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脑梗塞【医学养生常识】
2024版年度医学脑梗塞

心理干预可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促进康复效果提升。
2024/2/2
22
05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2024/2/2
23
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策略部署
确定高危人群
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患者,以及有脑梗塞家族
史的人群。
制定干预策略
针对不同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 的干预策略,如药物控制、生活
对于严重言语障碍患者, 可教授代偿性交流方法, 如手势、写字板等,提高 患者交流能力。
21
心理干预在康复训练中重要性
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脑梗塞后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 面情绪,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增强信心。
提高康复积极性
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 家庭和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前景展望
随着对脑梗塞病理生理机制的深 入研究,神经保护剂有望发挥更
大的治疗作用。
16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策略
评估患者病情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前需全面评估患 者病情,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伴 发疾病等。
制定初始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初始治疗方案, 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 等。
2024/2/2
14
溶栓后需密切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
化及出血并发症。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指南
01
02
03
04
药物种类
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
等。
2024/2/2
使用时机
急性期后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 聚集药物,一般需持续使用数
月。
注意事项
轻微脑梗塞症状【医学养生常识】

轻微脑梗塞症状文章导读轻微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表现类型,当然这种轻微脑梗塞也是脑梗塞中最不严重的,但是轻微脑梗塞的症状还是有很多的,这也是方便人们和医生的准确判断而已。
脑梗塞是我们人体的一种脑部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现实中的很多人对于脑梗塞这种疾病每次基本上都会表现得“谈虎色变”的。
轻微脑梗塞要比一般的脑梗塞的病情要轻很多,这也就决定了轻微脑梗塞的治疗也要比一般的脑梗塞快很多,所以轻微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是会比较快地治好的,当然这也是所有人所乐于看见的,那么,下面就先来介绍一下有关轻微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轻微脑梗塞症状如下:(1)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常有栓子来源的疾病的征象,如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等。
(2)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3)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4)除脑部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粘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脑梗死科普知识——时间就是大脑

脑梗死科普知识——时间就是大脑在临床上,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类型,这是因为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故加强对于脑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突发脑梗死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便针对脑梗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科普,现报道如下。
1.脑梗死的基础知识1.1 什么是脑梗死在临床上,脑梗死又被称为脑梗塞、脑梗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缺氧或缺血所致的人体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1.2 脑梗死的流行情况在临床上,脑梗死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各类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据统计,在所有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脑梗死患者的占比约为70.00%,且该疾病在我国的临床发病率约为110/10万人,且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是一种无明显性别趋势的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类型,随着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发展加重,脑梗死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和生命。
1.3 脑梗死的分类在临床上,对于脑梗死的分类方法繁多,比较常用的是从患者的病因及梗死部位进行分类。
1.3.1 病因从患者病因角度来看,脑梗死可分为小动脉闭塞性、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源性栓塞型等类型。
1.3.2 病理特征从患者梗死部位角度来看,脑梗死可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和全前循环梗死等类型。
1.4 脑梗死的病因1.4.1 脑梗死的基本病因在临床上,小动脉闭塞、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基本病因。
1.4.1.1 小动脉闭塞因脑梗死患者年龄普遍较高,常合并存在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的存在便会诱发人体出现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或动脉硬化性病变;而糖尿病则可能引发微血管病变,上述情况的发生均可能造成小动脉闭塞的出现,从而会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1.4.1.2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当人体的大脑动脉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或载体动脉病变而发生粥样硬化时,便会导致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受阻,进而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后循环脑梗死流程

后循环梗死处理流程
一、判断是否后循环梗死
①临床表现及体征:眩晕、眼震、共济失调、复视、球麻痹、视野缺损、意识障碍、Horner
征,双侧病理征阳性、构音障碍、中枢性面瘫、舌瘫、交叉瘫、颈抵抗等;
②头颅CT排除脑出血
③明确,常规治疗,必要时加用抗凝,24小时复查头颅CT。
二、判断是否大面积小脑梗死
①临床表现及体征:头痛、呕吐、意识不清、颈抵抗与克氏征分离;
②加强脱水剂,脑外科会诊。
三、判断是否基底动脉尖
①症状体征:四肢瘫、两侧巴氏征阳性、波动性意识障碍,意识障碍与偏瘫不对称
②加强家属谈话告知,死亡风险,是否转ICU、进一步上级医院治疗方案。
中医养生秘诀缓解脑梗塞后遗症

