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3)1.2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4)1.3 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4)第2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2.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5)2.1.1 通信网络设施 (5)2.1.2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5)2.2 城市感知系统建设 (5)2.2.1 传感器部署 (6)2.2.2 感知数据融合 (6)2.3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 (6)2.3.1 数据中心建设 (6)2.3.2 云计算平台建设 (6)第3章智慧交通 (6)3.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6)3.1.1 关键技术 (6)3.1.2 应用案例 (7)3.2 公共交通优化与调度 (7)3.2.1 关键技术 (7)3.2.2 应用案例 (7)3.3 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 (7)3.3.1 关键技术 (8)3.3.2 应用案例 (8)第4章智慧能源 (8)4.1 能源互联网建设 (8)4.1.1 网架架构 (8)4.1.2 技术支持 (8)4.1.3 互联互通 (8)4.2 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 (9)4.2.1 分布式能源接入 (9)4.2.2 能源管理系统 (9)4.2.3 优化策略 (9)4.3 能源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9)4.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9)4.3.2 智能分析应用 (9)4.3.3 智能决策支持 (9)第5章智慧环保 (9)5.1 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9)5.1.1 监测网络建设 (10)5.1.2 预警系统构建 (10)5.2 污染源治理与减排 (10)5.2.1 污染源治理 (10)5.2.2 减排措施 (10)5.3 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 (10)5.3.1 生态保护 (10)5.3.2 资源循环利用 (11)第6章智慧社区 (11)6.1 智能家居与社区服务 (11)6.1.1 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11)6.1.2 社区服务功能 (11)6.1.3 信息安全保障 (11)6.2 社区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11)6.2.1 社区安全监控系统 (11)6.2.2 应急响应机制 (11)6.2.3 安全数据分析 (11)6.3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12)6.3.1 电子健康档案 (12)6.3.2 在线医疗服务 (12)6.3.3 医疗资源共享 (12)6.3.4 健康促进与教育 (12)第7章智慧 (12)7.1 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 (12)7.1.1 数据共享机制 (12)7.1.2 数据开放平台 (12)7.1.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2 电子政务与在线服务 (12)7.2.1 电子政务系统 (13)7.2.2 在线服务平台 (13)7.2.3 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13)7.3 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 (13)7.3.1 决策支持系统 (13)7.3.2 智能指挥调度 (13)7.3.3 人工智能应用 (13)第8章智慧经济 (13)8.1 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13)8.1.1 数字经济概述 (13)8.1.2 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13)8.1.3 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14)8.2 产业智能化升级 (14)8.2.1 智能制造 (14)8.2.2 工业互联网 (14)8.3 创新创业与智慧园区 (14)8.3.1 创新创业 (15)8.3.2 智慧园区 (15)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隐私保护 (15)9.1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5)9.1.1 物理安全 (15)9.1.2 网络安全 (15)9.1.3 数据安全 (16)9.1.4 应用安全 (16)9.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6)9.2.1 数据分类与分级 (16)9.2.2 数据加密与脱敏 (16)9.2.3 隐私保护 (16)9.2.4 权限管理与审计 (16)9.3 网络空间治理与法律法规 (16)9.3.1 网络空间治理 (16)9.3.2 法律法规 (17)9.3.3 政策宣传与培训 (17)9.3.4 国际合作 (17)第10章智慧城市评估与优化 (17)10.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7)10.1.1 经济发展指标 (17)10.1.2 社会民生指标 (17)10.1.3 环境质量指标 (17)10.1.4 技术与创新指标 (18)10.2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评估 (18)10.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8)10.2.2 评估方法 (18)10.2.3 评估结果应用 (18)10.3 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优化策略 (18)10.3.1 政策与制度创新 (18)10.3.2 技术创新与应用 (18)10.3.3 公众参与与民生改善 (19)10.3.4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19)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智慧城市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系统平台设计方案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以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对城市进行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智慧城市系统平台,下面是一个智慧城市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城市系统平台的架构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 数据采集层:该层次负责采集城市各类数据,包括环境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数据等。

可以利用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传输层:该层次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层。

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3. 数据处理层:该层次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应用服务层:该层次负责开发和部署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包括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公共安全等。

可以通过开放接口,让开发者能够开发和部署自己的应用服务。

5. 用户界面层:该层次负责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可以开发网页、手机应用等形式的用户界面。

二、功能设计1. 数据采集功能: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应该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和设备类型,如摄像头、传感器、无线网络等。

可以通过接口规范,实现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入和管理。

2. 数据处理功能: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应该支持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应用服务功能: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应该支持各类应用服务的开发和部署,例如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公共安全等。

可以提供开放接口和开发工具,方便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和部署。

4. 用户界面功能: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应该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方式,支持多种设备和平台,例如网页、手机应用等。

