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 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3期.张靖.[2].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交融.《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田鹏颖.[3].《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王凤祥.安维复.[4].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中国科技论坛》.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1期.牛冲槐.杨玲.芮雪琴.[5].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2期.周东娜.[6].中国传统文化对的影响.《湖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胡艳辉.[7].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亲和性”基于几组概念内涵的分析. 《湖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王增智.[8].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问题探析.《理论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赵跃.[9].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理论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8期.李华伟.[10].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商业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马君.尹志欣.二、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被引次数:20作者:刘志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大学2007(学位年度)[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罗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研究.作者:王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河北农业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科学利用.被引次数:6作者:邵海金.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央视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被引次数:1作者:刘彦辰.新闻与传播郑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6].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齐晓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济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经验.被引次数:2作者:丛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8].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作者:王鹏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陕西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9].中国传统文化耻感意识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陈德胜.中国哲学安徽大学2012(学位年度)[10].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朱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华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secttea,awonderfulworkintheChineseteaculture. LijiaXuHuiminPanQifangLeiWeiXiaoYongPengPeigenXiao 《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2[2]Cellbasedhighthroughputproliferationandcytotoxicityassaysforsc reeningtraditionalChineseherbalmedicines. DingLiRuZangShangTianYangJufangWangXiaoningWang 《Processbio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3]PotentialofLABstartercultureisolatedfromChinesetraditionalferm entedfoodsforyoghurtproduction.. XueHanLanweiZhangPengYuHuaxiYiYingchunZhang 《InternationalDairyJournal》,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4]Effectoffermentedricecultureonthemicrobiological,biochemicalan dsensorycharacteristicsoflowsaltdouchi,atraditionalChinesefermentedso ybeancondiment..HuipingHu,JianxiongHao,YongqiangCheng,LijunYin,YanliMa,ZhenweiYu,Lite Li《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4[5]PredominantbacteriadiversityinChinesetraditionalsourdough.. GuohuaZhangGuoqingHe《JournalofFoodScience》,被SCI收录SCI.20137/9[6]CultureofChinesecarpsusinganaerobicfermentedcowmanureandcompar isonofsurvivalandgrowthfactorsversustraditionalculture..Fallahi,M.Amiri,A.Arshad,N.Moradi,M.Roohi,J.D.《IranianJournalofFisheriesSciences》,被SCI收录SCI.20131[7]PhysicaldistressandcancercareexperiencesamongChineseAmericanan dnonHispanicWhitebreastcancersurvivors.Wang,J.H.Y.Adams,I.Huang,E.AshingGiwa,K.Gomez,S.L.Allen,L.《GynecologicOncology:AnInternationalJournal》,被SCI收录SCI.20123[8]TheApplic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inGraphicDesign. ShiyangLi2015[9]Aninvitrosystemtostudycyclopeptideheterophyllinbbiosynthesisin themedicinalplant<i>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i>.. XuWenYanZhuHongTaoTanNingHuaTangJunZhangYingJunCerny,R.L.Du,L.C.《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AnInternationalJournaloninVitroCult ureofHigherPlant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10]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UDPG:ginsenosideRdglucosyltr ansferasefromsuspendedcellsofPanaxnotoginseng.CaiJunYueJianJiangZhong《Processbio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512四、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与中医发展策略.李峰.郭艳幸.何清湖,2014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2]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疏导初探.杨晨光.朱沐尘,2013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3]冲撞、适应及融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与相融性机制探讨.金易明,2012当代佛教与文化繁荣研讨会[4]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规划之结合以孔孟文化轴概念规划为例.孔利.蒋琛.曹威,2012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5]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赵梦影.姜剑.万慧琳,2011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6]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规划之结合以孔孟文化轴概念规划为例.孔利.蒋琛.朱旻,2012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7]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浇灌“杏林国学讲坛”之花湖北中医药大学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探索与实践.胡真.柳剑,2012第三届全国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8]回归“哲人之邦”套话近30年来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刘亚丁,2011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国外中国学)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历史与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9]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华裔留学生教学中的价值.王雪溪,2014第四届两岸华文教师论坛[10]善待中国传统文化.施开红.万之,2012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
