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与无公害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食用菌是一种被广泛食用和栽培的真菌,如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然而,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影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证食用菌的安全生产和高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病虫害的种类食用菌的病虫害包括真菌病、细菌病以及各种虫害。

真菌病主要是由霉菌、褐腐病菌和青霉菌等引起的,如霉变、褐变等。

细菌病则由细菌引发,主要有软腐病、菌核病等。

虫害包括蚜虫、蚜蚁、蚜蝇等。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2.1、土壤和介质处理食用菌的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土壤和介质环境。

因此,在栽培食用菌之前,需要对土壤和介质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其次,选择适宜的介质用于菌丝生长。

常见的介质包括木屑、稻草等。

这些介质应经过蒸煮和晾晒处理,以确保杀灭病原菌和虫卵。

2.2、育苗时的措施在育苗阶段,需要注意加强灌溉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同时,对于育苗培养皿和育苗基质,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2.3、合理的施肥和水肥管理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环境。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确保充足的养分供应。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水肥比例,避免过度施肥和水分过多,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食用菌的栽培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尽量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因此,需要加强田间的杂草清除,定期对种植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理害虫和病虫的死亡体,以避免它们滋生和繁殖。

2.5、合理的栽培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的栽培管理。

例如,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菌丝的生长情况,及时对病菌和虫卵进行鉴别和处理。

此外,要注意适宜的温湿度控制,避免高温和湿度过大,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6、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对抗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例如,可以利用生物对生物的嫁接方式,将抗病虫性强的品种与优质食用菌品种进行嫁接,提高食用菌的抗病虫性。

食用菌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食用菌的病害主要分为竞争性杂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主要危害最多的是竞争性杂菌。

生产中应遵循以农业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

一、竞争性杂菌及防治竞争性杂菌有细菌、酵母菌、霉菌等9种杂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霉菌。

霉菌主要分为绿霉、青霉、毛霉等。

霉菌主要防治措施:1.搞好制种和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

2.掌握好空气湿度和温度。

3.培养料发酵彻底,搞好培养料的消毒,生产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

二、几种主要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1.干泡病做好菇房消毒;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应灭菌处理;及时防治虫害和螨害;一旦发病喷施500倍的多菌灵或500倍的甲基托布津。

2.白腐病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消毒是控制白腐病的关键,最好以60-70℃蒸汽消毒覆土30分钟。

覆土后和出菇前菌床可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疣孢净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3.软腐病主要危害金针菇、平菇等。

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消毒;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土表和空气湿度;发病后喷施500倍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液。

4.猝倒病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等。

选择干燥、无霉变料,减少病菌来源;覆土蒸汽消毒;培养料要高温发酵和进行后发酵;平菇应低温发菌和采用发酵料。

三、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1.细菌性斑点病可侵染双孢菇、金针菇、平菇等。

空气湿度宜控制在85%-90%,每次喷水后窑通风1小时,防止菇盖表面积水潮湿;发病后及时清除,喷施100-200国际单位的链霉素或0.1%克霉灵。

2.黄色单孢杆菌病主要危害双孢菇。

防治中主要搞好培养料二次发酵和消毒;发病后喷施四环素、青霉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尽量减少温差和防止低温,以免菇面凝结水滴。

四、生理性病害食用菌生理性病害是一种非病原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对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CO2浓度),操作方法以及化学因子(如农药化肥、pH值)的不适宜引起的。

一旦条件改善,便可恢复正常生长。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

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与治疗方法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与治疗方法

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与治疗方法食用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农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式,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十分关键。

食用菌的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炭疽病、灰斑病等。

病原菌通过空气、土壤、种子和施肥工具等途径传播,侵染食用菌的孢子或菌丝,导致菌体发生变质和死亡。

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猝倒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菌体发生软化、变色,严重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在食用菌的病害防治中,首先要充分了解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病规律。

了解病原菌的生活史和侵染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其次,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菌床的清洁和通风。

菌床应定期清理和消毒,及时除去病变的菌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同时,保持菌床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增强食用菌的抵抗力。

此外,合理施用农药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真菌性病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

比如,利用一些对真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对褐斑病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利用对灰斑病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进行防治。

同时,可以采用有防治作用的生物农药,如辛菌素、葡萄糖苷酵解酶等,进行喷洒处理。

对于细菌性病害,要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广谱杀菌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用药方法和用药时机,避免对食用菌的毒害。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防治方法。

如在菌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减少病原菌的侵染。

适当使用紫外线杀菌灯对菌床进行照射,杀灭菌床上的病菌。

还可以使用热水消毒,将热水浇灌在菌床上,提高菌床的温度,杀死病菌。

总之,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充分了解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和施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用菌的病虫害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今后的生产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分析及防治建议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分析及防治建议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分析及防治建议1.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分析1.1黑霉病黑霉病是危害食用菌生产的常见病害。

黑霉病是好湿性真菌,比较容易发生在平菇以及银耳等食用菌制种过程中。

堆肥初期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气生菌丝,其分解淀粉的能力较强,能迅速占领料面形成交织稠密菌丝垫。

黑霉病的菌丝体在基物内或是在其上迅速蔓延,而发生这一病害的条件多是在土壤以及空气和粪便中,这一病害对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强,生长速度较快。

