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简析
简析诗歌题型及解题思路
听觉、触觉、嗅觉等。然后考虑的是方位,包括远近,高
低等 。最后考虑的是色彩 ,主要指色彩词语的运用 ,常见
的如红、绿 、 蓝等。
3 . 评价题。常见 的是某人对一首诗有一个特殊的评价 , 让你来分析一下这种评价。例如:
溪 居
境的诗句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交
代时间 、地点 、 背景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奠定 情 感基调 ,刻画人物形象 , 暗示主题等。结构上 : 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或总领诠 释 、 为下文做铺垫 、总结上文 、照应前
及到手法就要把它答上 ,而且放在答案的最前边 ,它一定
是采分点 ;二是遇见没有见过的题型要学会 转换题 型 , 转 换成我们见过的,按照归纳的思路去解题 。归纳这 些题 型 是帮助大家去解题 ,但诗歌是活的 ,答案是活的 ,我们 不
能因为有了题 型而变得死板 ,要学会灵 活运用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取胜。
难写。
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 : ① 以景作结 ( 以景结情) ,通过描写城郭笼 罩于烟雨迷蒙中的凄迷景象 ,以景衬情 ( 寓情于景) , 表现 自己的 “ 伤心 ” 。②语 意双关 ( 答 “ 虚实相生 ” “ 象征 ” “ 想象 ”也可) ,“ 烟雨冥蒙”既可指 自然之景 ,又可象征 当时动荡不定 、战乱频仍 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诗人对时局
语 文考 试 指 导 妻
过融上入兰若①
“ 来往不逢人”两句,看似 自由自在 , 实则孤独寂寞,透露
出了诗人的强作闲适 。
綦毋潜
山头禅 室挂僧衣 ,窗外无人溪鸟飞。
解题思路 : 首先 明确是如何评价的 ,然后按照评价的
思路层次去 回答。
诗词格律简析
诗词格律简析诗词的格律基础第一节韵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
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
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
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
再看"帮"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
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第二节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字音有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一共有四个:阴平(第一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第二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第三声)是一个低升调(有转折,有时是低平调),去声(第四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每声都分阴阳,所以共有八声)是:⑴平声。
到后代分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古代为仄声。
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古代为仄声。
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古代为仄声。
这个声调的发音特征是:①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例如用杭州话念"休息"、"毛竹"等词,就会明显觉得"息"和"竹"的音程要比"休"、"毛"短的多。
这叫做"清入(阴入)"。
②既有①的特征,念起来,声带还有明显的震动。
例如用杭州话来念"月亮"、"国家"等词就会感到"月"和"国"音程既短,而且声带震动很明显。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一、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背景1. 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他的经历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黑暗而压抑的,贫富差距极大,底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艾青看到了大堰河这样的劳动妇女悲惨的生活,心中满是同情与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歌。
二、诗歌的内容简析1. 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诗中描写她“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尝到饭已煮熟了,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她为家庭默默操劳的形象。
她是善良的,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对诗人这个“乳儿”充满了爱,像对待自己亲生儿子一样。
2. 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诗人对大堰河有着深深的感恩与敬爱。
诗中不断地重复“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就像是一声声深情的呼唤。
他感激大堰河在他年幼时给予的温暖与关怀,在那样一个冰冷的世界里,大堰河的爱就像一束光。
同时,诗人也有着愧疚,因为他长大后离开了大堰河,而大堰河依然怀着对他的思念,最后悲惨地死去。
三、诗歌的艺术特色1. 意象的运用。
诗中运用了很多独特的意象,像“雪”这个意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雪的洁白与寒冷,与大堰河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雪也有一种纯净、忧伤的感觉,烘托出诗人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
2. 语言风格。
语言非常质朴,就像日常的口语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充满了感染力。
这种质朴的语言能够更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的爱与怀念。
