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
2013年秋季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的,能够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业已有教学内容对接,提供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学课程,确立宽口径、跨学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了解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文化产业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文化项目策划执行、文化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
1.2012级及以上年级本科生。

2.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素质较好,学有余力(本科生补考最多一门)。

三、修业年限:一年
四、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辅修学分和成绩可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成绩。

五、授予证书:中国传媒大学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六、开设课程:(见附表1)
七、授课时间: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每周六、日授课,国家法定假日放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不上课(详见开学后发的课表)。

八、辅修学费: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

课程每学分257元,毕业论文每学分180元,共计4980元。

第一学期2940元,第二学期2040元。

九、招生时间安排及咨询电话:(见附件9)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
2013年6月
附表1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课程进程表
附表2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课程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的课程,全部精选自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该专业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

辅修专业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富于教学经验,长期授课获得学生好评,其中多位教师同时执教我校MBA学院,开设的管理类课程在业界具有良好声誉。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课程适合我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在培养学生管理者思维与能力的同时,还强化了我校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学科特长,教授给学生有特色的产业管理知识,并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增加学生毕业后择业、创业的竞争力。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一门学科。

按照当代管理学使命的经典说法,《管理学原理》不仅是研究人们如何正确地做事,而且要告诉人们如何做正确的事。

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管理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产业概论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是讲解文化产业的一般原理,包括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资源与分类、文化市场机制、文化产业的新经济业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以及项目评估等。

课程中将逐一介绍传媒产业、演出产业、会展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时尚产业、旅游产业等各类文化产业的业态特征、经营管理方式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的观念,了解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领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氛围和专业技能。

不仅能掌握观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全
局视野,也有助于在跨学科领域融会贯通的学习。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本课程以文化园区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为主要案例,教授学生理解文化产业项目的特点,掌握普通项目管理的理念,基本理论和项目计划组织、进度控制、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针对文化产业项目而应具备的现代管理意识和知识。

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
本课程结合文化产品创意和营销两部分的内容,讲授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在把握营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最终使产品顺利行销市场。

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将结合影视广播、图书杂志、舞台演出、主题园区、时尚活动等文化创意产业多种类型的案例,使学习活动变成有趣的探索发现之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对文化创意产品从开发到营销全流程的认识,培养创意思维和营销理念,掌握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基本技能。

大型活动策划与运营
本课程结合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知识,使用演出、展会等大型活动运营的具体案例,讲解如何使项目能“如期”、“如质”、“如预算”地达成目标,并可既有效率又有效能地将项目成功完成的一系列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在运营大型活动时制订与实施计划,进行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为文化产业项目经理的基本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大型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管理的工作。

文化经纪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日趋繁荣,各类文化经纪实务活动日趋活跃,文化经纪人职业的发展潜力被看好。

文化经纪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宽、内容丰富,培养专业的文化经纪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本课程对文化经纪做出系统的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涉及到演艺、出版、会展等文化经纪活动,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业界实践,能够了解国内外文化经纪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
势,理解文化经纪实务的内涵和运作规律,建立起文化经纪管理的理论框架;同时全面扩宽文化产业中文化经纪工作的视野,培养该领域相关的创新思维能力。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
本课程以实用而有趣的管理学和营销学的方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定位、节目编排、广告经营、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收听收视分析、业绩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全面系统的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基本运作情况和市场经营策略,为进入传媒领域工作积累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

新媒体运营管理及网络营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掌握新媒体管理技巧和网络营销技能的人才,不仅适用于新媒体企业的需要,也是许多现代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获得新媒体行业的崭新视野和管理技能,扩大毕业后择业、就业范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媒体运营战略管理、新媒体客户管理、业务与产品管理、新媒成长管理、经营过程管理、网络营销管理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新媒体的商务运营具有总体了解,掌握各种管理模式和概念,为参与新媒体的运营管理或利用新媒体为自己服务奠定必要的基础。

