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柏婷

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

摘要:任弼时虽然在建国初期即英年早逝,但他是中共党内一贯倡导和毕生躬行党的优良作风的领袖之一,任弼时一生的工作状态、对理想的追求被党和人民形象地誉为“骆驼精神”。“忠”“实”“公”“正”“智”是“骆驼精神”的主要内涵,重温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对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任弼时;骆驼精神;现实启示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重拳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出现的“塌方式”腐败现象令中央高层以及全国人民触目惊心。案件曝光之后,许多人在思考:我们的党员干部是怎么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精神到哪里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及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的培养,不仅仅要靠党纪国法的监督,更重要的是要靠党员自身的自省和自我约束。在党员自省和加强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榜样,才能够让党员有所参照。

任弼时是中共党内毕生躬行党的优良作风的领袖之一,他的“骆驼精神”有口皆碑!所以我们今天要重温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将其作为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的精神典范!

一、任弼时“骆驼精神”的由来

任弼时逝世后,叶剑英元帅在悼词中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叶剑英第一个称颂任弼时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骆驼给人的印象是:第一,任劳任怨。在沙漠里非常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还要负重到达终点。第二,品性忠诚。骆驼不仅任劳任怨,还非常忠诚,忠诚于主人,忠诚于使命。第三,智慧勇敢。每当骆驼遇到危险,总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用耐力和智慧击垮天敌。第四,坚守正途。骆驼能明辨目标,坚守正途,即使黄沙漫天或在漆黑的夜里,骆驼也能找到回家的路。骆驼具有的这些精神,形象的概括了任弼时一生的高尚品格。

二、任弼时“骆驼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一)忠——忠于祖国,忠诚于党

1.忠于祖国:年少时树立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地军阀在列强的支持下纷纷自立为王,国家战火纷飞,人民穷困潦倒。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1914年,年仅10岁的任弼时在作文《自立》中写道:

“世界之人皆以自立为要,吾四万万同胞欲保国家非自立不可。吾人年幼之时不由尤宜自振乎?”终其一生,任弼时都在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热爱祖国的赤心始终未变。

2.忠诚于党:两次被捕,坚贞不屈。在任弼时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共被捕两次,连续两次被捕,是对任弼时身心的巨大考验。虽然敌人的酷刑,摧残了任弼时等革命者的体肤,但丝毫没有动摇革命者的意志!无论怎样被严刑拷打,任弼时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

(二)实——踏实做事,任劳任怨

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正是任弼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面对党交给自己的重任时,永远都是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任何的名位。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任弼时全票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全票当选中央委员的仅有四位,这足以反映任弼时的这种踏实做事、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党内党外的普遍尊敬。

(三)公——舍己为公,不徇私情

任弼时曾在安徽和上海分别坐过两次牢,受过严重的酷刑,特别是在上海的提篮桥监狱遭受的电刑,对他的身体摧残更大,出狱后数月,背上两个拳头大的窟窿还在发炎流着黄水。后来,他枪林弹雨,南征北战,慢慢积劳成疾。虽然身体不好,但任弼时一直坚持带病工作,超负荷地为创建新中国默默地奉献。紧张忙碌的工作使得任弼时的高血压、糖尿病越发严重,但任弼时依然坚守工作岗位,1949年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开幕,4月12日,任弼时抱病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可任弼时的身体情况已不允许他作长篇的政治报告。他讲罢头一部分后,开始感到头晕、心悸和气喘。在中间休息时,与会同志劝说任弼时由其他同志代读讲稿,任弼时不得已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仍坚持端坐主席台,直至会议结束。1949年10月29日,经苏联医生诊断,任弼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症、脑血管显著硬化症、心脏初期机能障碍、肾脏初期硬化、肝脏肥大,并有轻度糖尿病,且病情在严重发展。在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同志的亲自过问下,任弼时被安排赴莫斯科治疗。1950年,任弼时病情稍有好转,就向中共中央请求回国,并要求恢复部分工作。对于医生和战友劝他不参加或少参加会议,不要熬夜的劝告,任弼时都以国家初建、百废待兴为理由拒绝。在去世的前几天,任弼时一直坚持带病工作。1950年10月24日,他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同工作人

员交谈即将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有关问题。之后,伏案查看朝鲜战场形势图,思虑朝鲜战局,直至深夜。由于过度劳累,10月25日上午任弼时突发脑溢血,右半身瘫痪,后病情恶化,10月27日逝世。这就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共产主义者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舍己为公的精神!

任弼时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严格约束家人,不允许他们以权谋私。1949年,任弼时的小妹培辰夫妇专程赶到北京,看望哥嫂,任培辰要求哥哥任弼时帮忙,给湖南省委写几句话,争取为其丈夫找份工作,但任弼时以这是私事为由断然拒绝。任弼时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公私分明,舍己为公,在工作生活中,从不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己、为家人谋私利。

(四)正——坚持原则,一身正气

任弼时一直是党内坚持党性原则,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领导人之一。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开始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41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简称“九月会议”)上,任弼时直面王明的挑战,以见证人的身份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对王明的批评和对毛泽东的支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在延安整风时期,由于对敌情的估计过分严重,再加上一些领导人的出现的“左”倾错误思想,审查干部的过程中出现了“逼、供、信”现象,即“审讯人对特务分子及可疑分子采用肉刑,及其它威逼办法;然后被审人随意乱供,诬陷好人;然后审讯人及负责人不加思索地相信这种绝不可靠的供词,乱捉乱打乱杀。”任弼时及时发现了审干运动中出现的“左”倾扩大化错误,并且勇于将审干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多次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进言,这对于后来甄别工作的开展起了很大作用。据师哲描述,在那个时期,康生只怕两个人,一个是任弼时,一个是毛泽东。同是政治局委员,康生为什么怕任弼时呢?师哲回答:“对这个问题,后来我曾问过他,康生这样解释:‘我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弼时是我的老师’。现在想来,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任弼时一身正气,康生不敢触犯,更不敢得罪。”

(五)智——临危不惧,机智灵活

任弼时两次被捕,最后均能化险为夷,除了外界积极组织营救、任弼时坚贞不屈之外,其遇险时临危不惧、机智灵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安徽被捕时,任弼时镇定自若,沉着应对,通过刑讯,任弼时准确判断出敌人没有掌握任何其它证据,因此任弼时咬定自己的纸庄学徒身份,没有暴露身份。在被押往安庆的途中,任弼时巧遇同乡,趁法警不备,任弼时托老乡捎信给自己的堂叔任理卿,这为营救成功增加了砝码。在上海被捕时,任弼时与上海总工会的青工部长周朴农关押在一起。当时任弼时与周朴农都没有暴露身份,据周朴农回忆,两人在狱中初次见面时,“弼时同志冷静、沉着地环顾四周,然后跨过躺着的人,朝我走来。我刚要站起来打招呼,弼时同志即按住我的肩膀,并在我旁边的地上坐下。”任弼时按住周朴农的肩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