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复习【一等奖教案】
初中化学_九上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教学课件设计
规律总结
燃烧的条件是
灭火的原理
1、物质具有可燃性
1.移走可燃物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可燃 物的着火点以下。
⑥医院用此装置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和氧气输出的快慢。
(装置中放半瓶蒸馏水,a接氧气钢瓶,b接病人吸氧气的 塑胶管)。
1、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 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 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 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 氢气体。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在通常情况 下跟CO2、H2O、HCl发生下列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4HCl=4NaCl+ 2H2O+O2↑2Na2O2+2H2O=4NaOH+O2↑
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得的CO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 气体,请用下列全部或部分实验装置,验证CO2能跟 Na2O2反应制取O2,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A__B__C_F__E__ , 看到_E_中_红__色_铜__变_黑_色__现象证明CO2能跟Na2O2反应制取O2。
A
B
C
D
a
b
如图所示,多功能瓶有许多用途
a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b
从a端进,反之从b端进)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里面装满水)
③与量筒合起来可测量气体的体积;
(气体从b进a出,瓶中一般充满水或某种饱和溶液); ④可用作洗气装置; (气体从a进b出,瓶内盛放液体。如内装浓硫酸除去水);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新版)鲁教版
《燃烧与燃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起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化石燃料燃烧得到二氧化碳,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辨证的分析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并且会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另外本节课是学生学完第六单元的复习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视频导入,借此复习燃烧的条件,总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复习燃烧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方法,并让学生理解灭火原理。
2、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法,渗透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构建知识网络。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学难点:运用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写出A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2)C处的现象是,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D烧杯中(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单质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等含碳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理解碳循环途径是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方法来表示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概括碳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的转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碳循环初步建立“物质是变化的、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结合低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途径。
难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知识网络图构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实验用品:块状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无色酚酞
实验仪器: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胶头滴管、导管、塑料瓶。
教学资源: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5 环境问题
视频:低碳生活碳环保,树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活动5
归纳: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
转化途径
总结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提
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建构以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图学会利用构建知识网络图的
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
2.教学流程图
2.六、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在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自主复习学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记住常见化石燃料和燃烧的发生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哪些,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燃料。
2、记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步骤、收集和验满的方法、检验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3、记住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相应用途;记住二氧化碳和那些物质发生反应。
关注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
复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促进燃烧的方法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和用途 复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装置的选择、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 1、燃烧发生的条件 和 和 2、灭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爆炸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促进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他们都是由________组成,都属于_______(混合物、纯净物),是 (再生或不可再生)的能源。
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
6、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 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 ,可用于 。
7、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如果对它进行加热,则又会看到 ,有关反应方程式是: ;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 2,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说明CO 2的具有: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8、二氧化碳的用途(1)、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性质。
化学《燃烧与燃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 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2. 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3. 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4. 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
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
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避免学生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学习状态而没有及时地反思与总结。
2019秋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教案
2019秋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教案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节第1课时)主备人:田桂华③如有大火,撤离是应用湿毛巾或被褥之类捂住口鼻,延墙撤离;④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不可直接泼水;⑤不要贸然开窗,以免扩大火势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灭火的方法中总结归纳出燃烧所需具备的条件,以“火三角”直观的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
总结归纳灭火方法,变向思维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3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达区别A.控制燃烧的条件,比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不同的燃烧效果。
B.通过现象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对燃料的浪费。
2促进燃烧的方法•从燃烧反应的条件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小结:1•燃烧和灭火2•促进燃烧的方法活动天地认真观察所给的两幅图象,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探究原因是什么。
P87活动天地联系生活常见现象(如蜂窝煤等),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课堂作业:1、记忆、理解本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作业板书设计:燃烧与火火(一)一、灭火的原理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灭火的方法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2燃烧的条件与火火的原理2促进燃烧的方法3燃烧的定义家庭作业:继续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作业。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节第2课时)主备人:田桂华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温度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A如遇电线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打开所有门窗5•发现室内煤气泄露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A迅速做人工呼吸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6•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燃,做了“烧不坏的棉布”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2、3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③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内有酒精却不燃烧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7•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初中化学_燃烧与燃料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燃烧的定义;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会应用燃烧的条件处理实际问题,知道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能说出三种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使用天然气、煤和石油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燃烧与灭火燃料与燃烧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作探究】项目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碳的氧化物CO2CO项目氧气二氧化碳原料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练习: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2020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投影】:请看下面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共享】:(1)化石燃料需要漫长的形成过程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3)化石燃料短缺的现状
【提出问题】面对化石燃料资源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
最后我们可以提升为四个字节流开源。
【问题反馈】回到燃料,进一步认识化石燃料,通过带问题阅读解决,板书碳、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联系生活】提问:火有什么用?
