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中的几个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
(精选)通信中的几个效应
通信中的几个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阴影效应、拐角效应1、波导效应波导效应(即隧道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如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
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当遇到在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也越大。
当信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便是以反射方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到。
波导效应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由于街道两旁有高大的建筑物,结果使得沿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增强,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减弱,两者相差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在离基站距离越远,减弱程度就越小,隧道覆盖会存在波导效应,微波传输也会存在波导效应,波导效应衰落的比较快。
2、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解决措施:1、调整两个小区的切换门限2、控制其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调整接入参数、调整天馈、降低功率等),保证该区域有主覆盖小区。
3、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 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概述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古代移动通信-萌芽阶段-开拓阶段-商业阶段-蜂窝思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化-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宽带、多媒体-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广带IP多媒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1897年,马可尼完成莫尔斯电码无线通信实验,标志无线电通信的开始,开创了海上通信业)(1928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率先使用装备贝茨发明的能适应移动车辆震动影响的无线电收发信机——超外差AM接收机的警用车辆无线电移动系统(单向),标志移动通信开始)(1935年,阿姆斯特朗发明了FM方式无线电,是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个大分水岭)(早在40年代末,美国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构想;1974年正式提出了蜂窝移动通信的概念。
)2.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单工双工(TDD,FDD) 半双工按信号形式分类---模拟网和数字网按覆盖范围分类---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按服务特性分类---专用网,公用网按多址方式分类---FDMA,TDMA,CDMA,SDMA 按使用对象分类---民用系统、军用系统按业务类型分类---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多媒体按使用环境分类---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依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单向和双向单工和双工3.了解双工方式双工通信的特点是: 同普通有线电话很相似, 使用方便。
其缺点是: 在使用过程中, 不管是否发话, 发射机总是工作的, 故电能消耗很大, 这对以电池为能源的移动台是很不利的。
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 要求移动台接收机始终保持在工作状态, 而令发射机仅在发话时才工作。
这样构成的系统称为准双工系统, 也可以和双工系统兼容。
这种准双工系统目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站移动台第二部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1.了解电波的传播方式1) 直射波:电波传播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的障碍物, 直接到达接收端的电波, 称为直射波。
直射波更多出现于理想的电波传播环境中。
移动通信考试各章重点
第一章移动通信的特点?在移动通信中,终端始终是移动的,传输线路是随终端移动而分配的动态无线链路,网络则是适应动态用户终端、动态线路的动态性交换网络。
(二重动态性、三重动态性、四重动态性)实现个人通信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全球性骨干核心网络平台;二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灵活接入手段。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1.传播的开放性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散射波。
接收信号中的4种效应:1.阴影效应2.远近效应3.多径效应4.多普勒效应三类主要快衰落:空间选择性衰落(克服:空间分集)、频率选择性衰落(克服:自适应均衡和Rake接收)、时间选择性衰落(克服:信道交织技术)第三章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址技术从原理上看,与固定通信中的信号多路复用是一样的,实质上都属于信号的正交划分与设计技术。
