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不确定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3)

不确定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3)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

三、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游戏箱,草稿纸,圆珠笔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就请两个同学起来玩猜拳游戏!现在老师有个疑问了,在划拳开始前,你们能猜中哪个同学能赢吗?生:(不能确定)师:在猜拳没有结果之前,我们猜拳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那像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他称为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现象)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游戏中来研究《不确定现象》师: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回答:喜欢。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

1、抛硬币游戏师:接下来我们继续玩游戏,师拿出硬币,在游戏之前,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它有两个面,我们约定有字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

师:如果老师把这枚硬币往上抛,让它自由落下,那你能预测一下硬币落下来以后会出现哪些结果?请生回答: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这两位同学回答得正确吗?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请一名学生读出活动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学生读活动要求。

师:孩子们明白活动要求了吗?现在请小组长拿出抛硬币结果记录单,组织本组组员有序进行游戏并做好记录。

现在开始。

学生进行抛硬币游戏。

师:同学们活动完成了吗?如果完成了请用坐端正的姿势示意老师。

学生坐端正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是几次正面朝上,几次反面朝上。

师:请各小组用这样的句式向老师汇报“我们这组抛硬币的结果是几次正面向上,几次反面向上。

学生汇报。

师:刚才从大家汇报的结果中,我们发现硬币落地后的结果有几种?哪两种?学生回答:两种,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活动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有的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不是确定的。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难点: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具准备:硬币、编号纸片、盒子、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教师:现在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最近几天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

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在发生前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类事件。

二、合作探索:(一)学习例1(教材例2)例1 抛硬币,猜结果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比赛场地是通过猜硬币来决定的吗?我们来玩抛硬币的游戏好吗?教师示范抛硬币,学生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验证。

3、汇报、交流: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

4、教师小结:在刚才老师和同学的实验活动中,硬币落地后哪一面向上,结果是事先无法确定的,我们把这种事件叫做不确定现象。

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板书:不确定现象结果事先不知“可能……,也可能……”5、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例2(教材例1)1、同学们,下周将举行主持人演讲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

他们是……。

为了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的演讲顺序。

猜一猜:这4人谁第1个演讲?2、学生猜测。

3、验证。

说一说。

4、教师小结:例1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事先不知道”,例2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事先也不知道”,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

常用“可能……,也可能……”这样的方式来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推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显现的所有结果,明白其不同结果显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会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显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紧密关系。

(二)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看、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领会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显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紧密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领会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显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紧密关系【教具预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要紧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情况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同意。

我校地理位置专门,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

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

因此,我依照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伙儿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只是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备课内容
不确定现象(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
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
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演讲的?
引入课题
探究新知拋硬币活动。先猜想,再看抛的结果。体会事先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同的。
(3)交流。
引导学生用“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来准确描述这一现象。
(4)总结。例1中“谁抽到第1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例2中“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这些现象都是不确定现象。
重难点预测
1.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
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硬币,装有彩球的盒子。(一个盒子中全放红球,一个盒子中全
放内球)。
“1+N”模式体现
“1”核心主题
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N”种方法或延伸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活动环节
活动流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
学生猜测
猜测:一定是XX同学吗?(不一定)那一定是XX同学吗?
(也不一定)我们能确定第1个演讲的一定是谁吗?(不能)谁来说说
为什么?(因为抽签的结果,可能是……也可能是……)
同学们,这个星期我们班将举行一次演讲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分别是熊欣月、游杰、王睿焓、张利,我们将抽签决定他们演讲的顺序。

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不确定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师:诶,这三个组每个同学都摸到了黄球,想看看幸运小组的口袋吗?来,说说你们口袋里装球的情况。他们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结合板书说)
3.小结。
师:袋子里只有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袋子里只有黄球,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事先能够确定的现象我们叫做确定现象。(板书)
诶,你俩都先说,划“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吧!
问全班其他学生:谁会赢呢?(可能,也可能)
胜者答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区域?(可能,也可能)
看来,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真多!谁还能来说一说。
3.连线。
4.填空。
5.拓展。
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生活中有的事情结果是确定的,有的是不确定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理性分析,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
2.抛硬币。
师:真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分小组来抛硬币来验证一下,每人抛一次,看看硬币落地后会哪面朝上。
3.小结。
师:硬币正面朝上的请举手,其余同学抛出的硬币都是反面朝上。看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如果再抛一次,你能确定硬币哪面朝上吗?
(指板书)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4.揭示课题。
(指板书)像这样,事情的结果不止一种,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抛硬币结果记录单
(正面朝上用“正”表示,反面朝上用“反”表示)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结果
抛硬币结果记录单
(正面朝上用“正”表示,反面朝上用“反”表示)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不确定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25页例1“抛硬币”第126页例2“摸彩球”第127页—128页第2、3题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在具体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也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意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硬币、盒子、粉笔、乒乓球、转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故事情境,初步感悟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请你猜一猜?生:是白雪公主生:青蛙王子师:孩子们,在老师没有宣布答案以前,你们能确定他到底是谁吗?生:不能师:是的,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我们事先是可以确定的,而有些事情的结果我们事先无法确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展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师: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请看大屏幕生:是阿凡提师:老师今天给孩子们讲一个阿凡提的故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帮财主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可贪心又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要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

