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课件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课件
九针的创制为刺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针灸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内经》《难经》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
(1)《内经》针法 (《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
《灵枢 ·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输刺 远道刺 经刺 络刺 分刺 大写刺 毛刺 巨刺 焠刺
用艾作材料点燃,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为灸法的本原
(二)灸法的盛行 1.先秦时代的灸法
“灸”字在现有文献里,以《庄子·盗跖篇》最早提及。据载孔子劝说柳下跖曾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 也。”
《孟子•离娄篇》:“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从中可推断出春秋战国时代灸法是颇为盛行的。
2.《黄帝内经》中的灸法 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汤液醪醴论》:“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 《灵枢•官能》:“针之不为,灸之所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者,亦从北方来”
因此《灵枢·官能》篇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3、具体方法选择:
针 刺:以机械刺激为主,适用于大多数病症 艾 灸:以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症、血瘀、虚症 三棱针:放血刺激强,适用于青壮年、热症 皮肤针:叩刺刺激较弱,作用与十二皮部,主要宜于老人、
小孩、 体弱者
❖刺灸法:即针灸技术的实施和治疗方法选 择的组合,为针灸处方的第二要素。
第二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一、针法的历史发展 (一)针具的研制与改进 1.砭石的应用
砭石是最早的针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说文解字》:“砭,以石治病也。”
2. 九针的创制
九针是指九种不同形状 和用途的金属针具, 包括:鑱针、圆针、鍉针、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演示文稿

刺法灸法学王燕萍PPT演示文稿
灸法,是采用艾绒或药艾条点燃后熏熨体 表的一定部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 疾病的目的。
刺法和灸法同属于外治法,只是操作方法 不同。在治疗上又可以相互补充,故常合用, 合称为针灸疗法。
3
二、刺灸的起源与发展
1、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1.1 砭石 针法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据 推测应该与原始人的治病经验有关。
操作: 虚证先在浅部侯气,得气后将针内推进
一定深,退针快速提至皮下,为补法;实证 进针快,一次刺深部侯气,气至后,引气向 外,出针缓慢,为泻法。
21
3.4 迎随补泻 《灵枢·小针解》:“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 济之者,补也。” 操作:
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随而济之 为补法;针尖逆其经脉,迎而夺之为泻法。
一、进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叫进针法。进针
时一般双手协作,互相配合。医者右手持针,
左手按压腧穴局部,辅助进针,故称右手为刺
手,左手为押手。
1、常用的进针法
1.1 单手进针法
1.2 双手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
1.3 管针进针法
14
2、押手的作用 a 固定穴位 b 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身不至于弯曲 c 减少进针时的疼痛 d 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
皮肤针 园针:圆头针,为按摩工具 鍉(dī)针:推针 锋针:三棱形,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变为三棱针 铍(pí)针:剑头针,为外科工具 园利针:圆而且锐,用于治疗急性痹症 毫针:常用于治寒热痹痛在经络者 长针:环跳针,芒针 大针:火针
6
1.4 刺法的发展
2、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2.1 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 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 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 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 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 法的起源。

刺灸法新ppt课件

刺灸法新ppt课件

《庄子· 盗跖》篇:“丘所谓无病自灸也”。 《孟子· 离娄篇》中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左传》: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候有疾, 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 之不可,达之不及”。据晋代杜预的注解:“攻” 是指灸,“达”是指针刺。
13 13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 最早记载经脉灸法的文献——马王堆《足臂十一脉

特点:
– 刺法灸法是针灸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
的桥梁课程。 – 针灸要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基础, 正确而熟练的刺法灸法操作是关键
5
5
刺法与灸法的关系
手段不同,目的相同; 方法不同,作用原理相同 。 刺法多用于表、实、热、闭证;灸法多用 于里、虚、寒、脱证。 刺法与灸法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灵枢· 官能篇》 曰: “针所不为,灸之 所宜”。
– 艾柱的大小和壮数 – 艾条的大小和施灸的距离 – 施灸时间的长短 – 灸疗作用持续的时间
17
17
18
18
教学要求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 作,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
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19
19
毫针基本知识
起源:砭刺, “砭,以石刺病也。” 形成:工具从砭石发展到九针,标志着针法的 形成 发展:

