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的起源与概念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一)社区的含义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
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
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
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
“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
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
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1、社区与社会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
社区连锁经营企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
社 区商业 的属地 型特 点决定 了社 区商业 发展中 ,引入 一些连锁 型企业合 作是一个不 错 的选择 。中国连锁经 营协会 分析认为 ,与 居 民 日常消 费密切相 关的连锁经 营 已成 为零 售 业态主导形 式,社 区商业具有 发展潜力 , 零 售业多元化 、集 团化 的战略优 势会 日益 明 显,在社区商 业的形 式上 ,主要 以连锁 经营 为主,如连锁 便利店 、连锁家政 服务 、连锁 早 餐等 。这样 做的优势 是统一管 理,质量和 服 务有保证 ,并且有完 善的运 营体系。 当前 ,商 业消费 分布呈现离 散化 、多元 化的特征 ,城 市 中心地 店铺饱和 的趋势 日渐 显 著,传统商 圈向外 围扩散 ,住 宅社 区化促 进 社区商业 的发展 ,消费者 出于便利则 更愿 意选择就近 消费的行 为使 中心 商业空壳 化现 象 也逾加 明显 ,于是 许多商家注 意到这 一发 展 趋势 ,纷纷 选择放 弃城市 中心 商业市场 的 争夺,转而进 入社 区, 以社 区居 民作 为 目标 顾 客群 ,以便 于 回避激 烈 的市 场竞争 ,拓展 赢 利空间 ,社 区商业 发展近年来 颇受各 方关 注 。随着社 区商业场所 将成为人 们购物 、餐 饮 、休 闲娱 乐的首选 , 由此所衍 生 出的大量 消费需求和 商业机会 ,将促使 连锁企业 在城 市 中心地市场 相对饱和 的情况下 ,通过 细分 市场开始 由中心 向社 区延伸 。这 是零售 业发 展 的必 然 , 也 是 完 善 社 区 服 务 的 必 然 。
于社 区业态分布 科学化 ;品牌 信誉度较 高, 受 大众信赖 ,有 利于促进社 区居民消 费;连 锁 企业经营灵 活,退 出机制 完善,可 以及 时 根据市场 反应进行经营选择 。 ( 二 )w:连锁经营 的劣势
社会学概论--第七讲社区-659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论
大城市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我国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 和发展大城市,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 带,以此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其主要依据是:
第一,大城市在一定时期快速发展是历史的趋势。 第二,大城市的规模效益显著, 蕴含着巨大的生命
虚拟社区:通过网络技术,以 互联网为平台形成的社区。
按照组织 方式和控 制类型
神圣社区:在地理、社会和心理
上与其它社区相隔离,独立存在和 发展的社会单位。神性信仰是基本 的精神纽带和控制方式。
世俗社区:与其它社区相联系,
强调理性与科学,社会控制以法 律和契约为主。
按照产业 结构、市 场规模和 人口密度
四、社区研究的发展
无论是对于一个社区本身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社区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 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 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 同程度的缩影
同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则显得具体可感,易于 把握。一般地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 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 现象必然会在各个社区里有所表现。社区研究是 社会研究的具体化。
力。从未有事实证明城市大到何种程度会出现不经济 现象。
第三,大城市辐射能力强。 第四,大城市与“城市病”并无必然联系。
小城镇重点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发展小城镇是现阶段促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有人 甚至认为,它是我国城市化唯一正确的道路。其 主要依据是:
