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学案(附答案)

2018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学案(附答案)
2018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学案(附答案)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说出葡萄牙西班牙最早殖民掠夺的史实。

2.通过自主学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3.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知道荷兰、英国、法国进行殖民争霸的斗争。

4.通过合作探究,知道殖民掠夺的影响。

重点: 英国的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影响

难点: 殖民掠夺的影响.

学习新课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

2.找出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掠夺的主要地区和特点。

(二)合作探究

1.联系所学知识,想想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会成为殖民扩张的急先锋?

2.合作探究

材料商人一旦富有,所渴望的是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借以分享贵族的特权,对投资工业则望而却步。

——《世界近代史编>

葡萄牙、西班牙从殖民地获得了大量财富,为什么很快就衰落下去了?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6-77页,找出下列问题:

1.英国为什么能成为最大的殖民强国;

2.说出英国三角贸易的过程和影响。

(三)合作探究:

“三角贸易”的影响

三、荷、英、法殖民掠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6-78页,掌握下列问题:

1.荷兰殖民掠夺的史实;

2.法国殖民掠夺的史实。

3.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4.殖民掠夺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课堂达标检测

1.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之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条罪恶之路。我们这么说的理由是因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曾经()

①掠夺财富②贩卖黑奴③输出商品④屠杀印第安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新航路开辟后,在连续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A.欧洲B.亚洲C.美洲D.非洲

3.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你知道克莱武“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在工业革命中有重大的发明

B.参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C.在印度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

D.通过三角贸易使英国大发横财

4.欧洲殖民国家经营的“三角贸易”的罪恶行径是()

A.贩卖印地安人到非洲

B.贩卖印地安人到欧洲

C.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D.贩卖非洲黑人到欧洲

5.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示了()

A.资本主义产生酌合理性 B.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C.封建主义统治的特殊性D.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答案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欧洲人开始早期殖民掠夺的背景

1.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市场和原料;

2.新航路的开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

西班牙殖民重点:以美洲为主

侵略特点:建殖民地掠夺金银黑奴贸易

葡萄牙的殖民重点:

非洲和亚洲

侵略特点:建立据点垄断商路欺诈贸易

(二)合作探究

1.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国家,在他们的支持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以西班牙王室的名义进行占领。麦哲伦最早完成了环球航行,达伽马到达印度。之后,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大肆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2.葡萄牙、西班牙从殖民地获得了大量财富,为什么很快就衰落下去了?

葡萄牙、西班牙掠夺的财富未能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而是被挥霍、浪费。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为什么英国有机会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处于大西洋沿岸,地理条件优越;

军事上: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2.英国的殖民活动

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棉花、烟草、蓝靛、糖等英国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为了更大的利润,贩卖非洲黑奴。

(二)合作探究:

“三角贸易”的影响

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穷与落后。

对欧洲:欧洲殖民者赚取了大量的财富,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美洲:为美洲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的建立和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荷、英、法殖民掠夺

(一)1.荷兰的殖民扩张(见学案图片)

2.法国的殖民扩张(见学案图片)

3.“日不落帝国”的建立(见学案图片)

4.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欧洲: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世界市场: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欧洲工业产品、近代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合作探究: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1.政治:最早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确定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经济:英国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3.军事: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4.政策: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上事业;

5.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位于世贸中心地区。

课堂达标检测:DDCCB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整理)

2018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 525 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 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上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2.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由信仰、幻想、幼稚和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B.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C.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D.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就业机会的变化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大规模资本输出 4.《大国崛起》这样说道:“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航路开辟 5.下表为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整体世界的形成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 6.欧洲人说,他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是一个有功之臣;印第安人说,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这里的“他”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7.为了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日,英国皇家邮政发布的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英国皇室家族四世同堂,英国王室的第41、42和43任继承人向第40位继承人致敬。在英国,女王 ①是象征性国家元首,是“临朝不理政”②由世袭产生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8.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 《权利法案》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0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法国

2019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 xx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等; 2.通过自主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3.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启蒙运动,xx大革命和拿破仑xx 难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旧制度的危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 2.了解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思想。 二、xx大革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91页,了解下列史实: 1.xx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 3.xx大革命的意义。

三、拿破仑帝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1-92页,了解下列史实: 1.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2.拿破仑xx的措施; 3.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4。正确评价拿破仑法典和拿破仑对外战争。 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三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1.请用三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 2.请回答:《人权宣言》与英国、美国等资产阶级革命中所颁布的文献有没有共同之处?合作探究三:一代枭雄拿破仑“文”能制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法典》,“武”能驰骋东西,战绩辉煌,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辽阔疆域。 你怎样看待拿破仑进行的对外战争? 课堂达标检测 1.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D《拿破仑法典》

2017-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 ( ) ①埃及②波斯③巴比伦④印度⑤罗马⑥中国 A 、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2. 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来自:( ) A. 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3.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4.佛教的发源地在:()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巴比伦 5、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 A、以海洋为中心 B、在大河流域 C、远离海洋 D、以城市为中心 6.下列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 B、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 C、奴隶也享有民主 D、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7.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8.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你知道这个国家是() A.斯巴达 B.古埃及 C.雅典 D.古印度 9.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10.《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11.下列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航程,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1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1至21课知识点归纳

2018秋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1至21课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 3.种姓制度建立者:雅利安人 4.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 3.种姓制度建立者:雅利安人 4.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最新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的分期: ①世界古代:(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②世界近代:16世纪初——19世纪末 ③世界现代:20世纪初——至今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约从BC3500年出现小国;BC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BC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法老的陵墓):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国王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BC3500年起出现小国,约BC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BC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楔形文字书写) (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意义: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完整word版)2018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