可以提供可定制的界面风格和功能,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编制目的 (4)1.3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城市管理需求 (7)2.2 公共服务需求 (8)2.3 产业发展需求 (10)2.4 数据共享需求 (11)三、平台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运行管理机制 (15)四、平台架构设计 (16)4.1 总体架构 (17)4.2 分层设计 (18)4.3 系统模块 (19)五、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21)5.1 数据源梳理 (22)5.2 数据采集与整合 (23)5.3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5)六、共享交换模式与规则 (26)6.1 共享模式 (27)6.2 交换模式 (28)6.3 交换规则 (29)七、安全保障体系 (30)7.1 数据安全 (32)7.2 访问控制 (33)7.3 隐私保护 (34)7.4 安全审计 (35)八、平台实施计划 (36)8.1 实施步骤 (37)8.2 时间节点 (38)8.3 资源保障 (39)九、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 (40)9.1 运维体系 (41)9.2 数据备份与恢复 (42)9.3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43)十、平台推广与应用 (44)10.1 推广策略 (46)10.2 应用场景 (47)10.3 成效评估 (48)十一、结语 (49)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面临着数据资源分散、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建立一个统高效、安全的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流通与共享,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第1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范围 (4)第2章智慧城市现状分析 (5)2.1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5)2.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政策与趋势 (5)2.3 城市现状分析 (5)第3章需求分析 (6)3.1 功能需求 (6)3.1.1 城市信息集成与管理 (6)3.1.2 智能决策支持 (6)3.1.3 公共服务与便民应用 (6)3.1.4 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6)3.2 技术需求 (7)3.2.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7)3.2.2 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7)3.2.3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 (7)3.2.4 信息安全技术 (7)3.3 管理与运营需求 (7)3.3.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 (7)3.3.2 人才培养与培训 (7)3.3.3 资金保障 (7)3.3.4 持续优化与升级 (7)第4章系统架构设计 (7)4.1 总体架构 (7)4.1.1 感知层 (8)4.1.2 传输层 (8)4.1.3 处理层 (8)4.1.4 应用层 (8)4.2 技术架构 (8)4.2.1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8)4.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8)4.2.3 信息安全技术 (8)4.2.4 系统集成技术 (8)4.3 数据架构 (8)4.3.1 数据源 (9)4.3.2 数据集成 (9)4.3.3 数据存储 (9)4.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9)4.3.5 数据展示与应用 (9)第5章关键技术 (9)5.1 物联网技术 (9)5.2 大数据技术 (9)5.3 云计算技术 (10)5.4 人工智能技术 (10)第6章模块设计与功能划分 (10)6.1 城市基础设施模块 (11)6.1.1 城市交通管理:通过对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交通调度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11)6.1.2 能源管理:监测城市能源消耗情况,优化能源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南
Chapter
政府角色定位及职责划分
明确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职责边界,发 挥统筹协调、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和 业务协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项目合规 、质量可靠、效益显著。
社会参与机制培育和引导
评价模型构建
01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具有可扩展性、可定
制化的综合评价模型。
评价方法选择
02
根据指标特点和数据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模糊
评价、灰色关联分析等。
模型验证与优化
03
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根据反馈进行模
型优化和改进。
实证分析结果展示和讨论
分析结果展示
创新性技术应用方向
云计算与大数据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提升城市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 化水平,为政府决策、公共服务 等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提高城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流程。
01 02 03 04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通过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广泛 应用,实现对城市设施、环境、 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 理。
值和竞争力。
新兴产业培育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 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城 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产业 发展,降低城市能耗和排放,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04
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将城市的各项服务做到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1.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

2. 数据共享与开放: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促进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3. 公共服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4. 城市管理: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 产业升级: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智慧城市建设步骤1. 制定建设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方案。

2.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 推进数据共享与开放: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和开放共享。

4. 实施公共服务项目:根据市民需求,开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公共服务项目。

5. 提高城市管理能力: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6.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信息安全。

2. 技术更新快:持续关注新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技术设备。

3. 市民参与度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参与度。

4. 缺乏统一标准:加强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化发展。

五、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绿色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 跨界合作与创新:鼓励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和创新,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公共服务部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方案

公共服务部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方案

公共服务部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背景分析 (4)1.2 项目目标 (5)1.3 愿景展望 (5)第2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5)2.1 总体架构 (5)2.1.1 用户界面层:为市民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入口,包括Web端、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多种访问渠道,实现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体验。

(5)2.1.2 业务处理层:负责处理各类公共服务业务,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信息查询等,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服务效率。

(6)2.1.3 数据资源层:汇聚公共服务相关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等,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管理和利用。

(6)2.1.4 基础设施层:为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

(6)2.2 技术架构 (6)2.2.1 云计算: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弹性伸缩、按需分配,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稳定性。