1.2木霉病木霉病对食用菌产生的危害也较大,其包含多种类型,有绿色木霉以及康氏木霉等,出现原因主要是制种时没有做好消毒工作,或是培养的条件不适。

木霉病主要是在高温25~30℃,高湿环境下发生,初期菌丝呈现出白色,纤细致密,并形成没有固定形状的菌落,高温下几天就能满布料面。

1.3褐腐病褐腐病主要对香菇以及草菇和双孢菇的危害较大。

病菌只侵染子实体,双孢菇发育期,感染这一病害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在土中形成菌索时侵染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白色绒状物,直接达到15cm以上,产生后垣孢子时会变成黄褐色。

在其子实体分化时被侵染,会形成不规则硬团块,上覆白色棉絮状菌丝,到后期时就变成暗褐色。

子实体生长末期时受到侵染,菌柄会加粗从而形成大脚菇,并有恶臭。

2.食用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实施加强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充分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应用,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能准确判别病虫害的前兆较为关键,下面就食用菌常见病虫害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2.1加强对黑霉病的防治防治食用菌黑霉病,要妥善打理好环境卫生,清理以及隔离污染物和采菇后的残留物等,并保持培养室以及栽培室和周边的卫生环境,这是避免侵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堆肥彻底消毒,菌种瓶的棉花塞避免出现受潮积水的问题。

还可通过药物防治的方法,主要采用占干料重0.1%的甲基托布津拌料,能有效防治黑霉病。

2.2加強木霉病的防治防治木霉病主要是培养室以及栽培室要保持低温环境,空气湿度控制在85%左右,做好清洁卫生以及通风的工作。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食用菌种类多,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很受人们喜爱,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较多,主要有:杂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虫害。

防治始终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各类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食用菌的无害化生产。

1、竞争性杂菌的防治1.1发生特点竞争性杂菌主要有绿霉、青霉、链孢霉等,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不畅的菌棚,在培养基质上与食用菌菌丝竞争生长,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而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造成危害。

1.2防治方法选用成熟培养料并调至弱碱性,配料时加0.1%~0.2%多菌灵或克霉灵,严格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增加菌棚通风量。

出菇时,防止高温高湿不透气。

发现病症后,及时去掉霉点,用石灰水覆盖住发病部位,并在四周涂抹0.2%多菌灵或0.1%甲基托布津溶液,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2、真菌性病害的防治2.1发生特点食用菌上发生的真菌性病害主要是软腐病。

发病时,菇床表面出现白色菌丝,后期变成水红色。

在低温高湿环境下,被侵染的菇体畸形,变褐色,直至软腐。

金针菇和平菇易感染此病。

2.2防治方法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用巴氏消毒30分钟,加强通风透气。

降低土表和空气湿度,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集中处理,并在病区喷5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液,防效较好。

3、细菌性病害的防治3.1发生特点细菌性病害主要是细菌性斑点病,又称褐斑病。

在高温高湿、低温高湿、菇棚通风不畅的情况下,均易导致该病发生。

发病初期,在菌盖上出现不规则针头大小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卵形,渐变为深褐色,直到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引起菇盖变形、开裂。

褐斑病多发生在双孢菇、金针菇、平菇上。

3.2防治方法严格覆土消毒和用水清洁,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每次喷水后要注意通风以防菇盖表面长时间积水和处于湖湿状态,一旦发病及时清除病部,然后喷链霉素或含15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

在平菇上用0.1%克霉灵水溶液喷洒。

4、虫害4.1发生特点食用菌上的害中主要有菇蝇、菇蚊,均以幼虫危害菌丝体影响菌丝体定植和发菌。

工艺方法——食用菌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工艺方法——食用菌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

工艺方法——食用菌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工艺简介一、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疣孢霉病。

主要危害双孢蘑菇、草菇、平菇等。

1、病症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

子实体受到感染时,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棉毛状病原菌菌丝,菌柄肿大成水泡状畸形,进而褐腐死亡,故又称湿泡病。

如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分化受阻,形成不规则的组织块,表面有白毛绒状菌丝,组织块逐渐变褐,从内部渗出褐色的汁液而腐烂,并散发恶臭气味。

2、病因病原菌为疣孢霉。

疣孢霉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休眠数年,首次侵染主要来源于土壤;菇棚内的再度侵染和病害蔓延,则主要是病菌孢子通过人体、害虫、工具或喷水等渠道传播的。

出菇室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10℃以下极少发病。

3、防治措施出菇室应安装纱门、纱窗,出菇室、床架及用具应严格消毒,彻底杀灭病菌及害虫。

覆土要消毒。

覆土进行巴氏消毒:60-70℃保持1h。

培养料要经后发酵处理或进行巴氏消毒。

栽培季节要选好,第一潮菇出菇期避开25℃以上的高温季节。

栽培过程中发病,应停止喷水,加强通风,降温降湿;若发病严重,应及时销毁病菇,并清理料面,也可采取昼盖夜开方式尽量降低棚温,以抑制病菌危害。

二、褐斑病又称干泡病、黑斑病、轮枝霉病。

主要危害双孢蘑菇和平菇。

1、病症褐斑病蔓延很快,对子实体具有很强的侵染力,菇蕾受害后,形成质地较干的灰白色组织块,不能分化形成菌柄和菌盖。

子实体感病后,病菌菌丝能侵入子实体的髓部,使菌柄异常膨大并变褐,菌盖发育迟缓,子实体呈畸形而僵化,菌盖上还产生许多不规则的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凹陷部分呈灰色,充满轮枝霉的分生孢子,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最后干裂枯死。