中医养生秘诀缓解脑梗塞后遗症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经历了脑梗塞发作后,常常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可以缓解脑梗塞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秘诀,帮助脑梗塞患者缓解后遗症。
一、食疗调理1. 汤煲食物:脑梗塞后,身体需要补充营养,而中医推崇的以汤煲食物为主要方式,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药食同源材料,如鸡汤、骨汤等。
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容易被消化吸收,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2. 合理搭配食材:中医讲究水火相济、酸甘相适的理念,因此脑梗塞患者在饮食时应搭配好不同的食材,如醋与糖的搭配,鸡肉与枸杞的搭配等。
合理搭配可以充分发挥食材的营养价值,促进身体康复。
二、中药调理1. 丹参:丹参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脑梗塞后,适量的丹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管供应,减轻后遗症症状。
2.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材,具有补肾安神、益智开窍的效果。
脑梗塞后,五味子可以起到保护大脑神经细胞,恢复记忆力的作用。
三、中医按摩1. 脑部按摩:通过脑部按摩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氧供血,缓解脑梗塞后遗症。
可以用双手轻轻按摩头部,从前额开始,逐渐移向后脑勺,每次持续5-10分钟。
2. 肢体按摩:脑梗塞后,肢体常常出现无力的症状,通过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力量。
可以用手掌慢慢揉捏肢体,轻柔而有力,每次持续10-15分钟。
四、养生调摄1. 睡眠调节:脑梗塞后,合理的睡眠对身体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提倡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避免睡眠过深或过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 情绪平衡:脑梗塞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问题。
中医认为,消极的情绪对身体康复不利,建议脑梗塞患者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通过适当的休闲娱乐、与亲近的人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后遗症。
中医养生秘诀是缓解脑梗塞后遗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后循环脑梗塞

后循环脑梗塞关于《后循环脑梗塞》,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塞病人,一般占居脑缺血堵塞群体的四分之一上下,是一类关键的脑梗塞病症,特别是在国外群体中比较普遍。
身体人的大脑后循环系统地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产生血管硬化,又无法立即医治,对身体伤害比较显著,不良影响通常令人担忧。
那麼,怎样精确分辨这类症状呢?一、定义后循环系统脑梗死一般指椎基底动脉以及支系阻塞所造成的中、小梗塞。
后循环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额叶里侧)、中脑、内囊后腿后1/3、所有脊髓和丘脑的血液。
二、发病原因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最普遍原因是椎-底材(包含脊髓、丘脑、大脑皮质、中脑、一部分额叶和枕叶皮主动脉粥样软斑产生或动脉夹层造成主动脉阻塞,和心源性栓子掉下来造成动脉栓塞。
三、伤害与,且治疗效果通常不佳。
迟诊或错诊均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当急性症状医治或二级预防对策没能立即执行,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身亡或比较严重残废。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高过前循环系统脑卒中,尤其是伴椎- 基底动脉狭小的病人。
其复发增加三倍。
四、病症1.延髓两侧(脑部椎动脉堵塞,也称延髓背两侧综合征):眼球震颤、眩晕、同方向霍纳综合征、同侧边部觉得缺少、构音障碍、喉咙沙哑、吞咽困难、另一侧身体痛温觉缺少。
2.延髓里侧:同方向舌肌瘫痪,中后期舌肌慢慢委缩;另一侧上肢和(或)下肢轻瘫;一侧触感、本体感觉缺少。
3.脑桥: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混合型轻瘫,构音障碍,水平方向目光凝望麻木;闭锁综合征,四肢瘫,失语,观念及认知功能保存,目光竖直健身运动保存。
4.基底动脉尖:总想睡觉,错乱(丘脑梗塞);双侧视野缺损,未发觉或否定视野缺损(双侧枕叶堵塞)。
5.丘脑下后主动脉:躯体共济失调,眩晕(侵及丘脑下栏时可伴身体共济失调)。
5.大脑后动脉:另一侧同方向偏盲(枕叶堵塞);偏侧觉得缺少(丘脑梗塞);丘脑梗塞造成的偏身疼痛(中脑痛);如侵及双侧,可能伴视物形变,视觉效果失认。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得定位诊断一、前循环脑梗塞1ﻫ、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与体征。
ﻫ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 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得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ﻫ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与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得偏瘫,(2)、对侧得同向偏盲,(3)、新得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ﻫ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ﻫ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得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与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ﻫ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得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与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ﻫ3、大脑前动脉ﻫ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得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得侧支循环得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得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ﻫ、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得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椎基底动脉体征得共同特点就是下列之一(1) 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与/或感觉功能缺失;ﻫ(2) 双侧运动与/或感觉得功能缺失。
后循环缺血是什么意思

