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3)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3)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3)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传统服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可以用程式化的宽体式样,平面化的裁剪结构,装饰性的服用材料,精致的服装配件和含蓄美的社会理念来进行最简化的形容。

在装饰上,由于传统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

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

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日本的和服及其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而产生。

韩国服饰也是从中国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奥斯卡颁奖的舞台上国际影星巩俐所穿的礼服都是具有很浓郁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由此我们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流行的!”
参考文献:
[1]赵连元。

审美艺术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熙元。

新概念展示设计[M]。

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梁梅。

意大利设计[M]。

人民出版社,2000。

[4]陈瑞林。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漫谈中国文人折射出的中国文化遥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岁月,儒家之“仁”,道家之“无为”,墨家之“兼爱非攻”,法家之严谨,兵家之战略战术……一个思想大爆发的时期,引发了十余种学说;一场学术流派的碰撞影响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奠定了几千年文化的基础……“文以载道”,“道”传于四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至今,谓之文化。

中国文人,将思想述诸笔端之时,觥筹交错、唇枪舌战之际;以文字承载的思想,折射出了怎样的中国文化呢?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渐渐沦为统治的工具;自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更加禁锢了人的思想,最近读古文时也时常感到一股浓重的儒家思想气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己慎独”等,也出自儒家的经典。

可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不可谓不深厚。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不至于毫无用处,无论人们是否记得,它总会在后人身上刻下它的影子……道家的无为而治,以至于后来的黄老学说;兼爱非攻的思想,都能在文人的文字里嗅出它的气味;日常生活中所谓“知天命”“明哲保身”,出世和入世,无不把这种思想渗透于其中,融进文化里……中国文人积极的入世观念和爱国情怀,渗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建功立业,这种积极的济世情怀,出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观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老先生也曾如此盼望国家的统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也曾如此说。

三国故事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里那段话,阐明了古代读书之人的态度:“儒有小人君子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常觉得这种热情,映衬出的是一种蒙昧和无知,无法分清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也许是时代所限制了吧。

传统文化论文课程结课

传统文化论文课程结课

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课程结课论文感谢相遇,短短几堂课,却使我深受震撼。

也翻新了我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定义。

课上谈到,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是除人以外的外部世界。

而对于老子的无为之说,无为是以无为求无其不为。

是令我感触最深的,这两个定义,真的是如同耀眼惊雷,瞬间就把我心中的混沌劈开。

但语言匮乏,无法尽述。

而离别之际,我这个物院学子,只能以零碎又笨拙的文字描述故乡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的一个小村庄。

如今,现代科技无孔不入,庙会礼仪也随之精简了很多,但是我们也仍旧保持着举办庙会的习俗。

举办时间我们的庙会一年有三次,时间分别是农历六月初六,十月十,和腊月三十。

前两次是小聚,后一个是大聚(家家户户都得派一人参席)。

还有一种制度,就是三年一大会,大会就是会联合隔壁三两村镇一起举办,时间商讨后在上述三个时间点选定,届时人声鼎沸,彩旗盈目,热闹非凡。

举办庙会的目的其实人们参与庙会的目的与古时祭天祈福相差不大。

都是为了祈求好气运。

风调雨顺,家财兴旺,家族和睦,商贩求财,学子求学,农人祈求好收成……庙会地点我们举办庙会的地点一般是坐落与山间的庙宇。

其实就是道家的寺庙,各村落都建有小型的寺庙,寺庙颜色搭配沿袭古时,多为红墙绿瓦(当然不是真的瓦片,是后期画上去的),设有梁柱,门口梁柱雕龙画凤,内部梁柱镌刻经文,庙宇里隔成小屋,最大的房间设玉皇大帝的神像,约有一人高,三人宽。

其次,次大的屋设有观音菩萨的神像,然后还庙宇旁特意搭了一层楼高的平台,以做众神汇聚的的地方。

因为庙宇不够大,故特此寻一缓缓向上延伸的小路,路上按神位搭有小平房,里面均设有小神像或者小牌位。

所有神像均面对正门,神像色彩搭配以鲜艳为主,正红,大绿,明黄……庙宇设深山,周围彩旗明艳,小径通幽,颇有意境,但是一般只有在上述三个时间点人们才会聚在庙堂里,其余时间一般比较冷清,只有特定的老者(这些老者必得是十分熟悉庙会古礼的并且对祭祀时的唱词要十分熟悉)来统理庙宇的事务。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高校应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方式,把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意义】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惊人而巨大的变革.不可避免的,中国文化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与动荡.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与洗礼,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然而,在经历了质疑,批羊,反思之后,中国文化似乎仍然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现代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归属感,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种冲击,我们站在路口却不知去向.我们生活在所谓的后现代世界里,我们吃肯德基,我们过圣诞节,我们立场做有文化的人,但我们很少思考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此时的拥有的,真正的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残局,选择逃避是于事无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找到答案.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要先搞清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意义.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根和灵魂.当然,另一方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来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继承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范文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年的积淀,其精华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出发,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重教师权威、师道尊严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旨在为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1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构成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和佛家思想为两翼的文化思想体系。