2、病因病原菌是菌生轮枝霉、菌褶轮枝霉和蘑菇轮枝霉。

轮枝霉主要存活于土壤及空气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左右,低于12℃时生活力很弱。

其分生孢子可黏附于土壤、工具、人体及昆虫上,所以,首次浸染可能是由于土壤和空气中存活的病原菌孢子萌发所致,而发病后的迅速蔓延则是通过人体、工具、昆虫甚至喷水所传播的。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及其防治

发生条件:培养实过干、过湿、含氨过多、偏碱时,有利于发生。
防治: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产生鬼伞后及时去除,以免孢子扩散。
3
2
1
4
5
竞争性杂菌
细菌
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和欧氏杆菌。
发生条件:高温高湿,芽孢杆菌对高温抵抗力强。
防治:培养料及器皿要彻底灭菌,严格无菌操作,保证菌种纯正、无污染,培养基内可加入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一般以每毫升含100-200单位为宜。
在高温季节,最好不用麦粒、玉米粒等菌种,避免菌种上生长黄曲霉。
无菌操作,环境杀菌。
栽培场所要干燥、通风。
处理好污染料。
防治方法
俗称长毛菌,危害食用菌各种培养料。
毛霉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粪便、陈旧稻草及堆肥上,孢子通过空气和水滴传播。
菌丝白色,生长迅速。呈现散生小黑点
毛霉病
竞争性杂菌
毛 霉
培养期间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
培养室要干燥、清洁卫生,
接种环境要认真消毒,接种前用0.25%的新洁尔灭液或0.1%的多菌灵液喷洒消毒,或用气雾消毒盒杀菌。
栽培原料要新鮮、干燥。灭菌要彻底。
防治
病症和防治
危害食用菌的主要是黑根霉。主要是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阶段进行侵染。
01
发生条件:中温、高湿偏酸下容易生长。
02
根霉病
竞争性杂菌
第十一章 食用菌病虫害 及其防治
侵染性病害 虫害 生理性病害
竞争性杂菌
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
第一节食用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竞争性杂菌
木霉病 在生产上也叫绿霉病,危害各种食用菌,是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可导致制种失败和栽培减产,甚至绝产。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很强,适应性也强。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简介食用菌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常见的有蘑菇、香菇、平菇等。

由于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营养需求,食用菌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病虫害的发生会对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因此防虫害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食用菌病害1. 蘑菇炭疽病:蘑菇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症状为蘑菇表面出现黑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可导致蘑菇整体变黑变软。

2. 香菇桃褐核病:香菇桃褐核病是由桃褐核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香菇表面出现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香菇的整体腐烂。

3. 平菇菌核病:平菇菌核病主要由多种真菌引起,其病害表现为平菇表面出现橙黄色或黑色的小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平菇腐烂。

常见的食用菌虫害1. 蘑菇蝇:蘑菇蝇是蘑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其幼虫会在蘑菇菌丝上寄生,繁殖迅速,对蘑菇的品质造成严重破坏。

2. 蚜虫:蚜虫是香菇等食用菌常见的害虫,其吸食菌丝液汁,导致菌丝生长受阻,严重时会引起菌棒破裂。

3. 白蚁:白蚁是平菇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其会啃食平菇菌棒,对平菇的正常生长和品质造成影响。

防治措施病害防治措施1. 保持种植环境清洁:及时清理种植环境中的枯萎菌体和杂草,减少病害菌的滋生和传播。

2. 种植抗病菌株:选用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菌株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3.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控制病害的发展。

4. 加强通风排湿:保持种植环境的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潮湿,减少病害的滋生。

虫害防治措施1. 使用黄板诱捕:在虫害多发期,可以在种植环境中设置黄色诱捕板,吸引害虫,并及时清除诱捕板上的虫害。

2. 喷洒杀虫剂:在发现虫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害虫的繁殖。

3. 优化种植环境:保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4. 定期巡查和清除害虫:定期巡查种植环境,发现害虫即时清除,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害虫的再次发生。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不良因子的影响,使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出现了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结果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严重时甚至绝收。

在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后,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措施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造成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病害及害虫。

病害有2类,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生理性病害与防治1.菌丝生长阶段(1)菌丝徒长。

当培养料中含氮量偏高时,菌丝大量进行营养生长,不扭结出菇的现象。

主要预防措施是配制好培养料,加强通风换气,产生菌皮时用器具挑去菌皮。

(2)菌丝萎缩。

主要原因:一是料害,料中氮量偏高,产生氨中毒;二是水害,喷水过多,造成缺氧;三是温度过高,造成烧菌。

2.子实体生长阶段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地雷菇、空心菇、硬开伞、死菇等,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管理。

二、侵染性病害与防治1.真菌性病害(1)蘑菇湿泡病。

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

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暴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