民间文学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民间文学文献综述万能模板民间文学是指人民群众长期以来传承下来、流传于民间、具有浓厚人民性、文化性、艺术性和生活性的文学。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广泛的民间文学传统,如民间传说、谚语、民歌、民间戏剧等。
本文将通过综述一些民间文学文献,探讨中国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蝴蝶谷》《蝴蝶谷》是一部以浙江嘉兴柯岩镇为背景的地方文学作品。
该小说以村庄为中心,讲述了一个家族三代儿女的感情故事和他们与乡村社会的联系。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刻画极为生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草民》《草民》是王朔的一部小说,该书的主人公草民是一个负责治理神州的管理者。
小说的故事背景既有现代都市的喧嚣,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小说穿越时空,辗转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展示了草民的人性与命运。
该小说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呈现出了中国当前社会的人性命运之殇。
三、《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一个留饭店的卖艺人孔乙己为主角,揭示了清末社会贫苦人民的压抑和奋斗。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形象刻画,阐释了中国人民性的伟大价值,并批判了旧时代统治者的险恶手段。
四、《茶馆》《茶馆》是郭沫若的著名话剧,该剧以北方小镇的一家茶馆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茶馆里的唯一一天的故事。
该剧以人物刻画为主要手法,深刻展示了中国社会的深刻问题:强权霸道、民生受苦。
剧中人物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语言又极具地方特色,给观众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警示力。
总之,以上文学作品都具有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特点:写实性、人民性、真实性和传承性。
而在未来,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趋势将是创新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地挖掘、利用我们的文化资源,把丰富的民间文化进行完美的再造。
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更多有生命力、有创造性的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2篇
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2篇关于民间文学论文范文一:民间文学外国文学论文一、加深对外国文学中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创作影响的认识自古以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民间文学先于作家文学出现。
在作家文学出现之前,民间文学的一些体裁形式,诸如神话、传说、歌谣、故事等已经出现。
这些体裁类型的作品已经为作家文学的产生做好了内容、体裁、语言等方面的准备。
在作家文学出现之后,民间文学又为作家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民间文学成为作家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作家的创作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屈原、李白、刘禹锡、鲁迅、郭沫若等。
在外国文学中,不少作家也是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或吸取其题材内容,或受其创作风格、创作方法的影响,或吸取其语言养分,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荷马、维吉尔、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普希金、克雷洛夫、拉封丹、高尔基、泰戈尔等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
例如,荷马的两大史诗,就是盲诗人荷马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有关歌颂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一些神话、传说、歌谣进行整理、修订和改编而成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荷马史诗只能算是一部民间文学作品。
但是,从荷马对作品形成的贡献来看,他把众多的神话、歌谣、传说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按照一定的主题安排情节,剪裁结构,对作品的最终定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荷马的两大史诗也可以说是一部作家文学作品。
在外国文学中,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有几方面的表现:(一)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的影响纵观欧美各国的文学创作,不少作家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题材,创作出传世佳作。
这类例子可谓不胜枚举。
例如,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
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让•拉封丹的寓言、克雷洛夫的寓言、莎士比亚的戏剧《雅典的泰门》、高尔基的《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民间文学中吸取素材营养。
民间文学相关论文5100字_民间文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相关论文5100字_民间文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民间文学相关论文5100字(一):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作为文学中一个特殊类别的民间文学,在民族类院校的教学既有与普通高校的相一致性,也有自身的个性。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等留有先民的心理痕迹和经验残余的语言符号,是一个区域民众的心理生活和现实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演化的记载。
”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少数民族只有语言、尚无文字,民间文学是其主要文学形式,全面反映了各时期少数民族的生活面貌。
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民族类地方院校,生源构成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文化接受能力差异化、民俗民族文化背景多元化等特殊性决定了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与普通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日趋相同,毫无特色可言。
本文针对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当下教学现状,在资料梳理与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笔者所在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几方面探讨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突出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特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经查阅资料可知,大部分民族类院校民间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科定位与普通高校区别不大,均在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中开设课程,从知识、能力、素质几个方面进行目标的设定。
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来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围绕刘守华教授在民间文学教程中提出的三点进行设置:一是学生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增进文学和语言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及发展历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民间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间文学文献综述万能模板
民间文学文献综述万能模板民间文学文献综述万能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和结论、未来展望。
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主题和意义,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对民间文学进行探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观点和看法。
研究背景:该部分主要介绍前人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探索前人的研究结果对于本次研究的启示和启发,并对前人存在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批判,说明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研究方法:该部分主要介绍本次研究选用的研究方法,比如文献调查、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说明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深入阐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主要发现和结论:该部分是整个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通过对民间文学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内部规律和特点,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不同角度对民间文学进行阐释,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概括。