在孔子、孟子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后,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贯穿了中国从先秦到“五四运动”以来几千年的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其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像中国古代儿童入学,首先要读“四书”,即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读物——《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除了儒家思想以外,道家和佛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美的补充,儒、道、佛三家和谐共存,构建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所以说把握住这三家文化的内涵,就把握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和贡献。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

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以前人们说某某人是伪君子,骂他“假仁假义”,就是说仁义观。

其实儒家仁义观是一种高尚的个人道德情操观,他要求人们做事情必须符合道德标准。

如果是出于非道德的考虑,即使做了应该做的事,这种行为也是“不义”的行为,用一个为孔子和后来儒家学者所蔑视的词来说,那就是“为利”。

“义”与“利”之间的辩论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热门话题。

其次,儒家理论强调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被儒家经典理论提倡的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次序。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社会的平安、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依靠道德的规范作用来实现家庭和谐,通过提炼、宣扬相应的伦理规范来调适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及和谐繁荣的道德世界。

三、道家文化的自然和谐观——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文化与儒家思想简单地说是一种对立统一。

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2)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2)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2)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篇2浅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如何选择、如何继承、如何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要既不失传统、又能符合现代生活品味,都需要不断的尝试与反复的验证。

关于这个话题可研究的层面很多、能借助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就从中国元素的角度来讨论现代服装设计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服饰设计从古至今,服饰,作为人类形象外在的表征,它的风格化,个性化,民族化的艺术魅力,集成了具有丰富感性和理性内涵的服饰文化。

这种与人类生息共存、形影相伴的文化现象,是民族、宗教、信仰、民俗、艺术、社会、经济乃至意识形态等多层因素通过服饰语言的生动映现。

一、如何设计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产品如何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时尚化改造,是服饰设计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也是中国服饰产品实现自身特色,走向世界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装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别是风格理念等很多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饰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文化中国元素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

例如,历代皇室所穿着的、使用的物品,即使形式不同、用途各异,但无不是传递皇家身份地位的文化中国元素;而民间的剪纸刺绣又处处流露出祈求吉祥平安之意。

我们一定要学会批判的继承,并不是所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中国元素都适用于现代服装设计。

所谓的不适宜,同样更多的体现在内涵上。

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哪些中国元素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这些中国元素又传递了怎样的文化信息。

这便给我们的服装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够找到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还要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这便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1:《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技术方面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

因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企业管理者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

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儒家”思想的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我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将“仁”的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要充分体现“仁”的思想,首先,企业管理在制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个人利益还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的心声,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其次,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时,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对员工实施“仁”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让员工不单单只是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去工作。

最后企业管理者在企业聘用人才时,要做到“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考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时候,还要注重员工的思想品格。

总而言之,要将儒家“仁”的思想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儒家思想除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之外,“以和为贵”也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儒家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孔子更是把“和为贵”作为人处世和管理的原则。

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将“和”的思想应用到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明白员工不只是“经济人”,更是具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企业开拓者。

因此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模式。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其基本精神肩负着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本文着重从文化含义、分类、功用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几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表明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继续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也高举孔子人道思想的大旗,用以反对宗教神权,反对封建王权。

他们对中国崇尚理性的道德观念甚为推崇,甚至著文主张欧洲各国政府必须以中国为范本。

现代学者余秋雨也在《千年一叹》写到:“中国就像是一个两千多岁的老人,今天他还在和众多年轻人一起跑在世界的田径赛场上。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最新1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仔细讨论,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论文(15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保藏并共享哟!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1)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

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超群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通称黄皮戏。

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续进入北京演出,同时汲取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溶化,演化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动听悦耳,称为“京调”。

