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读后感600字

合集下载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本《数学教育》是一本由李文田编著的书籍,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许多有关数学教育的新观点和思考。

在整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数学教育的深入研究,深入剖析了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方面,李文田提出了“知识迁移”这一重要概念。

他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前,我常常只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我会将这一观点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其次,在数学教学方法方面,李文田提出了“启发性教学”和“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他认为,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往往只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相反,启发性教学强调教师通过设问、情景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观点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偏向于直接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启发性教学和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实践。

最后,在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李文田主张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他认为,数学知识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中,而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且教师应当通过举例和引导,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中国道路》是一本关于中国交通建设和发展的著作,通过对中国道路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展现了中国道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

作者通过对中国道路建设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展现了中国道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为我们了解中国交通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建设速度,使得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条件,为中国交通建设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特点。

中国的交通建设一直以“快、好、省”为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网络。

中国的交通建设不仅注重速度和规模,更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交通建设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努力实现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发展理念和特点为中国交通建设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对中国交通建设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中国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交通建设的巨大潜力和活力。

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交通建设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交通强国的梦想不懈努力。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2-A8欽学教学2020年第2期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张国治I刘祖希$(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2.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上海200062)名言:研究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事关教育全局.反思中国数学教育走过的道路,以实事求是和兼容并包的态度审视我们自己的实践,可以总结出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并为世界的数学教育研究贡献一份力量.出处:张奠宙,于波.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3.张奠宙先生的上述名言,体现了张奠宙先生开展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研究的民族情怀与世界胸怀•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其研究初衷是什么?基本内涵是什么?前进方向是什么?本文试着回答这些问题.1厘清并坚守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张奠宙先生说,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拥有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的话语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少有拥有独立的社会科学体系的国家之一,但是晚清以来,中国的教育界,包括数学教育,几乎全盘接受了西方的话语权,缺乏创设独立话语权的勇气.因此,他呼吁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必须以建设自己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目标,拥有自己的核心概念,重新回答数学教育面临的永恒的本质性问题•⑴近年来,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的数学教育,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PISA测试上的佳绩是世界公认的.其中,上海学生的成绩尤受世界瞩目.在2009年及2012年的PISA测试中,上海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科目上两次夺魁.中国数学教育的成功,国外教育界早就有所关注•1996年,曾在香港大学任教的澳大利亚著名学者维金斯和别格斯,在合著的The Chinese Learner:Cultural,Psychologic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华人学习者能够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但是他们的教学过程却看起来非常陈旧?”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学习者悖论”.西方学者无法理解:为什么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中国,却能够取得优良的国际测试成绩?为什么中国数学教育方式看起来属于死记硬背一类,中小学生却能够在数学理解上超过他们的国外同辈?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数学教育理论,固然能够揭示一些数学认知的普适规律,却无法解释中国数学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因而称之为“悖论”.张奠宙先生认为中国数学教育有成功的一面,并不是悖论,而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数学教育的特殊道路,所以无法加以解释而已.事实上,中国数学教育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不断地把国际上的各种优秀教育理念进行综合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可能在事实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方智慧的道路.闵2传承并发展数学教育的中国特色事实上,中国在数学教育上的特色和优势,张奠宙先生将其概括为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中国数学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教育传统,采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扎根本土、勇于实践的态度,遵循“加强基础、培育能力、发展智力”的基本理念,进行了百年实践.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核心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数学基础”主要是“数学双基”(基础2020年第2期欽学款学2-49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大数学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发展”是指: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相应的教学方式突出“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其主要特征是:数学“双基”教学(正在发展为数学“四基”教学),数学新知的教学导入,教师主导下的师班互动教学,数学尝试教学,数学变式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等.