于是他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

”“那好啊,你先把金币给我。

”阿凡提回答说,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金币倒了出来,摆弄了起来……师:这个故事的结果到底如何呢?阿凡提可能赢吗?生:可能会赢生:可能会输师:是啊,这件事情的结果现在还无法确定,希望我们的孩子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用可能性的知识帮助阿凡提得到他应有的报酬,孩子们有没有信心?二、探究新知1、不确定现象活动一:“抛硬币”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怎么样生:好。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时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对具体情境中的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进行描述;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能恰当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恰当区分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猜拳游戏师:宝贝们喜欢玩吗?那今天这节课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玩好吗?首先我们来玩一个猜拳的游戏,瞧,这是什么(粉笔)?好,现在请你们来猜一猜粉笔在老师的哪只手上?(生猜测)想不想知道粉笔究竟在哪只手上?(打开)在老师没有打开手之前,你能确定粉笔究竟在哪只手上吗?(不确定)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不确定现象。

(板书并齐读课题)二、新授1、抛硬币(不确定现象)师:我们接着玩。

请看,这是一枚(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几个面?嗯,我们规定有字的一面为硬币的正面,反之则为硬币的反面。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做一个抛硬币的活动,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活动要求?师:好了,现在就请小组长组织好,记录员记录好。

生:小组活动。

师:完成好了的小组坐端正。

谁先来汇报你们小组抛硬币的情况?生:学生汇报。

师:从刚刚抛硬币的活动中,我们知道抛一枚硬币,硬币落地后有几种情况(两种)?哪两种情况(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嗯、那现在老师也想来抛一枚硬币,你们觉得硬币落地后是……?那么看来抛一枚硬币,硬币落地之后,可能……也可能……师:不错,那究竟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在硬币没有落地之前,你能确定吗?数学上,我们把这种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叫做不确定现象。

师:好啦!刚刚的游戏好玩吗?好戏才刚刚开始。

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摸球游戏。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2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2

不确定现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96页例1、例2、例3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抽签、抛硬币、摸彩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时不确定的,并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谁能说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

预设:下雨、阴天、晴天……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引出不确定现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可能性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不确定现象(1)教学例1四个同学参加元旦文艺汇演,利用抽签的方法确定出场顺序,谁会抽到第1个呢?学生猜测师和学生交流:这是一道关于可能性的问题。

谁抽到1号,谁就第1个演讲。

但是谁抽到1号都有可能性,到底谁能抽到1号,不确定。

只有抽签之后才能确定谁第1个出场。

可能是小明抽到第1,也可能小芳抽到第1。

板书:可能……也可能……师:这个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2)教学例2师和学生交流: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转硬币游戏怎么样?转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停止转动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进行转动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停止转动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停止转动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1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1

不确定现象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96页例1、例2,第97-98页课堂活动1、2题,练习二十三第1、3题。

课时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1.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确定现象。

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确定现象(教学例1抽签)(1)同学们听说过抽签这种规则吗?抽签是什么意思?你在哪里看见过?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结果(民间习俗、抓阄等)(2)下周的演讲比赛的演讲顺序我们就准备用“抽签”这种方式来决定,谁会是第一个呢?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说一说为什么,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3)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4)生活中像这样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的事件还有哪些?预设:转盘、摸球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入例22.研究不确定现象(教学例2抛硬币)(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要求学生用“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硬币的情况(4)抛硬币事件和刚才的抽签有什么共同点?(不能事先确定事件的结果)(5)小结:谁抽到第一个演讲不能事先确定,硬币落地后哪一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