现在我们称为京剧。

京剧的角色依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超群的技巧。

京剧的服饰有它独立风格,颜色明丽,描龙秀凤,五颜六色,质量讲究,在舞台上大显身手。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声腔,颜色明丽的服饰,更用超群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阔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祝福它连续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精选篇2)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珍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艳羡不已,啧啧赞扬。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识而又喜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好玩呀。

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

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可怕人们发觉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业论文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和任务1、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初步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自己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2、在毕业论文中完成自己基本能力的培养,如调查研究及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以及论文撰写、答辩的能力。

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程序方法1、选题。

2、搜集、整理资料。

3、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4、编写论文提纲、完成一稿。

5、送指导教师修改,完稿。

五、毕业设计(论文)_的时间安排1、2011年4月25日前完成选题、任务书签定、完成开题报告。

2、2011年4 月26日—6月1日完成论文写作。

3、2011年6月2日—3日上交论文。

4、2011年6月4日—10日进行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二、毕业设计(论文)_的基本要求苟立档高清无水印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应规范,并制成电子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中的综述部分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毕业设计(论文)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引用他人的内容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三、课题的意义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C]//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E出版社,1989[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5-50[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5]《论语学而》【M】.湖北:崇文书局,2007年[ 6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7]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8 ]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片社,1972[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馆,2004。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篇1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综述论文摘要: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的方式方法、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等作一简要梳理,以促进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墨、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

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从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

这种文化在历史上曾推动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对整个世界文化发展也有过重大的影响。

这些优秀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文化传统,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有源头活水。

近年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硕果累累,公民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然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与公民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教育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都不多,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有待进一步深入。

很多学者都认同以下观点,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谈家乡文化—豫剧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

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

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

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

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

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据20世纪的一些老艺人回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兰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

我国传统文化论文【5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语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字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

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习诗文时感受传统文化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

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中国---中国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上中国文化概论课有感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概论,每一个朝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的缩影,今人从书中了解的难免有点浅显,但是中国文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给你身临奇境的妙感,带领你一步一步似乎又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领略中国文化的深邃。

开始选人文选修课的时候,我不知道有哪些课,当时的我没有电脑,只能叫学长给我选。

我的写作本领不怎么样,但我对文学的兴趣却十分的浓厚,我觉得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才能汲取到文学的精华。

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门课。

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门课程的意义。

确实,姑且不谈上完此课程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庄严之感。

中国文化概论,如果只是看名字并不太像一门学术研讨课,不过即使说成是“概论”,对研究中国文化来说还是不容易的。

“文化”这个词听起来很普通,大家都不感到陌生。

不认识字的人,但这些人的行为、心态都会受到民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可是要说清楚什么是文化,要对此作出科学的界定,都似乎又成为难以捉摸的东西。

这门课叫《中国文化概论》,这与文化史课又有所不同。

后者是按照时间顺序,阐明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形式和发展的历程;而作为“概论”,则要按不同的专题进行论述。

虽然有些专题也要讲述其发展顺序,但重点还是要阐明各个专题的特殊内容。

课堂上,老师为了引领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他首先就向我们阐述了民族的定义,告诉我们什么是民族;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先后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中国文明发展的道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还介绍了宗教的相关知识,阐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以及在中国的地位和国家对宗教的处理方针。

在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较为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内容、核心、类型以及特点等知识。

虽然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是在老师的介绍过程中,每节课的内容都相互的串联起来,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而显示出中国文化整体的概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传统文化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范文篇1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

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具有制作、掘垦、居住、动植物培育等于物质生活相关的意义,引申出对人的性格的陶冶及品德的教养之意。

而今天的“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而“传统教育”作为一般的日常概念来说,是指历史上延传下来的教育现象而言的,相对近代教育而言有封建的传统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近代的传统教育。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本土创造的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特色。

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清末侵华战争前,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的作用下,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德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的核心。

从孔子开始就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言论。

再到后来的孟子又把德育加以发展。

《大学》开篇也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逐渐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德主教的教育观。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仁爱的德育思想主要是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中出现的很多争斗,不公都是因为缺乏仁爱造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彼此之间缺乏同情心。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生命了。

然而,在现实中,在现代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那么多的人蔑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的自杀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除了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是多他们的鄙视。

他们不懂得珍爱生命,就算他们有太多的烦恼和压力,也不应该选择自杀来解决。

自杀之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的表现。

“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古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命的力量是很伟大的,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生命诚可贵”当我们看到日益上升的自杀人数,我们又是怎样一种心境呢?再回到庄子的思想,生命是美的,是大自然的给予和馈赠,生命是宝贵的,是一定要珍爱的。

