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课件第11章神经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剖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解剖学-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一、大纲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

2.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与内部结构4.掌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5.了解脊髓的功能。

6.掌握脑干的外形、结构。

7.理解小脑、间脑的位置、外形与结构。

8.掌握端脑的外形与结构。

9.理解脑和脊髓的被膜。

10.理解脑脊液及其循环。

11.理解脑和脊髓的血管。

12.了解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13.理解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14.理解脊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分布。

15.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分布、性质及其功能。

16.了解内脏神经。

二、内容概要脑中枢神经脊髓1.神经系统脑神经按与中枢关系脊神经周围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按分布范围内脏感觉神经内脏神经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位置——椎管内2) 2.脊髓 2) 8节 12节 腰髓5 5 1前角——运动神经元 灰质 后角——联络神经元 内部结构 侧角——交感神经元 前索 白质 后索 侧索位置——颅后窝内延髓 腹侧: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背侧: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菱形窝 外形 脑桥 背侧:菱形窝 腹侧:基底部,小脑中脚 中脑 腹侧:大脑脚,脚间窝 背侧:上丘,下丘 灰质 脑神经核 内部结构 白质内侧面三面背外侧面下面外侧沟叶间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外形顶叶五叶颞叶枕叶岛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6.端脑主要脑回颞横回角回缘上回皮质灰质豆状核基底核尾状核杏仁体内部结构白质连合纤维——胼胝体侧脑室硬脊膜——硬膜外隙硬膜大脑镰硬脑膜小脑幕7.脑和脊髓被膜硬脑膜窦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软膜软脊膜软脑膜——脉络丛8.脑脊液循环(1)产生部位:各脑室脉络丛(2)循环途径:左室间孔中脑水管正中孔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右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9.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腱、关节、皮肤的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0.躯干和四肢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皮肤的痛、温、触觉感受器周围突脊神经节中枢突后角固有核交叉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11.头面部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温、触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核群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下1/3部12.视觉传导通路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杆细胞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13.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延髓锥体锥体交叉大部分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躯干、四肢骨骼肌 小部分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14.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1/3 皮质核束内囊膝 脑干大部分终止双侧的 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头、颈、咽、喉肌15.脊神经器18三、测试题(一) 名词解释1. 灰质2. 白质3. 神经核4. 神经节5. 网状结构6. 内囊7. 纹状体8. 硬膜外隙9. 蛛网膜下隙10. 大脑动脉环11. 牵涉痛12. 上运动神经元13. 下运动神经元14. 交感干(二)填空1.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第八节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模式图
神经系统解剖学
中枢 脑
神经

脊髓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分源自神经 副交感神经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解剖学
横断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脊髓和脊神经根
神经系统解剖学
1、颈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1)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2)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颈部肌肉、血管和神经(3)
神经系统解剖学
2、臂丛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纵隔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腹后壁的肌肉和神经
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皮质分区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底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岛
神经系统解剖学
脑的正中矢状切
神经系统解剖学
海马和穹窿
神经系统解剖学
大脑半球水平切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基底核
神经系统解剖学
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 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 分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1、大脑半球外侧面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解剖学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本章重点
• 大脑皮质的分层 • 脊髓灰质各部位神经元的特点 • 血-脑屏障的构成和作用
图1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图2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 元的形态 尼氏染色示6 (2) 尼氏染色示6层 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 经纤维的分布
图3
大脑皮质光镜图
图4
镀银染色)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光镜图 (镀银染色)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脊髓灰质
神经节
其它
1. 分子层 • 较厚,含大量神经纤维 较厚, • 神经元少而分散,包括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 神经元少而分散, • 星形细胞:位于浅层,小而多突起,轴突与 星形细胞:位于浅层,小而多突起, 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 篮状细胞:位于深层,大,轴突长,末端呈 篮状细胞:位于深层, 轴突长, 网状包囊与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

