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初探
Yi Shu Ping Jian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初探张磊浙江音乐学院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钢琴家之一,他的作品在20世纪钢琴领域里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
《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创作迈向成熟的标志。
本文通过对作曲家本人的创作经历和这首奏鸣曲的音乐特色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作品中的旋律特色和独特的演奏技法,并提供演奏建议,从而形成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敲击性演奏分析不协和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16-03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12年,作曲家本人于1914年2月5日在莫斯科首演。
这首奏鸣曲是献给作曲家在音乐学院的好友Maximilian Schmidthof(此人1913年被确认自杀)。
《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创作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
《第一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处女作,更多的是对传统的浪漫主义和声和线条色彩的一种迷恋和学习模仿。
而《第二钢琴奏鸣曲》则是作曲家在学习传统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了现代派的创作手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出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式”的音响和和声。
在曲式结构上,这首奏鸣曲严格遵循了传统奏鸣曲的创作框架,共有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立的结构与风格。
第一乐章是建立在d小调上的标准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建立在a小调上的具有三部性的诙谐曲,第三乐章是建力在#g小调上的慢板乐章,第四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回旋奏鸣曲式,最终回到d小调。
虽然遵循了传统奏鸣曲的四乐章创作体裁,但在内部结构设计上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传统四乐章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是慢板乐章,而普罗科菲耶夫把“托卡塔”式富有动力性的诙谐曲放在了第二乐章,这是对传统的一个突破。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分析
结束部的情绪越发激昂,有连接部的影子在其中,以主音持续发展,最后结束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
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要有一种终止感,做好准备迎接展开部的到来。
SONG OF YELLOW RIVER/ 0120202、展开部展开部要根据前面的所分析的音乐结构来进行分析,分为四个部分。
103-114小节为第一部分,是副部材料的展开。
到106小节右手的旋律变化成两个声部,下方声部为主旋律线。
在演奏这里时,需要演奏者用心的去聆听旋律线条是否清晰,切忌将音弹奏的模糊不清,声音透彻并且柔和,和声伴奏仍然在左手上。
115-126小节为第二部分,继续展开的发展了主部和结束部的材料。
这里的音乐色彩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从抒情柔和的旋律逐渐发展成活泼开朗的旋律,在触键的力度上要求演奏者加大力度。
(见谱例2)演奏的难度在于左右手都在频繁的跳进,演奏这里时需要演奏者充分发挥爆发力,爆发力并不意味着用力的砸下去,而是要让双手不紧张,呈放松状态,利用手臂的重力,双手自然的落下让力量到达指尖。
127-186小节即为第3部分,右手的声部是三个声部。
所有的重音都需要着重去强调,同时也要将各个声部弹奏的清晰。
187-204小节为第四部分,和弦的弹奏需要坚定有力,富有弹性,为再现部的出现做铺垫。
谱例2:3、再现部再现部相比呈示部要精炼,因为在呈示部中各方面都已经非常详细,只是在调式调性与和声织体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再现部的开头就将旋律换到了低声部上,需要用左手清晰的将旋律呈现出来,同时右手弹奏伴奏声部,切忌不能太重,而覆盖了旋律。
左手需要将旋律弹奏的连贯,两手交替也要弹奏的十分准确。
在其他的地方主要也是在调式调性上形成某些变化,主要的音乐材料还是基本相似的,所以在演奏技法方面参照上面呈示部的演奏技法就可以了。
(二)演奏中要注意的问题1、触键的方法普罗科菲耶夫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钢琴演奏方面更是一位大师。
他赋予钢琴演奏以全新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将钢琴视作一种打击乐器,用打击乐器的思维去演奏。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演奏技巧解析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第 二 钢 琴 奏 鸣 曲 》第 四 乐 章 演 奏 技 巧 解 析
凌 今 朝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10097)
摘 要 :普 罗科 菲 耶 夫 是 2O世 纪 现 代 音 乐 的 古 典 主 义者 。《d小调 第 二 钢 琴 奏 鸣 曲 》是 其 极 具 代 表 性 的 作 品之 一 。笔 者 结 合 自 身 练 习 过 程 和 演 奏 经 历 ,以该 作 品 的 第 四 乐章 为例 ,进 行 演 奏 技 巧 的解 析 。 关 键 词 :普 罗科 菲 耶 夫 ;第 二 钢 琴 奏 呜 曲 ;演 奏技 巧 中 图 分 类 号 :J624.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4115(2o14)08—166—2