不同点是多路复用的目的是区别多个通路,通常是在基带和中频上实现的,而多址划分是区分不同的用户地址,通常需要利用射频频段辐射的电磁波来寻找动态的用户地址,同时为了实现多址信号之间互不干扰,信号之间必须满足正交特性。
其典型例子有FDMA(频分多址:每个信道传送一路电话,带宽较窄,公用设备成本高,连续传输开销小,效率高,同时无须复杂组帧与同步,无须信道均衡),TDMA(时分多址:每个载波最多可提供8个用户;突发脉冲序列传输;每个移动台的发射是不连续的;传输开销大),CDMA(所有用户共享同一时隙、同意频隙;采用扩频通信;抗干扰性强,低功率谱密度;码分多址信噪比受限),SDMA(空分多址:空间角度划分,频率/时间/码共享),OFDMA(小区间干扰协调;同步技术、峰平比抑制技术、分组调度以及信道估计). 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多址干扰)性?(利用香农公式分析扩频技术的抗干扰性)第四章语音压缩编码的分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混合编码。
GSM语音编码: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其基本原理基于线性预测编码。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1.FDMA系统通过_________频率__________来区分信道;TDMA系统通过_时隙______来区分信道;CDMA系统通过___________编码序列________ 来区分信道。
2.移动通信采用的常见多址方式有 TDMA 、CDMA和 FDMA 。
3.移动通信信道中的噪声一般分为:内部噪声、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
4.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__RACH__;5.基站BSS是由__基站收发台__和___基站控制器___组成的;6.移动通信中的干扰主要是同频干扰、邻道干扰和互调干扰。
7.单工制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
8.按无线设备工作方式的不同,移动通信可分为单攻、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方式。
9.3G三种主流技术标准为WCDMA、 CDMA2000 、 TD-SCDMA 。
10.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电台间的相互干扰包括_同频干扰_、邻道干扰_、_ 互调干扰_、杂散干扰。
11.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多普勒效应、远近效应、阴影效应。
12.交织技术可以用来抗突发性误码,信道编码技术可以用来抗随机性误码13.SIM卡的主要功能为存储数据、用户身份鉴权和用户PIN的操作和管理。
14.GPRS在2G系统GSM 的基础上,引入了 SGSN 和GGSN 节点。
15.接收分集技术主要有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等。
16.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_空间__分集;17.移动通信信道中的噪声一般分为:自然噪声、内部噪声和人为噪声。
18.IS-95CDMA是属于第 2 代移动通信系统;20.如果在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某一特定区域,MS在此区域内移动时,并不需要告知网络更新位置,则此区域即为一个位置区。
这就是通常的位置更新。
22.在移动通信信号传输中,由于信号到达接收端走过多条路径,最后叠加而造成的衰落称为多径衰落。
贮必要的数据。
移动通信的几种效应(1)
多址技术
如下图所示的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方式: a. FDMA b. TDMA
多址技术
时分多址(TDMA)的特点
(1)TDMA系统中几个用户共享同一个载频,但每个用户使用彼 此互不重叠的时隙。
(2)TDMA系统中的数据发射是不连续的,是以突发方式发射, 耗电较少,移动台可在空闲的时隙里监听其他基站,使越区切换 大为简化。
蜂窝系统
蜂窝的分类
宏蜂窝(Macrocell):
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25km 用于大面积覆盖 基站天线置于相对较高的地方 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 存在热点和盲点问题
蜂窝系统的分类
微蜂窝(Microcell):
覆盖半径大约为30~300m
发射功率相对较小,一般在1~2W 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 用于解决热点/盲点问题
多址技术
时分多址(TDMA)
TDMA是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
一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
通信时,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时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内只
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射或接收信号。同一个频道就可供几个 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GSM系统无线路径上采用TDMA方式,每一个载频可分成8个时 隙,一个时隙为一个信道,一个载频最多可有8个移动用户同时 进行通信。
