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全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8.2 电功率一、体验课堂的教材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功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体验的深化和具体化,让学生体验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体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体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作理论上的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二)体验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2.能解释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过程和方法: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2.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3.体验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对其意义理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物理与生活时刻相联系的习惯,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体验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体验电功率概念。

但电能的消耗不比喝水,不是可以看见的实物,所以电功率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将消耗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别开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把对体验电功率物理意义确定为本节课的学生体验学习的难点。

(四)体验课堂的技术准备:运用多媒体辅助体验二.体验课堂学情分析:根据我校的教学具体情况,也为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使学生顺利完成体验过程,本节内容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安排体验电功率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第二课时安排体验额定功率和电功率的测量。

三.体验课堂的教学用具:教师: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电炉(1000w)、电熨斗(500w)、两个功率不同的灯泡、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仪。

学生: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四.体验课堂的教学流程:体验的准备——引入新课、实验演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内能》说课稿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之前学习的分子热运动为本节课的开展做了一定的铺垫,所以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内容——分子热运动的延伸,而且本章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

故本节内容在这里起着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对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说课步入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渴望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课本从第十章开始介绍“多彩的物质世界”,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阔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阔无垠的宇宙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紧接着,课本从宏观宇宙谈到了微观的物质世界.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应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4.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科学世界][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纳米科学技术”,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基本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存在形态,并且阐述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的特征及微观模型,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列举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不要怕错误,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2.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 /s .1光年=3×108 m /s ×365×24×3600 s=9.64×1015m .3.略4.略五、板书设计六、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在课后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宇宙的发展及微观世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第二节质量说课“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 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宇宙及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物质的三种状态特点 微观模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二、新课教学1.质量[生]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生]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生]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师]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质量用“m”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生]物体的质量不同.[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生甲]××电视质量优.[生乙]保证质量.[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生]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师]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师]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师]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师]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师]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 [生]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师]尺子的质量变了吗?[生]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生]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生甲]千克.[生乙]不对,是克.[生丙]不对,是两、斤.[师]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00年,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k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mg)、微克(μg)、吨(t).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生]1斤= 0.5 kg 1斤=10两[师]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生]1吨=1000千克 1t=1000 kg=103kg 1千克=1000克1k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mg=103mg1毫克=1000微克 1 mg=1000 μg=103μg[师]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生]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k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师]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m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请三名同学分别板演,全体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讲评)氢原子:m=1×10-27kg=1×10-27×103g=1×10-24g=1×10-21mg=1×10-18μg一元硬币:m=1×10-2kg=1×10-2×103g=10g新生儿:m=3kg=3×2斤=6斤成人:m=60kg=60×2斤=120斤大家:m=6.0×103kg=6 t轮船:m=107kg=107×10-3t=104t[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生]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kg.[师]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生]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师]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生]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师]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生]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2.天平[师](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也可以用投影仪将天平的结构图放大,便于学生观察)[投影]托盘天平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师]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投影](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想想做做]天平的使用方法[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生]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生]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师]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生]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生]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生]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生]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师]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生]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生]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 11中的测量内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最后交流结果)[生]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生]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生]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三、小结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四、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略五、板书设计第三节密度说课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质量(mass )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m )单位及单位换算:kg 、g 、mg 、t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测量(天平) 构造调节 (略)使用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第二组: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4)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上.(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第四组: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广播的发送和接收原理;
2.电视的发送和接收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及发展;
4.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过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相关现象。
(3)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过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理解;
(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过程的细节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将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我会以一段生动的视频或现实生活中的通信场景作为引入,例如播放一段精彩的电视节目片段或展示一次手机通话的过程。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信号是如何传递的吗?”或“电视节目是如何从电视台传输到我们家里的电视上的?”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快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兴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通信问题,如信号干扰、网络覆盖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3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3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启发,提高合作能力。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课后交流:建立学习群组,鼓励学生在课后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共同进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路规律。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了解它们的特点。
(2)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掌握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学会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电路现象的观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和动手能力。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如一盏灯和一只开关,询问学生这个电路是如何工作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
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如“如果我们在电路中再加入一个灯泡,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思考并预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教学重点: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及特点。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21.2 电磁波的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21.2 电磁波的海洋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电磁波的海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由“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两部分构成。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电磁波的海洋》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1)难点:①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2)重点:①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③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④常识性了解c=λf;⑤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学习态度;②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③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②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的兴趣。

