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第十二章 20世纪初的物理学
1906年由于在“气体导电方 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而获诺贝尔 物理学奖。
X射线的发现(1895年)
伦 琴( 1845一1923)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德国维尔 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所所长。
1895年11月意外地 发现 X射线,并对 X射 线进行了精心的研究。
在这以前,伦琴对晶体的热电、压电现象, 电场中运动介质的磁效应,阴极射线等方面做 过很多工作。
实验过程: ①用勒纳德管重复赫兹等人的实验, 用硬纸板和锡铂把放电管包起来,以排 除外界干扰,当荧光屏接近薄铝窗时, 发现有荧光,证明阴极射线可以在空气 中行进几厘米;
②改用克鲁克斯管实验,荧光模糊。 1895年11月8日,用黑色纸板做了一个 封套(既不使管内可见光外漏,又防止 外界干扰),并把房间全部遮黑,接通 电源后,检查封套是否漏光。当切断电 源时,意外地发现1米以外的工作台上 荧光屏上在闪光。继续实验,2米外亦 可发光,无法用阴极射线来解释。
③继续用多种物质实验,发现X射线可 穿透千页书、2-3cm厚的木板、几cm厚 的硬橡皮, 15mm厚的铅板。 ④1895.12.8 写成《一种新的射线——初 步报告》 1896.3.9写成《一种新的射线》续篇 1897.3写成《关于X射线性质的进一步 观察》
1901年,伦琴获首届诺贝尔 物理学奖。
居里夫妇 正在实验室中 进行化学实验
居里夫妇正在实验室用居里兄弟以 前发明的石英静电计进行测量。
居里夫 妇借用一间 木工房当作 实验室。这 是实验室的 外景。
这是实 验室的内 景。
居里夫人 与她的女儿爱 伦· 居里
约里奥· 居里 夫妇继承居里夫 人的事业,继续 研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借 助于电力的作用、快速运动的原子碰撞、 紫外线或热都能够从原子里扯出带负电 的粒子。 (2)这些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并 带有相同的负电荷,无论它们是从哪一 种原子里得到的,并且它们是一切原子 的一个组成部分。
超完整《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答案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选课答案大全最全尔雅教育《从“愚昧”到“科学”》通时课学习系统/选修课答案,59节课,63道选择题,百余道判断题,完全100分的正确答案,全文字排版,作业按课时排序,建议使用查找功能查题,助你通过选修DNA与遗传(一)作业选择题(60分)1、孟德尔的本职工作是?(60.00分)A.神父判断题(40分)1、能量守恒转换定律最早是由焦耳发现的。
(20.00分)否2、摩尔根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定律,他是以果蝇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实验的。
(20.00分)否DNA与遗传(二)作业选择题(60分)1、在生物学发展史上,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研究成果的是?(60.00分)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判断题(40分)1、沃森和克里克都是生物学专业的博士生,在博士阶段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00分)否2、核苷酸只有四种,而氨基酸则有二十种,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蛋白质才是构成生命本质的最重要的物质,是构成性状多样性的最重要的物质(20.00分)否DNA与遗传(三)作业选择题(60分)1、密码子是在哪一年由美国科学家nirenberg(尼伦伯格)破译的?(60.00分) B.1961年判断题(40分)1、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严格来讲不是纯粹的基因操作,而是细胞融合,类似这样的工作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在做了。
(20.00分)是2、基因操作,或者叫DNA重组,是整个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核心。
(20.00分)是DNA与遗传(四)作业选择题(60分)1、基因病可以遗传,为了解决这些疾病需要?(60.00分)C.置换基因判断题(40分)1、我国赞同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因为这对于治疗遗传病有很大帮助。
(20.00分)否2、器官移植之后,一定要将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降低,以免免疫系统攻击新植入器官,导致手术失败。
(20.00分)是近代数学(一)作业选择题(60分)1、哪本书标志着三角学脱离了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60.00分)B.《三角全书》判断题(40分)1、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主要还是局限于学术研究,在学者的小范围圈子内交流。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大全5篇)[修改版]
第一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1年下半年~2012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第一章:1、科学、技术、工程及其基本特征。
2、科学、技术、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3、如何认识发现、发明和建造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1、现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2、近代技术的发展。
3、如何认识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第三章:1、何谓“系统”?2、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第四章:1、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
2、生态伦理的原则和态度。
3、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章:1、创新概念包括哪些要素?它与企业家有何关系?2、创新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
