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填料对功能涂料性能的改善
高纯纳米硅粉的用途

高纯纳米硅粉的用途高纯纳米硅粉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纳米材料,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高纯纳米硅粉的用途。
一、材料行业的应用1. 高纯纳米硅粉可以作为陶瓷材料的添加剂,提高陶瓷的硬度和强度,改善陶瓷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2. 在涂料行业中,高纯纳米硅粉可以作为填料,提高涂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改善涂料的附着力和光泽度。
3. 高纯纳米硅粉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二、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1. 高纯纳米硅粉可以用于制备医用陶瓷材料,如人工关节、牙科修复材料等。
这些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高纯纳米硅粉还可以用于制备医用纳米材料,如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生物传感器。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药物的传输效率和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
三、能源领域的应用1. 高纯纳米硅粉可以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同时,纳米硅粉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应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等能源转换系统。
2. 高纯纳米硅粉还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层,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四、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1. 高纯纳米硅粉可以作为废水处理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2. 高纯纳米硅粉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空气过滤材料,用于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五、电子领域的应用1. 高纯纳米硅粉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导电墨水,用于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2. 高纯纳米硅粉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提高电子器件的封装密度和性能。
高纯纳米硅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材料、医疗卫生、能源、环境保护和电子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纯纳米硅粉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纳米颗粒改善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研究进展

利用纳米颗粒改善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研究进展纳米颗粒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金属涂层的研究中,纳米颗粒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金属涂层的耐蚀性能。
本文将综述利用纳米颗粒改善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
一、纳米颗粒对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1.1 纳米颗粒增强金属涂层的抗腐蚀能力纳米颗粒能够与金属基体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并在涂层表面形成更致密的保护膜。
这种保护膜可以阻止外界腐蚀介质的侵入,提高金属涂层的抗腐蚀性能。
研究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延长金属涂层的使用寿命。
1.2 纳米颗粒提高金属涂层的耐磨性能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填充金属涂层中的缺陷和孔隙,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硬度。
同时,纳米颗粒的形成还可以提高金属涂层的耐磨性能,减少摩擦损失。
因此,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改善金属涂层的耐磨性能,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1.3 纳米颗粒改善金属涂层的耐氧化性能纳米颗粒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并提供额外的保护作用,减少氧化介质对金属涂层的侵蚀。
研究发现,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涂层的耐氧化性能,防止金属涂层因氧化而失效。
这对于金属涂层在高温、高氧化介质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利用纳米颗粒改善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的方法2.1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为了提高纳米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常常需要对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
表面修饰可以使纳米颗粒与金属基体形成更牢固的结合,提高涂层的耐蚀性能。
常用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硅化、钝化、改性等。
2.2 纳米颗粒的复合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涂层的耐蚀性能,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进行复合应用。
例如,可以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颗粒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纳米颗粒,同时改善金属涂层的抗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耐氧化性能。