第一,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蓄水池, 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在同一时期,美国学者R.S.林德和H.M.林德夫妇又开创了 社区研究中以小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即描述社区的各个 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绿城玉兰广场社区商业规划
零售业态分类 购物中心 shopping center(S.C)
概念 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
务设施的集合体。 特点
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实行商业型公司管理,中心内设 商店管理委员会,开展广告宣传等共同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超级市场作为核心店,以及各类专业 店、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设施构成。
商品构成主要以房屋修缮和室内装修、装饰品、园艺品、 宠物食品、室内外用品、洗涤剂及杂品等。
作为经营策略,发挥了廉价商店的低价格销售和超级市场 的开架自选销售等优势。
提供一站式购足和一条龙服务。 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 有一定的停车场。
理论
社区商业的定义 社区商业的起源 社区商业的发展 社区商业的功能 社区商业的特点 社区商业的形式
商品构成以新开发上市的商品为主力商品,自有品牌占相当 部分,主要是面向广大的工薪阶层服务。
作为价格策略,每天都以较低价格销售全部商品。
作为商品策略,经营同其它零售业态能进行价格比较的、知 名度、普及率都较高的商标商品或价格一般被众所周知的商品。
商店设施简单化。将超市开发的销售技术和管理理论、
仓储商店的价格影响力、大型综合超市商品供应计划的方法
硬件: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地域空间,社区范围可大可 小,通常比城市行政区小,但比街道大。社区是一个有秩 序的空间群落,具备应该具有的生活“硬件”设施。
软件:社区存在着看得见又似乎看不见的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等社区“软件”。
社区商业的定义
2、社区商业的概念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 利民及满足、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 区商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提倡生活的需要, 这些服务具有综合性和便利性的特点。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_社区和社区发展(自考版)
• 人文区位学理论
(2)扇形理论: 霍伊特;
城市土地使用模式更接近于扇形般地发展,每个具有对 同性质的扇形从中心向外扩张;用途一致的土地会毗 邻在一起,用途不一致的土地则会相互排斥;居住区 则按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标准分开,并各自在城市的不 同位置按不同的方向向外扩张。
城市空间表现为:中心商业位居城市中心;轻工业区 沿交通线从市中心向外呈楔形延伸;居住区呈现为由 低租金向中等租金住宅的过渡;高房租沿一条或几条 城市交通干道从中心区向郊区成楔形延伸。
• 中国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乡村建 设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有杨开道和许仕雍主持 的清河调查及李景汉和晏阳初主持的定县调查
• 30年代 费孝通 写出中国社区研究名著《江村经 济》 又叫《中国农民的生活》1939 在英国出版
• 抗战期间成果 费孝通《禄村农田》、张之毅《易 村手工业》、《玉村农业与商业》、田汝康的 《芒市边民的摆》
• 一、社区发展 • 概念:指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
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推动社区有计划地进 行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 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 社区发展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联合国倡导并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原则 • (一)目标: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 (二)中国社区发展原则:
负面影响
习 题 单选
• 1、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 A.斯宾塞 B.马克思
C
• C.滕尼斯 D.齐美尔
• 2、农村社区的特点有
• A.人口密度低
ABDE
• B.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 C.人际互动趋向功利化、理性化和肤浅化
城市社区商业开发模式研究
协调组 合 ” 日本颇 具 传 统 特色 的一 种 社 区 商业 , 是 如
收稿 日期 :o 20 —7 2 1—72
式[ 。随着住宅新理念——封闭式住区的出现 , 5 ] 目前 已很少 出现此类社 区商业。 22 “ . 沿街 式” 区商 业 社
2 我 国社 区商业开发模 式及特点
21 “ . 多点式 ” 区商业 社
1 国外社 区商业 开发模式
1 1 美国社 区商 业开发 模式 .