3、科学技术、社会需求与创新。
4、企业的创新战略。
第六章:1、国家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自主创新战略及其意义。
3、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章:1、现代科学方法论及其形成。
2、科学问题及其来源。
3、观察和实验中的机遇。
4、举例说明归纳与演绎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八章:1、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阶段。
2、利用专利文献的发明创造。
3、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主要特点。
第九章:1、工程共同体的含义及类型。
2、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规范。
第十章:1、工程技术共同体的伦理原则。
2、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3、工程技术活动中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十一章:1、科学技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文化对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二章:1、如何正确评价“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2、科学、技术、工程社会评价的主要原则。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包括材料题)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011年7月第二篇: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教材:《自然辩证法——在工程中的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导论: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成果。
第七讲:20世纪: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
第三节 宇宙的起源
•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 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 运动和发展中。 • 《淮南子· 原道训》注:“四方上 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 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
•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 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提出膨胀的 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是从温度和密度都极 高的状态中由一次“大爆炸”产生的; •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认为,整 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里, 后来发生猛烈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 ,形成今天的宇宙; •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把核物理 学的知识同宇宙膨胀理论结合起来,发展 了“大爆炸理论”,提出宇宙是由大约 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第七讲:20世纪:探究宇宙与生命之谜
本讲内容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分子生物学 宇宙的起源 地球形成与地壳运动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经历 了三次大综合: • 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实现第一 次大综合; • 迈尔、焦耳、克劳修斯、玻耳滋 曼等人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创 立了热力学和统计学理论 体系,实 现第二次理论大综合; • 法拉第、麦克斯韦等人创立的经典 电磁学理论实现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 形成的
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亿年
银河系的诞生
太阳、行星与地球
实验检验: • 1964,彭齐亚斯、威尔逊发现宇宙中深处 存在绝对温度为3度的微波噪音,被认为是 对于大爆炸模型预言的辐射证实; • 1989年美国发射的宇宙背景探索卫星的观 测数据表明,宇宙背景辐射谱与黑体辐射 的理论极其吻合。
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讲诉
应该指出的是,此时,人们还并不清楚电的物质基
础.
低压气体放电现象早在17世纪就被观察到了,直到19 世纪,为了解决新的电光源问题,促进了真空技术的发 展,为气体放电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1838年,法拉第发现,“空气的稀薄极其有利于辉光 现象”,在阴极和阳极辉光之间“总有一个暗区”(这个暗 区后来被称为法拉第暗区).由于法拉第当时所能获得的真 空只有干分之七个大气压,所以他没有能做出更多的发 现.
密立根在1906年重复H.A.威尔逊的实验时,就测得 e 4.031010 静电单位
1913年,他利用油滴实验测得 e (4.774 0.009) 1010 静电单位
后来,他又不断改进和重复进行测量,1917年公布的结果 为
e (4.770 0.009) 1010 静电单位 于是,由荷质比可求得电子的质量为
阴极射线的研究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系列新发现中,电子的发 现、X射线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具有根本的意义,被 人们称为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而它们的发现起源 于对阴极射线的观察与研究.