1 分子层 2 蒲肯野 细胞层
10
3 颗粒层

→ →
(↑α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图11 脊髓前角光镜图 (↑ 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图12 脊神经节模式图 ⑴局部 ⑵ 假单极神经元
图13
脊神经节细胞光镜图
图14
镀银染色) 内耳螺旋神经节光镜图 (镀银染色)
图15
交感神经节光镜图
环行肌 神经元 纵行肌
副交感神经节图16 副交感神经节- 小肠肌间神经丛 :HE染色 (左:HE染色 右:镀银染色 )
图17 血-脑屏障模式图
图18
血-脑屏障电镜图
骨膜 硬膜 蛛网膜 蛛网膜 下隙 软膜
头皮 帽状腱膜 颅骨 蛛网膜 颗粒
大脑 皮质 图19 颅部冠状切面) 脑膜模式图 (颅部冠状切面)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课件

二、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的电 位变化
化学突触的信息传递,由于突触前神经元
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分布着不同的 受体因此突触的信息传递比神经—肌肉接头部位 复杂得多。不同的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 突触后膜去极化,这种局部的去极化电位就称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也可以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 这种局部电位就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同一递 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亚型,也可以引起两种不同 的电位变化。
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
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 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 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完成 信息传递的特定的化学物质。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u突触前神经元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
质和酶系 u存储、释放、扩散 u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效应 u有中止机制 u有递质的拟似剂和受体拮抗剂。
符合上述5个条件,方能定为神经递质。
目前已知递质有几十种
3. 神经递质的代谢 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 释放、清除及再利用。 4. 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递质的转运体不仅存 在于突触前膜,而且存在于囊泡膜上。转 运体转运递质的方式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需要与Na+的耦联。 5. 神经调质 也是由神经元合成的化学物质 , 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直接传递信息,只 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 称为神经调质。
2~5 10~25

0.1~1.3 1
C
3.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u 双向传导 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 u绝缘性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位置 起 始 后索 脊神经节
终止 薄、楔束核
行走方向
主要机能
上行
传导本体觉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束 侧索 后角细胞
小脑皮质
上行
传导本体性感觉
脊髓丘脑侧束 侧索 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行
传导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前索 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上行
传导粗略触觉
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延髓交叉(锥体交叉)后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皮质脊髓束)。 功能:控制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
位置:前索正中裂的两侧
起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在同侧脊髓下行,
止于:脊髓灰质前角
功能:控制肌肉随意运动。
15
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其止和功能
名称 薄束、楔束
锥体外侧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锥体交叉:锥体下段90%纤维互相交叉,叫锥体交叉。 橄 榄 体:在锥体外侧的卵圆形隆起。
锥体与橄榄体之间有舌下神经。 桥 延 沟:为脑桥与延脑间的腹面界沟,
有 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发出。
27
脑神经
28
延髓的背侧面
薄束结节:延脑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内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薄束结节的外侧。内有楔束核。 绳 状 体: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脊髓、延髓入小脑的
下行 下行
控制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 侧索 红核
脊髓前角细胞
下行
调节肌紧张(屈肌)
前庭脊髓束 前索 前庭外侧核
脊髓前角细胞
下行
调节肌紧张(伸肌)
网状脊髓束 前侧索 脑干网状结构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课件

第6对——剑突平面
第8对——肋弓平面
第10对——脐平面 (二四六八十 角头剑
弓脐 )
4.腰丛
主要分支有:
(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2)股神经
(3)闭孔神经
5.骶丛 主要分支有: (1)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 支配臀 中小、 大肌 (2)阴部神经 (3)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 1)胫神经-- 钩状足 2)腓总神经---下内翻
运动(交感副交感)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 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形 态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 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一)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聚集而成。(色泽灰暗)。大脑、小脑表层
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小脑皮质。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
二、脑神经
(一)脑神经序号及名称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 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窝神经 Ⅸ——舌咽 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 下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名称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小脑功能 小脑本领强 平衡肌紧张 协调肌运动 千万莫损伤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是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底为菱
形窝,顶伸入小脑内。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五、端脑
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 1.三个面 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 2.三个叶间沟 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3.五个叶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 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与损伤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01
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元等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处理、传递
和储存信息。
神经系统的分类

