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几招识别财务造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几招识别财务造假?
说到财务信息评价,我们通常会从三个维度衡量:——真实——完整——公允对应到虚假的财务信息就是说披露出来的财务信息有虚构、隐瞒或是不实的反映。虚构——即本来没有的事情,通过伪造相关资料或捏造事实来呈现。虚构的事项,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可能会集中在某几个或某一个业务环节。比如销售事项或是资金的进出,更多的可能会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完整业务链条,比如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再到两端的资金的收付,后者这样的虚构行为通常更加隐蔽,造假成本也更高,通常在有长期、大规模的虚假信息需求情况下才会出现。隐瞒——即已发生的事,故意不通过会计记账的方式进行记录和反映。这种方式通常比较隐蔽,造假成本也较低。企业可以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进行有计划地调节,根据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地披露,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隐瞒负债、隐瞒成本费用、隐瞒损失、减值等。不实反映——对应到财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来说就是不公允。主要形成的方式有两种:?不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计量和记录,比如说没有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时候就提前确认收入;?在进行会计记录时,在会计账簿当中,就是在财务系统当中对实际的业务信息进行篡改,比如说篡改销售单价、篡改原材料
的耗用数量等,最终会影响记录的金额。这三种虚假财务信息,形成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造假的主体在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和造假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包括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其实都对财务信息反映出来的企业情况有不同需求。●民企/小企业对于民企/小企业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报表需求:一个是能够避税,一个是便于融资,我们可以称之为基本的生存需要。我们平常会接触到一些刚打算进军资本市场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只有一套帐,很多企业至少有2到3套帐,甚至听说过有个企业最多设置了7套账簿来应对不同方面的需求,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需求就是少交税,甚至不交税。这个阶段的企业会专门有一套账目用来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虽然不同企业涉及到的税种不尽相同,但就目前来说,每个企业最主要的税负就是由于销售行为带来的增值税和由于盈利所需要缴纳的所得税,为了降低这两方面的税负以及减少由于及时足额缴纳税款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对应的就要隐瞒或延迟确认一些收入和利润,或虚构、预提一些费用。小型民营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是资金的需要,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通过报表来向银行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很多企业就会在短期内通过各种途径去做高资产的价值或是做低负债,以期通过这些报表反映的情况来通过银行的风控系
统。我们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初期的尽职调查的时候,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都会变成上市前的大坑。●国企对于国企而言,这些事情可能就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了。管理层的业绩压力,各层级的负责人、甚至是关键岗位员工的个人利益,可能会是最主要的形成虚假财务信息的诱因。就央企而言,国资委每年会设置很多对央企集团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还会被层层分配到每一级子公司、每一个业务板块、每一个利润中心,可以说每年的指标都是政治任务。这些指标中最常用也是最关键的仍是收入和利润,有些企业还可能会有一些资产流动性的指标要求等,如果这些指标设置的不合理或是不符合企业的情况,就很可能会变成虚假财务信息的诱因。另外,在这些所谓的公家单位里,如果出现了贪腐或挪用,在没有被发现之前也会使得财务信息失真,因为这些流进了个人腰包的资金窟窿都会以各种形式,虚假地反映在报表上面。●IPO企业当然对于IPO 的企业来说就有更多的诱惑因素,首先是募集资金的压力。我们知道一个企业打算IPO,很多时候是背后的战略投资者推着走的,发行价格的高低就会影响整体募集资金的规模,也会对这些战略投资者能够获得的投资回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发行价格有两个重要的参数,一个是市盈率,一个是利润。当市盈率被控制在23倍以下时,想要提高发行价格就只有增加利润这么一个渠道了。其次,对于
一个规模不够大的IPO企业来说,上市的门槛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利润要求、成长性的要求,把很多企业挡在了资本市场的外面。想要获得上市的超额收益,很多企业就会铤而走险,去操控财务报表,使得这个报表能够反映出合格的利润和很好看的成长状态。显然利润和收入仍然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上市公司等到上市以后其实对报表的需求维度就更加多。很多上市公司成了关联企业的摇钱树。确实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包括大股东还有很多兄弟公司,都把优质的资产和业务划归了IPO企业,周围真的就只剩下“穷亲戚”了。上市公司就理所应当的会被要求或自愿地把募集到的资金给穷亲戚使用,还会通过一些不公允的交易向这些穷亲戚输送利益,比如说高买低卖等。但是,这些资金和利润的窟窿,显然是不能以正当方式反映在报表上让监管机构或股民来了解,那就需要隐瞒或不实地反映这些情况。比如说不披露占用资金的关联方或是对占用资金的事实以其他业务类型的债权来反映,比如说虚构业务等;再或者,对于高价买入的资产就不以实际的公允价值计量,而是用成本价计量,这时就会有减值被隐瞒的风险。当然如果上市公司自身难保的话就会有另外一些需求了。一旦有亏损的苗头,企业很可能会为了保证股价和避免引发退市风险去调节报表以保证盈利。有时,当企业觉得自己连续亏损的可能性很大或是造假成本过高,可能会
选择豁出一年来洗大澡。什么叫洗大澡呢?意思是把未来可能会导致亏损的因素全部在一年里消化掉,以减轻后续的经营压力,于是就会出现某一年巨额亏损,之后就持续的经营向好的情形。洗大澡通常除了指消化以后的减值情况,还会指消化和释放以前年度隐藏的亏损,我们叫潜亏挂账——即把以前已经发生的这些损失一次性的转销,还有把之前形成的不良资产一次性的处理掉,再加上把未来有减值可能、甚至没有减值迹象的资产的减值准备一次性提得很足,这样就会给未来在折旧减值这些方面留下了很大的盈利空间,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不实反映。说了这么多利益相关的诱惑,其实大家能够发现,归结起来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一个是利润。基本上调节这两个指标几乎就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所以这两个部分就变成了造假重灾区。那他们是如何操控这两个指标来实现财务信息的虚假反映呢?对于企业来说,收入是最重要,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利润来源,但是要形成真正的利润还需要负担产品本身的成本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开支,另外经营中的风险事项也会给企业造成一些损失,最常见的就是资产的减值,基本上扣除这些开支之后能够最终剩下的利润就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再分给国家一些税款,那兜里就更瘪了,想要让兜鼓起来,就需要开源或节流,如果无源可开、无流可节,那就只能虚开源、假节流了。虚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