18 世 纪 中 叶 , 人 们 曾 提 出 过 “ 电 流 质 说 ” ; 18 世 纪 末、19世纪初动电发现后,“电流质说”已为人们所普遍 接受,即认为电流是一种没有机械重量的流质;在麦克斯 韦电磁场理论建立之后,人们又把电现象看做是连续以太 中的应变产生的;液体和气体导电现象的研究,促进了对 电本质的认识.
v 5109 厘米 秒 e m 2107 电磁单位 克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静电场和磁场使阴极射线发生偏 转.先加上一定强度的电场使射线向一方偏转;然后再加一 垂直磁,使射线向相反方向偏转,调节磁场强度使光斑回 到原来的位置,通过测算即可求出v和e/m. 提高了放电管的真空度,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获得了成功.他用这样的方法测得
爱因斯坦简介
当时,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菲涅耳在1818年认为,地球是由极为多孔的物质组成的,以太在其中运动几乎不受什么阻碍。地球表面的空气由于其折射率近于1,因而不能或者只能极其微弱地曳引以太,可以把地球表面的以太看作是静止的。
(一)爱因斯坦的“幸运年”
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幸运年”。是年,晴空响霹雳,平地一声雷——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17卷发表了著名的“三合一”论文,当时他还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即光量子论文,写于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其中大胆提出光量子假设:从点光源发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中,而是由个数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能够运动,但不能再分割,只能整个地吸收或产生出来。从这一假设出发,他讨论和阐释了包括光电效应在内的9个具体问题。这篇论文的确是“非常革命的”,它使沉寂了4年之久的普朗克的辐射量子论得以复活,并拓展到光现象的研究之中。它直接导致了1924年德布罗意物质波的概念和1926年薛定谔波动力学的诞生。
第二篇论文是《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即布朗运动论文,写于1905年5月。该论文指出古典热力学对于可用显微镜加以区分的空间不再严格有效,并提出测定原子实际大小的新方法。这直接导致佩兰1908年的实验验证,从而给世纪之交关于原子实在性的旷日持久的论争最终画上句号。
第三篇论文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即狭义相对论论文,写于1905年6月。这篇论文并非起源于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它由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应用到运动物体上要引起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不对称作为文章的开篇,通过引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公设以及同时性的定义,从而推导出长度和时间的相对性及其变换式,一举说明了诸多现象。
第二讲系统自然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各种 特殊的物质形态之间有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其 他方面的共同点) 宇宙物质化学上的同一性 场与实物 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质量亏损
24
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
从该片讲 起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和物
质之间普遍联系的基本方式)
物质系统
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
物质系统层次的有限性:对于每一个具体 层次的物质系统来说,其在质量范围、空间尺 度、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是有限的; 物质系统层次的无限性:对于整个自然界 来说,对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的认识是不可 穷尽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系统层次,都只 不过是无限的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系列上的一 个“关节点”。
38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图景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现代科技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相对论 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论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 混沌理论
辨析: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
物发展的有限性。
答:错
周期性是指事物沿时间轴变化经过一段时
间后,又向其原来的出发点复归的一种运动、
发展的属性。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确发
展的无限过程。周而复始的运动本身就从无限
循环方面显示了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39
3、层次结构的因果链
上向因果链:低层次物质系统作为原因,可以
42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结构、耗
马克思经典案例答案
马克思经典案例答案案例⼀答案1、⼈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居榜⾸?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物”、“最伟⼤的德国⼈”、“最伟⼤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答案:1、马克思充分吸收了⼈类思想⽂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构建了⾃⼰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类历史上诸多重⼤⽽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启⽰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是以往许多伟⼤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
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命运动相结合,产⽣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在⼀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克思的理论所⾯对的社会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式回应了他⾃⾝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马克思本⼈也早就预⾔了这⼀点,这其实更让⼈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过于盲⽬乐观。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于我国的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活仍具有重⼤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活和实践。
第⼀章案例⼀1、以上两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答案:强和弱,这是对⽴的统⼀,在⼀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转化。
