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_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精)

合集下载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延迟退休年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延迟退休不仅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就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背景、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背景及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而养老保障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部分女性为50岁),相较于其他国家,这一年龄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这使得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1. 对个人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对个人而言,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地参与工作,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

然而,这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收入来源。

2. 对社会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养老保障压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3. 对经济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参与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养老金缴纳年限和降低养老金支出压力来减轻财政负担。

四、应对策略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延迟退休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保障政策实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3. 优化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投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4. 鼓励企业参与:政府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延迟退休政策实施,通过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促进企业提高对老年员工的关注和尊重。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延迟退休年龄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现状及影响,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基金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开始考虑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或60岁,视职业和地区而定)。

然而,这一退休年龄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1. 经济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也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压力增大,影响其生活质量。

2. 社会影响: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增加其收入来源,但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口就业竞争加剧,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影响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等方面。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1. 合理性分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有利于经济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也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等因素。

2. 可行性分析:在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在个人层面,劳动者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退休计划。

五、政策建议1. 逐步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根据不同行业、地区和工种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延迟退休计划,逐步实施。

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延长的劳动年限。

3.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

国家延迟退休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不得不考虑延迟退休的方案。

延迟退休意味着人们将不再按照传统的60岁(或者65岁)退休年龄离开工作岗位,而是推迟退休时间至较晚的年龄。

本文将探讨延迟退休方案的必要性、实施的条件和措施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首先,延迟退休方案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这意味着人们在退休后的时间会更长,而这也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压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为了能够成功实施延迟退休方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从政策层面上推动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鼓励人们延迟退休,例如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鼓励延缓领取养老金等。

其次,需要改善老年人的就业环境和待遇,以鼓励他们主动延迟退休。

这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老年人适合从事的工作机会、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和待遇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确保他们能够继续从事工作而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影响。

首先,延迟退休可以延缓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从而减少了劳动力供给的缺口,有助于稳定就业市场。

其次,延迟退休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保持社交活动。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以维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因为他们不需要依赖养老金等福利来维持生活。

然而,延迟退休也需要考虑到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可能导致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尤其是在一些紧缺行业中。

此外,延迟退休还可能加剧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总之,国家延迟退休方案是一种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它可以缓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并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养老金压力和劳动力缺口等挑战,我国相继出台了延迟退休的政策。

本文将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其背景、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8%。

这样庞大的老年人口对养老金支付和劳动力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也明显增长,传统退休年龄已不适应现实需求。

二、现行政策与问题1. 现行政策目前,我国的正常退休年龄为女性55周岁,男性60周岁,但这已经逐渐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推迟人们的退休时间,我国自2014年起陆续实施了延迟退休政策。

根据政策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常退休年龄逐步延长至2022年女性60周岁、男性65周岁。

此外,各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别化的退休政策。

2. 存在问题然而,延迟退休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职工在年纪偏大时往往难以胜任高强度的工作,延迟退休可能会给他们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

其次,由于职业特点,一些职工在60岁之后已经难以再找到工作,延迟退休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延迟退休也增加了年轻人就业的压力,导致劳动力供应不足等问题。

三、政策影响1. 养老金支付压力减轻通过延迟退休政策,我国可以延缓养老金支付的时间,减轻了养老金的负担。

延迟退休使得职工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退休前的工作年限,从而提高养老金领取金额,保证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2. 劳动力供应增加随着延迟退休,一部分老年人继续参与劳动市场,延长了他们的劳动寿命。

这不仅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也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我实现感和社会地位。

同时,延迟退休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024年延迟退休方案(三篇)

2024年延迟退休方案(三篇)

2024年延迟退休方案____年延迟退休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同时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

这使得我国的养老制度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不得不考虑延迟退休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延迟退休的政策,但它们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____年,政府需要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延迟退休方案来解决养老压力。

第二部分:问题讨论2.1 养老压力的原因养老问题的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老龄化和养老制度缺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这就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养老压力倍增,对养老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我国的养老制度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

当前,养老金征缴标准较低,养老金水平也普遍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此外,养老金制度的运行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老金投资运营不活跃,养老金流动性不足等。

2.2 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现状考虑到上述问题,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对女性可以提前5年,对特殊工种可以提前10年)。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行的退休年龄已经迅速落后于实际情况。

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延迟退休的政策,以应对养老压力。

例如,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龄已经逐步提高到65岁,并计划再次提高到70岁。

德国也计划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

在我国,已经有一些城市和企事业单位开始尝试延迟退休的政策。

例如,上海市将公务员的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5岁,北京市也计划将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65岁。

