。

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2)教学反馈技术。

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

(3)现场指导技术。

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

1、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1)胆汁质: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他们的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搞,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这种人的行为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

他们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

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3)粘液质:缄默而陈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底,反应比较缓慢。

这种人常常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注意稳定且难转移,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因而显得因循守旧,不易合作。

(4)抑郁质: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

他们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

他们的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常优柔寡断,面对危险常常恐惧畏缩。

这种人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息体验则相当强烈。

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往往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

2、大学生的气质教育(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1)偏于多血质的学生,要防止其粗心大意,虎头蛇尾,兴趣多移的弱点。

要求他们学习中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在激起他们多种兴趣的同时,要培养中心兴趣;再具体活动中,要求他们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善于思维等个性品质。

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批评时要有一定的强度,但又要耐心细致,尤其要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防止反复。

(2)偏于粘液质的学生,往往在集体中“默默无闻”而被忽视。

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活活泼、机敏地完成活动任务。

具有这一气质类型的学生,比较安静勤勉,且不妨碍他人,但要注意培养他们高度的积极性、灵活性等品质,防止墨守成规、执拗等不良品质、杜绝可能发生的淡漠和萎靡不振。

(3)偏于胆汁质的学生,要防止和克服粗鲁、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个性品质。

要求他们善于控制自己,能沉着地、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活动中保持镇静而从容不迫。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达到自制的待人态度。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不可急躁粗暴,而应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努力抑制他们的激动状态。

(4)偏于抑制质的学生,平时给人以呆板而羞涩的印象,这类学生最易出现伤感、沮丧、忧郁、孤僻等行为倾向。

但在集体的有爱和教师的关怀下,又能充分表现出细致、委婉、坚定、富于同情心等优良品质。

教师对他们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具体的帮助。

要着重发展他们的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优良个性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评价过程中给予称赞、嘉许、奖励等,批评时“点到为止”;要创造条件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配合工作,以鼓励、锻炼他们的勇气。

4、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附:大学生性格的培养与教育)(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

例如,对于独立性强,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就不宜让他们经常参加讨论,而应给他们独立作业的机会;对于情绪激动、易冲动的学生,给他们讲解时应细致,并注意培养他们镇静、谨慎的品质。

为了适应学生的人格差异,可以采取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特征相近的学生结合在一起。

这种分组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小组成员。

这样便于教师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

(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品格。

(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

(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5、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1)自学能力(2)表达能力,包括口头、文字、图标以及数理计算等方面的表情达意能力(3)操作能力(4)适应能力,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创造能力6、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教育培养(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教师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a、教授掌握知识嗯哼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b、实践对能力特别对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c、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

(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

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其中的教学方式。

7、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

(2)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如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3)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8、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1)适应学习风格的教学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教学的前提。

(2)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3)最后,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a、扬长策略b、补短策略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此外,大学生还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实践活动,协助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和讲座,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等等。

(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体可分为: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可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

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自身健康、全面发展所必需的。

(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

(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

2、简述学习的类型。

(1)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分为4类: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根据学习的情景、学习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8种类型:信号的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或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加涅在早期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分别是:a.智力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包括基本的语言技能到高级的专业技能。

b.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c.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d.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e.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

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

在教育和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

为了使学生形成理想的期望,在学生实际获得某种知识技能之前,应先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领会阶段。

学习的领会阶段包括学习者对刺激的注意和知觉。

(3)获得阶段。

指学习者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即编码并存储在大脑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个阶段。

(4)保持阶段。

把编码的信息保存起来,这个阶段强调对经过编码存储的知识进行巩固、增强和保持。

(5)回忆阶段。

把学习的东西恢复出来,用信息加工理论来说,就是检索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