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柄偏大,蘑菇后期变成褐色、软、湿,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并伴有恶臭味。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温和通气不良。

防治措施: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菇房清洁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闭薰蒸36h;二要选好栽培季节,第1潮菇出菇期温度避开25℃以上高温;三要及时处理病斑,防扩散,并做好治虫防病,以防昆虫携带传播;四是药剂防治,可用1∶800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

(2)轮枝霉病(褐斑病、干泡病)。

主要发生于蘑菇,感染后产生褐斑,早期子实体发育不良,颜色灰白,幼菇感染成洋葱菇;中期有唇裂现象,质地较干,不流水滴,无难闻气味。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简介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菌类蔬菜,但它们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食用菌产量下降和质量降低,还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食用菌生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病虫害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菌核病菌核病是食用菌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在菌体上出现黑色孢子盖。

为了防治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合理管理菌棒,保持菌棒通风、适宜湿度和温度。

- 选择抗菌核病品种进行栽培。

-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干燥病干燥病是由于菌棒内水分丧失不均匀而导致的。

为了防治干燥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菌棒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 定期对菌棒进行喷水,增加湿度。

- 避免菌棒的过度干燥。

霉菌病霉菌病是食用菌产业中一个常见的病害,霉菌病的菌丝体多表现为铁锈色或灰色。

为了防治霉菌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检查菌棒,发现病害及时处理。

- 增加通风量,减少湿度,防止霉菌滋生。

- 选择抗霉菌病品种进行栽培。

菌核螨菌核螨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菌核被螨蚀、菌柄向上弯曲等。

为了防治菌核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清理垃圾,切断病虫传播途径。

- 积极维护菌棚环境的卫生,避免螨虫的滋生。

- 合理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之前,应先了解具体的病虫害类型和防治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 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安全、环保的药剂或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 维护菌棚的清洁,定期清理杂草和垃圾,防止病虫的滋生和传播。

- 定期巡视和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避免病害的扩散和恶化。

- 食用菌的种植周期一般较短,要注重细致的管理和随时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结论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障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食用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其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中的病虫害,并提供一些防治方法。

一、菌核病菌核病是食用菌栽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菌核病的症状包括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蔓延,最终导致菌盖腐烂。

造成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因菌棒的污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菌核病,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病菌检疫,确保菌棒的质量。

其次,优化栽培条件,保证环境的通风和湿度控制。

还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无污染的防治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

二、蛀虫蛀虫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另一大威胁,主要通过蛀食菌丝,导致菌丝的破坏和死亡。

蛀虫的症状包括菌丝出现蛀食痕迹,并逐渐扩大。

蛀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环境卫生措施不到位,导致蛀虫的滋生和繁殖。

为了预防和控制蛀虫,首先需要对菌棒、培养基和栽培设施进行消毒,杜绝虫害源的污染。

其次,定期清理和消毒培养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还可以使用一些环保型的杀虫剂喷洒,降低虫害的发生。

三、霉菌病霉菌病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霉菌感染引起。

霉菌病的症状包括出现白色霉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菌体变软腐烂。

霉菌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环境湿度过高,通风不良,以及培养基存放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霉菌病,首先需要保持栽培环境的通风和适度的湿度,避免湿度过高。

此外,要定期清理栽培设施,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还可以使用一些安全、无毒的防霉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四、蚜虫蚜虫是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通过蚜虫的吸食导致食用菌的生长受阻。

蚜虫的症状包括菌盖出现凹陷和变形,并且菌柄变细。

蚜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环境卫生措施不到位,导致蚜虫的滋生和繁殖。

为了预防和控制蚜虫,首先需要定期清理栽培环境和设施,以减少危害。

其次,可以使用一些环保型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有效抑制蚜虫的繁殖。

还可以引入天敌,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食用菌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食用菌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食用菌常见病害防治方法1、褐腐病又称水泡病、湿泡病。

主要为害蘑菇、草菇、平菇等。

该病由疣孢霉的病菌引起。

主要特点: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

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

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

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渗出暗黑色汁滴。

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2种白色的菌丝生长物。

传播途径:疣孢霉是普通的土壤真菌,菇房周围的土壤和废弃物是它的病源。

疣孢霉病菌主要通过覆土、空气、操作人员、工具及昆虫、老鼠等携带传染给菌床及菌块。

防治措施:如果覆土被疣孢菌污染,可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1小时,或用4%甲醛消毒覆土,还可在覆土中喷1∶500的多菌灵药液或托布津药液灭菌。

开始发病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往培养架上、墙壁上、地面上喷洒1%-2%甲醛溶液或1∶500多菌灵药液灭菌。

发病严重时,除掉覆土,更换新土,销毁病菇,所有的工具都应浸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中消毒。

2、枯萎病又称死枯病,是生理性病害。

主要为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

主要特点: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

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

病因:发生此病是生理上受阻的结果。

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使菇蕾枯萎;或者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使部分小菇死亡;或者是菇房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情况不好,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造成;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均会发生此病。

防治措施:子实体出现枯萎时,首先要弄清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切忌在出菇后的菇房内喷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

特别是平菇和凤尾菇,在出菇期间绝对不可以喷洒敌敌畏。

3、畸形菇病生理性病害。

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遇到不良环境,子实体便会产生各种畸形。

平菇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平菇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