“ 多点式 ” 区商业 是散 布在 社 区当 中 , 社 为居 民提
供商品和服务的社区商业 网点 , 一般规模较小 , 业态
构成 以购 物功 能为 主 , 营物 品多为 日常用 品及 小 型 经 服务 行业 [ 。出现 于 2 4 ] 0世 纪八 九 十 年代 , 中国住 宅 产业 刚 刚兴起 , 区商 业 正 处 于探 索 阶 段 , 袭 了 原 社 沿 始 的“ 住结 合” 商 的模式 , 算是 我 国第 一代 社 区商业 模
各 种需求 。一般 为独立 式店 铺 , 适应 小规模 商 业业 态
需求 。低 档次 的商 业 业 态 以餐 饮 店 、 利店 居 多 , 便 高
商 圈 、 潜望 商 圈 、 黄 南七 商 圈等 七 大 商 圈 。作 为承 接 合肥 市 主城 区和滨 湖新 区 的节点 , 马鞍 山路 交通 网络 完 善—— 自北 向南 依次 与芜 湖路 、 屯溪 路 、 华 山路 、 九 太 湖路 、 江路 、 流路 相交 , 望 东 已建 成 的马鞍 山路南北 高架 和 正在建 设 中 的地铁 1号线 将 更 加保 障沿 线 足 够 的人 流 、 车流和 物流 。现有 商业 氛 围浓郁— —从 芜 湖路 万 达 广 场 到 屯溪 路 新 环 球 购 物广 场 , 金 地 8 从 8
社区银行介绍终极
如何打造社 区银行品牌
五、如何打造社区银行品牌
1、以人为本打造人力资本层 面竞争优势 2、科学评估潜在市场打造市 场层面竞争优势 3、强化服务渠道,打造服务 渠道竞争优势 4、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竞 争优势
(一)以人为本打造人力资本层面竞争优势
• 重视引进人才。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3
社区银行 实践
大庆市商业银行于2007年2月8日,在省、 市银行监管部门和大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 持下,全国第一家社区银行试点行——大庆商 行丽水社区银行开业,这标志着社区银行的创 建工作已走向成熟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 段。
在随后的发展时间里,社区银行的服务网 络覆盖了50个社区,153,240户居民,切实的 解决了社区居民的金融困难,同时拓展了金融 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获得了来自社会各层面的支持 和赞誉。
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的概念 社区银行的优势 为什么发展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发展保证 如何打造社区银行品牌
前言
前言
•
监管部门从一开始就将城商行定位于“为地方
经济发展服务,为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为广大市民
服务”的社区银行发始认识到自身的不
足与优势所在,不再与那些大型、超大型的城商行
内的工作。社区银行也将社区分配的工
作当成了自己的工作。
总结
总之,实行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不仅是龙江银 行发展战略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城商 行品牌建设的关键,因此,深刻领会社区银行的经 营模式,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优势,突出社区银行 的特征,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打 造品牌优势,不断满足社区多样化、个性化、特色 化的需求,促进社区银行又好又快的发展。
社区商务模式
获取用户反馈:通过社区商务模式,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反馈和需求信息,进而不断优 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降低营销成本:社区商务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实现精准营销。
对消费者的价值
提供更多选择: 社区商务模式通 过社交网络和共 享经济等手段, 能够为消费者提 供更多的选择, 满足他们的个性 化需求。
对社会的价值
促进就业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提升当地生活质量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面临的挑战
建立信任:在社区中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社区:有效地管理社区成员,确保他们遵守规则和准则。 保持活跃:保持社区的活力和成员的参与度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技术问题:建立一个可靠、高效的技术平台,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
社区商务模式:以社区为 基础的商业模式
目录
社区商务模式的定义 社区商务模式的发展历程 社区商务模式的类型 社区商务模式的优势和价值 社区商务模式的挑战和风险 社区商务模式的未来趋势和发商务模式的含义
目标: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 社区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风险。
如何应对和化解风险
建立紧密的社区关系:与社区建立良好的 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 降低风险。
做好市场调研:在进入新市场或推出新产 品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 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避免市场风险。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 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化解。
存在的风险
社区管理:社 区商务模式需 要有一个强大 的社区管理团 队来维护社区 的正常运营, 否则会面临社 区混乱的风险。
某社区商业模式概述(PPT 60页)
2.1 万科假日风景社区
总结
万科假日风景作为新城镇镇型社区商业的典范之一,其选址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居 住区,以假日风景为中心。
定位上挑出市场空白点、打造高档综合社区商业街。社区商业和住宅同步开发循序渐 进让商业迅速满足住户的要求,提升居住品质,促进销售,这种开发方法比较值得借 鉴。
“邻里中心”被苏州工业园区2002年底注册 为商业专利,成为一种赢利的无形商品。
服务范围
2.2 苏州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服务半径1公里,服务6000-8000户,2-3万人
根据苏州工业园总体规划,并遵循“有序、 规范、配套”开发邻里中心的原则,在70 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按住宅区的分布将 建设17个邻里中心,即1公里左右的半径辐 射范围拥有1个邻里中心。
2.1 万科假日风景社区
选址策略 选址在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居住区
①
闵行区
一期
二期
春申居住示范区
万科假日风景社区
四期
项目位于上海四大居住示范区之一的春 申居住示范区的核心地带,从规划之初即 采用国外先进的“新市镇”造镇理念
①假日广场 ②沿街底商
③
④
③蚂蚁工房底商 ④苏豪街 ⑤社区中心
②
二期 三期
五期
中式快餐连锁
开发模式
2.2 苏州邻里中心
产品线从邻里中心纵向延伸至邻里汇、邻瑞广场
产品线: 从邻里中心 纵向延伸至 邻里汇、容鼎广场、邻瑞广场等
邻里汇
邻瑞广场
通达邻里汇:0.2万㎡
方洲邻里中心:2.89万㎡
苏州邻瑞广场:8万㎡
开发模式
2.2 苏州邻里中心
由购地自建直接投资,向合资合作、委托管理等方式转变。
在线社区行业概述
用户参与与互动
AI技术与用户个性化互动