03
中枢神经系统

脑的组成
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构成 ,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 高级功能,分为四个叶(额叶 、顶叶、枕叶、颞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脑
主要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 身体平衡。
脑干
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是连 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控 制许多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
、心跳等)。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常导致偏瘫、 失语等症状。
癫痫
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反复发作 的慢性脑部疾病。
帕金森病
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 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 。
脊髓损伤
通常由外伤导致,可造成损伤平面以 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原则
预防原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加强安全防护,预防意外伤害。
突触与神经递质
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的传递过 程涉及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的关键物质,它们在突触前膜合成、 储存,并在神经冲动到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结合,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神经系统解剖学 ppt课件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 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 上
1、大脑半球外侧面
额叶: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顶叶
中央后沟、顶内沟 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顶上小叶:顶内沟与大脑上缘之间, 顶下小叶:顶内沟以下的区域,主要脑
脑干腹面观
脑干背面观
2、间脑The Diencephalon
背侧丘脑 上丘脑 下丘脑 后丘脑 底丘脑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后丘脑 metathalamus: 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
维,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束的视觉纤维,
神经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二、脑和脑神经 三、自主神经系统 四、感觉传导通路 五、运动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模式图
中枢 脑
神经

脊髓

系 统
周 围
按部 位分
脑神经 脊神经

内 内脏感觉神经
经 按脏
分 神 内 脏 交感神
布 经 运动 经

神经 副交感
神经
躯体神经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 2.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 3.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4.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 5.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6.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beida医学部课件)

白质结构
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由各种不 同的神经纤维束构成,包括皮质脊髓 束、皮质脑干束、脊髓丘脑束等。
神经根
神经根定义
神经根是由脊髓发出的许多神经 纤维束组成的集合,它们负责将
信息传递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神经根结构
每个神经根都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神 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来自脊髓的 不同部分,并终止在不同的身体部 位。
运动功能
总结词
运动功能是指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支配和控制,以实现身体 的自主运动和姿势调节的能力。
详细描述
运动功能主要依靠大脑皮层和小脑的运动区来实现,这些区 域通过发出神经冲动来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从而产生 各种运动和姿势。运动功能对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活动和 行为表现至关重要。
自主神经功能
下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从大脑皮层到 肌肉的传出纤维。它通过前角细 胞传递运动指令,支配肌肉的活
动。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从大脑皮层到 脊髓的运动传导纤维。它传递大 脑皮层的运动指令,通过脊髓到 达前角细胞,控制肌肉的活动。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概述: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负责调节内脏器 官活动的路径。它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过调节内 脏器官的活动来维持身体的内环境平衡。
责处理信息。
小脑
小脑皮质
小脑核
小脑皮质是构成小脑的主要部分,分为三 个叶:前叶、后叶和扁桃体。小脑皮质主 要负责协调自主运动的控制和平衡。
小脑核是小脑内部的神经核团,分为四个 部分:前庭核、网状核、齿状核和红核。 这些核团主要与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小脑白质
小脑灰质
小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连接小脑 的不同部分,传递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2024版解剖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9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与通讯
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网络
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神经元之间的 连接与通讯,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
大量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信息的整合、加工和传递。
电突触
通过直接传递电信号实现神经元之间 的连接与通讯,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024/1/26
10
2024/1/26
03
CATALOGUE
解剖学神经系统 ppt课件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元与突触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2
2024/1/26
01
CATALOGUE
神经系统概述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024/1/26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
常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药物、改善 循环药物等)、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手术治疗(如神经修复 或移植等)。
14
2024/1/26
04
CATALOGUE
运动神经系统
15
运动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01
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发出轴突构成运动神经纤维。
行为学实验
设计和实施行为学实验,研究神 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5
神经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药物筛选技术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能够影响 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研究药物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分子 机制。

教学讲神经系统解剖精品PPT课件

教学讲神经系统解剖精品PPT课件
▪ 连于中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四)小脑的功能
►绒球小结叶
▪ 原小脑/前庭小脑 ▪ 维持身体平衡
►前叶
▪ 旧小脑/脊髓小脑 ▪ 调节肌紧张(肌张力)
►后叶
▪ 新小脑/大脑小脑 ▪ 协调随意运动
旧小脑 脊髓小脑
前叶
原小脑 前庭小脑 绒球小结叶
后叶 新小脑 大脑小脑
脑干
►中 脑 ►脑 桥 ►延 髓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髓纹
正中沟 内侧隆起 蓝斑
面神经丘 前庭区
中脑的腹侧面
视交叉 视束
大脑脚
动眼神经(Ⅲ)
灰结节
乳头体
脚间窝 后穿质
中脑的背侧面
尾状核 背侧丘脑 内囊
上丘 四叠体 下丘 滑车神经(Ⅳ)
第三脑室 松果体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位置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岛叶
顶枕沟
额叶
中央前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中、 下回
上外侧面
中央沟 外侧沟
中央沟
外侧沟 颞上沟
顶叶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上外侧面
颞叶
中央沟
外侧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颞横回
上外侧面
下丘脑后核 乳头体核
漏斗核
结节漏斗束 视上垂体束
下丘脑 腹内侧核
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功能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内脏活动的皮质下中枢 参与对体温、摄食
、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 ►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参与对情绪活动的调