(6)2.2.2 微服务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业务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可复用的服务单元,便于快速开发、部署和维护。

(6)2.2.3 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和挖掘,为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6)2.2.4 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问答、智能推荐、智能语音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6)2.3 应用架构 (6)2.3.1 行政审批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6)2.3.2 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系统: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包括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

(6)2.3.3 信息查询系统:提供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信息、便民信息等查询服务,方便市民获取所需信息。

(6)2.3.4 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6)2.3.5 互动交流平台:搭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提升形象。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指南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3)1.2 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意义 (4)第2章智慧城市规划 (5)2.1 智慧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2.2 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与布局 (5)2.3 智慧城市专项规划与实施策略 (6)第3章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6)3.1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6)3.1.1 光纤网络布局 (7)3.1.2 无线网络覆盖 (7)3.1.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 (7)3.1.4 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7)3.2 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7)3.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7)3.2.2 公共交通智能化 (7)3.2.3 停车设施智能化 (7)3.2.4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7)3.3 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7)3.3.1 智能电网建设 (7)3.3.2 分布式能源系统 (8)3.3.3 能源互联网 (8)3.3.4 智能能源管理平台 (8)第4章智慧政务服务 (8)4.1 电子政务发展策略与规划 (8)4.1.1 发展背景 (8)4.1.2 发展目标 (8)4.1.3 发展策略 (8)4.2 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 (8)4.2.1 政务数据共享 (8)4.2.2 政务数据开放 (9)4.3 政务服务一体化与便捷化 (9)4.3.1 政务服务一体化 (9)4.3.2 政务服务便捷化 (9)第5章智慧社会管理 (9)5.1 公共安全智能化 (9)5.1.1 概述 (9)5.1.2 智能监控系统 (9)5.1.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9)5.1.4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9)5.2.1 概述 (10)5.2.2 智慧市政设施 (10)5.2.3 智慧交通管理 (10)5.2.4 城市网格化管理 (10)5.3 环境保护与治理 (10)5.3.1 概述 (10)5.3.2 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10)5.3.3 污染源智能监管 (10)5.3.4 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10)5.3.5 绿色生活方式推广 (10)第6章智慧生活服务 (11)6.1 智慧社区建设 (11)6.1.1 社区信息基础设施 (11)6.1.2 社区治理与服务 (11)6.1.3 社区互动与互助 (11)6.2 智慧教育发展 (11)6.2.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1)6.2.2 教育教学创新 (11)6.2.3 教育资源共享与公平 (11)6.3 智慧医疗与健康 (11)6.3.1 医疗信息化建设 (11)6.3.2 智能医疗服务 (12)6.3.3 健康管理与促进 (12)6.3.4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12)第7章智慧产业创新与发展 (12)7.1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12)7.1.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2)7.1.2 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12)7.1.3 产业升级路径摸索 (12)7.2 创新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 (12)7.2.1 建立创新体系 (12)7.2.2 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 (12)7.2.3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12)7.3 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 (13)7.3.1 政策体系构建 (13)7.3.2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3)7.3.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3)7.3.4 产业监测与评估 (13)第8章智慧交通 (13)8.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3)8.1.1 系统概述 (13)8.1.2 系统构架 (13)8.1.3 关键技术 (13)8.2.1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14)8.2.2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构架 (14)8.2.3 关键技术 (14)8.3 无人驾驶与车联网 (14)8.3.1 无人驾驶技术概述 (14)8.3.2 车联网技术概述 (14)8.3.3 关键技术 (14)8.3.4 应用前景 (15)第9章智慧能源 (15)9.1 能源消费智能化 (15)9.1.1 智能计量与监测 (15)9.1.2 需求响应与能效管理 (15)9.1.3 智能电网与微网技术 (15)9.2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技术 (15)9.2.1 分布式能源系统 (15)9.2.2 储能技术 (15)9.2.3 储能与分布式能源协同 (15)9.3 能源互联网与能源大数据 (15)9.3.1 能源互联网 (15)9.3.2 能源大数据 (16)9.3.3 能源交易平台 (16)9.3.4 能源网络安全 (16)第10章智慧城市保障体系 (16)10.1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6)10.1.1 政策法规制定 (16)10.1.2 标准规范建设 (16)10.2 投融资与商业模式 (16)10.2.1 投融资机制 (16)10.2.2 商业模式创新 (17)10.3 人才培育与引进 (17)10.3.1 人才培育 (17)10.3.2 人才引进 (17)10.4 智慧城市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 (17)10.4.1 监测体系 (17)10.4.2 评估体系 (17)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七接口与服务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七接口与服务要求

附件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二〇一三年三月目次1 范围本要求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建设要求系列之接口与服务要求。