小学数学《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的内容《不确定现象》。

教学目标: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和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4、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5、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在有趣的游戏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两个纸盒(内装黄白各4个小球的一个、内装8个白球的一个)、每个小组的统计表及全班汇总统计表等。

学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盒(内装一个白球,其余为黄球)、每人准备水彩笔一盒。

教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这个星期我们班要举行一次故事比赛,一共有4名同学参加,分别是……我们将抽签决定它们讲故事的顺序,谁能猜一猜这4位同学谁是第1个讲故事的?(学生猜测)2、猜测,一定是xx同学吗?那一定是xx同学吗?我们能确定第1个讲故事的一定是谁吗?谁来说说为什么?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人们常用一、自主探索,介绍分组情况,在学习小组中初步接触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共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

这边分别是一、二、三组,这边是四、五、六组。

同时,今天参与我们学习的有智慧花,只要是每个小组的同学课堂发言积极,活动纪律好,表现出色都可以为你们小组赢得一朵智慧花,老师想先请大家猜一猜,你认为哪个学习小组最后获得的智慧花最多。

(生猜),其实在还没有得出结果之前,我们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个小组获得的智慧花最多,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的!游戏一:抛硬币(例1)1、示范游戏(出示一枚硬币)请大家看,这里有一枚硬币,我们一般把写有数字的一面定为正面(板书:正面),把有花的一面定为反面(板书:反面)。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球、摆小球、抛硬币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并能够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教具:乒乓球、盒子、硬币、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玩一玩,好不好?师:出示四个同学的画面,老师想从这四个同学中选一个当我的小助手,但是一直都没有选出来,今天老师想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你猜,老师会抽到谁呢?师:老师很欣赏你的一个词语:可能。

也可能。

并板书。

师:现在,老师开始抽签,看谁猜中了。

孩子们,老师在没有抽之前,你能确定我能抽到谁吗?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问题《不确定现象》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1、抛硬币活动师:像这样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想亲自玩一玩吗?师出示硬币。

师:这是什么?假如老师把硬币抛出,会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想亲自验证一下吗?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抛硬币活动。

(1)认识硬币正、反面。

(2)读活动要求。

(3)分组抛硬币活动。

(4)指名小组汇报。

师小结:老师抽签前不能事先确定会抽到谁,硬币落地之前不能确定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也不能事先确定,像这种现象数学上叫做“不确定现象”,(板书)通常用“可能。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优秀教案

不确定现象张凤英教学目标:1、能判断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4种花色扑克牌,黄色和白色兵乓球各5个,1个盒子。

一、谈话引入喜欢做游戏的举手,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游戏,高兴吗?做游戏之前提3个要求:1、遵守课堂纪律。

2、遵守游戏规则。

3、从游戏中学到知识。

能做到吗?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不确定现象。

1、游戏1:划拳会玩这个游戏的举手?(请2个学生上台)猜:谁可能会赢?(生猜)师:结果不止一种,事先不能确定结果,这种现象属于不确定现象(揭题板书),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描述。

请生描述刚才的游戏。

2、游戏2:抽扑克牌生猜、玩、描述、属于什么现象?3、游戏3;击鼓传花生猜、玩、描述、属于什么现象?4、小结:这三个游戏有什么共同点?5、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不确定现象?(二)、研究确定现象。

1、游戏4:摸球师:盒子里放入5个白色乒乓球,摸出一个,会摸到什么颜色?生猜、摸。

小结:事情只有一种结果,事先能确定的现象属于确定现象,一般用一定、不可能描述。

请生描述刚才游戏结果。

2、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于确定想象?3、比较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有什么不同?三、练习。

(屏显)1、连线。

2、填可能、不可能、一定3、判断四、拓展。

1、游戏5:摸球,我说你做2、学以致用:根据要求设计转盘。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不确定现象不确定: 可能……也可能……确定: 一定不可能。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

第1课时不确定现象【教学目标】1.能判断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一元硬币8个,黑白棋子总共80颗,不透明的袋子8个。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这9个同学正在运动会上参加100 米的比赛,请同学们猜一猜谁会跑到第1名呢?有可能是第一跑到的,也有可能是第二跑到的............... 它们都有可能跑到第一名。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的一种现象一一不确定现象。

(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二、互动新授1.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教师:我们在不能确定谁抽到第1个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描述呢?(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生1:可能是小红抽到第1个,也可能是小兰抽到第1个,还有可能是小明和小晶抽到第一个。