人工智能技术在用户参与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用户行为分析,AI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 化的内容推荐和互动建议,增强用户体验。AI聊天机器人也在在线社区中广泛应用,提供 即时帮助和互动,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在线社区概述
在线社区的未来前景
在线社区作为数字社交和信息交流的中心,其未来前景仍然广阔。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和用 户需求的变化,它们将继续演变和壮大。在线社区将成为更多领域的关键驱动力,塑造着 未来社交、经济和文化的面貌。
在线社区行业概述
社交媒体影响
社交媒体影响
社交媒体的崛起
社交媒体已成为当今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和互动平台之一。其崛起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 及、高速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个性化内容的渴望。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 Instagram和Twitter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数十亿用户,成为信息传播、社交互动和内容创作 的主要渠道。
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社交媒体平台面临着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挑战。大规模数据泄露和个人信息滥用事 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用户越来越关心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数据如何被使用和保护。 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处理和隐私政策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用户 权益得到保护。
社交媒体影响
虚假信息和信息操控
社交电商融合
社交电商模式在在线社区中崭露头角。平台允许用户直接在社区内购物,分享购物体验, 为平台带来交易佣金和广告收入。社交和电商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民俗学中集市的名词解释
民俗学中集市的名词解释民俗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传统和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群体的文化表现形式。
在民俗学中,集市是一个重要而且常见的概念。
集市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场所和社交活动空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本文将对民俗学中集市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其特点和重要性。
一、集市的概念和起源集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商品交易、社交互动和文化传播的场所。
尽管集市的定义可以因地域、历史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特征是集中、临时和多功能的。
集市可以追溯到古代,从中世纪开始,它在欧洲尤其普遍,并在全球各地广泛流传。
二、集市的特点和功能1. 经济功能:集市是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买卖和交换。
集市通常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商贩,商品种类繁多,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此外,集市还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流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 社交互动:集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
人们可以在集市上结识朋友、交流信息,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故事。
集市的活动还经常伴随着庆典、展览和演出等表演性的活动,以增进社区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
3. 文化传承:集市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在集市中,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食物和娱乐活动等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的呈现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豪感,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三、集市的类型和演变1. 农贸集市:农贸集市是集市的最古老形式之一,它以农产品交易为主,通常设在农村或市区附近。
这种集市不仅提供了农产品供应,也是农民与城市居民交流的重要场所。
2. 文化集市:文化集市强调文化传输和展示。
在这种集市中,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绘画和文化表演等。
文化集市有助于推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吸引游客和参与者,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3. 网络集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集市逐渐兴起。
第五讲社区和城市化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 (一)“社区”概念的由来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滕
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出了一本《社区和社会》的
书。以后美国的罗密斯译成英文。滕尼斯认为,社区
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
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样的团体不
第五讲 社区和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二)消极影响——城市问题 1.世界普遍性问题 a.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恶化 b.人口拥挤 c.生活紧张和压力增大 2.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a.经济发展过快,建设、管理、生活、服务滞后 b.城乡差距扩大,加剧二元结构格局 c.贫富差距扩大,城市贫困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25
第五讲 社区和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 1.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增长,经济水平提高 2.促进科技、教育等的发展 3.社会组织化程度提高 4.生活方式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 5.人口异质性增加,人口素质提高 6.推动现代化进程