作 为 2O世 纪 苏 联 的作 曲家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又 被 称 为 现 代 音 乐 的古 典 主 义 者 。他 成 功 地 将 古 典 主 义 时 期 的 和 声 调 性 和 现 代 音 乐 的风 格 相 结 合 ,创 作 出 了 极 具 鲜 明 特 点 的 音 乐 作 品 。普 罗 科 菲 耶夫 一 生 共 创 作 出 了 9首 钢 琴 奏 鸣 曲 。《普 罗 科 菲 耶 夫 第 二 钢 琴 奏 呜 曲 》属 于 其 早 期 作 品 ,在 传 统 音 乐 创 作 的基 础 上 融 入 r新 的创 作 元 素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有 的 作 品 风 格 。 这 首 奏 呜 曲 写 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当 时 苏 联 正 在 遭 受 着 德 国法 西 斯 的 侵 略 。该 作 品则 是 在 苏 联 人 民反 抗 法 西 斯 斗 争 的背 景 下 所 作 。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作者:梁青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1期【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的作曲家,它突破了传统奏鸣曲,创新式地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奏鸣曲,大胆且成功,使优秀的作品诞生,本文通过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来分析这首伟大的作品。
【关键字】奏鸣曲;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39-01一、普罗科菲耶夫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共创作了九首奏鸣曲,这九首奏鸣曲贯穿了普罗科菲耶夫的一生,反映了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变化。
1907年他创作了f小调第一首钢琴奏鸣曲、1912年d小调第二首钢琴奏鸣曲、1907年a小调第三首钢琴奏鸣曲、1908年c小调第四首钢琴奏鸣曲、1923年第五首钢琴奏鸣曲、1940年A大调第六首钢琴奏鸣曲、1939-1942年降B大调第七首钢琴奏鸣曲、1947年C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
二、演奏技巧浅析作为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钢琴作品,这首奏鸣曲不仅保留了奏鸣曲式的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发扬的作者的创新思想,在作者的曲目演奏上,也有着与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所不同的演奏技巧。
这段是开头部分,左手为连续的三连音,右手以二对三的形式进行,在弹奏上,是必须要先将二对三的节奏练习好,然后才可以加速,加速弹奏以后,也要对右手的旋律进行分析,右手的旋律在连音线处是长音,弹奏时也要保持,这个旋律走向是一直朝上,渐强,情绪也是越来越强,在右手的进行中,出现了第二声部,在弹奏时也要注意突出第一声部的旋律线条,使音乐更加流畅。
这个部分主要旋律进行到了左手,右手的双音要保持节奏,左手的单音也有左右手交替弹奏,在这时比較难做到的是音的均匀。
这是连接部的旋律进行,看到了术语是加快的速度,在弹奏上,右手的指法要明确,不能将双音弹成颗粒的感觉,要把它流畅地连接起来,右手的总趋势也要向上进行,在小拇指的弹奏不能太过于重,使音乐保持平行向上,不能突出进行。
[试论,普罗科菲耶,钢琴,其他论文文档]试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试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论文摘要】普罗科菲耶夫的9首钢琴奏鸣曲弥久日新,越来越受到演奏者与研究者所重视。
本文从其创作的背景、美学观念、旋律、和声、曲式的特征等几个方面,力图概括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基本线索与某些共性特点。
[论文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古典与创新;托卡塔;谐谑普罗科菲耶夫的9首钢琴奏鸣曲,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几乎横跨了他一生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音乐创作话语系统的基本特点。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呜曲的结构基本上是传统的,但在听觉上带给听众却是新鲜的。
他不是一个迂腐的传统曲式结构的守护者,他努力以自己的非凡创造力让传统曲式放出光彩。
他甚至批判自己多年的好友米亚科夫斯基的创作拘泥于传统,小心翼翼,把作品弄得“光滑平整”。
光滑平整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是格格不入的。
现就他的三首战争奏鸣曲作进一步的结构分析:第六章奏鸣曲一乐章:Allegromoderato,4/4拍子,奏呜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由三度双音锐利地动机式级进下行,性格粗野强悍又冷酷无情,副部主题是抒情性的、长线索的,性格是抑郁的,“陈述简练、没有华采。
自然调式的旋律几乎没有和声支持,仿佛故意弄成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的萎靡不振的样子”。
展开部情绪由不断累积扩张至全曲高潮,效果是多调性的。
再现部将二个主题作了高度浓缩,最后强奏主题动机结束。
二乐章:Allegretto,2/2拍子,E大调,是单三段式的加沃特舞曲。
自始自终由左右手断奏的和声组成,这里面有作曲家一贯的谐谑风格。
三乐章:Tempodivaizerlentissimo,慢速的圆舞曲,c大调,9/8拍子。
旋律有俄罗斯的民歌传统,旋律与和声都比较温情。
四乐章:Vivace,2/4拍子,回旋曲式但不典型,充满了动力,主要主题与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有亲缘关系。
但风格是风趣调皮的,与一乐章邪恶残暴的形象迥然不同。
第七首奏鸣曲一乐章:Allegro,坐卧不安的快板,6/8拍子,奏鸣曲式。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抒情性解析
摘 要 :普 罗科 菲耶 夫 的 钢 琴 奏 鸣 曲在 创 作 风 格 方 面 ,以托 卡 塔 式 的动 力 性 和 幽 默 的趣 味 感 著名 ,他 们 鲜 明地 代 表着作曲家的创新精神 。而他 创作 手法的抒情特性却一度未得 到重视和挖掘 。围绕普 罗科 菲耶夫钢琴奏鸣 曲的抒 情 气质 和 手 法 ,论 述 继承 传 统 与 开 拓创 新 在 他 奏 鸣 曲抒 情 乐段 ,尤其 是 副部 主 题 旋 律 中的 融 合 与 体现 。普 罗科 菲 耶 夫 的 抒 情 性 可 以 归 纳 为四 种 类 型 :1. 具 有浪 漫 气质 的 抒 情 ;2. 民歌 音 调 、传 统 体 裁 的抒 情 ;3.沉 思 冥 想 或 史 诗 叙 述 式 的 抒情 ;4. “写 实性 ” 心理 刻 画式 的抒 情 。 关 键 词 :普 罗科 菲 耶 夫 ;钢 琴 奏 鸣 曲 ;抒 情 ;演 奏 中图 分 类 号 :J647.4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8—7389 (2011)03—0160—04
2011年 第 3期 总 第 124期
星 海音 乐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 USIC
No.3 201l Sum No.124
普 罗科 菲 耶 夫钢 琴 奏鸣 曲的 抒情 性 解 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分析