后循环缺血是什么意思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原因有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穿支小动脉病变。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栓塞。
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穿支小动脉病变。
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主要进行生活管控,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饮酒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
进行适当有氧锻炼、控制体重等有利于缓解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症状。
2、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降压治疗、降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氢氯噻嗪、阿西莫司等。
具体药物的使用或服用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手术治疗。
常见方式有血管内干涉和外科手术干预。
如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形成术、内膜剥脱术。
后循环脑梗塞

后循环脑梗塞后循环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一般占居缺血性梗塞人群的四分之一左右,是一类主要的脑梗塞疾病,尤其在国外人群中较为常见。
人体大脑后循环区域的功能相当重要,一旦发生血管堵塞,又未能及时治疗,对人体危害较为明显,后果往往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这种病症呢?★一、概念后循环脑梗死通常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引起的中、小梗死。
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后 2/5 (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 1/3 、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二、病因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原因是椎 - 基底(包括脑干、小脑、中脑、丘脑、部分颞叶和枕叶皮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动脉夹层引起动脉闭塞,和心源性栓子脱落引起动脉栓塞。
★三、危害与,且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迟诊或误诊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当急性期治疗或二级预防措施没能及时实施,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死亡或严重残疾。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高于前循环脑卒中,尤其是伴椎 - 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
其复发率增加三倍。
★四、症状★1. 延髓外侧(颅内椎动脉梗塞 ,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眼球震颤、眩晕、同侧霍纳综合征、同侧面部感觉缺失、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
★2. 延髓内侧:同侧舌肌瘫痪,后期舌肌逐渐萎缩;对侧上肢和(或)下肢轻瘫;单侧触觉、本体感觉缺失。
★3 .脑桥: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混合性轻瘫,构音障碍,水平方向眼球凝视麻痹;闭锁综合征,四肢瘫,失语,意识及认知功能保留,眼球垂直运动保留。
★4. 基底动脉尖:嗜睡,混乱(丘脑梗塞);双侧视野缺损,未察觉或否认视野缺损(双侧枕叶梗塞)。
5. 小脑下后动脉:躯干共济失调,眩晕(累及小脑下脚时可伴肢体共济失调)。
★5. 大脑后动脉:对侧同向偏盲(枕叶梗塞);偏侧感觉缺失(丘脑梗塞);丘脑梗塞引起的偏身疼痛(丘脑痛);如累及双侧,可能伴视物变形,视觉失认。
★五、诊断★1. 与其他类型的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相对较难诊断★2.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主要基于大脑局灶功能受损引起的临床体征的快速发展,并排除其他非血管源性病因。
后循环缺血中医诊断名称

后循环缺血中医诊断名称
摘要:
1.后循环缺血的概念与原因
2.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3.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诊断名称与治疗方法
正文:
后循环缺血是指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它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等重要部位。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
诊断后循环缺血需要仔细了解病史,检查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并对脑神经和共济运动进行全面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对于急性病变,弥散加权(DWI)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则容易漏诊。
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诊断名称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脑络痹”等。
中医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拔罐等。
中药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原则,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红花、川芎等。
针灸治疗则选取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如百会、太阳、风池等穴位。
拔罐疗法通过对局部部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总之,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方法。
在预防方面,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消除病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等)。
2024脑梗死知识要点(全文)

