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下面仅就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三方面谈谈教育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顺应发展历史,明确教师角色中国自古就受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为人师表";也有荀子的内外因在教育中的决定作用,即自我努力和社会环境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
在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49~1958年的改造时期,2。
1959~1966年的发展时期,3.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4.1977至今的恢复和发展时期.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字音,字形,句子,文章这样简单。
而教师的角色也不是单纯的教书先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丰富,如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等等.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教育能力。
其中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教育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备活跃的思维力和良好的组织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语文”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称。
“语"即口头语,就是说,教师说话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把最不易理解的问题用最精炼的语言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才是语文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而“文”即书面语,其内涵就是书写文章,做文章就是要有活跃的思维,才能贯通古今中外之名人轶事;才能动情于一花一草,一沙一石;才能写得出优美细腻而不是艰涩难懂的好文章.教师并不是威严而高高在上的,他和学生是平等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能在学生之间有威信.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只要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的老师,就是一名成功的老师。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管理课堂,更好地处理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教育难题。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好的教育资源。
1.2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果。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学习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心理学在师生关系中的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将会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2. 正文2.1 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教育⼼理学论⽂2000字 作为教师,应该增加教育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理学的学习,研究⾃⼰的教育对象,把⾃⼰学到的教育理论尝试着运⽤于教学实践中。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教育⼼理学2000字论⽂,希望⼤家喜欢! 教育⼼理学论⽂2000字篇⼀ 《浅谈教育⼼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 摘要:学⽣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教育⼼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的⾃信⼼,顺应⼼理过程规律,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理学;教学;应⽤ 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本⾝的⼼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对知识的掌握,提⾼学习效果;反之,⼀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的⾓度⼊⼿发掘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
在近⼏年的从教⽣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理学知识。
因为对于初中⽼师来讲,要抓住学⽣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的⼼理,了解学⽣⼼⾥动态,才能抓住学⽣,也就能掌握学⽣的⼀切,从⽽驾驭学⽣就会得⼼应⼿,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个关键环节。
⼀、建⽴融洽的师⽣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论是成年⼈还是未成年⼈,⼈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的赏识,社会的肯定。
现代⼼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体验到⾃我满⾜,引起⼼理愉悦进⽽调节⾃⼰的⾏为有显著作⽤。
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作也许会事半功倍。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敏感期,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能力不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知识黏贴度不高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知识内容较难、抽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观化教学、具体化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在这一方面,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析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教学方法和策略,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教育环境的营造上。
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环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合理的教育环境设计和管理,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及时反馈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能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改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中小学教师有必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理论,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也需要不断增强心理素质,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学生,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发表时间:2020-12-04T08:43:43.524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12月总第364期作者:吴丽娟[导读] 教育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品德教育也是重要环节,我们要培育的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学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255022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当下热门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学历规律、品德养成规律的学科,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整体受教育生涯中的奠基阶段,基础打得牢才能更好地为后续高等教育铺路。
而小学生主要是6至12岁的孩童,他们普遍具有是非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因此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合理灵活地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因材施教一、模糊“是非观”下的品德教育教育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品德教育也是重要环节,我们要培育的是“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学生。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幼年阶段,他们还不具备完整的“是非”观,于是在品德教育中,帮助孩子们在实际的犯错情境中引导建立良好的“是非”观尤为重要。
比如身为课代表的小明,帮助其未完成作业的好朋友小亮打掩护,他认为这是如同水泊梁山一样“讲义气”“重友情”的行为。
又有学生分不清“勇敢”和“鲁莽”的区别,也许会在毫无意识中欺凌别的同学。
对于这些让成年人看来哭笑不得的事情,在具体的处理中要切记用孩子的语言来引导孩子,说“听得懂的话”而不是用成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们。
李伯黍等人对儿童行为原因和道德后果判断进行了初步研究,协作组对国内18个地区5至11岁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调查等分析,证明了儿童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律他到律己、从片面到全面是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是非观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二、“注意力不集中”下的课堂教育小学生天性爱玩,通常会被各种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一般三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全程保持注意力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1 0 - 16( 0 0 1( ) 0 5 — 1 09 9 6 2 1 )07C一 18 0
