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酸败

合集下载

油脂酸败ppt课件

油脂酸败ppt课件

(3)酶促氧化
• 催化这个反应的主要是脂肪氧化酶,它广 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 不饱和脂肪酸在酶的催化下先生成自由基 ,然后再催化生成R-O-O-H,最后分解生成 有异味和臭味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由于抗氧化剂种类较多,按其抗氧化的作 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 (1)金属离子络合剂 • (2)自由基清除剂 •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 (4)单重态氧猝灭剂 • (5)酶抑制剂
油脂酸败
1、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
油脂酸败:油脂受空气中氧、日光或酶等作 用,使油脂产生异味和臭味的现象。 油脂酸败的类型: 1、自动氧化(自由基链式反应) 2、光敏氧化(单重态氧1O2) 3、酶促氧化(脂肪氧化酶)
(1)油脂的自动氧化
• RH: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RH在金属催化或光、热的作用下,会发生 以下反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酶抑制剂
• 酶抑制剂可以阻止或减弱氧化酶类的活动 。
• 如超氧化歧化酶可以将超氧化物自由基转 变为基态氧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 化氢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基态氧,从而起 到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风.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90-95. [2]刘成梅,冯妹元,刘伟等.天然维生素E及其抗氧化机理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6(6):205-207. [3]彭珊珊,钟瑞敏,李琳. 食品添加剂.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4.6:73-75. [4]凌关庭. 食品抗氧化剂及其进展(Ⅱ). 粮食与油脂 ,2000,7:47-48. [5]李朝林. 肉类罐头色泽褐变成因. 食品科学, 1991, 4:15-17.
过氧化物 R-O-O-H
亚甲基上的H裂解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