平菇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平菇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是中国重要的食用菌之一。

平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但是,平菇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下降。

因此,了解平菇的常见疾病以及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一、平菇的常见疾病平菇的常见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1.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病害主要以幼菇受害最为严重。

炭疽病侵染,首先出现小的圆形小斑点,其表面呈灰白色或暗褐色。

随着病害的扩展,病斑逐渐变大,病斑中心凹陷,边缘略突起,呈现出典型的菜花状。

受害幼菇表面形态及大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防治措施使用有效的低毒、高效杀菌剂如丙环唑、奥硝唑、多菌灵等喷施。

对于较严重的炭疽病病房,应采取烟雾熏蒸技术。

加强通风,增强菇棚的通风能力,减少菌棚内湿度。

严格掌握水分管理,避免过湿或过干。

2. 白粉病白粉病是平菇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

白粉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发生。

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幼菇表面被覆盖了一层白色粉末,严重时会使幼菇形态畸形且生长缓慢,大量的能繁殖出真菌菌丝体,蔓延成片,若严重的将使整个菌床转变为模糊的白色。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增强菇棚的通风能力,减少菌棚内湿度。

搞好水分管理,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位稳定、菌棚内气温适宜,避免过湿或过干。

若发现白粉病,应立即采用好杀真菌剂如硫酸铜、奥硝唑等进行防治,每次喷施应均匀覆盖平菇所有部位。

3. 灰霉病灰霉病是平菇常见的病害之一,病害的症状为菌丝生长,渗入幼菇内部,导致幼菇表面出现深褐色病斑,病斑表面会分泌许多细小黑色孢子粉,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孢子沾贴于受害菌体表面,使病害迅速发展。

在幼菇生长过程中,于内部组织生长繁殖,幼菇逐渐变硬、黑化并成为沤菌堆。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增强菇棚的通风能力,减少菌棚内湿度。

定期检查,发现异常病菇应及时采摘销毁,减少病菇的生源。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多种营养成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高效、稳定的食用菌栽培,必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食用菌类栽培中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一、清洁无菌培养环境食用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

首先,要保持培养室、菌棚等栽培设施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杂物,消毒工具和容器。

其次,要严格控制空气质量,避免尘埃、霉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可使用过滤器或空气净化器来净化室内空气,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二、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灵芝等药用真菌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害。

同时,对于抗性较弱的品种,可以通过育种技术进行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三、提高栽培基质质量栽培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优质的栽培基质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助于食用菌健康生长,并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因此,在选择栽培基质时,应注意其来源与质量,尽量选择经过消毒处理的优质基质,并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配比和施肥。

四、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及时、准确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

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栽培环境和食用菌植株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对于发现病虫害初期的感染,可以采用手动摘除、补充养分等方法进行干预。

对于严重感染的情况,则需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或熏蒸,但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施用。

五、合理的灌溉和通风管理灌溉和通风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环节。

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水分过多,容易滋生真菌和病菌,造成病害的发生。

因此,要控制灌溉量和频次,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食用菌常见病害与防治

食用菌常见病害与防治

食用菌常见病害与防治食用菌制种和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到病害和杂菌的袭击,造成劣质、减产,甚至绝收。

现介绍几种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疣孢霉菌病1.症状及规律主要危害平菇、蘑菇、金针菇等,菌丝体和子实体上均有发生。

该病原侵染的最有利时期是菌丝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阶段。

若菇蕾形成期被侵染,则看不到正常菇蕾,而是有大量畸形病菇提前3~4天出现,且不能进一步分化成为菌盖和菌柄,呈硬马勃状团块;幼菇生长期被侵染,病菇菌盖发育不正常或停止,菇柄膨大变形、变质,呈各种扭歪畸形,病菇后期内部中空,菌盖菌柄处长有白色绒毛菌丝,进而变成暗褐色腐烂,发出臭味;子实体生长的中后期被侵染,轻则菌盖表面产生许多瘤状突起,重则在菌褶和菌柄下部出现白色毛状菌丝,渐呈水泡状,渗出水滴,褐腐死亡。

2.防治方法①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菇房严格消毒,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发酵和后发酵处理。

覆土要在使用前5~6天进行甲醛消毒,具体方法是每立方米土用200毫升甲醛,兑水1~1.5公斤,均匀喷洒到土上后,用塑料膜覆盖,密封熏蒸48小时,然后扒土揭膜,让残留甲醛自然挥发,2~3天即可上床。

②管理措施。

初发病时,应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温度降至15℃以下;发病严重,应除掉带病覆土,更换新土,烧毁病菇,工具要随时用甲醛消毒。

③药剂防治。

清除病菇后,用25%多菌灵以1:400倍或65%代森锌1:500倍喷洒床面;还可用1%~2%甲醛液喷施。

多菌灵和特克多对疣孢霉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二、轮枝霉病1.症状及规律又称轮枝霉褐斑病、褐斑病、干泡病、干腐病。

其症状与疣孢霉病较相似。

子实体生长初期被侵染,不分化菌盖菌柄,只形成马勃状团块,但该病后期不从菌块渗出汁液,也不散发臭味。

子实体生长中后期染病,先在菌盖上产生许多针头大小的、不规则的褐色点,逐渐扩大发生凹陷并呈灰白色,潮湿条件下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