⑶张奠宙先生总结的中国数学教育的上述6个特征,既与国际上的先进数学教育学说相衔接,又体现了本土化的创新.例如,数学变式教学包含:概念性变式一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过程性变式——数学活动的有层次推进.变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和典型的中国数学教学方式,不仅有着广泛的经验基础,也经过了实践的检验•⑷想要获得一项数学技能必须通过经常性的练习•显然,重复的数学练习是无助于实现个体发展的•有许多研究报告指出有变化的重复是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一种“中国”方法(顾泠沅、黄荣金、Marton)[51.马登(Marton)指出,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同一个问题做着不同的事情(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而在美国的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问题重复做着同一件事情(同一过程,同一方法),也正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它与西方的数学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安排那些容易使人迷惑的练习比对一个任务的简单重复更有效(黄荣金,2002)⑷.那么,如何传承并发展数学教育的中国特色?张奠宙先生则认为要保持数学教育的中国特色应该持有“兼容并包•自觉自信”、“合理对接•均衡发展”、“中外结合•继承创新”、“面向未来•植根本土”这4个理念.兼容并包,不走极端,把国际上的各种优秀教育理念,综合地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正是数学教育“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⑴而扬长补短、锐意改革是未来中国数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刘佛年先生指出的,中国教育没有完全照搬赫尔巴特-凯洛夫的讲授式教育观,也没有全面实行杜威的教育理论•一方面,它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反复强调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大力倡导进步教育“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推广活动式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国的数学教育,就是在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地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我国的大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这正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精华所在.在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育时,张奠宙先生特别强调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比如,老子《道德经》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西方数学中的“对称”与纯粹中国化“对联”的共性:寻求变化中的不变性质;抽屉原理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纯粹存在性定理的意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意境正与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相通;华罗庚关于“读书的厚薄说”、“数形结合”的论述,吴文俊关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地位”的论述.同时张奠宙先生提倡“数学欣赏”,希望数学教师除了能够帮助学生会解题、能考试,也能够帮助学生欣赏数学.一般的文化欣赏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数学文化的欣赏能力也需要培养⑶.2013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这次修订着眼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2018年正式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各门学科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其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不管接受教育的人将来从事的工作是否与数学有关,但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最终都会实现这样的目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会”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我们相信这次新课程改革,必将使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变得更宽更广.3结语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必须以建设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为目标,拥有自己的核心概念,重新回答数学教育面临的永恒的本质性问题.兼容并包、形成流派,保持优势、呈显特色,应该是中国数学教育今后发展所必须坚持的道路•而拥有-•大批具有深厚学科功底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中国数学教育能够走在世界前列的基石.为完成这一目标,正如张奠宙先生寄语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2018年10月)时说:我们这一代人过去了,但很快就有第/r^j r^j r (上接第2—5页)后记:我们对顾先生进行了多次访谈,获益匪浅.先生为了访谈也准备了许久,其中要点都认认真真地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访谈稿仔细修改了两次.先生多次提到自己的几位恩师,比如苏步青先生、刘佛年先生以及吕型伟先生等人,为我们讲述那一代人的“故事”,并提到为了纪念他们而写的《苛严以求真,华贵且从容》⑹、《师恩绵绵忆当年》⑺、《最后一次汇报》⑻、《别忘了那一代人》⑼等文章.在此分享一段《最后一次汇报》中先生当时在课题组的“扎根”研究方法: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路线;用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看懂现在就是面向未来.致谢:本访谈得到了顾泠沅先生的大力支持,整理成文后经顾先生修改确认.参考文献[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DB/OL].[2019-06-11].http:/// zhen-gce/c 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 htm.[2]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二代、第三代,要一代接一代赛跑,一定能够掌握中国数学教育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参考文献[1]张奠宙•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J].中学数学月刊,2012(1):1-4.[2]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的心路历程[J]•中国教育科学,2015(4);1-39.[3]张奠宙•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4]鲍建生,等•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1):11-12.[5]张奠宙,戴再平•中国数学教育的“双基”和开放问题的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2005(4):1-&/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DB/OL].[2019-07-08].http:/// 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3]张民选,黄华.自信•自省•自觉——PISA2012数学测试与上海数学教育特点[J].教育研究,2016,37(1):35-46.[4]哈蒂.可见的学习一对800多项关于学业成就的元分析的综合报告[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5.[5]顾泠沅.口述教改地区实验或研究纪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61-62, 37,43.[6]顾泠沅.苛严以求真华贵且从容一记导师苏步青教授精神教化二三事[J].思想理论教育,2012(2):36-37.[7]顾泠沅•师恩绵绵忆当年一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与中小学教育的不解之缘[N].文汇报,2003-5-26.[8]顾泠沅•最后一次汇报[J].上海教育,2012(25):54-55.[9]顾泠沅.别忘了那一代人忆张孝达先生[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12-15.刊号:ISSN0488-7387CN31-1024/G4定价:7.00元每月12日出版代号:4-357。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这一章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像是被一位超级智慧的数学大侠拉着,在数学教育的高深领域里来一场畅快淋漓的穿梭。

它没有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反而像是在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教育故事背后隐藏的大道理。

