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解析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PPT课件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PPT课件

(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 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 化影响。
dud0db2 dwd0db3 dudw1.5d02db4.5
d u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
质土层扣除;
d b ---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采用2m; d w ---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建筑使用期内年平均最
第三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教学要求:
场地类别的划分 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抗震验算 地基土液化的概念 液化判别及消除液化的措施 桩基的验算
3.1 场 地
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大体相当于厂 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围。
地段划分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d 0 ---液化土特征深度(m),
按右表采用。
饱和土
烈度
类别
7
8
9
粉土 6m 7m
8m
砂土 7m 8m
9m
dud0db2 dwd0db3 dudw1.5d02db4.5
du dw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d b
---地下水位深度(m);
d0
---基础db埋>2置时深,度在(dmu);、 ---液化d后w土中再特减查征去图深(确度d定b(。-m2)).
2)多数土在有限次的动载下,强度较静载下绍 高。
4.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确定
faEa fa
式中 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a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fa -----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采用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波动受室外热量影响的幅度越小,材料的热稳定性 越好。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建筑物理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11

的辐射反射系数很大,波长6 μm以上的辐射反射系数又很小,
接近黑色表面。这种现象对建筑表面颜色和材料的选用有一定
的影响。
32
2.4.4)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全辐射力:
黑体不但能将一切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 收,也能向外发射一切波长的辐射。在单位表 面积、单位时间以全波段(波长λ=0~∞) 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部能量,称为黑体的全辐 射力。
导热系数: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
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 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 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导热系数大,表明材 料的导热能力强。
13
导热系数( λ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 ,它还与当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可查书后附表
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 移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导热:
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 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5
•太阳辐射照射的热量, 有20~30%被反射
• 暖气片辐射热,与空气接触 传热,被加热的空气变轻产生 对流,通过对流将热量传向室 内各处。
15
导热系数与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关系
b)湿度的影响 各种材料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后,材料总会吸收一些
水分,材料受潮后,由于孔隙中有了水分,增加了水 蒸气扩散的传热量,还增加了毛细孔中液态水分所传 导的热量,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水和冰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 W/(m ·K)、 2.33, W/(m ·K)都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 (0.03 W/(m ·K) ),因此水或冰取代孔隙中 的空气必然使其导热系数加大。
对流换热系数, 见P18公式
25

房屋建筑学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房屋建筑学2-建筑物理环境基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采光均匀度 2)眩光
2.2.2 建筑采光设计
1、被动式采光设计 1)侧窗 2)天窗:矩形天窗、平天窗、锯齿形天窗等
2、主动式采光设计 反射镜面、导光管、光导纤维、光伏发电照明
2.3 建筑声环境
2.3.1 吸声材料与吸声构造
1、多孔吸声材料 2、薄板、薄膜吸声 3、空腔共振吸声 4、空间吸声体 5、可变吸声体
1、室内化学污染 2、室内微生物污染 3、室内放射性污染
2.4.3 室内空气质量原则 2.4.4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
1、污染源旳控制 2、室内通风换气 3、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4、植物净化
2.5 绿色建筑概论
2.5.1 绿色建筑概念
1、绿色建筑背景 2、绿色建筑旳概念与特征
1)节省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2)设计结合气候 3)材料旳循环利用 4)尊重使用者 5)整体旳设计观
2.5.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2.5.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简介
1、与自然环境共生旳设计策略 2、建筑节能及环境新技术旳应用 3、全寿命周期策略 4、舒适健康旳室内环境 5、融入历史与地域旳人文环境
2.1.4 建筑防热设计
1、维护构造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外墙隔热
2、自然通风设计 自由式、错列式、斜列式布局
3、窗口遮阳设计 绿化与构件遮阳、外遮阳、内遮阳
2.1.5 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
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2、主动式太阳能建筑 3、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2.2 建筑光环境
2.2.1 采光设计原则
2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1 建筑热环境
2.1.1 建筑热环境基础
1、建筑传热学基础 1)稳定传热:建筑保温设计旳基础 2)非稳定传热:建筑防热设计旳基础 室外综合温度、热惰性指标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 的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 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创造舒适的建 筑物理环境是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利用适宜的 手段和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 关系到人的舒适性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 资源的消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影响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Δ P2
(- ) (+) (-
h2
h1
A t 0
A
H
t
1
1
Δ P1
(+)
图2-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当风吹向建筑物时, 在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屋顶,两侧及背风面形 成负压区。如果建筑物上设有开口,气流就会从 正压区流入室内,再经室内流向负压区。
2
Δ P2(- ) (+) (- Nhomakorabea (- )
ac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通常取ac=19.0W/(㎡· K)。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来 表征建筑室外热作用的强弱。 Tsa是随时间变化 的,建筑各个朝向的tsa不同。在我国总纬度地区 夏季建筑物各个朝向tsa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水平面 >东西向>南向>北向。这表明,夏季建筑物防热 设计应优先考虑屋顶防热和防东、西晒。 (B)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 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热惰性指标D=ΣRS,式中R 为材料层的热阻,S为材料层的蓄热系数,其值 为 0.51 C D值越大,温度波在围护结构中衰 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为了抵抗室 外热作用的波动,要求外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热 惰性指标。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 较好适应气候,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工 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表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表2-1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课件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不同设计方案或不同建筑类型 的比较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 筑环境的品质。
06
建筑物理环境与绿 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运行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经济、 适应性等方面,旨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特点
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建筑设计阶段的考虑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和结构,以减少室外噪声的干扰 。同时,还需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声环 境。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声音的传播和吸收效果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具有良好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如厚重的墙体、双层玻璃和隔音毡等。此外,还可以通过 在室内设置吸音材料和反射板等措施来改善室内声环境。
空间大小与形状
采光与通风
建筑空间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到人们在 其中的活动范围和舒适度。
采光和通风是建筑物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它们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呼吸健康。
温度与湿度
噪声与振动
温度和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 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
02
建筑热环境
热环境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定义
热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处 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 因素。
分类
根据热环境的构成要素和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 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 。
影响因素
热环境受到地理位置、气 候条件、海拔高度、大气 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24版年度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基础PPT课件