菌柄受害时形成纵向褐色条斑,基部变黑加粗、干枯。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然而,种植食用菌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用菌病虫害,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方法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食用菌的成功率。

一、病虫害防治方法1. 保持种植环境整洁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杂草和落叶的堆积,清除周围的杂物和器具,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的土壤管理选用优质的基质,确保土壤通气性良好,并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处理,以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3.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如抗白腐病的木耳品种、耐低温的香菇品种等,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菌来控制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引入瓢虫来控制木耳的蚜虫,或使用拮抗菌防治蔡氏夜光菇的灰蒙病。

5. 合理施肥根据食用菌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

注意施肥量要适度,避免过量施用肥料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6. 合理灭菌和消毒食用菌的培养介质、工具和周围环境的灭菌和消毒非常重要。

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如热水灭菌、蒸汽灭菌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菌的侵害。

二、常见的菌病害与防治1. 木耳的白腐病白腐病是木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白腐菌引起。

白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提高通风条件、适当控制湿度、消毒培养材料、选择抗病品种等。

2. 香菇的病毒性疾病香菇的病毒性疾病常常导致产量下降和菇盖变形,严重影响香菇的质量。

亟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定期进行病毒检测、隔离病毒感染的菌株、加强菌棒的消毒等。

3. 蔡氏夜光菇的灰蒙病灰蒙病是蔡氏夜光菇的一种常见病害,由灰蒙病菌引起。

有效的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加强通风换气、进行适量的防病喷药等。

4. 平菇的黑根病黑根病是平菇栽培中常见的病害,由于黑根菌的侵害而引起。

防治黑根病的方法包括:加强灭菌消毒、控制培养物湿度、适时清理病株等。

苏北地区食用菌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措施

苏北地区食用菌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措施

苏北地区食用菌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措施
苏北地区是我国食用菌集中产区之一,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
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病害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益的下降。

因此,如何识别和防治常
见的食用菌病害,对于保障食用菌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病害识别
(一)绿曲病
症状:菌丝发绿,合子液变绿或灰绿色,偶有菌体表面出现黑点,形成棕黑色孢子球,会导致菌质变软或变形。

病原:绿曲霉。

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并清除被感染的食用菌,控制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换气。

(二)竹节病
症状:菌丝表面和竹节表面有红色菌丝状疱疹,会引起菌丝变薄和软,并引起菌体膨
胀后破裂。

防治措施:在生产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适时消毒,减少感染源。

(三)芽孢虫菌病
症状:菌丝表面和合子上可见黄褐色簇状菌团,后期形成黄色鳞片。

病原:芽孢虫菌。

防治措施:保持生产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适时清理霉渣,并进行杀菌处理。

(四)粉状霉菌病
症状:菌体表面上覆盖粉状的白色霉层,菌体表面变成黑色,合子减少或失去活力。

二、预防和防治措施
(一)加强环境管理
1. 定期洗涤和消毒菌棚,把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2. 保持菌场内干燥,减少湿度,避免导致菌体发霉。

(二)选择优良品种
在生产过程中应选择种植适应性强、高产、耐病的食用菌品种。

(三)合理施肥
一定要根据菌种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同时不能过量施用肥料。

(四)对症施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⒈引言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产品,由于其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种植。

然而,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因此,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⒉食用菌病害及其防治措施⑴黄曲霉病黄曲霉病是食用菌产业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健康种苗的选择和使用。

●控制菌床温度和湿度。

●定期清除菌床上的秽物。

⑵菌核病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消毒菌舍和设备。

●增加通风。

●使用抗菌核病的菌种。

⑶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病害,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

防治措施包括:●减少室内湿度。

●提高通风条件。

●定期清除菌床上的受感染菌丝体。

⒊食用菌虫害及其防治措施⑴斜纹夜蛾斜纹夜蛾是食用菌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对菌丝体和菌盖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建立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虫情。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采取物理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虫蛾。

⑵红蜘蛛红蜘蛛是食用菌另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在菌床受虫害时发生。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菌床清洁和消毒。

●使用虫害防治剂喷洒,如硫磺等。

●增加通风,降低菌床温度。

⑶菌体虫菌体虫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虫害,主要通过吃菌丝体造成危害。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有效的虫害防治剂,并合理喷洒。

●定期清除菌床上的病虫体,防止其滋生和蔓延。

●加强消毒措施,预防虫害传播。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食用菌种植环境监测表格。

●病害和虫害防治药剂清单。

●菌种选择指南。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业法律法规,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

●《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药管理法规,对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
引言
食用菌是一种食品和经济价值很高的农产品,由于生长环境的
特殊性和菌类生长的特点,食用菌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
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对食用菌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食用菌常见的病虫害
1. 真菌性病害:如菌核病、菌盖病和菌柄病等。

2. 性病害:如菇威。

3. 细菌性病害:如菌丝链菌病。

4. 土壤传播的病原体:如烟膜和核盘菌。

5. 虫害:如蚜虫和蚜蚁等。

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 选用优良品种:通过选用耐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可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2. 加强管理和控制:保持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及时清理生
活垃圾,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施肥和浇水:提供适宜的养分和水分,增强食用菌的抗
病虫能力。

