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常用的药物,它们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药理特点对比1. 药理作用机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促进肝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提高LDL受体的表达,加速LDL的清除,最终使血浆中LDL-C水平下降。
两者的药理作用机制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产生降脂作用。
2. 药代动力学特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也有一些差异。
阿托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大约为14%,主要在肝脏中经CYP3A4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羟基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更佳,为29%,在肝脏中经CYP3A4代谢,也形成活性代谢物。
与阿托伐他汀相比,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因此在相同剂量下,辛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可能更好。
3. 药物相互作用由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代谢途径相似,因此它们会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两者都是通过CYP3A4代谢,在同时使用CYP3A4抑制剂时,会增加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4. 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
阿托伐他汀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痛、腹泻等,而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则主要包括肌肉痛、肝功能异常等。
在不同患者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临床应用对比1. 药物剂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临床上均有多种剂型可供选择,包括片剂、胶囊剂等。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分析摘要: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作用效果。
方法:9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分为甲组46例和乙组46例,分别予以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乙组(80.43%)(P<0.05)。
甲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5%)略低于乙组(8.70%),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和辛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更高,主要体现在疗效理想、安全性好等方面。
关键词: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疗效;原发性高脂血症;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血脂症是指脂蛋白和脂质代谢先天性缺陷,或某些环境因素(如药物、营养、饮食等),通过各种机制而引起的,主要特征为血脂水平过高,可诱发胰腺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多通过对患者血脂水平的调节,来降低该病危害性[2]。
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降血脂药物,为比较以上两种药物于原发性高血脂症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和安全性,本文对此展开研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取2021年1月-12月本院收录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依据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均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46例):22例女,24例男;年龄35~75岁,平均(52.41±3.84)岁;其中,20例高总胆固醇血症,15例高甘油三脂血症,11例混合型高脂血症。
乙组(46例):21例女,25例男;年龄34~75岁,平均(52.37±3.81)岁;其中,21例高总胆固醇血症,14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1例混合型高脂血症。
上述基础数据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92例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干预措施,包括指导患者定期开展体育运动,严格控制其每日胆固醇、脂肪摄取量,合理控制其体重。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分析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分析摘要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10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
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TC、TG、LDL-C水平降低以及HDL-C的水平升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都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安全、高效,调脂作用良好,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具有隐藏性、进行性和全身性等特征,调节控制血脂对降低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大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危症的发生率[2,3]。
本文探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效果,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药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8例,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的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TC>5.18 mmol/L或LDL-C>3.37 mmol/L或HDL-C1.70 mmol/L。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
观察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0.12±6.2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6.41±6.3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背景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疾病。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脂药物,本文主要探讨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优缺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阿托伐他汀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口服的血脂降低药物,属于受体类拮抗剂,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olesterol合成。
临床应用情况阿托伐他汀可以单独或联合其它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它的用量在10~80mg之间。
不同数量级的剂量对于不同的患者身体情况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优缺点优点:1.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效;2.治疗效果稳定;3.剂量较小,长期使用安全。
缺点:1.可能发生肝功能异常,需要定期检测;2.长期使用存在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
应用注意事项1.对于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应慎用;2.与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等同时使用可能引起肌病和肝毒性反应。
辛伐他汀药理作用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作用机制相似,也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来降低胆固醇水平。
临床应用情况辛伐他汀可以单独或联合其它药物使用,一般用量在5mg~80mg之间。
优缺点优点:1.治疗效果明显;2.与多种药物可以联合使用;3.长期使用安全。
缺点:1.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肝毒性反应;2.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3.可能导致肌病,需要定期检查。
应用注意事项1.对于肝损伤的患者慎用;2.对于同时使用针对CYP3A4的药物的患者应注意因使用辛伐他汀而导致的药物代谢酶抑制效果增强等问题。
总结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是常用的高脂血症药物,它们对于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应注意的问题,如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对于特殊患者需要谨慎使用。
总得来说,确切的药物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降低血脂,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临床上常常使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从药理学、疗效和副作用三个方面对这两种药物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两者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降低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减少LDL-C的合成,使得LDL-C水平下降,并可提高HDL-C水平。