油脂酸败以及现有油脂的检验方法的综述1.概述油脂酸败的定义油脂久置或者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炸,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使得油脂发生聚合或者裂解,甚至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蛤败味的过程;酸败不仅可导致油脂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而且也可以使其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酸败方式的分类1自动氧化型主要在脂肪碳链中的不饱和键上进行,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部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产生有臭味的低级醛或羧酸;过氧化氢再氧化其它脂肪分子,形成连锁反应;过氧化氢氧化油脂后,并不含有令人厌恶的酸败臭味;但很不稳定,随时可分解为短链的醛及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及异戊酸;甲醛,乙醛及高级的醛,它们之中的一些具有强烈的令人厌恶的臭味;其微量存在亦可被感官测定出;食用油脂自动氧化的影响因素:A参与反应的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链及在双键邻近有亲水过氧化物形成;B自身氧化的速率首先由脂肪酸的未饱和程度决定;C所有脂肪的氧化速率均受外部因素影响;所谓氧化强化剂原氧化剂:一种可以促进自身氧化的物质其包含微量金属元素,铜,铁,钴及生物催化剂及各种形式的光辐射——特别是紫外线及短波可见光线可加速反应速率;反之,有些抗氧化物质如:一定的多酚化合物的存在即便是很小的含量将降低氧化反应的速率;D高温加速氧化E除过氧化物其构成主要的油脂氧化因素外,一定的二级产物独立地与过氧化物并存;F油脂氧化产生的令人厌恶的臭味与亲水过氧化物的程度无关,而与二级反应产物及打断过氧化物产生的降解物质有关;酮基型氧化这类氧化通常作用C5~C14的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引起的;油脂先水解为脂肪酸,脂肪酸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发生p氧化,即羧酸中的p碳原子被氧化为羰基,生成β-酮酸,后者进一步分解则生成含碳较少的酮或羧酸;此酮酸经脱羰酶作用失去C02而成为烷基甲基甲酮,该反应会产生脂质腥味;如果椰子油因氧化而变质,会产生肥皂味;此种类型的酸败大都由霉菌产生的,如黑曲菌和青霉菌的感染就易产生;油脂水解在合适的条件下,油脂经历水解变化,主要被油脂水解酶作用,例如脂肪酶;该作用导致自由脂肪酸形成,双及单甘酯及甘油脂形成;只有当油脂中的脂肪酸的碳氢链低于14个碳原子时被水解,令人厌恶的臭味才会产生;这样的油脂如黄油水解酸败较容易,因为其易释放出上述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己酸及癸酸,这些物质非常易于产生令人厌烦的味道;植物油主要含有有限的未饱和的C16及C18,在自由脂肪酸被水解1%~3%时不易产生不好味道,除非被氧化;总之,油脂氧化酸败主要受到温度、光线、空气、水分、微量元素催化及微生物的影响,在储藏的过程中应尽量注意避免以上因素,提高油脂的储藏品质;衡量油脂品质好坏的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杂质、酸值和过氧化值等,这些指标数值的增大说明油脂品质下降,因此,储藏过程中应当定期检测以上指标,以便于及时监控油;酸败的特性1植物油脂的酸败慢于动物油脂一般来说,动物性油脂含有多量的饱和脂肪酸,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植物油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但是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质—卵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物质对于油脂的保存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植物油的酸败过程慢于动物油;2饱和油脂的酸败慢于不饱和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不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比较差,更加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形成氧化物、过氧化物;3常温与煎炸的差别油脂酸败的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升高则油脂的酸败速度加快;温度每升高10℃,酸败速度一般会加快1倍;同时,常温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无论从量上还是从毒性上都要低于煎炸条件;4光和射线光会促进游离基的产生,氢过氧化物的分解,β、γ射线辐射油脂时,会促使游离基的产生,使得氧化速度加快;所以油脂宜避光保存;5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是植物油脂发生氧化酸败的催化剂,金属离子既可以加速氢过氧化物的分解,还会促进氧活化成单重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的作用速度大小为:Pb2+>Cu2+>Sn2+>Zn2+>Fe2+>Al3+;6空气油脂的自动氧化是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氧气分压低的时候,氧化速度随氧气分压的加大而加快;在氧气分压较高的时候,氧化速度则与氧气分压无关;所以油脂应该密封保存;另外,氧化速度还与油脂的比表面有关,比表面积越大,油脂越容易发生氧化;7贮藏时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油脂逐渐发生氧化,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会加速氧化酸败的进行,所以贮藏时间越长,油脂的氧化速度越大;酸败油脂的危害1感官发生改变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产生强烈的不愉快气味,如:蛤败味、辛辣味、肥皂样和刺鼻气味等,以致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2引起急性中毒一般急性毒性症状为呕吐、腹泻、腹痛等;引起中毒的物质因油脂的种类、加热方式、酸败过程或食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等情况不同,有毒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新鲜油脂在长时间、高温加热时,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高温脱水生成丙烯醛可引起轻度中毒现象;同时,酸败产生的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氢过氧化物直接作用于消化道也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导致慢性中毒此外,脂肪酸包括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还能发生聚合作用,其聚合物的毒性较强,引起慢性中毒,可使动物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有的还有致癌作用;4破坏营养成分已经酸败了的油脂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降低蛋白质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酸败产生的二羰基化合物还能在蛋白质肽链之间发生交联作用阻碍消化道酶的消化作用,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油脂经高温氧化产生的聚合物也具有妨碍营养素消化和吸收的作用,使食品营养价值下降;可以使得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比如:不饱和脂肪酸、VE;酸败产生的物质1酸败水解导致脂肪酸链断裂,形成双及单甘酯及甘油脂;2不饱和碳链氧化,双键部分受到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成过氧化物,后者继续分解或进一步氧化,可产生短链的醛及酸,如甲酸,乙酸,丙酸及异戊酸;甲醛,乙醛及高级的醛,它们之中的一些具有强烈的令人厌恶的臭味;其微量存在亦可被感官测定出;3水解后的脂肪酸中的饱和脂肪酸发生β氧化,即羧酸中的β碳原子被氧化为羰基,生成β-酮酸,后者进一步分解则生成含碳较少的酮或羧酸;油脂在加工、煎炸或储藏过程中甘油三酯氧化形成带有一个或多个含氧基团的甘油三酯单体oxidizedtriglycerides,ox-TG;食用植物油中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是以氧化甘油三酯二聚体和寡聚体为主混合物,可分为极性聚合物和非极性聚合物;极性甘油三酯聚合物是由氧化甘油三酯单体通过C-C、C-O、O -O等共价键相互聚合而成,称为氧化甘油三酯聚合物TGP,其主要包括氧化甘油三酯二聚物oxidizedtriglyceridesdimmer,TGD和氧化甘油三酯寡聚物TGO,其分子量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单体2倍至数倍不等;非极性甘油三酯聚合物,是TG单体在无氧受热条件下仅通过C-C键相互聚合而成;2. 我国现行对油脂的10种检测油脂的水分以及挥发物的测定2仪器与用具:电热恒温烘箱、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天平:感量克、称量皿烧杯100ml 试验方法1把洗净的称量皿或烧杯于103±2℃烘箱内烘干小时;2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量W1;3再把称量皿放于烘箱内烘20分钟;4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量;5如两次称量绝对误差不超过克,即表示器皿已恒重;6称量混匀试样约10克W,准确至克,105℃烘箱内烘90分钟;7取出后于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重W2;8再烘20分钟,直至前后两次重量误差不超过克为止;如后一次重量大于前一次重量,则取前一次重量W2;结果计算:W1+W-W2水分及挥发物%=———————×100%W式中:W1——空杯重克W——样品重克W2——烘后样品加杯重克双试验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其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油脂的酸价、酸度测定3定义酸价又名酸值,是表示油脂等物质含酸量的一种形式,是中和1克油脂等物质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的或精制品中,酸价都较低,储藏或处理不当,酸价会增高.因此酸价既是油脂的质量指标,也是其卫生指标;酸度:游离脂肪酸所占油脂的百分含量;油脂中脂肪酸的类型见表1表示的脂肪酸油脂种类名称摩尔质量,g/mol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月桂酸含量高的月桂油200油类其他油脂油酸282 注:当结果写的是“酸度”而又无详细说明时,这个“酸度”通常是用油酸来表示;指示剂滴定法1一般情况本方法更适用于颜色不很深的油脂;2原理试样溶解在乙醚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然后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定存在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3试样本标准所列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乙醚HG3-1002与95%乙醇GB679溶剂按体积比1:1混合;使用前每100mL 混合溶剂中,指示剂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准确中和;氢氧化钾GB230695%乙醇标准溶液,c KOH=L或必要时c KOH=L;使用前必须知道溶液的准确浓度,并应经校正,使用最少五天前配制的溶液;移清液于棕色玻璃瓶中贮存,用橡皮塞塞紧;溶液应为无色或浅黄色;酚酞GB10729指示剂溶液:10g/L的95%乙醇溶液;4仪器分析天平:感量;锥形瓶:250mL;滴定管:10mL,最小刻度;5分析步骤试样制备按GB/T15687进行;试样根据预计的酸价,按表2取样表2试样取样表预计酸价试样量,g 试样称量的准确值,g<1 201~4 104~1515~75>75准确称重后的试样放到250mL锥形瓶中;测定:将试样加入50~150mL预先中和过的乙醚-乙醇混合液中溶解;用L 氢氧化钾溶液边摇动边滴定,直到指示剂显示终点酚酞变为粉红色需最少维持10s不褪色;注:如果滴定所需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超过10mL时,可用浓度为L氢氧化钾溶液;同一试样进行两次测定;6分析结果的表示酸价Vc酸价=----------------- (1)m式中: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il/L;M—试样的质量,g;—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mil;酸度:酸度可从酸价的测定结果计算得到;VcM酸度%=———————— (2)10m式中:V—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c—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il/L;M—表示结果选用的酸的摩尔质量,gmol/L;m—试样的质量,g;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41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为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的进一步分解主要有1.烷氧游离基的生成,2.