4.教具与学具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等。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说课稿
2.设计有趣的教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感受电能、电功的奥妙;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5.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如“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电器消耗的电能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等前置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电能概念: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电能的概念,介绍电能的单位及公式。
问题驱动法: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实验器材:如电源、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用于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2.多媒体资源:如PPT、动画、视频等,展示电能、电功的计算公式、实验过程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电能的宝贵,树立节约用电、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电能、电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难点为电能、电功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电功率》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变阻器说课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变阻器说课课件

问题四:你认为要想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上述三个因素中,哪一种最简便? 长度 动手动脑学物理,实验可以帮助你,你想不想动手尝试 教材铅笔芯实验探究是哪种方法改变电阻的?
铅笔芯实验
学生活动一:铅笔芯实验
实验改进:
探究变阻器的原理
N
M
课本方案
改进方案
改进后的优点:学生能够感受到电阻变化时,电流如何变化, 使实验更具有直观性
变阻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变阻器》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 四节。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串联、并联电路的电 流和电压规律,学习了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基 础上,通过让学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自主活动,让学生从活动 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有多种,而使用 时电阻大小又是动态变化的,学生难于理解,因 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难点之一。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器材:台灯(亮度可调),铅笔芯(若干),镍铬 合金丝(1米左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 电池盒及干电池、导线、开关、电阻三个(5Ω 、10Ω 、 15Ω )等 2、教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
实验探究法 引导法
分析对比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自主学习相互交流 滑片P 金属杆 接线柱D
接线柱C
瓷筒 支架 接线柱A
接线柱B
电阻线圈
观察认识铭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1节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一节课。

本章的重点是内能,而本节内容则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子热运动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和分析,我这样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用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为: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学情分析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知识方面:在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

五、教学媒体设计: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我除了采用实验法外将更多的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突出“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种研究微观世界的新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

所以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设计活动,引入新知新知识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情绪愉悦地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摩擦力》说课稿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情、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内容具有探究性特点,虽然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有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却不熟悉;再加上本节教材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具体应用。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学生能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摩擦力知识,应层层深入而避免一步到位,把握好尺度,不必引申太多。

二、说目标(1)依据新课标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1、摩擦力产生条件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养成探索精神。

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用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难点是摩擦力的概念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

通过具体案例,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主要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2、说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本质性的结论,做主动的探索者。

四、说学情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相关知识;作为九年级同学的本节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五、说教学程序本节教学内容可安排一至二个课时,这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现我将该节设为一课时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电阻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6.3电阻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将主要包括两部分:
1.电阻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的电阻计算问题,巩固他们对电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提升他们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地展示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器材则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电阻的性质,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线学习平台则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互动方式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采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引导他们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电阻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的电阻计算问题。
2.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提升学生的实验报告写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8.2电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18.2电功率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第2节电功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它是人教版九年级第18章第二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四大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认识。

一、说教材《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学的难度很大,根据学情,我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讲授“电功率”的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3.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 P=tW及变形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电能表闪烁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灵活运用P=W/t 并且选用合适单位。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考虑到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校的实验条件。

我选用实验法开始本节新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极大的吸引学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必要的概念性知识我采用讲授法直接传授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与电功率有关的简单问题。

在遇到比较困难的问题时我采用集体讨论法,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用到了演示实验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三、说教学过程首先用一个实验引入新课,实验进行的干脆利落,并且现象明显,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起到了开门见山的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15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15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教学案例——《电流的测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安排在<电路>之后, 学生已对简单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 初步了解了电路的状态, 电路的串、并联连接方式。

本节进一步了解电路中电流的基本知识, 并学会利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为下一节课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也为后续电压和电阻的学习做好铺垫,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尤显重要。

二、说学情电流是学生在电学知识学习中认识的第二个物理量(第一个是电荷量), 但是已经学过很多其他物理量, 对电流这个物理量的认识不是难点, 但是电流对后续电学的学习特别重要, 所以对电流概念和单位的学习是一个重点。

