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姚伟)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76d7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8.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52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后续课程:《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四、课程性质《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识别能力,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简单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校正能力,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和智能控制系统识别能力。
五、教学目标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通过对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的能力。
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对水位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典型控制系统控制原理的能力,并达到正确绘制系统方框图的能力。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通过对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和简单系统校正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给定的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校正的能力。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通过对MATLAB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对控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
六、能力要求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20分钟内能够列举出1-2个自动控制的例子,并指出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20分钟内能够正确分析飞机俯仰角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画出其控制方框图。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30分钟内能够对给定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正确分析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并进行相应的系统校正。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30分钟内能够正确应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对给定系统进行仿真。
七、教学内容八、教学要求1.每次授课前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实行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应项目教学内容。
3.多媒体教室和仿真实验室融合式完成教学过程。
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12a5fdc5ef7ba0d4a733be9.png)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在教学平台上查询)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 6 先修课:电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学时:108 后续课:可编程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制定人:邓贻云制定时间:2009/7/10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也是后续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工厂供电、电气综合实训、电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的基础课和基本技能养成课程,即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环节;要求学生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典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电气控制设备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气控制技术和电机拖动控制结合起来,提高电气控制设备的控制技能,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课程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1. 熟悉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
2. 掌握电流较大的主电路中常用的刀开关、组合开关、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组合按钮等电器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合、主要技术参数、典型产品、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3. 掌握电流较大的主电路中常用的刀开关、组合开关、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组合按钮等电器的选择、整定、应用和维护方法。
4. 了解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点动、连续运行的控制原理及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组成。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7a5a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9.png)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PLC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等关键能力,反映电气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以常用异步电动机为工作对象,实现不同的工业控制要求,根据PLC工业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的不同,确定项目和任务的编排顺序,依据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和PLC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能正确识读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
2.能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能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调试、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3.会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 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 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5e8f33eefdc8d376ee3284.png)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专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基本熟悉电机、电器的结构原理,掌握电气基本控制原理、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及其接线和故障分析排除的基本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风气、知识用于技术的创新精神、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使自身基本具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岗位群上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课时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80学时,学时分配建议如下:四、总学分本课程共11学分(每16课时为1学分计算)。
五、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学习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学习基本的电机基础理论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未来的岗位上有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加强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层次性的技能和技术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维护、设计和推广能力,具有运用和开发先进技术来解决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思想和潜力。
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
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善于组织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技术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动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终生适应科技发展水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它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知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永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学习道路是无止境的。
(2)清楚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电器选择、控制知识,形成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完整框架概念。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1636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b.png)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电气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电气控制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展开讨论,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设置应当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原理、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学目标是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在工程实践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实际工程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