乡并且也初步形成了其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即将个性化的
1要 素 (切分音型、和声处理)在作品中完美融合。2 0 世纪
丰:初的艺术领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形式,其中激进的
1艺术形式、前沿的创作思想理念都对年轻的普罗科菲耶夫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 髙 加 索 地 区 创 作 的 《第二钢琴奏鸣
3 .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由两个部分I 和域组成。其 中 第一部分I 由 A 和 B 两个乐段组成。A 段的调性为#g 小调,B 段开始于C 大调结束于E 大调,并出现了#G * C 的持续音。第二部分 域是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开始于1 小调,中间段落转到 C 大调,最后结束语主调#g 小调。整个第三乐章的调性布
的调性布局又表现出套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 一 )各乐章调性布局
1.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各段落结构清
晰,其中乐章呈示部的主副部为d 小 调 和 e 小调的大二度 关系调;乐章再现部的主副部调性相同,均 为 d 小调。整 个第一乐章的调性布局由主调d 小调开始,经过连接部的 转调进行到副部的e 小调,在展开部转调进行到主调平行 大调F 大调的同主音f 小调上,最后回到d 小调,呈现出连
三 、 曲式结构 ( 一 )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由呈示部(1-102小 节 )、展 开 部 (103-204 小节)、再 现 部 (205-294小节)和 尾 声 (295-313小 节 )
组成 。呈 示部由主部、连 接 部 、副 部 和 结 束 部 组 成 。主部
(1-31小节)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d 小调,曲式 结构为A+B+A1。A 乐 段 1 - 8 小节;B 乐 段 9 - 1 9 小节,采 用新的主题材料;A1乐段2 0 -31小节,是 A 乐段的变化再
源自战争年代的艺术瑰宝——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简析
·183·艺术研究源自战争年代的艺术瑰宝——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简析马亚琼(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 221000)摘 要:创作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三首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最重要与最成熟的钢琴作品,它们在20世纪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留下了具有普氏风格的重要印迹。
本文试对三首作品的创作风格做了概览式的评述。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敲击;托卡塔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从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创作史领域,还是钢琴艺术发展史领域,普罗科菲耶夫都写下了浓浓的一笔,其影响力为世人所瞩目。
1 普罗科菲耶夫之于钢琴音乐创作史的贡献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了音乐体裁的所有领域。
其中,钢琴作品的创作是他最具特色的音乐,不论是钢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还是其他钢琴作品,一直贯穿于他三个不同时期(国内求学时期、侨居国外时期、回国定居时期)的创作生涯。
这些作品充分地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美学观念与钢琴演奏美学观念。
在音乐创作史上,普罗科菲耶夫可能是最难进行流派划分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没有被特定的风格所局限,在有些理论家看来,他的创作具有多元、易变、自成一体的特点,带有“超流派”的特征。
当然,不管理论上如何进行总结、评价,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创作还是独辟蹊径,较好地权衡了现代观念、现代作曲技法的创新运用与古典形式、传统音乐语言的有保留继承之间的关系,写出了既具创新性、又能为听众所能广泛接受即兼具可听性的作品,这对于很多以单纯追求观念与技法上的“标新立异”、却在可接受性上表现欠缺的20世纪的现代钢琴音乐来说,的确显得弥足珍贵。
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艺术史上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创作方面,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钢琴演奏观念上的创新,开创出真正现代的钢琴演奏风格。
在20世纪到来的时候,是德彪西捷足先登成为了20世纪钢琴音乐的先声,他侧重于将钢琴看作是一件无槌乐器而追求朦胧纤柔的音色,追求对于光、色、气氛的描绘与变化。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的创作技法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的创作技法分析作者:郭晓晴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的曲式结构等创作技法进行研究分析,体现出作曲家在早期创作时期突破古典创作路线的尝试,初步形成个人创作风格特点的探索。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调性;和声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14)创作于1912年,这一年普罗科夫耶夫创作了年轻时代最大胆创新的一些曲子,第二钢琴奏鸣曲是其中之一。
如果说第一钢琴奏鸣曲体现出作曲家延续古典式创作路线的风格特征,那么第二钢琴奏鸣曲则是创新式创作路线的开始,显露出作曲家在扎实的传统创作功底上开始追求个性的创新。
作曲家的某些具有个性的创作风格,如连续快速跑动的具有动力感的托卡塔风格以及幽默谐谑的特点等,都在此首作品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
这首作品采用了传统奏鸣套曲的四乐章形式,本文主要对终曲乐章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
第四乐章终曲采用一往无前、毫不停歇的快速节奏,6/8的节拍,具有托卡塔风格和典型的塔兰泰拉舞曲风格,与缓慢的第三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采用古典奏鸣套曲末乐章常采用的奏鸣曲式结构,曲式图示如下:■■一、曲式特点如上图所示,此乐章奏鸣曲式的三部性曲式结构清晰规整。