这个故事就形象他说明了这个哲学道理。
朴素他说明了⽭盾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些看起来是"祸"的事,在⼀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福"的,看问题不要绝对化了。
它说明⼈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两⾯性,在⼀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 系统自然观
1)整体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系统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新性质、功 能和规律,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 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们在孤立状态时的 性质、功能和规律。
❖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 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 是手了。” “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 才获得它的地位。” ——黑格尔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物理学家对非 线性、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普利高津提出了以耗散结构为核心的系统 自组织理论。
哈肯研究了多组分大系统怎样由无序态, 经过其中的子系统的合作运动,转变为有序结 构,建立了协同学(1969)。
艾根提出的超循环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形 成的自组织形式,架设了从无生命向生命过渡 的桥梁。
叶):信息学是关于系统的信息 传递和处理的科学理论。
❖ 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 论》,宣告了信息论的诞生。申农的信 息论提炼出了包括信源、信宿、信道的 信号传输的普适模型,定义了信息量, 提出了信源编码定理等重要定理,为一 般意义上的信息传输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48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计算机的诞生意味着人工信息系统的出 现,它也反映了人类对系统的信息处理 本质的更深刻认识,同时也表明信息科 学有了一种技术表现形式。
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能量子基本 假设——量子力学诞生。
❖ 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 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客体规律的 微观客体规律,阐明了连续性与间断性、 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凸现了量 子(微观)世界的概率随机性,打破了 机械决定论的观念。
量子力学的建立,使自然科学进展到 了人类日常经验以外的微观世界,反映 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征,表明人并 不是在自然之外的独立存在者和观察者, 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参与自然现象的; 表明人只有在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 认识自然。
物理学的革命
放射性
1. 结果大出所料,底片上有很多的阴影。 结果大出所料,底片上有很多的阴影。 2. 显然,这阴影与太阳无关、与荧光无关, 显然,这阴影与太阳无关、与荧光无关, 而与晶体本身有关。 而与晶体本身有关。 3. 贝克勒尔用的晶体是一种铀的化合物— 贝克勒尔用的晶体是一种铀的化合物— —硫酸双氧铀钾,这样他便发现了铀能 硫酸双氧铀钾, 自发辐射出能量。 自发辐射出能量。
两朵乌云
1. 但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开尔文若 但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 世纪物理学前景时, 有所思地讲道: 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 动的两种方式,现在, 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 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 光的波动理论上, 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 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2. 正是这“两朵乌云”和“三大实验发现” 正是这“两朵乌云” 三大实验发现” 引起了“物理学革命” 引起了“物理学革命”。
两个诺贝尔奖
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的诺贝尔奖证书 居里夫妇在1903年获得的诺贝尔奖证书 1903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著名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 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 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 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人拒绝 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 为他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 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 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妇发 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 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 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 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 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 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 夸耀,谦虚忘我! 夸耀,谦虚忘我!
《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自然观的影响
化学工业技术
石油冶炼和化肥成为新的生产部门;
在高分子化学的基础上,二十世纪初产生了 一个庞大的塑料(合成树脂)工业部门:
1908年出现了第一种塑料(电木),塑料开 始广泛替代木材、石材和金属;
1930年,有机玻璃问世;
1939年,聚乙烯问世;各种作为包装材料和 电子绝缘材料的塑料也不断被制造出来。
制造人造纤维的工业技术也出现了:世纪初 出现了人造丝;随后又出现了醋酸纤维丝、 尼龙(1935)和涤纶。
与化学相关的技术还创造了新的炸药和新的 农药。
交通技术的变革
有轨电车,柏林,1882
汽车时代的来临
1890年代,汽车问世,一战后开始被普遍使用,美国成为轮子上的 国家。汽车工业因其具有迅速成为广泛关联效应的“先导产业”, 对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比如对钢铁生产的促进,又比如对人造橡 胶工业的催生。
遗稿,1895年恩格斯逝世。 1925年苏联首先出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恩格斯负责整理、出版《资本 论》遗稿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直到1895年恩格斯去世。所以 《自然辩证法》一直未能完成。
