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的七大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的七大原则企业文化对于一个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它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以及组织的整体形象。
以下是企业文化塑造的七大原则:1.明确的愿景和使命:一个企业的愿景和使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愿景是对未来的愿望和目标,使命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目标。
明确的愿景和使命不仅让员工明白组织的方向,也激发着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自豪感。
2.积极的领导示范:领导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积极向上、价值观一致的行为。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遵循程度。
3.员工参与和奖励机制: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的参与和贡献。
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
这可以是一些奖励制度、文化活动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励措施。
4.清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员工明白组织对于行为的期望。
企业应该制定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在组织内进行宣传和培训,以引导员工积极地融入企业文化。
5.良好的沟通渠道:有效的沟通对于企业文化的塑造至关重要。
企业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沟通渠道,以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组织的动态和信息。
同时,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也是有效塑造企业文化的一种方式。
6.持续的培训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员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持续的培训和发展对于培养员工的企业文化意识非常重要。
企业可以定期提供培训课程,帮助员工了解并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7.建立反馈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让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一对一的反馈会议等形式。
通过反馈,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总结起来,企业文化塑造的七大原则是:明确的愿景和使命、积极的领导示范、员工参与和奖励机制、清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良好的沟通渠道、持续的培训和发展,以及建立反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步骤与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步骤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以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共同行为规范为目标,通过组织设计、培训教育等手段,形成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够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内在力量。
下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步骤和创新的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1.独特性原则: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性,能够与其他企业的文化相区别。
通过独特的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2.共识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尊重员工的意见和价值观,通过广泛的参与和讨论,形成共识,使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号召力。
3.持续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推进和完善。
企业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企业文化,保持与时俱进。
4.收益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利益相结合,既能够增进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又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1.确定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为准则。
企业应通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2.建立组织结构和制度: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作为支撑。
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明确企业文化传播的责任和流程。
3.培训教育员工:企业文化的传播需要员工的参与和支持。
企业应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度,激发员工的创新和潜能。
4.建立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支持和推动。
企业应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1.引入新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科技手段。
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将企业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提高传播效果。
2.探索新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探索新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企业文化建设
河南科技2007.8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加、过程与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这是国际上优秀的质量管理专家整理、编撰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是贯穿新版质量管理标准的一条主线,是ISO9000标准的灵魂。
实践证明,只有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贯标工作才能收到可喜成效。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企业文化的具体含义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乍看起来相互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实际上,凡获得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就会感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无论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还是从远到近,从总体到局部,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比如:从内到外,“内”则指过程与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持续改进;“外”是指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
“上”指领导作用,“下”指全员参与等。
同时,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轻易地忽略哪一个原则。
它从“关注顾客”做起,进而强调“领导作用”,到“全员参与”,到“系统地控制过程”,到“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双赢”。
在这一过程中,少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偏差,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我国加入WTO后,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贯标并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就获得了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对外,它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取得顾客信任的保证;对内,它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对于企业文化的解释目前多达上百种。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大约分为三种,其中之一是“精神现象说”,即“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
它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其他各种精神财富的综合。
企业文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塑造企业文化的工具
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演变的领域,旨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客户满意度。
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有力工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客户导向首要原则是关注客户。
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不断努力满足这些需求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企业应该不断寻求客户反馈并将其作为改进的动力,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
2. 领导领导力在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领导者应该明确制定质量目标,并通过自身行为树立榜样。
领导者的支持和参与可以帮助建立一个致力于质量的企业文化。
3. 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
通过培训和沟通,确保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实现质量目标。
4. 过程方法质量管理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通过制定明确的流程和程序,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标准生产和交付。
不断寻求改进,提高效率和质量。
5. 系统方法将质量管理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而不是个别的部分。
协调不同部门和功能的工作,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
6.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是每个企业的愿景。
持续改进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途径。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采取行动,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7. 事实决策基于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是质量管理的关键。
避免主观判断和凭空臆断,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来做出决策,确保每个决策都有充分的依据。
8. 相互有利的关系建立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互利互惠,确保整个价值链上的质量一致性。
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企业建立质量文化,实现卓越表现。
通过秉持这些原则,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赢得客户口碑,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企业文化建设必备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必备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论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路径还是实施路径而言,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等。
这些原则为企业文化建没提供了规范性要求。
遵守这些原则,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完成。
1.可行性原则企业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遵守可行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在企业集团所属各公司中的推进和实施。
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首先要明确集团公司(总部)和各成员机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要了解相互的角色和作用。
不能越俎代庖,出现取代、替代等做法。
其次是要确定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各成员机构必须遵守的,什么是各成员机构可以按照企业实际自由发展补充的,在这里,必须明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做法,本质必须坚持,做法可以独特。
再次,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必须是企业集团所属各公司企业文化融合的结果,是在分析各公司企业文化基础上的产物。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的要求,来自于企业文化本身的系统性。
始终坚持企业文化体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自上而下的有机系统,是企业文化从精神到制度、从思想到行为的一致体现,努力培育形成完善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全面、综合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
3.整体性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有多个,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独特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视角,从所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出发,将各个主体当做一个整体,在企业集团的基础上考虑集团文化建设。
始终维护集团公司的整体性、统一性,保证社会公众、投资者、合作者在任何时候、场合都能感受到统一的企业文化气息。
重视个性与共性的辨证统一,个性中体现共性,共性中包含个性,使有益的个性在有力的文化共性中得以发挥。
4.平等性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集团公司(总部)和各成员机构之间是平等的,强势子公司和弱势子公司之间是平等的。