未来展望:该部分主要介绍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的展望,挖掘研究领域的新问题和新视角,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民间文学传说论文4000字_民间文学传说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传说论文4000字_民间文学传说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民间文学传说论文4000字(一):民间文学的视觉艺术研究——凤城的传说为例摘要:“凤城的传说”民间文学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也叫口头文学,一种用口头说话和表演的艺术,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当今的短视频互联网时代,由于研究队伍和生存空间萎缩,学术关注度降低,科技发达时代人们的不重视,彻底走向人文科学的边缘,文学研究遭遇危机,导致这种文学研究陷入低谷。
因而,人们必需重视民间文学,保护这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
在民间文学的大范畴下和初步了解“凤城的传说”民间文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插画绘本的方式把故事描述出来。
最重要的目的则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插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一个民间故事,从而喜欢上民间文学,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供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插画一、民间文学的基本含义民间文学,顾名思义来自民间,代表着人文社会的精神世界。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口头艺术,是人民大众长期社会生活的一种产物,也是一种口头文学。
“凤城的传说”民间文学,讲述了清远凤城名字的来源,以及凤城的地理形成,作为本地人,对当地的了解非常熟悉,有一个神话故事发生在当地,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一神话故事视觉化,把人们精神世界描述出来,带给大众一些不一样的思想,这就是民间文学被创作出来的初衷。
二、民间文学的现状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们都进入了短视频时代,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喜欢时尚、有趣、快速的生活方式。
在面对现在生活的产物来说,了解和学习民间文学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有的追求时尚的人认为这种文学已经过时了。
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研讨论文的专业期刊有的已经停刊,有的甚至转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社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老一辈研究者逐渐谢世或淡出研究领域,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取消其独立性,把它作为民俗学的一部分安放在社会学之下,[1]致使民间文学陷入低谷。
民间文学的价值参考文献
民间文学的价值参考文献[1]侯萌萌.包头剪纸的价值分析[J].学理论,2022(12):86-87.[2]杜运威.论江苏南闸民歌之文化价值、传承现状及进展策略[J].南京理工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06):14-20.[3]黎亮.民间精神与童心世界的融合——论常立着《八仙的传奇》[J].浙江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06):68-74.[4]孙玮志,高玉花.国产动漫应关注民间文学传统[J].电影文学,2022(22):120-125.[5]谭勤.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的传播——评《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J].新闻与写作,2022(11):117.[6]王淏清.探析陇南“两当号子”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J].牡丹江高校学报,2022,29(10):30-32+105.[7]苏虎典.跨境民族视角下苗族民间歌谣文化价值及其传承进展[J].北方音乐,2022(19):49-51.[8]吴聪娣.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J].教育观看,2022,9(35):120-122.[9]王瑞,李娟霞.“两当号子”的音乐文化艺术形态探究——以“排号子”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5):118-123.[10]刁颖.中国神话类动画电影类型程式及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22(16):109-115.[11]李红梅.谈中国现代艺术文化的结构形态[J].今古文创,2022(29):56-58.[12]吴璨.民歌“孟姜女调”的流变及影响[J].群众文艺,2022(13):106-107.[13]钟俊昆,刘芸芸.钟敬文的客家民间文学讨论[J].中华文化论坛,2022(04):126-133+159.[14]曾晓林,甘云燕.黄遵宪的客家民间文学观及其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22(04):134-140+159-160.[15]吴正彪,王贞俨.瑶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讨论价值[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20-24.[16]杨伍佳,何中平,蔡静.乡村振兴背景下耿村民间故事讨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21-23.[17]李裕彤.浅析山西山歌《走西口》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22(11):40-42.[18]杨冬梅.罗定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讨论[J].文化创新比较讨论,2022,4(15):50-52.[19]何春光.民间故事课程与教学价值的时代解读[J].汉字文化,2022(06):119-120.[20]龚举善.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价值向度[J].河北学刊,2022,40(02):86-93.[21]张宇庆.民歌资源利用中的学问产权问题探析——以进展城市文化品牌为视角[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2,35(01):54-61.[22]郑雅文.《哪吒之魔童降世》:传统神话英雄的现代规训寓言[J].视听,2022(02):79-81.[23]石宁.仫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价值讨论[J].当代音乐,2022(02):88-89.[24]石宁.当代教育背景下仫佬族民歌传承现状和策略讨论[J].群众文艺,2022(02):34-35.[25]英雄.察哈尔民歌纳入本土幼教地方课程的价值[J].北方音乐,2022,39(24):123-124.[26]赵利民.马克思恩格斯民间文学思想的再阐释[J].文学评论,2022(05):29-34.[27]高忠严.中国民间谜语的源流特征与文化价值[J].华中师范高校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8(06):187-196.[28]蔡萍,潘国玉.安龙布依族“三月三”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2(11):191-192.[29]吕洋.论鄂伦春“摩苏昆”的叙事抒情功能与审美文化价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27(05):12-15.[30]黄丽青.民间视野下的黄汉宗讨论[J].品位经典,2022(10):23-26.[31]王晓为,刘宇.达斡尔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05):102-107.[32]刘高扬.巴山民歌红色元素探究及其价值利用[J].四川戏剧,2022(07):126-129.[33]李胜操.进化心理学视角下齐鲁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解析——以山东枣庄民间故事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2,34(04):115-120.[34]马玉涛.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讨论,2022,3(21):74-75.[35]许俊平.儿童读物中插画的表现与价值讨论[J].美术教育讨论,2022(13):84-85.[36]高艳芳.“双重民间”:民间的网络生活与网络的民间生活——网络民间文学的属性讨论[J].三峡高校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1(04):59-63.[37]张亚慧,齐琦.民间传奇当代价值讨论——以白蛇传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讨论,2022,3(18):50-51.[38]马玉涛.民间文学的特点和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讨论,2022,3(18):60-61.[39]周向阳.“云峰山卧虎石”的民间文学价值[J].国际公关,2022(06):278.[40]关静.山西晋中民歌审美特征及文化价值分析[J].北方音乐,2022,39(11):34-35.[41]吴一文.苗族民间才智的结晶——论苗语谚语的文化价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39(02):28-35.[42]高艳芳.网络民间文学讨论的端详[J].民俗讨论,2022(02):109-117.[43]徐国源.重建民间审美文化的理论规律[J].南京社会科学,2022(03):115-121.[44]王昱娟.后撤还是进击——网络文学价值辨[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2):132-139+160.[45]俞为民.钱南扬先生的民间文学讨论与《谜史》的学术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17(01):9-10.[46]吕苗莉.民间口头叙事讨论成果的出版思路与出版价值[J].文化产业,2022(04):24-25.[47]刘亲荣.非遗爱护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的当代价值及传承[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1):97-100.[48]陈梦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爱护分析——以湖南桑植民歌为例[J].法制博览,2022(05):186-187.[49]徐文博,叶佩芝.论开平卖鸡调的艺术特征与传承进展价值[J].肇庆学院学报,2022,40(01):57-62.[50]孟美玲,王锋.中华文学史语境中的回族民间文学史讨论——《中国回族民间文学概观》和《回族民间文学史纲》的对比分析[J].北方民族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65-170.[51]何石妹,刘鹏茹.当代社会民间歌谣创的身份境遇问题[J].河北学刊,2022,39(01):221-226.[52]刘磊.试论栾凯“民歌新古典”的意义与价值[J].艺术评鉴,2022(24):15-17.