1925年,苏联首先出版了俄文 版的《自然辩证法》。
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出 版。中国是1932年出版了第一 部中译文本。
二.19、20世纪之交的 物理学革命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是人类自然观、科 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演化观的 划时代的变革。
当然,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辩证法战 胜形而上学自然观有两条道路:科学家 自觉学习唯物辩证法的道路;通过科学 家自己的努力和摸索的道路。
历史实际上走的是后一道路。
19世纪下半叶,牛顿力学在各个自然科 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机械自然观总 体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经典物理学 大厦已经竣工完成”。“理论物理学终 结了”。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72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世界现代史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系统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重点阐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史实,把握世界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
使学生了解有关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世界现代史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
以革命与战争为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完成世界现代史的学习任务。
【教学主要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及学习任务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方法三、相关研究史的整理以及参考文献资料的介绍四、参考书目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经历了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巩固的历史进程。
历时三年有余。
其间国家政权更替,社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1917年的俄国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二、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三、《四月提纲》的发表与临时政府统治的危机四、七月事变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五、革命形势的成熟和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第二节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二、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节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三、粉碎协约国三次武装进攻四、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意、日又展开新的争霸斗争。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李醒民编者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无论在科学史上或者哲学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历来各个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分析,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
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分析了这场革命中的两个学派,即机械学派(或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历史作用、哲学根源以及它们的历史归宿。
特别对于批判学派,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
为了繁荣学术,深入探讨这一科学革命的哲学意义,丰富我们的自然辩证法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刊特予发表,提供讨论。
1、机械学派(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十九世纪末叶,在经典物理学基础面临大变革的前夕,物理学家的队伍发生了分化。
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在摸索、在苦斗,渴望在建立物理学新秩序中留下他们的印记;那些囿于传统观念、具有浓厚保守气息的人们对新事物不是抵制反对,就是怀疑观望,极力设法把它们纳入旧理论的框架之中;也有的介于二者之间,他们既有这一代人的乐观主义,又兼有这一代人的忧虑之情,他们既为新天地的开拓而兴奋,又为变革的急剧和显然缺乏固有的稳定性而感到不快。
法国哲学家莱伊在他1907年出版的《现代物理学家的物理学理论》一书中,非常详细地论述了当时的状况。
他写道:在十九世纪前六十年中,物理学家在一切根本问题上彼此是一致的。
他们相信对自然界的纯粹力学的解释,他们认为物理学无非是比较复杂的力学,即分子力学。
他们只是在把物理学归结为力学的方法问题上,在机械论的细节上有分歧。
现在,物理学展示出的景况看来是完全相反的。
严重的分歧代替了从前的一致,而且这种分歧不是在细节上,而是在基本的、主导的思想上。
如果说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特殊倾向,那未免过甚其辞。
但是,毕竟必须承认,物理学也有很多学派,它们的结论常常是分歧的,有时候简直是敌对的。
莱伊指出:传统物理学认为,只要使物理学延续下去就可以达到物质的形而上学。
这种物理学使自己的理论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这些理论完全是机械论的,即把物理学归结为力学的观点的体系。
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汇总
际, 19 世纪末,在实验上却发现了一系列经典物理学无法
解释的事实.这些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一系 列基本规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从而引起了物理学的一场 伟大的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阴极射线的研究
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一系列新发现中,电子的发
现、X射线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具有根本的意义,被
边界清晰的十宇架的阴影;他把一块磁铁移近真空管,十 字架阴影就会发生移动;他还在真空管中安上一水平玻璃 轨道,并在轨道上放置一个插有云母翼片的风轮,当用阴 极射线照射风翼时,轮子就会转动起来.
克鲁克斯根据这些事实认为,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
“分子流” (moleCularcurrent) 组成,是管中残留气体分 子碰到阴极上,从阴极得到了负电荷而形成的“分子
第电解定律,主张把电解中的一个氢离子所带的电荷作为
一个“基本电荷”,并认为任何电荷都是由一些 “基本电 荷”组成的.
1878年后,拉摩(JoSeph Larmor,1857-1942)和洛伦 兹 (Hendrik Antoon Lorentz , 1853-1928) 在创立的“电 子论”中,也曾赋予物质中电荷的负荷体以一个基本的电 量. 1890年,斯通尼引入“电子”(electron)来表示负的 基本电荷的负荷体.