引子规模相对较大,结尾有运用引子材料作扩充变化的尾声,首尾呼应;再现部之前,引子也变化再现成为连接。
因此在此乐章中,引子材料具有重要的曲式地位与相对独立的主题功能。
呈示部主部和副部结构平衡,主题的重复或变奏使得主题呈示充分,主部为乐段及其重复,副部为乐段及其织体变奏,主副部调性分别在d小调和C大调,为非传统的二度关系调。
再现部中主部减缩为乐段,主题只呈示了一遍而没有反复;副部经过连接部的属准备与主部统一在主调d小调上。
不同于传统奏鸣曲式的再现部,副部再现的第二段在主题变奏时又引入主部主题,两个主题同时以复调的形式陈述,这种以复调综合再现主题的方式是作曲家的创新手法。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演奏技巧解析
在 总 体 音 量 减 弱 的 同 时反 而要 更 加 弹 出 深 层 次 的 右 手 旋 律 。 要
加 大 手 对 键 盘 的控 制 ,用 更 多 的 力 量 去 集 中在 键 盘 上 ,将 每 一 个 音 弹 得 更 深 ,而 且 要 比左 手 的音 量 大 。 速 度 上 要 比 第 一 段 落 稍 慢 ,两 段 落 间 似 断 非 断 ,可 以将 第 一 段 落 的 最 后 一 个 音 稍 加 延 音 踏 板 ,并 减 弱 音 量 做 到 终 止 感 ,稍 作 停 留 ,加 入 弱 音 踏 板 开 始 弹 奏 出如 梦 般 飘 渺 优美 的第 一 个 波 音 。另 外 演 奏 时 还 要 注 意 这 一 段 落 中 的两 个 大 句 子 里 的 渐 强 渐 弱 以及 主旋 律 的 线 条 感 。
用 。三 角琴 不 同 于 立 式 钢 琴 ,它 的 踏 板 可 调 节 的 范 围 很 窄 ,所 以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分析_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分析_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摘要: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d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气质,引子由三部分组成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d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第四乐章的听觉形象和技术写作,试图将本乐章结构清晰展现。
关键字:形象;技术一、作品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他的9首钢琴奏鸣曲, 无论从构思的宏伟、内容的深刻、技巧的精湛还是手法的新颖等方面, 都可以同肖邦、李斯特的奏鸣曲相媲美。
《d小调第二奏鸣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创作于1912 年(作者当时年仅21岁)。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动力性, 而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要素开始的萌芽。
此奏鸣曲大量使用了切分音型的轻快节奏和崭新的和声处理法。
第四乐章是本奏鸣曲的终曲乐章, 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气质。
这一乐章采用了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体裁塔兰泰拉的节奏,但速度快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塔兰泰拉,乐曲中充满了托卡塔式均匀的节拍,富于变化的力度线条及鲜明简练的旋律型。
为了取得整个奏鸣套曲的完整性,终曲中使用了奏鸣曲各个乐章的主题,并引入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副部主题以此来达到艺术结构的严整性。
二、作品分析引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低音区快速的六连音进行, 造成千军万马、锐不可当之势。
二是左右手反方向的喇叭状音型, 它源于第一乐章的主部。
三是双手从极高音区以一泻千里之势一直冲到低音区的属音上, 从而再现了第一部分, 也就构成了呈示主部的和声背景。
这里的双手六连音齐奏要求用指尖触键,声音干净且清晰,从PP一直渐强,开篇就以由远及近的压倒性气势先声夺人。
主部是带有塔兰泰拉风格的6/8旋律, 第一句停在d小调的属和弦上, 第二句以主部倒影的方式移调至f小调上, 构成一个开放性的乐段,使人感到一种勇往无前的气势。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2017年第20期(总第332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0,2017(Cumulatively NO.332)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刘明坤(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本文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内演奏技巧进行粗略的研究分析,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这一位20世纪初前苏联最伟大的钢琴家在继承古典主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又对古典主义大胆的革新精神,他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极具魅力风格充满朝气的“足球音乐风格”。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早期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1891-1953),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
自幼便跟随作曲家格里埃尔学习,13岁时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
他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清新充满朝气,继承了古典传统而又大胆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则又受到现代主义影响,反对当时风行的柔弱伤感艺术风格以及习惯性的“美”感标准,同斯特拉文斯基般反对过于柔和的浪漫主义,主张的则是刚健有力、甚至强烈刺激性的艺术感官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12年。
如若说他的前一首钢琴奏鸣曲是在前者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上的延续,那么第二钢琴奏鸣曲则是在其之上的创新,显露出普罗科菲耶夫自小便赋有的如莫扎特般的音乐才能,对20世纪音乐风格个性的追求,如连续性快速跑动以及无穷动的“托卡塔”风格(即所谓的“足球音乐”)特点等,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
这首作品采用了传统奏鸣曲的四乐章形式,末乐章则为快速型的跑动乐章,速度标记为Vivace(急板),采用一往无前,不间断的快速节奏方式,6/8的节拍,具有托卡塔风格和典型的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与缓慢进行的第三乐章形成对比。