2024脑梗死知识要点(全文)一、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常见的成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会促使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
随着斑块的不断增大,可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一旦斑块破裂,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
常见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都增加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小动脉闭塞也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会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
长期作用下,小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病变,管腔逐渐闭塞,使深部脑组织细胞缺血、坏死,最终形成脑梗死。
例如,长期患有高血压且控制不佳的患者,其脑部小动脉更容易发生这种病变。
心源性栓塞同样不容忽视。
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脏内形成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等栓子。
当这些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时,会阻塞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梗死。
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的概率相对较高。
总之,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和心源性栓塞等因素,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脑血管阻塞或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梗死,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二、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一)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常出现偏瘫、共济失调、失语等症状。
部分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昏迷等,严重时可形成脑师,导致死亡。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多数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有时伴有癫病发作,同时可能有心慌等心脏疾病表现。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主要症状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等。
脑分水岭梗死:症状包括中枢性偏瘫、精神障碍、偏盲、轻偏瘫等。
(二)症状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和范围的关系如果梗死发生在脑干,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出现昏迷、呼吸问题等,甚至危及生命。
脑梗塞病人的健康宣教

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临床常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
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血栓逐步形成,管腔进行性狭窄,脑组织逐渐坏死,所以患者的症状可以逐渐加重到3~5天后才达到高峰。
脑栓塞是血管、心脏内的栓子突然脱落,阻塞了远端的血管,引起急性的缺血发生,因此病人的其病很急,当时病情即到高峰。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灶坏死,通常在1~2cm以内,可以没有急性起病的过程,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1、病因引起脑梗塞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血管的管腔狭窄闭塞)及各种原因的动脉炎。
脑梗塞多发于50岁以后的老年人,以脑动脉硬化为多,多数病人在睡眠、安静等血液流速缓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下发生。
发病前可有头昏、肢体麻木、短暂的失语等症状,但在数十分钟、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可恢复,数天、数周或数月后可反复出现。
2.避免和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因素(1)控制高血压,减慢动脉硬化的发展,按要求服药,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吸烟的患者应戒烟,因为吸烟使血小板聚集增高,促进血栓形成。
(3)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正常水平,血糖升高可加速动脉硬化,促进脑梗死发生。
3.脑梗死的用药目的(1)静脉内溶栓治疗: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于发病6小时内溶栓。
药物有尿激酶、巴曲酶、组织纤溶酶元激活物。
(2)扩张血管,改善脑组织供血,降低血粘度,常规扩血管药物输液(3)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控制脑疝的形成,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
(4) 抗聚治疗,常用的有口服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降低血小板粘附率。
(5) 降纤治疗,常用的有纤溶酶,蚓激酶胶囊等。
(6)抗凝治疗,常用口服华法令等药物(7)脑细胞保护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脑保护药物,但是降低体温,避免感染,可以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不同方法治疗后循环脑梗死120例

