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自己整理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与人(2)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提供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中心角色);(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4、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民主型领导方式最为理想。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具有学生中心教学风格的老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
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它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容易取得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反之,学生会以一种消沉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
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角色改变技术。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
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
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
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
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
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北京-天津-高师培训
第1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特性的交叉科学。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学评价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效果律•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
–练习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一、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二、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狭义的观察法主要指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划分•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一定结构划分•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即时的现场观察、记录,收集的研究资料生动、具体、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对来说,所得资料比较客观.•简便易行.缺点:1. 观察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或其他心理因素(疲劳等)的影响。
2. 许多心理学研究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测知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9答:(1)、在教育任务上,(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为身心发展趋于成熟18岁以上青少年(3)、有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在培养方式上1)、在传授千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科学研究引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理论联系实际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27答:(1)、测量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2)、优点:1)、所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果处理十分方便3)、有设立好的常模,可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3)、不足:1)、属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推断要测量的心理2)、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3)、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的要求(4)、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估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法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个别差异?P42答: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2、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P43答: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3、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P44答:(1)、认知方式差异(2)、性别差异(3)、成就动机差异4、怎样因材施教?P52答:(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 心理学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高等教育学
03 高等教育心理学
04 简答题技巧
添加章节标题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定义: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对象: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性质、特点、规律、功能、体制、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
挑战:如何将心 理学理论应用于 高等教育实践中, 提高教育质量和 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新技术和大 数据,推动高等 教育心理学的创 新和发展。
跨学科合作:加 强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融合,拓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 的应用领域和研 究范围。
简答题技巧
熟悉题目类型和答题要求
了解简答题的常见类型和 特点
熟悉不同类型简答题的答 题要求和技巧
掌握常见的简答题解题思 路和方法
熟悉简答题的评分标准和 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理解题目要求, 明确答题方向
熟练掌握相关概 念和理论,确保 答题准确性
结合实际案例, 增强答题说服力
注意语言表达, 做到简洁明了
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理解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梳理相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实际案例,增强说服力 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明了地呈现答案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传承文化知识,推动学术研究 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未来 发展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学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考问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答: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3.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答: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4.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答:原则:(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
坚持四个观点:整体观、层次观、动态观、自组织适应观;(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
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5.在教育实践中应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念简答讲解
第一章绪论(2—4讲)12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4P6-7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3。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6。
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5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6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5.经验总结法8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方面.)10P61。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应用课程,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科学。
2.它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密切结合高校教学与教育实际而成。
是一门自然性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3。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应用学科,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亟待充实、完善和提高.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征:P51。
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 2。
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3.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4.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11、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
"“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论述:这两段话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它关注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评估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而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现象和问题,包括学习、教学、创造力、动机、专注力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分别介绍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评估和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它探讨了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价值观、组织结构、决策机制、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从招生、教学、科研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各个环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升等。
它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通过研究高等教育的组织、管理、教学和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同时,研究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教学、动机、创造力、专注力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学习策略,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高等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教学中的动机问题,探讨了学生的动机对学习成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11北京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3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心理学的作用:心理学可以为整体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穷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心理发展的涵义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俗地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通常说的心理发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
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人们的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直接作用和间接作压。
1.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直接导致心理变化,即认为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 .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由其他因素传递的,即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情绪、情感的内隐性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的特点 l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高等教育学、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7)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1.心理学发展中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的要素。