例如“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简单的语句却把那种亲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诗歌的主题探讨1. 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大堰河是劳动人民的代表,她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她有着美好的品质。
诗人通过对大堰河的描写,表达了对所有劳动人民的赞美,他们虽然遭受苦难,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勤劳的品质。
2. 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中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大堰河如此勤劳善良,却过着悲惨的生活,而那些富人却享受着荣华富贵。
诗歌《帕斯捷尔纳克》简析
一.作者简介:王家新(男)(1957—)曾用笔名北新等,诗人,诗歌评论家,出生于湖北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并开始诗歌创作,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先后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的悬崖》(1997)等;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1989)及随笔集《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1997),〈对隐秘的激情〉(1997);编造《叶芝文集》(三卷:1996),《中国当代试验诗选》等。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
王家新是在诗歌道路上变化较大和实现自我调整的诗人之一,他从“蒙胧诗”时期开始诗歌创作,前期的部分短诗如〈蝎子〉《空谷》等,具有冥想的气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创作的《一个劈木柴过冬的人》《帕斯捷尔纳克》《卡夫卡》等作品,是他诗风转变的一个标志,这些作品是表达“承担”的经验的诗:借助吟咏的对象,描写一种社会转向作用作用于生命个人的难以承受的处境的体验。
他同西川等人被认为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
二.作品简析诗歌《帕斯捷尔纳克》是王家新第二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作者以诗人“帕斯捷尔纳克”命名,不仅是对命运多舛的异域诗人的哀悼和追思,也是对自己亲历的时代的反思,更是王家新歌咏、倾诉、以期达到“一种灵魂上的无言的亲近”的对象。
首先,我们要知道帕斯捷尔纳克这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个注重自我内在体验的现代诗人,在苏联建国后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长期沉默后发表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不料再度受到国内的严厉批判,以至于不得不屈服这种专制的压力,直到死亡。
作者通过异国诗魂悲剧命运来进行自我剖析,帕斯捷尔纳克的形象被王家新涂抹上了主观色彩,“以个人的睿智和忧伤体认了一个时代苦难者的形象,又确立了一种要求承担苦难并朝向灵魂的高贵的存在尺度”(陈思和语),从而达到了精神与他的相通和契合,是灵魂之间,历史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王家新又似乎在询问着自己和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契合点在哪里?中俄大地间的共同命运又是什么?那些不解都在自我阐述里升华,转为诗人的灵感和思索,使帕斯捷尔纳克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而王家新则是这精神的承担者,正又是由于这种承担,个人才真正的成为了个人。
沁园春雪简析
沁园春雪简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首词以其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将对这首词进行简析。
这首词的背景和主题非常明确。
毛泽东在1936年写下了这首词,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之下。
词中表达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其次,这首词的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
毛泽东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词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例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群山起伏、高原广袤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首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词以“北国风光”为总起,分别描绘了长城、黄河、秦始皇等历史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同时,词中还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展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
义。
这首词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毛泽东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和历史元素,使得词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感。
整首词充满了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烈审美感受的诗歌作品,它反映了毛泽东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这首词以其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简析】: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
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