多普勒效应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 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 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 所以在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 产生原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 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 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 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 频率会改变.在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接收到的 频率增大.同样的道理,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 全波的个数减少,即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通信中的几大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使基站在原覆盖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什么是孤岛效应?问:怎样发现某个掉话点是由于“孤岛效应”产生的?答:分析 1 掉话2 掉话现象:一直不切换,直至掉话。
主服小区与邻区同BCCH同BSIC也是这个现象吗?3 确定目前主服小区是多少,距离基站距离是多少?4 然后从掉话点开始查看是否存在六个邻区中没有与主服务小区建立邻区关系,5 如果有邻区关系,仍然一直不切换,直至掉话,是信号质量差。
6 如果没有邻区关系,是因为漏加了邻区关系,还是孤岛效应,怎样区分?7 如果确实是邻区,是漏加了邻区,如果不是邻区,是孤岛效应?8 怎样确定孤岛效应的区域范围?怎样消除孤岛效应?漂移小区与相邻小区同BCCH、BSIC,以至没有邻区可以切换什么是越区覆盖?它和孤岛效应有什么关系?孤岛的一个原因是越区覆盖。
孤岛效应和越区覆盖都属于基站覆盖性问题。
无遮挡传播远?天线高度高?高山站、街道的波导效应?湖泊的反射效应?“飞地效应”: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使基站在原覆盖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楼房会有“飞地效应”吗?“伞状覆盖”效应:服务小区由于各种原因(无线传输环境太好、基站位置过高或天线的倾角较小),导致覆盖太大以至于将邻小区覆盖在内,造成在某些小区的覆盖范围出现一片孤独区域(所谓的伞状覆盖),此孤独区域在地理上没有邻区,类似于“孤岛”。
通信参数
阿(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1、波导效应波导效应(即隧道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如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
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当遇到在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也越大。
当信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便是以反射方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到。
波导效应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由于街道两旁有高大的建筑物,结果使得沿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增强,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减弱,两者相差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在离基站距离越远,减弱程度就越小,隧道覆盖会存在波导效应,微波传输也会存在波导效应,波导效应衰落的比较快。
2、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解决措施:1、调整两个小区的切换门限2、控制其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调整接入参数、调整天馈、降低功率等),保证该区域有主覆盖小区。
3、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 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四大效应
乒乓效应、孤岛效应、切换效应、屏蔽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 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这两个电平值接近,比如都为23dB。
此时,手机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去,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的信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可能刚切换过来的基站的信号又变弱,手机又开始往回切换,从而造成“乒乓效应”。
这两个值相差越大,“乒乓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但太大又可能造成手机在合适的时候无法使用下一基站通话。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上面给出的参考值;一些特殊环境也可考虑改变这些参数。
上面我们讨论的是由手机发起切换申请的情形,另外还有由基站发起申请的情形,即当基站接收手机的信号弱到一定程度(6dB),由基站通知手机做切换,如果此时手机能找到一个信号强的基站(32dB以上),则切换到该基站上通话。
造成“乒乓效应”有两种可能,一是通信信号很不稳定,二是两参数值间隔太小。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一高层楼房,外面采用日立大功率基站定向覆盖,楼内采用20mW 京瓷基站覆盖。
在楼房内的办公室中,当客户通话过程中如果转动身体,则手机便做频繁的切换,甚至无法通话。
这是因为,开始时假如用户使用外面的基站进行通话,手机的上行信号能够经过窗口(较强)和透过墙壁(较弱)到达基站。
通信中的几个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
通信中的几个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1、波导效应波导效应(即隧道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如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
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当遇到在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也越大。
