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江苏、浙江的建筑业集中度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业产值先升后降江苏、浙江、北京占比稳居前三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业产值先升后降江苏、浙江、北京占比稳居前三

我国建筑装饰装修业产值先升后降江苏、浙江、北京占比稳居
前三
建筑装饰装修,是指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热潮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经过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行业产值整体呈先升后降态势,截至2020年为11493.82亿元,同比下降7%,但相较于2015年仍增长198.66亿元。

2016-2020年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产值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1年中国建筑装饰装修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
从各省市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装饰装修产值TOP5省市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其装饰装修产值分别为1912.60亿元、1343.82亿元、985.06亿元、751.56亿元、732.21亿元,占比分别为16.64%、11.69%、8.57%、6.54%、6.37%。

江苏和浙江两省民营企业比较分析——基于江浙两省676家上市公司的研究

江苏和浙江两省民营企业比较分析——基于江浙两省676家上市公司的研究

与江苏、全国相比,浙江民企的优势在于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较高、外延式扩张势头较猛、风险应对能力较强、产业链需求端竞争力较强。

劣势在于企业市场占有规模较低、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存货管理能力较差、产业链供给端竞争力较弱江苏和浙江两省民营企业比较分析文/郑涵歆孙娜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制度变革的红利牵引下茁壮成长,以浙江温台沿海地区、江苏苏南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经济在不同土地、不同模式、不同企业家精神的开拓下形成了不同格局的区域经济,其背后也蕴含着不同的成长模式,诞生了不同绩效的民营企业。

本课题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浙江、江苏及全国民营企业的企业规模、扩张方式、风险应对能力、产业链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快推进浙江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本课题上市公司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8年A 股民营企业,共13602个样本。

截至2018年底,全国2278家A 股民营企业中浙江省370家、江苏省306家。

上市公司所有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度报告、Wind资讯金融终端、CSMAR经济金融数据库、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

江浙两省民营企业比较分析本课题主要从企业规模、扩张方式、风险应对能力、产业链竞争力四方面对江浙A 股民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显示,与江苏、全国相比,浙江民企的优势在于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较高、外延式扩张势头较猛、风险应对能力较强、产业链需求端竞争力较强。

劣势在于企业市场占有规模较低、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存货管理能力较差、产业链供给端竞争力较弱。

(一)浙江民企营业收入规模较高,市场占有规模较低一方面,浙江民企营业收入规模增长迅速且已超过江苏与全国。

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代表着企业的市场销售是否处于增长地位。

从2010-2018年A 股民企平均营业收入规模的趋势上可知,浙江A 股民企的营业收入规模势头良好,涨幅为16.9亿元,江苏仅有8.9亿元(见图1)。

江苏省建筑产业集中度分析

江苏省建筑产业集中度分析

江苏省建筑产业集中度分析摘要:应用CR指数、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江苏省建筑产业集中度,并对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江苏省建筑产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企业规模分布差异较大,层次较为鲜明;存在众多一般性大规模的建筑企业,但缺乏龙头企业;建筑企业相互之间内耗严重,没有建立起互相稳固的发展协作关系。

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江苏建筑业;产业集中度;CR指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1引言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江苏素有“建筑之乡”之美誉。

作为建筑强省,建筑业总产值自07年来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总产值超过3.5万亿元,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建筑业[1]。

江苏省正处于新时代发展关键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明晰当前江苏省建筑业市场状况。

20世纪30年代,以哈佛大学贝恩教授为代表,创立产业组织理论,形成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简称SCP范式,并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

长期以来,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重点是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中各类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与绩效。

而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决定产业组织的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

产业内市场的竞争与垄断关系与其企业市场行为相互影响,从而决定企业绩效,最终表现为整个产业的状况。

而产业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主要因素。

因此将产业集中度作为研究对象 ,对江苏省建筑业状况进行分析。

2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是在特定市场中生产经营的集中程度,包括买家集中度和卖家集中度。

一般情况下,买方市场难以收集数据。

因此,研究大多是指卖方集中度,即研究对象是生产企业[4]。

集中度一般用少数几个较大企业的相应数值(如销售额)所占的市场份额。

集中度高表明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少数大型企业拥有一定的经济支配能力,或是具备一定的垄断能力。

江苏省建筑业市场发展聚集度分析

江苏省建筑业市场发展聚集度分析

江苏省建筑业市场发展聚集度分析[提要]江苏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表率,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的先列。

然而,在繁荣的建筑市场背后,市场聚集、非均衡发展的现象也非常突出。

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法,分区域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的建筑业市场差异进行研究,进行集聚分析,并提供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聚集;区域非均衡随着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建筑业的前景非常开阔。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巨大的产业部门。

由于苏南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苏北、苏中地区,要加快经济的平衡发展就要不断调整产业格局,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发挥各地区的优势。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描述1、区位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常用来度量收入不平等及生产在地区上的集中程度。