26
16
第五讲 社区和城市化
第一节 社区概述
3.城市社区的类型 (1)按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大、中等、小城市
我国对城市社区进行分类的人口规模标准是:100万以 上人口的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为大城市,20—50 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的为小城市。 (2)按功能分为工业、商业、港口、教育、文化 、旅游、军 事、政治、综合城市 (3)按作用范围分为国际性城市、全国性城市和地方性城市 (4)按地理位置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和边陲城市 (5)按历史情况分为历史名城和新兴城市
12
第五讲 社区和城市化
社区团购的本质与模式【精选文档】
社区团购的本质一、社区团购的发展起源什么是社区团购?简单来说社区团购就是以社区为中心,由团购平台提供货品,社区团长把小区里的邻居拉进一个社群,群成员通过小程序下单购买,然后团购平台将货品送到团长家里或店里,之后再由社区团长通知群成员过来自提或送货上门,是一种基于熟人和半熟人关系卖货的模式。
早在2014年,社区团购就有苗头,到2016年,做社区团购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年算是社区团购的元年;接下来的2017年,由于小程序的兴起,让社区团购这个生意有了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可能,第一次将线下分散的社区人群组织到线上,完成集中和高效的转化,小程序成为社区团购这个行业最大的助力,让社区团购行业快速成长;到2018年,社区团购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各路资金涌入社区团购赛道,包括兴盛优选、小区乐、松鼠拼拼等30多家社区团购平台先后获得融资,其中不乏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纵观社区团购的进化演变,我们需要回归到社区团购的本质,从而探索未来千亿市场的发展变化. 二、社区团购的本质经过长期的研究分析,笔者认为社区团购的真正本质是:社区场景+团购模式+社交属性+C2B零售。
1、社区团购的本质之一——是社区商业社区团购的本质,首先一定是基于社区场景的,符合社区逻辑的.社区商业是典型的存量竞争商业而非流量商业;存量商业只服务于固定的人群,物美价廉和良好的服务体验是吸引社区回头客的唯一生存策略,而社区团购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高性价比和高复购率达到社区商业的存量垄断.2、社区团购的本质之二——是团购商业社区团购是一种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场景拼团模式,以社区为核心,通过招募团长组建社区拼团群,聚集同一社区中有着相同消费需求的人们并以此获取流量。
在这个模式下,团长负责发放商品拼团消息和日常的运作,并吸引群里的成员下单,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结算,并把款项转到团长手里完成支付,在拼团成功之后则由平台完成商品的发放和售后等工作。
社区团购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团购模式的所有优点,如预售模式、以最优价格购买等;还通过作为中间人的团长的面对面服务和基于熟人和半熟人的关系规避了团购模式的弊端,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对品质和售后服务的担忧等.3、社区团购的本质之三——是社交电商从获客层面来看,社区团购是基于LBS的熟人和半熟人关系,由团长将朋友与邻居拉到群中,转化为平台的流量,本质上属于社交电商的一种。
社区的概念和特点
社区的概念和特点"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东西。
将"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畴来研究是起源于德国的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于1887年所著的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首先是在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血缘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多年来,不同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做出一个科学的定义。
美国学者R.帕克可谓最早给"社区"概念下定义的社会学家之一。
他认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有按区域组织起来的人口;二是这些人口不同程度地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是生活在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中"。
时隔20年后美国社会学家乔治·希勒里综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社区是指包含着那些具有一个或更多共性要素以及在同一区域保持社会接触的人群"。
近些年,我国的很多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对"社区"的理解和认知诸不相同。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认为:"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个人或家庭,出于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围,不同社区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
"学者刘视湘从社区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为:"社区是某一地域里个体和群体的集合,其成员在生活上、心理上、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知"等。
这些定义中有的从社会学角度,有的从地理学角度,有的从心理学角度去界定社区,尽管对于"社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综合社区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给"社区"这一概念作一宽泛的定义:"所谓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浅析社区商业中心建筑设计——以大庆唐人生活广场为例
建筑科学2017年6期︱71︱浅析社区商业中心建筑设计——以大庆唐人生活广场为例王林忠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1摘要:针对城市大型居住区中的社区型商业中心,通过梳理其内外的需求,结合大庆创业城唐人生活广场设计实例,探讨这一类型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社区商业中心;丰富性;场所体验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071-02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型居住区不断涌现。
传统的单纯以底商作为社区配套的模式愈来愈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社区型商业中心作为一种介于大型城市商业中心和小型底商之间的商业模式,对提高住区品质,提升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
1 社区商业概述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及满足、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这一商业形态是城市商业的基础。