于基 底 动脉病 变 7 0例 。入 选 标 准 : 符 合 脑梗 死 的诊 断标 准 ( 参照 神 经病 学 会相 关 脑 梗 塞 诊 断 标 准 ) ; 具 有 后循 环 缺血 的症状 及 体征 ; 影 像 学检 查 确 定 为后 循环 缺血 性病 变 ; 发 病时 间为 l 2 ~7 2 h ; 各 脏 器 功 能 无 异
三 种治 疗方 法临 床疗 效 , 现报 告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2 0 0 0 U, 然 后在 7 2 h内 持 续 静 脉 泵 入 8 0 0 1 0 0 0 U/ h,
并 且观 察病情 变化 。 2 . 2 静脉 溶栓 组 : 本 研 究 要 求 治 疗 时 必 须 在 2 mi n内将 药 物 1 0 的 r t — P A( 重组 组织 型 纤溶 酶 原激
常, 符 合 溶栓要 求 。排 除标 准 : 非 脑血 管 病 事 件 ; 无 症 状及 体征 的静 止性 脑梗 死 ; 颅脑 出血 性疾 病及 外 伤 ; 不 配合 者 。
管有 联合 治疗 的适 应 证 , 则 采 取微 导 管 引导 下灌 注尿 激酶 , 药 物剂 量 的选 择则 根据 血管 病变情 况 进行确 定 ,
果: 静脉 溶栓 组 的 治疗效 果 最 差 , 抗 凝 治 疗 组 次之 , 联 合 治疗 组 的 治 疗 效 果 最好 , 各 组 间有 显 著 差
异 。结 论 : 后循 环 脑梗 死 的患 者 可 以根 据 自身情 况 , 采 取 不 同的 治 疗方 法 , 可 以将 溶栓 时间 窗适 当
延长。
主 题 词 脑 梗 塞 / 治 疗 动 静 脉 溶 栓 抗 凝 药
【 中图分 类号 】 R7 4 1 【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0 — 7 3 7 7 ( 2 0 1 3 ) 1 1 - 1 5 2 9 — 0 2
后循环缺血的健康指导

后轮回缺血的健康指点
后轮回又称椎基底动脉体系,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构成,重要供应脑干.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
一.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
炒油炸食物.多吃鱼类.海带.蔬
菜生果和高纤维素食物,多饮
水.
二.要戒烟戒酒戒刺激性食物
三.防止情感冲动,保持心境高
兴,保持室内空气清爽,防止着凉.
四.老年人晨间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迟缓起床,以防竖立性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回头不宜过猛,洗澡时光不宜过长,外出时要要防摔倒,留意保暖,防止伤风.
五.卧床病人做好生涯护理,保持床单位及皮肤干净湿润,防止压疮形成.
六.症状稍微时应平卧歇息,按时服药.症状轻微时就近病院治疗或拨打120急救.
管住嘴.迈开腿.情感稳固多喝水.。
【大脑疾病常识】脑梗塞5

多发性脑梗塞的预防护理一、饮食营养问题: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
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卧床休息: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
有躁动不安者特别注意环境安静,适当避光,减少刺激,并加床栏以防坠床碰伤。
三、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均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快、血压低、频繁呃逆、有咖啡样胃液从口角流出,或者从鼻脑梗塞饲管内抽取咖啡样胃液,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褥疮防治:由于昏迷,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弹性差、抵抗力差,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弱,易发生压迫损伤或褥疮。
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翻身1次/2h,同时给受压部位做环形按摩,以减轻体重对局部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给患者擦浴2次/d,随时清洗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褥疮发生。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且因舌肌松弛易引起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咽部及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积聚在喉头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并易被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如果有舌根后坠现象,就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
脑梗塞后头痛的处理头痛脑血栓形成的一个伴随症状,且往往随着整个脑血栓的好转而缓解或消失,所以针对脑血栓的治疗,也就是解除了产生头痛的病因。
脑血栓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l)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
后循环缺血梗死致眩晕11例临床分析

后循环缺血梗死致眩晕11例临床分析概述眩晕是指在头部运动或位置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不适感觉和错乱的情况。
后循环缺血梗死是指因为后循环供血不足导致的脑梗死。
在患者中,背侧动脉、后下矢状窦和后小脑髓核都是后循环供应的主要动脉。
由于这些大脑动脉供应不足,可以导致眩晕等症状的出现。
本文对11例后循环缺血梗死患者出现的眩晕症状进行了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病例分析病例1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如其来的眩晕、呕吐和头痛于医院就诊。
经过神经学检查和颅脑CT检查后,确定他患有右侧小脑上下死亡,后下矢状窦和背侧动脉血栓形成。
经过3周的住院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
一位59岁的女性患者因面部/头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以及眩晕和耳鸣于医院就诊。
头部运动和位置变化都会引起她的不适感和眩晕。
通过MRI检查发现她患有小脑梗死,背侧动脉和后下矢状窦缺血。
她接受了为期2周的住院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因头晕、呕吐、失去平衡、眼球震颤和面部痉挛而就诊。
MRI检查显示他患有右小脑梗死,背侧动脉和后下矢状窦缺血。
在为期5周的住院期间,他接受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症状得到了稳定控制。
讨论11例后循环缺血梗死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1:1。
大多数患者年龄在50-60岁之间。
眩晕、头痛、呕吐和失去平衡是最常见的症状。
MRI检查显示他们都患有小脑梗死和背侧动脉和后下矢状窦缺血。
病情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疗法都可以用来缓解症状。
其中,血小板抑制剂、抗凝剂和脑保护剂是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结论后循环缺血梗死可能会导致眩晕、呕吐、头痛和失去平衡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影响。
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方法。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若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以便尽早控制病情。
脑梗塞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推荐食疗偏方【医学养生常识】