2.3 纳米颗粒的结构调控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形状、尺寸和组分,可以进一步改善纳米颗粒对金属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纳米颗粒的形态特征对金属涂层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对汽车涂料性能的改善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是可行的。但在汽车工业 领域要实现工业化应用尚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纳米材料价格问题、颗粒/媒体间的 界面性质、表面活性等理论问题、纳米材料的分散性、颗粒混入介质的技术手段等, 这些是能否充分发挥纳米材料特异性能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应用方面存在的 各种问题终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开发和制备性能优异的汽 车涂料及其他汽车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前景。
纳米材料在纳汽米车玻涂璃料涂中料的应用
利用纳米粉体材料较强的紫外线反射特性,将纳米TiO2粉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涂料中, 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使乘员免受紫外线辐射。将其涂于车窗玻璃表面,在紫外线 的作用下,还可以分解沉积在玻璃上的污物,氧化有害气体,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具 有防污、防尘、耐刮、耐磨、防火、净化车内环境、保证乘员身体健康等作用。
纳米材料在碰汽撞车变涂色料涂中料的应用
碰撞变色涂料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留下隐患, 在碰撞变色涂料内含有微型胶囊,胶囊中装有染料。 涂有这种碰撞变色涂料的汽车,一旦外壳受到碰撞 等强外力作用时,胶囊就会破裂,释放出染料,使 受撞部位颜色立即改变或变成指定颜色,以提醒人 们重视。
目前汽车外壳上的油漆,受 撞时不会改变颜色,只是外观上 略有变化,这样其内部创伤不易 发现而会留下后患。使用碰撞变 色涂料后,可根据变色情况对撞 伤部位进行修复,消除隐患。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 中的应用
11109030336 张珍称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
纳米 涂料
纳米 面漆
纳米 玻璃 涂料
碰撞 变色 涂料
抗石 击涂
料
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

如何利用纳米技术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纳米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利用纳米尺度的特殊效应,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特性。
塑料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塑料的力学性能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如强度、硬度和韧性等方面。
利用纳米技术来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填料是一种常见的改善塑料力学性能的方法之一。
纳米填料是指通过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塑料基体中,以改善其力学性能。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是无机物质(如氧化物、碳纳米管等),也可以是有机物质(如纳米纤维素等)。
当纳米粒子与塑料基体相互作用时,其巨大比表面积和纳米尺度效应会显著改变塑料材料的性能。
纳米增强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增强技术是一种将纳米材料嵌入到塑料基体中,以增强材料强度和硬度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纳米材料和控制其分散度,可以在塑料基体中形成均匀的纳米增强相。
这种纳米增强相可以阻止塑料的塑性变形,并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纳米涂层技术也可以改善塑料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涂层技术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一层薄膜覆盖在塑料表面,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这种纳米涂层可以保护塑料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同时提供额外的表面硬度和防护功能。
例如,使用纳米涂层可以使塑料材料在摩擦和磨损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纳米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也是改善塑料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等方面的参数,可以调整塑料基体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
例如,采用层状结构或纳米管道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塑料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纳米复合材料也是改善塑料材料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将纳米材料与塑料基体进行混合,形成复合材料。
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可以在保持塑料的轻量化和加工性的同时,提高其力学性能。
通过合理选取纳米材料和优化纳米复合材料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可实现塑料材料力学性能的全面提升。
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着色效果和颜料分散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着色效果和颜料分散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色彩显示的要求不断增高,色母粒和颜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色母粒是由着色剂、树脂和添加剂组成的粉末。
其处理性好、色泽鲜艳、稳定性高、能够适应不同材料的配色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颜料是一种具有着色特性的微粒子,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油墨、纺织品、食品等领域。
颜料的分散性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无机纳米填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除了具有传统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外,还具有其它独特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活性、小颗粒尺寸、稳定性高等特点。
因此,无机纳米填料被广泛应用于色母粒和颜料中,以提高其着色效果和分散性能。