当信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便是以反射方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到。
波导效应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由于街道两旁有高大的建筑物,结果使得沿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增强,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减弱,两者相差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在离基站距离越远,减弱程度就越小,隧道覆盖会存在波导效应,微波传输也会存在波导效应,波导效应衰落的比较快。
2、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解决措施:1、调整两个小区的切换门限2、控制其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调整接入参数、调整天馈、降低功率等),保证该区域有主覆盖小区。
3、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 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通信行业督导技能资格考试试题题库名词解释
通信行业督导技能资格考试试题题库名词解释1)乒乓效应乒乓效应指处于两个小区边界的移动用户在通话时,手机会在两个小区之间进行频繁地切换。
乒乓效应容易造成掉话,造成信令负荷增加,另外对话音质量有影响。
2)孤岛效应孤岛效应是覆盖性问题。
当基站覆盖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性地形时,由水面或山峰地区的反射,使当前基站在原覆盖范围内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切换的相邻基站却因此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孤岛。
3)多径效应电波除了直接传播外,遇到障碍物,例如,山丘、森林、地面或楼房等高大建筑物,还会产生反射。
因此,到达接收天线的超短波不仅有直射波,还有反射波,这种现象就叫多径效应。
4)导频污染激活集E C/I O的比值大于-14dB的PN个数大于4。
5)阴影效应: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6)呼吸效应呼吸效应指小区覆盖范围是动态的,当两个小区负荷一轻一重时,负荷重的小区通过减小导频发射功率,使本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不够而切换到相邻的小区,使负荷分担,相当于增加了容量。
7)远近效应远近效应就是当基站同时接收到两个不同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两个移动台频率相同,则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就是远近效应。
8)多勒效应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相位不断变化,产生附加频移,这种频移称为多普勒效应。
9)回波损耗表征天馈系统辐射能量的一个参数。
一般天馈回波损耗小于-14dB。
10)小区重选移动台选择小区后,在各种条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移动台将停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同时移动台开始测量邻近小区的BCCH载频的信号电平,记录其中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相邻小区,并从中提取出每个相邻小区的各类系统消息和控制信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移动台将从当前停留的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个过程称为“小区重选”。
移动环境下电波传播的几种效应
#1 移动环境下电波传播的几种效应
空间传播路径损耗(Path Loss)(远近效应)
阴影效应:由于地面结构引起的衰落,表现为慢衰落
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
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移动速的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扩展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
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
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了以强压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
多径效应: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
而且它们到达时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以及到达时的载波相位都是不一样的。
所接收到的信号是上述各路径信号的矢量和,也就是说各径之间可能产生自干扰,称这类自干扰为多径干扰或多径效应。
这类多径干扰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根本收不到主径直射波,收到的是一些连续反射波等等
多普勒效应:它是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比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
这一现象只产生在高速(≥70km/h)车载通信时,而对于通常慢速移动的步行和准静态的室内通信,则不予考。
移动通信中的几种效应
移动通信中的几种效应1.红灯问题: 深衰落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是近似的相隔半个波长(900MHz为17cm,1900MHz为8cm),如果此时手机天线处于这个深衰落点(当汽车中的手机用户由于红灯而驻留在这个深衰落点,我们称为红灯问题),话音质量将会变差。