2024版年度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基础PPT课件

屋顶类型及其功能要求
平屋顶 构造简单、节约材料、适用于各种规 模建筑,但排水和保温性能较差。
坡屋顶
排水和保温性能好,造型多样,但构 造复杂、耗材多。
2024/2/3
曲面屋顶
美观大方,适用于大跨度建筑,但施 工难度大、成本高。
功能要求
屋顶应满足承重、防水、保温、隔热、 排水等基本功能要求,同时还应考虑 抗风、抗震等安全性能。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1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要 求,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2024/2/3
12
基础类型及其适用条件剖析
基础类型分类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 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02
条形基础适用条件
适用于多层或高层建筑下的墙下或柱 下承载,要求地基土均匀且承载力较 高。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地源热泵等,利用可再 生能源,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9
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
0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标准,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2024/2/3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基础PPT课件
2024/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2/3
• 房屋建筑学概述 • 房屋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 地基与基础设计要点 • 墙体构造与保温隔热措施 • 楼板层与地面构造要点 • 屋顶构造与防水排水措施 • 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中应用

房屋建筑学全课件ppt课件

房屋建筑学全课件ppt课件

(二)、单层工业厂房构造组成
1、承重结构
横向排架 基础、柱子、屋面梁(或屋架)
纵向连系构件 基础梁、连系梁、吊车梁、圈梁
支撑系统 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
2、围护结构
外墙 抗风柱
设置在砖混结构房屋两端山墙内,抵抗水平 风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简称为抗风柱 。 一般用于高耸、内部大空间、横墙少的砖 混结构房屋,如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 屋面板 天窗
A、 基础
作用:上承下传,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 重构件。
设计要求:坚固、稳定,且能抵抗冰冻、 地下 水和化学侵蚀等。
B、 墙和柱
作用: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内墙还起 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设计要求: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 隔热、 隔声、防水、防火等能力以及具有一 定 的经济性和耐久性。
例如:水塔、纪念碑等。
第一节 建筑的分类
一、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一)民用建筑
1、居住建筑:供人们休息、生活起居所使用的建筑 物。如住宅、公寓、宿舍等。
2、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 术交流活动等所需要的建筑物。如托幼建筑、科研建 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园林建筑、 念性建筑等。
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二)基础的埋置深度
概念: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地面的垂 直距离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与地基的关系
2、地下水位的影响
3、地基土冻胀融陷的影响
0.5-2.5m
4、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上部荷载的大小 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地下设备 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钢筋砖圈梁:用M5砂浆砌筑4~6皮砖,上 下各配2φ6钢筋,钢筋间距不大于120。
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布置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