本部分要求分两大部分描述平台接口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接口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接口要求,具体描述每个业务应用服务接口的要求。

也就是每一个业务接口要求套在总体要求内。

只有使用业务接口要求+总体要求才能正常使用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来发现,查询,管理资源。

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及要求接入公共信息平台的外部应用的开发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GB/T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3部分:核心元数据;GB/T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T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5部分: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本文<业务接口要求> 引用《GB/T 》中的附录A 目录服务接口;本文<附录A 要求所涉及的结构表>引用《GB/T 》中的附录A 目录服务接口,及引用《GB/T 》中的附录C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属性集本文<附录D QUERY-RPN范例>引用《GB/T 》中的附录F 检索串示例9.3 术语与定义GB/T 19710-2005中规定的与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目录针对拥有共性的数据资源/文件资源进行分类,并且为该分类赋予唯一的资源标识符,该部分分类及分类描述的集合统称为资源目录,简称目录。

智慧市政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市政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市政平台建设方案
一、智慧市政平台概述
1.1基本概念
智慧市政平台(Intelligent City Government Platform,ICGP)是
一种用于支持和推动城市智慧建设的信息系统,由各种实体物理设备、通
讯网络、信息平台及大数据中心构成。

以统一的信息系统把不同的城市政
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连接起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以满足
城市治理多元领域的要求,最终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

1.2平台功能
智慧市政平台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的有效性。

它具有信息共享与资源共享、数据融合与分析判断、管理决策与统筹
协调、智能服务与自动化支撑等功能。

它借助于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定位、路线优化、故障智能诊断等,实现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把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功能和资源连接起来,最终实现城市智慧化。

2.1整体架构
(1)底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含物联网网关、互联网协议等,是智
慧市政平台的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附件2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附件2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附件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标识编码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标识符的结构 (2)4.1 标识符的构成 (2)4.2 前段码 (3)4.3 后段码 (3)5 标识符的管理与分配 (4)5.1 前段码的管理与分配 (4)5.2 后段码的管理与分配 (5)5.3 信息资源标识符的生成 (5)附录 A (7)A.1 生成案例 (7)附录 B (10)B.1 前段码的分配规则 (10)B.2 前段码前两位的分配 (11)1 范围●本要求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建设要求系列之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本要求规定了城市公共信息资源标识符的编码方案,以便为每一项信息资源分配一个唯一不变的标识符。

●本要求适用于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编目、注册、发布、查询、维护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要求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本文<术语和定义>章节内容引用《GB2106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五部分总体框架第三章术语和定义章节内容。

➢本文<标识符的结构>章节内容引用《GB2106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五部分总体框架第四章标识符的结构章节内容。

➢本文<标识符的管理与分配>章节内容引用《GB21063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五部分总体框架第五章标识符的管理与分配章节内容。

3 术语与定义GB/T 19710-2005中规定的与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标识符用于标识或命名一个数据项目并可能指出该数据确定性质的一个或一组字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标识编码要求符。

2023-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1

2023-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1

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一个高效的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非常重要。

下面,本文将围绕“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进行阐述。

步骤一:需求分析在建设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之前,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城市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城市用地规划、城市环境监测、城市交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当地政府和市场的扶持政策和相关法规,以确定平台具体功能和服务。

步骤二:平台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平台架构,包括功能模块、数据管理和应用程序设计。

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包括城市用地规划、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等在内的多个方面。

在数据管理方面,需要统一管理各部门收集的各类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应用程序设计方面,需要推出多样化的应用程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步骤三:测试和接口适配在平台架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并进行接口适配的工作。

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平台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并处理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接口适配方面,需要确保各部门的数据可以与平台的相应应用程序进行无缝的数据交互。

步骤四:上线运营在完成测试和接口适配后,平台可以投入运营。

在上线运营后,需要进行后期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平台的数据和功能都能够及时更新和完善。

在用户使用平台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收集用户反馈并及时处理,以不断改进平台服务和功能。