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
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
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
“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
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
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
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
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堡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
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
2023年高中语文课内诗歌《燕歌行》详注及简析
《燕歌行》详注及简析01『释词』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跟从)元戎(军队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出塞(远出边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介词,把)示(给人看)适(作者自称)。
感(感慨)征戍(远行屯守边疆)之事,因(于是)而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格律作诗词,作为酬答)焉(句尾助词,表陈述语气)。
『译文』开元二十六年,有个跟从军队主帅远出边塞回来的朋友,创作了一首《燕歌行》,把诗篇给我看。
感慨远行守卫边疆的事,于是就依照朋友诗篇的题材、体裁和格律,创作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汉家(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
后文“汉将”同此)烟尘(烽烟与尘土,指战乱,战争)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残暴的贼寇)。
男儿(男子汉)本自(本来)重(看重,推崇)横行(纵横驰骋),天子非常(不寻常)赐颜色(脸色,此指赏识,恩赐)。
摐金伐鼓(金,敲击铜制响器。
摐,撞、击。
伐鼓,敲鼓)下(进发)榆关,旌旆(旗帜)逶迤(舒展的样子)碣石(地名)间。
校尉(武官名,泛指统帅)羽书(插有羽毛表示紧急的军书)飞(飞速传送)瀚海(指大沙漠),单于(,本指匈奴酋长,这里泛指敌人的首领)猎火(本指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借指游牧民族兴兵打仗的战火)照(照亮)狼山(即狼居胥山)。
山川萧条极(穷尽)边土(即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胡骑(匈奴骑兵,借指敌寇)凭陵(侵扰凌逼)杂(交杂,交错)风雨。
战士军前(阵前)半死生(生死各半,指伤亡惨重),美人帐下(统帅的营帐里)犹歌舞。
大漠穷秋(晚秋,深秋)塞草腓(枯萎),孤城落日斗兵稀(稀少)。
身当(承受)恩遇(天子的知遇之恩)常轻(轻视)敌,力尽(用尽)关山(关隘山岭,泛指高峻险要的地方)未解围。
铁衣(铠甲,这里是身披铁衣的战士)远戍辛勤(辛苦劳作)久,玉箸(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形容思念之深),征人蓟北空(徒然,白白的)回首。
边庭(边地)飘飖(长风吹荡的样子,形容动荡不安)那(哪里)可度(越过),绝域(极远的地方)苍茫无所有。
杜甫《石壕吏》赏析: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典范
杜甫《石壕吏》赏析: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典范杜甫的《石壕吏》是“三吏三别”中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期间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一、作品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2、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古诗《送别》及简短赏析
古诗《送别》及简短赏析1.唐诗的赏析【注解】:又题:《山中送别》1、柴扉:柴门。
2、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评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其人-------------------------------------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
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
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
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
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
受禅宗影响很大。
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山中送别赏析-------------------------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简析威廉·华兹华斯诗歌的特点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强调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
他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的憧憬,抒发着他对家乡的怀念,他的诗歌也多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怒。
二、强调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
他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他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应该和谐相处,以保护大自然,以及人类的未来。
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诗歌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正的愤怒,也表达了他对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