2.孤岛效应:若小区A信号较弱,当移动台以A作为服务小区并逐步进入小区B时,由于移动台邻区列表里并没有B小区,移动台不能切换到该小区,于是原小区信号逐渐变弱,直致最终掉话,即所谓的孤岛效应。
3.针尖效应:源小区EcIo快速下降后一段时间后上升,目标小区出现短时间的陡升。
针尖效应一般可以通过观察Scanner记录的最优小区扰码分布图来观察,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两幅天线沿着两条街道照射,在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针尖效应。
针尖效应:产生于天线电波传播的死区,往往出现在街道拐弯的地方或者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
针尖效应主要表现为在较强目标小区信号的短时间作用下,原小区信号经历短暂快速下降,又上升的情况。
解决方法: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与街道错开一定角度的方式来调整,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能使原来街道路边商铺的覆盖有很大的影响。
解决的措施要看具体环境而异,如使用直放站就是其中一个办法。
另外一个方法是配置5dB左右的CIO,这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但也会带来增加切换比例等的副作用。
就是一个强信号一闪即逝,终端占上后又立即重选/切换出去。
其实就是切换带不清晰,容易造成切换不及时掉话。
解决措施就是把这个一闪即逝的信号消除掉,不让占用上。
4.拐角效应:源小区EcIo陡降,目标小区EcIo陡升(即突然出现就是很高的值),导致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而导致掉话的情况。
当移动台沿着一个拐角移动时,移动台的接收信号电平发生变化。
在拐角后面如果有一个新的基站,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就会上升得非常快。
如果移动台不能足够快地获得新基站,那么增加的干扰就会导致掉话。
另一方面,如果新基站不能调节移动台的功率,高的移动台发射功率会闭塞新小区内的所有用户。
通信原理课后答案
通信原理课后答案1. 简答题答案:- 频率调制是一种常用的调制方式,它改变了信号的频率以传输信息。
常见的频率调制方式包括调频(FM)和调相(PM)。
- 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实现信息传输的,调频信号的频率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 调相是通过改变载波相位来实现信息传输的,调相信号的相位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2. 解答题答案:a) 正交分频多路复用(OFDM)是一种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
它将频谱分成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中传输数据。
OFDM具有以下优点:- 抗多径干扰能力强,能够有效克服多径传输导致的码间干扰问题。
- 高频谱利用率,能够在频域上灵活地分配子载波,提高整体的频谱利用率。
- 格外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能够分配更多的子载波给高速数据,提高传输速率。
b) 直接序列扩频(DSSS)是一种常见的扩频技术,利用伪随机序列将原始信号进行扩频。
DSSS具有以下特点:- 抗干扰性强,由于信号被扩频,干扰信号对扩频信号的干扰程度将被平均分散,从而降低了干扰的影响。
- 提高系统安全性,DSSS信号在接收端通过与发送端使用相同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匹配来进行信号恢复,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不易被非法窃听或干扰。
- 增加带宽利用率,扩频技术能够将信号带宽扩展,使得信号能够在宽频带上传输,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3. 选择题答案:a) 通信过程中,信号经过信道传输时会受到各种干扰,其中常见的干扰类型包括:1. 噪声: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信号的质量下降。
2. 多径效应:信号经过多个不同路径传播导致到达接收端的信号出现多个版本,造成信号畸变和时域混叠。
3. 多用户干扰: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个信道进行通信时,彼此之间的信号会相互干扰。
4. 多普勒效应:当发送和接收节点相对于彼此运动时,导致信道中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解调。
b) 数字调制技术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技术,常见的数字调制技术包括:1. 脉冲编码调制(PCM):将模拟信号的振幅量化为离散的数值,再将离散数值编码成数字信号。
CDMA无线覆盖常见问题处理
3.导频污染
个以上激活导频信号 有3个以上激活导频信号,但它们中没有一个能够使 个以上激活导频信号, 呼叫。 移动台发起 呼叫。 原因分析:1.基站重叠覆盖 原因分析: 基站重叠覆盖 2.室内覆盖时,室外信号过强,室内信号 室内覆盖时,室外信号过强, 室内覆盖时 无法压制。 无法压制。 解决方法: 调整基站小区覆盖区域 解决方法:1.调整基站小区覆盖区域 2. 调整直放站覆盖区域
2.干扰基站
干扰基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干扰基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轻则降低基站的性能 指标,重则导致接入失败,甚至成片基站停止工作。 指标,重则导致接入失败,甚至成片基站停止工作。 原因分析:1.隔离度不够,自激干扰。 隔离度不够, 原因分析: 隔离度不够 自激干扰。 2.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上行噪声过高。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上行噪声过高。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 3.其他设备的干扰。 其他设备的干扰。 其他设备的干扰 解决方法: 增大隔离度至符合要求 增大隔离度至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1.增大隔离度至符合要求。 2. 调节直放站上行增益值。 调节直放站上行增益值。 3.排除其他设备的干扰。 排除其他设备的干扰。 排除其他设备的干扰