然而,这些延迟退休的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法定退休年龄过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可能会导致就业竞争加剧,给年轻人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社 会科 学院世界 经 济与政 治研 究所 , 北京 ,072 103 ) 摘 要: 中国退休 年龄基 本 沿用 了 2 纪 5 O世 0年代 的规定 , 在 着退休 年 龄较 低 、 存 男
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 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 问题。从 降低养老保险支付压力、 应对人 口
红利期 即将 结束和增 强经 济竞争 力等各种 现 实情 况考虑 , 实施 延 迟 退休 具有 必要 性 。但
市 试行 国有企业 破产 有关 问题 的通知 》 《 和 国务 院关 于 在若 干 城 市试 行 国有 企业 兼 并 破产 和 职工 再 就业 有 关 问题 的补充通 知》 的相关 规定 , 中 国务 院确定 的 11个 “ 化 资本 结 构 ” 点城 市 的 国有 破产 工 业企 业 中 1 优 试
数额为本人工资 1% 一 0 0 2 %。15 年政务院颁发的《 91 劳动保险条例》 15 (93年进行修订但未对退休年龄作 出修改) 基本奠定了中国退休年龄规定 的框架。15 95年 国务院颁布《 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 关
法 》 将 国家 机关 中女 性 工作人 员 的退 休年 龄从 15 , 9 1年《 劳动 保 险条例 》 5 中 0岁 的规定 提 高至 5 5岁 , 并加 入对 伤残提 前退休 的规定 。15 国务 院颁 布《 于工人 、 97年 关 职员 退休 处 理 的暂行 规 定 》 对 机关 工作 人 员 和 , 工人 的退休 制度进 行调整 和统一 , 但对 退休年 龄并未 有 实质性 调 整 , 只是 降低 了最 低工 龄 限制 , 同 时取 消 并 了延 迟退休 期 间的养老补 助费待 遇 。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职工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根据 18 93年《 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 、 退休若干问 题的暂行规定》 国务 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 、 和《 医生、 科技人员退休年 的通知》 中的相关规定 , 副教授以 及相当于这一级别 的高级专家退休年龄可以延长至 6 周岁 , 5 教授 、 研究员 以及相 当于这一级别 的高级专家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

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延迟退休年龄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措施,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状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部分女性为50岁)。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这一制度已经面临诸多挑战。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而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年限逐渐延长,但与此相对的是人口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缓解社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障压力逐渐增大。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养老保障压力。

(二)社会因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持续的,而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人们的劳动年限,增加社会人才储备。

此外,延迟退休年龄还可以缓解社会养老负担,降低政府养老保障支出。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分析(一)积极影响1. 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2. 增加社会人才储备;3. 降低政府养老保障支出;4. 促进经济发展。

(二)消极影响1. 对部分劳动者可能造成就业压力;2.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3. 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健康问题。

五、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至适当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劳动者个人意愿。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奖励制度等,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就业。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明确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范围、标准和条件等。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研究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退休年龄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退休年龄现状及背景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女性干部为60岁)。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这一退休年龄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其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退休后的生活时间也相应延长。

此外,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旺盛,提前退休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的实施,既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积极影响:一是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提高劳动力供给;二是增加国家养老金收入,减轻养老保障压力;三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提高个人收入水平。

挑战:一是可能对部分行业和岗位的劳动者造成较大压力;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三是需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确保延迟退休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四、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从政策层面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具有可行性。

首先,政策制定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其次,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退休政策。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降低劳动者对提前退休的依赖。

五、应对策略建议针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细则和要求,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强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

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

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延迟退休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与理念1.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普遍有所提高,寿命也有所延长。

这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负担逐渐加重,社保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理念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旨在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政府希望延缓社保养老金支出的时间,减轻财政压力,同时也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1. 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在延迟退休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1)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政府通过逐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方式,来推迟人们的退休时间。

2)差异化退休政策:针对不同职业和行业,政府制定了不同的退休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灵活退休方式:政府鼓励并支持灵活退休方式,如兼职、创业等,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余热。

2. 实施情况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目前正处于逐步推进的过程中。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省份和行业开始实施新的退休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也面临着挑战和问题,如老龄人口就业机会的不足、培训机制的不健全等。

三、延迟退休政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1. 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社会经济和个人都会产生影响。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延迟退休能够减轻社保负担,提升劳动力供给,增加经济活力。