然而,无机纳米填料的添加会对色母粒的着色效果和颜料的分散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着色效果和颜料分散性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研究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着色效果的影响。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无机纳米填料到色母粒中,测试其着色效果,分析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着色效果的影响规律。
2. 研究无机纳米填料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
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无机纳米填料到颜料中,测试其分散性能,分析无机纳米填料对颜料分散性的影响规律。
3. 探究不同种类、不同尺寸及不同比例的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和颜料的影响。
通过添加不同种类、不同尺寸及不同比例的无机纳米填料到色母粒和颜料中,测试其着色效果和分散性能,分析不同无机纳米填料对色母粒和颜料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1. 对于色母粒制备及其着色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其应用领域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方案。
2. 对于颜料的分散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其应用效果,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对无机纳米填料在色母粒和颜料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其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纳米科技在纸浆制造中的应用指南

纳米科技在纸浆制造中的应用指南纸浆制造是造纸工业的基础,它涉及到纤维素材料的加工和激化,以及纤维素材料与其他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科技在纸浆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纳米科技在纸浆制造中的应用指南,并探讨其对纸张性能的提升和环境影响的减少。
一、纳米纤维素的应用纳米纤维素是指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纤维素颗粒,可以通过纤维素分解或化学合成得到。
纳米纤维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出色的力学特性,因此在纸浆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增强纸张强度和硬度通过添加少量的纳米纤维素到纸浆中,可以明显提高纸张的强度和硬度。
纳米纤维素的高比表面积和高强度使其能够有效地增强纸浆的结构,并改善纸张的抗拉强度和硬度。
2.提高纸张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纳米纤维素可以在纤维之间形成网络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提高纸张的透气性和吸水性。
添加纳米纤维素后,纸张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使其更适合用于卫生纸、洁净纸等应用。
3.改善纸张的光学性能纳米纤维素的高透明度和低折射率使其在纸张的光学性能改善方面具有潜力。
通过添加纳米纤维素,可以提高纸张的白度和透光性,使其在印刷和包装行业中更具吸引力。
二、纳米填料的应用纳米填料是指纳米级颗粒的填料,主要用于改善纸浆中纤维与漂白剂、涂料等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
纳米填料在纸浆制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纸张的光泽和平滑度通过添加纳米填料,纸张的表面光泽和平滑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纳米填料的微小尺寸可以填补纸浆中纤维之间的缝隙,并改善纸张的表面质量。
2.提高纸张的印刷性能纳米填料具有优异的吸墨能力和颜色固着性,可以提高纸张的印刷性能。
添加纳米填料后,纸张能够更好地保持墨水,使印刷品色彩更鲜艳、清晰度更高。
3.增强纸张的抗菌性能纳米银填料因其优异的抑菌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纸浆制造中。
添加纳米银填料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提高纸张的抗菌性能,满足特殊领域的需求,例如医疗卫生、食品包装等。
纳米材料技术在涂料产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次 ( () ) 内墙 涂 料 ) 高 到 1 0 提 00 0次 以上 ; 工 加 速 老 人
化 试 验 由 2 0h的 一 级 变 色 、 级 粉 化 提 高 到 4 0h无 4 二 5
缩 短 到 小 于 1h 耐 洗 刷 性 能 由 10 0次 ( 墙 涂 料 ) ; 0 外 和
涂 料 .如 可 将 烃 类 、 代 物 、 酸 、 面 活 性 剂 、 料 、 卤 羧 表 染
含 氮 有 机 物 、 机 磷 杀 虫 剂 等 较 快 地 氧 化 降 解 为 二 氧 有 化 碳 和 氢 气 等 无 害 气 体 , 可 将 大 气 污 染 气 体 如 氮 氧 并 化 物 和 硫 氧化 物 氧 化 , 成 蒸 气压 低 的 硝 酸 和 硫 酸 , 形 这 些 硝 酸 和 硫 酸 可 在 降 雨过 程 中除 去 .由于 纳 米材 料 表 面 原 子 数 所 占 的 比 例 大 , 面 原 子 周 围 缺 少 相 邻 的 原 表 子 , 有 不 饱 和 性 质 , 与 其 他 组 份 作 用 时 , 两 个 混 具 在 在 合 相 之 间 产 生 很 大 的 作 用 力 , 很 大 程 度 地 对 材 料 增 将 强 、 韧 .所 以 , 纳 米 材 料 作 为 添 加 剂 制 备 涂 料 时 , 增 以 就涂膜本体而 言 , 复 合材料 一样 , 显著地 增强 、 象 被 增
化 效 率 高 .纳 米 粒 子 作 为 光 催 化 剂 时 , 其 粒 穴 对 所 因
激 发 出 的 极 子 到 达 表 面 的 数 量 多 , 以 光 催 化 效 率 就 所 高 .近 年 来 研 究 较 多 的 是 纳 米 二 氧 化 钛 的 光 催 化 性 能 , 是 目前 光 催 化 降 解 领 域 最 受 重 视 的一 种 光 催 化 它 剂 , 泛应用于废水处理 、 害气体净化 、 广 有 日用 品 、 材 建 等 领 域 , 可 以此 为 添 加 剂 制 成 环 境 保 护 涂 料 及 杀 菌 并
纳米改性涂料的发展及应用

用也极其广泛 , 根据其在复合材料中添加量的不同, 可制得以下几种产品: 常规复合材料 、 插层复合材料 和剥离复合材料 。在涂料 中添加适量的黏土, 可以 大幅度地提高涂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将黏土 进行改性然后添加 到涂料 中, 不仅可 以提高涂料 的 柔韧性和抗冲击性 , 并 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涂 层 的光学 性 能 , 从 而得 到一 种新 型 的建筑 涂料 。
此, 开 发和应 用 高水 准 的 建筑 涂 料及 施 工 工 艺 已经
提高外墙涂料的耐候性是外墙涂料的发展方向
之 一 。纳 米级颜 涂料 在耐 候性 能方 面有 了大 幅度提
高, 纳米级颜填料粒子能够吸收紫外线 , 因此这种材
料可 起到 紫外线 吸 收 剂 的作 用 , 可 以有 效 地增 强 涂 料的 耐 老 化 性 能。纳 米 Z n O、 S i O 、 T i O : 、 F e 2 O 、
26 ・
2 纳米材料对涂料性 能的影 响
2 . 1 纳米 S i O 对涂 料性 能 的影 响 在 建筑 内外 墙涂 料 中加 入 适量 的纳米 S i O : 后,