每一行业的基尼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G■=■■■S■-S■ (1)其中,Sij、Sik是地区j和地区k在工业I中所占的份额,n是地区的个数,■i是各地区在工业I中所占份额的均值。

2、建筑业。

建筑业是指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

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3、空间集聚度。

这是综合反映经济或产业空间结构变化的最常用指标,它表明经济或产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程度,集聚程度越高表明空间结构越不均衡,越低则表明越均衡。

二、江苏省各地区建筑总产值和区位Gini系数(表1、表2)将各年份的建筑业总产值数据做折线图如1所示。

(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建筑业生产总值在不断上升,呈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1)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城市化的发展,江苏省的建筑业市场发展日益迅速。

(2)第二、第三产业的工资高,收入稳定,不受很多自然灾害的影响,就业前景好,因此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越来越少,更多的人从事建筑业的活动推动了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绿色建筑发展比较研究

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绿色建筑发展比较研究

A b s t r a c t : T h e c l i m a t e a n d g e o g r a p h y o fS h a n g h a i m u n i c i p a l i t y ,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a n d Z h e j i a n g p r vi o n c e a r e s i m i l a r , ∞w e l l ∞t h e O v e r - a l l r g e e n b u i l d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 . B u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s i m i l a r , t h r e e d i s t r i c t s t a k e d f i f e r e n t d e v e l o p en m t p t a t e r n s i n l i ht g o f i t s o w n c h a r - a c t e r i s t i c s . B Se a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na a l y s s i fa o p p l i c t a i o n o fg r e e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0 厂 p o l i c i e s a n d n y e S a u r e s , i t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c o m m o n e x p e r i e ce n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g r e e n b u i l d i n gi n t h e r e c e n t p e r i o d , e v a l u a t e s t e h e f f e c t fd o f i f e r e n t ev d e l o p i n g p t a t e r n s , a n d o f f e r t e c h n o l o -

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比研究

江苏和浙江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比研究
关键 词 :江 苏 ; 江 ; 浙 制造 业 ; 产业 集 聚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499 文 献 标 识码 :A
1 引 言
江苏和浙 江 省是 中国制造业 的重要 基地 ,并和上 海 构成 了中 国经 济最 为密集 和发 达 的 长三 角地 区, 在制造 业领 域 既有 分 工合作 又有 激烈 的竞 争格 局 , 并且在 浙江 和江 苏有 大量 的制造 业产业 集群 [。 管江 苏总人 口远大 于浙 江 省 , 两省规 模 以上制造 业就业 人数数 量 2尽 ] 但 相 差不 大 , 苏总数 约 为 6 5万 , 江 8 而浙 江 为 6 6万人 , 0 并且 两 省 的产 业构 成 非 常接近 [。而 3 】 且, 两省 的制 造业 都呈现 出地 理集聚 的趋势 。
了集聚 网络 | 。 江省 则是 以“民营企 业 ” 著称 , 6 浙 1 而 改革 开放 以来 , 浙江 省诞 生 了大 量 的产 业
集 群 , 多专业镇 、 业乡甚 至专业村 拥有惊 人 的生产 能力 , 产 品甚至远 销世 界各地 [。有 很 专 其 8 ]
大 量的研 究探讨 了浙江 省产业 集群 的发展及 其对经 济发 展 的意 义 ,如金 祥荣和 朱希 伟 以浙
和 区 县尺 度 的 空 间分 布 模 式 。 发现 江 苏 和浙 江 两 省 大 多 数 的 制造 业地 理 分布 部 较 为 集 聚 , 并且 很 多地 理 集 聚 程度 较 高 的制 造业 分 布 都存 在 较 高的 空 间 自相 关 性 。 总体 上 , 江 省 制造 业地 理 集 中 浙 程度 总体 上 高 于江 苏 。对 典型 产 业 的分 析 表 明, 业 集 聚程 度 越 高 , 往 竞 争 力 越 强 。 产 往