应当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教学评价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保障。
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电气控制技术人才的目标。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21cad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0.png)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适合专业:课程性质:课程学时:课程负责人:二O二二年九月一、课程定位该课程是工科类的机电、光电、汽车轨道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训,结合常用机床工艺分析,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并能对具体电路进行电路连接、故障诊断及排除,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技能训练,使学生对该内容所涉及的技能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思路I.该课程设计思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具备电气控制知识。
以电气控制电路板的接线,调试运行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相关职'也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XX学时,其中理XX学时,实践XX学时。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可分两部分:1.总体目标实践讲授以应用性为原则,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气控制理论、实训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各种电气控制电路;能独立完成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
2.具体目标(1)基本素质教育目标1.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规范的操作意识。
2.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备7S职业素养。
(2)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成、工作原理、特性;掌握接触器等低压电器的作用、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2.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用途、型号、使用场合,达到能正确使用和选用的目的;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具有对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独立分析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58cffd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8.png)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48+1W学分: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后续课程:《电气施工》《顶岗实习》四、课程性质《工厂供配电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的分析能力,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选择能力,接地与防雷设备的选择能力,工厂电力线路的敷设能力,供电系统基本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标1.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的能力,并达到正确分析工厂实际负荷和短路电流的能力。
2.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选择能力通过对工厂供电系统二次回路、自动装置、过流保护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压线路的保护及继电器动作电流的整定能力和二次系统电气设备的选择效验能力。
3.接地与防雷设备选择能力通过对工厂接地方式、防雷设备、防雷措施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厂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系统设备的选择、接线和效验能力。
4.工厂电力线路的敷设能力通过对电缆结构与敷设,车间动力线路的布线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厂电力线路的敷设能力。
5. 供电系统基本设计能力通过对工厂供配电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供电系统基本设计能力。
六、能力要求1.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的分析能力通过学习负荷与无功补偿、短路电流、工厂变配电所及一次系统,使学生具备识别工厂变配电所一次系统和正确分析负荷及短路电流的能力。
达到30分钟内,能够根据工厂实际情况,完成车间级变电所一次系统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2.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选择能力通过对工厂供电系统的过流保护、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工厂供电系统的二次回路和自动装置的选择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含课程思政)](https://img.taocdn.com/s3/m/9b024d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0.png)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研究PLC的结构原理及在逻辑量、模拟量控制方面等的应用,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类专业的重要的实训技能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采用任务导入的教学法,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故障处理的方法和应用PLC进行系统设计和编制控制程序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具备PLC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和调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能够阅读PLC的程序,分析、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PLC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设计相应的PLC控制系统,编写相应的程序。
《电气控制与PLC实训》是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机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平台基础课,也是系统学习专业的入门课程,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根据PLC的性能、特点及控制功能正确选用PLC、掌握 PLC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2)能够熟练连接PLC的输入输出设备、掌握 PLC内部存储器分配情况;(3)熟悉PLC的基本指令、高级指令和功能指令应用,了解PLC的其他特殊功能;(4)能够连接PLC网络、能够利用PLC网络实现连机控制,掌握 PLC的通信方法;(5)能够进行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掌握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步骤;(6)具备对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书面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7)培养学生查阅手册、检索资料的能力。
能力目标:(1)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PLC机型(2)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接口与外部硬件电路设计(3)能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完成PLC梯形图控制软件设计与调试(4)能完成PLC及控制元件布局、接线布线、装配(5)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现场安装、运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6)在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6fa2e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d.png)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4120413课程名称: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英文名称:日ectric control课程所属单位: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机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专业选修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机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学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5;自动化专业2;其他1.5总学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56(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10):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40(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8);机类专业36(其中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为电类机类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常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理解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和组成,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控制电器基本要求: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与原理,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分类和选用。
(1)电磁式电器(2)接触器(3)继电器(4)主令电器(5)低压空气开关本章重难点内容:重点:控制电器的选用难点:控制电器的结构与原理(二)电气控制线路基本要求:掌握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组成这些线路的基本规律,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1)概述(2)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3)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4)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本章重难点内容:重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难点: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三)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本要求: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下同)硬软件系统的组成,深刻理解PLC的工作原理,掌握PLC的主要性能指标。