THANK YOU!
4.掉话
原因分析: 覆盖区域 覆盖区域RSSI太弱 原因分析:1.覆盖区域 太弱 2.覆盖区域 覆盖区域Ec/Io太差 覆盖区域 太差 3.上行增益不够或者过高 上行增益不够或者过高 4.基站原因(话务拥堵,被干扰 基站原因( 基站原因 话务拥堵,被干扰……) ) 解决方法: 加大设备输出功率 加大设备输出功率, 解决方法:1.加大设备输出功率,增加调整天线位置 2. 整改信源 3.调整上行增益 调整上行增益 4.维护基站或更换信源基站 维护基站或更换信源基站
5.孤岛效应
通信上的几种效应
孤岛效应:服务小区由于各种原因(无线传输环境太好、基站位置过高或天线的倾角较小),导致覆盖太大以至于将邻小区覆盖在内,造成在某些小区的覆盖范围出现一片孤独区域(所谓的伞状覆盖),此孤独区域在地理上没有邻区,类似于“孤岛”。
如果移动台在此区域移动,由于没有邻区,移动台无法切换到其他的小区导致掉话发生。
“孤岛效应”多出现在网络扩容后。
随着新基站的割接入网,需对原来的小区覆盖范围作调整,但小区覆盖范围收缩太快会造成2个小区切换带上覆盖不好,反之,容易形成“孤岛效应”。
通常解决此类问题的手段可通过大量的DT测试发现问题,一般可减少小区的覆盖范围以及增加邻区列表。
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 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这两个电平值接近,比如都为23dB。
此时,手机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去,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的信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可能刚切换过来的基站的信号又变弱,手机又开始往回切换,从而造成“乒乓效应”。
这两个值相差越大,“乒乓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但太大又可能造成手机在合适的时候无法使用下一基站通话。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上面给出的参考值;一些特殊环境也可考虑改变这些参数。
上面我们讨论的是由手机发起切换申请的情形,另外还有由基站发起申请的情形,即当基站接收手机的信号弱到一定程度(6dB),由基站通知手机做切换,如果此时手机能找到一个信号强的基站(32dB以上),则切换到该基站上通话。
移动通信无敌秘籍
1、位置更新:当一个移动台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区时必须在新的位置位置区进行登记。
2、多径效应:电波传播信道中的多径传输现象所引起的干涉延时效应。
3、呼吸效应:CDMA系统是功率受限系统,当一个区内的干扰信号强时,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就会缩小,当干扰弱时,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就会大。
4、远近效应:是指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两个移动台功率相同,侧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将对另一个移动台信号严重的干扰。
5、快衰落:移动台附近的散射体(地形,地物和移动体等)引起的多径传播信号在接收点相叠加,造成接收信号快速起伏的现象。
6、慢衰落: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电波传播路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局部中值也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所造成的衰落比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要慢得多,称为慢衰落。
7、越区切换: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相邻的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
8、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广播通信技术,它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协议而非通过硬连线实现。
9、软交换:是指在导频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时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
10、硬切换:是指在载波频率指配不同的基站覆盖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
简答:9、为什么说CDMA蜂窝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有什么好处?CDMA蜂窝系统的全部用户共享一个无线信道,用户信号的区分只靠所用码型的不同,因此当蜂窝系统的负荷满载时,另外增加少数用户只会引起话音质量的轻微下降,而不会出现阻塞现象。
CDMA蜂窝系统的这种特征,使系统容量与用户数之间存在一种“软”的关系。
好处:在业务高峰期,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误码性能,以适应增多系统的用户数目,即在短时间内提供稍多的可用信道数。
10、什么是扩频通信?以及它的特点。
定义: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用来传输信息的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的带宽;频带的扩展由独立于信息的扩频码来实现,与所传输的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实现解扩和恢复所传的信息数据。
115通信效应
(3)抗多径信号处理与自适应抵消技术等。
多址干扰是由于在多用户系统中采用传统单用户接收方案而造成的恶果。单用户接收机采用匹配滤波器作为相关判 决的工具,并不考虑多址干扰的存在,每个用户的检测都不考虑其他用户的影响,是一种针对单用户检测的策略。 一般说来,单个用户传输时不存在多址干扰,但在多用户环境中,当干扰用户数增加或者他们的发射功率增加时, 多址干扰将不容忽视。因此多用户检测技术应允而生,其算法有最优检测算法和次优检测算法。
