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课教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2.常见解题技巧和方法3.实战演练与巩固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阅读理解知识点,如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第二环节: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1.讲解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如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
2.分析各类题型的特点,如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
第三环节:常见解题技巧和方法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大意。
2.教授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提高解题效率。
4.分析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如寻找信息源、排除干扰项等。
5.举例说明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实战演练与巩固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题型进行解题训练。
2.老师点评,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生再次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3.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学生的进步。
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阅读理解占据很大的分值,所以掌握解题技巧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2.请大家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如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二、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1.阅读理解题型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类。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古诗文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类题型的特点:(1)主旨大意题: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2)细节理解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具体信息,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理解和分析。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略读、寻读、精读、猜词义、理解句子和段落。
2. 阅读理解的策略:预测、概括、分析、评价。
3. 阅读理解的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阅读材料,示范解题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实践演练法:学生自主阅读,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题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阅读材料,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感受解题技巧的实际作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阅读,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练习环节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学习效果: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推荐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阅读竞赛:组织阅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读书会:定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馈1. 课后练习:布置课后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阅读理解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适合学生需求。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讲课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
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
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
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
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
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
”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
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
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
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小技巧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小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理解小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练习和实践,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并掌握找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推理判断等阅读理解技巧。
(2)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的阅读中。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找到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2)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使其能够从文中的线索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展示一篇简短的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讲解阅读理解的小技巧(1)找关键语句①告诉学生关键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的开头、结尾处。
②举例说明,如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开头可能会说“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小狗”,那么这就是关键语句。
③让学生在一篇简短的文章中练习找出关键语句,并分享自己找到的结果。
(2)概括主要内容①教学生可以通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来概括主要内容。
②以一篇记叙文为例,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要素,然后将其串联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③提供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概括主要内容。
(3)推理判断①解释推理判断是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断。
②比如文中提到“小明今天看起来很疲惫,书包也没整理好就回家了”,可以推断小明可能在学校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③给出一些含有隐含信息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推理判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4)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①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②举例:文中说“他的心情犹如阴霾的天空”,通过上文描述他遭遇的挫折,就能理解这里是说他心情很不好。
③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讲解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成绩,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
3. 实例分析与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2. 提问: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难以理解的地方?是如何解决的呢?二、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理解文章标题:标题通常包含了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2. 抓住关键信息:文章中的关键词、中心句、转折句等,都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3.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 推测作者意图:通过文章中的表述,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讲解常见题型的答题策略(15分钟)1. 事实细节题:答案通常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准确理解。
2. 推理判断题: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3. 词义猜测题:通过文章上下文,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4. 主旨大意题:需要学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实例分析与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针对文章中的题目,进行实例分析和讲解。
3. 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阅读理解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讲解基本技巧、答题策略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
二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教案目标: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与学生互动对话,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a) 寻找关键词:教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寻找关键词,例如人名、地名、时间等,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 多角度推测:教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推测文章内容,通过上下文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提高理解能力。
c) 注意细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文章中的细节,例如数字、描述性词语等,以帮助理解全文。
d) 排除干扰项:指导学生在进行选择题时,排除干扰项,提高解题准确率。
3. 阅读理解实践训练:a) 给学生分发一篇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短文,然后提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b) 引导学生讨论答案的依据,并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独立思考的理由。
c)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4. 合作学习活动:a)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阅读一篇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b) 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问题和答案,促进合作和交流。