[53]刘珊珊.俗文学存在的合理性[J].赣南师范高校学报,2022,40(01):74-79.[54]王淑娇.赫尔德:“民族”的理论建构与民间文学的价值[J].重庆交通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06):18-23.[55]霍掖红.河西宝卷的传承方式与时代价值[J].艺术科技,2022,31(12):118.[56]孟文博.在被遮挡的历史地表之下——郭沫若“民间文艺”观历史演化考论[J].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丛刊,2022(11):195-216.[57]高有鹏,刘璨.民间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刘锡诚《民间文艺学的诗学传统》的理论特色[J].西北民族讨论,2022(04):156-161.[58]万建中.从文学文本到文同学活:现代民间文学学术转向[J].西北民族讨论,2022(04):134-141.[59]刘波.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西藏民间文学讨论概述[J].中国藏学,2022(04):183-187.[60]万青.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美学价值探究[J].电影文学,2022(20):121-122.[61]侯西莹.浅谈信天游的艺术价值[J].黄河之声,2022(14):29.[62]董秀团.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及其传承价值[J].思想战线,2022,44(05):146-152.[63]刘德志.巴楚地区民间传奇的旅游文化价值讨论[J].文化创新比较讨论,2022,2(21):41+43.[64]徐立江,常美玲.青海藏族民间文学的德育价值探析[J].林区教学,2022(07):83-86.[65]刘小英.英语谚语的文化价值探析[J].新西部,2022(17):84+83.[66]何健寿.壮族嘹歌《贼歌》文学价值讨论[J].文山学院学报,2022,31(02):48-54.[67]任润竭.关于《吕氏春秋》文学价值的思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6(05):32-34.[68]黄尚霞.黔东民间文学的特点及价值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22,37(01):11-14.[69]倪甜甜.桐城歌的艺术价值讨论[J].艺术评鉴,2022(01):87-89.[70]张琼洁.当代民间故事活动的价值发生讨论[J].民族文学讨论,2022,36(01):40-47.[71]陈书录.中国民间歌谣文学经典化的路径与价值[J].河北学刊,2022,38(01):92-97.[72]杨木生,范滢.讲好故事:一个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J].文化与传播,2022,6(06):37-41.[73]邓红华,邓名瑛.汉语伦理型谚语的道德教化功能及其现代价值[J].伦理学讨论,2022(06):124-128.[74]薛东慧.民间歌谣的文化功能和艺术特色探讨[J].黄河之声,2022(17):111.[75]金露.试论古希腊神话中怪诞巨兽的艺术价值[J].艺术科技,2022,30(10):229-230.[76]薛东慧.浅析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的价值[J].北方音乐,2022,37(18):184.[77]罗旭.关于蒲松龄诞生与离世传奇的讨论[J].淄博师专学报,2022(03):62-65.[78]陈娇娇.王树民论民歌的史学价值[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03):69-74.[79]葛政委,张娜.多维视野下的民间传统故事价值讨论[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2(05):71-75.[80]卢铁澎.文学史讨论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J].首都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95-103.[81]刘伍堂,崔劲,马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讨论——以桑植县民歌爱护与开发为例[J].中国资产评估,2022(08):43-48.[82]易巧丽.我国民歌文化产业进展模式的价值意蕴[J].北方音乐,2022,37(14):32.[83]王辰晖,李静.论欧洲民间文学中的民族文化记忆——以《格林童话》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2(S1):116-118.[84]宁峰,李婉.论民间文学德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基于皖北民间文学的考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15-19.[85]黄凰.原生态唱法的声乐教学应用与实践——以藏族民歌为例[J].戏剧之家,2022(12):217-218.[86]程丹阳.网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新形态[J].江西社会科学,2022,37(06):102-108.[87]位国翔,孙潘珂.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爱护[J].法制与社会,2022(17):267-268.[88]丁晓辉.高校民间文学教学与地方资源利用[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22(03):87-90.[89]林继富.通向历史记忆的中国民间文学[J].华南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136-141+192.[90]刘宇,张礼敏.民间口头文学的当代爱护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22(05):160-163.[91]齐海英.东北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场域中的“工匠精神”及当代价值--基于东北振兴背景的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22,38(03):197-201.[92]王建娟,陈红梅.电视真人秀节目价值取向构建策略——以湖南卫视《我们来了》为例[J].戏剧之家,2022(09):107-109.[93]曾钰诚,李远龙.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爱护模式选择:误区、澄清与展望[J].贵州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152-160.[94]高攀,徐志斌.宁波小调的音乐特征及其艺术价值[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15(01):73-84.[95]哈司依提·艾迪艾木.茶文化与维吾尔民间文学的融合[J].福建茶叶,2022,39(02):377-378.[96]李玟兵.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自然观的生态价值及现代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01):74-78.[97]古丽尼格尔·吐尔洪.论维吾尔谚语的文化价值[J].群众文艺,2022(02):208.[98]连青.《诗经》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简论[J].内蒙古电高校刊,2022(01):29-30.[99]祝鹏程.2022年民间文学讨论报告——以神话、传奇与故事为主[J].民间文化论坛,2022(01):39-54.[100]李芸.乌尔王陵竖琴板绘画的艺术价值探究[J].美与时代(中),2022(01):126-127.[101]朱艳彬.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特色与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47-149.[102]张平,黄菁茹.民间文学艺术法律爱护的逆境与建议[J].西北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01):51-57.[103]齐爱民,曾钰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商业化的逆境与出路[J].时代法学,2022,14(06):43-49.[104]李暑红.非遗视域下乐昌九峰山歌的音乐特征及传承价值[J].黄河之声,2022(22):78-79.[105]张婷婷.传统商帮文化视阈下的江南民间歌谣及其当代价值讨论[J].艺术科技,2022,29(11):20-22.。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_民间文学灯谜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民间文学灯谜论文2200字(一):浅谈《红楼梦》里的灯谜与民间谜语摘要:灯谜在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情感和文学主旨的表现形式,当然灯谜在《红楼梦》中也不例外,并且出现了很多次,在《红楼梦》中,据统计这部文学作品收录灯谜的数量有二十几则。
在《红楼梦》中灯谜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灯谜来表现具体的人物形象,渲染这部文学作品的所要表现的悲情的故事气氛,《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灯谜在整部作品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同样这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很多灯谜与谜语都是对于当时清朝时期的人文风俗的具体反映,表现了在清朝时期一些学者对谜语是非常有研究的。
关键词:红楼梦灯谜民间谜语一、在《红楼梦》里,灯谜的几种主要作用1.运用灯谜塑造人物性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借助很多文学表现形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灯谜的描写,塑造出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当然在表现人物性格的形式上,也是有非常多种类的,有的是通过猜灯谜的整个过程即从灯谜的编造,灯谜的说出到猜出灯谜的答案的这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过程来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的是透彻全面的利用灯谜本身的含义来将人物的具体性格进行揭示。
在《红楼梦》中,作者在很多情节中将灯谜运用了进去,并且通过对猜灯谜这一活动的叙述,将人物的性格也是水到渠成的展现开来,在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典型,非常鲜活的,例如薛宝钗,薛宝钗有着封建的妇道思想,她的举止都是非常委婉不张扬的,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太监将元春编制的灯谜拿出来让大家来猜,元春所制得灯谜由于非常的通俗易懂,寓意浅显,明眼人一看就能猜出来,所以薛宝钗一看谜面就将灯谜的答案猜出来了,但是她并没有马上说出来,因为这则灯谜是元春设计的,所以她表现的很丰富,一边称赞灯谜编制的巧妙,一边又假装思考,这样简单地变现就将薛宝钗心思缜密,八面玲珑,举止稳重不张扬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尽致。
民间文学概论论文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论文浅谈赣南采茶戏的草根性学院:文学院班级:对外汉语091班姓名:赖雪萍学号:0921160102【摘要】赣南采茶戏源于山多茶多的江西南部,是江西采茶戏的源头。