(2)PLC的硬件系统(3)PLC的软件系统(4)PLC的工作原理(5)PLC的主要性能指标本章重难点内容:重点: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PLC等效元件的概念,PLC巡回扫描原理(四)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基本要求:掌握西门子S7-200系列PLC的系统组成和指令系统(梯形图及语句表形式),熟悉三菱FX ZN 系列PLC及其指令系统,了解西门子S7—300PLC及其指令系统,了解西门子LOGO!及其指令系统(1)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2)西门子S7-2OOPLC的概况(3)西门子S7-200PLC的指令系统(4)西门子S7-3OOPLC及其指令系统(5)西门子LOGO!及其指令系统(6)计算机程序开发系统本章重难点内容:重点:西门子S7—200PLC指令集难点:西门子S7—200PLC的寻址方式(五)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基本要求:掌握PLC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方法,了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及安装、调试和维护。
0110108-《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0110108-《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c57eb50ad02de80d4d84018.png)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10108课程名称: 电气控制技术英文名称: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0学分:2.5适用对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技术方向)先修课程:电路理论B、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B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课,是针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分析和设计等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述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际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任务是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的标准符号和规范的绘制方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图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是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技术方向)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任务、发展过程和分类;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电气原理图的标准符号和规范绘制方法;4.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分析方法;5.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系统图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6.掌握电气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定义以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7.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为例,了解其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实现方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内容:从工业生产发展过程概况入手,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电气控制系统的任务、组成结构及其特点;介绍组成电气控制系统的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电气原理图的标准符号和规范绘制方法;介绍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分析方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图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图的逻辑设计方法,包括:经验设计法、逻辑设计法和电器工作流程图法;介绍电器控制线路中的保护措施;介绍电气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概念、提高电气控制系统可靠性的途径;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其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为例,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实现方法。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姚伟)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姚伟)](https://img.taocdn.com/s3/m/bb351313192e45361066f541.png)
第二部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56030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矿山机电授课单位:机电工程系学时:72 学时(理论48学时+实训24学时)1 前言1.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和矿山机电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应用技术核心能力,也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特种作业电工上岗证做准备。
其内容主要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及典型控制环节、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和电气控制设计基础等内容。
《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是在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电机与拖动技能的基础是进行培养的,后续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变频技术、DCS 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顶岗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本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标准的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精选教学内容。
就从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理念概括为如下图所示:课程设计理念◆依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流程,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实际案例设计课程教学流程,以工程项目导向设计实训流程◆以教学生“怎样做”等过程性知识为主,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陈述性知识为辅1.2.1以教学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性课程结构,以企业电气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按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将低压电器、继电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精练、充实,整合为六个模块,从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承担的功能、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培养的能力以及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PLC电气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PLC电气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1420c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PLC电气控制技术实训》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机器人方向)、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①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及故障检修;②掌握PLC的工程应用、维护和使用以及PLC在电气控制线路的应用及电气系统分析与维护。
(2)知识目标①熟练应用基本指令和步进指令是PLC编程的基础;②功能指令:现代工业控制的许多场合需要数据处理,因而PLC制造商逐步在PLC中引入功能指令,用于数据的传送、运算、变换及程序控制等功能。
③掌握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3)素质目标①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②形成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④具有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⑤具有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五、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德能并举、工学交融”的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电气控制与PLC分为基本电气控制系统、PLC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与应用等四个模块,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技能和PLC的编程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A》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A》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31f28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8.png)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A》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信息化教学资源、其他参考资料】
