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 七大方言
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七大方言方言:方言-概述,方言-中国方言七大方言话题:七大方言主要表现风俗习惯方言地方语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所谓的语言和方言进行定义时,无论是采用社会语言学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别标准,或者是历史语言学者历史发展关系的判别标准,我们都无可避免地会碰到相当程度的任意性和困难性。
因此,多数人同意,在实际操作上,判别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往往是政治性的,如果某种语言完成标准化的程序,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语言;如果某种语言没有完成这个程序,则我们通常将其称为方言本质上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非标准化方言。
七大方言_方言 -概述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二者的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特点,社会方言通行于某个阶层,地域方言通行于某个地域,当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的材料构成。
汉藏语族(Sino-Tibetan) 汉语系(Sinitic) 北语群北语(Mandarin)【汉族、回族】〔中国台湾省〕晋语(Jin)【汉族】〔中国〕Dungan【回族】〔Kyrghyzstan〕客赣语群赣语(Gan)【汉族】〔中国江西省〕客语(Hakka)【汉族、畲族】〔中国台湾省、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吴语(Wu)【汉族】〔中国江苏省、浙江省〕徽语(Hui)【汉族】〔中国安徽省〕湘语(Hunanese,Xiang)【汉族】〔中国湖南省〕闽语群(Min)闽北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东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中语【汉族】〔中国福建省〕莆仙语【汉族】〔中国福建省〕闽南语【汉族】〔中国福建省、台湾省、海南省,广东省〕粤语(Yue)【汉族】〔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儋州话【汉族】〔中国海南省〕猫家话【苗族】〔中国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伶话【苗族】〔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地傜话【汉族、瑶族】〔中国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屯话【五屯人】中国青海省黄南州白语(Bai)【白族】剑川中国云南省大理州碧江藏缅语系Tibeto-Burmese藏语支(Bodic)藏语群(Bodish)【藏族、门巴族】〔中国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白马语【藏族】羌语群(Chiangish)【藏族、羌族、普米族】〔中国四川省、云南省〕巴语支(Bodo-Garo)Kuki-Naga〔印度〕景颇语(Kachin)【景颇族】〔中国云南省,缅甸Kachin邦〕独龙语(Trung)【独龙族】格曼登语(Kuman)【登人】〔中国西藏自治区,印度Assam省,缅甸Kachin邦〕达让登语(Darang)【登人】〔中国西藏自治区〕博嘎尔珞巴语(Boga’er)【珞巴族】〔中国西藏自治区〕义都珞巴语(Yidu)【珞巴族】〔中国西藏自治区〕缅语支(Burmic)罗罗语群【彝族、栗僳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怒族、蒙古族】(Loloish)〔中国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越南、寮国、泰国、缅甸〕缅语群(Burmish)【景颇族、阿昌族】〔中国云南省、缅甸〕怒苏语(Nusu)【怒族】阿侬语【怒族】土家语【土家族】卡伦语群(Karen)PhoSgaw-Bwe七大方言_方言 -中国方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方言(全部介绍)
中国方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七大方言简介: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
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3.6%。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邵阳、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东安、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
七大汉语方言
七大汉语方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所使用。
汉语其中包括了众多的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
在这众多的方言中,有七大汉语方言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们分别是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上海话、吴语和湘语。
这些方言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七大汉语方言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
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它基于北京官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
普通话的基础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古典北京话,当时的北京话已经成为文官和功臣之间日常交往的标准语言。
在清朝以后,北京话成为了民间的通用语言,并在现代汉语标准化的过程中被普遍采用。
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建立了国语推广会等组织,用以推广普通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成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在1980年代,国家实施了普通话推广计划,普通话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部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支的一种。
据考证,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西南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演变,粤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特有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
粤语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非常普遍,而且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也有着广泛的使用。
粤语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广东省和香港地区的语言之一,与普通话不同,粤语在这些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粤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方言之一。
闽南语闽南语是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
闽南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海南岛及其周边地区,它集中在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的一带,并且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社区。
闽南语有着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是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部地区客家人所使用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支的一种。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指在地理上或社会上隔离的地区里讲的语言变体。
中国的方言种类非常多,按照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七大主要方言区:华北方言、东北方言、东南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中原方言和闽南方言。
下面将对这七个主要方言区的特点进行介绍。
1. 华北方言华北方言又称官话,是中国的标准语言,也是北京官话的代表。
华北方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方言。
它的特点是发音清晰、语调平缓。
华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少,辅音的发音比较硬,口语中常会出现儿化音。
2. 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主要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比较浑厚、粗犷,发音比较重。
同时,东北方言的词汇也相对独特,有很多特殊的方言词汇。
3. 东南方言东南方言主要包括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的方言。
东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柔和,语调上升较快。
在词汇上,东南方言受到了闽南语和吴语等方言的影响,因此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西南方言西南方言主要指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方言。
西南方言的特点是语音比较轻柔,发音轻快。
西南方言的词汇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方言短语。
5. 西北方言西北方言主要是指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方言。
西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粗犷、较为清晰。
西北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6. 中原方言中原方言主要指河南和河北地区的方言。
中原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标准,语音比较清晰。
中原方言受到了官话的影响,因此与官话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7.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主要指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方言。
闽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为柔和,同时语音上升较快。
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与官话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尽管汉语方言在发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可以互相理解和沟通。
汉语方言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 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移民。
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的形成都和人口流动有关,比如在古
代,朝代更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人随之南下,语言也被带了过去,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
2.民族融合.比如吴语,两千多年前,周大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
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百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吴语.