c) 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回答问题,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和交流。
教学评估:1. 以小组合作活动为主要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情况,评估他们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个人回答和思考给予鼓励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语文课程中增加阅读理解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教学反思:1. 检查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阅读理解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阅读中灵活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教案【教案一】课程主题: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理解文本、挖掘信息。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阅读理解技巧。
2.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理解中,除了理解内容外,还有哪些注意点?二、讲解阅读理解技巧(15分钟)1. 概念解释: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理解文本,获取信息,理解作者意图。
2. 技巧讲解:a) 预测:根据标题、插图和第一段内容,预测文章的主题或故事情节。
b) 标记: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词组或句子,帮助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
c) 概括:通过读全文,总结文章的主旨或关键信息。
d) 判断:根据文章的内容,判断正误或对错。
三、示范演练(20分钟)1. 教师示范:选择一篇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文章,演示如何运用上述技巧进行阅读理解。
2. 学生参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代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并比较答案。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基础练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多道选择题阅读理解练习,加深学生对技巧的理解和应用。
2. 拓展练习:发放适合五年级水平的阅读理解材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互评。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阅读理解技巧,并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提出问题并反思今天学习的过程。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回家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拓展练习,并进行评分和自我评价。
2. 阅读一篇与自己兴趣相关的文章,运用课堂学到的技巧进行阅读理解。
七、课堂结束(2分钟)教师安排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
【教案二】课程主题: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技巧教学目标: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并运用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回顾: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简单的提问和概念解释。
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
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引言: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炼文章的要点以及推理文章的逻辑。
本教案将针对阅读理解技巧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了解阅读理解技巧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这一环节中,理解字面意思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要能够深入思考、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以此提升学生对于整体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提前预测文章内容要改变将阅读理解问题作为第一步的习惯,推荐学生在阅读之前对文章进行预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答案定位技巧掌握正确的答案定位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推荐以下两种答案定位技巧:1.关键词筛选法:通过找出问题和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匹配,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2.解题顺序法: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先答哪些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数量较少到较多。
四、掌握排除法和演绎法排除法是指将明显错误的选项进行剔除,留下一个或几个可能正确的选项,并在其中进行选择。
演绎法是通过对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五、注重阅读技巧培养除了掌握答题技巧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比如:1.细致入微地阅读,注意理解每一个细节。
2.灵活转换思维,根据文章的需求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判断。
3.通过多读,积累更加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与热爱,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进行实践和积累。
本教案针对阅读理解技巧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
通过日常积累和勤奋训练,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
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四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包括理解文章主题、寻找关键信息、归纳概括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短文。
2. 阅读理解训练题。
3. 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谈论一些有趣的阅读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预告将要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
二、讲解阅读理解技巧(15分钟)1. 理解文章主题:a. 初步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b. 阅读首段和末段,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c. 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
2. 寻找关键信息:a. 仔细阅读文章,注意关键词和信息。
b. 利用关键词归纳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c. 注意文章中的提示词和转折词,帮助理解上下文关系。
3. 归纳概括:a. 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段落大意。
b. 针对每个段落,总结出概括性的句子或关键词。
三、实践训练(25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短文。
2. 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3. 学生归纳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总结出阅读理解的关键技巧。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练习使用阅读理解技巧。
2. 学生可以相互交换短文,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练习阅读理解技巧,并明确截止时间。
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提高对阅读理解的重视程度。
2、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快速浏览文章、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3、通过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准确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快速阅读和精读的方法。
(2)学会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中心句等。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2、难点(1)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含义。
(2)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如何准确回答开放性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做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阅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提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故事里的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其实答案就在故事的文字里,这就需要我们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找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章。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快速阅读①告诉学生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②方法:浏览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图表等。
③举例说明,让学生快速阅读一篇简短的文章,然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精读①强调精读是为了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含义。
②方法:仔细阅读每一个段落,理解句子的意思,标注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③让学生精读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
(3)抓住关键词句①讲解关键词句通常是能够表达文章主旨、作者观点或者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②如标题、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教案标题: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有效解答阅读理解题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推理判断等。
难点: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解答复杂的阅读理解题目。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个阅读理解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和题型的题目。
2. 准备PPT或板书,展示阅读答题技巧的要点和例题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阅读答题技巧。
2. 提出问题:你在阅读理解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有没有什么好的解题技巧?