生2:他们四个都有可能抽到第一个。

老师:根据孩子们说的总结:①号签可能被4个演讲者的任何一个抽到,这种事先不能知道的偶然出现的结果,我们把它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教师板书)教师:孩子们,你们玩过硬币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看看硬币有怎样新的玩法。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教师:介绍硬币的正反面和玩硬币游戏的一些注意事项(硬币不能抛的太高,每个同学只能抛两次,小组长记录每个同学抛硬币的正反面的次数。

)学生活动:活动要求:(1).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向上的一面有几种情况,如果抛12次正面向上的估计有多少次?(2).小组同学合作抛硬币,将每次硬币落地的情况记录下来。

(3).分别统计出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总次数。

教师:猜测硬币落到地上出现的结果。

生: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背面朝上。

生:实验验证每一小组抛12次硬币,各小组组长记录小组实验结果。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执教:文化路小学朱众华学习目标:1、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2、会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3、能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重难点:1、会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2、能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具准备:一元硬币、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一猜小冬、小明、小芳、小梅这4个同学将在六一庆祝会上参加演讲比赛,在演讲前需要抽签来决定演讲的顺序,请同学们猜一猜谁会抽到第1个呢?(抽生回答)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人们常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我们也称之为事情发展的可能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情发展的可能性:不确定现象(板书课题)。

二、研究不确定现象(一)抛硬币(出示PPT)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怎么样?1、介绍硬币的正反面师:这是一枚一元的硬币,我们把印有“1元”和牡丹花图案的一面作为正面,把有国徽的一面作为反面。

2、介绍抛硬币的方法师:抛硬币的时候该怎么抛呢?抛之前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哪一面朝上?抛的时候双手捧住硬币摇一摇再抛,等硬币落地后看是正面还是反面,看看你猜的是否正确呢?(师边讲边示范抛硬币的过程)师:是不是每次都是X面朝上呢?同学们想亲自验证一下吗?生:想!师:接下来是小组合作验证的时间。

(出示PPT)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大家打开你们小组里的信封,开始抛硬币的游戏并完成记录单。

3、小组合作抛硬币,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抽两个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师:我们发现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那结果有几种?生:两种师:我们能在抛硬币前就能确定出哪面朝上吗?生:不能5、小结:(出示PPT)像这样事件的结果不止一种(板书: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又不能确定的现象属于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不确定现象凤山小学熊玲玲教材分析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青蛙跳水、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知生活中的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难点则是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关键则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本单元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难点: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 坐端,在熊老师眼中,我们八班的孩子一直都是表现最好的,我们学校其他老师也想看一看我们八班孩子的表现到底有多好,所以,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能不能做到(能),有没有信心(有),好,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二:抛硬币师:看,老师手中是什么?生:硬币师:对,这是一枚硬币,我们知道,硬币有两面,我们把有数字的这一面叫做正面,另一面叫做反面(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把硬币往空中一抛,请问,孩子们,硬币那一面朝上生:正面生:反面师:有猜正面的,也有猜反面的,那一定是正面朝上,或者一定是反面朝上吗?生:一定(不一定)师:口说无凭,我们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要从实践中得真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来验证同学们一下的猜想,好吗?(好)请看大屏幕抛硬币活动规则(课件出示活动规则),明白了吗?(明白了)好,开始。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不确定现象》教案《不确定现象》教案(通用2篇)《不确定现象》教案篇1统计和不确定现象教学目的: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表格3、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4、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能确定的,能判断不确定现象在他人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或得成功体验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学生汇报2、出示各种活动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小组统计并汇报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二、尝试研究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小组讨论汇报完成书上统计表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3、学生思考后交流三、自主活动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学生数脉搏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8、交流四、应用交流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3、学生分组统计课后记: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4-116例1-例2 ,117页课堂活动教学目的:1、学习单式条形统计图2、学会收集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同学们,六一节快乐吗?请看小动物的表演看了以后,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二、合作探究1、收集到的信息怎样处理?学生完成统计表2、表中的数据还可以用统计图表示,这是条形统计图3、学生观察交流4、教师:在统计图中标有数字和单位的是纵轴,表示数量统计,另一条叫横轴,表示统计项目5、图表对比,发现特点6、探究例2你们喜欢踢球吗》看统计图,说一说学生交流三、应用拓展1、教材117页1题2、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学生交流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课后记: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6页例3.118页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1、学习条形统计图2、学会收集信息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同学门家每天有多少垃圾?你统计过吗?二、新课小林把自己家的垃圾坐了一个统计看书并完成统计图看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自己思考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三、练习小朋友,你们喜欢那些动物?你最喜欢什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统计,好吗?收集信息,完成统计表和图你可以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课后记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23-124页1-4题教学目的:会完成统计图和表教学过程:一、练习十六1题统计学校1-3年纪学生人数学生调查汇报并完成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二、练习十六2题统计完成家务情况学生自己汇报做家务情况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三、练习十六3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记第5课时教学没内容;119页教学目的:初步体验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1、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学生猜测并回答为什么对同一见事情会有不同的结论呢?小结: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不能确定,在数学上叫不确定现象2、你在生活中有这类不确定现象吗?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二、实践活动1、出示硬币将硬币抛向空中,回有几种现象?学生活动小组合作2、小结交流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多中,而且有大小三、问题延伸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学生思考后交流《不确定现象》教案篇2河南省陕县的四实验学校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