3.发展变异.汉族人搬到新居住后,汉语和其他语言接触,汉语得以
重新发展,而这种发展在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
汉语方言常见的扩展原因:
1.民间自发移民。
外出谋生,比如河北山东的人迁往东北,山西迁往
内蒙古寻求机遇。
2.官方组织的移民或征战屯垦。
比如闽南语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两
次的移民潮。
第一次:第四世纪,异族人入侵中原,晋朝人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一带,部分泉州话形成。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漳州话初步形成。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
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
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
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
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
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为什么有些语言会有很多的方言?
为什么有些语言会有很多的方言?1. 社会分化导致方言的产生社会分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结构中,不同的群体之间因为地理、社会、经济等原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分隔。
这种分化也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社群间产生了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习惯,进而演变成了方言。
-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方言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口音和词汇选择。
- 社会等级作用引发方言分化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区分身份和地位,这种差异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不同的方言。
2. 文化传承引起方言的延续方言往往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代代相传,方言得以延续和传承。
文化传承是指人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继承、创新并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言常常反映着当地的历史、生活和思维方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 语言传承强化了方言存在的必要性人们通过家庭、社区、学校和传统文化活动等途径将方言传承下来,这一过程也使得方言在当地仍然得以保留和使用。
3. 历史文化演变致使方言演化语言的演变是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也在这种演变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 历史事件的影响导致语言变化历史事件如战争、迁徙等都会对当地语言产生影响,导致方言的变异和发展。
- 文化交流促进了方言的交融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也会促进方言之间的融合和演变,形成新的方言形式。
4. 社会经济发展催生方言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这也加速了方言的多样性和交流。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方言演变的重要契机。
- 城市化带来方言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化进程使得不同地区的人口大量聚集在城市,导致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经济发展促进语言交流经济活动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交流,也使得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语音传播开来。
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
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
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
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
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
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
2-1第二讲汉语方言的成因及与现状
据1982年10月27日第三次全国人口 普查公报为10.08175288亿人,不含 金门、马祖和台湾)。说汉语的人口占 全国人口的 97%。
官话人数占汉语人数的68%
官话大区又分为8 个方言区
东北官话区 8200万 人 北京官话区 1802万 人
冀鲁官话区 8363万 人 胶辽官话区 2883万 人 中原官话区 16941万 人 兰银官话区 1173万 人 西南官话区 20000万 人 江淮官话区 6725万 人
㈠官话(北方方言)主要语音特征 1.全浊声母清化:拜--败 富--父 旦--蛋 2.平分阴阳:声调的平声分阴平和阳平 3.辅音韵尾少(n),没有p、t、k、m 尾 4.入声消失
㈡晋语主要语音特征
1.有入声韵:[] [] [] []
[] [] [] [] [] [] []
2.“七大方言”说 詹伯慧 1981 年提出 (《现代汉语方 言》),在“八大方言”的基础上合并闽 南闽北为“闽方言”。
3.“方言十区”说(十大方言) 李荣1989年提出( 李荣《汉语方言的 分区》,《方言》1989年第4期) ⑴官话 ⑵晋语 ⑷徽语 ⑸赣语 ⑺闽语 ⑻粤语 ⑽客家话 ⑶吴语 ⑹湘语 ⑼平话
东北官话区3个片:
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 吉沈片有3个小片: 蛟宁小片14县市 通溪小片30县市 延吉小片6县市
粤语区7片: 1.广府片 31县市(广东27 广西4) 2.邕浔片 8县市 3.高阳片 9县市 4.四邑片 7县市 5.勾漏片 24县市(广东11 广西13) 6.吴化片 3县市 7.钦廉片 6县市
㈥湘语主要语音特征 新湘语(北片—长沙) 老湘语(南片—双峰) 1.保留浊音 2.声母 f、x 相混,n、l 相混(开合口) 3.元音鼻化现象普遍:搬 端 官 娘 将 4.保留入调类。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入和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着(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东北、东南的及鄂东山区、南部的安庆、池州及、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着”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根据晚近学者的考证,客家先民本来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语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逐渐向南方迁徙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一、官话方言区:官话是中国国内通用的语言,也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
官话方言区即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官话方言区以普通话为主,以清晰、标准的发音为特点。
二、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三、闽语方言区: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
闽语方言区的特点是音节比较短,语音变化较大,使用者较多。