积相对于 其他 的纳米 材料 更 高 , 最 高 可达 7 0 0~
8 0 0 m / g 。 黏 土作 为 一 种 添 加 剂 在 复 合 材 料 中的 应
成为当今许多学科 的研究 热点 J 。随着纳米技 术 和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 , 纳米材料 已经应用到建筑
业 中的方方 面面 , 如 掺 入 混凝 土 、 水泥 、 涂 料 等 基 础
C a C O 等微粒都具有大颗粒所不具备的特殊光学性 能, 普遍存在 “ 蓝移 ” 现象 , 添加到涂料 中能对涂料
率 高达 7 0 % 。纳米 S i O 分 子结 构 中具 有 大量 的不 饱 和键 , 这 些不饱 和键 的存 在表 现 出极 强 的活性 , 可
纳米颗粒改性功能涂料的研究进展

料的改性研究工作中, 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纳 米 改 性 功 能涂料 ,是 指 以纳 米 颗 粒作 为 功 能
维持稳定的状态 。常用高速分散机 、 高速搅拌机 、 高 能研磨机和超声分散设备等 ,实现纳米颗粒在涂料 中的分散 。 利用纳米粒子表面存在 的等电点 ,通过调节树
填料 , 与普通涂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涂料 , 改性涂料 中 含有分散均匀的纳米级颗粒 ,由于纳米颗粒 比表面
《 装备制造技术} 0 年第 1 期 21 1 2 纳米颗粒的亲油性 , 使其在丙烯酸涂料 中分散均匀 ,
可知 , 对于纳米复合涂膜 , 其磨损率是逐渐 降低的 ,
涂膜 的机械性能得改善 ,与未经改性 的纳米涂料相 而普通涂膜则呈现上升趋势 ;纳米复合聚氨酯漆膜 比, 涂膜 的吸水性 和渗透性 明显降低 , 可提高涂膜 的 与普通聚氨酯漆膜失重 比为 0 6 . ,维 氏显微硬度相 6 抗腐蚀性 。表面化学改性 , 目前纳米颗粒分散方 应 提高 7%, 是 同时 , 纳米复合环氧漆膜与普通环氧漆
如何实现纳米颗粒在 缺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功能涂料性能 , 充分作 中急需解决 的 改性涂料 中分散均匀与稳定 ,是纳米涂料制备过程 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问题 。
纳米 材 料 以其 优 异 的性 能 E益 受 到关 注 ,运 用 t 分 散 纳米 粒 子 的 方法 , 物理 机 械 分 散 、 粒 表 有 颗 纳米颗粒对涂料进行改性 ,可 以显著提高涂料 的性 面 化学 改性 和 电化 学方 法 。 物理机械分散 ,是通过作用于纳米颗粒 的外界 能 。 纳米 材 料 具 有表 面效 应 、 尺 寸 效应 、 小 量子 尺 寸 使之远离原来 的平衡位 置 , 而达到新 的平衡 , 并 效应 和宏观量子效应等特殊性质【 已逐步在传统材 力 , ” ,
涂料用填料介绍及应用

涂料用填料介绍及应用涂料用填料是指在涂料中起到增加体积、改善性能、降低成本等作用的无色无味的物质。
填料在涂料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影响涂料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涂料用填料的种类及其应用。
一、常见的涂料用填料种类包括:1. 无机填料:如碳酸钙、氧化锌、氢氧化铝等,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增强涂料硬度和耐磨性等特点。
2. 有机填料:如苯酚树脂、聚乙烯蜡、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增加涂料流平性、降低粘度、改善涂料的外观等特点。
3. 功能性填料:如纳米级填料、功能性颜料等,具有改善涂料性能、增加功能性的作用。
4. 弹性填料:如聚氨酯颗粒、橡胶颗粒等,具有增加涂料弹性、耐冲击性、降低噪音等特点。
二、涂料用填料的应用:1. 提高涂料的耐候性:通过添加抗紫外线填料,可以增加涂料的耐候性,延长涂料的使用寿命。
2. 改善涂料的耐磨性:通过添加硬度较高的填料,可以提高涂料的耐磨性,减少涂料表面的磨损。
3. 增加涂料的光泽度:通过添加亮度较高的填料,可以提高涂料的光泽度,使涂料表面更加光滑明亮。
4. 降低涂料成本:通过添加廉价的填料,可以降低涂料的成本,提高涂料的性价比。
5. 改善涂料的流变性能:通过添加流变性能优良的填料,可以改善涂料的流变性能,提高涂料的涂覆性能和施工性能。
总的来说,涂料用填料在涂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涂料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
不同类型的填料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可以根据涂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进行添加。
在涂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填料的选择和添加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只有合理使用填料,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涂料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涂料用填料的介绍及应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深入了解和研究涂料用填料的相关知识。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纳米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能够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特别是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1. 纳米涂层技术纳米涂层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
通过制备纳米尺度的涂层,可以改善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硬度、耐磨性等多项物理性能,从而增强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纳米涂层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塑料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填料强化是利用纳米级颗粒作为填料,并将其分散在基体材料中,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填料强化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等多项性能,使材料更加耐用和可靠。
例如,将纳米颗粒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可以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等领域。
3. 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压痕技术是利用纳米尖端对材料表面进行微纳米级的力学测试和修改,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
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弹性模量等,并进一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使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
4. 纳米印刷技术纳米印刷技术是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纳米印刷技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创建具有特定形状的纳米结构,从而实现该材料的特殊功能。
