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

方:正;④
句子大意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

遗:给。

(2)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中的“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 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

这句话的大意是: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

“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

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停顿应为: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太息:表示某种感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

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故答案为:⑴身边;稍微;正;给;⑵ D;
⑶虽/名医/不迨也
⑷ 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⑸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

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会有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
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
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启示在于,遇到逆境,要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A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⑶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考生要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附参考译文】
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并趁势问韩信说:“兵法上提出:‘布军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

’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是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
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那样一来,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吗!”将领们于是都心悦诚服地说:“对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雾凇沆砀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

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②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③句意: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
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焉;哪有;此:这。

句意为: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②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

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

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答案为:(1)白汽弥漫的样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茂盛的样子
(2)①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②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選,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 才/美不外见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马也(这)
B. 食之不能尽其材(吃)
C. 执策而临之(马鞭)
D.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 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答案】(1)C
(2)B
(3)B
(4)①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②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解析】【分析】(1)ABD划分正确,C这句话的意思是: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出来,“才美”是主语,后边应该停顿,故这句话正确的停顿划分方法是:才美/不外见。

(2)ACD理解正确。

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这句话的意思是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的“食”是通假字,通“饲”,喂养。

(3)ACD理解正确。

B 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直接原因。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这两句话的关键词语是:①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②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5)联系现实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千里马”比喻人才,结合现实分析,要成为“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这是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说的。

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
后才有千里马。

反过来说,就是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以千里称也。

这是从客观因素方面来说的,联系现实从客观因素方面分析,要成为“千里马”,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故答案为:⑴ C;⑵ B;⑶ B;
⑷①千里马,有时能吃一石谷子。

②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⑸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

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

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

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思考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⑸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
C. 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其真无马耶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C. 骈死于槽枥之间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 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 【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 【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答案】(1)D
(2)B
(3)①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4)C
【解析】【分析】(1)A吃;通“饲”,饲养,喂养。

B著称;称赞。

C方法;说。

D推举、推荐。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