醛、酮、酸、醇的生成,3.丙二醛的生成;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2试剂1、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加速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现用现配;2、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3、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3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分钟,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4、1%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现用现配;3测定步骤精确称取2—3g混匀的样品,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因为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碳酰氯和;可加入%~1%的作稳定剂;能与乙醇、、、、、和油类等混溶,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紧密塞好瓶塞,并轻轻振摇,然后在暗处放置5min,取出加75ml水,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作空白试验;4测定结果的计算与分析:1、计算:X=V-V0×N×/m式中:X—样品的过氧化值,%;V—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麾尔浓度,mol/L;—1N硫代硫酸钠1ml相当于碘的克数;2、分析:油脂新鲜,其过氧化值不应大于%;氧化物的毫摩尔数来表示;POV只是适用于油脂的氧化初始阶段;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主要有:烷氧游离基、醛、酮、酸、醇、丙二醛;浸出植物油中溶剂残留含量检测方法5术语和定义溶剂残留含量: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的油脂加工过程中使用六号溶剂作为浸出溶剂生产的植物油中的六号溶剂残留含量;用每千克样品含六号溶剂残留的毫克数表示;原理加入内标和试样的密封瓶在80℃下加热使密封瓶中气液相达到平衡;用气相色谱测定顶空部分的挥发烃含量;试剂除非特别说明所使用试剂均为分析纯;1六号溶剂:成份与工业过程中使用的相类似;2六号溶剂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六号溶剂,用N,N-二甲基乙酰胺溶解并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的浓度为10mg/ml;3内标:正庚烷色谱标准级;4载气:氮气或氦气,要求完全干燥,含氧量少于10mg/kg;5辅助气:氢气纯度%,不含有机杂质和干燥空气不含有机杂质;6空白植物油:新鲜压榨的没有被氧化的植物油,溶剂残留含量可以忽略或在室温下经超声波脱气的植物油;该植物油应该不含有有可能分解产生挥发性物质的过氧化物或其他成份,否则在实验中会与碳氢化合物发生混淆;仪器实验室通用设备以及下列特殊设备:1密封瓶:容积20毫升;2密封垫和铝帽:由对脂肪和溶剂呈惰性的例如丁基橡胶或不含碳氢溶剂残留的红橡胶的材料制成,质量合格的产品在使用条件下不会发生膨胀;铝帽同密封瓶和压盖钳一起配套使用;3压盖钳:内径20mm;4注射器:普通型5μl、10μl、25μl、50μl、100μl容积,气密型500μl容积;5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配有积分仪或记录仪;色谱柱:a玻璃填充柱:2米到4米长,内径大约毫米,填充物为涂覆了10%W/W担体角鲨烷的粒度为150μm到180μm的酸洗硅烷化的硅藻土担体;b毛细管柱:30米长,内径,涂覆了层厚μm的甲基聚硅氧烷;其他非极性或弱极性柱也适用;气相色谱测定条件:进样口的温度为100℃,检测器的温度为150℃,柱温箱温度为50℃;如果使用毛细管柱,分流比为100:1;6加热箱:一台恒温温度设为80℃±2℃,一台恒温温度设为60℃±2℃;7分析天平:一台感量为,一台感量为;8启盖钳;试样制备按照GB/T15687制备试样;制备过程中样品要保证没有溶剂残留的获得或损失;操作步骤标准系列样品1分别称量5克空白植物油,精确到克,放入七个密封瓶中;用密封垫和铝帽密封密封瓶;用普通型注射器向六个密封瓶中的加入表1中所示量的溶剂,以获得标准浓度样品;第七个密封瓶为空白样品;已加过溶剂的密封瓶室温下用手在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充分混合密封瓶中的物质;植物油不能接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配制;2振荡结束后,用普通型注射器透过密封垫向七个密封瓶中加入5μl±μl内标,用手振荡混合1分钟同;将密封瓶放入80℃加热箱中,时间约60±1分钟,使气液相之间达到平衡;警告:如果在密封垫上有植物油,当抽取顶空气体时它将污染针头而且这种污染可能被转移到色谱柱中;表1-标准样品中的六号溶剂量5 10 25 50 75 100 加入六号溶剂标准储备液的体积μl10 20 50 100 150 200标准样品中六号溶剂含量mg/kg3用在60℃加热箱中加热的气密型注射器从在80℃加热箱加热了一个小时的密封瓶中抽取500μl的气体迅速注入气相色谱仪;4根据空白样品的色谱图,计算出空白样品中六号溶剂含量A C,以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5从对应于加了溶剂的密封瓶所得到的色谱图,按公式1得到校正因子; (1)其中:A c—空白样品六号溶剂的计算含量;A is—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内标的含量,用峰面积百分比表示;A t—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总烃量包括内标,用峰面积百分比表示;W h—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的溶剂的含量,用mg/kg表示;W is—加过溶剂的校准植物油中的内标的含量,用mg/kg表示,正庚烷为680;结果保留三位小数,计算F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校正因子;样品测定1称量5克试样,精确到克,装入密封瓶中,迅速用密封垫和铝帽密封密封瓶;2用普通型注射器穿过密封垫注射5μl±μl的内标;用手在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充分混合约一分钟;植物油不能接触到密封垫,如果有接触,需重新配制;将密封瓶放入80℃加热箱,时间约60±1分钟;3用加热到60℃的气密型注射器从在80℃加热箱加热了一个小时的密封瓶中抽取500μl气体迅速注入气相色谱仪;4根据色谱图,通过测量由六号溶剂形成的色谱峰,测定六号溶剂残留的含量;测定次数同一样品要进行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表示样品中六号溶剂残留的含量w,单位mg/kg,由公式2计算得出: (2)其中:A'is—样品中内标的含量,用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A't—烃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包括内标,用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F—校正因子的平均值;W'is—样品中内标的含量,用mg/kg表示,比如正庚烷是680;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样品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满足重复性要求的两次检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如果不满足重复性要求,结果要弃用,重新用同一样品做两次新的检测;总砷的测定6原理食品试样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加人硫脉使五价砷预还原为三价砷,再加人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使还原生成砷化氢,由氢气载人石英原子化器中分解为原子态砷,在特制砷空心阴极灯的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其荧光强度在固定条件下与被测液中的砷浓度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试剂1氢氧化钠溶液2g/L;2硼氢化钠NaBH,溶液10g/L:称取硼氢化钠,溶于2g/L氢氧化钠溶液1000mL 中,混匀;此液于冰箱可保存10天,取出后应当日使用也可称取14g硼氢化钾代替10g硼氢化钠;3硫脲溶液50g/L;4硫酸溶液1+9:量取硫酸100mL,小心倒人水900mL中,混匀;5氢氧化钠溶液100g/L供配制砷标准溶液用,少量即够;6砷标准溶液:砷标准储备液:含砷mL;精确称取于100℃干燥2h以上的三氧化二砷As2O3,加100g/l氢氧化钠10mL溶解,用适量水转人1000mL容量瓶中,加1+9硫酸25mL,用水定容至刻度;砷使用标准液:含砷1ug/mL;吸取砷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液应当日配制使用;7湿消解试剂:硝酸、硫酸、高氯酸;8干灰化试剂:六水硝酸镁150g/L,氯化镁、盐酸1+1;仪器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步骤试样消解湿消解:固体试样称样,液体试样称样5g-10g或mL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置人50mL-100mL锥形瓶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硝酸20mL-40mL,硫酸,摇匀后放置过夜,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若消解液处理至10mL左右时仍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变深,取下放冷,补加硝酸5mL--10mL,再消解至10mL左右观察,如此反复两三次,注意避免炭化;如仍不能消解完全,则加人高氯酸1mL-2mL,继续加热至消解完全后,再持续蒸发至高氯酸的白烟散尽,硫酸的白烟开始冒出;冷却,加水25mL,再燕发至冒硫酸白烟;冷却,用水将内容物转人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人50g/L硫脉,补水至刻度并混匀,备测;干灰化:一般应用于固体试样;称取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于50mL-100mL 增锅中,同时做两份试剂空白;加150g/L硝酸镁10mL混匀,低热蒸干,将氧化镁1g仔细覆盖在干渣上.于电炉上炭化至无黑烟,移人5500C高温炉灰化4h;取出放冷,小心加人1十1盐酸10mL以中和氧化镁并溶解灰分,转人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向容量瓶或比色管中加人50g/L硫脉,另用1+9硫酸分次测洗柑祸后转出合并,直至25mL刻度,混匀备测;标准系列制备取25mL容量瓶或比色管6支,依次准确加人1ug/mL砷使用标准液0、、、、、各相当于砷浓度0、、、、、mL各加1+9硫酸,50g/L硫脲,补加水至刻度,混匀备测;测定1仪器参考条件:光电倍增管电压:400V;砷空心阴极灯电流:35mA;原子化器:温度820℃-850℃;高度7mm;氢气流速:载气600mL/min;测量方式:荧光强度或浓度直读,读数方式:峰面积;读数延迟时间:1s;读数时间:15s;硼氢化钠溶液加人时间:5s;标液或样液加人体积:2mL;2浓度方式测量:如直接测荧光强度,则在开机并设定好仪器条件后,预热稳定约20min;按“B"键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待读数稳定后,按空档键记录下空白值即让仪器自动扣底即可开始测量;先依次测标准系列可不再测“0"管;标准系列测完后应仔细清洗进样器或更换一支,并再用“0"管测试使读数基本回零后,才能测试剂空白和试样,每测不同的试样前都应清洗进样器,记录或打印下测量数据;3仪器自动方式:利用仪器提供的软件功能可进行浓度直读测定,为此在开机、设定条件和预热后,还需输人必要的参数,即:试样量g或mL;稀释体积mL;进样体积mL;结果的浓度单位;标准系列各点的重复测量次数;标准系列的点数不计零点,及各点的浓度值;首先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连续用标准系列的,“0”管进样以获得稳定的空白值并执行自动扣底后,再依次测标准系列此时“0”管需再测一次在测样液前,需再进人空白值测量状态,先用标准系列“0”管测试使读数复原并稳定后,再用两个试剂空白各进一次样,让仪器取其均值作为扣底的空白值,随后即可依次测试样;测定完毕后退回主菜单,选择“打印报告”即可将测定结果打出;结果计算如果采用荧光强度测量方式,则需先对标准系列的结果进行回归运算由于测量时“0”管强制为0;故零点值应该输人以占据一个点位,然后根据回归方程求出试剂空白液和试样被测液的砷浓度,再按式1计算试样的砷含量:C1-C025X=——————— (1)M1000式中:X—试样的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或毫克每升mg/kg或mg/L C—试样被测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q—试剂空白液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m—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精密度湿消解法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准确度湿消解法测定的回收率为90%-105%;干灰化法测定的回收率为85%-100%;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7原理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试剂1三氯甲烷;2正己烷或石油醚沸程30℃-60℃或60℃-90℃;3甲醇;4苯;5乙睛;6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7丙酮;。