也就有兴趣 了。这时老师及时鼓励表扬一翻 ,学生也会 为争取这种表扬 ,这种小小的成就感而努力。达到一种 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三 、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学工作的另一主体是教师 ,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 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因此 ,要重视教师 队伍的建设 ,构建合理的队伍结构。学校师资队伍结构 不合理 ,所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为使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把教学经验不足、教育 理论缺乏、具有潜 力、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 ,派到企业 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学 习和学术深造 ,促成教师与企业工 程师的互动交流,及时获悉市场的信息 ,有利于高职院
教育探讨
浅谈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文/ 赵会娟 尹洪武 王静
摘 要 :教 育心理学作 为一 门独立学科 ,已越来越 受到重视 ,能够在教 学中很好地运 用教 育心理学理论 ,对 提 高教 学效果和教 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 键 词 :教 育 心理 学 。教 学 质量 ; 学 习兴 趣 中图分类号 :G 0 4 文献标识码 :B 教 育心理 学 作为 一门 独立 学科 的诞 生 ,是以 10年 桑 93 代克 《 教育心理学》( 三卷本) 的出版为标志的。在西方经 过10 0多年的发展 ,教有 理学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国教育心理学学者在学习借鉴 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 , 开展了科学构建 中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探索 ,编写 出版了一批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 学教材。 重视教与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最初研究是从学生的学习开始的 ,纵观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从 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心 理学研究领域是从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 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即从只关注学到关注教与学的综 合研究 。教与学的综合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教与学的综合研究是 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而且 从教育心理学发展史来看 ,对某一热点的关注在其尚未 取 得 很 大 进 展 前 ,有 一 段 较 长 的路 要 走 , 因此 可 以 预 料,对教与学的综合研究是未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必然 趋势,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重视教师的 “ 教” 或学生的 “ 学”等于是把教育情景割 裂开来 ,片面地强 调最终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对教学内容 、学生特 点、教学环境等诸因素熟知,并同时动态地理解学习过 程、教学过程 、评价或反思过程 。只有充分调动教师与 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才能促进教与学的情景互动 ,营 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快的心情 ,学习就是沉重的 负担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动机理论 ,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 求、被认可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和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 ,对动机的激发起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 习者的成功预期在学习动机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了解学习者的学习 目标 ,并使 教学活动能帮助其达到 目标 。学习者 内在的成就感比外 部的奖励能更强烈地激发其学习动机 。在学 习中,兴趣 既是求知心理向往的 “ 导火线” ,又是学习行为动力的 “ 助推器”。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学习 目标 、 教材及教法三个层面探索如何构建一种保持学生学习兴 趣的长效机制 ,使他们在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真正 感到上课的必要性 ,乐趣和益处 ,慢慢从 学之者变成好 之者,从好之者变成乐之者。 随时让学生有成就感 ,这一点很重要。在学习中,如 果能找到成就感、自信 ,觉得是一种乐趣 ,我们就会对 学 习非常感兴趣 。这是一种互动的,如果我们老师能随 时给学生这种成就感 ,学生也会对我们所教的科 目感兴 趣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一种惧怕心理 ,就是惧怕 老 师突然提问如果老师来个突然袭击的话 ,结果是很难 让 人满意的。如果明确的告诉学生提 问那部分 内容,学 生会认真的去准备 ,只要认真准备,大多数同学是可以 回答的很好 ,当连续几次之后 ,学生就有了 自信心了,
浅谈教育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浅谈教育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发布时间:2023-05-12T02:26:59.6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6期作者:刘晓燕[导读] 书中这样写道: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者呈现了一系列无关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这些单词。
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100000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海淀与昌平接壤的最西北角苏家坨镇,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农民子女,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基础比较差。
面对初中学考压力,学科教师不得不抓住课间一切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久而久之,老师疲惫、学生厌学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名叫《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书,读完这本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新课程、新课标指引下的老师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和自己的心理发展状况,教师们急需心理学的科学引领,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实现减负增效。
下面是我阅读了书中的一些案例从中受到启发而进行的两点尝试:尝试一:U型记忆——系列位置效应书中这样写道: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者呈现了一系列无关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学习这些单词。
结果发现,最先学习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的部分单词回忆最差。
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一个U形的曲线)。
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部分。
根据这个认识,我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课前小练习。
以往小练习每天五道小题,发现:一是占用课上的时间太长,影响到新课的教学;二是学生见题量较多,第一感觉就比较烦,从心理上排斥;三是高度紧张的时间太长,导致大脑缺氧,对后面知识的吸收率低。
于是我尝试课堂小练习最多不超过3道题,挑选的这些题都是基础的、典型的、学生易上手的,练习时间基本上不超过5分钟。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精选3篇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精选篇一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关注的是人类的优点、强项和积极情绪,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在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心态和乐观情绪,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并通过正向的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情绪。
第三,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持久性。
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
第四,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学习指导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积极的学习指导和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鼓励学生改善不足,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认可和奖励。