从内容上讲,这章里面的那些实例啊,就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数学精灵,在我眼前蹦跶着展示着中国数学教育在某个特定方面的独特魅力。

比如说,书中提到的某些教学方法的改进,那感觉就像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这个大机器进行了超级酷炫的升级改装。

原本可能有些生硬的教学流程,经过这么一改造,就变得像充满活力的流水生产线,每个环节都恰到好处地推动着学生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欢快地遨游。

我特别喜欢它把复杂的数学教育理念用特别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

就好像把那些高高在上的数学大神们的思想,拉到咱们这些凡人的世界里,然后说:“看,这就是数学教育的真谛,没那么神秘吧!”这让我意识到,数学教育并不是只属于那些数学天才们的专属领域,而是每一个想要探索数学奥秘的孩子都能涉足的美好天地。

而且这章还让我对中国数学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以前我可能觉得数学教育就是按部就班地教和学,但现在我看到了无数种可能性在前方闪烁。

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每一颗宝石都是一种新的数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不过呢,这章也有点小“调皮”,有些地方讲得比较含蓄,就像一个数学谜语,需要我停下来好好琢磨一会儿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但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让我像个小侦探一样在字里行间寻找数学教育的蛛丝马迹。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就像爬山一样,站得更高,看到了更广阔的数学教育风景,而且还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往上爬,看看后面还有什么精彩在等着我呢。

让数学教学指导更有效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让数学教学指导更有效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让数学教学更有效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横港小学姚海燕读了张奠宙主编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一书,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数学教育走过的道路及今后该走的道路。

该书认为要保持数学教育的中国特色应该持有“兼容并包、自觉自信,合理对接、均衡发展,中外结合、继承创新,面向未来、植根本土”这4个观点。

而张先生从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出发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然后对东西方数学教育理念进行了对比,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几个重要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对我国的数学教育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该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论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落实“四基”教学过去的数学课程,非常强调“双基”教学,即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这是正确的,但是还不够。

在2011年版数学新课标中,倡导由“双基”转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进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更要渗透数学基本思想,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真正落实“四基”教学。

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不是依赖死记硬背;在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操作,如对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而不应该在速度上下功夫;而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要从相关内容中渗透、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等方式来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要做到把积累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中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

二、注入特色教学目前,不少学生将数学视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最难学习的科目。

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一味追求成绩,将本来魅力无穷的数学演绎成了冷冰冰的各种符号、让人头晕脑胀的题海训练。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2024年读完《数学教育》一书,我对于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

这本书从数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到实践方法,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使我对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意识到数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自身的学科性质,还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数学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础。

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数学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更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素养的培养应该通过启发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再次,数学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趣味性、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问题出发,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数学教育》一书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作者从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数学教育的目标、数学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首先,从书中的第一章《数学教学:学科理念和研究发展》开始,作者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我了解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从以计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到以问题解决和思维培养为核心的现代数学教育,可以说数学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不断关注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除了了解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也通过书中的第二章《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了解到数学教育的目标。

作者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这让我意识到,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了解数学教育的目标后,书中的第三章《数学教学方法》对于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指出,数学教学的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通过书中的案例和实例,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求,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书中还对数学教学的评价和改革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作者指出,数学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结果。

同时,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真实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中国道路》是一本关于中国交通发展历程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中国道路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交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高速公路网,中国的道路建设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中国交通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我对中国道路建设的演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交通发展历程的梳理,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改善,这种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为之感动。

书中还介绍了中国现代道路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网络的迅速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之一。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历程和成就,让我对中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成就让我为之自豪。

与此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中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通过对中国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这种认识让我更加珍惜中国道路建设的成就,也让我更加期待中国道路建设的未来。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对中国的道路建设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的道路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成就让我为之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通过对中国道路建设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全面的分析,我对中国的道路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期待中国道路建设的未来。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这一章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细细地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故事。

它让我意识到,中国的数学教育道路可不是一条随随便便的小路,而是一条凝聚了无数前辈心血、有着深厚底蕴的康庄大道。

在这一章里,那些对教学实践的深入剖析就像是一把把精致的手术刀,精准地把数学教育中的各个环节切开给我们看。

我看到了教师们在课堂上的“十八般武艺”背后,有着严谨的理论支撑。

比如说,在讲述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像一个巧妙的建筑师,用旧知识的砖头一点点搭建起新知识的大厦。

这种教学方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让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攀登陡峭的悬崖,而是在沿着一个个缓坡慢慢走向知识的高峰。