– 《内经》全面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
奠定了刺法发展的基础。 – 《难经》补充了《内经》的刺法理论。 – 金元明医家在刺法上各有特点,完善了祖国医学的 针刺方法。 – 明末杨继洲集历代刺法之大成,系统总结了古代刺 法。

【PPT】刺法灸法学

【PPT】刺法灸法学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 方法。
1 一般罐的启法:
2 抽气罐的启法: 3 水(药)罐的启法: (四)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
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 -2天后即自行消失。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二)临床运用 1 功用:疏风解表,行气化痰,开窍熄风 2 主治:小儿惊风、脐风、抽搐、昏迷、腮
腺炎、急性扁桃腺炎等。 3 处方示例: (1)腮腺炎 (2)急性扁桃腺炎 (3)小儿腹泻 (4)鼻衄 (5)多发性疖肿
(三)注意事项
1 高热、烦渴、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 2 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否则易滴在患者身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 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 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4 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每 支可用10小时。
(三)临床运用
1 适应症:各种疼痛、炎症
2 取穴要点:
(1)近取选穴;
(2)远取选穴;
(3)穴组更替
3 治疗时间:以上操作均可在2-3分钟内完成, 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灸法种类总结:
第四节 拔罐法

刺法灸法课ppt课件

刺法灸法课ppt课件

27
3. 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使针 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使 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 上退到浅层为提。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 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 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28
针法灸法学
1
2
古代的针具
锋针,铍针,圆利针,毫 针,长针,大针。
九针:馋针,圆针,镝针,
3
毫针刺法
4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和修藏
1.毫针的构造和规格 2.毫针的修藏
5
0.25 ×40mm 0.30 ×40mm 0.30 ×50mm 0.30 ×70mm
针 尾
针 柄
针 根
针 身
针 尖
6
其他针具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水 针等
7
8
9
10
11
12
二.选择体位和消毒
1. 常用体位 : 卧位 , 有倚靠的坐
位 (1)卧位:仰卧位 侧卧位 伏卧位 (2)坐位: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2.消毒
13
三.毫针刺法
1.进针方法
进针时,一般左右手配合操作,右手持针操 作---刺手,左手按压穴位局部 辅助进针--押手。 指切进针法 ---短针 夹持进针法 ---长针(三寸以上)
37
(6).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38
(7).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 出针。
39
5.留针和出针
留针: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
留置在体内。在留针过程中还可作间歇 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

刺法灸法课件

刺法灸法课件
(一)针具质量的选择
根据针具的“质”与“形”选择针具。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 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16
四、毫针的检查 (一)检查针尖
(二)检查针身
(三)检查针根
(四)检查针柄
17
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 )
强蓄 周积
于调 控自
静去 之浮
2、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和芒 针等
3
三棱针:放血、挑刺
4
皮肤针:扣刺皮肤
5
皮内针:埋针
6
火针:火烧红针尖,刺入腧穴
7

芒针:深刺,透穴
8
四、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
(一)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 (二)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 (三)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 (四)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30
1.双手进针法
爪切进针法
31
挟持进针法
1.双手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 32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2.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 持针,中指指端紧靠 穴位,中指指腹抵住 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 下用力按压时,中指 随势屈曲将针刺入, 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33
3.管针进针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1.催气 2.行气 (三)注意事项
39
五、行针手法
二、捻转法
(一)操作方法 (二)临床运用
1.进针 2.催气 3.行气 4.针感保留与消减
40
六、留针法
(一)操作方法 1.静留针法 2.动留针法