【总结过渡】火,善用为福,不善用为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趋避厉害的关键在于找到燃烧的条件以及“控制”它的窍门。优化燃烧条件可以促进燃烧,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如何来调控条件?这是我们后面要具体学习的内容。
(二)化石燃料
【快速问答】:①家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②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③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能力
目标
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线索的思维导图式构建。
情感
目标
激发学生深层次领会化学学科内涵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以化学变化表达式中的三要素为载体,构建本单元的中观线索。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线索的思维导图式构建。
教学方法
谈话法、模型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回溯,整理宏观脉络
【投影】:回顾以化学变化为中心的宏观线索,直接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问题引导,建构中观线索
(一)燃烧
【思考提炼】投影燃烧的图片,小组讨论一分钟,总结燃烧的概念。
(以化学变化为核心,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的三要素,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并板书。以我们熟悉的燃烧这一类化学变化为具体实例,发展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联系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燃烧的图片,学生交流总结得出燃烧的定义,这是本节中观课上要落实的第一个知识点。)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燃烧与燃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燃料的种类、性质、优缺点及环保性能进行讨论。
2.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观念,强化正确认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化学方程式书写:给出几个燃烧反应,让学生独立书写化学方程式。
2.计算题:设计与燃烧相关的计算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灭火原理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燃烧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知识讲解:讲解燃烧的定义、现象和特点,介绍燃料的种类及其性质。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燃料的优缺点,探讨如何合理使用燃料资源。
5.灭火原理:讲解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展示现象:向学生展示火柴、酒精灯等燃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神奇。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现象背后的原因,如:为什么物质会燃烧?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能量转化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环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燃烧与燃料》。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燃烧与燃料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中与燃烧与燃料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word教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主备人:田桂华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节第 1 课时)主备人:田桂华③如有大火,撤离是应用湿毛巾或被褥之类捂住口鼻,延墙撤离;④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不可直接泼水;⑤不要贸然开窗,以免扩大火势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灭火的方法中总结归纳出燃烧所需具备的条件,以“火三角”直观的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
3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总结归纳灭火方法,变向思维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达区别A.控制燃烧的条件,比较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不同的燃烧效果。
B.通过现象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对燃料的浪费。
2促进燃烧的方法.从燃烧反应的条件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小结:1.燃烧和灭火2.促进燃烧的方法活动天地认真观察所给的两幅图象,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探究原因是什么。
P87活动天地联系生活常见现象(如蜂窝煤等),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课堂作业:1、记忆、理解本课知识点2、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作业板书设计:燃烧与灭火(一)一、灭火的原理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灭火的方法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区别2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2促进燃烧的方法3燃烧的定义家庭作业:继续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作业。
课后反思: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节第 2 课时)主备人:田桂华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主备人:田桂华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三节第1课时)主备人:田桂华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三节第2课时)主备人:田桂华第四节第二课时(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是铁架台、b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既可用来收集CO2,又可用来收集O2的气体收集装置是D.(3)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O2,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用C装置收集的O2进行实验时,发现O2不纯,其原因除与水接触产生水蒸气外,另一原因可能是加热温度过高,氯酸钾分解生成了氯气等其它气体.板书设计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二)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的用途课后作业:练习册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燃烧_燃料_【期末复习】
12. 下图是实 验室常用的一些 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 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当观察到装置C中 时才开始收集;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 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 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右图装置 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 向连接的顺序是 → → → →e(填字母), 装置中的X是 。