此外,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半衰期分别为14小时和19小时,两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也有一定差异。
其次,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高血脂症的治疗效果都较为显著。
一项Meta分析结果发现,在降低总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方面,两种药物的效果几乎相当。
但是当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日或辛伐他汀40mg/日以上)时,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的功效稍大于辛伐他汀。
此外,阿托伐他汀还能减少CRP的水平,从而减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这种差异并非非常显著。
最后,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副作用也略有不同。
阿托伐他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酶升高和肌肉痛,而辛伐他汀则会引起消化道反应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另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容易导致肝损伤、肌肉病变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
综上所述,虽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药效相差不大,但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肝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肌肉病变等,再结合药物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
此外,亟需进一步研究两种药物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作用。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摘要】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常用的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药物。
本文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药理分析比较,着重从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对比。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水平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两者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上也存在差异。
药效学方面,两种药物对比其对胆固醇的影响及降脂效果。
本文还对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将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应用,并总结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便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药理分析、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安全性、治疗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和中风。
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疗法和生活方式管理来降低血脂水平,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两者在药理作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药理特点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特性,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两者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它们在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优劣势,为医生在临床决策中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撰写,也可以更好地了解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机制和作用方式,有助于提高对这两种药物的认识和理解。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目的对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将19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辛伐他汀组(9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4例),辛伐他汀组患者的服用剂量为20mg/d,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服用剂量为10mg/d,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的方式,8周为1疗程。
结果在经过8周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下降的十分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都属于安全以及高效的降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高脂血症Objective for atorvastatin and simvastatin in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clin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Methods 19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mvastatin group (92 cases) and atorvastatin group (104 cases), the dose of sim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20mg / d, atorvastatin dose group of patients to 10mg / d, 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ral way, 8-week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riglycerides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such as the decline is obviou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Sim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are all safe and effective lipid-lowering drugs.atorvastatinsimvastatin hyperlipidemiaR972+.6A1671-8801(20__)07-0282-01现在我国的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的上升,而且其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阿托伐他丁组总有效率为96.2%,无效2例(3.8%),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2.3%,无效4例(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两种药物,两者均有效,但是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应为临床首选。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原发性高脂血症指的是血浆脂类代谢障碍的疾病,主要以血浆脂类升高为主要特征。
造成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和饮食两大因素。
遗传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而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容易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速率,使其在血浆中水平升高,一旦出现高脂血症,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两种常用药物,在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均有着不错的疗效,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本文就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 3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52例。
阿托伐他汀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辛伐他汀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7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阿托伐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20 mg,40 mg/次,2次/d,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5个疗程;辛伐他汀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10 mg,20 mg/次,2次/d,5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5个疗程,待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观察患者血压、血脂指标,进而判定疗效。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脂药物,被广泛用于调脂治疗,对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虽然两种药物都属于他汀类药物,但它们在临床应用中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患者。
我们来了解一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这两种药物的基本信息。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LDL-C水平。
而辛伐他汀也是一种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