神经系统(护理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护理解剖学课件)
3、经视神经管入颅 4、传导视觉冲动
(三)动眼神经
1、运动性神经
2、由两种运动纤维组成
3、经眶上裂入眶
4、支配眼球外肌、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四)滑车神经
1、运动性神经
2、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
3、经眶上裂入眶
4、支配上斜肌
(五)三叉神经
1、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 经眶上裂入眶,上1/3
脊神经和脑神经
一、脊神经
共31对,包括 颈神经 8对, 胸神经 12对, 腰神经 5对, 骶神经 5对, 尾神经 1对。 C8、T12、L5、 S5、Co1。
前根:躯体运动纤维 后根:躯体感觉纤维 脊神经:
内脏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
前根:
后根:
前支(粗大) 后支(细小)
神经丛4:
1、组成和位置:
由T12 -L4 前支组成, 位于腰大肌的深面。
2、分支: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生殖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1)股神经 (2)闭孔神经
(五)骶丛
1、组成和位置:
由L4-5 -S1-5 -Co 前支组成,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2、分支: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股后皮神经 (1)阴部神经 (2)坐骨神经: 1)胫神经 2)腓总神经
1)胫神经 2)腓总神经
钩 状 足
马 蹄 内 翻 足
二、脑神经
共12对,包括: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
脑 顺序名称
神 Ⅰ嗅神经
三级神经元: (1)脊神经节 (2)脊髓后角 (3)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 /3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解剖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内容提要 一、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神经系 统是主导、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系统,体现在 :
使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互相协调和统一 ,使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去活动 ; 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 与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和统一 。 大脑皮质是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能 够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Page 20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 膜,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1.硬膜 (1)硬脊膜 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的狭窄间 隙称硬膜外隙,隙内呈负压,有脊神经根、脂肪、 静脉丛和淋巴管等。
(2)硬脑膜 特点:硬脑膜与颅顶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 ;与颅底骨连接紧密,不易分离。 形成物:大脑镰、小脑幕、硬脑膜窦。
Page 4
纤维束:是中枢神经内,由起止和功能基本相 同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
神经:是周围神经内,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 条索状结构 。
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内,由灰质和白质混杂 形成的结构。
Page 5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 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达 第3腰椎下缘。
2.主要分支与分布 (1)阴部神经 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肛门 周围的皮肤和会阴部。 (2)坐骨神经 走行:经梨状肌下缘出盆腔,途经臀大肌深面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股二头肌深面,到达腘 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对,感觉性神经为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为Ⅲ,Ⅳ,Ⅵ,Ⅺ,Ⅻ;混合性神经为 Ⅴ,Ⅶ,Ⅸ,Ⅹ。 1.嗅神经 纤维:内脏感觉,传导嗅觉冲动。 走行和分布:起自鼻黏膜嗅区,穿过筛孔,止 于嗅球。 2.视神经 纤维:躯体感觉,传导视觉冲动。 走行和分布: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组成,穿视神经 管,入颅中窝形成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交叉和视 束,连于间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者相连续。
图 11-1 神经系统概观
Page 2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 42 耀 45 cm,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 1 腰椎体的下 缘,新生儿脊髓的下端可达第 3腰椎水平。临床上 常在第 3,4腰椎或第 4,5腰椎间进行椎管穿刺, 不致损伤脊髓。
Page 32
Page 33
图 11-25 脊髓的动脉
Page 34
图 11-26 脑脊液循环示意图
(四)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内的毛细血管,有由神经胶质细胞突 起形成的胶质膜包绕。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胶 质膜构成的结构,称血—脑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透 作用,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维持脑细胞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临床选用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时 ,须考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
Page 27
Page 28
图 11-20 硬脑膜和硬脑膜窦