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有:
避光保存:油脂应存放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紫外线会促进油脂的氧化。

低温储存:将油脂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以减缓其氧化速度。

水分控制:保持油脂中水分含量低,以防止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避免接触金属:微量金属如铜、铁、铅等能催化氧化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油脂接触这些金属。

抗氧化剂添加:向油脂中添加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维生素E等,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

真空充氮贮油:通过真空充氮技术,降低油脂的氧含量,从而减缓其氧化速度。

油脂微囊化或粉末化:通过微囊化或粉末化处理,将油脂壁材包被,隔绝油脂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

金属钝化剂的使用:清除微量金属,据研究表明,微量金属如铜、铁、铅等的存在会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滋味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是因为这些微量金属能催化氧化作用,它是助氧化剂。

注意动植物残渣混入:要防止动植物残渣混入油脂中,因为它们会加速油脂的氧化。

以上措施均能有效防止油脂酸败,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油脂的酸败名词解释食品化学

油脂的酸败名词解释食品化学

油脂的酸败名词解释食品化学《油脂的酸败:食品化学里的大秘密》嗨,大家好!今天我要和你们聊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那就是油脂的酸败。

你们知道吗?油脂在我们的生活里可太常见啦,像我们吃的油炸食物里有油脂,炒菜用的油也是油脂。

可是油脂要是酸败了呀,那可就有点麻烦啦。

油脂的酸败呢,简单来说,就像是油脂生病了。

想象一下,油脂本来是个健康的小卫士,在我们的食物里起着各种作用呢。

可是突然有一天,它开始变得不好了。

这就好比是原本活力满满的小超人,突然失去了力量。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奶奶家的厨房。

奶奶拿出一瓶油,倒出来的时候,那油的味道可难闻了。

我就问奶奶:“奶奶,这油怎么怪怪的呀?”奶奶说:“哎呀,这油可能是酸败了。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酸败是啥呀?油脂酸败其实就是油脂在一些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这里面有好多复杂的过程呢。

比如说,油脂会和空气中的氧气打交道。

氧气就像个调皮的小坏蛋,偷偷地钻进油脂里,然后就开始搞破坏。

这就好像是一群小虫子钻进了我们的苹果里,慢慢地把苹果啃坏了一样。

油脂和氧气反应后,会产生一些奇怪的东西,那些东西闻起来可不好闻,就像臭臭的脚丫子味,哎呀,可难闻啦。

还有啊,油脂酸败也可能是因为有微生物在捣乱。

微生物就像一群小小的侵略者,它们跑到油脂里,把油脂当成它们的家,然后就开始改变油脂的模样。

我就想啊,油脂肯定特别委屈,本来好好的,被这些微生物弄得乱七八糟的。

这就好比是我们的小房间,本来整整齐齐的,突然来了一群小老鼠,把房间弄得脏兮兮的。

那油脂酸败会有啥影响呢?这影响可大啦。

如果我们吃了酸败的油脂,那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会不舒服。

我听妈妈说,吃了酸败的油脂可能会肚子疼,还可能会拉肚子呢。

就像我们吃了坏了的苹果,肚子肯定会抗议的。

我有个小伙伴,他有一次吃了放了很久有点酸败的油炒的菜,结果啊,他那天肚子疼得直打滚,去医院看了医生才好呢。

那我们怎么知道油脂是不是酸败了呢?这也有一些小办法哦。

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

油脂酸败

油脂酸败

1、油脂酸败:油脂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酸败,产生氧化物-过氧化物-羟基脂肪酸-羧酸-醛-酮等物质,使油脂具有不正常的涩苦和异臭味,这就是油脂发生了酸败。

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在体内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产生自由基,所以食用过氧化值太高的食物对身体不好。

2、油脂酸败的类型:①氧化型酸败(油脂自动氧化):天然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地进行氧化,油脂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及油基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