其中不协和的和声、打击乐式的钢琴手法、所体现的极度兴奋激进的音乐活力,给听者以难以置信的想象。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谱子
音乐作品名称: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1. 概述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是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以其复杂的和声、独特的旋律和富有创意的音乐构思而著称。
其中,他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是其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现代音乐的杰作之一。
2. 曲目介绍第二钢琴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在1912年至1913年间创作的钢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四乐章是该奏鸣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这一乐章采用了快速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展现了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的精湛技巧和丰富想象力。
3. 谱子解析第四乐章的谱子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独特的和声语言和对乐器演奏的挑战。
从谱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曲家对于钢琴的运用技巧和对音乐形式的把握。
该乐章以快速的音符和强烈的节奏开头,随后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作曲家在谱子中巧妙地运用了技巧性极高的音乐元素,如快速的音阶、跨度较大的手位移和复杂的对位,使得该乐章成为了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4. 演奏建议对于想要演奏第四乐章的钢琴演奏者来说,首先需要具备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理解作曲家对于乐曲的要求,把握好乐曲整体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加强练习音阶、手位和节奏感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同时在演奏中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乐曲内在意境的展现。
5. 结语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谱子是一部充满挑战和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作曲家对于音乐形式的独特构想和对钢琴演奏的独到见解。
希望更多的钢琴音乐爱好者能够通过学习和演奏这一经典之作,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尽魅力和快乐。
6. 钢琴演奏技巧与挑战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的演奏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它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准确度。
乐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快速音阶和琶音,这需要演奏者具备极高的手部协调能力和精准的指法。
曲中还有大量的跨度较大的手位移,演奏者需要有较强的手指力量和对琴键的准确掌控能力。
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的分析
一、普罗科菲耶夫及其创作风格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于1891年出生,是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现代古典音乐伟大的天才之一”。
普罗科菲耶夫自幼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并在1904年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降D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在毕业演奏会上独奏了这首作品,以出色的演奏表现获得安东·鲁宾斯坦奖。
他的音乐风格突破了19世纪传统音乐的束缚,注重对节奏、和声和色彩的探索,创造出独具个性的音乐语言。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涉及众多形式,内容繁多,其创作的130多部作品体裁广泛,涉猎艺术歌曲、群众歌曲、练习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交响童话、交响曲、交响组曲、序曲、协奏曲、芭蕾舞剧、歌剧等音乐领域。
普罗科菲耶夫具有高超的创作才华,善于运用多种音乐元素来创造出众多独特而引人入胜的作品。
他的音乐既呈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世界,又展示出现代主义的多元与创新。
这种多元化的风格使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变化和转折。
普罗科菲耶夫经常在他的作品中运用高度复杂的和弦结构,通过富有层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的分析〔摘 要〕普罗科菲耶夫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之一,是划时代的作曲家和钢琴家。
他的作品风格极其多样化,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继承了古典时期的结构,并通过革命性的创新,融入了现代音乐的风格和思维方式。
他的作品常常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抒情和恬静的旋律转变为尖锐强烈的情感冲击,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对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作品《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在演奏风格上的创新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个性文 / 麦绮璇 张婷婷音乐世界|Y I N Y U E S H I J I E62次感的和声来创造丰富的音乐效果。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敲击性演奏特点分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敲击性演奏特点分析[本文著录格式]佘华良.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及敲击性演奏特点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10):23-24.一、普罗科菲耶夫生平及作品简介(一)普罗科菲耶夫的生平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年),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1904年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利亚多夫学习作曲,在此期间以创作钢琴和管弦乐作品为主。