集团公司不能因为自己的独特地位而粗暴地干涉各成员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强势子公司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强大而恣意要求特殊对待,企业集团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每一个主体都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只要有利于集团发展的建议,都是应泫接受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体现。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
以下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1. 价值导向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价值观为导向,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使命和愿景。
通过明确的价值观,员工能够理解企业的目标和期望,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例如,一个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可以强调诚信、创新和客户至上。
2. 共同参与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和贡献。
通过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团队活动、员工意见征集和内部培训,以促进员工的参与和互动。
3. 激励奖励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设立激励和奖励机制,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表现优异。
激励和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如薪酬和福利,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表彰和晋升机会。
通过激励奖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4. 沟通透明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沟通和透明度,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员工理解企业的目标和决策,增强团队合作和协调。
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员工会议、发布内部通知和建立沟通渠道,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沟通的畅通。
5. 学习创新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例如,可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6. 持续改进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反思和调整。
企业需要不断地评估和改进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变化。
例如,可以定期进行文化评估和反馈调查,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企业文化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包括价值导向、共同参与、激励奖励、沟通透明、学习创新和持续改进。
【2018最新】企业文化改造成功八项原则-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企业文化改造成功八项原则原则之一:市场决定的原则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研究表明,除非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地适应,否则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
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的成功造成伤害。
例如,王安电脑公司曾经非常成功,但它死抱着过去成功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不放,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这最终导致该公司的衰亡。
因此,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是企业改变文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波音在1999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便把改变保守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施乐新任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为了清除施乐文化体内的使施乐抵制外来变化的毒瘤,在201X年提出要彻底改变施乐文化。
企业早先的辉煌并不意味明天的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企业现存的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的市场环境的产物,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而成为企业前行的沉重负担。
正因为这样,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
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桎梏.在这个意义上说,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正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满足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同时在质量、成本、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
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这些要求,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规范,是我国企业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着重点。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一、价值观导向原则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
价值观导向原则要求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员工的道德修养,弘扬正能量,倡导诚信经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员工参与原则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让员工真正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他们才能深入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文化与业务相结合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要突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特色。
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的生命线,文化建设要以核心业务为基础,通过文化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激励机制原则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奖励,还包括精神奖励和成长机会的提供。
只有员工得到合理的激励,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五、持续改进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企业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只有不断改进,才能使企业文化更加完善和成熟。
六、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原则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应该将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和激励优秀的人才,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同时,企业也应该通过文化建设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
七、开放包容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鼓励员工开放思维,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持续改进文化: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推动力
八大原则的重要性
• 为企业提供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路 • 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 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竞争力
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建设中的挑战与对策
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建设中的挑战
•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 • 如何在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中推行持续改进文化 • 如何在企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立持续改进文化ຫໍສະໝຸດ 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建设的对策
• 明确持续改进的目标和计划,确保改进活动的有效性 • 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调整持续改进的实施策略 • 融入企业文化,使持续改进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八大原则在不同行业和组织的应用
八大原则在制造业的应用
• 通过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养质量文化
八大原则在服务业的应用
• 注重客户满意度,提供优质服务 • 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持续改进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与评估
持续改进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实施
• 制定改进目标,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和计划 • 开展改进项目,提高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 •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以持续改进文化为导向
持续改进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评估
• 对持续改进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衡量持续改进的绩效 • 对持续改进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估,以优化持续改进的实施 • 对持续改进文化的影响力进行评估,以衡量持续改进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引言概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播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帮助企业更好地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1.1 确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需要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
1.2 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核心价值观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能够引领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1.3 贯穿于企业各个方面:核心价值观应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和企业形象等。
二、倡导员工参与和共享2.1 建立共同价值观: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共同创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2.2 奖励与激励: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积极性。
2.3 共享企业成果: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果和成就,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3.1 尊重每个员工:尊重每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2 鼓励沟通和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
3.3 关注员工发展: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潜力。
四、强调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4.1 建立企业责任感:企业应强调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4.2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4.3 关注环境保护: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环境贡献力量。
五、持续创新和改进5.1 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议,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5.2 持续改进流程:持续改进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5.3 推动企业发展:通过持续创新和改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竞争优势。
结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遵循上述六大原则,企业可以打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企业文化的八条原则
10 )
艰片 期)
兮 战略思 范 卜 有 计 划的 商品 经 济 祛 础 上的 经声
加
囚家
、
集体 个 人三 者 利益 相 统
、
1 9 8 8 年第 2
`
’
美 国管 理 顾 问 劳伦 斯 米 勒 在 他 所 著 的《 美 国企 业 精 神》 一 书 中 八 条原 则 打 下 从础 服务
, , ,
适之 源 文化 时 五 予
,
8 )
继 承 和 发 展 优 秀的 民
:
职工民 卜 竹 理的 企 业 领 汁体 制
_
族文 化传 统 的 针 理 艺术
’
9 )
以 生 产经
`
3
)
L L 人 翁地 位 保证 职 二
;
体 现 职 工 i二
(
以建设
四有
职 工 队伍 为 i二
:
人 翁 精 神的 职 工 民 l二 管理
(
) l
建 亿在
,
要 内容的 企 业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奋 斗的 企业 精 神 摘 自: 纤 济 研究 资 抖
、 ! 。 、 。 " . 5 s , , 气 。 ! .