多数食品中的油脂均能发生这种氧化型酸败。

油脂的这种氧化反应,是在光或金属等催化下开始的,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称为自动氧化。

②水解型酸败:油脂在食品所含脂肪酶或乳酪链球菌、乳念球菌、霉菌、解脂假丝酵母分泌的脂肪酶以及光、热作用下,吸收水分,被分解生成甘油和小分子的脂肪酸,如丁酸、乙酸、辛酸等,这些物质的特有气味使食品的风味劣化。

同时,水解产物的进一步氧化将显著改变油脂的正常气味和滋味。

③酮型酸败(B-氧化酸败):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有怪味的酮酸和甲基酮,称为酮型酸败。

由于氧化作用引起的降解,多发生在B位碳原子上,因此称为B-氧化酸败。

2、酸价: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该指标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反映了油脂品质的好坏。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

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

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3、酸价的测定:酸价测定方法有试纸法、滴定法(GB/T一5530—2005国标法)、比色法、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电位滴定法。

4、需要测定油脂酸价的食品:①坚果类:坚果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贮藏和炒制过程中发生氧化酸败、致使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②烘炒食品:烘炒食品为高含油量食品,会产生挥发性和非挥发性脂肪酸、醛、酮、醇等物质,若加工储存环节不恰当,由于光、热、空气中的氧以及水和酶的作用,易引起油脂氧化,从而导致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超标;③植物蛋白饮料,例如豆奶、花生奶、杏仁露、核桃露、椰子汁等:用来生产植物蛋白的原料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一般都还含有很多的油脂,如大豆中油脂含量一般在 25%左右;花生中油脂含量高达 40%左右;核桃、松子的油脂含量更高达 60%以上;杏仁中的油脂含量也高达 50%左右。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危害及控制
饲用油脂酸败是指油脂在饲料中被微生物氧化后产生酸化物质,使得饲料发生质量变化。

下面是其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的详细说明:
1. 机理
(1)油脂氧化:油脂被氧化成过氧化物、醛类、酮类等物质,腥臭味和酸味增强;
(2)细菌或真菌的作用:细菌或真菌分解油脂,产生挥发性短链酸和臭气;(3)其他物质的影响:如水分、镉离子等对油脂酸败起促进作用。

2. 危害
(1)磨损胃肠道黏膜:油脂酸败后容易掉粘糊,黏附于肠道,影响对饲料的吸收;
(2)毒素产生: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细菌或真菌的代谢产生毒素,对畜禽健康产生损害;
(3)环境卫生问题:油脂酸败后会产生臭味、吸引苍蝇、蚊子,在空气中产生有害物质。

3. 控制方法
(1)保持干燥:避免存放在潮湿和潮湿的地方;
(2)维持适宜温度:建议存储在低温和暗处;
(3)防止污染:使用干净的仓储设备和器具,以防止杂菌污染;
(4)投放防腐剂:投入合适的防腐剂如甲酸盐类和吡啶盐类中的一种;
(5)调整营养构成: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对抑制酸败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饲用油脂酸败是饲料中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注意饲料的存储条件、使用防腐剂等方法避免发生,对于饲料的生产及畜禽养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油脂酸败及其控制

油脂酸败及其控制

技术交流油脂酸败 油脂的酸败是油脂因水解而产生游离脂肪酸,以及脂肪酸进一步氧化分解所引起的变质现象。

油脂酸败的危害使油品的味道变劣,产生刺喉的辛辣味;其次油脂酸败的产物,如小分子的醛类、酮类等还有害于身体健康。

如果食用酸败的油脂,轻者会引起腹泻,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肝脏疾病;再次,随着油脂的酸败,食品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如V A 、V D 等以及抗坏血酸—V C 都将受到破坏,蛋白质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也会减少。

酸败产生的二羰基化合物能在蛋白质肽链之间发生交联作用阻碍消化道酶的消化作用,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

此外,油脂酸败生成的二羰基化合物还会与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发生褐变反应(M ailand reacti on ),产生色变,影响食品的外观,而且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之间还会以氧桥的方式聚合而增加油脂的粘稠度,改变其流变性。

1 油脂酸败的类型111 水解型酸败油脂在食品所含脂肪酶或乳酪链球菌、乳念球菌、霉菌、解脂假丝酵母分泌的脂肪酶以及光、热作用下,吸收水分,被分解生成甘油和小分子的脂肪酸,如丁酸、乙酸、辛酸等,这些物质的特有气味使食品的风味劣化。

常发生在奶油,以及含有人造奶油、麻油的食品中。

112 酮型酸败(也叫Β—氧化酸败)在曲霉和青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类作用下,油脂的水解产物被进一步氧化(发生在Β位碳原子上)生成甲基酮,常发生在含椰子油、奶油等的食品中。

113 氧化型酸败油脂水解后生成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双链位置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而这些过氧化合物中,少量环状结构的、与臭氧结合形成的臭氧化物,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醛、酮及小分子的脂肪酸。

大量的氢过氧化物,因其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外,还能聚合而导致油脂酸败,且酸败还会因氢过氧化物的生成,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使其他的游离脂肪酸分子也迅速变为氢过氧化物。

最终结果是导致油脂中醛、酮、酸等小分子物质越积越多,表现出强烈的不良风味及一定生理毒性,从而恶化食品的感官质量,加重人体肝脏解毒功能的负担。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危害及控制

饲用油脂酸败的机理、危害及控制
色 消褪及 有害过氧 化物形 成 , 而影 响产 品质量 。 从
3 控 制 措 施
注 意 油脂 原料 和 日粮 的贮 存 。脂 质氧 化 反应 时
刻 都 在进 行 , 要使 用保 质 期 内 的油 脂原 料 配合 日粮 。
饲 用 油脂进 厂 入库 的 同时 即加 入 高效 抗 氧化剂 ( 添
度、 时间 、 氧气 的氧 化条 件 ) 使形 成 的产物 和结 构异 , 常 复杂 。 脂氧 化 产生 的产物 达到 20种之 多 。 主 油 2 但 要 是氢 过 氧化物 ( O 等初 级 产物 和 由初 级产 物 分 P V)
解 出来 的次 级产 物 , 级 产物含 量甚 至高达 4 .%。 次 6 7
( UF , 如 亚 油 酸 ( 82 一 、亚 麻 油 酸 ( 8 P A) 1 : 6) n 1:
争 自由基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并排出体外 。抗 氧化剂 还 应具 有 抗 氧 化 活性 高 、 本 低 、 成 用量 少 、 毒 副 作 无 用, 以及使 用安 全方便 的特 点 。在 动物 饲料 中添加 的
动 物 中 的应用 , 酸败 产物 的组 成 、 毒 途径 及 毒 理作 致
用 , 败 油脂 对水 产 动物 的影 响 , 酸 氧化 酸 败 的评 价指 标、 动物 安 全指标 。
产性 能 。大 鼠 、 肉鸡 摄 食 率下 降和增 重 降低 , 严重 .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2 1
然而饲料脂肪 酸败给配合饲料品质 、营养价值及安 全 性 带来 的危 害远 非其 他 成分 所 能及 。酸 败 控 制 已 引起 营养学 家 、 理学 家更 多关 注 。 毒 1 机 理
油 脂 酸 败分 为水 解 酸 败与 氧化 酸 败 。水 解 酸 败