1917年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后,普罗科菲耶夫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申请去美国演出,此后先后辗转美国、德国、法国,由于长时间奔波加上对祖国的思念,直到1936年决定携妻儿回国定居。
回国后普罗科菲耶夫爆发了极高的创作热情,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1948年他曾受到苏联政府的批评,其被要求要注意作品“民族性”的特点。
1952年,普罗科菲耶夫恢复名誉,并获斯大林奖金和列宁奖金,获得了俄罗斯国家津贴,1953年3月5日去世。
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基本分为了三个时期,即国内学习时期、旅居国外时期、定居国内时期。
他在调性、和声、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音乐创作有四条基本路线:古典式、抒情式、创新式和托卡塔式,但他从来不追随和模仿任何一种流派,有非常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极具创新的音乐和声语言和开创性的钢琴演奏技巧。
普罗科菲耶夫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当时的俄国处于战争年代,他的音乐为人们点亮内心的曙光,指引人民积极斗争;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俄派风格语言,乐曲中充满着积极、热情和阳光;他的作品为20世纪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对许多作曲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在1913年创作的,作品是g小调,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
年仅21岁的普罗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时,得知他的同班好友因抑郁病自杀,对他的打击很大,所以,普罗创作这首协奏曲来纪念他的好友,这首曲子是他在极度压抑和悲痛的心情下所创作的,不和谐音程在乐曲中被运用到到了极致,作曲家就是用这种紧张的和声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之情。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抒情音色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抒情音色【摘要】普罗科菲耶夫的《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展现出了深情和细腻的抒情音色。
乐曲中的柔和旋律和提琴与钢琴的和谐配合使音乐充满了柔美和温暖的情感。
音色的层次与变化使乐曲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了不同情感的细腻处理。
通过对比与交互的音色效果,乐曲中情感更加丰富多变。
抒情音色为乐曲增添了深情和情感,音色的表现力不言而喻。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独具特色,展现出了其对音色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这首奏鸣曲通过抒情音色的表现让听众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展现出了普罗科菲耶夫优秀的音乐才华和独特个性。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抒情音色、柔和旋律、和谐配合、音色层次、情感细腻处理、对比与交互、深情、表现力、音乐特色。
1. 引言1.1 介绍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的《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由俄国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20世纪初。
这部奏鸣曲受到了德国及法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同时融入了俄罗斯的音乐传统,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这部奏鸣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展现出普罗科菲耶夫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技巧。
通过大提琴和钢琴的和谐演奏,普罗科菲耶夫创造出了深情悠扬的抒情音色,令人为之倾倒。
《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以其细腻的音乐表现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闻名,被视为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之一。
乐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音色层次丰富多变,展现出作曲家对音乐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通过对这部奏鸣曲的分析和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普罗科菲耶夫对抒情音色的追求和表现,以及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
《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无疑是一部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深深吸引着听众的心灵。
1.2 概述抒情音色的重要性抒情音色是音乐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使乐曲更加动人和富有感情色彩,还可以带给听众深深的共鸣。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演奏风格和技巧