他的诗歌中也多次提及了社会的贫富差距、社会的不公正以及人类的精神追求等问题。
塞尔努达诗歌中的孤独意象简析
塞尔努达诗歌中的孤独意象简析塞尔努达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孤独的意象。
这种孤独不是简单的孤立或寂寥,而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首先,塞尔努达的诗歌表现了人在面对自我时的孤独感。
他的作品常常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对照,展现出人类心灵深处的独特性和孤寂感。
这种孤独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认识和体验。
例如,他在《我是一只蝴蝶》中写道:“我是一只蝴蝶,一只孤独的蝴蝶/在早晨的阳光中,我颤抖着翅膀/在无垠的蓝天上,我独自飞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只蝴蝶的孤独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我存在的探索。
其次,塞尔努达的诗歌中的孤独意象也表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生命的无常。
他的作品常常触及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孤独的意象成为了他表达这种思考的方式。
例如,他在《黄昏的羽毛》中写道:“在黄昏的羽毛中,我找到了孤独/在孤独的翅膀上,我找到了爱/在爱的目光中,我找到了你。
”这首诗将孤独与爱联系起来,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塞尔努达的诗歌中的孤独意象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他的作品常常将孤独与人生的追求联系起来,表现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例如,他在《我在寻找》中写道:“我在寻找,寻找孤独的深处/在那里,我将找到我的真理/我将找到我的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对自我真实性的探索。
总的来说,塞尔努达的诗歌中的孤独意象表现了他对自我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他的作品通过孤独的意象展示了人类心灵的独特性和孤寂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求和探索。
高考语文64篇背诵篇目42首诗歌简析课件
登高/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 《望岳》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广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 见群峰云生,好像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 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秘秀丽的风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蔼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手法: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风景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奇妙地融会在一起。情景交融, 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 语言风格与艺术风格: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 诗歌类型: ● 饮酒诗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应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 咏物言志诗
●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或显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 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乐趣。
登高/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 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满着凄苦哀思。“感时花 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致,声情悲壮。
● 时事类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应汉末人民苦难生活。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浑厚无华、不尚 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大方悲凉为其特色。
●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用浪漫主义 激情勾画出壮丽景象;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表达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 志和宽广的胸襟。
诗歌衬托手法简析
诗歌衬托手法简析一、虚实相衬如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仙人跨鹤,本属虚无,却以无作有,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
这样以虚衬实,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
由此可见,虚实相衬就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联想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二、明暗相衬所谓明暗相衬,是指明写与暗写相互映衬,这样明暗相间,互相映衬,可以巧妙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满座皆掩泣,作者泪湿青衫,为何?——被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悲从中来,为琵琶女,也为自己掬一捧失意之泪。