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他的心理学被称为,意识有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他称为意识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3.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任何有机体倾向于重复有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重复有消极后果的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含义是整体或完形。
5.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6.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承认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认为:心理学不只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那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2.大学生的观察有那些特点?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 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 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3.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包括那些环节?1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个别特性,分别加以考察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联结起来加以考察的过程。
2 比较、分类、系统化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被比较的事物之间异同点的过程;分类是通过比较确定了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据此把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系统化是在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将一类事物按不同的顺序和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3 抽象、概括、具体化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在思想上把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过程;具体化是将通过抽象和概括而获得的原理、理论用来认识新的具体对象的过程,也就是把一般原理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4.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5.判断学生上课是否注意听讲的外部指标(1)适应性动作:一个人在观察某一事物时,表现出全神贯注,举目凝视;在注意听一种声音时,表现出双目紧闭,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表现出眉头紧皱,“呆视”等表现,这些就是注意的适应性动作的表现。
高等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总结
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3.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4.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6.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包括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
7.★学习——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8.强化——使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一切安排。
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强化物。
9.★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0.★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
11.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同化——即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
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
1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样题一、选择题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答:A (159页,11-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A (176页,12-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A。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
A、使能目标B、行为目标C、系统目标D、表现性目标答:A (225页,15-2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
因此,正确答案选A。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A、0.1-0.3之间B、0.3-0.7之间C、0。
7-0。
9之间D、0。
9以上答:B (240页,16-2有并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
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
因此,正确答案是B。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
A、内驱力B、凝聚力C、向心力D、吸引力答:A (193页,13-1群体中的相互作用)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抽象思维答:B (153页,10-3创造性及其培养)7、能再认不能回忆的遗忘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包括①认知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②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③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包括注意、灵感、激情、忧郁等。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的,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②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教师角色: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由于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许多角色为一身的角色丛。
教师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保证教学能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学习: 即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给予这种人才以怎样的个体意义的问题,这是高等教育的本体功能。
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是个动态过程,是指高等学校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授高等学校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高等学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是以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定了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教育目的和已经认识的教学过程的规律,为指导教学工作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老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教学原则的三个特点:历史性、科学性、实践性。
高等教育质量: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基本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1、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不合理;2、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 2、世界高等教学结构改革的趋势首先,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
第一阶段是高等教育二元化阶段;第二阶段为多元化阶段。
其次,是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
一定的科类和专业结构是一定产业结构的直接反映。
最后,是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
3、结合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世界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趋势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结构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科类和专业结构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管理结构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综合化:高校类型层次的多样化、学科的综合化。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展自我特色;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的进行。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
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学习操作指南一、授课内容:《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
已申报免修的课程,须按规定时间进入个人系统查看免修审核结果。
通过审核的课程,不用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二、授课方式:网络授课+自学三、学时考核标准:每一门课程,均有课程学习时间要求(视频可重复观看,时间累计),只有课程学习时间达到标准后,相应学科考试申请才可审核通过,否则,将无法参加课程考试。
五、重要说明:1.请务必仔细阅读本章节内容。
2.每门课程均有特定教师讲授该门课程。
学员需按规定要求观看课程视频,观看课程视频时间将由系统自动计入考核学时。
3.观看课程视频时切忌使用任何方式拖拽视频,否则观看视频学时不予计算。
4.请勿同一账号在多端同时登陆,以免课程计时有误。
5.务必在当期网络课程开通的时间内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和作业提交。
修养》四门课程学习操作指南1. 学习网址:2. 浏览器版本:推荐使用“360、火狐浏览器”观看课程,360浏览器观看时请选择“极速模式”。
3. 课程学习(PC端):(1)点击网课学习,进入培训课程列表。
点击开始学习。
进入后,点击课程视频中的播放键即可开始学习,随时可进行暂停,使用方法与其他通用媒体播放器一样。
待缓冲结束后,在左侧课程目录中可任意点击章节,自由选择目前需要观看的课程内容。
(2)点击左侧目录,可直接进入本章的下一节视频学习内容,如下图。
(3)看完视频内容后,须点击“返回课程首页”,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 学时查询:(1)每门课程达到“最少学习时长”是获得该门课程考试资格的条件。
(2)在“网课学习”页面,显示每个课程学习“最少学习时长”的标注以及个人已学习的累计时长。
5.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作业:(1)作业只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提交。
(2)逾期未交,只能查看作业内容,不能进行提交(3)编辑作业时,必须上传附件,否则,将无法提交该作业。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四门课复习资料 包括闭卷和开卷
2017年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四门课复习资料(包括闭卷和开卷)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闭卷真题和答案,包括59、64、66、67、68、69、71、72共8期的真题及出现期数,背好真题能够保证闭卷考试50分拿到30-40分。
资料目录1、《高等教育心理学》词解释、简答题2、《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题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5、《高等教育法规》复习资料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1、群体定义和类型(59、64、67、68、72)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的类型:有大小、正式非正式、实际假设、典型一般之分。
影响: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2)从众和服从从众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2、集体(66、69、71)集体是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的,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3、心理发展(59、66、68、69、71)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4、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71)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知识定义和类型(64、67、69、72)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6、自我意识(59、66、67、71、72)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7、最佳刺激水平理论(59、67)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程度。
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 意识:p103。
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重要特点是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2. 教学目标:p2。
是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
