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思考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思考题集
1.简述抗战前后中国文化格局的变化。
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哪两种传统?简述胡风和毛泽东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不同理解。
3.简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三个阶段。时代“共名”与“无名”的蕴含各是什么?
4.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对中国当代文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5.当代文学的两大传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文坛上的尖锐冲突有哪些?
6.简述五十年代初期三类作家的不同命运和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
7.50年代反映农村社会主义运动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分别以周立波、赵树理、李准的小说创作为例加以说明。
8.50年代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的原因。它们主要反映的是哪几次战争?
9.战争文化背景下认识战争、表现战争的美学观念有哪些特征?由此产生的审美模式的积极、消极效果各有哪些?
10.《红日》、《洼地上的战役》、《百合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小说对战争文化规范下的审美模式各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探索?
11.五、六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三种叙事模式?这三种叙事模式各自有哪些特征?
12.《红旗谱》文本的叙事逻辑与作家的主观意图有哪些错位?这部小说除了反映时代共名之外尚有哪些独立的历史价值与审美意义?
13.《茶馆》的哪些方面表现了老舍强烈的艺术个性?
14.《红豆》在思想艺术上有哪些独特的价值?
15.“双百方针”颁布时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含混的诗意化的”文学表达方式?它的具体实施过程有哪些波折?
16.“双百方针”的成果主要有哪些?王蒙、宗璞创作的意义是什么?
17.郭小川、穆旦、绿原、曾卓的诗作表达了对时代怎样的复杂感受和内心矛盾?
18.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历史题材创作可分为哪三类?这三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19.比较《关汉卿》与《陶渊明写á挽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的异同?
19.我国各民族文学中有哪几种重要的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与抒情诗?
20.《刘三姐》与《阿诗玛》为何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21.老舍《正红旗下》对满族民族命运进行了怎样理性的反思?
22.六十年代前期公开发表的文学创作的两种创作倾向是什么?以刘白羽、杨朔、秦牧、贺敬之、浩然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23.《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的价值与意义。
24.为什么说《傅雷家书》、《顾准日记》、《无梦楼随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成果与艺术成就?
25.《纪要》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26.名词解释:“革命样板戏”、“根本任务论”、“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三结合”的创作方法。
27.简析丰子恺、曾卓、牛汉、绿原、穆旦以及食指、白洋淀诗派、赵振开、黄翔等人在“文革”期间的文学创作。
28.以“伤痕文学”为发端的“文革”后文学为什么能够在政治上得到支持?以《伤痕》、《苦恋》等作品为例
29.为什么说巴金的《随想录》复活了“五四”新文学的现实战斗精神和个性解放传统?
30.“归来的诗人”对历史怎样进行反思?“朦胧诗”对现实的批判、对诗艺的探索有什么成就?分别以艾青与北岛、顾城的诗为例来谈。
31.“归来者”的人生经历与他们对待现实与历史的理性主义态度之间的关系。
32.“反思文学”有什么共同的思想与艺术特征?分析八十年代初出现的“中篇小说热”。
33.“反思文学”的两种叙事立场。
34.比较《海的梦》和《哎,大森林》反思历史的情感方式。
35.张贤亮、戴厚英、刘心武、张弦、张洁的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人道主义情怀?各有什么
特色与侧重点?
36.《哦,香雪》表达了怎样的诗意?背后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怎样严峻的思考?
37.《方舟》所表现的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困境有哪些?
38.以《乔厂长上任记》为例谈“改革文学”的“乌托邦”性。
39.以《陈奂生上城》和《人生》为例谈高晓声和路遥在“改革文学”潮流中的独特思考。
40.刘绍棠、邓友梅、冯骥才、陆文夫等人的“乡土小说”、“市井小说”作品各有什么特色与意义?
41.以《受戒》和《大淖记事》为例谈汪曾祺小说的民间叙事立场和曲尽自然的闲话文体。
42.食指、北岛、舒婷等人诗中的现代意识与西方现代派文学有什么重大区分?
43.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三人的三篇“崛起”文章对“朦胧诗潮”做了哪些阐述与归纳?
44.王蒙、茹志鹃、宗璞等中年作家与张辛欣、刘索拉、徐星、残雪等青年作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有什么不同?各自取得了哪些艺术成果?
45.“寻根文学”作家与汪曾祺、邓友梅等民俗作家有哪些区别?
46.“寻根文学”主要有哪两种审美形态?找到了哪些文化资源?阅读并分析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王安忆、李锐、郑义等人的文化寻根作品。
47.简述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马原、莫言、残雪与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人对先锋小说三个向度的探索各有何成就?
48.名词解释:元叙事手法;马原的叙述圈套;格非的“叙述怪圈”。
49.以马原、格非为例说明“艺术形式从来不可能仅仅是形式”?
50.对比《现实一种》和《山上的小屋》对人的存在的探索。
51.“新写实小说”与“先锋小说”为什么可以看作是“后寻根”现象?其精神内核是什么?
52.“新写实小说”基本的创作特征、意图所在与革新意义、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53.阅读王安忆的“三恋”与《岗上的世纪》,刘恒的《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比较它们对生命存在形态的探询、描绘的异同。
54.比较方方、池莉、刘震云的小说对人间凡俗性的展示及叙事方式上的新的特点。
55.“新写实小说”“消解激情”的叙事方式的价值和消极效果各是什么?
56.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基本的文化特征。
57.市场经济促成了怎样的文学多种走向的局面?怎样认识市场经济的“双面刃”效用?
58.以“布老虎丛书”和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为例谈文学性的现代读物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学、纯文学作品的区别?
59.《一无所有》表达了怎样的文化反抗精神?
60.比较王朔前后期作品精神指向的变化。
61.谈《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的得失。
62.第三代诗歌主要有哪几个派别和代表诗人?思想艺术特征有哪些?
63.无名状态下九十年代文学强烈的个人化倾向与对时代、社会的承担是否矛盾?以史铁生《我与地坛》、王安忆《叔叔的故事》等作品为例。
64.分析大型组诗《女人》奇特的表达方式和“黑夜”意象的复杂意味。
65.细读《绝望中诞生》,体会作者超卓的艺术构思、精神向度以及小说对军事文学魅力的化用与提升。
66.民间理想与国家意志所提倡的理想有哪些不同?
67.阅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王安忆《长恨歌》、李锐《无风之树》、张承志《残月》、《心灵史》、张炜《九月寓言》、韩少功《马桥词典》,比较他们面对民间世界时多元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