GB/T 6988.1-2008《电气制图国家标准》; GB/T4728.1-200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GB/T5465.2-1996《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四、教学条件【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具备讲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了解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素质因材施教;熟悉各类电器元件及电气控制原理,熟练使用电工工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设计能力、PLC 编程能力和设备调试能力。
企业兼职教师:要求具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对本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当了解,有较强的电气控制设计能力、PLC 编程能力和设备调试能力。
【教材、新型活页式或工作式手册】主编.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主编.电气控制PLC 技术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公司.FX2N-16CCL-M 主站模块和FX2N-32CCL CC-Link 接口模块用户手册本课程涉及的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如:GB/T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xx xx x
【实验实训条件与项目】
五、考核评价。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c40029fa5e9856a57126032.png)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80+1W学分:7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后续课程:《PLC应用技术》《变频器应用技术》《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四、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为电气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标1.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通过对变压器结构、用途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变压器的识别和测试。
2.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通过对电动机结构、性能、用途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正确使用、拆装、维护电动机的能力。
3.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通过对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的学习,对电气线路安装调试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分析、安装、调试电气控制线路。
4.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机床线路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分析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六、能力要求1.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通过对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其他用途变压器的外形、铭牌、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变压器的识别、检测能力。
达到2分钟内能识别变压器的类型和铭牌,10分钟内能对24V单相变压器拆装完成,并对原、副边电压进行测试。
2.电动机使用、拆装、维护能力通过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特殊电动机的结构特点、用途、分类和铭牌的学习,会根据类型和参数正确的使用电动机,并能进行电动机拆装和维护。
达到5分钟内正确识读电动机铭牌参数,并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型和参数电动机进行正确的选择。
3.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安装、调试能力能识读电动机控制线路图、安装和连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达到3分钟内正确识读电气原理图,10分钟内完成相应低压电器的选择和导线、电工工具的准备工作,90分钟内,以三人为一组,按照接线工艺完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通电运行。
5《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
![5《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d3596725c52cc58bd6beb8.png)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由《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组与湖北天堂抽水蓄能电厂等单位联合开发制定。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
一、学习领域定位1.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于本专业第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即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工作任务。
2.本学习领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PLC技术”两个部分。
本课程将先进的控制器与传统的低压电器的课程讲述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设计PLC控制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二、学习(能力)目标1.专业专项能力: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形成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思路;掌握PLC的基本结构及原理以及三菱公司FX系列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掌握FX系列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于电动机及典型电气控制实践中。
2.专业综合能力:能熟练地对常规电气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运行和检修,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工作)内容四、学习领域设计(一)学习领域设计依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将课程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设计10个学习情境、由简到繁设计8个工作任务,将8个工作任务贯穿于10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使学生具备PLC控制系统基本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姚伟)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矿山机电授课单位:机电工程系学时:72 学时(理论48学时+实训24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姚伟,xx 年9 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年月1 前言1、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和矿山机电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应用技术核心能力,也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特种作业电工上岗证做准备。
其内容主要包括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中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及典型控制环节、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和电气控制设计基础等内容。
《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是在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基本技能、电机与拖动技能的基础是进行培养的,后续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变频技术、DCS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顶岗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本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标准的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精选教学内容。
就从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本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理念概括为如下图所示:1、2、1以教学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框架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性课程结构,以企业电气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按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将低压电器、继电器控制、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精练、充实,整合为六个模块,从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个教学模块单元承担的功能、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培养的能力以及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
每一个模块包括理论基础、课堂演示、基本技能训练和项目实训(模块一和模块六没有)四个部分,四个教学程序带动知识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创设实践环境,以实际项目的分析、研究、设计、操作等来达到教学目的。
课程内容安排上以实训项目为中心,以基本操作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能力梯度提升为主线,采用“渐进提高”的方法实行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训练→考核的教学过程。
下面是模块式课称程框架和维修电工岗位作业流程图。
模块式课程框架核心模块模块一、常用低压电器选用目标一、认识低压电器目标二、准确选用低压电器模块二、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应用目标一、绘图规则和读图法目标二、电机控制线路安装接线综合模块模块三、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目标一、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目标二、机床故障检测与排除拓展模块模块四、电气控制设计基础目标一、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任务、内容及步鄹目标二、电气原理图设计的步鄹与方法目标三、机床常用电器的选择课程体系的建设可概括为“一主线、二体系、三循环、四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电气控制技术关键能力为主线;构建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二个体系;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工程项目训练相结合的三次循环;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追综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等四项职业能力。