而从个人来说,延迟退休可以延长职业生涯,增加养老金积累,提供更充实的晚年生活。

2. 挑战延迟退休政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延迟退休意味着老年人需要继续从事工作,但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和适应老年人的工作环境仍存在问题。

其次,延迟退休政策需要有健全的培训机制,以提升老年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此外,延迟退休政策也需要家庭、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退休年龄调整的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退休年龄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我国退休年龄现状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女性干部为60岁)。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行退休年龄已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

据统计,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这使得劳动者在职业生涯后期仍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精力。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一)经济层面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降低因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同时,通过延迟退休可以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养老负担,缓解财政压力。

然而,从长期看,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有所减缓,特别是对于体力劳动和高危行业的劳动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负担和困难。

(二)社会层面延迟退休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一股积极的、相对“新鲜”的人力资源储备,有望激发行业和部门的技术革新和进步。

然而,这也可能带来代际矛盾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三)个人层面对于个人而言,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同时也能带来经济上的稳定和满足感。

然而,这也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以及精神压力等。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一)分类调整退休年龄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对退休年龄进行分类调整。

如考虑适当延长体力劳动和高危行业从业者的实际工作时间等。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和改革,确保延迟退休政策与相关制度相衔接。

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摘要】我国正在考虑推进延迟退休政策,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推进该政策的动因。

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变迁对养老制度的影响,然后探讨了社会保障压力和经济发展需求所带来的挑战。

在可行性分析部分,列举了相关政策执行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总结了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政策实施路径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文旨在为政府决策者和公众提供深入了解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延迟退休政策、动因、人口结构变迁、社会保障压力、经济发展需求、可行性分析、推进、必要性、实施路径、影响。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加剧,延迟退休政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而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这给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而领取养老金的人口占比却逐年增加。

这导致养老金支出逐渐超过缴费收入,形成养老保险资金的缺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需要采取措施来调整养老保险制度,延迟退休政策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延迟退休政策不仅可以减轻养老保险的负担,也可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参与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延迟退休政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其推行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动因及可行性,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研究延迟退休政策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人口结构变迁、社会保障压力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研究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行性,有助于评估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效果,为政府提供更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摘要】我国延迟退休政策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旨在调整社会养老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政策内容、影响因素、国际比较、社会反馈进行分析,提出了政策调整建议。

通过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未来展望,可以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空间。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意义和作用,为未来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延迟退休、政策分析、影响因素、国际比较、社会反馈、政策调整建议、政策效果评价、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金制度面临压力增大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近年来陆续出台了延迟退休的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旨在推迟退休年龄,延长劳动年限,提高社会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退休年龄的设定被认为需要与之相适应。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旨在鼓励劳动者延迟退休,延长社会保险参保年限,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减轻养老金缺口压力,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不仅对个体劳动者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及其意义,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延迟退休政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于缓解养老金压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延迟退休政策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还可以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好的职业规划和退休安排,增强个体的社会保障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我国退休政策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退休政策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退休政策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退休政策及其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国的退休政策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础,实行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退休制度。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延迟退休作为一种可能的改革方案,其优劣势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退休政策的现状,以及延迟退休的优劣势,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现状分析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当前退休政策的基本情况,包括法定退休年龄、退休金的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等。

同时,还将分析我国退休政策面临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在优劣势分析部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延迟退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方面,延迟退休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退休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

劣势方面,延迟退休可能增加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压力,对部分行业和职业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引发社会公平和代际矛盾等问题。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退休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退休政策现状我国当前的退休政策是基于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标准来设定的。

具体而言,正常退休的年龄标准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和灵活就业人员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提前退休,例如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5年退休。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现行的退休政策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许多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仍然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并能够在工作中继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一些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现行退休政策可能限制了这部分劳动力的有效利用。

2025年实施延迟退休简介

2025年实施延迟退休简介

2025年实施延迟退休简介2025年,我国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这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负担加重的严峻形势而做出的重要调整。

本文旨在介绍这一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方案,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政策背景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原有的退休年龄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

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旨在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稳定老年人收入,同时提高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政策目的1. 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延迟退休政策将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保障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稳定老年人收入: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延长工作年限,让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劳动,稳定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

3. 激发老年人工作积极性:延迟退休政策的引入,有助于激发老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1. 调整退休年龄:根据政策文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关键举措之一是逐渐调整退休年龄,具体的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制定和调整。