明写众人眼泪,暗写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三、动静相衬动静相衬是指诗文中或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或以声衬静。
我们都熟悉的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动静相衬艺术手法的典范代表。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里“照”“流”“喧”“动”四个动词,描绘了山间清新自然、明丽如画的动态景色: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黑影,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轻轻流过,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
竹林中笑语喧哗,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水面上莲叶摇动,是渔船顺流而下。
然而这样的动景给人的感觉却是清幽宁静,超尘绝俗。
景物的动态描写,使静景有了一个参照物,变得更静,即所谓“动中之静尤显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这全赖于衬托的作用。
再如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这里深秋,黄昏,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阻隔了莺莺的视线。
摘抄古诗赏析【通用6篇】
摘抄古诗赏析【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抄古诗赏析【通用6篇】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简析ts·艾略特的诗歌《序曲》
简析ts·艾略特的诗歌《序曲》
T.S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代表作《序曲》更是引领了当时的文学潮流。
本文将简要分析T.S艾略特的诗歌《序曲》。
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即,T.S艾略特在1913年发表的《序曲》,这首诗被认为是艾略特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它被公认为是“现代诗歌的开端”,表达了艾略特对当下社会和个人问题的关注。
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序曲》由十首三句诗组成,每首三句诗完整地表达了一种感情,比如:第一首诗“诗人健康的理智与心愿/它在不禁的阴迹形成的勉强的和谐/禁不住唤起无措的冷漠”,表达出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抗拒和无助。
从内容上来看,《序曲》是一首情绪传达诗,主要描述了艾略特对自然与人文世界的居怀不平,表达了他深刻地看到世界的不完美和社会的不正义,并以讽刺及期望的眼光,对当下人类活动和行为发出警示。
此外,诗歌以两个比喻来表达意象:“一组游走的孤星”和“火枪口点着黎明的门”,突出了艾略特的愤怒情绪和极端的绝望,也体现了绝望的力量可以让生活发生巨变。
最后,T.S艾略特的诗歌《序曲》赋予了近现代诗歌的新方向,其表达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文学,并被认为是当时诗歌发展的标志性作品。
综上所述,《序曲》是一首富有情感色彩、带有现实讽喻意味的诗歌,带给读者无限思考,深刻地表达了T.S艾略特对现实世界的看
法,也可以说,他用这首诗交出了一份宏伟而又深刻的“礼物”。
诗词格律简析(一篇)
诗词格律简析(一篇)诗词格律简析 1律诗之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诗。
历史上,把韵文体的作品,统称为诗。
诗,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以时期来看,包括诗三百,也就是《诗经》,先秦诗,乐府诗等等,自然,也包括律诗。
根据这个概念,词、曲,还有现代诗都是诗的范畴。
不押韵的现代诗算不算诗?没有定论。
但我想这是文体转变的必然产物把《二》什么是律诗。
A.指历史上一切有“律”的诗,“律”是官方制订、发布的规则。
B.指唐宪宗、唐哀宗时期的诗,李义山等人在总结近体诗、今体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由官方颁布而执行。
也就是俗称的晚唐诗。
这不得不提到两个概念,(1)今体诗。
指按照唐玄宗时期钦定颁布的格律写下的诗作品,就是“今体诗”。
比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
(2)近体诗。
指从齐梁体、永明体到今体诗之间这段时间的诗作品,含齐梁体和永明体。
比如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宋之问等。
A.北宋欧阳修等人,奉命整理而完成了一部律诗格律。
按这个格律完成的作品称为格律诗,简称“律诗”。
此类作品,包括宋诗,元诗,明清诗,__以及中华人民__时期的律诗作品。
B.今天所说的律诗,指历史上相对符合(未必全面符合)格律的诗作品,亦包括唐朝时候,并未归在律诗范围内的民间作品。
比如,朋友之间的酬唱,以及压私韵的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整个唐朝的作品。
实际上,唐朝,共四次颁布诗格律。
分别为李渊、武则天、李隆基、李纯四人各自当政掌权时候制订。
(李纯,宪宗,原名“淳”,被立__后,改“淳”为“纯”。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大家在阅读唐诗时,看到不少作品,并不完全符合格律的原因,这是因为,拿今天理解的格律,也就是宋格律去印证,自然会出现偏差。
毕竟,从初唐到北宋,时间上跨越500年《三》关于是排律?A.10句(含10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除首尾外,均为偶句。
b.什么是七律和五律。
七律:七言四联八句为七律。
即七言八句。
五律:五言四联八句为五律。
即五言八句。
C.什么是律绝。
绝句分七绝和五绝,七绝五绝都分古绝和律绝,律绝和七律、五律一样要遵守格律,也是格律诗的范畴。
简析刘禹锡的诗歌特点
简析刘禹锡的诗歌特点刘禹锡啊,这位唐朝的大诗人,他的诗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碗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他写诗,不光是在纸上写字儿,更是在心里头跟咱们这些读者对话呢。
刘禹锡的诗,第一个特点就是“直抒胸臆”,有啥说啥,不含糊。
就像咱们村里的二大爷,喝上两口小酒,就开始跟大伙儿掏心窝子。