4. 使用生物防治剂:利用寄生菌、拮抗菌等生物防治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农药残留。

5. 轮作和间套种植:通过轮作和间套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6. 适时疏果和修剪:及时疏果和修剪病虫害部位,可以阻断病虫害扩散,保持菌体健康。

7. 引入天敌:适当引入天敌如蜘蛛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减少病虫害。

食用菌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选用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和控制、使用生物防治剂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

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症状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

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止,表面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

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

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不足、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清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

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是食用菌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尤其是困扰香菇菌棒生产的杂菌病害。

绿霉的寄主围很广,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分布围很大,是世界性的食用菌危害菌;危害期长,食用菌的整个生产过程都会受到侵害;危害程度大,严重时可使整批食用菌绝收。

1.症状与危害初期菌丝为白色、细而密,逐渐变为浅绿色。

菌落中央为深绿色,边缘呈白色。

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使整个菌袋全部变为墨绿色。

2.病原绿霉菌(Trichoderma spp.),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木霉属。

对食用菌造成危害的主要有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 oningii)、多孢木霉(T. polysporum)等。

木霉最造生长温度为30℃,空气相对温度在95%左右,PH值为3~7。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

3.防治方法参考青霉病“病害控制”1、2、3的容。

(1)香菇菌棒处理①厌氧发菌法:将感病严重的菌袋单层平放,上覆盖潮细土3~5厘米,待香菇菌丝布满菌袋后取出,此期间需遮萌、常检查、防高温。

②温差控制法:根据香菇与绿霉丝生长的温度不同,把感病后的菌袋处理(病部涂抺1%石灰水)运出培养室,置于20℃以下阴凉通风处,可抑制绿霉扩散、香菇菌丝亦能正常生长。

(2)培养料局部处理发现培养料局部有绿霉危害时可以局部涂抺2%甲醛、5%石炭酸、200倍50%多菌灵液、75%甲基硫菌灵溶液,或往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较好。

(三)平菇镰孢枯萎病1.症状与危害主要侵染子实体。

子实体中部发黄,菌盖分化不正常、出现翻卷,生长发育受阻,形成“僵菇”。

严重时,整个菇体变褐枯萎、僵硬或猝倒,但不腐烂。

寄主围平菇。

2.病原由镰孢霉引起。

3.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该病菌分布广泛,可生活在土壤中、食物上、植物残体上腐生,也可寄生在活的植物体上,危害多种食用菌子实体。

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培养料、土壤、水进行传播,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易引进此病。

4.病害控制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不能使用霉变腐朽的原料。

夏季栽培不宜使用菌渣。

培养料中拌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防止该病发生。

出现病菇及时摘除,加强通风,控制喷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局部处理。

(四)平菇指孢霉软腐病1.症状与危害发病初期,菇床料面长出一层白色绵毛状菌丝、生长很快。

子实体受病原菌侵染后菌柄及菌褶处长满白色菌丝,菌柄从基部向上呈淡褐色软腐状、不但散发臭味。

子实体感病后不发生畸形也不腐烂,但手触即倒。

未软腐的子实体生长受抑制、发育缓慢、且呈污黄色,与正常的子实体有明显区别。

2.病原由指孢霉侵染引进。

3.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该病菌喜酸性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此病。

4.病害控制①培养料进行高温堆制灭菌。

②搞好菇房卫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漂白粉混悬液。

③用0.2%多菌灵(40%悬浮剂)拌料。

④床面出现白色菌被后及时扒除菌被,停止喷水1~2天,并加强通风,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⑤出菇期间,控制用水量和湿度,干湿交替地进行水分管理,加强通风换气。

⑥菇体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菇,并在感染部位喷洒多菌灵或漂白粉。

(五)疣孢霉病(湿泡病)疣孢霉菌侵染导致的食用菌病害叫做疣孢霉病,双孢菇、白灵菇受害又叫湿泡病(褐腐病)、菇疱病,草菇受害又叫湿腐病。

该病在食用菌主产区迅速蔓延扩散,危害逐年加重。

1.寄主围双孢菇、白灵菇、草菇、平菇、香菇、银耳、灵芝、茶树菇等2.症状与危害该病发生于菇蕾分化期,菇蕾被侵染后形成如马勃组织,不能形成正常的菇蕾,菇农称之为“菇疱”,一般病菇比正常菇提前3~4天出菇。

严重发生时,整个菇床见不到1个完整的蘑菇。

在幼蕾生长期受害,菌盖发育不正常或停止生长,菇柄膨大变形、变质、畸形,后期部中空,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及菌柄基部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进而变成暗褐色,并流出褐色汁液,腐烂,有恶臭气味。

在高湿条件下,褐色汁液溢出病菇表面,在菌盖、菌柄上出现褐色病斑,被称为“疣孢霉褐斑病”。

在菇体生长后期被轻度感染,菌盖表面产生许多瘤状凸起,失去商品价值。

茶树菇受害,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均变为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3.病原菌盖疣孢霉病(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属半知菌亚门,从梗孢目,从梗孢科,疣孢霉属。