2. 加强培训和转岗安排:对于希望继续工作的老年人,相关部门将加强培训和转岗安排,提供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促进老年人就业质量的提升。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利益,相关部门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水平,并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四、可能的影响和挑战1. 养老金支出增加: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将导致养老金支付期限延长,这将对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产生一定影响。

2. 就业岗位压力:延迟退休政策意味着老年人将延长工作年限,这对就业市场和年轻劳动力可能带来竞争压力,并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来平衡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就业需求。

3. 社会心理调适:对于已经习惯了退休生活的老年人来说,延迟退休政策可能需要一定的心理调适。

相关部门应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工作状态。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延迟退休成为缓解这一压力的有效途径。
2.提高劳动力供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延迟退休有助于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延迟退休可能导致中青年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对此,政府应加强对中青年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职业倦怠与身体健康
长期工作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出现职业倦怠和身体健康问题。企业应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强度,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
3.社会公平性问题
延迟退休政策可能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影响,政府应关注政策公平性,对特殊群体给予适当照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3.减轻企业负担
延迟退休有助于分散企业面临的养老保险缴费压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延迟退休的可行性
1.国际经验借鉴
许多发达国家已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2.民意支持
近年来,我国民众对延迟退休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支持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延迟退休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延迟退休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延迟退休的必Biblioteka 性1.应对人口老龄化3.政策调整空间

法定退休年龄法律规定的(3篇)

法定退休年龄法律规定的(3篇)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法定退休年龄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之一,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法定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1. 法律依据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

2. 法定退休年龄的具体规定(1)男性退休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周岁。

(2)女性退休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女性退休年龄为50周岁。

(3)特殊情况下的退休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以下人员可以提前退休:①女性干部:50周岁;②女性工人:45周岁;③男性和女性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

三、法定退休年龄的现状及问题1. 现状(1)男性退休年龄普遍较高,女性退休年龄相对较低。

(2)提前退休政策较为宽松,但存在滥用现象。

(3)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退休年龄不统一的现象。

(1)退休年龄偏低,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2)退休年龄偏高,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影响经济发展。

(3)退休年龄政策不完善,存在滥用和腐败现象。

四、对策建议1. 完善法定退休年龄政策(1)逐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与男性退休年龄保持一致。

(2)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适时调整退休年龄。

(3)完善提前退休政策,严格审批程序,防止滥用。

2. 加强退休年龄管理(1)加强对退休年龄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全社会对退休年龄的认识。

(2)建立健全退休年龄审批制度,确保退休年龄政策的严格执行。

(3)加大对退休年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退休年龄政策的严肃性。

3. 促进老年人就业(1)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范文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全球范围内都在面临着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实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状与原因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这主要是由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增大、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

具体原因如下:1. 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但同时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这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增大。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退休年龄。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部分行业和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

延迟退休可以充分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

三、延迟退休年龄的影响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1. 社会影响: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2. 经济影响:可以减轻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提高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增长。

但同时也会对部分行业和岗位的就业结构产生影响。

3. 个人影响:对于个人而言,延迟退休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工作和更晚的退休生活。

这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四、解决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建议针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制定科学的政策。

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的延迟退休政策。

政策应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关于延迟退休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分析

关于延迟退休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分析

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学号:期末作业论文(设计)题目:关于延迟退休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分析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名:***指导教师:雨关于延迟退休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分析摘要近年来,延迟退休的问题引发了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讨论。

围绕延迟退休与社会公平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观点截然对立。

延迟退休对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是不同的,加之这个问题处于理论与现实、学科与学科的交会区,由此引起的观念碰撞和争论,有利于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降低决策成本。

中国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

从降低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应对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各种现实情况考虑,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

但是,在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上要通过弹性制度、自愿选择等方式,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影口向。

我们认为,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畴,延迟退休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养老金制度持续发展的在逻辑要求,任何延退政策都不可能对所有人都绝对公平;而且延迟退休中的公平问题又有效率意义上的和伦理意义上的两个向度。

应该理性看待延迟退休中的公平问题,以形成正确的理论和舆论导向,促进最大程度的社会合意的达成,促进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必要性;养老全缺口;就业率;社会公平目录关于延迟退休的现状、问题及必要性分析III摘要III第1章绪论11.1 政策概述11.2 政策简析1第2章中国退休年龄规定存在的问题12.1 退休年龄偏低12.2 退休年龄人群差异较大12.3 提前退休情况较为严重2第3章中国实施推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2 3.1 降低人口预期寿命引起的养老金支付压力23.2 应对人口结构转变23.3 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充分利用33.4 增强经济竞争力3第4章延迟退休可能引发的问题及对策44.1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差异44.2 可能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44.3 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缺口的补偿效应5结论6第1章绪论1.1政策概述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要求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 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 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退休年龄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突破2.5亿,居民人均受养老年人数逐渐加大,退休保障压力逐渐加大。