闽语与官话相比,在音节发音上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仍属于汉语语言系统。
四、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五、湘语方言区: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湖南方言属于湘语的一种。
湘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音节简短,声调变化丰富,音韵调节灵活多样。
湘语是湖南地区最主要的方言语言,被大部分湘语使用者广泛应用。
六、川话方言区: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
川话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比较独特,语调多变,发音特色明显。
川话方言区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区有一定的差异。
七、吴语方言区: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吴语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比较平缓,音节丰富,发音规则比较复杂。
吴语方言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江苏、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以上是汉语七大方言区的简要解释,每个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特点。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不同方言区的差异和特点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目录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编辑本段官话概述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
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概述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
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级)《现代汉语》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语音【圣才出品】
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
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3 / 1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 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2)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
相互影响等。
3.方言的分区
(1)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
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
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称作“地点方言”。
4 / 120
圣才电子书
4.文字方面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数以
万计。它们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和同音语素的重要作用。汉字还具有超时空性,
它能记录语音上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含各种方言)乃至记录不同语系的外族语言。
大部分。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吴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7.2%。
2 / 120
圣才电子书
③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
总人口的 3.2%。
④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
中国七大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七大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的语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汉语,另一种是少数民族语言。
其中,标准汉语是普通话,除普通话外,还有七种地方方言。
这些方言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语言,是我们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父母教给我们的日常语言。
中国七大方言包括:北方官话、吴语、湘语、粤语、闽语、赣语和客家话。
下面,一起来看看:你家乡的方言,到底是怎么来的?一、北方官话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北方,而且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绝大多数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都在中国北方。
所以古代的官话,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北方话。
如今中国各大方言中,北方官话的使用地域最广,虽然名为“北方官话”,其实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清一色都是官话。
北方官话也是各大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北方官话源自先秦的洛阳雅音、六朝的金陵雅音、元明清的北京官话。
因此,从历史渊源看,官话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历史最为久远。
只不过,如今的北方官话和古代的中原雅音,差距非常大,因为现代北方人大量融入匈奴、契丹、突厥、鲜卑、蒙古和女真人,语言发生巨变,最明显的是:古代入声词在北方官话中已消失。
由于官话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十分广,各地在历史上的移民成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次方言。
北方官话可细分为八种: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
其中,西南官话的使用人口最多,但北京官话距离普通话最近。
二、吴语吴语,其实就是苏州话、上海话,是明清时“江南省”的方言,使用区域包括苏南、浙江、上海。
吴语的历史非常古老,在商朝末年,古公亶父的儿子吴太伯(周文王的伯父),带领周人来到太湖附近,在苏州、无锡一带落地生根,从而形成吴语的源头。
从商末至今,已经3000年了,这意味着吴语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浙江原本是说古越语的,但后来被吴语同化,变成吴语区。
但后来吴语也受到北方官话的挑战,如南京、镇江原本是吴语区,在东晋的时候,由于大量北方人迁入,导致江苏西部改说江淮官话,也叫下江官话。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1、方言的形成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
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划分是:北方方言、XXX、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通俗话的形成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装订处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通俗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通俗话有较为明确的标准标准,语言标准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名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感化,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通俗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流传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感化;方言在通俗话之下,受通俗话的影响,又吸收通俗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