刺-灸-法-毫针刺法PPT幻灯片

刺-灸-法-毫针刺法PPT幻灯片
●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手法熟练、 指感(针下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
2021/3/10
18
三、针刺前准备
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 金针 银针 磁极针
检查各部
长短粗细 +0,5
个人情况 年龄 性别 体质 胖瘦 部位 头面 四肢 胸背 腰臀 病情 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
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1520min
2021/3/10
26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刺手 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在火的发现和应用之 后。火的应用为灸法的创造提供了条件。由于温 热刺激皮肤使人感到舒服,或许由于偶然被火灼 伤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于是萌发了烧灼可以治病 的念头,并从实践逐步积累经验,这大约就是灸 法的起源。
最初用于灸焫的材料是树枝或柴草,后来在 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艾”在灸焫方面的独特功效。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2021/3/10
21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2021/3/10
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
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2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
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2021/3/10
23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刺法灸法总论

刺法灸法总论

●押手 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
《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
持针法
二指持针法 多指持针法
02.04.2021
整理课件
18
进针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02.04.2021
整理课件
19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整理课件
7
规格
长短规格

1 1.5 2 2.5 3 4 5
毫米mm 25 40 50 65 75 100 125
粗细规格
号数 26 27 28 29 30 31 32
毫米mm 0.45 0.42 0.38 0.34 0.32 0.30 0.28
收藏 防止损坏与污染
02.04.2021
整理课件
8
二、针刺练习
部分(前侧面)腧穴
02.04.2021
整理课件
11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 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02.04.2021
整理课件
12
针刺前的准备
体位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刺灸法
02.04.2021
整理课件
1
刺灸法定义与作用
基本原理 操作技术 应用方法
刺灸法源流与发展
针具的发展 刺法、灸法的发展

刺灸法ppt课件

刺灸法ppt课件

• 医者则以捻转、提插针体的频率、幅度和角度来调节刺激 量的大小。 • 轻度---捻转的角度小于90°,频率小于60次/分; • 中度---捻转的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在60~90次/ 分之间; • 重度---捻转的角度大于180°,频率大于90次/分以上。 • 另外,在捻转、提插操作中,当医者手、腕、臂同时用力 时,刺激量就大,若仅用手指力量刺激量就小。
体位的选择
• 常用体位: • 1.仰卧位:指患者身体平卧于床,头面、胸腹朝上的体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2.侧卧位:指患者身体一侧着床,头面、胸腹朝向一侧的 体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 3.俯卧位:指患者身体俯伏于床,头面、胸腹朝下的体位 。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 分腧穴。
刺法的量学要素
• 广义----毫针刺法的量学要素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 具体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及留针时间的长短等环节; • 狭义----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强度和时间两 大要素。
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激的强度
• 针刺刺激的强度是通过手法作用力的强弱而实现的。 • 针刺的有效刺激强度是激发经络功能的基本条件。在毫针 刺法中,有效的刺激强度是以得气为标志。通过对针感强 弱的判定,刺激量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 轻者,针下感应柔和; • 中者,针下感应明显; • 重者,针下感应强烈。
刺灸法
• • • • • •
1.刺灸法总论 2.毫针刺法 3.耳针 4.三棱针法 5.灸法 6.拔罐法
一、刺灸法总论
• 刺灸法——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 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 刺法——古称“砭刺”,又称“针法”,指采用特殊的针 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以防治疾病 的方法。 • 灸法——古称“灸炳”,又称“艾灸”,指采用以艾绒为 主的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腧穴,以防治 疾病的方法。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实用刺法灸法学PPT课件
等。
外科疾病
刺法灸法也可以用于外 科疾病的治疗,如颈椎 病、腰椎间盘突出、关
节炎等。
妇科疾病
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炎等妇科疾病也可 以通过刺法灸法进行治
疗。
儿科疾病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 营养不良等儿科疾病也 可以使用刺法灸法进行
治疗。
02 刺法
毫针刺法
总结词
毫针刺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刺法,具有刺激柔和、安全有效 的特点。
实用刺法灸法学
目 录
• 刺法灸法简介 • 刺法 • 灸法 • 刺法灸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 刺法灸法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刺法灸法简介
刺法灸法的定义与历史
定义
刺法灸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针刺、艾灸等手段刺激人体 特定穴位,以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
历史
刺法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刺法灸法的记 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法灸法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体位
患者应该选择舒适的体位,以 便于施术者操作,同时也能让
患者保持放松状态。
施术者的手部卫生
施术者在进行刺法灸法之前, 必须彻底清洁手部,并保持手
部干燥。
施术技巧
施术者应熟练掌握刺法灸法的 操作技巧,确保准确、安全地
施术。
禁忌症
严重出血倾向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 应避免使用刺法灸法,以免加
重出血。
刺法灸法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刺法灸法 可以分为针刺、艾灸、拔罐、刮 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 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特点
刺法灸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 著、安全可靠等特点。通过刺激 穴位,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针灸刺法灸法ppt课件