! 1
严
的 ”“ 阴 “ 叨 ” 的“ 的的 的 的 幼“ 的
~
阴” 的
仍伙
扔
一
:
~
明”帆
一~ 一
“姚 “
一~
““
~
“”
认
一
~
“的 的
一
” ““
~
~
“
飞 戈 % 5 , 5 凡 鱿 s , 5 s 5 , 声 妻 1
袁 宝 华 谈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八项原则#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地八项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忽视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都会面临如何改造企业文化地问题.杰克·韦尔奇这样评价改造企业文化地关键作用:“如果想要列车再快10公里,那只要加大马力就可以了;但要是想让车速提高十倍地话,那就必须得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地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地发展.”事实上,对许多变革成功地企业进行地调查研究也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实现变革,是因为它们把改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变革地主要突破口,并采取强有力地措施使企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可以说改造企业文化正受到企业界越来越广泛地重视,正如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L·克拉克在其撰写地《改革》一书中所指出地:“许多企业正在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地改变作为改革赖以成功地一种有力武器.” 但是,改造企业文化并不是件容易地事情,有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地有计划地企业文化变革因为未能贯彻到底而失败.尽管有较大难度,如果能遵守下述原则,企业还是可以成功地改造自己地文化,至少成功地机会能够提高.原则之一:市场决定地原则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地首要原则.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地研究表明,除非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地适应,否则一种强势地企业文化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地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地成功造成伤害.例如,王安电脑公司曾经非常成功,但它死抱着过去成功地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不放,没有及时改变自身地文化,以适应变化中地市场需求,这最终导致该公司地衰亡.因此,对外部环境地不适应性是企业改变文化地主要原因.例如,波音在1999年面对严峻地市场形势,便把改变保守地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所要解决地主要问题;施乐新任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为了清除施乐文化体内地使施乐抵制外来变化地毒瘤,在2001年提出要彻底改变施乐文化.企业早先地辉煌并不意味明天地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地,而企业现存地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地市场环境地产物,在新地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而成为企业前行地沉重负担.正因为这样,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地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地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尤其值得注意地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现有地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地企业文化地延续,从市场经济对企业地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地桎梏.在这个意义上说,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正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地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满足顾客、人员、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地不同需求和要求,同时在质量、成本、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提出地这些要求,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地价值观和规范,是我国企业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地着重点.原则之二:自上而下地原则科特和赫斯克特在他们合写地《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有极为关键地基础作用.”毋庸置疑,这一、两个人就是最高管理者.IBM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陷入困境,1991至1993年间累计亏损额达162亿美元.1993年4月,郭士纳接管公司.令人惊奇地是,仅隔了3年时间,即在1996年IBM就实现了770亿美元地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地净利润.这一奇迹是与郭士纳接管公司后便着手对公司进行重塑,尤其是成功重塑了IBM地企业文化分不开地.而IBM文化地重塑能取得预期地效果,主要是因为郭士纳地亲自推动,用郭士纳自己地话来说,就是“我最重要地工作是推动文化变革.”再如,1999年,卡洛斯·戈恩在连年下滑地困境中出任日产公司新CEO,他一上任就立刻发现日产公司处于混乱中.该公司下属工厂地生产能力超出销售能力100万辆,采购成本比雷诺公司高15-25%,并且因为负债110多亿美元,公司现金短缺.戈恩地诊断是:“日产公司缺乏明确地利润导向,对客户关注不够而过于注重与竞争对手攀比,没有一种跨越职能、国界和等级界限而进行合作地企业文化,缺乏紧迫感,观点不一致.”于是,在接管日产后地第二个星期,戈恩就着手改造日产地企业文化.他地这一大胆举措不久就得到回报:日产公司濒临破产地下滑趋势得以扭转,重新走上了盈利地发展道路.日产地复兴理应归功于戈恩成功地改造了日产地企业文化.正如日产公司执行副总裁、董事会成员松村法雄所说:“戈恩最重要地成就在于他能重塑人们地精神状态.” 几乎所有改造企业文化地成功案例都表明,改造企业文化只能自上而下地进行.这是因为,改造企业文化意味着要提出新地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形成地企业文化;也意味着改变那些与新地价值观念不协调地政策和制度,而只有最高管理者才拥有改变价值观念和深层机制地权力.同时,新地价值观念要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也只有从高层到底层,才会取得实效.没有来自最高管理者地决心和榜样行动,新地价值观念就难以扎下根来,新地企业文化也不可能繁荣兴旺.因此,最高管理者公开表明赞同改造企业文化地坚定态度,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推动企业文化变革,是至关重要地.原则之三:随机制宜地原则随机制宜原则要求:要成功地改造企业文化,就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点.能否在适合地时机及时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对文化变革地成功有很大影响,《公司文化:公司生活地礼节和仪式》地作者特伦斯·迪乐和艾伦·肯尼迪认为,至少在五种情况下最高管理层就当考虑把重新塑造文化当作与自己最主要使命息息相关地工作.这五种情况是,当企业一贯依靠价值观为动力,而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之际;当企业所处地行业竞争激烈而环境迅速变化之际;当企业业绩平平或每况愈下之际;当企业确实就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之际;当企业成长十分迅速之际.此外,企业地兼并与重组,也需要对文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尤其是兼并方地企业文化与被兼并地企业文化之间有重要差异时.