本文将探讨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一、退休年龄的现状目前,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分为两种情况: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

然而,这一退休年龄政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已经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退休年龄的设定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情况。

过早退休导致很多人的晚年时间过长,财务压力加大,无法保持经济独立。

其次,劳动力供给不足也是引发退休年龄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量逐渐不足。

如此低的退休年龄可能造成过早进入“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加剧经济负担。

再者,当前的退休年龄政策也与国际接轨存在差距。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退休年龄已经提高到65岁甚至更高,中国的60岁退休年龄已经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

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劣势。

二、面临的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着退休年龄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首先,养老金支出压力加大。

退休年龄的降低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养老金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缴费基数的增长速度,造成养老金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一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出现了紧缺的情况。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

过早退休使得经验丰富的老年劳动者提前离开了职场,导致劳动力市场上缺乏优秀的人才。

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用工不足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再者,退休年龄的低迷限制了劳动力在晚年的发展和个人潜力的发挥。

通过延迟退休,可以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面对退休年龄问题的种种挑战,实施延迟退休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第2期S o c ia l S e cu rity S tu d ie s No . 22010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金刚(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男、应对人口, 实施延迟退休具有必要性。

但是, 、自愿选择等方式, 降低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关键词: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 必要性目前中国退休年龄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 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等问题, 已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不相适应, 也不符合国际上多数国家普遍提高退休年龄的规律。

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退休人口的再就业率高达33%, 充分说明目前中①国退休年龄规定偏低的现实。

延长退休年龄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改革内容之一。

一、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1. 中国退休年龄规定的发展及现状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 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 一般工龄满25年, 本企业工龄满5年; 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50岁, 一般工龄满20年, 本企业工龄满5年”。

除了正常退休规定之外, 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还对特殊工种和延迟退休作出规定。

提前退休主要是规定井下矿工、高(低温场所工作、化工业等工人与职员男性55岁、女性45岁退休。

延迟退休主要是规定因企业工作需要的延迟退休者, 按照本企业工龄的长短, 每月给付在职养老补助费, 其(1953年进行修订但未对退休年龄作数额为本人工资10%~20%。

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出修改基本奠定了中国退休年龄规定的框架。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 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中50岁的规定提高至55岁, 并加入对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5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对机关工作人员和工人的退休制度进行调整和统一, 但对退休年龄并未有实质性调整, 只是降低了最低工龄限制, 并同时取消了延迟退休期间的养老补助费待遇。

目前中国退休年龄的两个基本规定是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国发〔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104号。

按照《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 工作年限满10年; 男年满50周岁, 女年满45周岁, 工作年限满10年,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因工致残, 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规定,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0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 男年满54周岁、女年满45周岁, 连续工龄满10年,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因工致残,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之后,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 尽管制度模式进行了多次调整, 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作进一步修改。

除了上述规定之外, 中国目前还有专门针对提前退休和延后退休的规定。

按照《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中的相关规定, 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根据、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 副教授以, 可以延长至70周岁; 根据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央组织部《关于县(处》, 在个人自愿基础上, 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目前中国退休年龄规定可以概括为:“男性60周岁, 女性干部退休年龄55周岁, 女性工人退休年龄50周岁, 同时工龄满10年”。

同时, 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是一个政策体系, 除了一般性退休年龄规定之外, 对于特殊工种、身体条件、企业改制、职称级别等还有相对于一般退休年龄的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规定。

二、中国退休年龄规定存在的问题1. 退休年龄偏低中国目前对退休年龄的一般性规定, 基本沿用了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及1955年《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对退休年龄的规定, 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 这一退休年龄标准明显偏低。

首先, 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不相适应。

19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仅为40岁, 女性仅为42. 3岁,[1]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已经提高至男性69. 6岁, 女性73. 3岁。

其次, 退休年龄与受教育年限延长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人的受教育人均年限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有了显著提高, 进而推迟了劳动力就业的平均年限。

维持原来的退休年龄规定, 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的缩短, 劳动力可能处在人力资本高峰期退休, 这既是人力资本的浪费, 同时也会转而抑制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阻碍人力资本总量的提高。

最后, 退休年龄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1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 5%, 而2008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4. 01%,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①也已高达9. 54%。