流”.他称这种带电的“分子流”为物质的第四态.
勒纳德的“铝窗”
1894 年 , 德 国 的 勒 纳 德 (Philipp Lenard , 1862-
1947)发表了他的“铝窗”实验.在最初研究阴极射线时,
勒纳德曾经设计实验,观察阴极射线是否能像紫外线一样 通过放电管壁的石英窗.他发现阴极射线不能穿过.后 来,受到赫兹的一个实验的启发,他想到用来封闭放电管 的石英板可以用一块铝箔代替,铝箔的厚度要可以使管内
物理学革命和现代科学的产生
太阳光下
1. 1896年2月,贝克勒尔把感光片包在黑纸里放到太阳下,再把荧光物质的晶体压 在上面。
2. 他的设想是:太阳光照射晶体产生荧光,如果荧光中有X射线,那么它就能穿透 黑纸使底片曝光。
3. 果然,底片冲洗出来后,上面有了阴影。这证明有放射线穿透了黑纸,贝克勒尔 断定荧光确实放出X射线。
阴天
第五,原来认为质量和能量不搭界,现在放射性物质因能量 不断释放,质量也不断减小。
三大实验发现诱发了经典物理学危机
1. 三大实验发现打开了经典物理学的缺口 2. 三大实验发现猛烈地冲击着牛顿力学的物质质
量、能量、动量等基本概念,经典物理学中质 量守恒、能量守恒、运动定律等基本定律也面 临严峻考验。面对物理学危机,一些抱残守缺 的物理学家悲观失望,唯心主义趁虚而入。
相对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力学)而言的;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两大理论的提出者分别是: •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 • 美籍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
普朗克生于基尔。1879年普朗
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 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 1900年12月14日提出量子概念。由于 量子论创立,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 法律教授。普朗克是德国人所具有的 最好品质的范例:诚恳、忠于职守, 他的业余爱好是音乐,在这方面表现 了专业艺术才干;另一项业余爱好是 他一直坚持到晚年的登山运动。
关于阴极射线本性的争论
1. X射线的发现起源于对阴极射线的研究,1856年德国盖斯勒放电管的发明为 研究真空放电现象提供了实验手段;1859年德国普吕克发现了放电管阴极发 出的绿色辉光,1876年德国戈尔茨坦指出绿色辉光是由阴极的某种射线引起 的,命名为“阴极射线”。
现代科技概论-物理学
u
u ' v
1
u'v c2
若u等于c时,公式为1,即为光速不变原理;若 u和v极小于c,即为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叠加公式。 这也反映了相对论力学对经典力学的兼容。
相对论:世界图景的重建
Theory of relativity: reconstructing the picture of the world
相对论:世界图景的重建
Theory of relativity: reconstructing the picture of the world
• 广义相对论(1913,General Relativity):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物理学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Physics
科学、技术与社会系列课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Physics Revolution in 19C-20C
古典物理学的顶峰与物理学危机
The zenith and crisis of classical physics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相对论
量子力学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
Physics at the turn of century
q X射线:伦琴(Wilhelm Conrad Roentgen) q 放射性:居里夫妇(Marie and Pierre Curie) q 电子: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 q 原子结构:卢瑟福(Ernest Rut)
钟慢:发生在运动物体上的过程,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都变慢了。
物理学的统帅——洛伦兹
物理学的统帅——洛伦兹洛伦兹的成就“对我产生了最伟大的影响”,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最高尚的人”——爱因斯坦从爱因斯坦的这两句评价,我们可以知道洛伦兹在科学和精神两方面所达到的伟大高度。
卓越的成就亨德利克·洛伦兹(Hendrik·Antoon·Lorentz,1853~1928),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一个普通的苗圃主家庭,并在该地上小学和中学。
幼年洛伦兹的成绩优异,少年时就对物理学感兴趣,同时还广泛地阅读了大量历史和小说。
因此,他虽然生长在基督教的环境里,但却是一个自由思想家。
洛伦兹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天赋。
他能非常迅速地掌握外语,能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语法。
对于一个终身居住在荷兰的几个闭塞的城市而希望与世界对话的人来说,这种天赋不啻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870年,洛伦兹考入莱顿大学,主要方向是数学和物理学。
1873年,洛伦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博士考试,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洛伦兹的学位论文是物理光学方面的,题目是“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理论”。
这个课题菲涅耳已经做过,但洛伦兹运用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重新进行了处理。
这项研究几乎一下子就使洛伦兹确立了他在本国的学术地位。
3年后,莱顿大学聘他为教授,主持该校新设置的理论物理教席。
这个设置不仅在荷兰,而且在整个欧洲也是最早的。
洛伦兹接受了这个职位,从而确定了他的理论物理学的职业生涯。
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开创者。
1892年,洛伦兹发表了经典电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洛伦兹明确地把连续的场和包含分立电子的物质完全分开,同时又为麦克斯韦方程组追加了一个洛伦兹力方程。