它由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主要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和民间舞蹈结合而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经过长时间的继承发展,它的表现内容已经不仅仅是采茶人的劳动,还表现赣南山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给我们展现出山区生活的一幕幕活泼有趣的图画。
赣南采茶戏孕育于山多茶多的赣南地区,运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表现赣南地区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认为,赣南采茶戏是一个草根性极强的地方小戏。
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发源、赣南采茶戏的表现内容、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表现形式等方面浅谈赣南采茶戏的草根性。
【关键字】赣南采茶戏采茶草根性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等地的民间戏曲,采茶戏是一个大的民间戏曲系统,因各地方言的不同和所吸收的民间曲调的差异,有多个不同的种类,赣南采茶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1】采茶戏作为中国民间小戏的一种,生长于乡村的沃土之中,吸收着民间文化的营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记录了人民的喜怒哀乐,积淀着浓厚的民族心理,紧密的联系着“乡土中国”,【2】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具有草根性。
赣南采茶戏作为采茶戏系统的一种,自然也具有强烈的草根性,下面从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发展、赣南采茶戏的表现内容和赣南采茶戏的艺术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来谈谈赣南采茶戏的草根性。
一: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发展具有草根性赣南采茶戏的发祥地为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
这里山高水甜,云雾缭绕,便于种茶。
茶文化历史悠久。
茶曾为朝廷贡品,年年进贡,并源源不断为商贾外销,于是这里便有了以茶为生的专职茶农。
茶女采茶时,常唱“采茶歌”,后发展成联唱形式的“十二月采茶歌”。
在赣南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叫“顺采茶”,从十二月倒过来唱到正月的叫“倒采茶”,唱春夏秋冬的叫“四季茶”。
有关民俗文化论文免费参考范文
有关民俗文化论文免费参考范文浅探我国民俗文化现状摘要:本文介绍了民俗的定义、特点、功能与发展,分析了我国民俗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改进我国民俗发展的对策,这为人们更好的研究传统民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俗;民俗文化;对策我国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民族的融合、民族战争、民族迁徙、自然灾害等等,民俗文化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人文条件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大量的民俗文化被遗失和没落。
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民俗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积极对策,大力推动我国民俗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一、民俗的定义民俗文化,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毕业论文
201109考试批次《民间文学》大作业学生姓名李杰学习中心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学号 200908576220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层次专升本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凭借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
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在于其传承。
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
我们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
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但是,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例如西北山歌和纳西古乐的传承;民间文学中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
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在其发展和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艺术特征:①口头性。
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
民间文学艺术论文(5篇)
民间文学艺术论文(5篇)民间文学艺术论文(5篇)民间文学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岭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数不胜数,千奇百怪,是中华民间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珍宝。
岭南民间艺术文化艺术种类繁多,有粤曲粤器、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多年的粤菜、各种雕塑、房屋建筑这些都是岭南文化的象征。
岭南文化中的南越古墓和开平碉楼以及村落都是世界遗产文化。
广东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教者更应当在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加强中同学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学习学校美术中融入的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把其发扬光大。
传承好、创新好岭南文化,也是学校美术教学实践讨论的目标。
二、岭南民间文化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学的实践既然在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学校美术教科书中以及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是那么的具有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融入岭南民间艺术文化呢?怎样才能让岭南民间艺术文化为学校美术教学实践做贡献呢?(一)岭南服饰融入学校美术教学的实践岭南服饰独具特色,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具有岭南风情,还把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呈现得淋漓尽致。
岭南地区中服装文化的代表是瑶族和壮族的服饰。
它们的服饰以红黑为主,装饰各种金银首饰。
在进行第四单元———静物画构图与颜色的学校美术教学中,首先可以教授同学们画静物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把岭南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画静物画可以画人体模特,也可以画一些物品。
老师可以收集具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或者是一些木屐让同学们作画。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还可以指导同学们仔细领悟画岭南服饰的真髓、岭南服饰的颜色搭配和意义。
红色表达了岭南人士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热忱好客的性格,金银首饰的搭配呈现了岭南地区的经济进展和对子女的祝愿。
木屐更多地为老一辈男士使用的鞋子。
木屐看似不够严厉雅观,但是木屐呈现了岭南人士的包涵性。
学校美术教学实践中就教授同学们观看服饰和设计服饰,这不仅会增加同学们对岭南服饰的认同,也教会了同学们具有宽广的胸怀,还可以教会同学们画静物图的技巧和对颜色的认知。
文学院本科生民间文学论文
文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民间文学)1. 论传统节日习俗的变异与重建2. 论过伟教授对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贡献3. 论壮族诗人韦其麟对壮族文学发展的贡献4. 故乡民间文学传承现状与抢救对策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与保护现状调查6. 民间歌师、歌手及传承人研究7. 论当代社会民间文学衰落原因及保护对策8. 地方民间歌手(故事家)演唱(讲述)活动研究9. 从南宁国际民歌节看南宁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10.乡村学校语文教育现状调查11.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阅读的影响12.伏波将军传说其及信仰研究13.壮族嘹歌的保护传承与开发研究14.乡村民间口头文学传承生态调查15.南宁昆伦关传说研究16.南宁城市社区民间文学及民俗调查17.壮族民间布洛陀神话及信仰研究18.南宁地方传说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研究19.南宁陈东村师公文化调查与开发研究20.壮族民间花婆传说及信仰研究2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2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23.当代笑话论24.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2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2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2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2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29.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30.