1、2、2全过程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结合维修电工岗位进行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设计如下图。
并在每个模块的技能实训和综合项目实训的考核标准中,对职业道德、安全规范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如下表。
职业素质规范、要求检查、考核职业道德敬业、守时、认真、负责、吃苦、踏实在总成绩中占20%,项目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团队协作精神要求所有活动,特别是项目训练,都以“模拟企业”为团队进行获取信息能力每个课程模块要求查阅文献参考资料,包括图书、网络、期刊、专利等对每个项目小组进行实训考核和评价,占70%创新精神和能力要求每个小组能完成12个实训项目安全生产正确准备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正确采用安全措施保护自己,保证工作安全每次实训考核,占10%2、课程目标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根据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自动化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岗位的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应用领域;(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理解电器制造工艺技术基础知识;(3)掌握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和常用机床的控制电路,掌握绘图规则和实施安装、维护工艺技术规程;(4)掌握电气控制设计及电气原理图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任务、内容及步鄹;(5)掌握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选择。
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选用和拆装常用低压电器;(2)具有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3)具有电气线路的分析和排除故障能力;(4)能对不太复杂的机床控制电路进行改造和设计;(5)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机床电器(6)通过强化训练,可以考取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
2、3素质目标(1)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2)形成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4)具有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5)具有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3、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序号工作任务(模块)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课时1常用低压电器1、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2、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原件的基本结构及用途。
1、根据使用场合能够合理选用低压电器元件2、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的安装102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电路1、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
2、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气接线3、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1、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2、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气接线3、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343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1、熟悉电气原理图的读图方法2、了解机床上机械、液压、电气三者的紧密配合3、掌握各种典型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4、熟悉常用机械设备故障与处理方法1、能够完整表述常用机械设备的具体功能2、能够通过万用表判别控制电路元器件的好坏3、能够依据电路原理图分析电器元件的接线4、能够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5、能通过高级维修电工机床排故考核164电气控制设计基础1、掌握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任务、内容及步鄹2、掌握电气原理图设计的步鄹与方法3、掌握机床常用电器的选择1、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电器2、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完成电气控制电路的接线3、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气原理图的设计123、1、1 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子情境参考学时情境名称情境描述情境1:常用低压电器主要介绍各种常见低压电器的用途、基本结构和原理、产品外形与图形符号,为正确使用和维护低压电器打下基础。
1、1低压电器的分类101、2 非自动切换电器1、3 自动切换电器1、4 实训情境2:电气控制基本电路主要介绍各种电气控制系统图,具体的主要有电动机的点动、连续运转、正反转、自动循环以及调速控制等基本电路。
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基本电路的阅图与分析能力,及对常规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故障处理能力。
2、1 电气控制系统图342、2 三相笼型异步电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2、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2、4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2、5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2、6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2、7 电气控制的保护环节2、8 实训情境3: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主要介绍CA6140型卧式车床、T68型卧式镗床和X62型卧式万能铣床,本情景知识技能着眼于根据机床运动形式和控制要求,分析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方法;实训着眼于电动机之间的联锁控制训练。
3、1电气原理图的读图方法163、2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3、3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3、4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3、5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3、6 实训情境4:电气控制设计基础主要介绍电气控制设计的主要原则、电气设计的主要任务、电气原理设计的任务,力图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设计的基础。
4、1电气控制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基本任务、内容及步鄹124、2电气原理图设计的步鄹与方法4、3机床常用电器的选择4、4组合机床电气原理图设计举例4、5 实训3、1、2 实践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子情境参考学时情境名称情境描述情境1: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线路通过基本的点动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实训使学生认识常用电器及接触器的使用,了解低压电器的接线方法。
1、1 常用电器的认识及接触器的使用21、2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实验1、3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实验情境2: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点动又可自锁控制线路学生自行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点动又可自锁控制电路,进一步熟悉低压电器的接线方法,并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
2、1低压电器的使用22、2三相异步电动机即可点动又可自锁控制线路情境3:三相异步电动机异地控制线路设置两路起停按钮对电机两处控制,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异地控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能力。
3、1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控制线路23、2三相异步电动机两地控制线路情境4: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顺序控制线路设计两种不同的启动顺序控制电路,使学生掌握电机顺序启动的方法。
4、1顺序启动线路124、2顺序启动线路2情境5:三相异步电动机停止顺序控制线路在实际生产中,电机的停止顺序是有要求的,设置三相异步电动机停止顺序控制线路,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顺序控制线路的理解5、1实验内容25、2实验分析5、3实验思考情境6:三相异步电动机单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设置此项目使学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机械互锁及电气互锁的概念和连接方法及其在控制线路中所起的作用。
6、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26、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情境7: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为避免实际生产中的短路发生,往往需要设置电动机的双重互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互锁电路的理解,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1实验内容25、2实验分析5、3实验思考情境8:三相异步电机Y-△转换起动控制三相异步电机Y-△转换起动控制在实际生产中运用较多,使学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起动控制的方法及电路图;8、1时间继电器控制Y-△降压起动线路28、2接触器控制Y-△降压起动线路8、3手动控制Y-△降压起动线路情境9:三相异步电机带延时正反转控制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延时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掌握时间继电器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