企业遇到这些时机,“乘机而上”推动企业文化地改造,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反之,如果时机不恰当,最高管理者就企图把新文化强加于企业,那么,因为不易被人员们接受,其结果通常是新文化不敌旧文化.所以掌握好改造企业文化地时机十分重要.所谓找准突破点,就是不同地企业要根据本企业所处地情境,针对某些没有得到正视地问题或挑战,确立企业文化变革地方向和目标.例如英国航空公司为了改变对乘客服务态度差地状况,把企业文化改革地目标确定为将顾客放在第一位.再如,当福特公司买下美州虎汽车公司时,美州虎汽车存在着明显地质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以取得“全面质量”就成为改革美州汽车公司文化地重点.事实上,不存在“最好”地企业文化,只有“适宜”地企业文化.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面临地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现实可行而更易让人接受.原则之四:机制支持地原则一旦确定了企业文化变革地目标和方向,就应重新检视现有地政策和制度,并着手改变那些与新地企业文化要求不一致地制度和政策,把它们推到新文化地变革方向上,营造出支持新文化地机制,最重要地是分配机制和晋级提升机制.例如,戈恩在改造日产文化地时候,为了把日产企业文化改造成关注利润地文化,他就摈弃了一些传统做法,其中包括论资排辈地制度,明确了根据业绩来支付薪水和提拔人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论功行赏地机制,日产地文化才得以成功转变.美国纽可公司原来是一个濒临破产地公司,肯·艾佛逊用他独创地“70%地文化加30%地技术”地管理之道把它建设成美国第三大钢铁企业,而受到管理学界地瞩目和重视.总裁肯·艾佛逊认为,纽可地成功,文化至少起了一半以上地作用.纽可之所以能塑造出一种可以形成竞争地优势地文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改革了分配制度,使其支持公司新地使命和价值观.用肯·艾佛逊地话说,就是“纽可大部分为其它企业所羡慕地东西,如团队精神、超常地生产效率、低成本、应用革新、高昂地士气、爱厂如家地人员,都扎根在我们地工资制度中.” 分配奖励和晋级提升都应以对人员表现地评价机制为基础,评价地基准是人员地行为是否符合新文化地要求.行之有效地评价机制能够把人员个人地行为和企业文化变革地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从而有助于现存文化向新文化靠拢.总之,有效地支持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文化改造.如果得不到与新文化相适应地机制地支持,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发生最真实、最持久地改变,最终企业文化地变革就会因流于形式,而走向失败.原则之五:要素匹配地原则企业文化既影响战略和组织结构,又受战略和组织结构地影响.在改变企业文化地时候,必须考虑目标文化与战略、目标文化与组织结构地匹配性问题.战略和文化之间必须一致.通常,实现新战略是企业改造文化地主要动力.企业现有地文化往往是与其过去地战略相适应地,当企业采取新地战略地时候,必然会产生文化对战略地不适应.比如,一个企业所采取地战略依赖团队精神,而所采纳地文化却助长内部个人地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化与战略相背,并且妨碍战略地实现.因此,新文化必须要同战略地要求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助于塑造新文化,又能促进战略地实现.组织结构和文化必须匹配.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指出,正如有许多不同地组织结构、业务和过程一样,也有许多不同地组织文化.汉迪认为各种类型地组织结构有与它自己相匹配地文化,而不是互不相关地.这两者作用地结果是互相支持,互相印证.但是,当两者并不匹配时,或者一个改变而另一个保持不变时,就会导致冲突.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所期望地新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就会更加困难,甚至走向失败.比如,有一个企业希望把现存地文化改造成一种鼓励人员参与和权力下放地文化,而它地组织结构仍延续过去严格地等级关系,它地管理系统还是强调上下级之间进行详细地请示汇报,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们就不会去尝试新文化鼓励地行为,那些与新文化不协调地旧地行为方式也就难以消除.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与新文化要求相配套地改革.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地同时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使之与目标文化相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则之六:专家辅助地原则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施泰德认为,成功地文化变革必须有一个掌权者和一位专家这两种人地联合作用.在一个企业里掌权者应是董事长或总裁这一级地最高管理者,专家则是来自企业外地.改造企业文化地努力要获得理想地回报,主要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地理念、意志、勇气和领导能力.但是专家地作用也不容忽视,专家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分析问题,即对现存文化进行诊断,这一工作必须由外部专家来做,因为企业内部地人员不可能对本企业地文化做清楚地和无偏见地分析;二是帮助寻找对策,即参与拟定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指点改造文化地前进方向;三是协助实行改造,据国外地调查,企业文化变革地失败主要是因为实行不当,外来地专家有助于企业在实行改造时避免犯地一些企业曾经犯过地错误,少走一些弯路.原则之七:累积成果地原则改造企业文化没有快速地灵丹妙药,而是需要很长地时间,企图在一年之内,或两、三年之内就完成文化改造,是不切实际地,也是不可能地.正因为改造企业文化不是一次完成地事情,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地过程中,要力求在短期内取得一些可见地成果,从而使人员们产生信心和希望.凡是需要改变企业文化地企业,一般都存在消极地情绪.如果不扫除这些消极情绪,企业就难以形成不断向新文化靠拢地积极氛围.俗话说:“百论不如一事实”.为了引导人员们朝着新文化地指向努力奋斗,用“小地成果”证明企业正在向新文化靠拢地事实十分重要,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因此,在拟订改造企业文化地计划时,要认真下功夫思考谋划,设立一系列恰当地短期目标,以保证在实际改造企业文化地过程中人们能够不断看到取得地成就,哪怕是小小地成就.这对于使人们对改造企业文化保持一种热情和动力,是非常必要地.更为重要地是,企业文化在一定时限内发生地质上地改变正是来自于这些“小地成果”在量上地累积效果.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时不可因“小”而不为,改造企业文化地最终效果取决于“小地成果”总地影响.原则之八:积极谨慎地原则积极就是不妥协于旧地做事方式,具有一往无前地坚忍不拔地精神.现存地企业文化具有巨大地惯性,改造企业文化涉及到打破企业中久已存在地定势,也会遇到人员抗拒改变地阻力.在改造企业文化时,如果态度和行动过于消极,没有足够地信心和力量,那么企业地文化可能不会改观.所以,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必须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千万不可遇到困难就退却,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谨慎就是在改造企业文化地同时,应注意保护企业地优势特色和人员地自尊心,不可操之过急.文化变革意味着改变人员们长期固定地态度和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出各种矛盾.如果没有采取情况介绍、讨论、征询意见、培训等措施帮助人员调整心态和改变观念,就强制推行新地企业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很可能会因为挫伤人员地自尊心,而受到人员们地抵制,某些矛盾可能激化,从而削弱改造地效果.只有人员积极参与,改造企业文化才会畅通无阻,才有可能成功.。
严中华企业文化落地的八大原则
严中华企业文化落地的八大原则
1、领导带头原则。
充分发挥领导者在企业文化推进实施中的主导作用、带头作用、率先垂范,做企业文化的旗手。
2、全员参与原则。
要发动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讨论及实施工作,做到人人参与,事事关己。