要详细规定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把教学目的转化为行为目的。
3. 群体:p119。
也称团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其成员有一定的共同目标,有组织,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它具有生产性和维持性的功能.4.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p82.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二。
简答题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它受制于一些主客观因素:(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所谓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
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与迁移之间是正比例的关系,即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那么就越会发生正迁移。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已有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影响甚大,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其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反之,效果就差。
(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即由此发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
学习理解与巩固的程度与迁移呈正比例关系。
(四)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当后面的任务与前面的任务同类时,定势就能对后来的任务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
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
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
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2、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目标与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勿偏高或偏低;目标与规格应有层次、规格的差别;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应有国际可比性。
3、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答: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政治上敏感,有思考意识,思想纯洁,易冲动。
同学间感情较纯洁,很好。
年级、专业、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地域文化差异,使学生层次结构复杂。
4、简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关系。
答:出人才与出成果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关系;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深入性与广泛性的关系;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的关系;5、高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定的依据。
答: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及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它包括高校的种类、主办者、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关系。
制定学制的依据,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二是社会的政治制度;三是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群体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高度协作意识;7、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答: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来支撑基础研究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未成名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8、我国高等院校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答:高教结构调整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建立新的高校能级结构,实施不同的管理;确立各层次高等教育的合适的比例和重点。
9、简述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0、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答:一是发展速度要适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防止结构性供大于求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是要走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范效应的路子,少建或不建新的高校,在充分挖掘原有高校潜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三是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最后,是要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尽量延长高级专门人才的使用寿命。
11、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答: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通过随机抽样编制试卷;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答:教育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教育关系是主要关系,并不为主观意志所左右。
这种关系的好坏对教育教学影响极大。
心理关系,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可的程度,带有很大的情感成分。
师道尊严,师生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13、现代高校基本职能及相互关系答: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有三,即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自然延伸。
14、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大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了,对事物常常有自己的相法,对教师的依赖减少了;自主性增强,能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包括生活),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大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增强,能主动搜集感兴趣的资料,或自己动手作实验,作相关的研究。
15、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答:加强理解沟通;重新审视教师权威;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6、简述高校的基本教学原则答: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对高等教育而言,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院校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研究?答: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变式”?(P77)答: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知识遗忘的过程、特点与原因。
(P82)答:⑴知识遗忘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中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的材料,以学习成颂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为纵坐标,构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它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随后,下降的趋势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和数量都有所减少,最后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
⑵知识遗忘的特点。
艾宾浩斯、里德和泰勒的研究表明知识遗忘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其次,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而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则不易遗忘。
⑶知识遗忘的原因。
a.衰退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b.干扰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缘故。
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同化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d.动机说。
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所引起的,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也称为压抑理论。
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才能促进大学生巩固知识?(P84)答:⑴及时复习由于遗忘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当天学的课程一定要当天复习,这样可以缓解大规模的遗忘,节省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⑵时间和次数的适宜复习时间和次数的正确分配,是记忆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适当的“过度学习”很重要。
⑶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如果适当变换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益,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4.学习迁移的涵义及性质分类。
(P8-9)答:学习迁延(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P20-22)答: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⑴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重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
这种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⑵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要素,尤其是隐含在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相同要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⑶经验概括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不同内容中所隐含的共同原理揭示出来,并使学生充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学习。
⑷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顿悟”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发生。
这个理论启示教师,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隐含在深层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其他的学习情境中。
⑸认知结构说,由奥苏贝尔提出,强调的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
他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分别是: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和巩固性。
6.什么是创造与创造性?(P28)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P3)答:⑴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⑵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⑶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⑷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8.品德的概念。
(P46)答: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9.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答: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10.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P57-62)答: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包含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将社会环境和教育情境所提供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
⑴态度定势的形成。
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用较为明显。
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与消极,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
⑵道德观念的确立。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其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
⑶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
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