浙江建筑业与江苏建筑业发展比较分析

浙江建筑业与江苏建筑业发展比较分析
三 、从 业 人 员的 差 距 :吸 纳 的 农 村 劳 动 力 远 远 少 于 江

总量 的差距 :建筑 生产值低 于 江苏 ,但 利税居 全
苏。 建筑业 是 劳动密集 型行 业 。能 大量 解决农 村剩 余劳 动 力 。江 苏省 20 年建筑业 从业人 员是 2 0 01 7 万人 :出省施工 人员数是 9 、 万人 ,以江苏 20 年建 筑业 人均收入 l28 12 8 01 0 1 元来 算 ,仅此一 项外 省 施工人 员 即为 江苏 省赚 回 10多亿 2 元 。出国施 工人员是 2 7 . 万人 , 5 完成营业 额超过 1 亿美元 : 0 在此 2 0 7 万人 员 中有 20多万人来 自 村 。 4 农 浙江省 建筑业 从业人 员为 151 万人 。出省施 工人数 8. 7 是 4I万 人 ,以浙 江省 20 年建筑业 人均 收入 166 4 2 01 28 元计 算 ,省外 人员为我 省赚 回 5 亿元 。 出国施工人员 是 1 2 6 . 万 1 人 ,完成 营业额 2 亿美元 。从业 人员 中大约 10 人来 自 l 2 3万 农村。
四 、 建 筑之 乡”的 差距 :个数 明 显 少于江 苏 。 0 0 “ 20 年
国 第一 。江 苏 省 建筑 业 继 续 保 持 全 国第 一 大 省 的 位 置 。 20 年建筑 业产 值 12 亿元 ,比上年 增长 2 I 01 99 8 0 %,出省 2 施 工产 值 7 3 元 ,实现利税 总额 8。亿元 。 比上一年 增 6亿 0 5 长 2. 1 %。其 中税 金 5。亿元 ,比上年增 长 33 7 0 6 3 %,实现 利 润 2。亿元 ,比上年增 长 1。 完成建筑 业增加值 是 64 9 9 2 %, 2 4。 6 亿 元 , 比上年 增长 94 。 %。 浙 江 省建筑业 近年来不 断稳步增 长 。20 年建筑业 产 01 值18 7 亿元 ,比上 年增长 2。 6 7 %。 出省施 工产值 55 8 0 亿元 , 比上一年增 长 2. 01 %。实现 利税 10 亿元 ,比上 一年增 长 0。 9 3l 6 %。其 中税金 5。亿元 ,比上年 增长 3. 3 5 1 0 %。利 润 4 . 7 5 8 亿 元 ,比上年增 长 4 。 3 %。完成建筑 业增加值 37 8 7 亿元 ,比 上 年增 长 2 . 5 %。继续 处在 产值 全 国第 二 ,利税 全 国第一 7 的位置 。尽管 取得 了一定 的成绩 ,但 与建筑 业 全 国第 一位 的江 苏省 比 ,差 距还 是存 在 的。

中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产业是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产业竞争力则是指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区域产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的产业在与其他经济体中的相同产业竞争和发展过程中,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的能力;是指不同经济体中的相同产业间相比较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价值的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经济一体化突飞猛进,国家、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国际竞争与时俱进。

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把握了发展的历史机遇,抓住了竞争的关键,制定了适合发展和竞争的战略,实现了迅速竞争制胜而脱颖而出。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政府,都积极致力于检查其竞争力的状况、制定其竞争力的战略,积极培育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以期在新的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

面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越来越显著的拉动作用,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都在努力地提高服务业的份额,而对服务业中的佼佼者——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促进更是不遗余力,使得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据统计,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3强,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从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一文献综述从1975年布朗宁和辛格曼提出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至今,国际上对服务业的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如Machlup(1962)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品中附加了知识性产出;Greenfield(1966)则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消费者是生产者。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也进行了探讨。

如Browning和Singelman(197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商务和经纪等行业;而Howells和Green (1986)则认为,还应将将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如广告和市场研究,以及职业和科学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研究与开发及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服务等项目加入生产性服务业;Daniels在研究中提出,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应将货物储存与分配、办公清洁和安全服务也加入生产性服务业;接下来,在Marshall(1987)的研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他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应包含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业(如流程处理、研发、广告、市场研究、摄影、传媒等)、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业(如商品销售和储存、废物处理、设备安装、维护和修理等)、与个人支持相关的服务业(如福利服务、保洁等);而Hansen认为,在生产加工链条中根本无法将这些服务业确切地分离出来,并因此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货物生产或其他服务的上游和下游活动;Martinelli (1991)则认为还应加入与资源分配相关的活动;香港贸易发展局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归纳,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专业服务、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省市建筑业运行效率比较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省市建筑业运行效率比较

比。通过 四省 市相 同年份 内建筑业投入产 出数据的横 向对比以及 同一地 区不 同年份之 间数据 的纵 向对 比,并采用总效率、纯 技 术效率和规模 效率 3个指标 ,反映四省市建筑业发展 的效率高低 及其变化 趋势。研 究发现 ,北京市的建 筑业在效率上与江 浙沪地区还存在 着差距 ,需要及 时更新 管理 方法并防止建 筑企业规模盲 目扩 大。 关键词 :建筑业;数据 包络分析 ;总效 率;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中图分类 号:T UI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 6 7 4 — 8 8 5 9 f 2 0 1 3) O 1 — 0 0 1 0 4
建筑业运行效率 比较
李 小冬 ,沈 诚 ,武 振2 ,杨 继梅 2
( 1 .清华大学 建设管理系 ,北京 1 0 0 0 8 4 ,E - ma i l  ̄e a s t d a w n @t s i n g h u a . e d u . c n : 2 . 北 京市住房 和城 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 1 0 2 2 9 9) 摘 要 :运 用数据 包络分析的方法 ,对 中国建筑业最 为发达的7 9省 市 ( 北京 、上海、浙江 、江苏 )的建筑业运行效 率进行对
e ic f i e n c y ,p u r e e ic f i e n c y a n d s c a l e e ic f i e n c y . I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B e i j i n g ’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i s o f
Z h e j i a n g ,J i a n g s u )a r e c o mp a r e d b y D E A me t h o d s . B y 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d a t a o f t h e f o u r d i s t r i c t s i n t h e s a me y e a r a n d t h a t o f t h e