其中关于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部分也特别有趣。

以前我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就像一堆没有生命的石头。

但是这一章告诉我,这些石头可是能够构建出一座充满魅力的文化城堡的。

数学文化就像是城堡里的装饰画,它把数学的历史、数学家们的趣事、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都融入到了教学当中。

这让数学从一个冷冰冰的学科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知识宝库。

就好比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背公式,那多无趣啊。

但要是能讲讲古代中国数学家是怎么发现这个定理的,它在古代建筑测量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那就像是给这个定理注入了灵魂,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知道了“是什么”,还明白了“为什么”和“有什么用”。

而且这一章还提到了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简直就是在给学生的大脑做一场豪华的思维健身操。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把被精心磨砺的宝剑,越来越锋利。

它教会我们如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就像整理一团乱麻,从复杂的现象中找出本质。

这种思维能力可不仅仅在数学考试中有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能发挥大作用。

比如说,在计划一次旅行的时候,如何安排行程、预算费用,这就需要逻辑思维来帮忙。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数学教育》是一本经典的教育类书籍,由著名数学教育学家谢金星教授撰写。

该书着眼于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数学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数学教育》,我对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在我看来,《数学教育》强调了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

数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国家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还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指出,传统的数学教育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反,数学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数学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创造力。

这种数学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数学教育》还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改革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作者强调了数学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同时,数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数学教育》,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数学老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我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读《数学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023年,我有幸读到了《数学教育》这本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和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这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内容。

作者通过对数学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描述,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数学教育框架。

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书中强调了数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数学教育的应用性和启发性。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际的问题讨论,向读者展示了数学的应用之美。

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启发性教学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这些理念对于指导我未来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另外,书中还特别提到了数学教育的合作性和差异化。

数学是一门合作性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而差异化教学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程度,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只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通过阅读《数学教育》,我对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读完这一章,就像是在数学教育的奇妙花园里又深入探索了一番,而且还发现了不少独特又有趣的“花朵”。

这一章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那里不紧不慢地把那些隐藏在数学教育深处的门道一一道来。

里面提到的很多观点和实践经验都特别接地气,不是那种飘在云端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在课堂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看到影子的东西。

比如说,它对数学教育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实际操作中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这就像是把一幅大拼图拆开,一块一块地给我们看。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数学教育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全国统一版本,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创新和小特色。

就像我们吃火锅一样,虽然都是火锅,但四川的麻辣火锅、北京的铜锅涮肉、广东的打边炉,各有各的风味,却又都让人欲罢不能。

每个地方的数学教育方式也是这样,根据当地的孩子、当地的教学资源和教育传统,发展出了适合自己的“口味”。

而且这一章还让我看到了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教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它背后涉及到的教育理念的传承、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有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

老师们就像是这场戏的导演,要根据每个“小演员”(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学习内容和方式)。

在这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来进行数学教育的部分。

这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后院里发现了宝藏一样。

我们国家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那么多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智慧,这些都可以成为数学教育的素材。

比如说古代建筑中的几何结构、传统手工艺中的数学计算,把这些融入到数学教育中,就像给数学这道“大餐”加了独特的调味料,让学生们吃起来更有滋味。

这也让我想到,如果我是一个数学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们去参观古建筑,让他们在那些雕梁画栋中寻找数学的奥秘,这可比在教室里干巴巴地讲有趣多了。

同时,这一章也指出了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就像在美丽的风景中发现了一些小杂草,需要我们去拔掉。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张奠宙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清末民初,我国从西方引进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体系。

100多年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道路。

其核心是: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谋求学生的数学发展。

中国数学教育要避免走极端,应秉承以下理念: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打好基础与创新发展的有效平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适度对接;数学中理解与熟练的交互影响;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与其相应的教学方式突出“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主要特征有数学新知的导入教学、数学尝试教学、教师主导下的师班互动教学、数学变式教学,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等。

【总页数】21页(P59-77,58,238)
【作者】张奠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节选) [J], 张奠宙;
2.功底眼界责任兼容——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J], 方均斌;
3.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J], 张奠宙
4.中国道路的学理支撑与理论诠释——《中国道路: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评介[J], 朱传棨
5.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 [J], 张国治;刘祖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第九章读后感这一章刚映入眼帘,就感觉像是被拉进了一个热闹的数学教育研讨会,各种鲜活的例子和深刻的观点撞了个满怀。