二、讲解阅读答题技巧(15分钟)
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关键词、推理判断等。
2. 结合具体例题,分析如何运用技巧解答题目。
三、练习与训练(25分钟)
1.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解答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性。
2. 提出拓展问题:学生可在课后多做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阅读答题技巧,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能,并通过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指导【教案一】主题: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指导一、引言语文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有效指导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的编写,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和指导方法。
二、理解文本信息1. 阅读前的准备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之前,教师应先介绍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标题、导读等方式预测文本内容,提前了解背景知识。
2. 精读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理解文本的字词、语句和篇章结构。
可以使用词典解释生疏词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推测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等。
3. 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通过分析文本信息,让学生思考背后的深层含义、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
可以提问学生对人物、事件、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评论,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三、加强阅读策略培养1. 预测推测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提供标题、选取其中的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主旨归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旨,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指代识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指代关系的判断。
当遇到代词、指示词等时,要准确理解其指代的对象。
4. 逻辑推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推测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四、拓展阅读活动1. 课内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内拓展阅读,选择与教材相关的文章或小说,以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 阅读小组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阅读小组,通过互相分享阅读心得和解读,拓展对文本的理解。
3. 扩展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如网络、图书馆等,提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扩展阅读资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文本世界中探索和理解。
五、总结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教案阅读理解技巧的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要在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和机会,帮助学生善于思考和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题技巧中小学语文教案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解题技巧中小学语文教案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2. 掌握几种针对不同类型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技巧;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阅读理解题目的类型和要求;2. 掌握解题技巧;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引入相关话题,引发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p 2 学习解题技巧(25分钟)2.1 分析题目类型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如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等,并对每种题型进行解释和示范。
2.2 事实细节题解题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些问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事实细节的技巧。
2.3 推理判断题解题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些推理判断题的例子,结合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的技巧。
2.4 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主题词,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主旨大意的技巧,同时教授判断信息是否与主旨相关的方法。
Step 3 练习与评价(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练习。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
Step 4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强调技巧的应用和重要性,并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的解题技巧,并在下节课上做出反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了几种解题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阅读材料和示例题目,保持课堂的积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的技巧
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的技巧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阅读理解的技巧一、导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变得愈发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背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如理解生词、抓住重点、分析结构等。
本教案将以多种实用的技巧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三、主要内容1. 掌握技巧-识别关键词学生通过识别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关键词,并要求他们根据关键词来阅读和理解文章。
2. 掌握技巧-概括主旨学生应学会从已阅读的文章中概括出主旨。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主旨归纳的练习。
3. 掌握技巧-查找信息学生需要掌握通过查找来获取文章细节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查找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段找到相关信息。
4. 掌握技巧-推理判断学生应学会通过推理来判断文章中表达的意思。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包含推理判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推断。
5. 掌握技巧-辨析文章结构学生需要学会辨析文章的结构,如问题解决型、因果关系型等。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结构对应的阅读方法。
6. 掌握技巧-阅读速度和节奏学生需要掌握较快的阅读速度和适当的节奏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
7. 掌握技巧-语境理解学生应学会通过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意思。
可以设计一些语境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锻炼。
8. 掌握技巧-深入思考学生需要学会深入思考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对阅读理解技巧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阅读技巧逐个介绍上述的每个阅读技巧,结合实例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
2. 培养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答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快速阅读理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段落大意。
2. 细节理解:如何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词语含义。
3. 推理判断:如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4. 题目解答:如何准确回答题目,避免常见错误。
5. 答题技巧训练:针对不同题型,讲解相应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章,演示答题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现代文阅读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 讲解快速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段落大意。
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快速阅读理解的步骤。
4. 讲解细节理解技巧:如何找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词语含义。
5.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细节理解的步骤。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完成练习题。
7. 讲解推理判断技巧:如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8.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短文,示范推理判断的步骤。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完成练习题。
10.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技巧。
3. 选取一篇课外文章,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理解。
4. 总结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题目解答技巧:如何准确回答题目,避免常见错误。
2. 答题格式:如何规范地表达答案,提高得分率。
3. 练习题解答:分析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题目解答技巧和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范本
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范本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掌握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和解答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理解题目要求,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阅读理解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探讨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讲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10分钟)- 主旨题技巧:通读全文,概括文章主题。
- 细节题技巧:关注关键词,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 推理题技巧:根据文章的暗示和线索进行推理。
- 观点态度题技巧:从文章中推测出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并寻找相关证据支持。
- 语义理解题技巧: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3.示范解题(20分钟)教师选择一篇适当的篇章,让学生尝试解答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并给予指导和点评。
4.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要求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解答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答疑解惑。