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

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教案教案题目:不确定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能够区分随机现象与确定现象;(3)掌握不同类型的不确定现象及其特点;(4)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学会利用概率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观察、实验和归纳等科学方法,发现不确定现象;(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不同类型的不确定现象及其特点;(3)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不确定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分;(2)概率计算的方法与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不确定现象的概念;(2)随机现象和确定现象的区分;(3)不同类型的不确定现象及其特点;(4)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举例引发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思考,如掷骰子、抽扑克牌等;(2)概念讲解:讲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随机现象与确定现象的区分;(3)分类探究:将不确定现象分为一次性试验、多次性试验和几何概型试验三类,并让学生分别列举例子;(4)概率计算:教授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等可能概型的概率计算、排列组合和树状图的应用;(5)练习与展示:设计一系列概率计算的问题供学生练习,并进行小组展示。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观察、计算练习、小组展示等。

2. 教学资源:课件、实验器材、抽纸牌、扑克牌、骰子等。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准确程度;(2)评估学生在概率计算和问题解决中的能力;(3)定期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布置(1)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运用概率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3)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概率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河南省陕县的四实验学校傅延玉【教学内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目标: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盒子、棋子、转盘、小黑板等。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
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

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

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二、例1的教学。

1、活动一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生:黑色。

(师摸)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师: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吗?为什么?生:不可能。

因为盒子里没有白棋子。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棋子吗?为什么?生:不可能。

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棋子。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黑棋子换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数量同样多。

老师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许是白棋子,也许是黑棋子。

(师
继续多次摸棋子)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生:因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棋子出现了两种可能。

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 设计思路:通过“生猜师摸”的摸棋子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学习新知埋好伏笔。

)2、活动二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数量,变为7个黑棋子、1个白棋子,我们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数多?(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师:想不想自己摸棋子来验证猜测?生:(几乎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各学习小组摸棋子、统计、讨论。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设计思路: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

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
3、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箱子里装着10个红球,2个白球。

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
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从中摸一个球,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应该怎么办?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应该怎么办?、⑶要想经常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⑷要想偶尔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⑸要使摸到红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指名口答)(设计思路: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引入词语:经常、偶尔,渗透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整合)三、例2的教学。

1、情景引入师设计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猜猜谁中奖的可能性大。

验证猜测:老师和一名学生配合摇20次转盘,一名学生记录统计,其他学生观察、监督,把得出的结果填课本上。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老师转到哪儿的可能性大,哪儿的可能性小?为什么?生:转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转到小猪和小狗的可能性小。

因为小羊的区域多,小猪和小狗的区域少。

(答得好发奖品书签) 2、知识拓展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少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数和不获奖的人数差不多怎么设计?生1:我把区域大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多些。

生2:我把区域小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少些。

生3:我把两种区域设为一样大,获奖机会一样多。

……(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

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

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
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3、书面练习(课件出示)⑴⑵⑶⑷在图1、2、3中,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a、b两个区域的可能性一样大?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区域a的可能性很小? 4、转动图4的转盘,指针有可能落在()区,有可能落在()区,还有可能落在()区,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比较大,落在()区的可能性最小。

(设计思路: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

本题也是《标准》小学三年级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的综合练习。

)【板书设计】《不确定现象》
一定可能不可能
多:可能性大少:可能性小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