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乡镇经济存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以罗亭镇为例,农村人口占比重大,越占1/5。产业结构调整条件还不够成熟,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科技带头人,即使有极少部分人发展了特色种植,也形成不了规模,对与全镇来讲,产生不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工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渠道不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不高。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信息滞后,科技含量低,产业化进程难以形成规模,农民增产增收较慢,人民群众的生产力水平较低,财政增收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而困难。再者,名义上作为南昌城区的乡镇——罗亭,地处山区远离南昌城区,除了客观条件制约之外,更为主要的还是人们受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大多沿袭过去原始粗放的耕作方法,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备,一方面推广良种良法力度不够,无法形成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导致粮食产量不能得到迅速的增长,另一方面农民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素束缚,尝试将主要的生产方式向二、三产业的转变,导致增收渠道不畅,人民群众的生活同全市平均水平来比仍然处于低水平。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长期受落后思想的束缚,开放、探索、创新意识差,农村群众观念转变慢。事实上存在着铺张浪费,好逸恶劳等不良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进取精神不足,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工作作风飘浮,组织纪律涣散,工作拖踏,

积极性不高,说的多干的少,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受资金、技术、交通和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拿罗亭镇来说,虽已通路,但距离市区及湾里城区仍然较远,公共交通极不便利;坡陡、弯大、路窄,有些是晴通雨阻,运输能力低,严重制约着本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由于资金短缺,镇内几个乡镇企业经济收入不景气,没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总体上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保证不了经济建设的人力、技术的需求。

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对策

乡镇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乡镇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具体的来说:

(一)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罗亭镇虽被列为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工业园也落户罗亭,但由于起步较晚,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工业发展滞后,承载大量人口来此安居的能力不够,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等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条件尚不成熟。一味地搞城镇化建设,不仅不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要克服农村城镇化的过急倾向,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按照政府扶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行节水农业,进一步深化农业基础投资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因素,强化

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复种指数。结合罗亭实际,就要极大地依托我镇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现有全省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卓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和罗亭牌脆蜜桃种植业,可一方面大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和果业种植,另一方面大力引进适宜我镇种植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精深化、流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集聚;注重培植特色农业专业户、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农民致富。

(三)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正确引导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既注重向城镇的转移,又注重就地转移。有两个很明显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要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把农村人口降到10%甚至5%以下,不说不可能,起码会比它要漫长得多。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及与此相联系的农村劳动力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方面,越后发达国家困难越大,有多方面甚至是不可比的,因为越后发达国家向世界市场输出产品的能力整体上与先发达国家越无法相比,因此,靠世界市场拉动本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成份就越小。任何忽视就地转移而只强调“向城镇转移”的理论和政策导向,都是不可行的。

1、向城镇的转移及城镇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真正实现,是农民居家迁入城镇,而不是所有的“打工者”。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鼓励转移的政策和措施,就必须进一步分析哪些人可能是“居家迁入者”,具体用什

么鼓励措施。就当前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可能居家迁入城镇的主要是:到城镇创业并已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发展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已有一定积蓄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而生育子女者,他们为了子女的发展会千方百计在城里定居;农村中已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主或以各种途径先富起来、有了相当积蓄而追求生活、文化等条件提高者等等。一般的打工人员,由于其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家庭成员多数还在农村等,很难居家迁入城镇。如果我们盲目地鼓励、鼓动这部分人入城,则要么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要么他们迁入了城镇后,成为城镇中的贫困人口,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就地转移及个私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一是完善出台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放开经营、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二是充分利用集贸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融资渠道,加速市场繁荣,促进个私经济发展。三是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采取能人入股投资,改变家庭作坊的传统经营模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强做大现有个私经济。

3、农民的素质提高、观念转变与镇域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发展。劳务输出在许多地方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农民素质不适应,或观念老化、宁肯在家闲呆着也不愿出去赚钱。许多农村有十分有利的开发、创业条件,而农民的素质、观念跟不上,“赚起赔不起”不敢去干或想干不会干。所以,观念陈旧、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至制约农村发展的另一个瓶颈,甚至比货币短缺的制约还严重得多、直接得多、紧迫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如开展美容美发、烹饪、摩托车修理、家电维修、电脑文秘等职业培训,培训合格后由镇政府统一为他们提供一定金额的无息贷款作为就业基金;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建立现有企业就地吸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