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3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3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3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3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3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36.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37.论洪水神话38.论神话的艺术特征39.论神话的影响4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41.论×地的人物传说4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43.论×地的英雄传说44.论×地的历史传说45.论×地的地方传说46.论×地的风俗传说4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48.论×地的劳动故事49.论×地的家庭故事40.论×地的愛情故事4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42.论×地的嘲讽笑话43.论×地的幽默笑话4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4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4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4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4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5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5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52.论×地的民谣53.论×地的民歌54.论×地的山歌55.论×地的民间小调56.论×族民歌57.论×地的劳动歌58.论×地的农民苦歌59.论×地的长工歌谣60.论×地的工人苦歌61.论×地的妇女苦歌62.论×地的讽刺歌谣63.论×地的情歌64.论×地的仪式歌65.论×地的儿歌、童谣6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67.论×地的政治谚语68.论×地的劳动谚语6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70.论谜语的历史71.论×地的谜语内容72.论×地的谜语分类7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74.论×地歇后语分类7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76.论×地相声77.论×地快书、快板78.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79.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与发展80.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81.文化整合论与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82.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科学认识价值8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84.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的历史现状85.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化人类学86.马克思主义民间文学观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87.少数民族神话的文学特质88.少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89.少数民族神话的超人形象体系90.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史诗性91.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92.少数民族史诗的美学意义93.少数民族民间传说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趋向94.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形成途径探微95.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和民族心理定势96.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中的” 神秘化” 问题97.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的审美特征98.少数民族民间歌谣的文艺发生学的意义99.少数民族情歌的艺术魅力100.少数民族长诗中的悲剧女性形象101.少数民族民间说理长诗与民族伦理道德观102.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与接受美学103.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中的” 多角度,多学科” 问题104.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现代化105.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趋向106.钟敬文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107.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变异性与发生认识论108.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的史诗性和原始性109.毛南族民间文学与民族审美意识110.京族民间文学与民族精神111.壮族远古神话与民族精神112.壮族神话的原始文化史意义113.壮族远古神话比较研究114.壮族神话的超人形象体系115.壮族歌圩的文化人类学透视116.壮族歌圩与现代化117.市场经济下的壮族歌圩118.壮族民间情歌与民族审美意识119.壮族排歌的艺术魅力120.壮族民间传说的传奇性121.从刘三姐传说看民间传说人物形象的个性趋向122.壮族远古风习歌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123.壮族民间抒情长诗的研究124.壮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研究125.壮族的太平天国传说研究126.壮族的反帝传说研究127.壮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128.壮族动物故事的哲理性129.壮族民间说唱文学研究130.壮族汉族文化交流与壮族民间戏剧的发生发展131.壮族民间文学采录的历史与现状132.陆地小说对民间文学的运用133.黄勇刹与民间文艺134.壮族民间文学发展历史分期135.壮族民间文学与百越文化136.壮族民间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整合137.壮族民间文学的多元化特征138.壮族民间文学与现代化139.壮族民间文学与壮族当代作家130.壮族民间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131.壮汉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2.壮瑶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3.壮侗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34.侗族萨天巴神话研究。
民间文学论文
兼谈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学院:人文学院学号:201326099姓名:赵灿摘要:民间文学植根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融幽默、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千百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可以说凡有井水处即有民间文学。
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德育,无可避免会烙上文化的印迹。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
民间文学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
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民间文学是一座绚烂陆丽的文学宝库,它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充实、淳朴乐观、形式丰富多采的文学瑰宝,多少人曾在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前惊叹不已。
在深入地研究民间文学的时候,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哪些作品才算民间文学?所以,根据民间文学的特点,找出它和非民间文学的界线,给它划定一个科学的范围,是很必要的一件工作吧。
民间文学本是有其历史范畴的。
在原始社会里,文学作品本无所谓民间与非民间的区别。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
”对于民间文学,相信每位中国人都有接触和享受,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间文学场域之中,拥有自己的民间文学知识,受过民间文学的影响。
流传广泛的嫦娥奔月的神话、孟姜女的传说、狼外婆的故事等等,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当我们在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时常会听到对方说:“我没有文化……”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民众,也包括部分学者都认为文化就是以文字为媒介的,文化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的。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
《中国民间文学》结课论文学院:机电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中国民间文学》课论文——有关我国汉族人类起源的传说在小的时候,听奶奶讲过有关的人类起源的一些故事,其实没有听懂什么,只是觉得好玩,很有意思感觉那个人好厉害,有那么大的力气,身体很大呀。
山呀、水呀、草呀、树呀、人呀等等你能看到的都是他的身体化成的,后来有各女的把天上的洞补住了,就这样的一些印象,现在上了《中国民间文学》这个选修,总算对这个故事有了写了解。
相传在天地还没有诞生以前,宇宙是漆黑混沌一团,好像是个大鸡蛋。
大鸡蛋的里面,只有盘古一人在那里睡大觉,一直睡了18000年。
有一天,他突然醒来了,睁眼一看四周,到处都是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盘古急得心里发慌,于是就顺手操起一把板斧,朝着前方黑暗猛劈过去。