总结: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平台架构设计、测试和接口适配以及上线运营等多个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我们都需要认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以确保平台能够在实际运营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应用及服务平台建设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 (2)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2)1.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3)1.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3)1.2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3)1.2.1 起源阶段 (3)1.2.2 发展阶段 (3)1.2.3 成熟阶段 (3)1.3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3)1.3.1 技术创新驱动 (3)1.3.2 跨界融合 (4)1.3.3 个性化服务 (4)1.3.4 绿色发展 (4)1.3.5 国际合作 (4)第二章:城市大数据概述 (4)2.1 城市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4)2.2 城市大数据的来源与类型 (4)2.2.1 数据来源 (4)2.2.2 数据类型 (5)2.3 城市大数据的应用领域 (5)第三章:城市大数据采集与处理 (6)3.1 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 (6)3.1.1 物联网技术 (6)3.1.2 互联网爬虫技术 (6)3.1.3 社交媒体数据采集 (6)3.1.4 移动应用数据采集 (6)3.2 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 (6)3.2.1 数据清洗 (6)3.2.2 数据整合 (6)3.2.3 数据挖掘 (6)3.2.4 数据可视化 (7)3.3 数据质量控制与安全 (7)3.3.1 数据质量控制 (7)3.3.2 数据安全 (7)第四章:城市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7)4.1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7)4.2 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 (8)4.3 城市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8)第五章: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建设 (9)5.1 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 (9)5.2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9)5.3 平台技术选型与评估 (9)第六章:城市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 (10)6.1 城市交通大数据应用案例 (10)6.1.1 背景与意义 (10)6.1.2 应用案例 (10)6.2 城市环境大数据应用案例 (11)6.2.1 背景与意义 (11)6.2.2 应用案例 (11)6.3 城市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案例 (11)6.3.1 背景与意义 (11)6.3.2 应用案例 (11)第七章:智慧城市大数据政策与法规 (11)7.1 大数据政策背景与现状 (11)7.2 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 (12)7.3 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2)第八章: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13)8.1 产业链结构与特点 (13)8.2 产业创新与融合发展 (13)8.3 产业政策与扶持措施 (14)第九章:智慧城市大数据人才培养与交流 (14)9.1 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 (14)9.1.1 引言 (14)9.1.2 人才培养模式 (14)9.1.3 人才培养体系 (15)9.2 人才交流与合作机制 (15)9.2.1 引言 (15)9.2.2 人才交流机制 (15)9.2.3 人才合作机制 (15)9.3 人才政策与激励措施 (15)9.3.1 引言 (15)9.3.2 人才政策 (16)9.3.3 激励措施 (16)第十章: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前景与展望 (16)10.1 城市大数据应用发展趋势 (16)10.2 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挑战 (16)10.3 城市大数据应用前景展望 (17)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1.1.1 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集成创新,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公共服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成为了城市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而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则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有效的整合城市各类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运行效率,增强市民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它有如下三个主要意义:1、打造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政府、企业、居民的各类信息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打造了一个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这个平台能够快速的为市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资源。

如通过平台,市民能够迅速查询天气、交通信息、公共设施位置、医疗点位置等各种信息。

同时,各级政府也能对市民的需求进行及时跟踪和反馈,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化。

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市民和政府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及时响应市民需求,从而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状况。

此外,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时监控城市的公共服务运行状况,对公共服务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3、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为市民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好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市民可以通过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查询和使用各种服务,例如在线预约、一键报修等服务,方便快捷。

同时,政府也能根据市民的反馈和需求,实时调整公共服务体系,并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助力打造宜居、智能、文明的城市生活环境。

