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处理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整合处理教材
一、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
1、我认为有必要明确教材是什么,它的作用应如何体现?这两个问题。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在传统的教材观的影响下,很多老师把教材当作圣经,所有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用教材教语言变成了教教材,在教学设计时把没有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

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越教越死,教学效果也不会如老师所愿。

2、在新的可改理念下,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的思想,合理而有效地去使用教材。

教材是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及话题的载体,但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不是唯一的,也未必是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生群体的。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在把握课标,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具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材的内容,顺序的进行取舍,添加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材料。

教材是死的,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教材的不完美之处进行有效的取舍和删减,使之为我所用。

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3、我认为要想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首先得改变教师的理念,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树立新的教材观,正确认识教材和教师的功能,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然后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做到提高使用教材的智慧,驾驭课程教材的能力,通过抓好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大多数教师较好地掌握了课程教材。

如对新大纲、课标,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大纲、课标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大纲、课标的重点内容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课标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

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其次,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使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展,张扬个性,提高能力。

第三,利用教材各种信息,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应用情境,处理好例题、习题、同步的关系,减轻学生负担,摆正课改与考试的关系,走出几个课改误区,抓住机会,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提升自我,从而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1、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吃透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教学的要求,同时还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再结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所教授学生的学习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

要符合学生认知的一个规律。

2、关键的一点取决于教师的智慧。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教材的内涵,分析编者的意图,洞穿知识结构的潜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他会清楚地意识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只有这样,教材便实现了它的被使用目的,我们对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便又有了更新的诠释。

三、在教材处理中是否也进行过教材的整合?可否结合案例谈谈您是如何处理的?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我们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
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

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譬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

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

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不但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巩固语法重点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内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

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

例如,read and learn,read and act,ask and answer,learn and practice 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

教师还应适时增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

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

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十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广播i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

如中央一台的“Outlook-English Magazine”,内容包括“我看世界”、“我的朋友”、“绿地漫步”、“你说我说”;补充教材《新概念英
语》、《剑桥英语》、《疯狂英语》等;有每日一句、精品文摘、实用英语、英语笑话、考试指南、语法讲座、词语趣谈、翻译提示、经验交流、听力室等;报纸有《上海中学生英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

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再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常采用“省略法”,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接下来就开始新课。

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效果却一样,甚至更好。

四、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现行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内容略显枯燥乏味。

此时,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

例如,教学课文 Weather report 时,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没有真实感受。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时,把各城市的大气。

情况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在第二天的英语课上当一次大气预报员,播报中国各大城市的大气情况,不仅能活化教学内容,同时也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和学习。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校的教学质量。

如何整合教材?
教材整合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量很大的艰巨任务,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索养。

同时,学校要给予重视和支持,保证教材整合有序、规范、科学地开展。

一般地讲,教材整合要遵循四项原则。

整合的方法可以多样,但形式主要有三种。

1.整合的原则(1)以课标为纲《英语课程标准》对教什么、
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等有明确的要求。

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有人把课标的精髓归纳为:“一个途径,两个评价,两个过程,四个任务,五个方面和九个等级。

“一个途径即任务型教学途径;两个评价即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两个过程即英语教学过程既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四个任务为培养学习兴趣、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跨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九个级别是新课标对于以上五个方面分别提出的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总目标划分为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均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求.这些是教师在整合教材时应该牢记的内容。

(2)以教材为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虽然它不是唯一的资源,但也应该是主要的资源。

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要依据教材的主干思路和体系进行,不能随意切割和破坏这些体系,否则,就可能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

(3)以教师为主在教材整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要勤学习,多实践,多交流,发挥团队作用,并争取得到专家的指导。

教材整合是教师将共性的东西个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融人了教师个人的气质、知识涵养和能力特长。

通过教师加工的教材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才会赢得学生的心。

(4)以学生为本教的归宿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学。

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及时掌握和
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情感状态、学习策略和兴趣差异等;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以学生为本。

教师有时候也可邀请学生参与教材整合,因为有些同学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可能超过老师。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2.整合的形式(1)按照模块进行整合(2)按照单元进行整合(3)按课时进行整合 3.整合的方法教材整合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但要切合教学实际,而且要有效。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删减例如在一单元中前后共有3篇听力练习;这些练习普遍难度较大,要全部完成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就可以适当删减部分听力篇目。

(2)补充在教材中如果有的文章选材不够精练,不易上口,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短小精炼的文章。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题材与体裁多样、适合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短文。

(3)调整教材的阅读和听力材料训练题太难或形式单一,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时。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练习,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的单元板块进行调整,不必按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教学。