它讲的东西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飘在云端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扎根在中国教育土壤里的经验和智慧。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里面关于数学教学方法的讨论。

作者把那些传统又有效的中国数学教学法像是在展示传家宝一样摆出来,而且还分析得头头是道。

比如说,那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训练,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一块一块的砖头(知识点)稳稳地垒起来,房子(数学知识体系)才能盖得又高又结实。

我就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反复做那些基础的数学题,当时还觉得烦呢,现在才明白那是在给我们的数学大厦打地基。

而且,这里面提到的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可不是简单地给个答案就完事儿,而是像个聪明的导游,带着我们在数学的迷宫里探索,引导我们自己找到出口,那种感觉就像是解开了一个超级难的谜题,成就感爆棚。

还有关于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体现。

以前我总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可这章让我看到,原来数学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就像是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是一个有着古老故事的精灵,从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到现代数学的发展,这一路走来,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像是一部人类智慧的史书。

这让我觉得数学好像变得有温度了,不再是那个冷冰冰的“数字王国”。

在谈到数学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时,这章也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数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身影。

数学教育就像是个动力十足的引擎,推动着社会这辆大车向前跑。

从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到对整个社会的理性思维的影响,数学教育无处不在,而且举足轻重。

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数学是主科,为啥我们得好好学数学。

不过呢,这一章也让我有些小思考。

比如说,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该怎么更好地跟新科技结合呢?就像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酷炫的教育软件和在线资源,怎么把中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优势融入进去,创造出一种超级无敌的数学教育新模式呢?这就像是要给传统的宝剑配上高科技的剑鞘,让它更加锋利又时尚。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_读后感_模板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李丽敏一开始拜读张奠宙教授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一书,想着,这么”大”的问题,是我这个小小的一线老师需要的吗?看了有用吗?带着这样的需要和困惑,我慢慢地读下去。

而等我看下去之后,很兴奋地发现:我错了!张奠宙教授以他数学大家的专业、务实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论述着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的种种现象。

每一个观点,都是那样的贴近一线教学,好像张教授就是在教高中数学、初中数学,甚至是小学数学、数学启蒙…我深深地为之折服了!张教授在书中讲了非常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给了非常专业的解决方法意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去数学化”这个问题的一些感触。

一、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前提张教授认为,中国学生能在国际数学竞赛或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因素是:中国的数学教师是数学专科的教师。

”在学科和教育两者之间,学科是本位的。

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这种认识一直收到一些教育家的批评,但是我们扔应该坚持着。

”而随着”去数学化”的提出和流行,出现了一些令人忧思的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修养整体下滑。

张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上海有一项调查,在某次数学高级教师的申请者的调查中,多数人不会证明是无理数。

汗颜!自己也不会。

不仅不会证明是无理数,就连高中的一些不难的题目也不会做。

刚刚教完初三,刚升上高中的学生在暑假积极的预习高一数学,发了两个题目请我帮他解答。

尴尬了!不会做,都没好意思跟学生说,拖着……往另一端看,小学的部分复杂题目只会用方程解答,用小学生能理解的算式方法解答,理不清楚,讲就更加不清楚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数学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不要做一个只会解初中题目的初中数学教师(估计有些初中题目都不一定会做!)二、需要加深思考,弥补教材上数学本质的缺失在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另一个令人忧思的现象是:当前中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数学本质上的缺失。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中国道路》是一本关于中国交通建设发展历程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交通建设发展的壮丽历程,也对中国道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道路建设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的道路建设就已经十分发达,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道路建设也经历了许多变迁和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了解到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公路、高速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这本书中,我也了解到了中国在道路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这给中国的道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道路建设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道路建设,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道路建设的伟大成就。

中国的道路建设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出行方式,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中国的道路建设也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未来,中国的道路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继续为道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国的道路建设,了解中国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的道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中国道路》,我对中国的道路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热爱祖国。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道路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读《数学教育的-道路-》有感

(完整版)读《数学教育的-道路-》有感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导读:本文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曹海鸥兰衍局名师工作室作者简介:张奠宙,浙江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

1986年任教授。

1995年获全国教师奖(曾宪梓奖)一等奖。

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院士成员。

1995年至1998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

现任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高中数学课程国家标准》研制组组长。

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一流数学杂志发表算子谱论的论文,有《算子组的联合谱》专著,并有一批论文(英文)在《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等杂志发表。