中国城镇化的集聚水平与经济效率--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化的集聚水平与经济效率--江苏和浙江两省的比较研究

展哪 一个 ,尚无 定论 。
从我 国现实的城市体系上看, 包括直辖市、
地 级 市 和 县级 市 。我们 所 熟 知 的 “ 大 城市 ” 通 常
仅 限于 四个 直 辖 市 以及 一些 经 济 发 达 省份 的省
广 深 等一 线 城市 。 然而 这一 过程 也 引发 了城 市功
能相对 落 后等 问题 。 在“ 新 型 城镇化 ”的议题 中, 有 观 点 认 为 应 该 重 点发 展 小 城 镇 ,包 括 率 先 在
图1 :2 0 1 1 年各地级市人 口和经济首位度
: 昌H ” 8 6 4 2 O 江苏省 2 0 1 1 年 人口首位度
江苏省 2 0 1 1 年 经济 首位度
I _ 。 . . I . . - 。 _ . _ 。 - . , - - . _ I _ j _ . _ . - , - . _ 。 _ , - . 1 。 一 . I . 1 。 _ . _
亦或是在各 个县城分散 。随后借鉴 已有学术研 究观点,从经济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和行政 力量的强
弱等角度,解释样本城 市的集聚现象,最后探讨城 市的集聚是否能够带来市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经
济增 长速 度 的加快 。
关键词 :人 口首位度 ,经济首位度,省直管县 ,经济效率 中图分类号:F 2 9 3 . 3
不 过 值 得 注 意 的是 ,由 于 我 国不 同 省份 对 市 县 的管 理 模 式 大 致 有 省 管 县 和 市管 县 两 种 , 这 种
小 城 镇 放 开 对 农 村 人 口在 城 市落 户 的 限 制 , 增 强 小城 镇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从 而 吸 引 更 多 人 口、缓 解 大 城市 压 力等 。 然 而针 对 这一 观 点有较 大 的争

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21个省市的建筑企业上榜!北京、浙江、江苏位列前三!

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21个省市的建筑企业上榜!北京、浙江、江苏位列前三!

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21个省市的建筑企业
上榜!北京、浙江、江苏位列前三!
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排行榜显示,全国建筑业2020年总产值26394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9.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3.9%。

榜单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6150.2亿。

百强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中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其中除了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在新疆,其余九家总部均在北京。

从企业总部所在地来看,100家企业来自21个省市,北京上榜企业17家,排名地区上榜企业数量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浙江省,上榜企业16家,浙江第一建筑企业是中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榜单排名15位;江苏省上榜企业12家,排名全国第三,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是江苏第一建筑企业,排名榜单12位;另外四川8家建筑企业上榜,广东、山东、江西三省各上榜6家,上海、湖北各上榜五家。

看了中国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00强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哦!。

我国各省市建筑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我国各省市建筑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 建筑业 竞争力 评价 排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 或者不同的权重 。 客观赋权法是
建设力度的加大, 我国建筑业也得 根据各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

到了快速的发展, 建筑业日益成为 的信息量的大小确定 各 指 标 的 权

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重。

素, 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
8
0.62
5
0.07
15
-0.44
26
-0.59
29
-0.16
21
0.42
10
0.66
3
1.59
1
-0.49
27
-0.20
22
-0.09
18
-0.58
28
-2.51
31
24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 年第 1 期
瞭望视点
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市建筑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序。 (二) 31 省市 2008 年建筑业竞争力得分及其排序 从 综 合 竞 争 力 上 看 , 2008 年 , 在 全 国 31 个 省 市 中 ,
排名
地区
浙江 江苏 湖南 湖北 河南 山东 上海 辽宁 北京 天津 陕西 广东 福建 安徽 河北 内蒙古 黑龙江 新疆 山西 重庆 甘肃 四川 吉林 青海 广西 贵州 江西 宁夏 云南 海南 西藏
整体竞争力
总得分 综合排名
1.49
1
1.48
2
0.34
3
0.30
4
0.28
5
0.26
6
0.25
7
0.25
8
0.18

2024年浙江省建筑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浙江省建筑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浙江省建筑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对浙江省建筑市场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向建筑公司、建筑师、房地产开发商和相关政府部门等方面进行调研,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3. 市场概况浙江省建筑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新建住宅、商业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城市,如杭州、宁波和温州等,建筑市场更是繁荣。