在临床使用中,两者都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我们对比一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药理特点。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都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两者的抑制机制略有不同。
阿托伐他汀不经细胞氧化作用而与HMG—CoA还原酶结合,而辛伐他汀则是通过与HMG- CoA还原酶结合,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
在临床应用时,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LDL的合成,从而减少了血液中LDL的含量,达到了调脂的效果。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
在调脂治疗方面,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的疗效表现出一些差异。
研究表明,两者在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在临床实践中,一些研究发现,辛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在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方面更为出色。
在提高HDL-C水平和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方面,辛伐他汀也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辛伐他汀可能更适合作为调脂治疗的首选药物。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也有所不同。
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两者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脏损伤、肌肉痛等,但辛伐他汀更容易出现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辛伐他汀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比分析
关键词 阿托伐 他汀
辛伐他汀
原发性高脂血症 临床 药理疗效
中 图分 类 号 : R 9 7 2 . 6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5 ) 1 7 — 2 3 1 9 — 0 2
或是运转过程 中, 出现 异常 的功 能障碍 问题 , 则 引发 了人体
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患者 1 1 2例 ( 所 有患者 均无 高血压 、 糖 尿
病、 血液病 、 继发性 高脂 血症 等 ) , 其 中男 7 1例 , 女4 1例 , 年
龄3 9  ̄7 7 岁, 平均年龄 ( 5 2 . 9 ±5 . 4 ) 岁; 病变类 型 : 单 纯 的 高
总胆 固醇 2 7例 , 单 纯 的高 甘油 三酯 3 3例 , 混合 型高脂 血症 5 2例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 和实验组各 5 6 例 。两组患 者间年龄 、 性别 、 病情 的轻重 程度 等一般 资料 比较无 显著 差
随着生 活水平 的提高 , 人们 的饮食 结构及生 活结构也 发 生 了改变 , 多数人群 嗜食油 腻 的食物 , 且缺 乏运 动锻炼 的机 会, 这 就为原发 性 高脂 血症 的 发生 与发 展 提供 了较好 的平 台, 使原发性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_ _ 1 大大提高 。原 发性高脂血 症的发生离不开人体 内脂肪代谢 功能 的障碍 , 在脂 肪的代谢
散、 吸 收淤 血 。
综上所述 , 使用 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有 效治疗 中风后遗
症, 极大地提 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效果 较为理想 , 值得 临床
大力推广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果对比分析 闵翼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果对比分析闵翼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药物的药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自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均等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内总胆固醇、高血脂症以及低密度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其中观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两种药物都能达成一种治疗效果,其中阿托伐他汀药效更为显著,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血脂血症;药理效果目前,在现代临床领域,原发性高脂血症属于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由于机体脂肪代谢功能异常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血脂水平上升[1]。
一般情况下,该疾病不会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但同时该疾病又属于一种高危因素,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严重疾病,给患者预后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所以,在临床上针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
为更好的掌握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本次研究特结合200例临床病例并利用不同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药物具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现将本次研究作如下详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为时间周期,从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接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病例样本,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处于21~60岁,平均年龄为(39.82±1.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处于20~59岁,平均年龄为(38.21±1.0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目的对比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采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药理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辛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33例。
辛伐他汀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疗效。
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改善幅度和疗效均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阿托伐他汀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更明显,更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药理疗效为了探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的积极疗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6例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辛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33例。
所有患者均享有知情权,自愿接受调查研究。
辛伐他汀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3.24±1.34)岁;阿托伐他汀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1.27±1.49)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首先,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患者饮食,给予患者生活方式指导。
在控制饮食方面,要敦促患者少摄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多摄入高纤维、低脂类食物[1]。
在生活指导方面,帮助患者拟定切实可行的运动方案,使患者能够合理参加运动,有效减轻体重[2]。
然后,让辛伐他汀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1次/d,20 mg/次,让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次/d,10 mg/次。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指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主要由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或受体介导的肝内摄取功能异常引起的。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增加了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的风险。
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主要的手段,而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脂效果。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两者在降脂效果、药效机制、副作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和比较这两种药物的药理特点对于临床用药及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特点、药效机制、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差异。
通过深入分析两种药物的优劣势,旨在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总结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药理特点对比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都是常见的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