向上排空气法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 气瓶口,木条熄灭 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混浊 1 组装仪器 2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 装药品 4 收集气体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操作步骤
存放方法
正放
正放
课堂练习
1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B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 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 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 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2. 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 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 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有机物
练习题: 考点二: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集气瓶中投入几小块烤过的木炭, 红棕色的消失是因为( B )
化学《燃烧和燃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和燃料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知道碳循环和温室效应,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2、以二氧化碳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二、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三、难点: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引入:用2011 年1 月24 日国家体育馆附近的火灾引入燃烧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2、出示复习目标:学生自己默读复习目标,教师板书课题。
3、小组合作学习:十分钟完成基础知识并识记知识点。
4、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教师边讲解边提问,让同学们巩固知识的同时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也让同学们建立对该单元整体知识结构的认识。
5、典型例题:第一道:复习考察灭火的原理;第二道:复习考察燃烧的条件;第三道:综合考察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法和性质,三道例题的难度依次增加,有梯度。
对三道例题的处理都采用了学生讲解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组织的能力,同时给与学生们鼓舞,敢于发言,勇于当小老师。
6、巩固练习:做学案上的对应训练,检查对知识和例题的理解。
7、消化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后做达标训练。
8、交流共享:学生们说说这节课的疑惑。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教案(2)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5.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6.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7.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8.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在复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
必须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他们构建整体有序的认知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帮助他们穿针引线,将零碎的知识有效整合。
学习建议:学习用图示法建立化学知识间的联系;感悟到化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系统美。
学习目标:1.能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主要性质和用途。
2.充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及燃料选择的原则。
3.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4.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5.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充分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及燃料选择的原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燃烧与燃料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毕,大家掌握的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吧!进入上课状态,准备回顾知识。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环节二知识梳理【活动一】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起火灾回顾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线索的思维导图式构建。
情感
目标
激发学生深层次领会化学学科内涵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以化学变化表达式中的三要素为载体,构建本单元的中观线索。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线索的思维导图式构建。
教学方法
谈话法、模型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回溯,整理宏观脉络
【投影】:回顾以化学变化为中心的宏观线索,直接导入本节课主题
引导学生从节能和环保两方面来考虑不完全燃烧的影响,然后提出问题。
时常让学生通过查书来加深记忆。
在分析二氧化碳循环意义时,让学生学会关联系统的分析,这里可以提升,引导学生更科学、更客观的看待事物。
除具体知识之外的更像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化学学科的魅力,1、研究化学变化可以根据这样的一条线索2、看待事物要放到大系统中进行关联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科学。
(首先关注要素中的条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火的经验,归纳分析,引发学生控制条件的意识。我们预留给学生微课时的线头,后面我们可以安排对应两节微课时。)
(中观线索引领,反应物,燃烧需要燃料,通过快速抢答,引出化石燃料。通过图示化石燃料形成过程以及目前储量现状,让学生体会他们的珍贵。)
明确这两种化石燃料的基础利用---那就是燃烧,燃烧可以为我们带来能量。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的中观课上已经带领学生梳理了前四单元对于“化学变化”的关键性认识,形成了宏观线索,第六单元是延伸这个宏观线索,没有必要再重复前四单元的那些节点性认识,而只需要把第五单元的新增认识简单回顾。以化学变化的三要素:反应物、反应条件、结果为载体搭建了中观线索。在实际的课堂中对于中观线索的利用还不够,知识点之间的牵连后挂,有暗中关联的要外显明示出来,以增强整个课的整体性和中观性。对于课堂落实和预留的问题,比较清晰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似乎还不太适应,如果学生能在课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的预习,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综合分析】燃烧结果分
【引出后续话题】化石燃料除了当作燃料,还有更高价值的利用吗?这也是我们后续的一个话题
回到中观线索,能量,是化石燃料的能源身份的对应,而对于生成物,一是完全燃烧时主要产生的二氧化碳,再一个是不完全燃烧时可能会产生的一氧化碳、碳等,我们如何促进燃烧,回扣第一环节中的控制燃烧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认识充分燃烧的重要意义,环保的同时也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能量。当然产物中也包括裂化裂解之后转化为的塑料等在这里包涵。)
【联系生活】提问:火有什么用?