虽然学生学过简单电路, 但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 既要考虑量程的选择, 还要考虑电流的方向, 所以, 把电流表接入电路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三、说三维目标(一)基于以上分析, 本节课三维目标确定为(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有强弱之别, 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2.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3.学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 感受电流强弱的区别, 并初步了解电流的基本知识(四)在教师引导下, 自主认识电流表的相关参数, 并学会电流表的读数和正确接入电路(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引领自主学习的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性2.通过学生自主测量手电筒中电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学生对电流表的读数过程中,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重难点确定(一)为实现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实际,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二)重点1.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和感知电流的单位“安培”2.电流表的读数和正确接入电路(三)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2.电流表使用规则的正确掌握五、说教法根据课程标准, 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3《比热容》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3《比热容》说课稿
2.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4.在板书过程中,注重讲解与板书的同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分析学生学习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操作,能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
3.问题驱动的教学法: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合作学习法: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共同构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实验器材:如温度计、天平、烧杯、热源等,用于进行比热容的实验探究。
2.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实例,以及相关的动画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计算公式;能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说课稿
4.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5.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学法和分组讨论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2.问题导学法: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问题导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思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讨论法: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内化。
2.生生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分享实验心得和成果。在分组讨论中,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进步。
3.课堂小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个与焦耳定律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热水壶加热过程,让学生思考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8章第4节,主题为“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是电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电学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 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使学生养成对于 所做工作进行 评估的好习惯
加强与生产生活、 其他学科的联系
把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重视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的选择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 大胆参与科学 探究
教 学 建 议
使用身边的物品 进行实验
磁现象
电磁铁
电荷间作用规律
电能电功;电功率;测量 小灯泡的电功率;焦耳定 律 家庭电路;家庭 电路中电流过大 的原因;安全用 电 磁现象;电生 磁;电磁铁; 电动机;磁生 电 电话;电磁 波的海洋; 广播电视和 移动通信; 越来越宽的 信息之路
两种电荷; 电流和电路 ;串联和并 联;电流的 测量;串并 联电路的电 流规律 热机;热机 的效率;能 量的转化和 守恒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 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 实、勇于创新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 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 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 究方法
总 目 标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 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018/10/27
4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维 目 标
2018/10/27 5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 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 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 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 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 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 精神
方法
放大法
物理模型法
磁感线
分子的运动
方 法 整 合
电压表
比热容
2018/10/27
16
三、说建议
2018/10/27 17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 构建,而不是去复制 知识
培养学生强烈的操作兴趣, 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做实验。
保护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 学习任务和要求——-因材施教
高中的楞次定律等
欧姆定律
电与磁
内能、内能的利用
纵向
能源的可 持续发展
八年级温度、物态变化
知 识 整 合
八年级的动能、势能 与机械能守恒
2018/10/27
15
伏安法测 电阻、电功率 探究串、并联 电路的电流规律 影响电磁铁 磁性的因素
磁现象 焦耳定律
控制变量法
探究影响导体 电阻大小的因素
转化法
电流表
2018/10/27
18
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 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 强调评价的标准化。
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 发展方面的作用,不 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 拔的功能
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 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 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 为惟一的评价方式。
内能
分子热运动 ;内能;比 热容
本 册 教 材 结 构
能源与可持 续发展
能源;核能;太 阳能;能源与可 持续发展
2018/10/27
13
电功率 欧姆定律 生活用电
电压 电阻
电与磁
横向
电流和电路 信息的传递
内能、内能的利用
知 识 整 合
能源的可 持续发展
2018/10/27
14
高中含电源的欧姆定律
2018/10/27
二、说教材
2018/10/27 9
重视实验教学, 关注学习兴趣 的培养
注重科学 探究
立足学生的 发展
提高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10/27 10
实验探究
实践性
科学世界
介绍与正文相关 的背景知识
综合性
教学活动
开放性


情景图片 语言
小资料
所学内容的 巩固和延伸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说课标
说教材
2018/10/27
1
编排体例
内容结构 知识整合
说教材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说课标
研 说 流 程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目标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2018/10/27
2
一、说课标
2018/10/27 3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 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 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 研究方法的意识
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 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 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 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维 目 标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 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 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 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 、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 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 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 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 8
习题
阅读指导
2018/10/27
编 排 体 例
动手动脑 学物理
课内课外作业
11
实验探究 合作交流
多样化的自 主学习方式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探究欲望
板块 呈现方式
2018/10/27
教 材 特 点
从物理走向社 会
12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电阻的测量;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 的应用 电压;串并联电 路电压规律;电 阻;变阻器
知识与技能
三 维 目 标
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 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 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 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 法
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 动形式,了解相互作用规 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 2018/10/27
6
经历信息处理过程,从信息中分析 、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 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 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018/10/27
通过学习提高分析问题问题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 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 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 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 研究方法 7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 ,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 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 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 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 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 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 单的计划和实验方案,会利用多种渠 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 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 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 己的观点,能与他人 交流、自我反思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 能力
三 维 目 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