4. 发展趋势4.1 绿色建筑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成为了当前建筑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注重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和节能减排等方面。

4.2 智能建筑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在浙江省的发展逐渐成熟。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建筑提供了更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3 房地产市场调整近年来,浙江省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一些调整。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以维护市场稳定和避免过热。

5. 存在的问题5.1 建筑质量问题部分建筑工程出现了质量问题,如建筑漏水、裂缝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不力和施工方的追求利润等因素有关。

5.2 人才短缺当前,浙江省建筑市场人才供应不足。

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口。

5.3 土地资源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这对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6. 建议与对策6.1 加强监管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水平,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6.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专业水平,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

6.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7. 结论综上所述,浙江省建筑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江浙沪城市化水平比较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江浙沪城市化水平比较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江浙沪城市化水平比较1.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及测度结果一、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本文在测度泛长三角的江浙沪三地的城市化水平时,仍然采用综合测评方法,为简化计算,区别于浙江省内地级市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该综合测评体系将第三个指标“人的现代化” 改为“人口城市化水平”,即直接采用非农人口比率表示该指标;同时各指标的权重制定不再通过相关性计算得出,直接参考其他学者的文献指定权重;基数改为北京相同指标值,不再以上海和北京的平均值为基数。

测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表1.1 江浙沪三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测度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权重指标权重一、经济发展水平30 1.人均GDP2.居民人均年收入3.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15 15 10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30 1.人均客运量2.万人拥有医生数3.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数4.人均绿地面积10 10 6 4三、.人口城市化水平40 1、非农人口比率40二、测度结果表1.2 江苏1990-2006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值年份 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客运量(人次)万人拥有医生数每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0 2109 1464 43.4 7.25 14.6 3.6 3.8 21.6 1991 2353 1623 43.7 7.46 14.9 4.1 4.3 23.21992 3106 2138 45.8 8.19 15.1 5.1 4.5 23.8 1993 4321 2774 48.7 8.77 15.3 5.8 5.8 24.0 1994 5801 3779 51.1 8.94 15.6 6.8 6.1 24.7 1995 7319 4634 53.1 12.35 15.9 7.1 6.9 27.3 1996 8471 5186 54.1 13.30 16.0 6.6 6.9 27.3 1997 9371 5765 54.9 13.48 16.2 7.0 7.3 29.9 1998 10049 6018 55.7 13.90 16.2 8.9 7.7 31.5 1999 10695 6538 56.5 14.41 16.1 9.7 8.0 34.5 2000 11765 6800 57.2 15.17 15.6 10.6 8.1 41.5 2001 12882 7375 59.1 15.60 16.2 7.8 6.6 42.6 2002 14396 8178 61.1 16.26 14.3 6.9 7.1 44.7 2003 16830 9263 64.0 17.23 14.0 7.2 7.9 46.8 2004 20223 10482 66.4 17.83 14.7 7.9 8.9 48.2 2005 24560 12319 68.5 20.02 .15.0 9.1 10.3 50.5 2006 28814 14084 70.2 22.06 15.7 10.4 11.6 51.9表1.3 浙江1990-2006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值年份 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客运量(人次))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0 2138 1932 46.8 14.25 13.9 3.4 3.2 16.45 1991 2558 2143 47 15.23 14.1 3.40 4 16.57 1992 3212 2619 47.7 16.57 14.2 3.8 4.2 16.93 1993 4469 3626 52.3 21.23 14.2 5.4 4.6 17.39 1994 6201 5066 54.8 23.05 14.7 5.6 5.4 17.88 1995 8149 6221 56 24.98 15.3 8.9 6.2 18.37 1996 9552 6956 57 25.93 15.7 10.06 6.45 18.86 1997 10624 7359 57.5 26.04 16.3 11 6.93 19.56 1998 11394 7837 57.6 26.61 15.3 12.0 6.96 20.40 1999 12214 8428 59 26.60 16.4 13.82 7.68 21.21 2000 13416 9279 62.6 27.58 16.5 6.78 3.76 22.11 2001 14713 10465 64.6 29.40 17 7.46 5.12 23.15 2002 16978 11716 69.0 29.98 16.5 8.85 6.51 24.19 2003 20444 13180 71.7 30.91 17.4 9.91 7.49 25.432004 24352 14546 73.9 32.83 18.1 11.09 8.42 26.74 2005 27703 16294 75.5 34.91 