例如,使用纳米印刷技术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可以具有优异的自洁性能,广泛应用于防水涂层、抗污染表面等领域。
5. 纳米光学技术纳米光学技术是通过控制光在纳米级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实现材料光学性能的改变。
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半导体等,使材料具有超常的光学特性。
例如,通过纳米光学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射率的纳米结构,用于光电设备的制备等领域。
总结起来,纳米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通过纳米涂层技术、纳米填料强化、纳米压痕技术、纳米印刷技术和纳米光学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改良和功能的扩展。
纳米技术强化材料性能

纳米技术强化材料性能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纳米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尤为突出。
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可强化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疲劳性和强度等优良性能。
下文将就纳米技术强化材料性能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纳米技术的相关概念纳米技术即是通过掌控纳米级别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来实现对材料、设备、系统等的精确操作与控制。
具体来说,纳米技术是指将材料处理到1 ~ 100 纳米尺度,通过控制材料的纳米级微观结构、表面性质等实现对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光学等性能的精确调控。
二、纳米技术强化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一)、纳米填料增强材料纳米填料指的是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添加物,通常具有大比表面积和优异的表面性质。
在材料中加入适量的纳米填料,能改善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能。
当纳米填料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
(二)、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不同结构和特性的纳米颗粒在高压下进行混合形成的材料。
通常,纳米颗粒与基体材料的材质、成分和力学性能有所差异,通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材料混合,能够产生一种新的材料,其力学性能通常优于单一材料。
(三)、纳米表面改性通过纳米技术手段,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如表面沉积、离子注入等。
表面改性方式能显著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质,如硬度、附着力、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四)、利用纳米纤维强化材料利用纳米纤维强化材料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
纳米纤维具有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等特点。
在材料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纳米纤维,能够显著提升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高强耐久的输电、交通、建筑等领域。
三、纳米技术强化材料性能的应用前景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包括如下方面:(一)、新能源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强化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源材料的性能,能有效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储存效率,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
纳米碳酸钙在几类涂料中的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纳米碳酸钙在几类涂料中的应用
众所知周,碳酸钙本身作为体质填料,广泛应用于各类涂料中。
它可以改变涂料的流变性、涂层的韧性、耐水性、耐候性,降低涂层的加工成本。
与传统的重钙或轻钙相比,虽然纳米碳酸钙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但较其他普通颜填料相比仍处于较低的价位,尤其是碳酸钙纳米化后,其在涂层补强性、透明性、触变性、流平性等方面所带来的变化,更是涂料生产企业所关注的热点。
建筑涂料
由于存在蓝移现象,在乳胶漆中可以屏蔽紫外光,起到隔热的效果,涂层的耐老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将纳米碳酸钙应用到外墙涂料中,涂层展现强烈的疏水性,涂层的抗裂强度、耐污染性均得到增强。
一般涂料配方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刚性颗粒,有的配方中含量还相当大,这些刚性粒子的存在会导致涂膜中应力过于集中,使树脂产生裂纹,纳米碳酸钙的引入,使之与树脂间产生更多的接触几率,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并引起弹性形变,将更多的冲击能量转化为热能吸收掉,从而提高韧性。
通过在传统的乳胶漆中添加颜填料量 2 % ~ 5 %的经特殊聚合物表面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发现不仅涂料的流变性、开罐效果得到改善,更为惊讶的是耐水性、耐洗刷性、硬度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且耐洗刷性的增加呈现的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通过电镜、红外、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涂层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涂层中并没有新的化学键产生,而涂层中聚合物的结晶性、涂膜的致密性都得到明显改进。
目前日本的白石、意大利西姆等公司生产的纳米碳酸钙均主要用于改性水性乳胶涂料的性能。
聚氨酯涂料
贾志濂以脂肪酸盐sA - 3 与聚合物R s 改性的纳米CaCO3 分散加入聚。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

该效应是指纳米粒子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少而引起的材料宏
观上的物理、化学性质 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力学性质、热学性
如果将纳米 & -T0 适 当配合将能 吸收更大量 的紫外线 ; 2 0 i 2 纳米材料应用于高分 子基建筑 涂料 中,可 以明显提高涂膜 的
1 1 表 面 效 应 .