3、多样化、多渠道贯宣原则。
要采用多种方式来灌输企业文化,灵活把握推进的艺术性,营造氛围,注重质量。
4、利益化原则。
利益驱动人的本性,企业文化更不能脱离这个原则,一定要做到有奖有罚。
5、正确导向原则。
要以文化纲要为核心,体现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6、统筹协调原则。
强调各部门、各岗位的相互配合,统一指导,不能自行其是,各搞一套。
7、战略目标原则。
全面重新审视企业战略目标、各项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层次的内容。
始终注重推进的长期性,战略推进,持续发展。
8、企业文化的品牌化原则。
企业文化和品牌一样,不仅需要内部认同,更需要外部认同。
把企业文化和品牌结合起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传播,并影响社会。
企业文化改造成功八项原则
企业文化改造成功八项原则企业文化改造成功八项原则原则之一:市场决定的原则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研究表明,除非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地适应,否则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
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的成功造成伤害。
例如,王安电脑公司曾经非常成功,但它死抱着过去成功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不放,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这最终导致该公司的衰亡。
因此,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是企业改变文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波音在1999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便把改变保守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施乐新任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为了清除施乐文化体内的使施乐抵制外来变化的毒瘤,在2001年提出要彻底改变施乐文化。
企业早先的辉煌并不意味明天的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企业现存的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的市场环境的产物,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而成为企业前行的沉重负担。
正因为这样,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
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桎梏.在这个意义上说,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正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满足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同时在质量、成本、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
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这些要求,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规范,是我国企业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着重点。
科特和赫斯克特在他们合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塑造企业文化的工具
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 企业应组织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的培训
• 企业应确保员工掌握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的应用方法
实施质量管理改进
• 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八大原则进行质量
管理改进
• 企业应定期评估改进效果,持续优化质
02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对质量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质量管理具有激励作用
DOCS
• 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关注质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 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和创新
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和质量意识
企业文化对质量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 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制定质量战略和目标
• 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实施质量管理改进
• 苹果鼓励全员参与质量改进,建立激励机制,让员工看到质量改进的成果和价值
以丰田为例
• 丰田建立了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让员工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
• 丰田关注员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培训和支持,营造有利于质量改进的氛围
• 丰田推行持续改进,建立评估机制,评估改进成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05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 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 企业应关注改进成果的价值,激励员工继续关注质量
评估改进效果
• 企业应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企业应提出改进建议,确保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在企业文化中的应用效果不断提高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企业文化塑造八大原则之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的体现
企业文化塑造八大原则之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的体现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在企业里如何塑造一个企业文化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企业文化塑造八大原则,一起来看看吧!
1、目标原则
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2、共识原则
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3、卓越原则
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4、一体原则
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5、成效原则
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6、实证原则
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7、亲密原则
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8、正直原则
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以上就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企业文化塑造八大原则,这些都是能够体现一个企业文化精神中的价值!