社区商业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住宅郊区化,起初,它是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商业。
随着国内城市发展,开发模式的逐渐成熟,人们对社区商业的认知也逐渐深入。
单纯的底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提供社区公共生活的综合性场所的社区商业中心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2 大庆创业城唐人生活广场2.1 案例背景 大庆创业城唐人生活广场位于大庆创业城居住区中心位置。
大庆创业城位于大庆让胡路区南郊,是总建筑面积440万平米,规划总人数8万多人的大型居住区。
大庆创业城唐人生活广场是整个居住区的商业中心。
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为72868m 2,总建筑面积为93195.5m 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2424.06m 2,地下建筑面积10771.44m 2。
2.2 总体构思 大庆唐人生活广场作为典型的社区商业中心,从规划建筑设计层面看,具有2个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外在的需求,即满足城市以及周边的需求,比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塑造自身形象以提升区域形象,为城市提供配套等,以此提升城市品质同时让周边居民获得归属感。
2013年商业街铺研究专题64p
10
外向型的社区商业面积与住宅面积之比在5%—11%之间,商业体量较大,依靠本社区居民的消费不足于支撑商业的持续 稳定经营,需要外部较大规模消费群来支撑商业的正常经营,这对周边商业环境的要求很高,需要周边环境能够提供足够 的人流和良好的商业氛围。 偏外向型的商业面积和住宅面积之比在2%—5%之间 ,这一类别的社区商业正常经营主要依赖于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商业 规模上不能追求巨大化,否则市场难以消化。 内向型商业面积与住宅面积的2%以下,社区商业规划时基本不考虑社区商业的对外性,完全依赖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商业 规模的大小可根据社区人口规模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本社区人口规模足以支撑商业的正常经营。
独立商业街铺
8
社区配套商业街铺基本要点
9
关 于 社 区 商 业
社区商业是指以地域内和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形态。是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
这一商业形态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它的服务人口一般在5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以内。 由于这一商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总规模一般应控制在3万平米以内,商业业态的设置也有较强的 针对性。
社区商业街的分类及配比规模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 区 配 套 商 业 街 铺 要 点
中型楼盘
楼盘总人口规模 2000-5000户 可参照人均商业面积0.5-0.7平 米/人的标准进行配置,或参照 总建筑面积的5%-7%的标准进 行配置
大型楼盘
5000-15000户 可参照人均商业面积0.7-0.9平 米/人的标准进行配置,或参照 总建筑面积的7%-8%的标准进 行配置 住宅底商+商业街+社区商业 中心, 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中心 的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底商的搭 配比例以80%:20%为宜 社区商业中心与住宅的距离不 少于100米,步行15分钟以内, 辐射半径约1000米 可建设全方位服务和商品的社 区商业中心的设置,并结合休 闲娱乐类商业的补充,餐饮可 全业态引进,应有不少于10种 业态店铺的规划,各业态搭配 协调 12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是购物的场所,还融合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购物中心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一、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购物中心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以简单的商业街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在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二、购物中心的类型1、都市型购物中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规模较大,业态丰富,品牌高端,交通便利,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
2、区域型购物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较为全面的购物、餐饮和娱乐服务。
3、社区型购物中心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业态较为简单。
三、购物中心的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新的购物中心不断开业。
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于购物环境、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购物中心不断升级改造。
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随着电商的发展,购物中心纷纷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四、购物中心的竞争格局1、品牌竞争各大购物中心纷纷引入知名品牌,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2、服务竞争优质的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购物中心在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如提供免费 WiFi、儿童托管、智能停车等服务。
3、地理位置竞争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因此在城市核心区域或交通枢纽附近的购物中心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五、购物中心面临的挑战1、电商冲击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购物中心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的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商业的起源与概念
(2010-02-09 08:48:39)
转载▼
分类:商业地产
社区商业的起源与概念
邱易
一、社区商业的起源