中国的七大方言是什么
中国的七大方言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语言文化的国家,境内有着众多的语言和方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的七大方言。
这些方言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并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七大方言,包括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和发展情况。
1.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北京话、天津话、河北话等。
北方方言以其清晰而简练的特点而闻名,北方人的普通话发音准确而严谨,带有浓厚的唐宋文化的痕迹。
2. 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话、吉林话和黑龙江话等。
东北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发音疾快而激情四溢,有时带有一些俄罗斯语的影响。
3. 华东方言华东方言包括江苏话、浙江话和上海话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东地区。
华东方言在发音上比较柔和,有一定的江南文化特色,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4. 中南方言中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南地区,包括湖北话、湖南话和广东话等。
中南方言在音调上多变且丰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语音特点。
湖南话还有“尖刀字母”的称号,发音清晰而有力。
5. 西南方言西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话、贵州话和云南话等。
西南方言在口音上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发音较重,有时带有一些方言俚语和土语。
6.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地区,包括福州话、泉州话和漳州话等。
闽南方言发音清晰而流畅,富有乐感,并且具有独特的音调系统,是中国方言中的瑰宝之一。
7. 广西方言广西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地区,包括广西壮语和广西粤语等。
广西方言发音独特,有韵律感和抑扬顿挫,与其他方言有显著区别。
以上是中国的七大方言,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方言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形式,也是地域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方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文化和地域差异。
在国内,人们通常使用自己当地的方言进行交流,而在国际交流中,普通话作为中国的统一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方言的七分法八分法
汉语方言的七分法八分法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近50年来,语言学家们陆续运用语言材料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分区,有的分为九区,有的分为八区,有的分为五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最流行的是汉语八大方言的分区,即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南方言区和闽北方言区。
70年代以前出版的汉语教材及有关论著,大都采用上述“八大方言”说。
后来方言工作者根据日益增多的汉语方言调查成果,感到七大方言中的闽南、闽北两区宜于合并为一个方言区,再在第2层次中区分若干不同的闽方言片,其余六区仍然照旧,于是就形成了现代汉语七大方言的分区法。
这七大方言区是: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方言分区是不同语言的划分,有别于地理上、行政上的分区。
不同方言可以同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一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
例如南方的闽方言通行于闽、粤、台、浙四省的部分地域,而在闽、粤两省之中,又分别有闽、客方言并存和粤、客、闽方言并存。
行政管辖范围可以变更,方言区属却不可能在短期内随之更改。
广东省的海丰、陆丰两县,大部分说闽方言,原隶属于说闽方言的汕头专区。
近年来这两个县改属大都不说闽方言的惠阳专区管辖,可是海丰话和陆丰话仍属闽方言。
不同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亲有疏,必须对近亲和远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把不同的方言恰切地归到适当的区属中。
方言的分区要有不同的层次,根据亲、疏的程度把不同的方言划归不同的层次。
最高的一个层次通常称做方言区,例如官话方言区、吴方言区、粤方言区等。
同一个方言区中的方言又可以作第2层的区分,通常称做方言片或次方言,例如闽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闽南方言片、闽东方言片、闽北方言片,莆仙方言片、闽中方言片等;吴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为太湖片、台州片、温州片、婺州片、龙衢片等。
必要时,方言的划分还可以有第3层次乃至第4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
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泰伯入吴和越国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著”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根据晚近学者的考证,客家先民本来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语居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逐渐向南方迁徙而形成今天的客家分布情况。
他们的南迁,虽然开始于东晋,然而形成特殊的群体还是宋代以后的事。
据近人统计,目前全国的客家住地,括纯客住我们认为,客家方言是北方方言分别被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同化的产物。
吴语和闽语:秦汉时期吴语稳步发展。
汉代吴语流传到东南地区,形成闽语。
晋代永嘉南渡,吴语受到北方话影响,同时吴语也包围了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成为士大夫必学的方言,六朝民歌及笔记小说里可以见到其踪迹。
六朝初,吴语这一名称已经产生,指吴地的方言。
西晋末,永嘉之乱(西元310年)后,大批北人南迁,发现吴语跟他们的中原话差别很大。
《世说新语·排调》说:“刘真长始见王丞相,……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
刘曰:‘未见他异,惟闻作吴语耳。
’
唐时国家安定兴盛,使得吴语得到巩固,分化。
到开汀、开漳之时闽客两语即界线划然分明,说明闽语已经形成并巩固,北宋编的韵书《集韵》中已经编入闽方言专用方言字“囝”,皆与今闽语正同。
同时也收入不少吴语字。
则吴语自然也已形成而巩固了。
二、语言自身的原因
汉族带到新居住地的汉语,在各地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也是造成汉语方言差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