【总结过渡】火,善用为福,不善用为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趋避厉害的关键在于找到燃烧的条件以及“控制”它的窍门。优化燃烧条件可以促进燃烧,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如何来调控条件?这是我们后面要具体学习的内容。
(二)化石燃料
【快速问答】:①家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料有哪些?②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分别使用什么燃料?③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
主备人邢倩二次备课人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中观课
课型
中观课
总课时
1
第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以“化学变化”为核心概念,回顾梳理大线索,确立本单元的中观线索接点,建立多角度模型。以化学变化表达式中的三要素为载体,构建本单元的中观线索。以中观线索为主线,解决如下知识点:燃烧的定义、化石燃料的基础利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以中观线索为主线,点明随后的分课时内容安排:燃烧的条件及控制(1课时);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2课时)
(三)二氧化碳
【直接导入】回扣中观线索----产物:二氧化碳
【昨日重现】回顾氧气研究思路
【图片分析】:课本P90的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片。
课本P136的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片。分析图片信息
课本P90的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图片。谈论分析活动天地6-6中的问题
【总结提升】面对问题分析原因,引出温室效应,倡导低碳环保
【归纳总结】: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投影】:请看下面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共享】:(1)化石燃料需要漫长的形成过程
(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3)化石燃料短缺的现状
【提出问题】面对化石燃料资源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
最后我们可以提升为四个字节流开源。
【问题反馈】回到燃料,进一步认识化石燃料,通过带问题阅读解决,板书碳、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二、问题引导,建构中观线索
(一)燃烧
【思考提炼】投影燃烧的图片,小组讨论一分钟,总结燃烧的概念。
(以化学变化为核心,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的三要素,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并板书。以我们熟悉的燃烧这一类化学变化为具体实例,发展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联系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出示燃烧的图片,学生交流总结得出燃烧的定义,这是本节中观课上要落实的第一个知识点。)
我们会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时再详细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来看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产物---二氧化碳,对于二氧化碳的学习一定要联系氧气,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学习时的研究思路,为二氧化碳的学习寻找阶梯,本节中观课上我们只落实二氧化碳的循环。结合课本中两幅图片,及活动天地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通过关联分析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辩证的看待温室效应,以我的低碳生活为题,说说自己的低碳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是我们预留的第三个线头。这样整个单元的内容就都涵盖了。
【交流共享】煤、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充分燃烧)
【教师点拨】化石燃料更精细的利用:石油分馏,介绍方法,联系分离液态空气,归纳总结相同原理---蒸馏
而对于石油的利用,在介绍石油的分馏同时要对比分离液态空气,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两个过程共同的原理都是蒸馏。这些都是我们在本节中观课上落实的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除了当燃料还有更高的利用价值吗?这是我们预留的第二个微课时线头。
三、盘点收获
【回顾】:完整脉络及本节经历的具体知识点。
分为两方面:我学到了......
我感悟到了......
【拓展】:点出后面各课时的内容安排。
【达标测试】:见学案
【布置作业】: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上作业。
2、学案作业。
(梳理以化学变化为中心的宏观大线索,目的是找到本节课与宏观线索的接点,导入中观课的具体学习。始终以中观线索为主线,建立研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