1882年,法国社会学家卡•滕尼斯首先提出“community”的概念,1938年,费孝通将其翻译成“社区”,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即在一定区域内,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它包括五方面内容,即地狱、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城市不断发展,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市级商业中心距离一些新兴的居住区越来越远。
于是,一些零散的、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为目的的由底层住宅改造的底商应运而生,这些底商的档次都较低,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狭义上的社区商业初步形成。
到了20世纪末期,国内的社区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上掀起的住宅郊区化的热潮,社区商业已经成型。
回首整个社区商业的起源,我们发现,四个因素促进了整个社区商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1、城市郊区化是社区商业发展的“催化剂”
社区商业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随后在英国、法国、日本和新加波等国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日益成熟。
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在城郊新建了发达的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迁移,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的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
60年代,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由于居民住宅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
70年代,新加波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
2、旧城改造为社区商业发展“推波助澜”
随着旧城区改造的实施,居民逐渐向城市边缘及郊区搬迁。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大连等大城市开始出现“城市空心化”的情况。
同时,城市中心大型商业设施出现阶段性相对饱和,城市中心商业网点过多,城市郊区、新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居民区商业网点过少的“里重外轻”现象。
我们知道,城市面积扩大后,任何一个新建社区都需要相应的商业配套。
如果几个社区连在一起,就需要一个功能完善的商业中心,来满足不同社区聚集的特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消费倾向和消费品位不同的居民的需求,所有这些意味着社区消费蕴含着多元化、主题化和个性化的色彩。
社区商业发展的立足点正是全面迎合社区消费色彩,满足社区居民的消费需要。
3、大盘开发为社区商业发展“火上浇油”
社区商业的兴起是房地产业发展带动的结果。
目前,规模大盘正在向郊区发展,这就需要与生活相关的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居家生活所需,因此,社区商业应运而生。
现在的开发商为业主考虑得越来越周到,除了在规划时设计相应配套设施硬件,如会所、学校、幼儿园、医院、商业铺面等,还开始着眼于为业主居家的实际需要而主动引进零售商业网点和餐饮娱乐业来配套,方便业主购物。
4、商业布局回归理性让社区商业发展“另眼相看”
社区商业发展与城市商业空间布局及社区居民消费的多元化、主题化、个性化息息相关。
由于辐射半径的限制,人口向郊区的转移以及四通八达交通线的开通,使得原有单一的商业中心难以支撑城市的发展,老商业中心失去往日的风采和魅力。
相反。
城市中其他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区域和城乡结合部等边缘地区将成为都市商业新的增长点。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城市中心商业溃烂”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社区及社区商业的概念
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商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随着硬件配套的日趋成熟,软件的日趋完善,在中国发展社区商业的基础更加坚固,社区商业的概念也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开发商的热捧。
1、社区内涵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的具有共同的地理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以及共同的利益和需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具体来说,社区概念由社区的“硬件”和“软件”构成。
硬件: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地域空间,社区范围可大可小,通常比城市行政区小,但比街道大。
社区是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具备应该具有的生活“硬件”设施。
软件:社区存在着看得见又似乎看不见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社区“软件”。
社区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软件和硬件的构成,其定义基本上包含五重内涵,如下页图所示
社区的五重内涵
2、社区商业的概念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及满足、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提倡生活的需要,这些服务具有综合性和便利性的特点。
社区商业的范畴:操盘提示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对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域
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社区商业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
的商圈范围等方面都介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
(1)“ 5.10.15”是衡量社区商业的基本指标
社区商业“因住而商”,立足点是全面迎合社区消费色彩,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要。
这一商业形态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它的服务人口一般在5万人以下,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以内。
这一商业的属性决定了它的总规模一般应控制在3万平方米左右,商业业态的设置也有较强的针对性。
实现居民步行5分钟
可到达便利店,步行10分钟可到达超市和餐饮店,骑车15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
也就是所说的“5.10.15”指标,它是衡量社区商业的基本指标。
(2)社区商业的四项基本功能
为了满足社区的商业服务,社区商业一般具有购物、修理服务、餐饮服务、综合服务四项基本功能。
购物功能修理服务
功能
餐饮服务
综合服务
功能
提供副食品、生活用品等满足社区
居民日常
用品修理
的需要
为居民提
供早点、
正餐
社区居民
美容美
发、洗衣
烫衣、彩
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