涂料的抗老化 耐候 性是 指涂 膜 因受 到紫 外线 、阳光 照
射 、温度变化 、风吹雨 淋以及 大气 中各种污染物 ,尤其是 酸 性污染物的影响 ,出现 的褪 色、变色 、龟 裂 、粉化 、剥 落 、 附着力下降等一系列 老化 现象【 ,其中紫外线照射是促使 涂 5 】
抗 老 化 、耐 候性 能 。
2. 耐擦 洗性 2
质 、兀 子. ,a性质、电磁学性质 、化学活性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 OO / .
13 量 子 尺 寸 效 应 .
纳米粒子热 能、电能 、磁场能等能级 比平均 的能级间还 小时 ,纳米材料就会表现 山与宏观物质截然不同的特性 ( 如 导电的金属 材料在纳米 尺寸下变为绝缘材料) 。
料颗粒 之间的界面结合力 ,如纳米 s 2 i ,将其涂加到外墙 乳 0
由于具有波粒二象性 ,因此存在隧道效应 , 而纳米材料
的一些宏观物理量也表现 山隧道效应 ,故称 为宏 观量子隧道
收稿 日期 :2 0 0 7—0 4一l 6
作 者简介 :曹树祥 ,男,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 。
维普资讯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0 —92 2 0 )0 —0 2 6 0 9 5 2(0 7 3 0 4一o 3
纳米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

3、纳米材料品种少,价格高。纳米材料现处于商品 化初期,品种少,产业规模小,供选择的品种少, 价格偏高,影响纳米材料在涂料中应用的发展。 4、纳米粒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问题。人们首 先关注纳米科技将成为21世纪的关键科技,将成为 支柱产业,可能会创造无穷无尽的商业利益。随着 纳米材料的研究深入,纳米材料对环境与人体健康 是否有负面影响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三、纳米涂料的制备
纳米涂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四种:(1)溶胶凝胶法, 由纳米粒子在单体或树脂溶液中的原位生成;(2)原 位聚合法,指纳米粒子直接分散在单体中,聚合后 生成纳米涂料;(3)共混法,指纳米粒子和树脂溶液 或乳液的共混复合;(4)插层法,通过单体或聚合物 溶液进入无机纳米层间,制得纳米涂料,但这种方 法只适合蒙脱土一类的层状无机材料。
纳米金 涂料
来自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 现,黄金纳米粒子在遇见压力的时 候发生色彩变化。据了解,科学家 将这种粒子内嵌到聚合物薄膜中, 此时薄膜呈现的颜色是明亮的蓝色, 但当向其施加压力之后,它则会变 成红色。不过,如果施加的压力不 是很大,其呈现的则会是紫色。换 言之,薄膜的颜色变化可以反应出 其承受的压力大小。
四、纳米涂料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涂料领域应用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改善传统 涂料性能同,利用涂料的流变性与填料的粒径存在的一 定关系,引用纳米技术可制得施工性能优良的纳米涂料, 纳米粒子由于比表面积大,与有机树脂基质之间存在良 好的界面结合力,从而可提高原有涂层的强度、硬度、 耐磨性、耐刮伤性等力学性能,而且由于其对可见光可 透,还可保证涂层的透明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高耐 刮伤性汽车涂料、家具漆等纳米涂料;二是制备出新的 功能性纳米涂料,如军事隐身涂料、静电屏蔽涂料、纳 米抗菌涂料、纳米界面涂料等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

分 子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幅度 的改进和 提高 ; 国内外 , 在 将纳米 材料应 用 到建筑 涂料 中也正 在进 行 , 并取得 了
一
些成果 , 一般认为纳米材 料具有 表面效 应、 尺寸效 小
应、 量子尺寸效应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建 筑涂料 , 国 内外广 泛应 用 于建 筑装饰 、 修 , 在 装 在涂料工业 中 占有 很重国的建筑涂 料研究 水平 有所提 高 , 别 我 特 是纳米材料和 纳米技 术 , 为 当今 材 料研 究领 域 中最 成 富有活力 , 对未来经 济 和社会 发 展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的 研究对象 。随着 纳米 科技 研究 的不断 深入 , 已经渗 透 到很多领域 , 纳米 材料应用 到涂料 工业 中, 将 已为 开发 高档次 、 功能性涂料提供了一条新 的途径 。