二建建筑工程课程讲义:物理环境、结构抗震2A311012 建筑物理环境技术要求一、室内光环境(三)人工照明光源的选择: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1)开关频繁、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等场所,宜采用热辐射光源. (2)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3)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必须选用能瞬时启动的光源.(4)图书馆存放或阅读珍贵资料的场所,不宜采用具有紫外光、紫光和蓝光等短波辐射的光源.(5)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在顶棚上的灯具不宜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并使灯具的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平行.例:下列场所中,()宜采用混合光源.A.开关频繁B.要求瞬时启动C.连续调光D.有高速运转物体答案:D解析:有高速运转物体的场所宜采用混合光源.例: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照明设计应考虑().A.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B.设置在工作位置的正前方C.不宜设在工作区的两侧D.长轴方向与水平视线相垂直答案:A解析: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办公室、阅览室、计算机显示屏等工作区域,宜控制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二、室内声环境(二)噪声1.室内允许噪声级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分隔卧室、起居室的分户墙与楼板:>45dB分隔住宅和非居住建筑的楼板:>51dB2.噪声控制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布置;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例:起居室内允许噪声级为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dB.A.37B.40C.42D.45答案:D解析:起居室(厅)的等效连续A声级不应大于45dB .(二)围护结构保温层的设置1.围护结构外保温相对其他类型保温做法的特点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3.防结露与隔热冬季外墙表面防冷凝:要使外墙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降低室内湿度,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防止夏季结露的方法:将地板架空、通风,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装饰室内墙面和地面.隔热的方法:外表面采用浅色处理,增设墙面遮阳以及绿化;设置通风间层,内设铝箔隔热层.例:建筑物高度相同、面积相等时,耗热量比值最小的平面形式是().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D.L型答案:C解析:平面形式为圆形时体形系数最小例:围护结构保温层的位置对建筑热工环境影响很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外保温可降低墙或屋顶温度应力的起伏,可减少防水层的破坏B.内保温外墙与楼板连接等处产生热桥,保温材料有可能在冬季受潮C.间歇使用空调的房问采用外保温;连续使用空调的房间采用内保温D.旧房改造为了节约能源而提高旧房的保温性能时,内保温的效果最好E.外保温对结构及房屋的热稳定性和减少保温层内部水蒸气凝结有利答案:ABE解析:间歇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内保温;连续空调的房间宜采用外保温.旧房改造,外保温的效果最好.2A311013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1.抗震设防基本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二、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一)梁的抗震构造要求1.梁的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二)柱的抗震构造要求2. 柱纵向钢筋配置规定(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压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3. 柱箍筋配置要求:柱的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柱面高度( 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例:关于非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同部位震害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柱的震害轻于梁B.柱顶震害轻于柱底C.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D.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E.填充墙处是震害发生的严重部位之一答案:CDE解析: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例:按照抗震要求,柱的箍筋加密范围的规定正确的是(). A.柱端为柱净高的1/6B.底层柱的下端不大于柱净高的1/3C.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D.剪跨比大于2的柱取全高答案:C解析:柱端,取柱面高度( 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一)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连接.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1. 2 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两倍层高;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2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 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二)多层砖砌体房屋现浇混凝土圈梁的构造要求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2.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三)楼梯间构造要求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8、9度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4.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所有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通长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网片.(四)多层小砌块房屋的芯柱构造要求(1)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例:多层砌体房屋的地震破坏部位主要是().B.圈梁C.楼板D.墙身答案:D解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例:下列多层砖砌体房屋楼梯间构造要求不正确的是(). A.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B.8度地震设防时不应采用装配式楼梯段C.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楼梯D.6度及以下地震设防时方可采用无筋砖砌栏板答案:D解析: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例:多层砖砌体房屋突出屋顶的(),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A.楼梯间C.烟道D.通风道E.垃圾管道答案:AB解析: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建筑物理课件1:建筑物理环境概论