油脂酸败的酸值测定

油脂酸败的酸值测定

四、问题与思考1.油脂氧化酸败的机理是什么?2.酸值测定中,为什么要使用乙醚-乙醇混合液?3.同一种油脂,酸价的高低说明什么?4.食品生产过程中,那些因素可引起油脂的酸败?实验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及酸值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进一步掌握油脂氧化酸败的机理。

2.学会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及酸价测定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一)油脂氧化酸败的定性检验1.实验原理油脂氧化酸败的过程是极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

酸败的油脂中某些分解产物对人体有害,例如环氧丙醛。

过氧化物是油脂自动氧化的主要初级产物,过氧化物可进一步分解,生成低级的醛、酮和羧酸,通过油脂中过氧化物、醛类的检出,可定性判断油脂是否已发生酸败。

(1)(1)(1) 过氧化物和饱和碘化钾溶液作用,析出的碘再用淀粉溶液来检验。

反应式如下:OR | + 2KI→ K2 O + RO + I2O(2)环氧丙醛在酸败的油脂中不呈游离状态,而是成为缩醛。

在盐酸作用下,它逐渐释出,释出的游离环氧丙醛与间苯三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红色的凝聚物(环氧丙醛-间苯三酚凝聚物),由红色凝聚物的生成可判断油脂已发生酸败,此方法现象明显,简单易行。

2.实验器材恒温水浴、锥形瓶、试管及试管架、量筒、电子天平、胶塞、玻璃管。

花生油、猪脂肪(新鲜与不新鲜各样品各1种)。

3.实验试剂(1)氯仿-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 mL,加冰乙酸60 mL,混匀。

(2)饱和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10 g,加水5 mL,贮于棕色瓶中。

(3)0.5%淀粉溶液(4)0.1%间苯三酚乙醚溶液(5)浓盐酸4.操作步骤(1)过氧化物的检出:称取油脂2~3 g,溶于30 mL氯仿-冰乙酸混合溶液中,摇匀使其溶解,加饱和碘化钾溶液1 mL,3~5 min后,加3 mL0.5%淀粉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结果表示:溶液有蓝色生成,说明油脂已开始酸败,无蓝色生成,未酸败。

(2)间苯三酚乙醚溶液法(克莱斯氏环氧丙醛反应)取试样5 mL于试管中,加入浓盐酸5 mL,用橡皮塞塞好管口,剧烈振荡10s 左右,再加0.1%间苯三酚乙醇溶液5 mL,加塞剧烈振荡10 s 左右,使酸层分离。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一、要判断油脂的酸败程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灯座法:将油脂放在灯座中,进行温度升高,当油脂开始滴下时,就表示油脂已经发生了酸败。

2. 折光度法:将油脂的折光值放在原油折光值的1/2以上,则说明油脂已经发生酸败。

3. 吸气法:将油脂放在容器中,用气罐吸出油脂的气味,然后进行气味测试,如果发生异味,则表明油脂已经发生了酸败。

4. 水溶液法:将油脂与水混合,如果沉淀出来的油脂是乳白色的,则说明油脂发生了酸败。

二、针对油脂酸败的实用方法
1.严格控制食用油温度:食用油的储藏室温度最好控制在10℃,以免油脂发生酸败。

2.保持油脂的干净:定期清洁储藏室的外壁,将油脂放入干净的容器中,以防止外部污染导致油脂酸败。

3.控制油脂的接触空气:空气中含硫氧化物,易把油脂酸败,所以要尽量减少油脂与空气接触的时间,密封储存,保持油脂的新鲜。

4.避免油脂间的混合:避免将不同种类的油脂混合,以免出现油脂酸败的情况。

5.定期检测油脂:定期检测油脂的折光值及酸值,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则要更换新油及容器。

- 1 -。

油脂酸败的评价指标

油脂酸败的评价指标

油脂酸败的评价指标
油脂酸败是指油脂中的脂肪酸发生氧化变质现象,其可使油脂性质发生不利变化,从而影响油脂的质量。

评价油脂酸败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酸值:
酸值是衡量油脂酸败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油脂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也即油脂的氧化程度。

一般情况下,油脂酸值越高,油脂的氧化程度越大,也就意味着油脂的质量越差。

二、羟基值:
羟基值是指油脂中的游离羟基含量,也即油脂发生氧化变质时所产生的物质。

羟基值越高,油脂的氧化程度越大,油脂的质量也就越差。

三、过氧化物含量:
过氧化物是指油脂受到氧化作用时所形成的醛、酮等有机物质,一般情况下,过氧化物含量越高,油脂的氧化程度越大,油脂的质量也就越差。

四、烷基自由基含量:
烷基自由基是油脂发生氧化变质时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它的含量也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一般情
况下,烷基自由基含量越高,油脂的氧化程度越大,油脂的质量也就越差。

五、抗氧化剂残留量:
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抑制油脂中的脂肪酸发生氧化变质,抗氧化剂残留量低,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已经弱化,油脂的质量也就会发生不利变化。

六、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是指油脂在受到高温、空气和光照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氧化变质程度。

一般来说,油脂的氧化安定性越高,油脂的质量越好。

以上就是评价油脂酸败的几项主要指标,从而可以对油脂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了解油脂的氧化程度,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确保油脂的质量。

名词解释油脂的酸败

名词解释油脂的酸败

名词解释油脂的酸败油脂的酸败是指由于脂肪和油脂中的脂肪酸氧化而产生的负面变化。

当油脂与空气接触,它们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产物。

这种反应导致油脂的质量下降,同时也影响了口味和储存稳定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油脂。

油脂是一种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脂肪酸在油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油脂的性质和特点。

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双键,使得它们更容易被氧化。

油脂的酸败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

开始时,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结合,形成自由基。

自由基反应会进一步产生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会引起油脂的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油脂中的氧化产物越来越多,导致油脂的酸败。

这种酸败会导致油脂的口感发生变化,变得酸臭、刺激性强,同时也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

油脂的酸败还会对油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当油脂酸败时,其氧化产物会进一步加速反应速度,形成恶性循环。