7 %一8 %【l 0 0 6。纳米 S X具 有 很 强 的 紫外 线 屏 蔽 能 i O
键, 呈不饱 和状态 , 易与 其它 原子 结合 而趋 于稳定 , 使
纳米材料具有极 高 的活 性 , 材料 的表 面 吸附特 性也 很
突出。
力, 当量衰减 > 0 , 9%E 如果将 纳米 s 一 i 适 当配 T2 0
涂料的抗老 化耐 候性 是指 涂膜 因受 到紫 外线 、 阳
纳米是指材料组成或 晶粒结构 中至少 有一维 的尺 寸在 10m以下 , 0n 具有 特 殊 的物 理化 学性 能… 。因其 特殊性 能 ,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 中得 到 了广 泛的应用 , 并 且取 得 了 一 些 成 果 , 纳 米 材 料 在 尼 龙 62、 B / 如 - PA J
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作者:***来源:《当代化工》2019年第11期Effect of Nano-silica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Mixture ZHU Wen-xia(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Shaanxi Xi'an 710077,;China)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加重、车辆载荷的不断增加,不得不通过沥青改性的方法来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路用性能。
以前常用一些聚合物改性的方法,比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或橡胶改性。
而现在通过纳米材料对沥青进行微观改性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1]。
用纳米材料对沥青进行改性与现有的沥青改性方法截然不同,较小的尺寸和较大的接触面积是导致性能改善的重要因素,最佳浓度和最佳剂量是次要因素。
因此纳米材料改性剂能够在涂料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纳米材料改性剂有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等。
这些添加剂都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蚀性、机械性能和防紫外线的性能[2]。
硅在自然界中常见于砂子和石英,以及硅藻的细胞壁中。
纳米二氧化硅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分散性好、化学纯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增加防水性来改善涂料的性能,并作为传统有机添加剂的替代品,可以防止微生物、物理和化学恶化等,达到表面防护的作用。
常被用作添加剂、催化剂载体、橡胶强度剂、石墨黏度剂等,近年来又被用作沥青改性剂[3]。
本文通过向沥青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剂,浓度分别为沥青含量的0.5%~6%,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改性剂对沥青化学成分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1.1 ;试验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评价纳米二氧化硅对沥青改性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改性剂的最佳掺量。
本研究采用DSR疲劳试验、车辙试验以及BBS试验,分析了纳米材料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改性效果。
纳米无机填料

纳米无机填料
纳米无机填料,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啊!你知道吗,它就像是一位小小的魔法大师,在各种材料领域施展着奇妙的魔法。
纳米无机填料具有极小的尺寸,这可让它有了大能耐!它能够深入到材料的细微之处,就如同蚂蚁可以钻进极小的缝隙一样。
它能改善材料的性能,让那些原本普通的材料瞬间变得强大起来。
比如说,在塑料中加入纳米无机填料,哇塞,塑料就变得更加坚固、耐用,就好像原本柔弱的小草突然有了钢铁般的筋骨!