他的《秋词》里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话说得多敞亮!人家都说秋天凄凉,他偏说秋天比春天还好,这不就是典型的“不走寻常路”嘛!再者,刘禹锡的诗里,总爱藏着点“小倔强”,跟命运较较劲,跟生活斗斗法。
比如他被贬到巴山楚水那些个偏远地方,一般人早就唉声叹气了,他倒好,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看,沉船边上还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还是万木争春,这得多乐观,多坚强啊!这就像是咱们遇到困难时,心里头的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对吧?还有啊,他的诗还特别有画面感,就像是一幅画儿在咱们眼前徐徐展开。
比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读着读着,咱们就好像真的站在湖边,看着月亮和湖水在一块儿跳舞,湖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远处的洞庭山就像是一颗青螺镶嵌在白银盘里,美得让人心醉。
刘禹锡的诗啊,还特别喜欢借景抒情,借物言志。
他看到竹子,就能想到坚韧不拔;看到菊花,就能想到淡泊名利。
就像咱们平时看到个啥,心里头也会有点小感慨一样。
他的这种写法啊,让咱们读起来特别有共鸣,感觉就像是他在替咱们说出了心里话。
最值得一提的是啊,刘禹锡的诗里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啊,他也能从生活中找到那么一点点美好和光亮然后把它放大再放大写成诗让咱们看到。
这种精神啊就像是咱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突然看到了一束光那种温暖和力量是让人无法抗拒的。
所以啊我说刘禹锡的诗啊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碗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简析诗歌的理解需要从整体上来进行,即在语言形式之中,又超越诗歌的语言形式本身。
这里我从诗歌的形式入手,先介绍一下诗歌的结构,再简单的介绍一下欣赏和学习诗歌的方法。
一、诗歌的结构结构主要是指诗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语音组合模式二是口语重音模式三是一定的语体形式诗歌的语音组合模式是指英语诗歌的语音是如何被诗人运用,组合以形成一些常用的或固定的语音模式,如压韵(rhyme),头韵(alliteration),元音韵(assonance),辅音韵(consonance),倒压韵(reverse rhyme),行内韵(internal rhyme)等。
诗歌口语重音模式是指诗人根据单词重音,短语重音,句子重音创造出一定的节奏(rhythm)。
在诗歌中称为格律或韵律(meter)。
格律由音步(foot)构成;英语中的音步有不同类型。
注意:音步指的是一行诗内的节奏,在划分英语诗歌音步的时候我们用这样的标识V \ 来分别标识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音节的划分主要通过朗读,根据诗的音节为单位划分,而不是整个单词,比如一个英文单词,literature,有四个音节。
扬及重读音节,抑及非重读。
在划分音步的时候要先把一句诗的全部音节划出来,然后按照语义和重音朗读就会得出下面的这几种不同的格律了。
(关于这部分的详细解释和例子请参见英诗解析一文)抑扬格(iamb)由一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V \扬抑格(trochee)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非重读音节组成\ V扬抑抑格(dactyl)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两个非重读音节组成\ V V抑抑扬格(anapest)由两个非重读音节和一个重读音节组成V V \扬扬格(spondee)由两个重读音节构成\ \抑抑格(pyrrhic)由两个非重读音节构成V V按音步的多少又可分为单音步(monometer), 双音步(diameter),三音步(trimeter),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er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ameter)。
不同的音步类型和不同音步数量的组合就构成了诗行的诸多变化形式,如五步抑扬格(iambic pentermeter),四步抑扬格(iambic tetrameter)等等。
根据压韵在诗行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行尾韵(end-rhyme)我们期末考试诗歌分析中经常考到的就是这个例如:Up from the meadow rich with cornClear in the cool September morn2.行内压韵(internal rhyme),这是指同一诗行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韵。
例如:They fondle the fiddle of my heart3.行首韵(head-rhyme),压韵出现在每行诗的第一个或前几个音节。
例如:Mad from life’s historyGlad to death’s mystery诗体(poetic form)是指语音模式,重音模式以及诗行(一个stanza中有多少行诗)多种因素的惯性组合,例如,对句,又叫偶句,(couplet):一对诗句格律一致、押尾韵。
例如:Up from the meadow rich with cornClear in the cool September morn我们教材中提到的英雄双行体(heroic couplets)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对句,只有在对句为五步抑扬格的时候才是heroic couplets。
四行诗(quatrain):每个诗节(stanza)由四行诗句组成。
白体诗(无韵诗)(blank verse):指诗行之间不是押韵的,但是每行诗有固定的音步,多见的为五步抑扬格。
十四行诗(sonnet), 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种是意大利十四行诗,另一种是英国十四行诗,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前八行后六行韵律,前八为a b b a a b b a, 后六行为c d e c d e ,c d c c d c 或c d e d c e三种。
前八行叙述经验,提出一项建议或问题;后六行一般用抽象的批论将前面叙述的含义点明,或应用前面的建议,或解答前面的问题。
英国十四行诗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流传过来的,则采用三组四行法,各组韵律不同,一般隔行压韵,它韵律一般是a b a b c d c d e f e f g g。
最后两行对前面三组四行诗加以评论,并且往往使用警句。