虽然它们属于同一类药物,但在药理特点上却有一些不同之处。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所差异。
阿托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为约12%,在肠道和胆汁中循环,最终通过肝脏代谢为活性代谢物。
而辛伐他汀的生物利用度高达85%,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对CYP3A4酶的依赖性较强。
两者在药效持续时间上也存在差异。
阿托伐他汀的血脂调节作用较为持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峰值浓度,而辛伐他汀的作用速度较快,可以更快地降低血脂水平。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比较摘要】目的:对比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
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托伐他汀相较于辛伐他汀,对患者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因而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药理疗效【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327-02高脂血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即人体血脂水平异常,高于正常范围,会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些危急重症比如冠心病、胰腺炎的高危因素[1]。
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或者环境因素引发的血脂代谢异常病症。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多种,比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不同药物其应用范围及调节血脂的效用不同,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对比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结果如下:1.资料及方法1.1 基本资料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为(57.12±5.43)岁;②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为(58.21±5.47)岁。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它们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
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同时也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达到降脂的效果。
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调脂临床疗效进行对
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效果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并且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
一项针对40-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
的研究发现,该药物可使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20-46%,LDL胆固醇水平降低27-50%。
与此相比,辛伐他汀的疗效也类似,但其剂量通常需要更高。
研究表明,40-80mg/d的辛
伐他汀可使总胆固醇水平降低30-47%,LDL胆固醇水平降低34-47%。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两种药物均为安全的,不同剂量下的不良事件率相对较低。
阿托伐他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被发现引起肌肉痛和痉
挛的副作用较为常见,而辛伐他汀则引起这些副作用的风险较低。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可以显著降低总胆
固醇和LDL胆固醇水平,并且对HDL胆固醇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两者在安全性和耐
受性方面也较好,但前者可能会引起较多的肌肉副作用。
在选择使用哪种药物时,应综合
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肌肉痛的风险因素等,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目的:对比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50例,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mg,辛伐他汀10mg,1次/日。
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变化。
结果:给药12周后,阿托伐他汀组降低血脂的总有效率均高于辛伐他汀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显著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均安全有效,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为明显。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类遗传性血脂代谢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肝细胞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輔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2]。
笔者通观察过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5.4±10.4)岁,入选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0年)[3]:TC≥5.18mmol/L或LDL-C≥3.37mmol/L或HDL-C≤1.04mmol/L或TG≥1.70mmol/L。
将100例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
其中,阿托伐他汀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7±8.9)岁;辛伐他汀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6.2±9.3)岁。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照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照摘要】目的:分析对照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0例。
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
分别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方法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1.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17例、8例、5例;研究组中,治疗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分别为20例、9例以及1例。
2.与治疗前水平相比,两组患者在TC、TG、LDL-C、HDL-C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C、TG、LDL-C、HDL-C水平要比对照组优(P<0.05)。
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是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常用药物,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药理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4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82-01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一种由于患者运转或者体内的脂肪代谢发生异常而导致的血浆脂质偏高的疾病[1-2]。
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日常生活质量,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容易引发为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此,积极对血脂调节显得极其关键和重要[3]。
临床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是常用的降脂药物,效果安全可靠,现本文主要是以60例该疾病患者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药理疗效,详细过程如下。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疗效对比和安全性评价。
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具有优势,而阿托伐他汀在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代谢紊乱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结论部分就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中的优劣比较提出建议,并针对临床应用给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在选择调脂药物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调脂、临床疗效、药理作用、研究设计、安全性评价、优劣比较、临床应用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样式等。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高胆固醇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调脂药物被广泛使用。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作为常用的调脂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
有必要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指导临床实践,并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调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优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明晰的选择建议。