并且, 人口老龄化程度在未来一段时期还有不断加深的趋势, 据预测, 2030年左右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 届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4. 5%。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挑战, 突出表现在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力资本存量减少、社会保障压力提高等方面, 而中国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条件下, 却依然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规定, 将对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压力。

2. 退休年龄人群差异较大[2]退休年龄的人群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差异和身份差异。

目前中国男女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距, 男女干部之间退休年龄差距为5岁, 男女工人之间退休年龄差距为10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男女在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缩小, 且女性人均寿命高于男性, 因此男女之间缩小甚至实行完全相同的退休年龄规定, 是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表现。

根据联合国对2002年166个国家退休年龄的统计数据, 有62%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男女同龄退休, 而在实行男女差别退休年龄的国家中, 中国男女工人10岁的退休年龄差距居于第一位。

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过大, 造成女性工作时期相对缩短, 不利于女性特别是高学历女性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 也不利于女性在工作期间获得相对公平的晋升机会, 并且进一步增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支付压力。

表12002年166个国家男女退休年龄差异情况男女相同数量亚洲非洲欧洲合计143537103[3]男女不同量231263占比41. 2. 575. 562 . 18. 657. 524. 538 34434049166 数量合计资料来源:转自樊明等:《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 22页,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除了性别之间的退休年龄差距较大之外,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还存在着退休年龄的身份差异, 突出表现在工人退休年龄低于干部。

目前一般女性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 一般女性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

在1950年代由于工作条件所限, 对于女性工人设定较早的退休年龄是相对合理的。

但是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善和技术进步, 目前从事技术性劳动而非体力劳动的工人比重提高, 因此全部女工人退休年龄依然保持一致并和女干部之间存在差距的规定需要调整。

同时, 目前延长退休年龄的对象只限于高级职称专家和处级以上女性干部, 对于技术性工人没有延迟退休的政策, 这种制度规定也不尽合理。

3. 提前退休情况较为严重提前退休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 老年人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也是大多数OECD 国家在最近几十年中所共同经历的最显著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中国的提前退休问题同样比较严峻, 1980-2004年中国平均退休年龄见图1。

[4]注:转自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7(5 。

图11980-2004年中国平均退休年龄图1显示, 1991年之后中国平均退休年龄有下降趋势, 由于中国对退休年龄的规定没有改变, 因此图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提前退休的现实情况。

按照中国退休年龄的规定, 特殊工种、工伤残疾等情况可以正常提前退休, 这是对劳动者的正常保护措施。

但是, 除了正常提前退休之外, 中国还存在着较多的利用提前退休规定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非正常退休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1998年全国23个省新增企业退休人员13319万人, 而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为2715万人, 占总人数的18. 19%。

其中, 以病退为由提前退休的有1619万人, 占违规提前退休的66. 17%; 以特殊工种为由的211万人, 占违规总数的11. 59%。

除了国[5]过非正常提前退休行为获得养老金之外, 提前退休行为还与退休政策设计有关。

目前中国关于养老金领取资格的规定是达到最低缴费年限15年, 并取消了最初的延迟退休期间养老金补助待遇,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收益激励不足以及给付机制存在问题造成了提前退休的现象发生。

三、OECD 国家退休年龄的状况与比较从OECD 各国的情况老看, 退休年龄较高, 男女同龄退休比较普遍, 并且显示出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均收入增加, 退休年龄逐步提高的趋势。

2002年23个OECD 65. 08岁, 女性为64. 11岁, 男女平均退休年龄差距仅为0. 98岁, 同时, 23个国家中只有6个国家实行男女差别退休, 其余171995年之后, 主要发生在19959个国家中, 有6-, 分别是比利时、希腊、意大利、日本、葡萄牙、瑞士, , 而希腊、日本、葡萄牙在调整之后实行男女同表2O ECD 国家退休年龄男性退休年龄(岁1975199565656565676560656267666260656562676565656565652002656565656765606565676665656565656765656565656519756060606567656565576768555560656567626567626065女性退休年龄(岁1995606060656765606557676657586565626762. 56565626065200262. 560626567656065656766606565656567656565636065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6565656567656565626768606065656567656567656565资料来源:1. 1975和1995数据来源于Sveinbj orn B l ondal and Stefano Scar petta, 1997, “Early Retirement in OECD Countries:The Role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 m s, OECD Econom ic Studies No . 29, 1997/II .2. 2002年数据根据SS A, 2003, “Social Security Pr ogram s Thr oughout the World -2002”中相关数据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