只要是有损于生命的东西,都要抛弃。

我建议那些想要轻易放弃生命的人去好好读一下庄子的书。

首先,谈一下庄子:1 谈“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根本思想,成为老子当之不愧的继承人,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

庄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其风格和魅力是来自于他所表达的智慧和智慧的表达。

庄子不仅是一个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哲学家,有着卓绝的思辨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美学家,充满着浪漫的气质。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尤其是《逍遥游》一书,瑰伟奇特、文采绚烂,不愧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百家之冠”。

庄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至人”“神人”“圣人”1.1 至人庄子“庄周梦蝶”——庄子梦见翩翩飞舞的蝴蝶,但醒来之后,庄子搞不清是他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
题目:浅论土家族服饰变迁发展
*****
学号:**********
浅论土家族服饰变迁发展
摘要:土家族服饰是土家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结晶,是土家族民族意识、宗教信仰及土
家族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形式新颖,种类繁多,外观大方而又简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千百年来,土家族服饰随着社会环境、物质生活的改变逐渐变迁,成为了不同社会时期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变化的缩影。

关键词:土家族历史起源服饰发展
一、土家族历史起源
土家族,较为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清朝以前称“巴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从东周开始一直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的武陵山区,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较稳定的民族。

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到了清代雍正时期,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巴人人民的统治。

从这时候开始,巴人逐渐分支为土家人、苗族人和侗族人等。

这个时候并没有完全的民族划分类别,只是依照不同的地域群居模糊的区别而已。

土家族在明清两代称土蛮、土夷、土家等。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

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对汉人而言的。

“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是在较多的汉族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的。

二、远古时代土家族服饰变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其他非物质形态,当然包括衣着服饰文化。

土家族先民聚居的鄂川湘黔四省交界地区,境内“深谷托高山,林深绕溪水”,使得土家族先民长期处在原始社会的状态,过着落后的渔猎生活。

此处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所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拱绕的高海拔崎岖的山地,造就了一个相对封闭于外的独立区域。

穷山僻壤的恶劣生存环境,致使早期土家先人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发展阶段(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五代十国前后),过着“鸿蒙未辟,万创不棒棒”的原始渔猎生活。

以此推断土家族先民的生活方式及其落后,应该还不会纺纱、织布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服饰,所以他们只得用兽皮、稻草之类的简单东西捆在身上遮体防羞和防御外来的侵袭,这种简要形式衣裙的稻草、茅草即是土家族先民最原始
的服饰雏形。

这个时候的穿着还算不上是服饰。

三、唐宋时期土家族服饰完善成熟
唐朝末年,江西酋豪彭诚被吴王杨行密所败归楚,被降为溪州刺史,彭氏势力东迁进入土家族聚居地区,后又用阴谋手段逐杀土家族首领,成为“以蛮中的最大豪酋”(引自《宋史》.卷493),从此开始了江西彭氏对土家族地区长达八百余年的统治。

此后土家族本地氏族贵族势力与彭氏集团妥协勾结,逐渐形成一套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体制,宗教信仰和政治势力相结合。

自此之后使土家族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此时土家族的服饰随着土家族社会形态的超越和汉族人的大量迁入而发生巨大变化,是现在土家族服饰的重要定型时期。

通过跟随而来的百艺工匠以及陆续进入土家族地区的汉族人用他们所带来的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本地纺织业迅猛发展,这为土家族服饰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此时不仅出现一般的素布衣服,还会织出土花铺盖,局部地区出现了五色斑斓的花衣裙等。

传统的棉纱衣服取代茅草等原始服饰。

到了宋代中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由于土家族地区和汉族的经济交流,该地区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

土家地区织出的锦一度被皇帝列入“溪州贡物”。

土家族用自己染、织的土布和彩锦,在本民族原始服饰的基础上,用短布改为围裙,披风改为衣裙,形成现在土家族服饰的真正雏形。

裙的产生,使土家族服饰具备了现代我们所见的土家族服饰的基本形体和规范。

裹头帕和耳环的出现,使土家族服饰趋于丰富和完善。

四、清朝雍正后土家族服饰最终成型
清雍正年间,政府(朝廷)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对土家族聚居区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结束了长达约八百余年的土司统治,从而使封建地主经济应运而生,并且逐步确立了他们的经济统治地位。

在外来封建官僚经济的介入,土家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汉族手工业者不断迁入与本地人杂居而住,传播先进技术,很多土家族下层人民给他们当学徒学习汉族人的先进耕织技术,改变了“华富归贵人,苦酸穷人受”的状况。

