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一般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压比热容
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K所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定压比热容”,用符号Cp表示,国际制单位是:J/(kg·K)。因为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一定要膨胀而对外作功,除升温所需热量外,还需要一部分热量来补偿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因此,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要大些。
由于固体和液体在没有物态变化的情况下,外界供给的热量是用来改变温度的,其本身体积变化不大,所以固体与液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差别也不太大。因此也就不需要区别了。
知道密度怎么换算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和常压体积比热容啊
【热容量】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个系统在该过程中的“热容量”。如果在一定的过程中,当温度升高ΔT时,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ΔQ,那么在该过程中该系统的热容量为
热容量的单位是焦耳/开。系统的热容量与状态的转变过程有关。在提到系统或物质的热容量时,必须指明状态的转变过程。系统的热容量还与它所包含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不同过程的热容量不同。
为计算简便,常用水当量的概念,如某系统的热容量与多少克水的热容量相等,即称该系统的水当量为多少克。所以任何系统的热容量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当量。
通常规定,系统吸收的热量为正值,而释放的热量为负值,故在系统吸收热量引起温度升高时,热容量为正值。也有的系统,如饱和水蒸气,在温度升高时,释放热量,故其热容量为负值。
【比热容】即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开)(曾用的单位还有卡/(克·℃)、千卡/(千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因此比热容的单位应为J/(kg·K)。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任何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即使是同种物质,由于所处物态不同,比热容也不相同。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K),而结成冰以后的比热容则为2.1×103J/(kg·K)。比热容是热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间的变化即C=
压强和体积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水的比热容,只有当温度从14.5℃上升到15.5℃时,它的比热容才等于4.2×103J/(kg·K),在其他温度间隔,水的比热容不一定等于4.2×103J/(kg·K)但由于差别很小,可不加考虑。其他物质在温度改变时,比热容也有很小的变化。比热容表中所给的数值都是这些物质的平均值。气体的比热容和气体的热膨胀有密切关系,在体积恒定与压强恒定时不同,故有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两个概念。但对固体和液体,二者差别很小,一般就不再加以区分。
【定容比热容】在物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定容比热容”。
【定压比热容】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定压比热容”。因为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一定要膨胀而对外作功,除升温所需热量外,还需要一部分热量来补偿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因此,气体的定压比热容比定容比热容要大些。
换热器管程及壳程的流动阻力,常常控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若计算结果超过允许值时,则应修改设计参数或重新选择其他规格的换热器。按一般经验,对于液体常控制在104~105Pa范围内,对于气体则以103~104Pa为宜。此外,也可依据操作压力不同而有所差别,参考下表。
换热器的合理压力降:较高的压降值导致较高的流速,因此会导致较小的设备和较少的投资,但运行费用会增高,较低的允许压降值则与此相反。所以,应该在投资和运行费用之间进行一个经济技术比较。在下表中给出了常用的换热器的压降值,可供计算时参考。
管壳式换热器、空冷器和套管式换热器
板翅式换热器
其实不用这么复杂,一般换热器的压降要求是0.35公斤,如果介质为润滑油压降要求为1-2公斤,其余特殊的压降要求业主方技术人员会提出的
对容器而言,压降是在同一腔体内的压力差,压差一般指不同腔体间的压力差
换热器压力降参考值表
操作压力P(MPa) 压力降ΔP(MPa)
0~0.1(绝压) P/10
0~0.07(表压,下同) P/2
0.07~1.0 0.035
1.0~3.0 0.035~0.18
3.0~8.0 0.07~0.25
不管什么形式换热器,在传热的过程中,因为介质流过换热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定的阻力,所以介质出口压力肯定低于原来的进口压力,进出口介质的压力差即为换热器的压降;但是为了强化传热,我们会在流动通道内设置一些扰流元件,从而增加湍动程度,进而达到强化传热,那么在强化的过程中,压力降就更大,所需的动力就更大,所以绝对不能让压降太大,为了考虑成本和效益以及能量的损失,就提出了允许压降,把压力降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当然,这没有什么绝对的,有时
必须有取舍。
容许压降往往是整个工艺要求的而不是换热器本身要求的,举例:
压力为0.13 kPa(A)的液体,经过换热器后要进入蒸馏塔。蒸馏塔的压力是0.11 MPa (A),那么换热器的压降就不能高于0.02 MPa(A),否则换热后流体压力低,进不了塔,要设泵,增加了设备不是很麻烦?尽量避免。压降低于0.02 MPa(A),就是这个换热器设计的硬性要求。
这种要求在工业设计中比比皆是,设计人员是从工艺全局看问题,提要求。设备人员一般看不了这么远。
管壳式换热器允许压力降范围,按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的P18表2-2如下换热器的操作压力Pa 允许的压力降Pa
p<10^5(a) Δp=0.1xp
p=0~10^5(g) Δp=0.05xp
p=>10^5(g) Δp<5x10^4 p
这只给出的是大概范围,重要的是工艺计算来确定合理的满足单元操作的压力降。根据钱颂文老师主编《换热器设计手册》,管壳式换热器的压降一般是控制:
工艺物流的压力MPa 允许压力降ΔP MPa
真空 0.01
0.1-0.17 0.004-0.034
>0.17 ≥0.034
(1)敏化处理:18-8钢系列的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此区间常称为敏化温度)短时间加热,使其具有晶间腐蚀倾向。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敏化温度区域)时,会有高铬碳化物(Cr23C6)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材料能变成粉末。该方法一般只在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时采用。
(2)固溶热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碳已经稳定了,没有能力和机会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
(3)稳定化处理:为避免碳与铬形成高铬碳化物,在奥氏体钢中加入稳定化元素(如Ti和Nb),在加热到875℃以上温度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这是因为Ti(或Nb)能优先与碳结合,形成TiC(或NbC),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碳的浓度(含量),起到了牺牲Ti(或Nb)保护Cr的目的。含Ti(或Nb)的奥氏体不锈钢(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