斜刺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横刺(平刺) 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针刺的深度
部位
个体差异 病情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
年龄、体质、胖瘦 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3)行针与得气
行针
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刺的感应, 而行使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
针灸刺法灸法
交感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三角窝穴位:
4)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内靠对 耳轮上脚的下、中l/3 交界处
主治 镇静、安神、消
炎、止痛 、降压、戒
断综合征
针灸刺法灸法
神门 返回本节
三、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耳屏穴位 : 5)肾上腺 部位 在耳屏下部外侧缘 主治 三抗一低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滞 现象 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针 处理 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 针身弯曲
弯 处理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针 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
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 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
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返回本节
三、针刺操作 夹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挟住针身下端, 露出针尖约1cm,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
针灸刺法灸法

刺法灸法ppt课件

刺法灸法ppt课件

得气的表现
医者:手下沉紧/如鱼吞勾饵/徐和 患者:酸/麻/胀/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影响得气的因素
医生 取穴、方向/角度/深度、手法 患者 体质 病情 环境 温度 噪音
六、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 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 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提插法 捻转法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 捻转法 捻动(180-360) 角度/频率/时间
辅助手法
循法 弹法 刮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循法
方法 经脉循行路线揉按 作用 疏通气血 激发经气
弹柄法
方法 弹动针尾/针柄,使针体振动 作用 催气 守气
刮柄法
方法 刮动针柄,使针体振动作 用 催气 守气
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 等操作方法。
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二、针刺的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 四、毫针的针刺方法
五、行针与得气
六、针刺补泻 七、留针与出针 八、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九、针刺注意事项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松针状 钩 钝 针身: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牢固 锈蚀 松动 针柄:圈柄、花柄 (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角度 艾灸
摇柄法
方法 直立而摇边摇边退 卧针而摇不进不退 作用 泄气,细细捻搓数 次,然后放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催气、行气
作用
震颤法
方法 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 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作用 催气 守气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针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针灸
编辑版ppt
1
教学目标
1、掌握毫针的基本结构 2、掌握毫针的检查 3、掌握针刺前准备工作 4、了解针灸技术发展简史
编辑版ppt
2
一、 刺法灸法学的定义
刺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 为目的的刺法、灸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操作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
编辑版ppt
3
针灸要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 是基础,正确而熟练的刺法灸法操作 是关键。
2、肠腑病 3、高血压
——耳鸣,耳聋,耳前疼痛,目赤痛, 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
4、五官病
5、其他
湿疹,荨麻疹,感冒,热病。强健体 质。
〔刺灸法] 直刺1~1.5寸,可灸
5-7壮或5-10分钟。
编辑版ppt
24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
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
峰前下方凹陷处。 6. 肩髃 Jianyu(LI 15)**
2.滞针:
滞针常由病人精神过分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可行针
时捻动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滞针表现为针体
在体内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出针。
医生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的皮肤和肌肉
缓解,或在滞针的针柄上施灸,或在滞针附近的穴位另刺
一针,即可缓解滞针现象。
编辑版ppt
17
3.弯针: 弯针是由病人在留针过程中,突然变动体位,可操作
编辑版ppt
15
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
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
针而不宜继续进针。
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
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
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
前为止,针具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重要特点:①由古代的
九针,向毫针为主,多种针具并用的局面发展。 ②由
金属的实质针具向非金属针具的刺激器材,即非实质针
具发展。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2.针法 主要指毫针的针刺手法。它包括现代针法
和古典针法。
编辑版ppt
10
3.针治部位 针治部位即针刺施术部位,又叫刺激部位、
针体被腐蚀生锈,或针刺手法过重,病人因强刺激而 肌肉突然收缩等,均可引起断针。
编辑版ppt
18
5.刺伤重要脏器: 在重要脏器体表进针过深可伤及脏器,而发生
医疗事故。
编辑版ppt
19
1.合谷 Hegu(LI 4)** 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
腧 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1.本经过的肢体病症:肩臂肘腕
穴 疼痛,指端麻木,半身不遂,痹证,痿证,肩 凝等证。
2.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眩晕、目赤 肿痛,雀盲,鼻衄,鼻渊,牙痛,牙关紧闭, 痄腮,面肿,面疔,口眼歪斜,耳聋,耳呜, 咽喉肿痛,失音等。
编辑版ppt
20
腧 穴
2.阳溪 Yangxi(LI 5)** 本经经穴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
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因针身弯曲在病人体内, 可风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捻转和出针均感到困 难,病人感觉疼痛。
医生在处理弯针现象时,要顺着弯针方向,边捻转边
将针取出,不可用力拔针。若由于病人体位变动造成的 弯针,令病人恢复原来的体位即可。
4.折针: 折针最易发生在根部。如果针具的质量欠佳,可