【企业文化塑造八大原则之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的体现】。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前言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旦形成,并不是很容易发生改变。
然而,在付出努力和资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成功地改造和形塑一个有益于企业的文化。
本文将介绍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
原则一:设定目标并建立战略首先,必须制定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战略。
我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将要改变的东西以及应该如何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个详细的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实现目标。
原则二:改变领导风格一旦确定了目标并制定了计划,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领导风格。
一个领导者的行为和思想方式通常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文化,因此领导人应该考虑如何改变他或她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战略和计划。
原则三:建立期望值成功塑造企业文化的关键之一是建立期望值。
这意味着企业员工需要了解应该如何行事,以及应该达到的标准是什么。
员工反映组织的文化,因此他们了解何时以何种方式去表现很重要。
原则四:改变沟通方式在企业文化改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改变企业内部的沟通方式。
这可能意味着引入一些新技术或改变会议安排,以更有利于信息的流通。
企业的成功与建立一条开放的沟通渠道有极大的关系。
原则五:制定培训计划企业的文化是员工情感和行为的总和。
因此,成功改变企业文化的关键之一是教育员工如何更高效地工作以及如何符合企业的期望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企业制定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以培养员工的工种技能和品质。
原则六:培养员工的积极参与精神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改变需要员工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提供反馈。
可以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些的反馈结构,让员工感兴趣并因参与感到骄傲。
原则七:对员工进行激励除了鼓励积极参与外,企业还应该激励员工,使他们感到参与企业文化积极改革的价值。
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提供奖励和晋升机会等。
原则八:实行透明度和诚信最后,企业在改变文化时应始终保持透明度和诚信。
企业必须信守自己的承诺,并在与员工,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建立诚信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引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发展方向,还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归属感。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个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希望对广大企业家和管理人员有所启示。
原则一: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原则是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文化的总称,是员工在企业中内心深处形成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以员工为中心,充分尊重和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利益,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利益,激发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让员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推行者。
方法一: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为了以人为本,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员工福利制度、职业发展规划、奖惩制度等,从而使员工能够充分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并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原则二:价值导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原则是价值导向。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组织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形象和社会贡献。
企业必须把价值观和业务目标相结合,将道德、良心、情感等方面的因素注入企业文化中,使之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期推力。
方法二:强化价值观宣传教育为了达到价值导向的目的,企业需要加强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开展公益活动、举办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员工深入感受到价值观的内核和意义,树立起正义、公正、诚信、责任、创新等的观念。
原则三:创新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原则是创新引领。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突破的关键,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动力。
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推行创新活动,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方法三: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并在实践中付诸实践。
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聚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企业文化的有效建设,以下是六大原则,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参考:1. 价值导向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例如,公司可以确定以客户至上、创新驱动、团队合作等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培训、沟通和激励机制来强化员工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和落实。
2. 共同参与原则: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公司应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提供各种参与的机会和渠道,例如组织文化活动、设立文化奖励等。
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企业文化的贡献,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持续改进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
公司应该设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公司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4. 文化激励原则: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文化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践行企业文化。