19.1 11.71 9.31 27.53 2006 31424 18265 19.0表1.4 上海1990-2006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值年份 人均GDP(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客运量(万人)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数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0 6 107 2 182 88.9 2.99 45.0 7.43 1.02 67.4 1991 6 954 2 486 89.7 3.13 46.0 5.10 1.07 67.6 1992 8 650 3 009 90.4 3.32 46.0 5.30 1.11 67.9 1993 11 758 4 277 88.4 3.39 44.0 5.44 1.15 69.0 1994 15 352 5 868 88.5 3.91 43.0 5.71 1.44 70.1 1995 19 225 7 172 64.3 4.05 41.0 11.78 1.69 70.8 1996 22 700 8 159 88.0 4.46 40.0 10.21 1.92 71.5 1997 26 352 8 439 87.3 4.64 34.0 10.88 2.41 72.2 1998 29 104 8 773 87.5 4.70 39.0 11.70 2.96 73.0 1999 31 979 10 932 88.6 4.88 39.0 12.69 3.62 73.8 2000 36 217 11 718 89.2 5.22 38.0 14.30 4.60 74.6 2001 39 340 12 883 88.4 4.77 37.0 13.63 5.56 75.3 2002 43 143 13 250 89.4 5.49 33.0 14.96 7.76 76.4 2003 50 032 14 867 90.9 5.37 33.0 13.88 9.16 77.6 2004 59 928 16 683 92.0 6.63 32.0 13.05 10.11 81.2 2005 67 565 18 645 92.9 6.97 32.0 13.22 11.01 84.5 2006 75 990 20 668 93.7 7.46 33.0 12.63 11.50 85.8表1.5 北京1990-2006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值年份 人均GDP(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人均客运量(人次)万人拥有医生数(个)万人拥有公公车辆(标台)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0 4635 1787.1 85.5 6.9 49.3 8.03 6.14 73.48 1991 5494 2040.4 85.7 7.0 50.3 7.85 6.41 73.86 1992 6458 2363.7 87 7.4 51 7.67 6.65 74.32 1993 8006 3296.0 89.6 6.8 51.3 8.00 6.41 74.73 1994 10240 4731.2 89 7.6 50.7 7.71 6.58 75.20 1995 12690 5868.4 89.4 7.1 50.6 6.76 7.48 75.63 1996 14254 6885.5 89 7.0 50.2 6.66 7.54 76.06 1997 16609 7813.1 89.2 7.5 50.6 6.49 7.8 76.48 1998 19118 8472.0 88.5 9.0 47.6 5.31 8.97 76.89 1999 21397 9182.8 87.9 11.8 47.9 5.26 9.1 77.29 2000 24122 10349.7 88.2 13.5 46.6 4.82 9.66 77.54 2001 26998 11577.8 88.7 16.2 46.4 4.61 10.07 78.06 2002 30840 12463.9 90 19.9 41.8 3.92 10.66 78.56 2003 34892 13882.6 91.1 21.0 42.1 3.68 11.43 79.05 2004 41099 15637.8 92.8 33.3 42.5 3.71 11.45 79.53 2005 45444 17653.0 92.9 39.6 43.2 3.60 12.00 83.62 2006 50467 19978.0 93.4 7.8 44.4 3.70 12.00 84.33表1.6 以北京为基数计算的江浙沪三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年份 江苏经济城市化水平江苏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江苏人口城市化水平江苏综合城市化水平浙江经济城市化水平浙江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浙江人口城市化水平浙江综合城市化水平上海经济城市化水平上海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上海人口城市化水平上海综合城市化水平1990 0.59 0.62 0.29 0.48 0.70 0.94 0.22 0.54 1.19 0.66 0.92 0.69 1991 0.58 0.65 0.31 0.49 0.69 0.98 0.22 0.56 1.18 0.61 0.92 0.681992 0.64 0.69 0.32 0.53 0.72 1.02 0.23 0.59 1.22 0.61 0.91 0.69 1993 0.64 0.79 0.32 0.56 0.75 1.36 0.23 0.70 1.25 0.61 0.92 0.74 1994 0.65 0.80 0.33 0.56 0.76 1.36 0.24 0.71 1.24 0.63 0.93 0.75 1995 0.65 1.02 0.36 0.65 0.78 1.64 0.24 0.82 1.15 0.84 0.94 0.86 1996 0.65 1.06 0.36 0.66 0.77 1.76 0.25 0.86 1.26 0.82 0.94 0.87 1997 0.64 1.05 0.39 0.66 0.74 1.73 0.26 0.86 1.22 0.81 0.94 0.87 1998 0.62 1.08 0.41 0.67 0.72 1.65 0.27 0.84 1.18 0.93 0.95 0.90 1999 0.62 1.00 0.45 0.67 0.72 1.50 0.27 0.80 1.23 0.94 0.95 0.89 2000 0.60 1.04 0.54 0.70 0.72 1.13 0.29 0.71 1.21 1.06 0.96 0.89 2001 0.59 0.86 0.55 0.66 0.73 1.12 0.30 0.69 1.19 1.03 0.96 0.87 2002 0.60 0.83 0.57 0.66 0.75 1.17 0.31 0.70 1.15 1.22 0.97 0.94 2003 0.62 0.87 0.59 0.68 0.77 1.25 0.32 0.75 1.17 1.21 0.98 0.96 2004 0.63 0.82 0.61 0.68 0.77 1.17 0.34 0.72 1.17 1.14 1.02 0.94 2005 0.66 0.90 0.60 0.71 0.78 1.20 0.33 0.74 1.18 1.16 1.01 0.95 2006 0.68 1.76 0.62 0.43 1.18 1.38 1.02 0.89 均值 0.62 0.880.44 0.630.74 1.310.270.72 1.20 0.890.950.84图1.1 江浙沪城市化水平折线图图1.2 江浙沪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图1.3 江浙沪人口城市化水平图1.4 江浙沪综合城市化水平由图1.1-1.4可以清楚地看出,江苏、浙江、上海三个地区,上海的综合城市化水平最高,浙江第二,江苏第三;上海的经济城市化水平最高,浙江第二,江苏第三;上海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最高,江苏第二,浙江第三;浙江的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第一,2000年以前江苏第二,上海第三,2000年之后上海第二,江苏第三。