二、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步骤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制定规划首先需要对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合理分配城市各类公共资源。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1)1.2 建设背景 (1)1.3 建设目标 (2)1.4 建设内容 (2)2. 现状与需求 (4)2.1 现状 (4)2.1.1 某市概况 (4)2.1.2 机构概况 (5)2.1.3 信息化现状 (7)2.2 需求 (16)2.2.1 基层数据获取需求 (16)2.2.2 数据应用需求 (17)3. 总体设计要求 (17)3.1 指导思想 (17)3.2 设计依据 (17)3.3 设计原则 (17)3.4 总体架构 (18)3.5 指标要求 (19)3.5.1 功能指标 (19)3.5.2 技术指标 (20)3.5.3 性能指标 (20)4. 标准规范建设 (20)4.1 已有标准规范 (20)4.2 建设标准规范 (22)4.2.1 总体标准 (22)4.2.2 数据规范 (22)4.2.3 接口规范 (22)4.2.4 运行管理规范 (22)5. 公共基础数据中心建设 (22)5.1 建设依据 (23)5.2 数据库设计要求 (23)5.2.1 人口库设计 (23)5.2.2 法人库设计 (26)5.2.3 建筑物数据库设计 (28)5.2.4 时空信息数据库设计 (28)5.2.5 宏观经济数据库设计 (29)5.2.6 业务专题数据设计 (29)5.3 数据采集要求 (30)5.3.1 系统需求及目标 (30)5.3.2 采集准备 (31)5.3.3 数据采集方式 (31)5.3.4 数据入库要求 (32)6. 公共信息云服务平台建设 (32)6.1 数据交换系统 (32)6.2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36)6.3 共享与服务系统 (36)6.4 专题定制系统 (38)6.5 平台门户 (38)6.6 运维管理系统 (41)7. 智慧应用建设 (43)7.1 “智慧人口”综合服务系统 (43)7.2 “智慧某市”综合治税系统 (46)7.3 规划一张图 (47)7.3.1 规划编制成果管理系统 (48)7.3.2 CAD数据监理入库系统 (51)7.3.3 “一张图”展示应用系统 (53)7.4 三维管线应用 (56)7.4.1 标准建设 (57)7.4.2 管线数据管理系统 (57)7.4.3 地下综合管线三维系统 (62)7.4.4 运维管理系统 (68)7.5 综合镇情系统 (68)7.5.1 城市综合镇情系统前台 (69)7.5.2 城市综合镇情后台配置系统 (70)8. 基础支撑环境建设 (74)8.1 建设依据 (74)8.2 需求分析 (75)8.3 网络方案 (77)8.4 机房基础软硬件支撑 (78)8.4.1 硬件配置 (79)8.4.2 软件配置 (83)8.5 机房综合布线 (86)8.5.1 系统概述 (86)8.5.2 布线必要性 (86)8.5.3 系统设计 (86)8.5.4 区域布线 (87)8.5.5 综合布线走线路由 (87)8.6 机房环境监测系统 (87)8.6.1 工程背景 (87)8.6.2 系统设计原则 (87)8.6.3 环境监控系统技术解决方案 (88)8.6.4 集中监控系统各子系统介绍 (91)8.7 容灾体系建设 (96)8.7.1 灾备系统方案设计 (97)8.7.2 灾备系统集成实施 (98)8.7.3 灾难恢复计划开发 (98)8.7.4 灾难恢复演练 (99)8.7.5 培训及知识转移 (99)8.7.6 灾备系统运维 (100)8.8 供电系统 (100)8.8.1 系统概述 (100)8.8.2 供配电系统设计 (101)8.8.3 机房照明 (102)8.8.4 不间断电源系统 (104)9. 运营管理 (104)9.1 组建运营团队 (104)9.2 制定制度与规范 (105)9.3 实施绩效考核 (105)9.4 开展推广培训 (105)10. 项目管理与进度计划 (106)10.1 项目质量管理 (106)10.2 项目总体进度计划 (106)10.3 项目风险管理 (108)10.3.1 制定风险管理规则,规范风险管理 (108)10.3.2 开发应对措施 (109)10.3.3 制定项目监督制度,明确风险管理岗位与职责 (110)11. 验收要求 (110)11.1 工程验收概述 (110)11.2 验收方案 (110)11.2.1 成立验收组织 (110)11.2.2 验收标准 (111)11.2.3 对乙方要求 (111)11.2.4 系统验收过程 (112)11.2.5 提交成果 (112)12. 售后服务 (114)12.1 售后服务计划 (114)12.1.1 保修期内售后服务 (114)12.1.2 保修期外的售后服务 (114)12.2 售后问题评估 (114)12.2.1 问题的确认和软件错误的修正 (114)12.2.2 小的改进和系统变更 (115)12.2.3 小的改进请求所带来的影响分析 (115)12.3 售后服务范围 (115)12.3.1 电话支持服务 (115)12.3.2 邮件支持服务 (116)12.3.3 在线远程支持服务 (116)12.3.4 定期客户巡访服务 (116)12.3.5 现场紧急服务 (117)12.3.6 长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117)12.3.7 软件系统的升级 (117)12.3.8 长期咨询服务 (117)12.3.9 对重要活动的支持 (117)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1 范围本要求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建设要求系列之接口与服接口与服接口与服务要求。

本部分要求分两大部描述平台接口分两大部描述平台接口分两大部描述平台接口分两大部描述平台接口分两大部描述平台接口要求,第一部分:总体,第一部分:总体,第一部分:总体,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描述消息的总体结构、接口访问方地址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业务接口要求,具体描述每个业务应用服接口的,具体描述每个业务应用服接口的要求。

也就是每一个业务接口。

也就是每一个业务接口要求套在总体要求内。

只有使用业务接口内。

只有使用业务接口内。

只有使用业务接口内。

只有使用业务接口要求+总体要求才能正常使用信息平台的应才能正常使用信息平台的应才能正常使用信息平台的应才能正常使用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来发现,查询管理资源。