于是,连续的场和分立的电子,就由这个洛伦兹力来联系。
在此基础上,洛伦兹把当时所得到的电磁光学的各种结果,重新整理加以格式化,确立了经典电子论的基础。
许多从他那里学习电动力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认为,这是洛伦兹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当新物理学开始崛起的时候,洛伦兹也推导过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刚跨入20世纪,物理学领域内首先掀起了革命的浪潮。
19世纪末,物理学实验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连续观念、绝对时空观念和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使原有的经典理论显得无能为力。
这一冲击,对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为19世纪40年代以后,由伽利略和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由于海王星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辉煌成就以及分子运动论的建立,在科学的各个领域中所向披靡,包罗了大至日月星辰,小至原子、分子的物理世界,从而使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理论已接近最后完成,今后只需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发展,在小数点第六位上做文章。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说:“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少也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罢了。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也认为:“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了。
”但是,他又敏锐地发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就是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
它们的存在引起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不安。
世纪之交的新挑战
19世纪80年代以后,物理学的经典理论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物理学实验上却陆续发现一些重大的结果。
至少有7个重大发现,不但旧理论无法解释,有的还导致观念上的更新。
第一个实验是1887年赫兹(1857—1894)在验证麦克斯韦(1831—1879)预言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光电效应。
按照经典理论,从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数目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与光的频率无关。
这一矛盾,赫兹无法解释,但他仍以“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为题发表论文,描述了这一现象和结果,向物理学经典理论发起了挑战。
第二个实验是1887年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这一结果使持有光是“以太”中的波动这一观点的人大失所望,连迈克耳逊本人也不了解这一实验结果的重要意义。
第三个实验是1895年伦琴(1845—1923)发现了X射线。
这一发现是对“不可入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建筑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的经典物理学的有关理论的挑战。
第四个实验是1896年贝克勒尔(1852—1908)发现了放射性辐射(参阅本书第50页)。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元素是能蜕变的,它会变成其他元素,改变了人们一成不变的观念。
第五个实验是1897年汤姆孙(1856—1940)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和证实,表明比原子小的粒子是存在的,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客体,指出了经典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局限性。
第六个实验是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
这一重要发现,同样证明化学元素是要蜕变的,而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它会放射出更小的粒子而改变自己的性质,再次说明经典理论的局限性。
第七个实验是黑体辐射实验。
普朗克(1858-1947)提出了“量子”的概念,抛弃了经典物理学特有的两条原则: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必须是连续的原则,吸收和释放能量必须是连续的原则,宣布了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上述7个主要实验结果,用经典的物理学理论根本无法加以解释。
第三个实验对传统的观念(即“不可入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发起了冲击,说明“不可入性”并不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
第四、五、六个实验,表明化学元素会蜕变,会变成其他元素:比原子小的微粒——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实体,对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观念也发起了冲击。
第七个实验开创了量子物理学,同时应用量子论的观点也能解释第一个实验的结果。
第二个实验,只有等待狭义相对论诞生以后,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
前面提到开尔文所说的“两朵乌云”,其实这不是什么“乌云’,而是物理学发展的一个前奏。
实际上还有一朵乌云,就是前面提到的第四、五、六3个实验,这朵乌云导致了20世纪现