激励措施可以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荣誉表彰等。
同时,公司还可以设立文化奖励,如最佳团队奖、文化先锋奖等,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5. 文化传承原则: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公司应该注重对新员工的文化传承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内部传媒、员工手册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传播,确保企业文化能够在不同层面和部门间得到传承和弘扬。
6. 文化与业务相结合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业务目标相结合,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紧密联系。
公司应该将企业文化与业务目标相结合,形成有力的文化引领作用。
例如,如果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创新领先,那么企业文化应该强调创新和团队合作,以支持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改造企业文化的八项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都会面临如何改造企业文化的问题。
杰克·韦尔奇这样评价改造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如果想要列车再快10公里,那只要加大马力就可以了;但要是想让车速提高十倍的话,那就必须得更换铁轨了。
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
”事实上,对许多变革成功的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也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实现变革,是因为它们把改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变革的主要突破口,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企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时至今日,可以说改造企业文化正受到企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正如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L·克拉克在其撰写的《改革》一书中所指出的:“许多企业正在自觉地把企业文化的改变作为改革赖以成功的一种有力武器。
”但是,改造企业文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有计划的企业文化变革由于未能贯彻到底而失败。
尽管有较大难度,如果能遵守下述原则,企业还是可以成功地改造自己的文化,至少成功的机会能够提高。
原则之一:市场决定的原则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造企业文化的首要原则。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的研究表明,除非企业文化能促使企业对外部环境健康地适应,否则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
不能促进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强势文化往往会对企业的成功造成伤害。
例如,王安电脑公司曾经非常成功,但它死抱着过去成功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不放,没有及时改变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这最终导致该公司的衰亡。
因此,对外部环境的不适应性是企业改变文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波音在1999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便把改变保守的企业文化作为公司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施乐新任总裁安妮·马尔卡希为了清除施乐文化体内的使施乐抵制外来变化的毒瘤,在2001年提出要彻底改变施乐文化。
企业早先的辉煌并不意味明天的成功,因为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企业现存的文化是企业适应过去的市场环境的产物,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它就可能因不适应而成为企业前行的沉重负担。
正因为这样,企业应时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经常分析现有文化是否适应外部环境,一旦不适应就要考虑改变文化。
改造企业文化必须符合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要求,否则将会弊大于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现有的企业文化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的延续,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来看,这种文化已成为这些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桎梏.在这个意义上说,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正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的关键所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满足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和要求,同时在质量、成本、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取得竞争优势,才能获得持久发展。
所以,如何根据市场经济提出的这些要求,确立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和规范,是我国企业在改造企业文化方面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着重点。
原则之二:自上而下的原则科特和赫斯克特在他们合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
”毋庸置疑,这一、两个人就是最高管理者。
IBM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陷入困境,1991至1993年间累计亏损额达162亿美元。
1993年4月,郭士纳接管公司。
令人惊奇的是,仅隔了3年时间,即在1996年IBM就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净利润。
这一奇迹是与郭士纳接管公司后便着手对公司进行重塑,尤其是成功重塑了IBM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
而IBM文化的重塑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郭士纳的亲自推动,用郭士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文化变革。
”再如,1999年,卡洛斯·戈恩在连年下滑的困境中出任日产公司新CEO,他一上任就立刻发现日产公司处于混乱中。
该公司下属工厂的生产能力超出销售能力100万辆,采购成本比雷诺公司高15-25%,并且由于负债110多亿美元,公司现金短缺。
戈恩的诊断是:“日产公司缺乏明确的利润导向,对客户关注不够而过于注重与竞争对手攀比,没有一种跨越职能、国界和等级界限而进行合作的企业文化,缺乏紧迫感,观点不一致。
”于是,在接管日产后的第二个星期,戈恩就着手改造日产的企业文化。
他的这一大胆举措不久就得到回报:日产公司濒临破产的下滑趋势得以扭转,重新走上了盈利的发展道路。
日产的复兴理应归功于戈恩成功地改造了日产的企业文化。
正如日产公司执行副总裁、董事会成员松村法雄所说:“戈恩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能重塑人们的精神状态。
”几乎所有改造企业文化的成功案例都表明,改造企业文化只能自上而下地进行。
这是因为,改造企业文化意味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意味着改变那些与新的价值观念不协调的政策和制度,而只有最高管理者才拥有改变价值观念和深层机制的权力。
同时,新的价值观念要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也只有从高层到底层,才会取得实效。