这会导致油脂逐渐失去稳定性,发生腐败。

除了口感和稳定性的变化,油脂的酸败还会带来其他一些问题。

首先,酸败的油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氧化产物可能对人体细胞和组织产生损害,从而增加患心脏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其次,酸败的油脂常常会导致食物中毒。

吃下酸败的油脂后,人体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

为了防止油脂的酸败,人们采取了各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添加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以减缓或阻止油脂中的脂肪酸与氧气反应,从而延长其储存稳定性。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等。

另外,正确的储存方法也能够减缓油脂的酸败。

将油脂存放在阴凉、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避免与空气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此外,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期的油脂也是防止酸败的重要措施。

在烹饪中使用新鲜的、没有酸败的油脂也非常重要。

酸败的油脂会对食物的口感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油脂酸败的测定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油脂酸败的测定实验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油脂酸败的测定实验报告进一步熟识酸价测定的原理,掌控酸价测定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产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会分解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使油脂变质酸败。

通过测定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鲜程度。

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mg数,即酸价来表示。

通过测定酸价的高低来检验油脂的质量。

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典型的测量程序是,将一份份量已知的样品溶于有机溶剂,用浓度已知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为颜色指示剂。

酸价可作为油脂变质程度的指标。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KOH发生中和反应,从KOH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反应式如下:RCOOH+KOH——RCOOK+H2O三、试验器材1、仪器和用具碱式滴定管〔25mL〕;锥形瓶〔150mL〕;量筒〔50mL〕;称量瓶;电子天平。

2、试剂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c〔KOH〕=0.1mol/L:称取5.61g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氢氧化钾溶于100ml蒸馏水〔此操作在通风橱中进行〕;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剂:乙醚和无水乙醇按体积比2:1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3%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指示剂 1%酚酞乙醇溶液:称取1g酚酞溶于100 mL95%乙醇中。

四、测定步骤称取匀称试样3~5g于锥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再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涌现微红色在30s不消逝,记住消耗的碱液毫升数〔V〕。

五、计算油脂酸价*〔mg KOH/g油〕按下式计算:V×c ×56.11*=m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c———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mol/L; 56.11———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g /mol;m———试样质量,g。

两次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2 mg KOH/g油,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油脂的过氧化值与酸价关系

油脂的过氧化值与酸价关系

油脂的过氧化值与酸价关系
油脂的酸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油脂的酶解过程,就是油脂直接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进一步氧化为低级的醛,酮,酸等.称为酮式酸败.这一部分酸败就用酸价来表示.
第二部分是油脂中的不饱各脂肪酸的双键被氧化打开形成过氧化物.这个时候这一部分酸败就用过氧化值来表示.过氧化物再进一步氧化为低级的醛,酮,酸.这个时候过氧化值就会降低,这一部分的酸败又用酸价来表示了.
酸价与过氧化值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酸价与过氧化值可以同时存在,但是酸败到最后会只有酸价没有过氧化值.有时油脂为不饱和酸的话,就会先出现过氧化值而后才出现酸价,酸价会一直上升,而过氧化值会升了又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判断油脂酸败的感敏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感敏实用方法

判断油脂酸败的感敏实用方法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聊聊怎么判断油脂酸败这档子事儿。

话说有一回啊,我妈让我去厨房帮忙。

我一进厨房,就闻到一股有点怪怪的味道。

我就问我妈:“啥味儿啊这是?” 我妈说她也不知道。

我开始在厨房里东瞅瞅西看看,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那桶油上。

我把油桶盖子打开,凑过去闻了闻。

哎呀妈呀,那味道可真不咋地。

有点像啥呢?就有点像放了很久的臭袜子的味道,又有点像那种过期了的东西散发出来的味儿。

我赶紧跟我妈说:“妈,这油可能不对劲啊。

” 我妈还不太相信,说:“不能吧,这油才买没多久呢。


我就跟我妈解释,这油脂酸败啊,其实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就是闻味道,要是有那种怪味,比如哈喇味啥的,那就很可能是酸败了。

然后呢,咱还可以看看颜色。

正常的油一般颜色比较清亮,要是油变得浑浊了,或者颜色变深了,那也有可能是酸败了。

还有啊,如果把油倒在锅里加热的时候,冒出很多烟,而且烟还有股刺鼻的味道,那也得小心,这油可能也酸败了。

我妈听我这么一说,觉得还挺有道理。

她赶紧把那桶油给扔了,还说以后买油可得注意点了。

所以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油脂是不是酸败了。

要是发现油不对劲,可千万别舍不得扔,不然吃坏了肚子可就麻烦啦。

嘿嘿,希望我的这些小经验能帮到大家哟!。

食用油酸败的危害

食用油酸败的危害

食用油酸败的危害食用油也是会变质的,一且食用已经发生变质的食用油,就有可能出食物中毒,恶心、呕吐、腹痛、拉肚子等症状。

虽然食用变质油对身体的影响不算严重,但长期食用的话,就有可能会引发病症。

食用油的酸败让食用油从美味可口的饭菜佐料,摇身一变,成为健康杀手。

比起颜色和稀稠度,已经酸败的食用油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哈喇味”。

如果能够闻到“哈喇味”,证明这种油已经有了酸败现象。

酸败现象会使油脂产生过氧化物,从而产生大量的氧化酸败产物。

这些产物就有可能损伤我们的机体,破坏我们的人体细胞,加速我们的衰老过程,严重的甚至引发病症。

如何健康用油1、油壶的清洗方式经常使用的油壶,我们要保证至少一个月清洗一次。

而且每次加油的时候别加太多,油壶中存油的量应当是一周左右能吃完的量。

不过,油壶通常是很难清洗的,但只要用到淘米水、白醋、鸡蛋壳这几样常见的工具,再难洗的油垢都可以轻松去除。

操作方法:首先将淘米水装入油壶中,盖上盖子使劲摇,这时候大多数油垢已经松动。

将淘米水倒掉后,油壶里装入鸡蛋壳和白醋再使劲摇晃几次,经过如此两次去油过程,油壶里面的油垢便彻底松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小苏打。

小苏打是弱碱性的,能让油水解成可溶于的盐和醇,所以顽固的油垢可以用小苏打水来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盛油的容器在清洁后一定要等干燥后再盛油,因为一且有水分存在,就会加速油的氧化和酸败。

2、油壶的选择市面上至少有两种不同材质的油壶:塑料油壶和玻璃油壶。

这里推荐的是用玻璃或者陶瓷器皿来盛油,因为它们都比较稳定。

不能用塑料油壶装是因为食用油中可能会溶进增塑剂,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增塑剂的慢性毒性就显现出来,甚至具有致癌性。