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演奏风格和技巧作者:***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5期摘要: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
他一生著有大量钢琴作品,总数超过百余首,包含体裁多样,风格新颖,极富个人特色。
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是9首钢琴奏鸣曲。
他的创作经历了较长时期,演奏风格逐渐变化,从这几首曲子中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变迁。
他早期热衷于探索新的现代技法和风格,因此作品风格多样,呈现多元性,为研究普罗科菲耶夫钢琴演奏风格以及技巧,以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从创作背景、普罗科菲耶夫生平品简介、演奏风格,分析其音乐本体,探讨其风格特点以及技巧,从而诠释出作品的演奏风格与要点。
关键词: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演奏风格演奏技巧普罗科菲耶夫的生活中一直有钢琴陪伴,从小的熏陶是后期创作的基础,这件熟悉的乐器伴随其终身,一首又一首的钢琴曲应运而生。
良好的教育使他拥有精湛而高度的专业钢琴造诣,对于宣传作品十分有利,通过演奏让听众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创造音乐。
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弹奏技巧举办音乐会,一方面获取收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创作构想,使其创作技巧进一步丰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经历不同时期,创作风格明显差异,表演才能也出现巨大变化,始终处于持续优化当中,尤其体现在钢琴创作上。
钢琴从小陪伴着他,成为创作不可缺少的伙伴,是其成熟发展的有力见证。
他最开始接触的音乐就是钢琴曲,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作品,与这个熟悉的乐器始终相伴。
普罗科菲耶夫早期为钢琴作曲家,创作了一部又一部钢琴曲。
随着成熟期的到来,他将戏剧曲式融入到作品当中,体现出独特的钢琴风格,形象更加鲜明,表现更为具体,对各结构元素进行挖掘,彰显出其独特性,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整个剧情跌宕起伏。
器乐作品因戏剧的加入变得更为丰富,随之达到新的高度。
本文对于以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对其演奏风格以及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创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分析其作品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古典与浪漫风格,超越了它们所有的对立面,具有心理上的前提条件,从而可以看出普罗科菲耶夫作品具有独特性,不同于白银时代的诗歌,更多的是反映内心矛盾。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是俄罗斯作曲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之一,它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从其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为您全面解读这一音乐作品。
1.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我们来分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
这段乐章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而闻名,通过华丽的音乐语言和复杂的旋律变化,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色运用,使得这一乐章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了解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历史背景。
这段乐章是在作曲家处于创作巅峰期时创作的,当时他深受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精髓,因此这一乐章融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多元理解和创新实践。
3. 作曲家创作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意图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作曲家创作这一乐章的意图。
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时追求的不仅是音乐本身的美感,更是要表达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和诠释。
这一乐章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生活的深刻思考,因此这一乐章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想共享一下我对这一乐章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我深深被这一乐章所打动,它不仅展现了普罗科菲耶夫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作才华,更是给了我对生活、对情感的启示。
这一乐章的美妙旋律和深刻情感,让我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全面了解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这一乐章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曲家的独到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活、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2 in G Minor1.作者与时代背景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1918—1936年寄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追授)。
他是在1891年出生的。
其诞生地松卓夫卡村在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离开21世纪的领涅茨克大约四十公里,是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的一个大村庄。
父亲是一位农艺师,受大学时代同学迪米特利·松卓夫的聘请,来此经营这块土地。
母亲玛丽亚·格里戈利耶夫娜到了松卓夫卡村后,办了一个学校,免费教授贫苦农民的孩子。