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是人类成功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素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开展一些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作者:胡月赵娜关丽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9期摘要: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有效的实施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关系到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与否和成效高低。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学生:应用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点课题,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制定相对合理的教学应用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的现象,以及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变化,在此基础上揭示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技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教育情境中,人类的学习、教学心理、教育干预的效果、学校组织等,其重点是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育心理学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关注学生怎样学习,在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排解困扰、获得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比较有效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能够对人类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也能够对处在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
当前很多教学机构都已经成立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机构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我国学生的学业负担较为繁重,如果心理状态得不到科学的调节,将会导致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难以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培养。
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社会的很多层面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学生,因此,将教育心理学更大程度上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成长有更为科学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具备较高水平的判断能力,自觉屏蔽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健康成长。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德育健康教育[论文摘要]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引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的作用。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
当代学生都有这样的特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各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维相对靠前,观念比较新颖,敢于向旧观念说不,勇于创新,善于质疑,对自身当前现状不满意等,但是他们也有攀比、崇尚名牌这些比较大众的毛病。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
随着“90后”“00后”的长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教育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
当前的教育要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掌握好、应用好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这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的挑战。
一、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心理学原理则是指导我们开展工作的方法论。
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大致相当中学阶段。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风怒涛”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动荡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而失去控制。
”在青少年时期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逐渐形成。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
教学篇•经验交流初中语文是一门富含创造性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体现出蓬勃的生机,能够有效地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地分析心理学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许多文章都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心理学内容新课改出台后,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利用课文营造心理教育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
教师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心理教育因素,深入地钻研,更好地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例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以白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文言文精练的文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
课文之中主人公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对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进行揣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设“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
而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具体的分析,剖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学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们是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的。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强调“活动性学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与教材进行联系和互动,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认知心理学还提出了“多重表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语言、图像、符号等多种方式呈现。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语言、图像等多种表征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心理学还强调“前后文联系”。
研究表明,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知识时,往往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发展心理学提出了“适应”的概念。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个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
在中小学教育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发展心理学关注“自我认知”的发展。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得到提升,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并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管理自己。
发展心理学还关注“情感与社会化”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情感和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_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课堂经验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方面的因素是不够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育教学理念。
所以作为具有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能产生爱好和兴趣的学习才是成功的学习。
学生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
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后,大脑皮层会出现兴奋优势中心,大脑细胞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
这样,要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信息就比较容易。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作了一些尝试,把教育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它在某种特殊的情况和特定的环境中往往比“明示”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教师如果给予学生以良好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如一个目光,一个微笑,或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得到鼓励,这样便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使他对老师更加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对老师的尊敬和信赖会增强学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