另外,也不能用金属油壶来盛油,金属离子会加速油脂的氧化和酸败。

3、食用油的摆放位置油的酸败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这些条件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照。

这些适合植物生长、看上去还不错的条件,对油脂来说都是“致命”的。

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

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

油脂酸败的常用指标
油脂酸败是指油脂在经过氧化、加热、照射等因素作用后,产生的一种氧化反应,油脂的质量和性质发生变化,油脂的颜色、味道、流变性、抗氧化性能等均受到影响。

为了检测油脂的酸败程度,常用的指标有:
酸值:指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单位为毫克KOH/克油脂。

酸值越高,油脂的酸败程度就越严重。

灰分:指油脂中无机盐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克油脂。

灰分越高,油脂的酸败程度就越严重。

酸比值:指油脂中组成成分中挥发性酸和不挥发性酸的比值。

酸比值越大,油脂的酸败程度就越严重。

酯值:指油脂中的酯类物质的含量,单位为毫克KOH/克油脂。

酯值越高,油脂的酸败程度就越严重。

过氧化值:指油脂中的过氧化物的含量,单位为毫克KOH/克油脂。

过氧化值越高,油脂的酸败程度就越严重。

氧化色度:指油脂的氧化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色度检测仪进行测量。

热膨胀值:指油脂在加热条件下的体积变化情况,可以用来检测油脂的稳定性。

比重:指油脂的密度,可以用来检测油脂的黏度。

酯化值:指油脂中的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以用来检测油脂的氧化程度。

过氧化指数:指油脂中的过氧化物的含量,可以用来检测油脂的氧化程度。

油;水解酸败;氧化酸败;过氧化值

油;水解酸败;氧化酸败;过氧化值

油;水解酸败;氧化酸败;过氧化值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关油的话题,例如食用油的选择,油的储存和保质期等。

而在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油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油的各种性质和特点,包括水解酸败、氧化酸败以及过氧化值,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二、水解酸败1. 水解酸败的定义水解酸败指的是油脂分子中的酯键被水分或者酶水解所引起的酸价的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油脂与水或者水蒸汽接触,或者存放在高湿度环境下所导致的。

2. 如何检测水解酸败水解酸败的程度可以通过测定油脂中的酸价来判断,酸价的增加表明了油脂中水解酸败的程度。

而酸价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色滴法、自动滴定法等。

3. 如何延缓水解酸败为了延缓水解酸败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油脂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与水接触,以及加入抗氧化剂等。

三、氧化酸败1. 氧化酸败的定义氧化酸败是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形成过氧化物和醛类等挥发性氧化物质,从而导致油脂变质。

2. 如何检测氧化酸败油脂中氧化酸败程度可以通过测定其过氧化值来判断,过氧化值的增加表明了油脂中氧化酸败的程度。

测定过氧化值的方法通常包括了波特氏值法、schall法等。

3. 如何延缓氧化酸败为了延缓氧化酸败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添加抗氧化剂、避免阳光直射、降低储存温度等。

四、过氧化值1. 过氧化值的概念过氧化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油脂中的过氧化物的含量,它可以反映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程度。

2. 过氧化值的意义检测过氧化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脂的氧化程度,进而判断油脂的新鲜程度和品质稳定性。

3. 如何测定过氧化值测定过氧化值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了titrimetric方法、霍加法等,通过测定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来计算出过氧化值。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油的稳定性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在形成自由基后比较稳定,其原因可解释为:氧原子上不成对单电子 能与苯环上的π 电子云作用,发生共轭效应。这种共轭的结果使成对 电子并不固定在氧原子上,而是部分分布到苯环上。这样,自由基的 能量就有所降低,不再引发链式反应,起到了抗氧化作用。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4)单重态氧猝灭剂 如维生素E(生育酚)、β-胡萝卜素等都 能与单重态氧反应,使单重态氧转变为基 态氧,阻止了油脂的氧化。
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和抗氧化 剂的作用机理
1、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
油脂酸败:油脂受空气中氧、日光或酶等作 用,使油脂产生异味和臭味的现象。 油脂酸败的类型: 1、自动氧化(自由基链式反应) 2、光敏氧化(单重态氧1O2) 3、酶促氧化(脂肪氧化酶)
(1)油脂的自动氧化
• RH: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RH在金属催化或光、热的作用下,会生 以下反应:
过氧化物 R-O-O-H
亚甲基上的H裂解
油酸酯
双键
ROOH的分解
R-O-O-H极不稳定,很快开始分解 -OH 裂解 醛、酮、醇、酸、 R-O-O-H RO· 环氧化物、碳氢
聚合 ROOR、ROR、 等聚合物 化合物等
(2)光敏氧化
光敏剂受激发后于基态氧(3O2)生成激发 态态氧(1O2 ), 1O2高度活泼,可以直接 进攻双键上的碳原子
(5)酶抑制剂
• 酶抑制剂可以阻止或减弱氧化酶类的活动。
• 如超氧化歧化酶可以将超氧化物自由基转 变为基态氧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 化氢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基态氧,从而起 到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风.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90-95. [2]刘成梅,冯妹元,刘伟等.天然维生素E及其抗氧化机理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6(6):205-207. [3]彭珊珊,钟瑞敏,李琳. 食品添加剂.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4.6:73-75. [4]凌关庭. 食品抗氧化剂及其进展(Ⅱ). 粮食与油脂 ,2000,7:47-48. [5]李朝林. 肉类罐头色泽褐变成因. 食品科学, 1991, 4:15-17.
(3)酶促氧化
• 催化这个反应的主要是脂肪氧化酶,它广 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 不饱和脂肪酸在酶的催化下先生成自由基, 然后再催化生成R-O-O-H,最后分解生成有 异味和臭味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由于抗氧化剂种类较多,按其抗氧化的作 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 (1)金属离子络合剂 • (2)自由基清除剂 •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 (4)单重态氧猝灭剂 • (5)酶抑制剂
(1)金属离子络合剂
• 可通过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减少金属 离子的促进氧化作用(如EDTA、柠檬酸、 磷酸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 • 紫外光谱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 子形成络合物, 阻止了催化自由基反应的 金属离子的活性。
(2)自由基清除剂
• R· 2→ROO·,若以AH或AH2表示抗氧化剂,则 +0 如以下所示的方式切断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 应,从而防止油脂继续被氧化, • R· 2→RH+·AH,ROO· 2→ROOH+·AH, +AH +AH • ROO·+AH→ROOH+A·, • 产生的基因可以以下2个方式再结合成二聚体 和其他产物。 • A+A→A-A, • ROO+A→ROOA,(AH为抗氧化剂,RO为脂质 游离基,ROOA为脂质过氧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