建筑物理课件1:建筑物理环境概论

1.5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 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 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 热环境 光环境 室内环境 声环境 空气质量 绿色建筑
室外环境
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自然通风
1.5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 然。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前全球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 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美 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 系(BREE-AM)、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CASBEE)、法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HQE)。此外, 还有德国生态建筑导则LN B、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 评价体 N ABERS、加拿大GB Tools 评估体系。
1.5 绿色建筑概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标准》 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 2)节能与能源利用;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室内环境质量; 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 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一般项是基本项目, 可根据项目情况有选择的去实施;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 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 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1.3 建筑物理环境的存在问题
1)通风:增加空气流通,有利于室内散热,减少 室内空气污染。现阶段大体量建筑和点式住宅不利 于自然通风。 2)采光:尽量利用自然采光,有益于人体身心健 康,降低能耗。 3)日照:建筑物需要有合适的朝向和日照间距, 保证冬季的有效日照。 4)隔音:整体结构以及轻质墙体对于隔声都较为 不利,噪音污染损害身心健康。 5)保温:玻璃幕墙及大面积门窗不利于建筑保温, 使用采暖设备增加建筑能耗。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第2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心砖3、水泥砂浆热桥
外侧70粘土砖,50聚苯

1、充气石膏板2、空气 50 320
层3、粘土空心砖墙4、
水泥砂浆热桥外侧40聚
苯板
同上
100 370
1、石灰砂浆2、粘土空心 50 370
砖3、岩面或玻璃棉板4、
空气层5、GRC外挂板
同上
100 420
热惰性 指标
5.5
4.23
5.01 4.4 5.23
复习思考题
1、解释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亮度的 含义及单位。
2、采光标准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3、采光系数是什么含义? 4、天窗采光设计中哪一种采光效率最高,
要注意什么问题。 5、主动采光设计有什么作用?有哪几种? 6、采光等级分为几级?一般住宅属于几级
2.3 建筑声环境
? 6、屋顶隔热有什么措施? 7、什么叫热压通风? 8、什么叫主动式太阳能热利用?
2.2 建筑光环境
1、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Φ:表示光源发出的光能的多少。单位
为lm(流明)。 照度E: 表示照射到单位面积上光通量的多少。
单位为lx(勒克斯)。 发光强度I: 是光通量的空间密度,单位为Cd (
料如矿棉、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 等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维 护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 热计算是建筑防热设计的基础,也是夏热冬冷 和夏热冬热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 射当量之和:
t sa
te
ρ I ae
室外综合温度可用它来表征建筑室外热作 用的强弱,tsa是随时间变化的,建筑各 个朝向的Tsa不同。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课件02(识图)-2024鲜版

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课件02(识图)-2024鲜版

21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是表达房屋各层 承重构件的平面布置和构造的图样, 包括梁、板、柱等构件的位置、形状、 大小及其相互关系。
识读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需要注意各 层承重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楼板 的厚度和配筋、楼梯和电梯井道的位 置和尺寸等。
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通常包括各层结 构平面图、局部放大图和构件详图等。
总平面图的识读要点
了解工程性质、图纸比例,阅读文字说明,了解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了 解建筑物本身的布置情况,了解道路布置与绿化等内容。
2024/3/27
13
建筑平面图
建筑平面图的概念
建筑平面图是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面 沿门窗洞位置将房屋剖切后,对剖切 面以下部分所作的水平投影图。
建筑平面图的识读要点
2024/3/27
22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通常包括立面图、剖面图和钢筋详 图等。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是表达钢筋混凝土构件细部构造和 钢筋配置的图样,包括梁、板、柱等构件的钢筋配置、 连接方式和细部尺寸等。
2024/3/27
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需要注意钢筋的种类、直径、 间距和连接方式,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浇筑方式等 细节问题。同时,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接方式、管径变化、阀门和附件的设置等。
25
采暖通风施工图
1
采暖通风系统的组成 包括热源、热媒输送管道、散热器、通风机等。
2
图纸内容
包括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等,表示采暖通风 管道的走向、管径、标高、散热器和通风机的位 置等。
识读方法
3
先了解采暖通风系统的基本组成,再阅读图纸, 注意管道的连接方式、管径变化、散热器和通风 机的选型等。