2021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特点分析

2021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特点分析

2021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特点分析一、江苏建筑业总产值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2021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8244.49亿元,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浙江建筑业总产值为23010.97亿元,比上年增长9.90%,增幅高于江苏,仍位居第二;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共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0.9%。

从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长情况看,除西藏外,各地建筑业总产值均保持增长,25个地区的增速高于上年。

湖北、新疆、广东、青海和广西分别以17.94%、16.03%、15.82%、14.66%和14.46%的增速位居前五位。

二、江苏新签合同额以较大优势占据首位2021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344558.10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增速较上年下降6.46个百分点。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达到346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0.01%,占签订合同额总量的56.33%。

三、30个地区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保持增长2021年,各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1007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9%,增速同比减少1.44个百分点,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34.36%,比上年减少0.14个百分点。

2021年,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排名前两位的仍然是江苏和北京,分别为16959.22亿元、10369.92亿元。

两地区跨省产值之和占全部跨省产值的比重为27.14%。

湖北、福建、浙江、上海、广东、湖南、四川和山东8个地区,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均超过3500亿元。

四、24个地区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2020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的地区共15个,与上年持平;2021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人的地区共15个,与上年持平。

2021年,江苏省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880.09万人,较上年增加25.09万人,同比增长2.93%,位居首位。

浙江、福建、四川、广东、河南、湖南、山东、湖北、重庆等9个地区从业人数均超过200万人。

2021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排序前三位的是湖北、上海和青海,湖北为761375元/人,比上年增长 1.24%;上海为760647元/人,比上年增长13.93%;青海为713397元/人,比上年增长36.80%。

国内建筑市场区域性比较研究

国内建筑市场区域性比较研究
[2009]158号[z]. [2]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3. [3] 交通部公路工程定额站.公路工程施工招标与费用监理
[z]. [4】 交通部.公路建设招标投标法规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5. [5] 王震明,李朝明,刘 洋.浅谈建设项目设计变更的管理策
从图4可知,中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发展线斜率最大,发展 速度最快,2007年总产值增速高达29%。中部地区的建筑产品 以铁路、高速公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原材料项目 建设为重点。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是中 部地区建筑业得以发展的莺要因素。相比于其他区域,2007年同 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建筑业发展速度最慢,只有16%和15%, 且基数相比非常小。尤其是西北,本身该地区建筑业落后,总产 值所占比重仅为2.5%,是同期长三角地区的l/13。西南、东北 及黄河中游地区得益于政府政策,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快速增加, 给建筑业注入了活力,发展较快,但由于其基础薄弱,传统建筑市 场欠发达,所占份额仍很少,2007年总产值比重三个地区总共不
第35卷第26期 2 0 0 9年9月
山 西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 No.26 Sep.2009
·187·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6.0187.03
国内建筑市场区域性比较研究
芮小兵 刘志刚
摘要:根据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及行业发展报告数据,从建筑企业,就业人员,建筑总产值,利税总额,劳动生产率及建筑
长三角地区最发达,其建筑企业数量与环渤海湾、华中、西南 相当,但总产值却远远高于这些地区,是环渤海湾地区的近2倍, 西南地区的3倍以上,说明该地区企业规模及效益水平遥遥领 先,所占建筑份额高达1/3。同时该区域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 算)最高。长三角地区总产值发展线斜率大,发展速度快,在基数 最大的基础上2007年增长幅度仍高达22.9%。该地区包含的三 省市从建筑业总产值情况看均进入前六位,浙江、江苏还处于前 两位。传统而言,该地区经济发达,建筑业与相关领域相互推动, 保持着传统的领先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建筑业发展的地区强 势集群,拥有众多的有资质、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使得该地区的建 筑业成为当地经济最有活力、最有影响、最有贡献、最有特色的经 济板块,产业在同规模城市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市场和社会 上享有极好的口碑和信誉。该地区建筑企业凭借这样的优势,大 力扩展外埠、国外市场。2007年,浙江和江苏两省具有资质等级 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在外省的产值均占到约40%,上海 为22%,2008年该区域在外省、国际市场产值比例有增无减,可 见该区域遥遥领先的优势主要得益于外埠、国外市场的拓展。