谁知这一劈可不得了,刹时间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巨响,使得这个大鸡蛋一下子裂开了,其中一些轻而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而另一些重而混沌的东西,则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刚分时,盘古怕它们再合拢上,于是就站在天与地之间,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不敢挪身一步。
自那以后,天每日升高一丈,地也每日加厚一丈。
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的增高而每日长高一丈。
这样,顶天立地,坚持了18000年。
终于使天地都变得非常牢固。
但由于他过度疲劳,终因劳累不堪而累倒死去。
就在他临死之一瞬,没想到全身忽然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顿时变成了风和云;他呻吟之声,变成了隆隆作响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和高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头发和胡须,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草地林木;肌肉变成了土地;牙齿和骨骼,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和坚石、珍宝;身上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也就是说,盘古自身造就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这时,有一位女神女娲,在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
她放眼四望,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虫之豸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民俗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的三层面分析模式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员工为例.《贵州民族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5期.陈晓毅.[2].越南财神信仰与中国民俗文化.《社会科学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陈金文.[4].跨越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中国民俗文化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李松.王学文.[5].新时期中国民俗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当代文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李宏亮.吴永强.[6].从2011年热播大片探中国民俗文化新风貌.《电影文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2期.张薇.马明琮.[7].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萧睿.[8].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刘铁梁.[9].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研究.《东方教育》.2015年2期.史亚娇.赵阳.王群.潘雨晴.[10].试论叙事视阈下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传承》.2015年7期.黄辉.二、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民俗文化与当代油画.作者:阎贞花.油画辽宁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2].关联顺应论视阙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词语翻译研究.作者:马培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南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3].《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教材及教学探究.作者:何悦.学科教学(语文)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4].传承与创新:民俗文化的舞台化研究——以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李毓.民族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学位年度)[5].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从对外汉语实际教学角度的分析. 作者:郝小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6].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分析与教学实践研究.作者:梁林霞.学科教学(语文)广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7].论中国民俗文化对装饰艺术的影响.被引次数:3作者:李姝.设计艺术学南京林业大学2008(学位年度)[8].大学生自由选课背景下的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以南昌科大《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为例.被引次数:2作者:舒醒.学科教学(历史)江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9].跨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蒋红红.英语语言文学福建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10].中国民俗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寻.被引次数:2作者:卢晓红.设计艺术学武汉理工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民俗文化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terpretingChineseTraditionalFolkHousesfromtheAngleofChineseT raditionalCulture.XiaojingWang2013[2]Criteriaforassessingjuvenilequalityofthelinedseahorse,<i> ;Hippocampuserectus</i>..ZhangDongYinFeiLin,J.D.《Aquaculture》,被SCI收录SCI.2012[3]OntheDigitalDesignUsingtheChineseTraditionalFolkCustomColorCul tureResearch.YuexiZhouXimiaoZhang2011[4]ThenewattemptofintroducingChinesetraditionalfolkcustomcolorcul turepsychologyintothecomputergraphicdesigneducationofuniversity. YuexiZhouXimiaoZhang2011[5]ThenewattemptofintroducingChinesetraditionalfolkcustomcolorcul turepsychologyintothecomputergraphicdesigneducationofuniversity. XimiaoZhangYuexiZhou2011[6]IntegrationandOptimizationofFolkCultureandArtResources,Inherit anceofIntangibleCultureandArt.JianguoWangHaiqinWang2015[7]AntifungalactivityinplantsfromChinesetraditionalandfolkmedicine.Liu,Q.Luyten,W.Pellens,K.Wang,Y.Wang,W.Thevissen,K.Liang,Q.Cammue,B.P .A.Schoofs,L.Luo,G.《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DevotedtoBiosc ientificResearchonIndigenousDrugs》,被SCI收录SCI.20123[8]TheFullCultureGatesofChineseFolkHousesEspeciallythegatesofBaiE thnicpeopleinDali.MengbiLiZhekunLi2013[9]FolkandBiologicalPerceptionsofDementiaAmongAsianEthnicMinoriti esinHawaii.Suzuki,RikaGoebert,DeborahAhmed,IqbalLu,Brett 《TheAmericanjournalofgeriatricpsychiatr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 nAssociationforGeriatricPsychiatry》,20156[10]TheBlendofModernGraphicDesignandtheCultureandArtofTraditional ChinesePaperCut.LiuHui2012四、中国民俗文化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民俗大系》序言.陶立瑶,2010中国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教育为例.赵宏丽.顾冬娟,2012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3]明代小说中寄生词曲与民俗文化.蒋玉斌.赵义山,2011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4]武汉民俗文化与设计文化探析.吕淑梅.周洪军,2007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5]浅谈海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姜秉国,20072007年中国海洋论坛[6]多元文化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与民俗文化的发展研究基于“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实证调查.阚婷婷,2014江苏省首届传媒学科研究生论坛[7]论性学研究在民俗学中的位置跨学科民俗文化探源.陈有升,2010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8]漫谈巴蜀茶歌谣中的民俗文化.马莉,2010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9]民俗文化对民居形态的影响——以诺邓村为例.刘翠林.倪丙银,2008第十六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10]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农村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初探.贺东升.冯建国.陈奕捷,2009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2009学术年会。