这样必然给今后的学习兴趣带来积极的影响。
例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上课时爱接话茬,总爱说一些和上课内容毫不相关的话,有时弄得老师很被动,于是我就这样告诉这些学生:有几个同学特爱回答问题,脑筋特灵活,但是好多情况下是不假思索就回答,结果往往不能让老师满意,希望这些同学在发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
这样学生本来的缺点在老师的暗示下变成了他们的优点,而且由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几个学生变得认真听和思考,再也不是有意接话茬了,同时他们的成绩都得到了提高。
浅谈教学心理学在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教学心理学在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1-11-07T15:05:28.463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8期供稿作者:邝燕英[导读]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邝燕英(江西省寻乌县教育局江西省寻乌县 341000)摘要:教学心理学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对优化语文教育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将教学心理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教师教授学生科学记忆方法。
第三,教师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
第四,教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动机。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
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在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教学管理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同语文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认知、智力、思维方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1]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他们渴望获得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肯定。
因此,这一特点有时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便获得他们的肯定和表扬。
另一方面,他们也具有比较强的叛逆性。
如果教师逼他们去学习,他们的叛逆性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表现中获得“荣誉”。
这可以转换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学习风格理论:学生的学习风格有所不同,有的喜欢听讲,有的喜欢看图表,有的喜欢实践。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材和课堂活动,以便
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 成功动机理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需要足够的动机来克服困难。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激励因素,例如奖励机制、交互式教学等方式激励学生,以增强他
们的成功动机。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如何接收、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过程。
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如何理解数学概念、记忆数学公式、解题技巧等。
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
教材和实践课堂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通过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和提供合适的反馈来实现。
总之,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摘要] 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以心理学教学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完成好角色的变换,将心理学知识合理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关键词] 心理学课堂实践整合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时候是慈母,有的时候是严师,有的时候又是朋友,教师除了扮演好上述的各种角色,还必须是心理医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握学生心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改变态度,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愉快而融洽的人际氛围和课堂教学环境。
一、教师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新的时代,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
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而是要教师多渠道、多方面接触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背景,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
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正确区分问题的原因。
对一些错误的问题,要加以冷静的分析和引导,对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要善于提前预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正,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方法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指导。
所以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同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整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合理运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的看法和意见,课下多与他们交流,交换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能使教学计划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来源: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作者:尹萍时间:2011-09-28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现代教师除了扮演唐朝韩愈《师说》里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各种角色,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教师还必须是心理医生,要时刻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合理有效地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本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和思考如下:(一)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
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
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
”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
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实现以知识为本位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人本主义观念。
强调教育要面对人的全面生活,重在提高人的精神面貌,而绝非知识的简单堆积。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目标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为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这些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测验、观察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动机等因素,为教师量身定制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价值观等因素,帮助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场景和情境,设计有挑战性和意义的任务,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第三,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如测验、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在优势,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势。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策略和认知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
通过教授学习技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目标的设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读死 , 活读 书把死书读活 。 ” 为了教 学生读
好 书 .教 师仅仅 有课 本的知识远远不 够 ,
1 、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 要和学 生进行 消极 的情 感 , 从 而使学生 以积 极的态度推 有效 的心 理沟通。 有效 的心理 沟通 是教 师成 功教 学 的 前提 和保 证 , 教 师要 了解 学生 在学 习过
学 习热 情和兴 趣。
这 样 ,才能 在教学过 程 中真正做 到 因材
多少年来 , 人们思想 中根深蒂 固的思 旌 教 、 有 的放 矢。