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参与公共信息平台设计和研发人员,系统维护及要求接入公共信息平台的外部应用开发人员。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 (5)1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5)3.1 术语与定义 (6)3.2 缩略语 (6)4 平台定位 (6)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6)4.2 公共信息平台 (8)4.2.1 目标 (8)4.2.2 作用 (8)4.2.3 能力要求 (9)4.2.4 性能要求 (10)5 平台组成详述 (10)5.1 功能框架 (11)5.2 组成说明 (11)5.2.1 支撑数据 (11)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12)5.2.2.1 交换能力要求 (13)5.2.2.2 资源管理 (13)5.2.2.3 交换管理 (13)5.2.2.4 资源监控 (13)5.2.2.6 订阅信息管理 (14)5.2.2.7 目录互动 (14)5.2.2.8 日志维护 (14)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14)5.2.3.1 整合配置 (15)5.2.3.2 整合组件管理 (15)5.2.3.3 整合流程管理 (15)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 (15) 5.2.3.5 整合结果订阅 (16)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 (16) 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16) 5.2.4.1 目录能力要求 (17)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 (17)5.2.4.3 元数据定义 (17)5.2.4.4 系统配置 (17)5.2.4.5 编目信息发布 (18)5.2.4.6 编目信息撤销 (18)5.2.4.7 编目状态同步 (18)5.2.4.8 交换互动 (18)5.2.4.9 查询统计 (18)5.2.4.10 信息服务 (19)5.2.4.11 特殊权限审批 (19)5.2.4.12 前置功能 (19)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 (20)5.2.5.1 用户管理 (20)5.2.5.2 统一认证 (21)5.2.5.3 服务调度 (21)5.2.5.4 平台安全 (21)5.2.5.5 日常运维 (22)5.2.5.7 运行监控 (22)5.2.5.8 厂商管理 (22)5.2.5.9 应用管理 (23)5.2.5.10 应用托管管理 (23) 5.2.5.11 资源库管理 (23)5.2.5.12 前置管理 (24)5.2.6 平台门户系统 (24)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 (24)5.2.7.1 开发接口服务 (24)5.2.7.2 数据服务系统 (24)5.2.7.3 动态扩展服务 (25)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25)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26)6 建设要求 (27)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 (27) 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 (28)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 (29)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29) 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29) 6.3.3 元数据要求 (29)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29) 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30) 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30)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30)7 建设模式 (30)7.1 城市分类 (31)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 (31)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 (31)7.2 建设模式分类 (31)7.2.1 全新建设模式 (31)7.2.2 升级改造模式 (32)7.3 部署模式 (32)8 管理及运行 (33)8.1 平台管理模式 (33)8.1.1 实施策略 (34)8.1.2 管理分工 (35)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 (35)8.1.2.1.1 平台管理 (35)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 (35)8.1.2.1.3 服务管理 (36)8.1.2.1.4 规范管理 (36)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 (36)8.1.2.2.1 资源梳理 (36)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 (36)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 (36)8.1.3 组织保证 (37)8.2 平台运行模式 (37)8.2.1 本地化模式 (37)8.2.2 平台互联模式 (38)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引言 (5)1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5)3.1 术语与定义 (6)3.2 缩略语 (6)4 平台定位 (6)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6)4.2 公共信息平台 (8)4.2.1 目标 (8)4.2.2 作用 (8)4.2.3 能力要求 (9)4.2.4 性能要求 (10)5 平台组成详述 (10)5.1 功能框架 (11)5.2 组成说明 (11)5.2.1 支撑数据 (11)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12)5.2.2.1 交换能力要求 (13)5.2.2.2 资源管理 (13)5.2.2.3 交换管理 (13)5.2.2.4 资源监控 (13)5.2.2.5 查询统计 (14)5.2.2.6 订阅信息管理 (14)5.2.2.7 目录互动 (14)5.2.2.8 日志维护 (14)5.2.3 数据整合服务系统 (14)5.2.3.1 整合配置 (15)5.2.3.2 整合组件管理 (15)5.2.3.3 整合流程管理 (15)5.2.3.4 整合结果信息查询 (15)5.2.3.5 整合结果订阅 (16)5.2.3.6 整合过程信息统计分析 (16)5.2.4 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 (16)5.2.4.1 目录能力要求 (17)5.2.4.2 资源标识符管理 (17)5.2.4.3 元数据定义 (17)5.2.4.4 系统配置 (17)5.2.4.5 编目信息发布 (18)5.2.4.6 编目信息撤销 (18)5.2.4.7 编目状态同步 (18)5.2.4.8 交换互动 (18)5.2.4.9 查询统计 (18)5.2.4.10 信息服务 (19)5.2.4.11 特殊权限审批 (19)5.2.4.12 前置功能 (19)5.2.5 运维管理服务系统 (20)5.2.5.1 用户管理 (20)5.2.5.2 统一认证 (21)5.2.5.3 服务调度 (21)5.2.5.4 平台安全 (21)5.2.5.5 日常运维 (22)5.2.5.6 计费管理 (22)5.2.5.7 运行监控 (22)5.2.5.8 厂商管理 (22)5.2.5.9 应用管理 (23)5.2.5.10 应用托管管理 (23)5.2.5.11 资源库管理 (23)5.2.5.12 前置管理 (24)5.2.6 平台门户系统 (24)5.2.7 接口与服务系统 (24)5.2.7.1 开发接口服务 (24)5.2.7.2 数据服务系统 (24)5.2.7.3 动态扩展服务 (25)5.2.7.3.1 时空信息承载服务 (25)5.2.7.3.2 专题数据挖掘服务 (26)6 建设要求 (27)6.1 建设要求体系设计原则 (27)6.2 建设要求组成框架 (28)6.3 平台建设要求组成 (29)6.3.1 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29)6.3.2 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29)6.3.3 元数据要求 (29)6.3.4 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29)6.3.5 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30)6.3.6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30)6.3.7 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 (30)7 建设模式 (30)7.1 城市分类 (31)7.1.1 基础较好的城市 (31)7.1.2 基础一般的城市 (31)7.2 建设模式分类 (31)7.2.1 全新建设模式 (31)7.2.2 升级改造模式 (32)7.3 部署模式 (32)8 管理及运行 (33)8.1 平台管理模式 (33)8.1.1 实施策略 (34)8.1.2 管理分工 (35)8.1.2.1 城市信息化主管单位分工 (35)8.1.2.1.1 平台管理 (35)8.1.2.1.2 中心信息资源管理 (35)8.1.2.1.3 服务管理 (36)8.1.2.1.4 规范管理 (36)8.1.2.2 各相关单位分工 (36)8.1.2.2.1 资源梳理 (36)8.1.2.2.2 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 (36)8.1.2.2.3 建设规范的制定及执行 (36)8.1.3 组织保证 (37)8.2 平台运行模式 (37)8.2.1 本地化模式 (37)8.2.2 平台互联模式 (38)引言随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深入开展,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使用应用单位众多、服务对象广泛、参与建设管理多元化的复杂情况下,若没有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建设指南作为参照和制约,很难满足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需要,更无法保障未来跨区域的智慧城市应用需求。