5.应用拓展(1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新的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解答。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学生对各种阅读理解题型的理解程度;- 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答题技巧的运用。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多多提问和思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技巧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的实用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常见题型。
2、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阅读理解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
(2)学会运用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如何将所学的阅读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阅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难不难?为什么?”(2)分享一些有趣的阅读故事或名人名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知识讲解(1)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关键段落等方面入手,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总结。
理解词语含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引申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再联系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者的用词、描写手法、叙事方式等,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精读: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框架,抓住关键信息。
跳读: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跳过一些无关内容,直接找到与问题相关的部分进行阅读。
3、课堂练习(1)给出一篇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如概括主要内容、理解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等。
学习阅读理解技巧语文教案
学习阅读理解技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会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信息;2. 掌握关键词的辨析和理解,提高词汇量;3. 学会归纳总结,概括文章内容;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提高解题准确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以及相关教案资料;2. 确保教室里的投影仪以及音响设备工作正常;3. 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文章和题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引人注意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教授阅读理解技巧(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理解的一些基本技巧,如理解关键词、排除干扰信息、归纳总结等,并进行相关示范。
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配对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一篇阅读理解文章,并要求学生配对合作解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解题准确率。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在实际阅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布置阅读理解的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订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配对合作解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准确率。
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下节课的讲解和订正环节,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阅读理解技巧的教案
关于阅读理解技巧的教案阅读理解技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运用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技巧;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速度和准确度;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分类和应用;2. 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和词组;3. 清晰的阅读理解流程。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技巧;2. 熟悉关键词和词组的运用。
四、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入阅读理解技巧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可以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Step 2:分类讲解将阅读理解技巧分为以下几类,并给予详细的讲解:1. 预测技巧:通过阅读题目或段落的标题、开头、结尾等信息,预测文章的大意和答案。
2. 推断技巧: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推断出作者的意图、观点或结论。
3. 排序技巧:根据文章中的时间、空间、因果等关系,将文章中的事实或事件进行排序。
4. 比较技巧:通过对文章中相似或相反的观点、事实或情节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5. 解释技巧:对文章中的专业术语、比喻、隐喻等进行解释,并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
6. 评价技巧:对文章中的观点、论据或事实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Step 3:关键词和词组介绍一些常用的关键词和词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阅读理解问题。
这些关键词和词组可以根据具体的文本而定,如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转折关系的词语等。
Step 4: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技巧。
可以选择一篇适合程度的阅读材料,并准备相应的问题,以考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技巧应用能力。
Step 5: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并归纳本节课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和要点,强化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篇阅读理解练习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技巧解答问题。
可以提供参考答案,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评估本节课教学的有效性,并进行教学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阅读理解技巧教案
阅读理解技巧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前的准备a. 预览标题和大意,了解文章主题b. 快速浏览段落开头和结尾,获取概要信息c.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阅读兴趣2. 主动阅读a. 重视标点符号,特别是问号、感叹号等,抓住关键信息b. 注意细节描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c. 运用上下文推断生词的意思,提高阅读流畅性3. 阅读后的复述与总结a. 理解文章主旨,概括关键信息b. 归纳文章结构,掌握篇章发展脉络c. 提取重要事实和论据,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Step 2:阅读前的准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预览文章标题和大意,了解文章所涉及的话题。
接着,快速浏览段落开头和结尾,从中获取一些概要信息,并且请学生就预览的内容提出问题。
Step 3:主动阅读(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章,特别关注标点符号,通过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找出关键信息。
同时,学生需要注意细节描述,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对于生词,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意思,并提高阅读流畅性。
Step 4:阅读后的复述与总结(1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概括关键信息,并引导他们归纳文章的结构,掌握篇章发展脉络。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取重要事实和论据,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短的讨论和总结。
Step 5: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供一些额外的阅读理解练习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技巧是否得到了提高。
可以采用问答形式、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
拓展延伸:本节课主要针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教学,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理解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
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
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
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
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
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
”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
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
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
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
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
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
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
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
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
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
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
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
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
”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
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力求理解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
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
”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
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
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
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
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
”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
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
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
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
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
”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
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
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
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
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