民间文学论文范例及格式
《山海经》中“蛇”形象的分析导言:记得鲁迅先生曾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及他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一本书——《山海经》,里面神态各异的妖魔鬼怪和有趣的神话故事深深吸引着他,其中就提到“美女蛇”这种人首蛇身的吃人妖怪,这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同样提及过。
仔细翻阅了一下《山海经》,发现其中描写“蛇”的篇章很多,且种类繁多,既有自然界的蛇,也有人首蛇身的神,且与人们的生活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值得我们去研究。
所以,我以《山海经》为文本,找出描写“蛇”的篇章,分析《山海经》中的蛇形象,归纳出蛇形象的特点,进而总结出“蛇”在古代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以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山海经》蛇形象种类功能敬畏与崇拜绪论“《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1这是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所说的。
说到神话自然得提到《山海经》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袁珂先生所说的,《山海经》里记载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内容纷杂。
奇妙的是,在《山海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动物,而“蛇”是这里最常出现的形象。
查阅资料可知,在《山海经》全书短短31000余字,单“蛇”字就出现了100余次,描述了20余种蛇,有大蛇、长蛇、巨蛇、白蛇、玄蛇、黑蛇、青蛇、赤蛇、黄蛇、育蛇、虎色蛇、化蛇、鸣蛇、飞蛇、肥遗、反鼻蛇、蠕蛇、琴虫、积蛇、雄虺等,还有不少人面蛇身的神,当然还有“蛇谷”、“蛇山”与蛇有关的地名,但这不是文章重点,故不作累述。
我想要做的是结合具体篇章,将《山海经》中蛇的种类、功能进行分类,然后做具体的形象分析,总结古人创作神话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心理。
同时,在翻阅《山海经》中我还发现有“珥蛇”、“操蛇”、“践蛇”这类现象的出现,分析这些现象得结合具体内容和相关研究著述来看。
从古到今,“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爬行动物,也是在文学中普遍出现的一种形象,如成语“画蛇添足”、“杯弓蛇影”,或是用蛇吞象来比喻人心不足,又或是早在《圣经》中出现的蛇诱惑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等等,可见“蛇”这一形象是1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深入人心呀,那么在原始社会里,“蛇”的形象是怎样的?它与神话有什么联系?是否具有某种神秘性、特殊性等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民间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学及其记录整理的若干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5期.傅玛瑞.
[2].试论中国民间文学话语的依附及其迷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刘守华.
[5].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万建中.
[6].用大文化观写中国民间文学通史.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期.王永宽.
[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6期.李小玲.
[8].格林童话与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6期.付品晶.
[9].民间文学学科历史的甄别与梳理——关于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民族文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高有鹏.
[10].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民俗研究》.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4期.吕微.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民间文学英译研究.
作者:李志刚.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2]“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被引次数:1
作者:覃继督.民俗学云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生成过程考察——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门头沟卷》为个案.被引次数:1
作者:孙乾飞.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4].从资源到资本——民间文学与国产动漫的整合创新研究.
作者:徐金龙.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中国田螺姑娘型故事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杜芳.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6].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贺夏蓉.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7].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异类婚”故事比较研究.
作者:赛罗.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8].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史.
作者:毕雪飞.中国民间文学山东大学2011(学位年度)
[9].黄鹤楼传说群的生成及其景观叙事研究.
作者:李鹏燕.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10].汉剧与民间文化.被引次数:1
作者:杨童舒.中国民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三、相关中国民间文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ResearchontheDevelopmentofChineseFolkSports.
YongqiangWang2011
[2]StudyoftheFolkSportsActivitiesinChineseCommunitySportsNanchang asanExample.
LANGYongchunLIWeiyan2012
[3]AStudyonMeasuresofPreservationofCulturalHeritageofChineseFolkM usic.
YibinWang2014
[4]CHINESETRADITIONSANDECOLOGY:SURVEYARTICLE.
SamuelSnyder《Worldviewsglobalreligionscultureecology》,20061
[5]LiteratureReviewoftheApplicationofAudioTestingSoftwaretoChines eMusicology.
FengLina2013
[6]TheStudy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MountTaifromAestheticAnt hropologyPerspective.
LiuJingyuan2013
[7]TheresearchonenvironmentalfacilityoftraditionalResidencebasedo nmodernresidencepatterntakestheDalicourtyardtraditionalfolkhouseasane xample.
WangLiliYangZhengYangLipei2011
[8]TheNobelprizeinliterature:AChineseDickens?.
TheEconomist《Theeconomist》,2012TN.8807
[9]pTerphenylandditerpenoidmetabolitesfromendophyticAspergillussp .YXf3..
GuoZKYanTGuoYSongYCJiaoRHTanRXGeHM《Journalofnaturalproducts》,被SCI 收录SCI.20121
[10]ThePropitiousLocationofHousebySpecialLandformStudyontheEcolog icalStrategyofSelectionSiteinTraditionalFolkHouse.
LiJianBin2010
四、中国民间文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田兆元,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2]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教育我教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些体会.
李福清,2007“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3]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陈金文,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4]文化史视野下的现代国家记忆工程一以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为例.
穆昭阳,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5]民间文学中的哈萨克历史.
毕桪,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6]19491966年国家话语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
毛巧晖,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7]村落城镇化进程中的民间文学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城镇化建设与"伊玛堪".
汪立珍,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8]中国创世神话形态发展论.
向柏松,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9]中国"老人自死习俗"的历史记忆与评述.
徐永安,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
[10]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國語讀本「開花老爺爺」故事舆殖民記憶.
翁雅琴,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