菌丝灰白色、疏散,气生菌丝发达。

分生孢子梗呈轮状分枝,顶端单生分生孢子。

无性孢子两种形态,单胞或双胞的无色薄壁分生孢子和双细胞的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自然条件下生命力能达几年之久。

4.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平时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广泛分布于表土层2~9厘米,土2~3厘米处的厚垣孢子萌发率最高。

病残体上的孢子在室外均可越冬。

菇场周围的土壤和废弃物是该病的主要来源。

覆土中的厚垣孢子可导致初侵染。

当孢子落到正在生长的蘑菇上,蘑菇菌丝能刺激孢子萌发。

菇体被病菌侵染至发病需10多天。

分生孢子可由气流、工具、喷水害虫以及操作人员传播引起再侵染。

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疣孢霉病发病严重,阴雨天气有利该病大发生。

疣孢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20℃条件下分生孢子产生量最大,10℃时生长极为缓慢,35℃时不能生长,45℃处理45秒即不能恢复生长,36℃处理48小时失活。

疣孢霉最适PH值为5~6。

5.病害控制防治策略采取“预防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⑴环境消毒搞好菇场的环境卫生,清扫林间枯枝落叶,带出林外集中烧毁;旧床加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0.1%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甲醛)溶液喷洒消毒,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刷旧床回。

药剂消毒前要让疣孢霉孢子吸水萌发,再用药剂喷杀,效果较好。

⑵覆土消毒在未被污染的地方取土,宜用距地表20厘米以下的土。

疣孢霉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河泥、塘泥等含疣孢霉孢子较多,不宜使用。

覆土材料消毒方法:一是在烈日下暴晒3~4天,最好加盖塑料膜以提高温度。

二是药剂处理,咪鲜胺锰盐拌土,其方法:每平方米覆土用50可湿性粉剂0.8~1.2克,对水1升,拌土;喷淋法,于菇床覆土后5~9天,喷淋菇床,用量同上。

或使用时用0.1%甲醛水溶液均匀调水,每立方米覆土需工业甲醛2升左右,调至土粒呈湿润状态,然后用薄膜覆盖密闭1天再摊开晾1天,让甲醛挥发后使用。

其他有效药剂有苯菌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涕必灵等。

三是用蒸气消毒覆土,可在65℃以下保持1小时。

⑶培养料消毒若培养料在菇房进行二次发酵,可结合巴氏消毒法通蒸气消毒。

若不在菇房进行二次发酵,可用甲醛消毒,按每立方米用10毫升甲醛、2克高锰酸钾的量熏蒸12小时。

或用气雾消毒盒按每立方米2~4克量熏蒸2小时以上。

⑷菇场及其周围消毒蘑菇覆土之后出菇之前,在菇场及周围环境均匀喷洒苯并咪唑类农药,可有效防止疣孢霉病发生。

常有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噻菌灵等,使用浓度为500~1000倍液。

⑸发病菇床处理若遇疣孢霉病大面积发生应立即停止喷水,发病地方撒石灰粉,第二天挖掉菇床上的病菇及疣孢霉菌丝块。

再均匀喷洒苯并咪唑类农药,使用浓度同上。

注意一定要喷湿喷均表层覆土,周围环境也要均匀喷。

甲醛不能用于菇床防治。

(六)轮枝霉病(干泡病)病原菌可引起双孢菇干泡病,又叫轮枝霉病褐斑病、褐斑病、干腐病等;银耳的僵耳病,鸡腿菇的黑斑病等。

1.寄主围双孢菇、白灵菇2.症状与危害⑴双孢菇、白灵菇症状与危害蘑菇幼小菇蕾受侵染后与疣孢霉湿泡病症状相似,菇蕾不能进一步分化形成正常的菌柄和菌盖,变为不规则形状的菌块组织,直径1~2厘米、白色、质地较干。

后期菌块组织逐渐干缩,表面没有褐色汁液,无臭味,不黏滑,干泡病由此而来。

中后期感病可有以下几种症状:菌柄粗大、菌盖变小的畸形;菌柄粗大、菌皮开裂,菌盖边缘不圆正;菌盖上产生许多不规则针头状褐色斑点,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需14天左右,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凹陷,凹陷部分呈灰白色为菌丝或霉状物;若菌柄受感染,会使菌柄加粗变褐,外层组织剥裂。

病菇常干裂,长大后菌盖歪斜畸形,菇体腐烂速度较慢,不分泌褐色汁液,无特殊臭味,这是该病区别于疣孢霉病的特征之一。

⑵鸡腿菇黑斑病症与危害发病初期,鸡腿菇菌蕾或幼菇表面可见一层白粉状病原菌,之后菌盖上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病斑中心凹陷,色泽变深,产生灰白色病原物(轮枝霉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层),后期形成较多粉状孢子。

幼菇发病后可继续生长,但发育不良,色泽灰白,病斑部位质地较干,局限于菌盖表层组织。

随着菇体生长和病斑发展,子实体多呈畸形,菌盖短薄,病斑部位开裂干腐。

后期菌柄受感染,上部外层组织剥裂,表面粗糙产生黑斑。

菌肉由外向变污白至黄褐色。

病菇腐烂速度较慢,一般不湿腐、不分泌褐色汁液,无特殊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