在教学之余,从事现代数学史研究。

著有《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数学方法论稿》《20世纪数学史话》等著作。

于波,西南大学教授,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部主人,从事数学教育、基础教育教学和研究。

近五年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获国家级叫续页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内容简介:《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共有四篇十五章,本书反思中国大陆数学教育走过的道路,以实事求是和兼容并包的态度,审视实践,并做了一些理论分析。

第一部分是综述,力求从总体上认识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为自立于世界数学教育之林树立民族自信。

为此,需要阐述中华文化传统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以及今日数学教育的百年历史形成。

第二部分,阐述中国数学教育兼容并包的基本理念。

面对复杂多样的各种数学教育理论,坚持独立思考,厘清一些基本关系。

中国道路读后感5000字

中国道路读后感5000字

中国道路读后感5000字读完《中国道路》,我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中国道路》中,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的历史背景、政策制定、技术探索和实践经验,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的情况,并结合丰富的统计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交通建设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道路》中列举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数据,比如高速公路总里程从1949年的0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136,000公里,铁路总里程从1949年的21,800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131,000公里。

这些数据展示了中国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快速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道路》还重点介绍了中国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和思路。

例如,中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注重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重要动力。

中国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同时也将自主研发当成关键。

《中国道路》的作者对中国在交通技术、智能交通、高铁等领域的突破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对中国的交通建设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读完《中国道路》后,我被中国交通建设的高效与创新所打动。

中国在不断增加交通设施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研究提出许多有关交通运输管理、交通工程技术、智能化交通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加强交通安全和能源节约,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道路交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民出行条件,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对于我个人而言,读完《中国道路》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交通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可以加速地区经济腾飞,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在我眼中,交通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国家治理和改革的一种体现。

只有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才能推动人员、物资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增强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功底眼界责任兼容——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功底眼界责任兼容——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

功底眼界责任兼容——读《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有感方均斌
【期刊名称】《中学教研:数学版》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2013年初,笔者有幸读到张奠宙先生主笔的《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电子稿,很受感动,这是一位数学教育前辈在自己80岁之际,送给我们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先睹为快之余,思绪万千.2008年笔者有幸成为张先生指导的访问学者,5年来常聆听他的教诲.这5年,张先生的身体一直欠佳,他曾经做过2次心脏支架手术,耳聋(需要助听器才能勉强听出部分声音),两腿需要扶着轮椅才能走一小段距离.但他每天在自己感觉身体尚可的时候(最近他几乎每天都受到高血压、
【总页数】4页(P3-6)
【作者】方均斌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把握基本国情坚持中国道路——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J], 肖振国
2.一部科学哲学指导数学教育研究的力作——读《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有感 [J], 曹一鸣
3.数学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之作——读"京师"数学教育丛书有感 [J], 陈惠勇
4.一本数学教育的好教材——读《中学数学教育学》(高教版)有感 [J], 曹一鸣
5.率先开拓原创学术的中国道路——读《江海学刊》“原创学术空间”栏目百篇论文有感 [J], 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读后感600

导读:读书笔记《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在书架上已经躺了几个月了,其实上个月选书的时候,差点临幸它。

只是当时随意翻了一下,感觉都是理论,有点枯燥,所以又放回去了。

然而,这次当我深入细读,发现它是一本值得一线教师、身为孩子的家长,甚至,一些崇洋媚外的社会人士细细品读。

这本书站在高度的视角上,审视、对比、分析中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评价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实践价值。

指出兼容并包的中国数学教育道路。

6月中旬,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回到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方案,该方案将重新强调背诵九九表、心算、计算分数、甚至机械的学习方式。

这就是说,大部分40岁以上的英国人将会看到他们孩提时代的训练方式将重新回到当今的教室之中。

英国的部长和教育工作者罕见地一致认为,“要向东方看齐。

”英国的数学教育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改革,最后重新拾起了我们近几年所一直想要摒弃的所谓“死记硬背”。

“悦读”当然好,苦读也少不了。

正如范良火所说,压力太大固然不好,但有一点压力也没什么不好。

欧美国家的孩子就
缺乏一些必要的压力。

书中提供的实验数据说明中国学生更擅长于使用一般的、符号的方法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的这种符号化数学能力得益于他们具有较强的算术和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作者指出:优质教育=坚实基础+发展创新。

我们反对“在花岗石基础上盖茅草屋”,也反对“在沙滩上盖高楼大厦”。

中国数学教学要避免枯燥,但是也不怕枯燥。

因为我们知道,坚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前提!作者:曹海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