脑梗塞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推荐食疗偏方文章导读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血管堵塞造成的。
脑梗塞的常见症状是脑缺氧、呼吸困难、晕厥等等。
脑梗塞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中医治疗脑梗塞可以通过一些食疗偏方。
一: 三味粟米粥 1: 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 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
每日1次,空腹服。
适用于脑梗塞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二: 羊脂葱白粥 1: 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
每日1次,连服10日。
用于预防偏瘫。
三: 羊肚山药汤 1: 取羊肚1具,去筋膜后洗净切片,加水煮烂后下入鲜山药200克,煮至汤汁浓稠,代粥服。
适用于脑梗塞后体质虚弱者。
四: 天麻焖鸡块 1: 母鸡 1只(约重1500克),天麻15克,水发冬菇 50克,鸡汤 500毫升,调料适量。
将天麻洗净,切薄片,放碗内,上屉蒸10分钟取出;鸡去骨,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用油氽一下,捞出备用。
将葱、姜用油煸出香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文火焖40分钟;入天麻片,5分钟后淀粉勾芡,淋上鸡油即可。
佐餐食。
平肝熄风,养血安神。
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着之肢体麻木、酸痛,脑梗塞瘫痪等症。
五: 豆淋酒 1: 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
趁热服。
服后温覆取微汗。
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六: 蚯蚓散1: 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
日服2次,每服2粒。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七: 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一旦发病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
重视饮食疗法是中医康复的传统。
食疗验方的优点就是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循环脑梗塞
文章导读
后循环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一般占居缺血性梗塞人群的四分之一左右,是一类主要的脑梗塞疾病,尤其在国外人群中较为常见。
人体大脑后循环区域的功能相当重要,一旦发生血管堵塞,又未能及时治疗,对人体危害较为明显,后果往往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这种病症呢?
一、概念
后循环脑梗死通常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引起的中、小梗死。
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二、病因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原因是椎-基底(包括脑干、小脑、中脑、丘脑、部分颞叶和枕叶皮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或动脉夹层引起动脉闭塞,和心源性栓子脱落引起动脉栓塞。
三、危害
与,且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迟诊或误诊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当急性期治疗或二级预防措施没能及时实施,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死亡或严重残疾。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高于前循环脑卒中,尤其是伴椎 - 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
其复发率增加三倍。
四、症状
1. 延髓外侧(颅内椎动脉梗塞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症):眼球震颤、眩晕、同侧霍纳综合征、同侧面部感觉缺失、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
2. 延髓内侧:同侧舌肌瘫痪,后期舌肌逐渐萎缩;对侧上肢和(或)下肢轻瘫;单侧触觉、本体感觉缺失。
3. 脑桥: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混合性轻瘫,构音障碍,水平方向眼球凝视麻痹;闭锁综合征,四肢瘫,失语,意识及认知功能保留,眼球垂直运动保留。
4. 基底动脉尖:嗜睡,混乱(丘脑梗塞);双侧视野缺损,未察觉或否认视野缺损(双侧枕叶梗塞)。
5.小脑下后动脉:躯干共济失调,眩晕(累及小脑下脚时可伴肢体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