例如;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That sends the frozen-ground-swell under it,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Robert Frost's "Mending Wall"自由诗(free verse)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固定的格律和韵脚的诗,象散文一样的行文,代表作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
它是和上面的押韵诗相对应的分类。
上述简单介绍了一下诗歌的主要结构和类型。
它们对于理解诗歌的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我们将讨论诗歌语言文体特征对于诗歌理解的作用。
二诗歌语言文体特征的作用有些文学批评学家们认为诗歌语言的压韵,韵律和诗体都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我们看一看押韵在诗歌理解中所起到的作用。
总的来说,压韵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产生一种和谐,强调突出诗歌的用词,聚焦诗歌的意义,以及产生戏剧效果。
My mother groaned! My father wept!如果一个词和另一个词压韵,通常会有一种和谐感,并且和谐会给我们一种快感,和谐让我们感到事物的圆满,感到事物已完成,已解决。
如果诗中有压韵,也会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诗人通过压韵来强调重要的词,一般诗人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这种强调,一是多次使用压韵,二是使用行内韵。
比如:Over the redolent pinewords inat the bothroom casement,One fine Saturday, Windlesham bells shall callUp the batterfiend aisle rich with Gothic enlacementLicensed now for embracement,Pam and I, as the organThunders over you all.Casement, enlacement, embracement间的压韵的多次使用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引起我们对这些词对于这首诗的意义的重要性的关注。
压韵也可以产生喜剧效果,尤其用在较短的诗中,例如:As he was scrambling through a brakeDischarged his weapon by mistakeAnd plugged about an ounce of leadPiff-bang into his grace’s of leadWho naturally tell clown dead幽默感正是来自压韵的熟练运用,从而使得这个意外事件变的滑稽可笑。
有些文学批论家认为格韵的运用也会产生一些效果,具有某些意义。
扬抑格的运用可以产生确定感,例如: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In the forest of the night.老虎的那种威风八面,一跃而起的形象正是通过扬抑格这种准确,肯定的意味展现于读者的眼前。
当然并非所有的扬抑格都有如此的气势,但这对于诗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相反,抑扬格通常有一种沉思之感,因为它是有带有不肯定意义的非重读音节向具有肯定意义的重读音节的过度,例如:With many recongnitions dim and faintAnd somewhat of a sad perplexity,The picture of the mind revives again…扬抑抑通常产生悲伤感,重读音节后的两个非重读音节会产生一种下落感,远离肯定。
例如:What that had loved him so, followed him, honoured him,Lived in his mind and magnificent eye…“loved him so”所产生的悲伤感是由后面两个非重读音节所体现的。
抑抑扬格通常产生一种紧张感。
例如:The Assyrian came down like the wolf on the foldAnd his cohorts were gleaming in purple and gold非重读音节在这里产生一种紧张感。
正是通这些格律,诗人将感情表达出来,作为读者有时就会被这些格律所感动,着也是这些格律所产生的一些作用。
诗体除了压韵和格律两个因素外,还包括诗行的多少,其中常见的有,偶句体(couplet),四行诗体(quatrain),还有五行,六行,七行,八行,九行诗体等等。
由于偶句体采用明显的诗行停顿和语法上十分工整的对称结构,所以这种诗体很适合表达警句和以均衡为特色的对称,对仗句。
对偶句也可以用于讽刺诗中,例如蒲柏的长诗中有着样的例子。
The hungery Judge soon the sentence sign.And wretches hang that jury-men may dine.三行诗体较为少用,因为三行诗体不好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行诗体最为普遍,经常用在歌谣或抒情诗中。
四行诗简洁,明快。
五行,六行,七行,八行,九行也并不常见。
另外还有十四行诗(sonnet)。
三、诗歌的理解在诗歌的理解与欣赏中,除了上面我们所讨论的诗歌的文体因素外,还包括其他很多因素,比如,诗歌的声音,语气,视角,象征,意象,用词特点,修辞手法,句法结构,作者,诗歌背景,诗歌内容等等因素。
所以说对于一首诗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语言的文体特征分析。
诗歌语言的文体特征是理解诗歌的一部分因素。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诗歌理解不是部分的叠加,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理解诗歌,把诗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理解诗歌,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那么,怎样才算从整体上来理解诗歌呢?一般文学评论家为我们指出的方法是:首先,要确定诗的类别,即按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来划分,看他们属于叙事诗,抒情诗,戏剧诗,还是别的什么诗;其次,就是看一看诗人是如何组织诗歌的,一旦你说明了诗人是如何写成这首诗的,你就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这首诗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