欧美电视节目模式分析
节目模式的创新、研发、生产和销售已成国际电视领域的重要内容和竞争策略。

本课程将系统深入介绍欧美经典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沿,分析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模式及电视业界的运行机制和电视理念。

并对电视节目模式的营销、跨国流动与本土化以及电视节目模式贸易的法律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本课程将尝试双语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能切身体会欧美文化。

授课教师曾留学欧美,在MBA学院讲授的专业英语课程亦很受好评。

实践课程模块
管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为学生洞开一扇通向管理学的窗户,使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实践摸索,通过学习前人的理论方法,获得学识高度。


践课程模块,则可以使学生对各种原理方法获得感性的认识,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课程特别设计了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块,除了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外,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邀请行业管理者来给学生讲座,或把学生带进企业参观调研,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

在上一年度,我们邀请了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宏(出品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媳妇的美好时代》《永不磨灭的番号》《黎明之前》《双面胶》《红楼梦》(新版)等)、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芯(制作《婚姻保卫战》、《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大工匠》、《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影视发行事业部副总经理程春丽(纪录片《故宫》、《新丝绸之路》策划、总发行人;电视剧《康熙王朝》、《宝莲灯》、《李小龙传奇》等总发行人)、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总经理吴毅(制作《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爱上女主播》、《恋爱兵法》等)等多位知名行业管理者来给学生开设讲座。

在上一年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在《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课程薛华教师的指导下,参观了758文化艺术园区城市理想剧场,并参与剧场项目策划宣传实践;在班主任韩润磊老师带领下,参观了《家有一老》昌平摄制组,并与该剧制片人杨晓明座谈;在聘自业界的制片人鲁岐老师指导下,参观了北京俏佳人传媒公司,与公司副总裁李丰座谈,并在公司的制作部、运营部等实务部门实习两天。

毕业论文模块
传统辅修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撰写五千字左右的科研论文,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今年将改变这一传统方法,改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鼓励学生跨学院建组)撰写一个文化产品商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该项目必须具有原创性,计划书不少于一万字),并参加答辩。

要求该计划书能够反映本专业课程所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成果需达到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创业大赛”入围标准,成绩将由答辩组老师共同确定。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办学动因与办学条件介绍
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既懂专业领域知识,又通晓经营管理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可以使我校学生在新闻、影视、动画、广告、外语、文学、工程等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知识,成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拥有
管理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从事文化产业运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受到欢迎。

仅就传媒业而论,据2005年10月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中国人才报告》“黄皮书”显示,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的供需缺口最为突出。

目前国内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到1%,作为领军人物的媒体经营管理精英更是凤毛麟角。

现在的传媒经营管理者一般来自于事业单位或是来自于新闻工作前线,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教育,往往不了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规律,不具备企业战略和规划能力,缺乏财务、营销方面的技巧,特别缺乏规模化集团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经验。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

我校在传媒专业教育中一直具有领军优势,我校历年来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级各类传媒机构中,其中很多人已经居于领导岗位,从事着经营管理的工作。

我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专业教育的领先优势,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传媒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教育,满足新时期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校的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已经有近十年的建设历史,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为全校其它专业的本科生提供辅修。

我校学生通过文化产业管理辅修专业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掌握了主修专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且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也可以不局限于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更容易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职业设计和规划,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04年正式开始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是教育部最早一批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试点的院校之一。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学科群较早便确立了以文化产业、传媒经济与管理为核心的发展定位,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年来为全国传媒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逐步建立起一支学缘背景多元、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着力打造名师品牌,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鼓励并大力扶持
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骨干教师迅速确立国内外的教学和学术地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的迅速发展。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传播学多个学科领域拥有博士学位,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学科发展对于交叉学科特点的要求。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尝试和积累,以“围绕专业学习,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原则,构建了系统化、科学化、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内的专业实验室和学校的开放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文化产品、传媒产品的开发、创作、管理实践。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输送了急需的管理型人才。

2010年,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学生不仅在众多知名文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业,也在银行、金融、投资、营销、体育、航空等多种行业就业,并有很大比例学生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或创办了业界知名公司,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