[定位]
肩关节疼痛,上肢不
[主治]1.肩关节病症

遂。
2、其他
瘾疹,瘰疬。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
寸,可灸,3-5壮或5-15分钟。
编辑版ppt
25
7.孔最 Kongzui(LU 6)郄穴
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
宜用针。
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
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编辑版ppt
16
针灸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1、晕针: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当劳累、 空腹、大泻、大出汗、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 不当等均可引起晕针反应。晕针时,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 花、出冷汗、胸闷、恶心、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 者可有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状。
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中。 [功能]清热利咽、明目安神、舒筋活络。
[主治]1、局部病——手腕疼痛无力。 2、头五官病——头痛,耳鸣,耳聋,舌本强, 吐舌,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目痛,目翳。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3-4 壮或10-15分钟。
编辑版ppt
21
3.手三里 Shousanli(LI 10)**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操作部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针治部位也 由传统的毫针之体穴,发展到耳针之耳穴、头 针之头皮刺激线等各种微针系统的刺激部位。
编辑版ppt
11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编辑版ppt
14
针灸注意事项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 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 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编辑版ppt
4
刺法:指使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或方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达到激 发经气、调整整体功能作用 灸法:指用艾火治病的方法。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6
刺法的研究内容
刺法的研究内容包括针具、针法和针刺部位。
1.针具
对针具的研究是刺法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具作为治疗
疾病的工具,经过了从非金属针向金属针的演变。到目
2、潮热 3、急症:小儿惊风 4、局部病: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治疗丹毒、急性胃肠炎。
编辑版ppt
23
5.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
Quch尺i泽(与LI肱骨1外1上)*髁*连线本中经点。
腧 合穴
肘臂痛,上肢瘫痪。
[定位]

[主治]1、上肢病腹痛症,吐泻,痢疾,便秘,肠痈。
腧 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穴 [刺灸法] 直刺1.2~0.8寸,可灸3-7壮 或5-20分钟。
编辑版ppt
22

4.尺泽 Chize(LU 5)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
腧 陷处,微屈肘取之。 [主治] 1、肺的实证:咳嗽、气喘、胸
穴 部胀满、咯血(肺热伤络)、咽喉肿痛(邪热 壅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