这使得比较贫穷的土家人也能够自己织出质量上乘的布料和衣服,客观上促进了只流行于大族人穿着的服饰广泛传播到民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条件丰富,人们生活要求提高,人们对服饰不仅要合度,而且要有各类附属饰件等进行美化。

男子穿满襟衣和对胸衣,衣四周和领围用白色丝带或者布贴云钩花。

老年男子穿矮领大襟衣,正钉七对布扣,脚穿高梁青白白底鞋,冬天则缠一付青、蓝布裹脚另套一双布鞋,也有穿白色袜子的,裤大而短,用青蓝布加白布裤腰带,妇女衣服种类多,衣料华丽,装饰复杂、高雅,并且多加配饰有银耳环、银手镯,女性多穿着长裙,裙上精心镌绣着各式各样的花鸟、边花图案等,显得高雅大方,雍容美丽。

妇女头上则插金或银别替,额头扦金花、银花等首饰,耳上吊金、银耳环,有“瓜子”、“灯笼”、“龙”、“凤”和“单环”、“双环”等形式。

颈上喜戴项圈,脚上戴足圈,手上戴戒子,胸前挂“牙扦”、“扣花”,扣花上配有银练、银铃、铃牌、银牙扦、银珠子等,银光闪闪,引人关注,逗人喜爱,是土家族首饰中的精品。

“改土归流”之后,在服饰上最大的革新是裙子改为裤子,男女之间的服饰悬殊越来越大,妇女的装扮越渐华丽、完整,从头到脚形成了全套系列服饰。

而男性的服饰则去繁就简,逐渐朴素化。

全身上下的大多数吊饰和配饰都被除去,只是简单的右开襟或左开襟的长衣和
简单的麻布裤子,原来衣袖、襟口的边花也都没有了,只稍加绣以不同色的合缝边花。

男性服饰变得简洁轻用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1840年后近代土家族服饰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土家族地区也不例外,土家族地区经济同样遭到了帝国主义的严重破坏,土家族人民多年积攒的布和染色原料等产品没有销路,个体手工业停产,小农经济濒临破产。

土家族群众生活贫困,人民衣衫槛楼。

新旧军阀的混战也波及到土家族地区,军阀派工抓丁、派粮,使土家族人民流离失所,衣不蔽体。

身上大多是穿着破烂的粗麻布衣,有的甚至是裸露着。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已被破坏的土家族经济又遭地主、官僚、土匪一体的罪恶势力的摧残,土家族人民贫困到了极点,即使个别地区个别人有较完整的衣衫,但色彩单调,形式简单,不外乎黑白两色。

在这时期,由于国难当头,人民也忍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榨,土家族地区受到巨大冲击,连吃饭都成为难题,就更别提穿着了,也就无从说起此时土家族服饰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近代时期土家族服饰几乎是停止不前。

四、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服饰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提高,这时候土家族服饰的发展在国家号召之下得到发展,特别在党的公平的民族政策下,在发展民族艺术、保留民族遗风的精神指导下,土家族人民用最好的衣料、最鲜艳的色彩、最高超的技艺绘制自己的服装。

这一时期的土家族服饰虽然保留了传统的风格,但有了巨大革新,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和现代服装流行式,男女服装形体都趋于短小,男子一般穿矮领对襟小袖衣,钉七对布扣,衣的长短、大小与汉族男同志穿的衣同;裤短、裤脚口有缩小,冷大小腿用布裹包,以弥补裤短的不足。

妇女一般穿右开襟衣,衣比澎前短、瘦一些,有矮领,托肩,袖口仍有道弦纹,也有绣花,挑花的,裤子形式和男同志同,只是有的多裤脚花边。

古裙式基本消失。

男女都好包头,炎热的天气不分昼夜包着,充分显示了土家族服饰观念的浓厚,年轻妇女的头帕一般挑花,多挑花草和“黄金万两”,四角挑飞蛾。

妇女和儿童都佩首饰,特别喜庆日子,她们是全身披挂,显示土家族的风格。

土家族服饰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有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完善创新,是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璀璨闪耀的一个明星。

它将继续发展传承下去,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 乾隆,永顺府志:卷十二[M].乾隆.
[2] 张惠朗向元生,土家族服饰的演变及其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8-29
[3] 王平,近年来土家族服饰研究述评,恩施州民族研究所,2010-09-15
[4] 王平,论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