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
离开小火车站二十五公里,离医院二十三公里,到邮局八公里,一个星期部差只来两趟。
普罗科菲耶夫一家住在一幢白壁绿顶的双层楼房里,庭院有一棵高大的七叶树和几棵洋槐树。
炎热的夏天,少年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就在七叶树下“避暑”。
这里每年都能看到一片金黄色的麦浪,乌克兰农民的歌声终日传向四方。
乌克兰民歌对青少年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普罗科菲耶夫最早的作品,是五岁时即兴弹出来的曲子,是母亲替他记下来的。
原先并没有标题,是一首不用降B音的F大调的小曲。
关于此曲为什么不用降B音(即缺少C大调的fa音),作曲家后来在青《自传》中说:“倒也不是表示我偏爱里第亚调式。
”而是表示我不喜欢跟钢琴上的黑键打交道”。
此曲记谱后就马上给加上了一个标题《印度风格的加洛普》。
这是由于当时报纸上刊登了印度发生大饥荒的消息,于是就编个与印度有关的曲名罢了。
在父母细心的培育下,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分析作者:陈芳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7期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d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第四乐章的听觉形象和技术写作,试图将本乐章结构清晰展现。
关键字:形象;技术
一、作品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理论家,他的9首钢琴奏鸣曲, 无论从构思的宏伟、内容的深刻、技巧的精湛还是手法的新颖等方面, 都可以同肖邦、李斯特的奏鸣曲相媲美。
《d小调第二奏鸣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 创作于1912 年(作者当时年仅21岁)。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动力性, 而第二钢琴奏鸣曲是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要素开始的萌芽。
此奏鸣曲大量使用了切分音型的轻快节奏和崭新的和声处理法。
第四乐章是本奏鸣曲的终曲乐章, 体现了青年人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气质。
这一乐章采用了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体裁塔兰泰拉的节奏,但速度快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塔兰泰拉,乐曲中充满了托卡塔式均匀的节拍,富于变化的力度线条及鲜明简练的旋律型。
为了取得整个奏鸣套曲的完整性,终曲中使用了奏鸣曲各个乐章的主题,并引入第一乐章展开部的副部主题以此来达到艺术结构的严整性。
二、作品分析
引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低音区快速的六连音进行, 造成千军万马、锐不可当之势。
二是左右手反方向的喇叭状音型, 它源于第一乐章的主部。
三是双手从极高音区以一泻千里之势一直冲到低音区的属音上, 从而再现了第一部分, 也就构成了呈示主部的和声背景。
这里的双手六连音齐奏要求用指尖触键,声音干净且清晰,从PP一直渐强,开篇就以由远及近的压倒性气势先声夺人。
主部是带有塔兰泰拉风格的6/8旋律, 第一句停在d小调的属和弦上, 第二句以主部倒影的方式移调至f小调上, 构成一个开放性的乐段,使人感到一种勇往无前的气势。
同时,其弱起的节奏,快速的音流,造成一种诙谐的艺术效果,给整个音乐染上了一种游移不定的色彩。
而连接部所使用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经常使用的一种音型。
普罗科菲耶夫将钢琴的打击乐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钢琴上追求金属声般而又富有弹性的颗粒性声音。
弹奏“托卡塔”节奏时手腕要稍高一些,手掌要支撑住,手指要像棍子一样敲击琴键并牢牢的立住,使发出尖锐的声音,给人以紧张感,体现出普罗科菲耶夫的敲击性特点。
而接下来经过一次大二度的模进以后引出副部主题的和声背景。
副部是由两乐句组成的乐段所构成, 这个乐段在低八度重复一次, 然后进入结束部。
结束部和展开部之间嵌入了一个插部, 这个插部所使用的就是在第一乐章展开部开始出现的副部材料。
把第一乐章的材料拿到这里, 一是起到材料贯穿的统一作用, 二是首尾乐章遥相呼应, 真正的展开部应从这个插部以后的al vivace算起。
再现部中有几点变化:
一、连接部提高了大二度, 为副部的调性服从做好了准备, 副部在小调上做了再现,在呈示部中副部是大调。
二、结束部比呈示部中的结束部扩充了许多, 除了用原结束部的材料外, 还加入了展开部中对主部展开时的一些材料。
最后以引子中那个似江河澎湃、一泻千里的分解和弦, 加上最后几个饱满响亮的和弦做了整个奏鸣套曲有力、辉煌的结束。
三、作品风格与演奏技术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阿萨耶夫说“ 运动、发展、呼吸的原动力原则成为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内容。
”这说明普罗科菲耶夫运用了快速、周期性反复等特点的托卡塔式节奏, 构成了普罗科菲耶夫创作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
他作品中最爱使用的“ 持续固定音型”和“快速固定音型”好像是一剂高能量的兴奋剂, 使音乐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演奏技法上看, 最重要的是要有“普罗科菲耶夫式” 的声音,要直接触键,毫不犹豫。
还要尽可能地多用小臂的力量,使音乐富有弹性,因此在技术上是很艰难的。
从抒情性上看,普罗科菲耶夫区另于其他作曲家,特别是区别于浪漫派作曲家。
他的抒情性的表现应具有“金属”的味道,声音似乎闪着金属的光芒,不应有矫柔做作的手法出现。
这就要求演奏者的听觉极其灵敏、头脑十分清楚地去处理这种不同的音响。
再次,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节奏很严谨, 很少出现浪漫派“Rubato”的节奏处理。
所以无论是抒情、还是激动的情绪,都不应超出节奏型的框架。
这一乐章的弹奏,对演奏家的技巧和能力是一個相当大的考验。
几乎没有停顿的快速音流,并在宽广的音域与急快的速度中行进,对演奏家清晰而富有弹性的触键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
并且乐章中大量七和弦的演奏,给演奏者带来很大的技术挑战。
总之,在第四乐章中,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机械般的节奏、抒情性、敲击性、谐谑性在这个乐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宁.普罗科菲耶夫《d小调奏鸣曲》分析及演奏(下)[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作者简介:陈芳,女,文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钢琴艺术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