3 .教学过 程中完美 的心 理教 学方法 融是 增进 师生感情 的最 佳途径 。 正确 、 耐 的演绎 和运 用是教育好学 生的有效途径 。 现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 明 : 当教 师的
现 代 教育 的发展 ,时代赋 予 了教 师更 艰
个有效 途 径就是 要 关心爱 护学 生何一 个远 离父
神 。更要 求教 师要从学 生心理 的 角度认 首先 要有爱心 , “ 没有 爱就没有 教育 ” 。从 态 ,通过 各种 渠道认识 每一个 学 生 的不 母 、 家庭 , 来校 读 书的 学 生 . 他 们 在 生活 同之处 ,不能笼 统地 把所有 的教 育对 象 上 、 学 习上 、 精 神 上都特 别渴 望得到 关怀
还 应该懂得心理 学。 教 师及 时掌握学生 的 心 理动 态 , 抓住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 育的 长期效 果非常关键。 2 . 教 师对学 生情 况有全局 的把握 , 是 教 育好学 生的先决条件 俄 国教 育学 家乌 申斯 基说 : “ 如果 教 育者 想从各方 面去 教育一个人 ,那 么 , 这
巨 的历史 任务 和使命 。 以教育心 理学 为
浅谈心理学方法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20 0 9年 8月 ( 总第 1 2期 ) 1
浅谈 心 理 学方 法 化 学复 习中 的应 用 在
王 成
新 疆石 河子 1 4团中学 , 疆 石 河子 8 2 6 3 新 301
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 复习的 目的: 一方 面是对 中学 化学学科系统 的总结 ,为学生进一步 学习化学做好基础 知识 和 学习方法 的准备 ; 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进行调控 , 调整学生在平常 学习 中所 掌握 的知识和教学要求之 间的差异 ,完成 中学 阶段化 学教学任务。在现行的教学 中 , 能否强化记忆 , 防止遗忘也是不 可忽视的心理教学环节 。 尤其在化学的复习中, 更应该注重心理
( ) 理分配复习时间。 二 合 使记 忆 经 常 化
基本技 能考核 , 每做—个实验 , 我们都把有关的实验基本操作—— 编号并作成题签 , 如试管的振荡方法 、 液体试剂 的取用方法等。平 时要求学生按基本操作规范完成 。考核时 , 学生抽签现场操作 , 教
师现场评分。 实验基本技能考核难度大 、 同学们由“ 学生” 一跃而成 为“ 先生”如果没有基础化 、 , 条理化 、 深入化 和具体化的强化记忆 , 站在前台能摆脱遗忘而 自如地操作是不可能的。 古人 云“ 授鱼” 不如“ 授渔” 授人一鱼 , , 只供一餐 , 教人 以渔 ,
按照遗忘曲线 的规律 ,我们对 复习时间的分 配采取 了由多
及少 , 而复习的间隔时间由少及多 的原则 : 即开始复 习的时 间稍 长些 , 1 如 0分钟 、 5分钟 , 以后复 习的时间则少些 , 2分钟 、 如 1
终身受用。复习时老师不仅要传授 给学生知识 , 更重要的是传授 给他们怎样应用心理学方法进行复 习, 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 。学 生掌握了学 习方法 , 以后 的学习受益非浅 。就拿元素化合物的 对 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 留在对原有知识 的再认识上 , 而 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 , 做进一 步深化处理 , 中掌握 知识 间 从 的联系、 相互转化关系, 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 在头脑 中 形成网络 。而这项工作不要 由老师一手代办 ,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 , 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 的方法 , 让学生 自己动手总结。 应用心理学法进行复习看起来似乎很烦 ,需要很多时间 ,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周刊
学
教育科学
2011年第1期
“Wh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在备课之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即研究人——被教育者与教育者远比研究知识点更为重要,面对背负心理重压的高中生,这一条显得更为重要。
一、记住学生的名字,拉近师生距离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这是教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来自不同学校的陌生学生,身处新的学校,面对陌生的老师,自然会缺乏安全感,再加上他们的目标明确——一切只为学习,很自然会对人际关系表现出冷漠、不信任、自闭。
面对新老师,他们更多的是怀念以前的老师,他们会遗忘那些老师的缺点,放大那些老师的优点,并将这些优点与现在的新老师进行比较,更有甚者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稍有不慎,老师就会遭到“挑衅”,而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只有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达到师生最好的互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美国哲学家吉姆法的一句话:“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容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准确地喊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关注、重视、尊重。
面对尊重自己的老师,他们自然会给予真诚的回报。
二、换位思考,用共情催化师生之情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他要告诉教师的就是换位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一群升学压力更大的特殊学生,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诠释爱的教育力量。
教师要使自己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教师应赏学生所长,除学生所疑,宽学生之过,将人性化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得以真正体现,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
“以情感感染情感,用体验激发共鸣,让触动转化行为”,从而使学生和教师真正地心贴心,使学生真正地信任教师。
三、培养自信,增强学习动机
家人和社会的舆论,很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深渊,而一个自卑的人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练习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等方面,教师应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上,给成绩良好的学生表现机会的同时,更应刻意给成绩暂时落后者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他人的积极评价可以转化为自信的能量,教师要用心地寻找每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点,除了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表明这一优点之外,教师每堂课至少要真诚而具体地表扬两位同
学,借以建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
而对于在学习方面处于弱势的同学,要从其他角度给予其肯定的评价,首先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其自信自然会泛化到学习中。
四、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决定了每个学生的智力、社会经验、性格、兴趣、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的教学非常必要。
而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教师要争取机会与学生交流。
但是谈心切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泛泛而谈。
虽然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是再好的药只有吃下去才有效,再有用的话只有听进去才能起作用。
教师不要开口就把学习放到第一位,而应首先询问学生的喜好,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了解其性格、学习方式、思维特点,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朋友关系,从而与学生就其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一起寻找对策。
五、培养学习兴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密切关系,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做到提前两分钟进课堂,或就学习、生活等方面与学生简单聊几句,或找一些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与之讨论,让他们释放学习带来的焦虑;面对学生,要面带着微笑,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
其次,坚持个性化备课、授课。
课堂上要结合各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变以往的讲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这样,把学生的“要我学”逐渐地变成“我要学”。
六、细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彻底信服老师
关注教学细节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细化课堂教学可使教学走向合理化、智慧化、精致化。
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使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放矢。
在随之而来的教学过程中,细化目标中的重难点,甚至每堂课都提前规划好教学过程和时间。
因为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于细节处见功力,学生就会相信教师的能力。
这样当教师再对他们的知识遗漏给予指正批评的时候,他们才会心悦诚服,从而注意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彻底解决。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类是最高级、最复杂的生物,因为人类拥有最发达的大脑,从而产生了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心灵交流的艺术,这也印证了为什么老师会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wh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于海燕 (山东省平度市高级研修中学 266700)
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