石屏三中2018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一、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埃及和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最高统治者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法老权利的象征。使用象形文字,制定最早的太阳历。 2.两河流域文明和《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 二、古代印度社会 1、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祭司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贵族,官吏 第三等级:吠舍,雅利安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土著或奴隶 2、佛教创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地点:古代印度 (3)、人物:乔达摩.悉达多或释迦牟尼 (4)、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三、古代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常设机构是500人议事会。 (3)、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本质上依然是奴隶主的民主。 2、亚历山大帝国 文明交往方式 (1)、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2)、和平往来: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印度人)及传播 四、古代罗马 1、罗马文明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采取元首制。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五、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1、希腊建筑:代表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2、罗马建筑:庄严、厚重,讲求实用。圆形大剧场(罗马大角斗场) 3、公历儒略历→1582年格里高利历(公历) 六、西欧封建国家 1、法兰克王国 (1)、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西王国。 (2)、8世纪时,查理.马特改革。废除给贵族无偿赏赐土地的办法,采取“采邑”分封制。 2、基督教建立 (1)、时间:公元1世纪 (2)、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3)、经典:《圣经》 3、12、13世纪,教皇和罗马教廷的权力达到了鼎盛。 七、西欧中世纪庄园和城市 1、西欧中世纪庄园 (1)、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庄园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2)庄园出现于9世纪,12、13世纪鼎盛,14、15世纪衰落、解体。 2、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1)、11、12世纪,新城市开始在西欧建立起来。城市是西欧的工商业中心。 (2)代表:法兰克福、威尼斯、热那亚 (3)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创立于12、13世纪。 八、拜占庭帝国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罗马帝国首都在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2)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527-565),拜占庭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君士坦丁堡很早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必经之地,不仅是战略要地,还是商业中心。 (4)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5)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 (2)历史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查士丁尼新律》 九、古代日本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提纲归纳(背多分)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人类起源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分类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 谋人和北京人);③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④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氏族①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嘴(婆罗门),手(刹帝利),腿(吠舍),脚(首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 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 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1、建立:前8世纪。 2、发展: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3、繁荣鼎盛: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2018部编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检测版).docx

标准实用文案 第 1课,古代埃及 1、是“尼罗河的赠礼”。★★ 2、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 4、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 2课,古代两河流域 1、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 4、的国王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 伦王国达到鼎盛。★★★ 5、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 第 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 2、古印度文明遗址:和。★★★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5、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 7、佛教提倡“”,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起源于印度。★★★

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 2、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和。★★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4、只有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第 5 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组成的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 (2)罗马颁布了,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地区。★★★ 5、在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1、是罗马,但他没有称帝。★ 2、首创“”,罗马共和国逐步变为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 4、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5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部编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2018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简表 3.种姓制度建立者:雅利安人 4.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

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18年下学期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最新教材|2019春季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清完整版电子课本,速速收藏预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

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1862年9月) 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欧洲农村开始发生新变化,纷纷开展垦殖运动的时间是 () A.9世纪以后 B.10世纪以后 C.11世纪以后 D.12世纪以后 2.“他自己没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要靠租佃土地、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这里的“他”的身份是() A.地主 B.土地所有者 C.手工工场主 D.租地农场主 3.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 ②垦殖者成为新开垦地区的新主人 ③xx逐渐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中世纪欧洲商人与雇佣工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佣工人提供生产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④商人与工人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10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垦殖运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贵族、教会、农民等各个阶层、集团都积极加入了这场运动。可见,贵族、教会、农民等进行垦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号召B.领导人物的号召C.物质利益的驱动D.科技的发展 6.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 A.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机器大生产 7.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 A.市民阶级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8.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xxx灭亡后,xxxx发展起来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部编版人教版2018-2019九年级上册历史综合试卷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综合考试试卷(2) 一、选择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关于“古代印度文明成果展”的活动,你认为下面内容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释迦牟尼塑像 C .巴黎圣母院 D .阿拉伯数字 2.以下对东西方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老的象形文字 B .罗马共和国的政权掌握在公民手中 C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符号 D .种姓制度促进了古代印度社会发展 3.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 .城市自治 B .殖民扩张 C .君权神授 D .三角贸易 4.实验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热点问题“一带一路”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更贴切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5.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大团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的发现。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封建社会的终结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④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在14-16世纪的欧洲,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们向教会的陈腐说教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 A .哥伦布 B .但丁 C .伏尔泰 D .牛顿 7.下图简单勾勒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过程。根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 B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以暴力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取得政权 C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时开展了工业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才最终取得统治地位 8.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9.据《湛江日报》报道,预计2016年湛江到广州将建成高速铁路,届时两地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沿海高铁的建成将极大地促进粤西地区的发展。追溯高铁的发展源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 ) A .史蒂芬孙 B .瓦特 C .本茨 D .富尔顿 10.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 .珍妮机 B .蒸汽机 C .内燃机 D .电动机 11.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 ) A .确立了自由平等思想 B .完成了工业革命 C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出现了殖民帝国 12.“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 A .斯巴达 B .雅典 C .罗马帝国 D .西罗马帝国 1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 .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4.“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A .煤炭资源缺乏 B .劳动力较丰富 C .海外市场广阔 D .追逐更大利润 15.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深刻批判封建道德理论观念和社会陋习。这反映出( ) A .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愿望 B .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文学艺术作品水平的落后 D .社会等级观念完全消除 16.《2049,相信中国》一书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是因为1492年( )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D .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17.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 .新体制的创立 B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C .工业文明的浪潮 D .民族复兴新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