1范围➢ 本部分提出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规定并描述了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组成、建设要求、管理与运行模式。

➢ 本部分适用于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 本部分的使用对象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 附件一: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分类要求➢ 附件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标识编码要求➢ 附件三: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元数据要求➢ 附件四: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目录管理与服务要求➢ 附件五: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与整合要求➢ 附件六: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附件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接口与服务要求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GB/T 19710-2005 中规定的与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术语与定义➢ 信息资源城市中政府、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

➢ 应用单位接入公共信息平台的机构单位。

➢ 主管单位公共信息平台的管理单位。

➢ 数据中心公共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用于信息资源的存储。

3.2 缩略语无4 平台定位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运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公共信息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挖掘、全面分析、全面共享和全面协同,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本章节简要介绍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及各组成部分,说明公共信息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定位与作用。

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包括网络层、感知层、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如下图所示:图 1.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网络层网络层是智慧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网融合、物联网等。

➢ 感知层感知层是智慧城市区别于数字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智慧城市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

从技术角度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技术是对地观测感知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技术和Zigbee 传感技术等。

从感知数据来源来看,几种主要的感知手段是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类传感设备。

➢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公共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或传统模式来构建。

在云技术模式下,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公共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

➢ 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及建筑物数据库等五大类数据库组成。

公共基础数据是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数据的“纲”。

公共基础数据可由法定管理单位提供。

公共业务数据库是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业务性扩展数据库。

公共业务数据由根据业务应用需要而扩展的各类指标项构成,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扩充的业务数据模式,是城市公共数据的“目”,指标项来自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

公共服务数据库由各类专题应用类数据库构成。

公共服务数据是通过对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后形成的有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数据集,为各应用单位提供融合后的专题应用资源服务。

指南不对公共数据库做具体规范要求,将以另行规范指南的形式明确。

➢ 智慧应用智慧应用是以公共数据库和应用单位业务数据为数据来源,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对公共数据和应用单位业务数据的整合,为智慧应用提供整合后的信息服务,提高应用的服务水平和协同能力。

4.2 公共信息平台4.2.1 目标公共信息平台目标是实现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城市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有效支撑城市正常、健康的运行和管理。

4.2.2 作用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数据的进出通道,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交换、清洗、整合和加工。

➢ 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应用绩效评估。

➢ 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共享服务,为城市政府专网和公共网络上的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基于城市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时空信息承载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知识服务等。

图 2.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4.2.3 能力要求1) 数据汇聚与整合加工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交换系统从各个离散的信息源获取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及建筑物数据,经过数据比对、清洗等技术手段,存入到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清洗、整合、加工、时空化等技术手段对来自各应用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存入到公共业务数据库。

2) 数据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数据、安全数据和管理数据等支撑数据,实现对公共数据库有效管理。

同时,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服务封装,发布接口规范,以统一接口服务方式实现智慧应用对公共数据库资源的访问。

3) 服务与接口公共信息平台一方面通过集成第三方提供时空信息承载、专题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服务组件,以统一接口方式提供给各类智慧应用。

服务组件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而动态调整。

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提供开发接口服务,支持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