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

专业、班级:08级地理科学(2)班论文小组组长:钟南 08070247

论文小组主持人:叶治安08070234 论文小组成员:王萍 08070223

王珍 08070225

刘星晨 08070219

指导老师:盛芳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

班级:08史地(2)班组员:叶治安钟南王萍王珍刘星晨

摘要:大学生谈恋爱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也是21世纪大学时代的一种潮流。追求自由、爱情已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亘古不变的话题。有爱情没婚姻是不幸的,有婚姻没爱情是痛苦的,恋爱是走在婚姻的道路上,婚姻是爱情的最好归宿。一份爱情能否持久,能否幸福,这就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关键字:大学生择偶恋爱婚恋观责任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十年寒窗“越农门”,当我们跨入大学校园,考高分、上高校已再不是我们生活中追求的唯一目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在生理上已日渐成熟,心理上便情不自禁萌生出朦胧的爱情意识。这就使追求爱情成为我们大学校园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大学生谈恋爱现象逐渐趋于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史地系08(2)班做的一个关于“大学生婚恋观问卷调查”(内容见附页)的统计:全班共56人参与调查,男生17人,女生39人。其中20人正处于恋爱阶段,36人处于“单身”阶段,恋爱率达35.6%。其中20人持“支持恋爱”意见,36人持“无所谓”意见,没有同学持“反对恋爱”意见,说明我班同学对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均持赞成或合理意见。其中对“恋爱的理解”, 38%的同学认为是为“寻找人生伴侣”而恋爱,30%的同学认为是有“共同语言”而恋爱,9%的同学认为是“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而恋爱,8%的同学认为是“因同学和社会的影响”而恋爱,6%的同学认为是因“好奇心”而恋爱,而剩下9%的同学是因其他原因而恋爱。其中对“选择男(女)朋友最重要的因素”调查,“共同语言”因素占41%,“为人善良,温柔体贴”因素占38%,“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因素占11%,“外貌”因素占4%,“其他”因素占6%。对于日趋常见的“大学生恋爱同居”问题,63%的同学表示坚决反对,9%的同学表示赞成,2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对于“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个问题,80%的同学表示先立业后成家,而20%的同学觉得应先成家后立业。

根据这次简单的调查活动,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恋爱现状稍作概括如下:1)、恋爱比率日趋增大。在调查中显示,我们班“恋爱率”达35.6%,其中还不包括正在追求对象的同学。在入学之初,一些学长、学姐就耳提面命:恋爱是大

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同学也抛开了原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令人生厌。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动机多样化。据这次调查统计,以“寻找人生伴侣”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现在更多是以“共同语言”、“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为目的,也有追求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的,更有甚者,是因“好奇心”而恋爱。这就越发与传统的婚恋观“交往—恋爱—结婚”相悖,大学生恋爱越来越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刺激体验,越来越多的形成一种“开学交往—大学恋爱—毕业分手”的扭曲恋爱模式。

3)、恋爱悲剧日趋增多。有部分大学生难以处理好学业和恋爱的关系,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恋爱同居现象更是日渐常见,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前程。更出现过不少意外怀孕事件,各大医院的“无痛人流”广告在校园内,常可见到,影响了校园应有的环境。更有因承受不了“意外怀孕”后的经济和社会舆论压力而殉情者。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人们对爱情,婚姻的基本反映。如今,我们传统的爱情婚姻观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价值判断也出现了多元化。尤其是大城市尤为突出。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思想彻底的前沿,大学校园历来就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祥地,在恋爱观上更有要求有革新的特殊条件。并且从改革开放之后,受各种西方思想的冲击,我们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容易发生大的改变。

这里对大学生的恋爱择偶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如下:

1).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从而影响我们的婚恋观亦是如此。西方思潮从各个方面介入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例如西方人在婚前婚后的开放性生活在各种影视节目中的表现,可谓淋漓精致。他们的观念尤为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由此而引发了对中国性教育落后、保守的抨击。更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开胆量去爱,去表达情感去获得心理和性的满足。广大大学生甚至渐渐接受并植入了这一种种思想。

2).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恋爱?

根据对本班的基本调查,班上多数同学是为“寻找人生伴侣”而恋爱,满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情怀。而现今社会,究竟有多少人是在为真正的爱情

而携手?更多见到的是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的,以致出现无数“扭曲”的爱情婚姻。如“伴伴族”,说的是,“结婚要伴大款,理财要伴巴菲特”。我们怀着“寻找人生伴侣”的初衷而恋爱,自然无可厚非,但定得怀揣“慧眼”去知己知彼!再有部分同学是“因寂寞寻找感情寄托”而恋爱,想在精神上找个寄托,这些同学耐寂寞能力较弱,越觉得寂寞,越发脆弱,很容易陷入所谓的爱情陷阱。

三、结合革命伟人的婚恋观阐述恋爱与婚姻的关系:

给大家讲讲革命伟人周恩来的婚恋故事,周恩来一开始是立志振兴中华,献身救国事业,而且抱定独身主义,但他后来认识了拥有共同理想和爱好的张若名。于是,他们开始交往,其他同志们都认为周恩来和张若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张若名因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在法国遭到警察几次跟踪和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因而决定脱离政治活动,退出党。周恩来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他的终生伴侣理所当然必须是志同道合的经得起革命的艰难险阻的战友,而这一点邓颖超当之无愧。于是周恩来就跟张若名分手了,转向追求邓颖超,还求婚。所以周恩来的恋爱观是以革命为基础的。邓颖超也认为共产党员在选择伴侣时最重要的前提是政治条件以及围绕这一条尚有相爱的诸方面,至于外貌不是主要的,只要平常不异样过的去就行。革命时期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周恩来是将个人的生活和爱情融入了政治信仰以及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独特而高尚的婚恋观。无产阶级的婚恋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有机结合。

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爱情是一个泛滥的词。大学生谈恋爱很多都是内心空虚寂寞,想找个人陪伴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而且很多爱情是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上。很少有人是以结婚为前提而交往的。其实我们应该换一种思想:爱情使婚姻幸福,婚姻使爱情延续。现如今,离婚率之高难以想象,甚至有人结婚才几天就离婚,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不适合没有爱情了,或是出现了婚外情。由此可见,爱情对婚姻有多重要。有很多大学生谈恋爱往往毕业就没后话了,也有毕业后就结婚或者在学校时就成婚的。

一般意义来讲,美满的婚姻首先得经过甜美的爱情,这样说来,两者该是递进关系。对于爱情,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重视,同时注重享受这个甜美的人生过程,当然,也是为了拥有美满的婚姻而努力作铺垫。对于婚姻,我们也该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进行曲中,努力使之时时赋有新意,这样对对方,对自己,以至于对相关的其他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端正了双方的观点,我们依然在婚姻中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珍贵。恋爱与婚姻是人生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它们是人性本善最直接的显现,是人的道德修维的表征,更是一个人审美标准的折射。由此,恋爱与婚姻才成为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