房屋建筑学1-2章

房屋建筑学1-2章

• • • • • • • • • •
第8章 楼板层、地坪层构造 8.1 概述 8.2 钢筋混凝土楼板 8.3 地面构造 8.4 阳台和雨篷构造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楼梯 9.1 概述 9.2 楼梯的设计
• • • • • • • • • •
9.3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9.4 竖向通道无障碍的构造设计 9.5 室外台阶、坡道构造 9.6 电梯与自动扶梯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屋顶构造 10.1 概述 10.2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 10.3 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为单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建筑按耐火等 级分为四级;而按照建筑的耐久年限同样 分为四级。 • 4.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和建筑群体 所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 计、设备设计等几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 由建筑师完成,建筑师是龙头,常常处于 主导地位。 • 5.建筑设计的依据是做好建筑设计的关键, 是满足使用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同时又是创造出良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 • • • • • • • • •
2.2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2.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 3.1 房间的剖面形状 3.2 房屋各部分的高度 3.3 建筑空间的剖面组合 小结 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第4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4.2 建筑体型的设计方法 4.3 建筑立面设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5.1 概述 5.2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5.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图2.19 洗脸盆、浴盆设备及组合尺寸
图2.20 沐浴设备及组合尺寸
• (3)厨房 • 厨房设计应解决好采光和通风、储藏设施、 排烟等问题。

《房屋建筑学》一至三章

《房屋建筑学》一至三章

房屋建筑学学习要点笔记-2-27第一章绪论1.1 建筑的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阳光紫外线不足1%,波长在160μm~400μm之间;可见光包含一半的太阳能量,波长一般在400μm~780μm之间;红外线,波长—般在780μm~1500μm之间(为1m的十亿分之一)。

地球自转轴与其运行轨道(黄道)存在一个23°27′的夹角,形成循环的四季变化,空气随着纬度地带的不同,地球近地层形成了南北对称的七个气压带。

在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植物草地和其他植被能够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蒸发降低气温,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藤本植物能够遮阳并通过蒸发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阳光照射墙面引起的热量传播。

等高线地形是指一块场地的表观特征,它影响建筑物的布置方位与形式,同时也影响到建筑物的建造方式与发展规模。

通常以画有等高线的地形图研究地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等高线是连接相同标高点的假想线,每条等高线的轨迹都显示出其所对应高度的地形资料。

1.2 建筑的组成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1.2.1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安全地传至地基,一般将其分为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

上部结构是指基础以上部分的建筑结构,包括墙、柱、梁、屋顶等,地下结构指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1.2.2 围护体系建筑物的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屋面、外墙围护成内部空间,能够遮蔽外界恶劣气候的侵袭,同时也起到隔声的作用,从而保证使用人群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门是连接内外的通道,窗户可以透光、通气和开放视野,内墙将建筑物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1.2.3 设备体系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设备体系的配置情况也不尽相同,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

供电系统为建筑物提供电力供应,供热通风系统为建筑物内的使用人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如图1.10 所示,根据需要还有防盗报警,灾害探测,自动灭火等智能系统。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设计、构造和施工等方面的学科,对于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和对建筑感兴趣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房屋建筑学知识。

一、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功能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预定的使用功能。

例如住宅要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学校要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医院要具备医疗救治的条件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活动流程、空间需求和舒适度。

2、建筑造型建筑的外观造型不仅要美观,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可以运用线条、比例、色彩和材质等元素来塑造独特的建筑形象。

同时,建筑造型也受到文化、历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3、建筑空间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空间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包括房间的布局、大小和形状,以及交通流线的组织等。

要保证空间的高效利用和流畅性,满足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和交流需求。

二、建筑结构1、砖混结构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由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组成。

具有施工简单、造价较低的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

2、框架结构由梁、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空间布置灵活,适合大空间的建筑,但其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

3、剪力墙结构主要依靠混凝土墙体来抵抗水平荷载,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常用于高层建筑。

4、钢结构以钢材为主要受力构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防火和防腐蚀性能需要特别处理。

三、建筑材料1、砖石材料砖和石材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

2、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可根据不同的配合比和添加剂满足不同的强度和性能要求。