它还能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呢,这就好比给材料穿上了一件防火的铠甲。
在高温环境下,一般的材料可能会被烤得奄奄一息,但有了纳米无机填料的加持,它们就能安然无恙地挺过去。
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而且哦,纳米无机填料在涂料领域也有着非凡的表现。
它能让涂料的遮盖力更强,颜色更加鲜艳持久。
这就像是给一幅画加上了最璀璨的色彩,让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了。
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神奇的涂料来装饰你的家吗?
再想想看,在橡胶制品中,纳米无机填料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它能增加橡胶的耐磨性和弹性,让轮胎啊、密封圈啊之类的更加可靠。
这不就像是给这些橡胶制品注入了活力一样吗?
纳米无机填料的应用真的是无处不在啊!从电子产品到建筑材料,从汽车工业到航空航天,都能看到它活跃的身影。
它就像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
它虽然小,但力量无穷。
它不需要大声喧哗,却能在各个领域默默发光发热。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纳米无机填料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样的神奇之物而欢呼喝彩吗?纳米无机填料,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腐蚀性分析 • 然而PNA中一个额外稠环的存在有助于增加 极性,同样聚合物涂层和金属基板之间静电 相互作用造成了较PANI的优越的抗腐蚀性。 钝化氧化膜的强度也取决于掺杂剂的尺寸和 导电性以及导电聚合物在模型中的分散性。 随着分散剂在树脂中分散更均匀,有助具有 良好粘附性、均一、密集、持续钝化的膜的 形成,这将阻碍腐蚀性离子向金属基板的渗 透和抑制腐蚀性种类对MS的攻击。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 2 3 4
70
T/ C
o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Time/min
纳米蒙脱土(Na+MMT)的应用
A:Boltorn H30 B:HMMM
TEM micrographs showing Boltorn H30 atings with (a) 1 and (b) 3 wt % Na+MMT.
基本物理性能的提升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PANI/COPU and CSAPNA/LOPU composite coatings.
抗腐蚀性的增加
抗腐蚀性的增加
Corrosion rate of MO-PANI/COPU and CSA-PNA/LOPU composite coatings in (a) 5% HCl, (b) 5% NaOH and (c) 3.5% NaCl.
基本物理性能的提升
热阻隔性能的提升
DMA results showing (a) storage modulus vs temperature, and (b) tan δ vs temperature, of Boltorn H30 coatings with 0, 1, and 3 wt % Na+MMT.
抗腐蚀性分析 • 保护作用的机理来自于带负电荷的掺杂剂基 团在PANI薄膜中的存在(静电排斥),阻 止了大腐蚀离子对金属表面的渗透。从结构 的角度来看,薄膜的内部部分邻近金属表面, 被紧凑型氧化亚铁/掺杂剂复合层所控制, 只要导电高分子具有在金属-涂层界面进行 不断的电荷转移反应,在金属-涂层界面就 会形成一个密集和紧凑氧化亚铁/掺杂剂复 合层作为钝化保护层。
总结 • 第一个材料中的纳米蒙脱土在纳米级上为片 状结构,可以插入到超支化分子树枝状链之 间,从而起到更好的阻隔效果。 • 第二个材料中的掺杂剂由于其纳米级的结构 在树脂中分散更为均匀,一方面更好的起到 静电排斥作用,一方面更易于钝化层的形成 和稳定。
Thank you~~
纳米MO和CSA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 • 第一种:MO-PANI/COPU,掺杂着聚苯胺 (PANI)的纳米结构的甲基橙(MO)分散 在蓖麻油聚氨酯(COPU)中。 • 第二种:CSA-PNA/LOPU,掺杂着肽核酸 (PNA)的纳米结构的D-10樟脑磺酸 (CSA)分散在亚麻油聚氨酯中。
TEM micrographs of (a) 2.0-MO-PANI/COPU and (b) 2.0-CSA-PNA/LOPU.
功能涂料的主要性能
• 物理性能:耐刮伤性、硬度、附着力、柔韧 性等。 • 特殊性能:热阻隔性、导电性、抗腐蚀性等。
热阻隔涂料的机理
• 红外辐射:过渡金属 氧化物等 • 低导热系数:PS泡沫、 空心玻璃微珠等
Fe2O3
MnO2
CuO
Co2O3
样例保温性能
1
2 3 4
20
40 60 80
80
60 40 20
热阻隔性能的提升
TGA results of neat Boltorn H30, Boltorn H30 with different Na+MMT loadings and neat Na+MMT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b) oxygen atmosphere. The legend in a is valid for both therm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