• • •
抗干扰措施
波导效应(waveguide effect)
• 概述
波长越短的无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波,当遇到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性也越大。当信 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以反射方式行进,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 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 到。 波导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 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与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 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 ,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多径效应(waveguide effect)
• 现象
传播的多径效应经常发生而且很严重。它有两种形式的多径现象:一种是分离的多径 ,由不同跳数的射线、高角和低角射线等形成,其多径传播时延差较大;另一种是微 分的多径,多由电离层不均匀体所引起,其多径传播时延差很小。对流层电波传播信 道中的多径效应问题也很突出。多径产生于湍流团和对流层层结。在视距电波传播中 ,地面反射也是多径的一种可能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中的几个效应(波导效应、乒乓效应、记忆效应、孤岛效应、多径效应、远近效应)1、波导效应波导效应(即隧道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传播如在波导内传播相似,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
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波长越短的无线电波,当遇到在物体时,在其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可能也越大。
当信号在两侧是规则楼房的街道中传播时,便是以反射方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波导效应”。
当手机收到强弱不同和接到达手机时间不同的信号会有什么效果,可能会掉话也有可能出现通话质量差,就像光波一样,有直射的信号也有反射和折射的信号被手机检测到。
波导效应在城市环境中存在,由于街道两旁有高大的建筑物,结果使得沿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增强,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街道上信号减弱,两者相差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在离基站距离越远,减弱程度就越小,隧道覆盖会存在波导效应,微波传输也会存在波导效应,波导效应衰落的比较快。
2、乒乓效应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在一定区域里两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手机就会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产生所谓的“乒乓效应”。
解决措施:1、调整两个小区的切换门限2、控制其中一个小区的覆盖(调整接入参数、调整天馈、降低功率等),保证该区域有主覆盖小区。
3、防止“乒乓切换”的办法是:迟滞在基站下载的参数文件中有两个参数需要我们注意,即“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处理电平”(参考值:23dB)和“再呼叫型区间切换区域的选择电平”(参考值:32dB)。
这两个参数表示在通话时,当手机接收到原基站的信号强度降到23dB时,手机发起申请,要求做基站间的切换(Handover),即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通话。
但下一个基站信号必须在32 dB以上,手机才能真正切换过去,否则只能在原基站上通话。
之所以这两个参数间有9dB的差值,目的是防止“乒乓效应”。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这两个电平值接近,比如都为23dB。
此时,手机虽然可以很容易地切换到下一个基站上去,但是由于移动通信的信号有不稳定的特点,很可能刚切换过来的基站的信号又变弱,手机又开始往回切换,从而造成“乒乓效应”。
这两个值相差越大,“乒乓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但太大又可能造成手机在合适的时候无法使用下一基站通话。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上面给出的参考值;一些特殊环境也可考虑改变这些参数。
上面我们讨论的是由手机发起切换申请的情形,另外还有由基站发起申请的情形,即当基站接收手机的信号弱到一定程度(6dB),由基站通知手机做切换,如果此时手机能找到一个信号强的基站(32dB以上),则切换到该基站上通话。
造成“乒乓效应”有两种可能,一是通信信号很不稳定,二是两参数值间隔太小。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一高层楼房,外面采用日立大功率基站定向覆盖,楼内采用20mW京瓷基站覆盖。
在楼房内的办公室中,当客户通话过程中如果转动身体,则手机便做频繁的切换,甚至无法通话。
这是因为,开始时假如用户使用外面的基站进行通话,手机的上行信号能够经过窗口(较强)和透过墙壁(较弱)到达基站。
当转动身体时,手机通过窗口的信号减弱,造成外面基站几乎收不到手机的信号,于是基站申请要手机做切换,以使用周围的比如室内基站。
当用户再转动身体时,室内基站信号又变弱,室外基站信号变强,手机又往回切,造成“乒乓效应”。
这里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外面基站采用定向天线的天线阵阵元数目太少(基站侧的另两根全向接收天线对手机的上行信号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它们在该用户方向上的接收增益非常微弱),造成下行信号在室内和上行信号在基站侧的多径衰落深度加大,信号不稳定。