3、钢材高强度、韧性好,常用于钢结构建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配筋。

4、木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需要做好防火和防腐处理。

5、新型建筑材料如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建筑的性能和品质提供了更多选择。

四、建筑构造1、基础基础是建筑物地下的部分,承担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稳定传热
如果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围护 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计算是建筑保 温设计的基础,也是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的基础。
按照稳态传热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公式为
Q=K·(ti-te) ·F
(2-1)
式中:Q—单位时间的传热量,W;
F —垂直于围护结构的计算传热面积,;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等。建筑 热环境控制就是为了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满足 人们的热舒适要求。
2.1.1建筑热环境基础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称为建筑围护 结构。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外围 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门和外窗。由于室内 外空气温度的差别,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必然有 传热现象。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传导、对流和辐 射三种。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
ti和te —分别为室内、外空气温度,°C。
传热系数K由下式确定:
K 1
1
R0
Ri
di
i
Re
式中: R0 —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K/W; Ri — 内表面换热阻,Ri =0.11㎡·K/W; Re — 外表面换热阻,Re =0.05㎡·K/W; d— 材料厚度,m; λ— 材料导热系数,W/(m·K)。
ρ—围护结构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c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通常取ac=19.0W/(㎡·K)。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来 表征建筑室外热作用的强弱。 Tsa是随时间变化 的,建筑各个朝向的tsa不同。在我国总纬度地区 夏季建筑物各个朝向tsa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水平面 >东西向>南向>北向。这表明,夏季建筑物防热 设计应优先考虑屋顶防热和防东、西晒。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 的各个物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 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创造舒适的建 筑物理环境是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利用适宜的 手段和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建筑物理环境,不仅 关系到人的舒适性要求,还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 资源的消耗,进而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影响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围护结构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A)窗户的保温:可选用木材、塑料和塑钢 窗框;使用断热金属窗框。寒冷地区,可采用多 层窗;使用新型节能窗户,如低辐射玻璃窗(即 LOW-E窗)、中空玻璃窗等。
低辐射能玻璃,即low-E玻璃,是利用真空 沉积技术的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低辐射涂层,一 般由若干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层和衬底组成。普 通玻璃的长波热辐射发射率约为0.8左右,low-E 玻璃长波热辐射发射率最低可达到0.04,对长波 热辐射光谱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并可调整制造工 艺制造出各种不同光学性能的产品,如对太阳光 有不同透过率的高透过low-E玻璃、低透过lowE玻璃等,但一般来说,都对可见光透过率影响 不大。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 墙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墙面积之 比。为了利用太阳能,南向窗墙比最大,北向窗 墙比最小,东、西向窗墙比介于其间。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建筑应朝正南向,建筑 立面应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3)防止冷风渗透:冬季通过外围护结构缝 隙的冷风渗透使建筑物热损失增大。应提高窗户 密封性;建筑立面避开冬季主导风;设置避风措 施;利用地形、树木来挡风。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 墙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墙面积之 比。为了利用太阳能,南向窗墙比最大,北向窗 墙比最小,东、西向窗墙比介于其间。
复合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承重层复合而成。 复合结构按保温层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内保温(保 温层在室内一侧)、外保温(保温层在室外一侧) 和中间保温(保温层夹在中间)三种。外保温优 点较多:①减小热桥处的热损失;②有利于防止 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③房间的热稳定性好; ④降低墙和屋顶的主要部分的温度应力起伏;⑤ 有利于旧房节能改造。外保温是我国建筑节能的 发展方向。
(B)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 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热惰性指标D=ΣRS,式中R 为材料层的热阻,S为材料层的蓄热系数,其值 为 0.51 C D值越大,温度波在围护结构中衰 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为了抵抗室 外热作用的波动,要求外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热 惰性指标。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 重庆、武汉、上海、南
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 广州、南宁、福州、海
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 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 昆明、大理、贵阳、西
考虑夏季防热

2.1.2 建筑保温设计
严寒与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为了保证冬季室 内的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室内热辐射在一定 允许范围内,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 内露点温度,必须进行建筑保温设计。建筑保温 就是减少由室内(高温)流向室外(低温)的热 流。建筑保温设计包括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 合处理和外围护结构保温的构造设计。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围护
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热计算是建 筑防热设计基础,也是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 能设计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
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之和。
t sa
te
·I
ae
式中:tsa—室外综合温度,℃;
I —太阳辐射照度,W/㎡;
(1)建筑保温的综合处理措施
1)控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指一栋建筑 物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指比。如果 建筑外表凹凸过多,体形系数变大,则建筑物传 热耗热量增大。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建筑应朝正南向, 建筑立面应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3)防止冷风渗透:冬季通过外围护结构缝 隙的冷风渗透使建筑物热损失增大。应提高窗户 密封性;建筑立面避开冬季主导风;设置避风措 施;利用地形、树木来挡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 较好适应气候,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工 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表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表2-1
分区名称
热工设计要求
代表城市
严寒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 哈尔滨、呼和浩特、乌
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鲁木齐
寒冷地区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 北京、西安、拉萨、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