上海与北京差距较大,浙江首次超过山东、江苏稳居第二,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情况

上海与北京差距较大,浙江首次超过山东、江苏稳居第二,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情况

上海与北京差距较大,浙江首次超过山东、江苏稳居第二,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统计学中一般以年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上海与北京差距较大,浙江超过山东、江苏稳居第二,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情况2021年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出炉,广东、江苏稳居前二名,分别为169766.70亿元、149340.80亿元;其中,江苏表现较好,进一步拉开与浙江、山东的差距,稳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14.7%;说明江苏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实力不断增强,未来有望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大省。

另外,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110368.50亿元,首次超过山东109712.90亿,排全国第三名,取得如此好成绩,非常不容易;说明浙江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绝对是不能小看的省份。

从增长速度看,浙江排全国第四(仅次于海南24.54%、山西22.3%、安徽17.35%),明显高于广东、江苏、山东,说明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效益较好,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模式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仅为51746.20亿元,与北京60393.90亿元存在较大差距,不及广东三分之一;说明上海企业实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升,争取早日超过北京。

不过,北京是国字当头,企业实力强高于上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从上海今年前10月主要经济指标看,如资金总量、税收、个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金融业增加值等等,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北京,年底GDP稳居全国第一,无愧为我国一线城市。

以下是2021年各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情况(如下:)大于60000亿元广东169766.70亿元、江苏149340.80亿元、浙江110368.50亿元、山东109712.90亿元、北京60393.90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o m pa r a t i v e S t ud y o n t he M a r ke t C0 nc e nt r a t i 0 n Ra t i o o f C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a mo n g B e i j i n g ,S h a n g h a i ,J i a n g s u a n d Zh e j i a n g
b e t t e r s h a r p - c u t l e v e l o f s c a l e a n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i s mo r e r e a s o n a b l e i n B e i j i n g . 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a n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e f o u r r e g i o n s wi t h
Ab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ma k e s u s e o f t h e CRn I n d e x ,t h e L o r e n z C u r v e a n d t h e Gi n i Co e f i f c i e n t t o t a k e a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i n d e x o f t h e ma r k e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a t i o i n B e i j i n g i s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o t h e r r e g i o n s . I t m e a n s t h a t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o t h e r t h r e e
r e g i o n s , t h e l a r g e — s c a l e e n t e r p i r s e s o f B e i j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h a v e mo r e ma r k e t p o w e r , a n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t e pr r i s e s h a v e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比发现 , 北京市建 筑业市场集 中度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三地。 这说 明在 大型建筑企业所 占的市场份额以及建筑企业的大、
中、小规模 分布合理程度上 ,北 京市均要好 于其他三地 。同时,就四地不 同的建筑业产业规模 结构状况的差异进行 了分析 , 发现 造成差异 的主要原 因为四地建筑业地域 市场环境 以及产业定位的不 同。并结合文 中的数据 和分析 , 针 对北 京地 区的建筑 业发展状 况,给 出 了北京市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 词 :建筑业 ;绝对集 中度 ;相对 集中度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F 2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8 8 5 9( 2 0 1 3) 0 2 — 0 0 6 — 0 5
ma r k e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r a t i o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i n B e i j i n g ,S h a n g h a i ,J i a n g s u a n d Z h e j i a n g . he T c o n c l u s i o n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e v e r y
第2 7 卷
第 2 期






VO 1 . 27
N O. 2
2 0 1 3 年O 4月
J o u r n a l o f En g i n e e r i n g Ma n a g e me n t
Ap r . 201 3
北京与上海 、江 苏 、浙江 的建筑业集 中度对 比研究
L I Xi a o - d o n g ,H UA N GT i a n - j i a n ,WU Z h e n z ,Y A NG J i — me i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a n a g e me n t , T s i n g h H a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 C h i n a , E - ma i l : e a s t d a w n @t s i n g h u a . e d u . c n ; 2 . B e i j i n g Mu n i c i p a l C o mmi s s i o n o f Ho u s i n g a n d U r b a n ・ R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C h i n a )
李小冬 ,黄 天健 ,武 振2 ,杨继梅 2
( 1 .清华大学 建设管理系 ,北京 1 0 0 0 8 4 ,E - ma i l :e a s t d a w n @t s i n g h u a . e d u . c n ; 2 . 北 京市住房 和城 乡建设委 员会 ,北京 1 0 0 0 3 7) 摘 要 :利用 C R n指数 、洛伦兹 曲线和基尼 系数时北京 、上海 、浙江 、江 苏四地的建筑业规模 结构进行 了对比分析 。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