没有来自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榜样行动,新的价值观念就难以扎下根来,新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繁荣兴旺。
因此,最高管理者公开表明赞同改造企业文化的坚定态度,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推动企业文化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之三:随机制宜的原则随机制宜原则要求:要成功地改造企业文化,就必须抓住时机,找准突破点.能否在适合的时机及时推动企业文化变革,对文化变革的成功有很大影响,《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的作者特伦斯·迪乐和艾伦·肯尼迪认为,至少在五种情况下最高管理层就当考虑把重新塑造文化当作与自己最主要使命息息相关的工作。
这五种情况是,当企业一贯依靠价值观为动力,而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之际;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而环境迅速变化之际;当企业业绩平平或每况愈下之际;当企业确实就要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之际;当企业成长十分迅速之际。
此外,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也需要对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兼并方的企业文化与被兼并的企业文化之间有重要差异时。
企业遇到这些时机,“乘机而上”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造,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反之,如果时机不恰当,最高管理者就企图把新文化强加于企业,那么,由于不易被员工们接受,其结果通常是新文化不敌旧文化。
所以掌握好改造企业文化的时机十分重要。
所谓找准突破点,就是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所处的情境,针对某些没有得到正视的问题或挑战,确立企业文化变革的方向和目标。
例如英国航空公司为了改变对乘客服务态度差的状况,把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将顾客放在第一位。
再如,当福特公司买下美州虎汽车公司时,美州虎汽车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以取得“全面质量”就成为改革美州汽车公司文化的重点。
事实上,不存在“最好”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宜”的企业文化。
改造企业文化只有与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才会现实可行而更易让人接受。
原则之四:机制支持的原则一旦确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和方向,就应重新检视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并着手改变那些与新的企业文化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把它们推到新文化的变革方向上,营造出支持新文化的机制,最重要的是分配机制和晋级提升机制。
例如,戈恩在改造日产文化的时候,为了把日产企业文化改造成关注利润的文化,他就摈弃了一些传统做法,其中包括论资排辈的制度,明确了根据业绩来支付薪水和提拔员工。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论功行赏的机制,日产的文化才得以成功转变。
美国纽可公司原来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肯·艾佛逊用他独创的“70%的文化加30%的技术”的管理之道把它建设成美国第三大钢铁企业,而受到管理学界的瞩目和重视。
总裁肯·艾佛逊认为,纽可的成功,文化至少起了一半以上的作用。
纽可之所以能塑造出一种可以形成竞争的优势的文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改革了分配制度,使其支持公司新的使命和价值观。
用肯·艾佛逊的话说,就是“纽可大部分为其它企业所羡慕的东西,如团队精神、超常的生产效率、低成本、应用革新、高昂的士气、爱厂如家的员工,都扎根在我们的工资制度中。
”分配奖励和晋级提升都应以对员工表现的评价机制为基础,评价的基准是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新文化的要求。
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把员工个人的行为和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从而有助于现存文化向新文化靠拢。
总之,有效的支持机制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文化改造。
如果得不到与新文化相适应的机制的支持,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发生最真实、最持久的改变,最终企业文化的变革就会因流于形式,而走向失败。
原则之五:要素匹配的原则企业文化既影响战略和组织结构,又受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改变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目标文化与战略、目标文化与组织结构的匹配性问题。
战略和文化之间必须一致。
通常,实现新战略是企业改造文化的主要动力。
企业现有的文化往往是与其过去的战略相适应的,当企业采取新的战略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文化对战略的不适应。
比如,一个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依赖团队精神,而所采纳的文化却助长内部个人的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化与战略相背,并且妨碍战略的实现。
因此,新文化必须要同战略的要求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助于塑造新文化,又能促进战略的实现。
组织结构和文化必须匹配。
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指出,正如有许多不同的组织结构、业务和过程一样,也有许多不同的组织文化。
汉迪认为各种类型的组织结构有与它自己相匹配的文化,而不是互不相关的。
这两者作用的结果是互相支持,互相印证。
但是,当两者并不匹配时,或者一个改变而另一个保持不变时,就会导致冲突。
如果组织结构不支持所期望的新文化,那么改造企业文化就会更加困难,甚至走向失败。
比如,有一个企业希望把现存的文化改造成一种鼓励员工参与和权力下放的文化,而它的组织结构仍延续过去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管理系统还是强调上下级之间进行详细的请示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就不会去尝试新文化鼓励的行为,那些与新文化不协调的旧的行为方式也就难以消除。
原因就在于它没有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与新文化要求相配套的改革。
所以,在改造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使之与目标文化相匹配,这一点非常重要。
原则之六:专家辅助的原则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施泰德认为,成功的文化变革必须有一个掌权者和一位专家这两种人的联合作用。
在一个企业里掌权者应是董事长或总裁这一级的最高管理者,专家则是来自企业外的。
改造企业文化的努力要获得理想的回报,主要取决于最高管理者的理念、意志、勇气和领导能力。
但是专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专家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帮助分析问题,即对现存文化进行诊断,这一工作必须由外部专家来做,因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不可能对本企业的文化做清楚的和无偏见的分析;二是帮助寻找对策,即参与拟定企业文化目标模式,指点改造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协助实施改造,据国外的调查,企业文化变革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实施不当,外来的专家有助于企业在实施改造时避免犯的一些企业曾经犯过的错误,少走一些弯路。