(4)替代教材的选材跟单元的主题一致时,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但有些材料篇幅太长、生词太多、练习设计得太难(动手写的内容太多),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受到打击,所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寻找能替代的听力材料。

(5)组合教材中的Speaking、Groupwork和Writing板块有时候围绕同一主题或话题,教师可以将三者进行组合,可以先从说开始,再到写,遵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6)借用这里的借用指的是将原来教材的设计意图改为它用。

比如,教材课后的翻译练习普遍太长、太难,学生虽然努力去做,但经常错误百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个练习挪作他用,如作为听写训练,这样就适当降低了练习的难度。

如何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分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综合以往的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其中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要素来源,以及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领域,与教学活动相联系,被广大师生利用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
资源,但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促进课程实施的教育资源,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

”高中历史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相对以前可以更加丰富和灵活。

根据课标大胆地对历史资源进行整合,
教材资源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资源,但并不表示要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很多时候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这正是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处理:
1.课程资源的利用、重组等二度开发
(1)是利用。

教材的内容要尽量来源于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能利用的就利用。

教材的结构特点,体现教学思路,对教师的教学某种程度上起着一种导向作用,教师应取其长,避其短。

在对教材资源进行分析时,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考虑教材所提供的实施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是重组。

教材内容是编写者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

但在教学设计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重组。

增,即补充教学所需要的材料。

教材中呈现的资源,有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要求教师作适当补充。

选修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就很典型,该选修课所提供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并不多,甚至只能说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冰山一角,在教学中我们就有必要以课标的内容为“点”为“线”,不断查找,学习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知识,不断扩充我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面。

减,即删减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教材中的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其适应性的,这种适应性指的是地域的适应性及学生原有水平的差异性。

这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设计学习方式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作适当删减,删减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降低教材的难度等。

例如,历史课标必修(Ⅰ)的第7条内容为“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其中列举了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就不一定需要对这四个国家的情况逐一作详尽的分析,只需要分析其中一个国家的情况就可以了。

其他几个国家可以通过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或师生共同探究等活动来学习。

换,即换取更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

当教材资源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与学生的距离较远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使其更具有效性。

例如,必修(Ⅱ)第八元第3课“”,
教材中以雀巢公司的产品为例,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学生可能很少有使用过雀巢产品,教师可以代之以学生熟知的可口可乐、Adidas和Nike等名牌运动产品为例,学生可能会更有感受。

2.与社会、自然等现实资源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对接,让最新的科技、经济成果及时地融入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熟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凭借。

当然这些资源必须适应教材资源的需要,使教材资源与社会、自然等资源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资源库不断涌现。

这些资源库有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它们为历史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帮助,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阅读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可进行链接,将网络资源直接应用于课堂。

3.教科书不同教学模块间的整合
整体思考模块教学内容,重新建构整合历史教学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出现。

《高中历史课标》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和《历史Ш》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
历史内容。

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种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的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在知识处理上,较为灵活,知识的选择性较为明显。

但这种体系有较多的跳跃、缺失和重复,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掌握知识有较大的困难。

所以在不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重新整合建构历史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例如,通过对历史必修(I)中的第一、三、四、八单元中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内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简史。

此外,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对这些分属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进行统一的考虑。

通过对必修(I)中的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与必修(II)中的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跨模块整合。

重新建构和整合教学体系既可以避免重复的操作,节省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可将相互联系的历史问题集中处理,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基本特点。

4.挖掘教师、学生等“活”资源
“随着课改的不断进步,时代赋予了教师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课程教材教学资源。

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都是学生学习时不可多得的财富,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阅历。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基点。

由于学生学习渠道宽泛,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的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因此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不能无视资源存在,造成资源的单调、缺乏,也不能出现资源的“拥挤”、“泛滥”,而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善于取舍,实现资源之间的最佳整合。

根据上面所提出的处理视角,历史教材资源的激活手段有:1.教材资源情境化。

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呈现历史教材资源,使得教材资源在适宜的情境里得以再现、激活。

2.教材资源生活化。

教材资源是个凭借,教学过程中应使教材资源生活化,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将静态资源动态化。

教材资源是静态的,当它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是处于一种储备状态,需要进行动态化处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中一个“活动性因子”。

下面通过几个高中历史教科书处理的课例进行分析1.巧妙叙述,以浅化深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决定了教师讲解的重要性。

合理、巧妙的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内容,建立经验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完成对认知误区的清理,寻找到认知的依据和范例。

把较艰深的理论问题转换为故事形式来讲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下面我们以岳麓版高中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