(二)脑和脊髓的血管 1.脑的血管 (1)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 脉(图 11-21)。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 2/3和部分 间脑血液,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 1/3、脑干、小脑 和部分间脑血液。
Page 29
图 11-21 脑底的动脉 图 11-22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动脉
图 11-12 大脑半球的外形(上外侧面)
Page 21
图 11-13 大脑半球外形(内侧面)
图 11-14 大脑皮质的功能区(上外侧面)
Page 22
图 11-15 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内侧面)
Page 23
图 11-16 基底核与背侧丘脑的位置关系
Page 24
图 11-17 大脑水平切面(示内囊)
Page 30
图 11-23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动脉 图 11-24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和中央支
Page 31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脑室、 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对脑和脊髓有营养、 保护作用,还有调节颅内压和运输等作用。脑脊液 有一定的物理性状,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 ,当脑和脊髓以及脑和脊髓的被膜有病变时,脑脊 液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就会发生改变 ,甚至会出现病原微生物。
Page 11
图 11-9 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
Page 12
3.脑干的功能 主要有: (1)传导功能 大脑与脊髓、小脑之间的联系 ,都要经过脑干纤维束的传导。 (2)反射中枢 脑干内有许多反射中枢,如中 脑内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 ,延髓内的调节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3)网状结构的功能
Page 13
(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的 中间部缩细,称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小脑半球 。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较为突出,称小脑扁 桃体(图 11-10)。
Page 14
2.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表层是一薄层灰质, 称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髓体。在小脑髓体内 有数对灰质团块,总称小脑核。
Page 8
图 11-5 脑的正中矢状切面 图 11-6 脑的底面
Page 9
(一)脑干 脑干斜位于枕骨大孔前方的骨面上,下端连脊 髓,上端接间脑,后方连有小脑。脑干自下而上分 为延髓、脑桥和中脑 3部分。脊髓中央管进入脑干 后,扩展为第四脑室。
Page 10
图 11-7 脑干的外形(腹侧面) 图 11-8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
Page 18
Page 19
图 11-11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四)端脑 端脑即大脑,由两侧大脑半球组成。两大脑半 球之间的深裂,称大脑纵裂。纵裂底部有连接左、 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称胼胝体。两大脑半球与小 脑之间的深裂,称大脑横裂。每侧大脑半球有 3个 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Page 20
Page 3
图 11-2 脊髓的外形
Page 4
图 11-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的中央有纵贯脊 髓全长的小管,称中央管(图 11-4)。
图 11-4 脊髓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Page 5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脊髓是联系脑与感受器、效应器之 间的通道,脊髓内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是实现这一 功能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接受的刺激要通过脊髓传 达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要传达 到效应器,也必须通过脊髓,才能实现各种效应。
第11章 神经系统
教学内容和要求 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中 枢神经各部的主要功能;脑的静脉及脊髓的血管 ;脊神经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在皮肤上 的分布;膈神经、股神经的分布;交感干的组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感觉及运动传 导通路。
Page 1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在枕骨大孔处,
Page 6
2.反射中枢 脊髓内有许多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在没有高级中枢参与下,也能完成各种反射。脊 髓内主要有膝反射中枢和排便、排尿的低级反射中 枢。脊髓损伤可导致膝反射消失和排便、排尿障碍 等。
Page 7
二、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
四部分(图 11-5、图 11-6)。脑内的腔隙称脑 室,其内充满脑脊液。
3.小脑的功能 小脑主要调节肌张力和维持身体 平衡,并协调眼球运动和人体随意而精确的运动。
Page 15
(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与端脑之间,除前下部露出外, 其余皆被端脑所掩盖。间脑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丘 脑组成,其内的腔隙称第三脑室。
Page 16
Page 17
图 11-10 小脑的外形
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下丘脑自前 向后包括视交叉、灰结节和一对乳头体。灰结节向 下延续为漏斗,末端连有垂体。下丘脑内有视上核 和室旁核,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图 11-11)。
Page 25
(4)侧脑室 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 侧脑室呈半环形,其前部借室间孔与第三脑 室相交通(图 11-18)。
Page 26
图 11-18 脑室的投影(侧面观)
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脑和脊髓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依次为
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有保护、支持脑和脊髓 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