1.2 研究目的目前,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关于两者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比较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设计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它们在调脂治疗中的优劣势,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为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时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降低体内胆固醇合成,从而导致LDL 受体表达上调,促进LDL胆固醇清除。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对来我 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脂血症 患者 中筛选 6 6例进行 分析 , 均是 2 0 1 4年 9 月至 2 0 1 5 年 1 1月 的患 者 , 将患者 分成
辛伐他汀组 和阿托伐他汀组 , 均有 3 3例 , 前者男性 1 8 例, 女
性 1 5例 , 年龄 3 6 ~7 4岁 , 平均( 5 3 . 2 4 ±1 . 3 4 ) 岁; 后 者男 性 2 0例 , 女性 1 3 例, 年龄 3 4 ~7 1岁 , 平均 ( 5 1 . 2 7 ±1 . 4 9 ) 岁。
活质量较低 。
1 . 5 统 计 学 方 法
应用 S P S S 1 9 . 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 计数资料 以百分
数( %) 表示 , 采用 Y 检 验 ; 计量 资料 以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以 P<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经验 交流
对 比阿托 伐 他 汀 与 辛伐 他 汀 在原发性高脂 血症治疗 中的药理分析
耿玉涛
黑 龙江 省大 庆市 中医 医院 , 黑龙江 大庆 【 性 高脂血 症 患者接 受辛伐 他 汀和 阿托伐 他 汀进行 治疗 的 临床 效 果 。方 法 :选 取 2 0 1 4 年 9月至 2 0 1 5
对患者 的血脂情况进行记 录, 对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 和
并发症几率进行记录 。
1 . 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进 行探讨分析 , 选取 6 6 例 患者来分 组对 比, 根据此
次研究 我们 有如下报道 。 1 资料与方法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果对比分析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为治疗肛肠手术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1例。
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DL-C、LDL-C、TC、T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C、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60/6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5%(52/6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比辛伐他汀更为显著,具有更小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多数人都喜欢吃较为油腻以及油炸的食物,而且经常不锻炼,所以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生长空间,大大提高了原发性高脂血症发病率。
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效,为治疗肛肠手术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1例。
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肝功能异常者、他汀类药物过敏者以及重症糖尿病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药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66例进行探讨分析,随机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有33例患者。
辛伐他汀组患者接受辛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和治疗效果比辛伐他汀组患者要优;辛伐他汀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1.82%,阿托伐他汀组有效率是96.97%,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的临床并发症几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对比分析(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比辛伐他汀优秀,临床中的效果更加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原发性高脂血症;药理疗效
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通过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
我院对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选取66例患者来分组对比,根据此次研究我们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中筛选66例进行分析,均是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的患者,将患者分成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均有33例,前者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6~74岁,平均(53.24±1.34)岁;后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4~71岁,平均(51.27±1.49)岁。
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无影响。
1.2方法
首先,患者均接受了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为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叮嘱患者少摄入胆固醇和脂肪食物,增加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为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保持体重。
辛伐他汀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生产厂家: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40815)进行治疗,1次/d,20mg/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720)治疗,1次/d,10mg/次。
药物使用时间均为睡前,两组患者都进行两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几率进行记录。
1.4疗效判定标准
此次的治疗效果共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类。
显效:临床症状均消失,TC、HDL-C和LDL-C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较之前改善超过20%,TG改善超过40%,患者的生活不受影响;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TC、HDL-C和LDL-C指标的改善情况为治疗前的10%~20%,TG改善幅度在20%~40%,生活正常;无效: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前相比无改善,生活质量较低。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
在治疗前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血脂情况得到了改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效果比较优秀(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阿托伐他汀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97%高于辛伐他汀组的81.82%,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阿托伐他汀组共出现了1例腹胀、2例便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9.09%;辛伐他汀组共有1例腹胀,3例轻微头痛病例,并发症几率是12.12%。
两组的并发症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临床中治疗难度比较大,这类患者往往还会合并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临床中需要长期地接受治疗,对患者辅助饮食和生活指导,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药物选择。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比较突出,副作用小,是使用较多的药物。
这两种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
降低LDL受体活性和密度,提升HDL-C浓度,降低LDL-C、TG和TC浓度。
但辛伐他汀的药理活性需要通过代谢来激发,阿托伐他汀则无需代谢也能够有比较稳定的药理效果,其半衰期更长一些,因此能够更好的被机体利用。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对6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经过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
两组的血脂指标在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均较之前有改善,阿托伐他汀组的改善情况更加突出,并且,辛伐他汀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1.81%,共有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阿托伐他汀组有效率是96.97%,有效10例,显效22例,1例无效,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总而言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优于辛伐他汀,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