对于室内20mW基站,其信号强度本身就弱,并且它的天线也为简单阵元结构,本身消除多径效应的能力也很弱。
所以,用户所处环境多径衰落非常明显,信号在空间上(手机侧)和时间上(基站侧)很不稳定。
要解决这个问题,须将两个定向天线同时覆盖该楼房,并将另外两根全向接收天线也换成定向天线,以接收来自大楼方向的手机信号;还可以适当调高周围相关基站的两个切换参数间的差值。
或者将日立基站换作京瓷基站(因京瓷基站4根天线均为发射和接收天线,可以更好的减小多径衰落;但此时基站会由于采用了定向天线,其自适应功能而被浪费掉)。
在满足话务覆盖的情况下,室内的20mW基站也可以不用安装。
3、记忆效应记忆效应多发生在基站分布较密集,移动台快速行使的情况下,如城市的高架道路、城市的轻轨以及磁悬浮列车路线等。
产生条件:某一基站A存在两个同频不同BSIC的邻区关系B和C。
移动台从B站附近经过,邻区表中已解出B小区的BSIC,过后,以动态快速行使至A小区覆盖区域,并切换到A小区,此后,移动台在快速行使至C小区主覆盖区域,此时,C小区的电平很强,已达到切换条件,基站下发切换命令,但造成切换失败。
产生原因:在通信过程中,移动台为了和其邻小区建立起预同步切换关系就必须要根据服务小区下行SACCH携带系统消息的指示去收听其邻小区的BCCH信道,BCCH信道携带着小区的同步和频率校正信道,移动台验证它接收的信道确实是BCCH的一种办法就是确认这个频率是否携带着FCCH。
预同步要求移动台不仅要对其邻小区的FCCH解码而且要对带有TDMA帧号和BSIC号的SCH来解码。
就移动台而言它只有通过TCH26复帧的空闲帧才有足够的时间来解译其邻小区BCCH信的信息。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移动台可以在接收结束和发送开始这个时间间隔(约1ms)来测量本小区的接收电平和质量,但没有足够时间来测量邻小区的电平;但在移动台发送结束和接收开始这个时间间隔(约2ms)内,它不仅可以用来测量本小区的接收电平和信号质量,还可以测量邻小区的电平,但还是没有时间来寻找邻小区的FCCH并解码SCH;在TCH26复帧结构中总有一个空闲帧,移动台可以利用这个空闲帧所带来的长间隔(约6ms),来进行FCCH和SCH的解码。
但这个空闲帧并不一定正好对应上邻小区的FCCH信道。
这里就是26和51两个数的算术特性介入的地方,因为这两个数没有公因子,两个周期随时间推移而循环,可使空闲帧肯定能在11个循环周期内与FCCH对准。
在通话过程中,手机没有足够的时间取得同邻小区的同步,根据GSM规范,当某一频点消失后,手机内存中会保存该频点以及BSIC大概10秒钟,当再次出现该频点时,在没有解出BSIC之前,将以前存在内存中的该频点的BSIC码,作为当前的BSIC码。
解决措施:主要是修改BCCH的频点。
在高速路段尽量拉开同BCCH小区的间距,使移动台不断刷新储存的BCCH和BSIC的对应关系,减少“记忆效应”的发生。
4、孤岛效应造成越区覆盖原因:天线挂高较高,覆盖较远;该区域覆盖较差,没有主覆盖;地形复杂引起覆盖的不规则;相邻关系定义不全造成的孤岛效应等。
危害:对其它基站造成干扰,丢失邻区关系形成孤岛效应而导致掉话等。
如何判断越区覆盖?在测试中判断越区覆盖,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1、看服务小区:在测试地点,MS占用附近基站以外的基站的信号。
即MS和服务基站之间另有基站相隔。
可以判断服务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2、看邻小区:如果发现邻小区中存在附近基站/小区之外的小区,且电平和附近小区的电平相当或更高。
可以判断该邻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1、增大天线倾角(推荐)2、降功率。
要慎重,有可能造成该小区主力覆盖方向的室内覆盖不好!3、对于全向站而言,天线倾角无法更改,添加切换关系,适当降一点功率;更改频点等。
5、多径效应由电波传播信道中的多径传输现象所引起的干涉延时效应。
在实际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中(包括所有波段),常有许多时延不同的传输路径,称为多径现象。
通常信号从端到端的传播路径可以是直射、反射或是绕射等,不同路径的相同信号在接受端叠加就会增大或减小信号的能量,即所谓的多径干扰。
多径效应移动体(如汽车)往来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衰落。
各条路径的电长度会随时间而变化,故到达接收点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位关系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这些分量场的随机干涉,形成总的接收场的衰落。
各分量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不同的频率是不同的。
因此,它们的干涉效果也因频率而异,这种特性称为频率选择性。
在宽带信号传输中,频率选择性可能表现明显,形成交调。
与此相应,由于不同路径有不同时延,同一时刻发出的信号因分别沿着不同路径而在接收点前后散开,而窄脉冲信号则前后重叠。
多径效应不仅是衰落的经常性成因,而且是限制传输带宽或传输速率的根本因素之一。
在短波通信中,为保证电路在多径传输中的最大时延与最小时延差不大于某个规定值,工作频率要求不低于电路最高可用频率的某个百分数。
这个百分数称为多径缩减因子,是确定电路最低可用频率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中为多径缩减因子与路径长度的关系。
对流层传播信道中的抗多径措施,通常有抑制地面反射、采用窄天线波束和分集接收等。
6、远近效应由于手机用户在一个小区内是随机分布的,而且是经常变化的,同一手机用户可能有时处在小区的边缘,有时靠近基站。
如果手机的发射功率按照最大通信距离设计,则当手机靠近基站时,功率必定有过剩,而且形成有害的电磁辐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实时地调整手机的发射功率,即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的原则是,当信道的传播条件突然变好时,功率控制单元应在几微妙内快速响应,以防止信号突然增强而对其他用户产生附加干扰;相反当传播条件突然变坏时,功率调整的速度可以相对慢一些。
也就是说,宁愿单个用户的信号质量短时间恶化,也要防止对其他众多用户都产生较大的背景干扰。
远近效应是CDMA所独有的,GSM 无此效应。
所谓远近效应,就是指当基站同时接收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由于两个移动台功率相同,则距离基站近的移动台将对另一移动台信号产生严重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