代物理学中的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克服上述由于古典物理学理论无法解释新的实验事实的发现而造成的整个物理学的严重危机,解决新事实同旧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自然科学家们对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进行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物理学革命发轫于量子论和相对论的诞生。
普朗克于1900年为解决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同古典论的矛盾,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在辐射的发射或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单元即量子。
这是一个大胆的假说,它直接违背了莱布尼茨的“自然界无飞跃”的论断。
因而在1911年以前,老一辈物理学家几乎全部拒绝接受它,就连普朗克自己也惴惴不安,曾于1911年和1914年两度提出以古典概念取代量子假说的新理论。
爱因斯坦从认识集结的角度意识到,量子概念带来的将是整个物理学理论框架的根本变革,物理学家需要做的工作是建立新的理论基础,而不是进行局部的修补。
他于1905年把量子概念扩充到辐射的传播过程,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波粒二象性,这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的微观客体的最基本的特征。
随后,爱因斯坦又把量子概念推广到辐射领域以外,用来研究低温固体比热和光化学现象,开创了固体量子论和光化学理论。
直接向牛顿力学理论体系挑战的爱因斯坦于1905年创立的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否定了作为牛顿力学理论基础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概念,否定了作为一切电磁现象和光学现象载体的“以太”的存在,消除了由“以太漂移”实验所带来的困扰。
狭义相对论把古典力学定律全部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于低速运动的极限情况。
作为狭义相对论的推论,运动的尺度要缩短,运动的钟要变慢,任何物体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
这些显然都为常识所不容。
狭义相对论提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揭示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的原理,而且为原子能时代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于1915年进一步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揭示了这间、时间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间、时间不是离开物质独立存在的,时空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物理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曲率表现为引力。
1917年,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考察整个宇宙空间,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他提出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后来发展成为宇宙膨胀理论和大爆炸理论。
这是继哥白尼之后对天文学宇宙观的又一次革命。
量子论在光量子论以后又经历了两次大发展。
一次以玻尔建立的原子结构理论为标志。
玻尔于1913年把量子论同卢瑟福的有核的原子模型结合起来,并反书面报告子只用于能量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关于化学元素光谱线的各个经验定律,也为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理集结解释奠定了基础。
另一次以量子力学的建立为标志。
量子力学是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是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另一种是海森伯的矩阵力学。
德布罗意于1923年把爱因斯坦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扩展到一切物质粒子,揭示了电子也具有波动性,为玻尔的量子化条件提供了理论根据。
薛定谔发展了德布罗意的理论,于1926年建立了波动力学,提出微观物理学的基本运动定律,即薛定谔方程。
受玻尔影响的海森伯,于1925年效法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时否定不可观察的绝地时间概念,抛弃像玻尔的电子轨道这类不可观察的古典运动学的量,专门研究可观察量之间的关系。
他在玻恩等人的是不可对易的。
同年,狄拉克用更有力的数学工具把古典力学基本方程改为量子力学方程,为量子力学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数学基础。
随后,薛定谔于1926年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完全等价的,两者实质上是同一个物理理论。
根据量子力学,海伯森于1927年发现“测不准原理”,揭示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或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准确地加以测量。
狄拉克根据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于1926年预言有正电子及其他“反粒子”即“反物质”的存在,并揭示了真空不空。
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量子力学对古典物理学的冲击比相对论更为猛烈。
因为,相对论提供了新的时空观,并为科学理论清除先验因素提供了范例;量子力学则提供了一种考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法,它的一
系列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共轭物理量的不可对易性、测不准关系等,都同传统的概念框架格格不入,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